第12章 父子升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柴荣皇驾回京,一路上浩浩荡荡的,路上也不进行回避封路,许多百姓都是可以一睹天颜。
  很多百姓自发的自带酒食来犒劳这些得胜回来士兵,当然柴荣期间更是进入百姓家和百姓一起用餐。
  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他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一时间柴荣的亲民形象深入百姓心中,威望也是极大的提高。
  其实最震惊的是宰相冯道,他没有想到皇帝这么快就打败了北汉,凯旋回朝了。
  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难道柴荣真的是天命所归?
  身为宰相他还是吩咐下去,准备一下让迎接陛下入城,在大梁城的北门迅速布置迎接的一切。
  军民一起迎接世宗柴荣入城,整个场景可以算得上是,五代以来最大的欢迎仪式了,柴荣的虚荣心极大的得到了满足。
  在宫中柴荣上朝,大赏有功之臣;
  内侍官张德均手拿圣旨缓缓念道:
  “圣旨下百官跪。”
  随着张德均一声呼喊,百官全部跪在了地上。
  张德均手持一个黄绢,缓缓的展开:
  ““显德元年,朕克承大统,然北汉却与我国丧期间大兵压境,夺我疆土,杀我士卒,朕无奈起兵伐之,全赖将士用命,高平大败北汉,先对我功之臣予以封赏。”
  “殿前都检点张永德,身先士卒,加封检校太保,原河阳节度使刘词为河东行营副都部署,徙镇永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加兼侍中,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以功领忠武军节度……。”
  一个个的封赏下去,受封的人都是喜笑颜开。
  “原东西班行首,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改任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挥副史,领严州刺史,授散官归德将军。”
  赵旭暗暗的想:“老爹还是进入了殿前司,并且这次还多了个殿前都指挥副史,散官没有实际意义,都是武官。但是兖州刺史就值得玩味了,是文官,这代表他也可以出将入相。”
  “原营副指挥,力斩张元徽,杀敌无数,特封殿前副都虞候,授从四品宣威将军,其余留守的各级官员和高平的各级士兵具有封赏,钦此。”
  其实在赏罚的问题上柴荣也是有过犹豫的,不过在张永德一番劝解之后柴荣才下决心用赵匡胤。当日
  张永德见柴荣对处罚的事情犹豫不决,于是跟在柴荣的身旁,等待机会想柴荣谏言,到了半夜还不肯离去。
  柴荣也是很奇怪这个妹夫难道有什么事情,于是便开口询问,才知道他是为了樊、何将领的事情来的。
  柴荣就问他的意见,张永德毫不避讳的说:“爱能等将领,平素无大功,全部靠陛下的恩宠才得以身居高位。
  可是他们望敌先逃、置国法军法与何地。臣知道陛下想要统一天下,如果没有严厉的军法,有志之士还会来我朝吗?那些士兵还会为我朝效力吗?“
  柴荣闻永德之言,大笑,称赞张永德是忠诚之士。
  下令逮捕樊爱能、何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
  悉斩之。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故息之政矣。”
  圣旨念完,大家都愣住了,尼玛感情这是招式父子的封赏会呀,他们父子被封为正副都虞候,一跃都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
  赵匡胤升任都虞候大家还能接受,撇开柴荣的拜把子兄弟这层关系不提,赵匡胤本身也是能力出众,再说这次也是活捉了北汉的重臣,升个都虞候很正常,大家能够接受。
  他的儿子赵旭,只是个不入流的都头和营副指挥,这一下子成为副都虞候,大家脑子还真有些转不过弯来。
  张德均看着大家都是愣在哪里,出言提醒道:“众位大人还不谢恩?”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齐呼吾皇万岁。张永德也是没有想到,皇帝会封赵旭做个副都虞侯爷。
  “陛下,臣有话要说。”立刻赵匡胤跳出来,向柴荣奏道。
  柴荣一向对这个义弟还是比较看重的:“匡胤,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谢陛下的恩典,但是我始终觉得,旭儿不适合担任这么高的位置,他的年纪……”
  这时候就连赵旭都快要占了出来,老爹都开口了他能无动于衷吗?
  “陛下……”
  他们都还没有说完柴荣就阻止了他们:“好了,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赵旭年纪小,不适合担任副都虞候,你们是不是以为朕糊涂了?”
  百官都口称不敢。
  “朕用人的标准,是不依亲疏,也不依年龄为标准,靠的是功劳,赵旭年纪虽小,但是高平之战中,他一人力斩张元徽,使我大军得以顺利取胜,这是首功,谁要有这样的功劳,朕一样赏他,不必再议了,望卿等以后戮力王事。”
  柴荣仪的一番话,无疑就是告诉大家,只要你有功我一定赏赐,无论你的年纪大小。
  赵氏父子又是一番谢恩。赵旭内心也会死相当的激动,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高级军官了。
  当然赏功罚过是千古的定理,柴荣下旨,由于樊爱能、何徽,崔亚强,韩双业等七十余名将校,临阵脱逃,导致东路军全军覆没,以上诸人立斩不赦。
  随后退朝,随着柴荣的离开,大家都纷纷过来祝贺赵氏父子,任谁都看的出来,赵氏父子是一定会平步青云,不能雪中送炭,那就锦上添花吧。
  赵府。
  全府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就像是过年一样,赵弘殷因伤在家修养,不过现在的他那里有一丝的病态。
  长子(赵匡胤其实是第二个儿子,但是他的长子早夭)和长孙这次在高平之战中立盖世的奇功,因公擢升正副都虞侯,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一家人都是高高兴兴的,杜老太太时不时的抚摸着赵旭的头,满是溺爱,母亲贺氏也是相当的高兴,唯一的孩子有出息,母亲怎么能不高兴。
  “匡胤,旭儿你们这次真的是为我赵家争光了,来老夫敬你们一杯。”赵弘殷笑得是合不拢嘴。
  赵旭父子慌忙的举起举杯,一饮而尽。
  这边赵匡义也是高兴的敬了他们父子几杯。原本滴酒不沾的杜夫人和贺氏也是高兴的喝了满满一杯。
  家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杜老太太却说话了:
  “老爷,匡胤你们都在,我有件事情要给你们说,趁着今天这个高兴的日子,我觉得是不是该说一说旭儿的婚事了。”
  “噗”
  赵旭几乎将嘴里的汤都吐出来了,什么我的婚事,我才多大,就要说我的婚事,太扯了吧。
  “爷爷,爹,你看这个是不是缓一缓,我才十三岁,那个,这个婚事……”
  “什么还早,你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娘已经进门了,你怎么还说缓一缓,我看不能缓了。”杜老太太不愿意了,看来是想包重孙子了。
  赵弘殷也是点了点头:
  “是呀,旭儿也不小了,这次又立了大功,我看可以成婚了,再说当年我当年和尚质兄已经商议好了要结成儿女亲家,可惜当时我们都没有女儿,儿子早都已经成亲,就商议在孙子辈里完成。”
  “后来尚质兄的长子高怀德娶妻生了个女儿,而旭儿那时候也刚好降生,于是那时候我们就给他们两个定下了娃娃亲,想来现在她也该出落成大姑娘了。”
  赵弘殷满脸的怀念,他口中的尚质兄就是名将高行周,后世的时候看一本演义说是高行周死在赵匡胤手中,最出名的是赵弘殷向高行周借头。
  赵旭依然记得那时候看的赵弘殷写给高行周的一封借头信。
  行周贤弟台鉴:
  临表唏嘘,悲怆不胜。你我旧朝之元勋,新皇之贰臣,此生格局已定,只有听天由命;
  而子女何辜,受此茶毒:犬儿匡胤征讨之行,岂是本意,实为驱使,盖欲假贤弟之手以诛愚之见之后,而逼你我狭路相伙也!
  世情衅险,命多乖舛,刀剑斧铖、引颈受之而无憾;而祸延子孙,心实不甘。故敢冒斗胆,愿借仁兄项上之首与匡胤,以败彼奸。攻首?罪乎?青史可鉴,异日愚兄当于泉下跪谢于贤弟尊前!”
  赵弘殷泪垂顿首。
  就是因为这个封信,高行周心甘情愿的将自杀在赵匡胤面前,后来赵匡胤做了天子,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做了大将军,可能是对高家的补偿吧。
  赵弘殷此时想起高行周似乎心情不佳。赵匡胤连忙开口道:
  “爹,我也答应了高伯父要好好的对待怀德兄弟两个,现在的怀德兄弟已经因为此次的战功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我看就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和桂英成婚吧!”
  “老爷我看匡胤说的对,匡胤明天你领着旭儿去拜见高怀德,把他们两个的婚事办一下吧?”杜老妇人急促的说道。
  赵弘殷父子都是点点头,剩下赵旭在哪里做无声的抗议,不过没有人理他。
  赵旭是欲哭无泪:“我居然有未婚妻,怎么没有印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