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开国皇帝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按着道长留下的几近苛刻的要求寻找,终于是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孩子。
想要记在名下,众朝臣却纷纷上折阻止,从律法一直说到人伦。
开国皇帝本就在爆发边缘,见此情景眼珠子都快烧红了,闹得最凶的不是砍了就是发配,最后更是逼着朝臣将律法中关于异姓养子的几条给改了。
不过那孩子是记在了当时的太子名下,说来也巧,从那时起,出生的皇孙便再无夭折。
从皇室族谱来看,那个孩子才是皇长孙,可他心思通透,早在知晓自己身世时便表示对皇位没有兴趣,只想做个闲散王爷。
见那孩子这般识趣,也没有哪位皇子皇孙会想着为难他,最后封了个安亲王,满足了他的要求。
安亲王向来是一脉单传,不管娶妻纳妾多少人,只会有一个儿子,从开国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安亲王一系从不参与政事,过得就像不是皇家的人一般。
可还真没有哪个人敢说他们不是皇家的人,不管是皇位之争多么惨烈,都不会有人想要他们死,即使早有南行山的道长说那事已经过去,不会再有影响,可皇室的人还会担心有个万一。
关于异姓养子的律法被修订了好多次,现已变得十分苛刻,此时的楚君逸并不符合要求,但等到祺哥儿有了孩子,差不多也就符合了那些要求。
楚老太爷和楚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提,可十年之后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以他的情况来说是可以过继的,律法上通过了,楚家反对的理由也会薄弱许多,楚大老爷再是他的大伯父也不是他的亲爹,想要反对还要考虑考虑名声问题。
当年开国皇帝过继的是孙子,所以关于律法里对这段并没有明确规定,楚君逸就是在钻空子,可楚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等到楚家事发,楚家嫡系肯定是保不住现在的地位,族长的位置会换人,搞不好嫡系一脉会变成旁支,若是这样,过继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
这些事情楚君逸不好和唐老太爷说,只是提了一些,当是安老人家的心。
闻言,唐老太爷眉头微松,随即又皱了起来。
楚君逸无奈,只道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操心还为时过早,男子五十立嗣都来得及。
唐老太爷见他面上毫无担忧之色,细思也觉有理,楚君逸还年轻,且等几年也来得及。
搞定了唐老太爷,楚君逸也算松了口气,再见唐老太太的时候却听她问起了京中未成婚配的年轻公子。
这时,楚君逸才想起,他家表妹明年及笄。
楚君逸许诺帮着留意,这才带着儿子回了家。
这个年过的热闹,亲友都在京中,大年三十的时候,虞机再次过来凑热闹,过段时间便会各奔东西,再见面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出了十五,该当差的当差,该读书的读书,楚君逸也将这些天整理出来的东西交到了唐老太太手里,顺便还多写了一份给了萧太太。
里面不只有京中官宦人家未定亲的公子,还有未定亲的姑娘,再过几年就连唐三爷也该挑媳妇了,整理的时候就顺手带了一份出来。
唐老太太和唐太太异常惊喜,就连萧太太都搂着楚君逸直喊“心肝”,弄得楚君逸面红耳赤,逃命一样的跑了。
因着楚君逸要跟着顾诚之外放,京里的事情也需安排妥当,秦安那头是打好了招呼,手里的事情渐渐移交给陆勤,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就要靠陆勤了。
秦安也够意思,前后帮了不少忙,末了拉着楚君逸,笑得极为诡异。
楚君逸抽着嘴角,让秦安有话直说。
秦安也没客气,直言楚君逸离京那段时间也将外面的情况汇报进京。
楚君逸盯着他看了半晌,问明缘由,这才无奈答应。
回府之后,顾诚之也提及此事,是皇上透的口风,说话时神情颇为无奈。
楚君逸一连翻了几个白眼,只能说皇上还真会压榨人。
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派遣出京的那些人也渐渐有了回复,那头的官员都换了好几茬,明面上看着不错,但他们过去的时间太短,根基尚浅,打探不到太过深入的东西。
楚君逸也没想过随便派个人去就能打探到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重要消息,不过是让他们探探路,了解一下情况而已。
直至春闱开始,那头都没有动静,估计是皇上还没开始动手。
唐大爷和杜大爷一同下场,出来的时候互相搀扶着,这幅场景不免让楚君逸想到了顾诚之下场的样子。
放榜的日子还没到,楚君逸又收到了陆勤的传信,他一直让人盯着顾家,想要知道顾大老爷身上有什么可图的地方。
顾大老爷那头是一点有用的消息也没查到,倒是别的探子传回了消息。
第123章 士为知己
其实这事和顾大老爷没什么关系,可谁让他是顾阁老的儿子呢。
楚君逸寻思着这不是个事,将得来的消息卷吧卷吧带回了家,等到了晚上拿给顾诚之看。
顾诚之迅速看完,诧异道:“你信?”
“不信,所以才要问你。”楚君逸摇了摇头。
顾大老爷那头查不出来有用的消息,是因他真的啥都不知道,楚君逸得来的消息是从好几个地方分别传来的。
昱亲王那头只听到了一句话,还是蹲墙角时偷听来的。
其他的则是几位皇子府中的只言片语,还有皇子的外祖家以及下属幕僚们的谈话中透露的。
种种消息结合到一起,恰好能整理出一个故事。
先帝在位时,顾阁老极受重视,不只是朝廷上信赖他,更是将现在的皇上,也就是当时的太子的教育问题托付给他,这个帝师是当之无愧。
顾阁老兢兢业业了大半辈子,先帝许他配享太庙,也就是指顾阁老死后,牌位可以进入太庙,跟先帝一起享受后世供奉,对于臣子来说算得上是顶级殊荣。
而下面则是刚刚得到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却说先帝金口玉言,许了顾阁老配享太庙,可在临终之前却发现顾阁老是景明帝为昱亲王培养的人,在景明帝驾崩前,曾将一份东西交给了顾阁老,希望他日后能够辅佐昱亲王。
只是景明帝驾崩的太过突然,后续事情还没有安排妥当,这才耽搁了下来,后来先帝登基,昱亲王也不再纠结皇位,一心想做个闲散亲王,顾阁老手里的东西也就没有了用处,这才向先帝靠拢。
据说顾阁老手里的那份东西可以起到大用处,但具体是什么尚无人知晓,那些人跟苍蝇似的围着顾大老爷乱转,想要的也是这件东西。
“先帝有提过让顾阁老陪葬的事?”楚君逸蹙眉问道。
“没有。”顾诚之摇头道:“从来没有提过。”
“我想也是,不管是史书还是邸报,上面都没有提到过陪葬的事,就连一点风声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那位搞出来骗人的。”楚君逸神色凝重道。
按理说,会信这种瞎话的人多半是脑残,顾阁老与先帝的年纪差不了几岁,景明帝驾崩的时候顾阁老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一个刚入朝堂没几年的小小文官,就算景明帝慧眼识人,难道还能看出他日后的成就不成?
可那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里却说先帝曾有意让顾阁老陪葬皇陵,但先帝得知此事又改了主意,配享太庙是老早以前就定下的,如果想要收回这句话总要个理由,顾阁老在其他方面毫无错处,但先帝也怕狗急跳墙,到将事情捅了出去。
配享太庙,陪葬皇陵,不管哪一种对于臣子来说都是至高荣誉,更别提两者兼具,那需要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才能享有。
顾阁老的确有功,但配享太庙便已足够,入了太庙的臣子死后都会以郡王礼厚葬,对于顾阁老来说,这已是对他这辈子的赞许。
皇家是最讲规矩,同时也是最不讲规矩的地方,他们用规矩来维护体面,又在不停的破坏规矩,就像开国皇帝为了过继会直接改了律法一样。
先帝能在偏心如景明帝的跟前熬到登基,心机手段缺一不可,景明帝当年想要废后,这样就可以扶正贵妃,让昱亲王成为嫡子。
但当时的皇后稳住了,景明帝将妻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挑剔了无数遍,竟是找不到一点废后的理由,就连先帝这个儿子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皇后是一国之母,无故废后朝臣定是不会同意,若是百官跟皇帝死磕,就算是皇帝也要让步。
可配享太庙这种事情完全是皇帝说了算,只要先帝不愿意,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推了这件事,从顾阁老的牌位进了太庙看来,先帝驾崩前对顾阁老还是很满意的。
那消息看似合理,细细推敲却满是漏洞,景明帝若是有那等慧眼,估计早就将昱亲王推上了太子之位,先帝就算再糊涂,也不会弄个对手的人,死后还要放在身边恶心自己。
楚君逸觉得这是有人想要害顾家,他和顾诚之是不相信这些,可架不住其他人会信。
顾诚之一直低头沉思,似乎在回忆着以前的事情。
“想到了什么?”楚君逸问道。
“一点事情。”顾诚之若有所思。
“什么事?”楚君逸接着问。
顾诚之斟酌片刻才道:“记得祖父在世时,曾有一次回来得很晚,满身的落寞黯然,眼眶都是红的,他在书房里呆了一夜,书房里的蜡烛几乎燃尽,应是彻夜未眠。”
“然后呢?”楚君逸眉头微蹙。
“然后……”顾诚之抱着手臂,垂眸半晌,道:“过了几天,先帝驾崩,而祖父也在第二年过世了。”
“你是怀疑……”楚君逸有些不确定。
“我不怀疑。”顾诚之的语气淡淡,但神情却异常坚定,“祖父不可能去支持昱亲王,即使景明帝有心也不可能!”
文人都有风骨,顾阁老的气度风骨从未消失过,不管是友人也好,政敌也好,提到顾阁老时都要赞一句“品行高洁”。
景明帝到死也没能废后,这就说明他的皇后无过,即使先帝没有被封为太子,嫡长子的身份也够朝臣们维护,景明帝再疼幼子,一个“庶”字也足以压死昱亲王。
以顾阁老的品行来说,就算是死也不会弃嫡长不顾而去拥立庶子。
“祖父和先帝的关系是真好,感觉有些像我爹和皇上那般,祖父常说‘士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他不只是将先帝当成皇帝……”顾诚之回忆道:“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惟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帝驾崩后,顾阁老心里的那股气儿也散了,在加上年纪大了,熬了一年便走了。
“祖父手里握有景明帝给的东西或许是假的,不过先帝临终前应该是和祖父说过什么。”顾诚之突然说道。
楚君逸抬眸看他。
“这事我会告诉大哥一声,你别担心。”顾诚之淡淡的道。
“你说,这事会有人信吗?”楚君逸叹息道。
“不好说。”顾诚之冷笑道:“如果是真的,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将东西拿到手;如果是假的,传出去对他们也没坏处。”
现在听不到消息,不过是顾大老爷那头摸不准脉络,估计也是看出顾大老爷不靠谱,想着东西是在其他人手里。
一旦确定消息是假的,顾家就会第一个被拿来祭刀。
“皇上那头……估计也要提一句。”顾诚之叹了口气。
楚君逸默默搂住他的腰,予以支持。
且不论顾诚之是如何同皇上言说,反正回府的时候神色如常,只愿皇上也不相信此等风言风语。
倒是顾大爷那头,闻言恨得咬牙,如此陷害顾家,定是不能轻饶。
楚君逸将手里的一摞情报都交给了顾大爷,里面是传播谣言的人的资料,顾家出事会连累顾诚之,而最不想顾家出事的却是顾大爷。
顾诚之对此没有异议,他也觉得由顾大爷动手比较合适。
春闱放榜,杜大爷和唐大爷榜上有名,名次都很靠前,只要殿试的时候不要发挥失常,想来不会有差。
被派遣出京的那些人又传回了消息,看来是皇上那头准备动手了。
先后也就一个月的功夫,安庆府周遭几个府的官员皆被告发,一桩桩一件件都递到了龙书案上,皇上等待多时,下旨也是毫不含糊。
涉案人员押解进京,其他则是翻旧账,上一任的,再上一任的,只要有所涉及都被停职审讯。
被牵扯到的官员许多,京中人人自危。
皇上准备了那么多年,这一次是来了一把大手笔,涉案官员的家属托关系的托关系,走门路的走门路,处处都在打点。
想要记在名下,众朝臣却纷纷上折阻止,从律法一直说到人伦。
开国皇帝本就在爆发边缘,见此情景眼珠子都快烧红了,闹得最凶的不是砍了就是发配,最后更是逼着朝臣将律法中关于异姓养子的几条给改了。
不过那孩子是记在了当时的太子名下,说来也巧,从那时起,出生的皇孙便再无夭折。
从皇室族谱来看,那个孩子才是皇长孙,可他心思通透,早在知晓自己身世时便表示对皇位没有兴趣,只想做个闲散王爷。
见那孩子这般识趣,也没有哪位皇子皇孙会想着为难他,最后封了个安亲王,满足了他的要求。
安亲王向来是一脉单传,不管娶妻纳妾多少人,只会有一个儿子,从开国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安亲王一系从不参与政事,过得就像不是皇家的人一般。
可还真没有哪个人敢说他们不是皇家的人,不管是皇位之争多么惨烈,都不会有人想要他们死,即使早有南行山的道长说那事已经过去,不会再有影响,可皇室的人还会担心有个万一。
关于异姓养子的律法被修订了好多次,现已变得十分苛刻,此时的楚君逸并不符合要求,但等到祺哥儿有了孩子,差不多也就符合了那些要求。
楚老太爷和楚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提,可十年之后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以他的情况来说是可以过继的,律法上通过了,楚家反对的理由也会薄弱许多,楚大老爷再是他的大伯父也不是他的亲爹,想要反对还要考虑考虑名声问题。
当年开国皇帝过继的是孙子,所以关于律法里对这段并没有明确规定,楚君逸就是在钻空子,可楚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等到楚家事发,楚家嫡系肯定是保不住现在的地位,族长的位置会换人,搞不好嫡系一脉会变成旁支,若是这样,过继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
这些事情楚君逸不好和唐老太爷说,只是提了一些,当是安老人家的心。
闻言,唐老太爷眉头微松,随即又皱了起来。
楚君逸无奈,只道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操心还为时过早,男子五十立嗣都来得及。
唐老太爷见他面上毫无担忧之色,细思也觉有理,楚君逸还年轻,且等几年也来得及。
搞定了唐老太爷,楚君逸也算松了口气,再见唐老太太的时候却听她问起了京中未成婚配的年轻公子。
这时,楚君逸才想起,他家表妹明年及笄。
楚君逸许诺帮着留意,这才带着儿子回了家。
这个年过的热闹,亲友都在京中,大年三十的时候,虞机再次过来凑热闹,过段时间便会各奔东西,再见面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出了十五,该当差的当差,该读书的读书,楚君逸也将这些天整理出来的东西交到了唐老太太手里,顺便还多写了一份给了萧太太。
里面不只有京中官宦人家未定亲的公子,还有未定亲的姑娘,再过几年就连唐三爷也该挑媳妇了,整理的时候就顺手带了一份出来。
唐老太太和唐太太异常惊喜,就连萧太太都搂着楚君逸直喊“心肝”,弄得楚君逸面红耳赤,逃命一样的跑了。
因着楚君逸要跟着顾诚之外放,京里的事情也需安排妥当,秦安那头是打好了招呼,手里的事情渐渐移交给陆勤,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就要靠陆勤了。
秦安也够意思,前后帮了不少忙,末了拉着楚君逸,笑得极为诡异。
楚君逸抽着嘴角,让秦安有话直说。
秦安也没客气,直言楚君逸离京那段时间也将外面的情况汇报进京。
楚君逸盯着他看了半晌,问明缘由,这才无奈答应。
回府之后,顾诚之也提及此事,是皇上透的口风,说话时神情颇为无奈。
楚君逸一连翻了几个白眼,只能说皇上还真会压榨人。
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派遣出京的那些人也渐渐有了回复,那头的官员都换了好几茬,明面上看着不错,但他们过去的时间太短,根基尚浅,打探不到太过深入的东西。
楚君逸也没想过随便派个人去就能打探到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重要消息,不过是让他们探探路,了解一下情况而已。
直至春闱开始,那头都没有动静,估计是皇上还没开始动手。
唐大爷和杜大爷一同下场,出来的时候互相搀扶着,这幅场景不免让楚君逸想到了顾诚之下场的样子。
放榜的日子还没到,楚君逸又收到了陆勤的传信,他一直让人盯着顾家,想要知道顾大老爷身上有什么可图的地方。
顾大老爷那头是一点有用的消息也没查到,倒是别的探子传回了消息。
第123章 士为知己
其实这事和顾大老爷没什么关系,可谁让他是顾阁老的儿子呢。
楚君逸寻思着这不是个事,将得来的消息卷吧卷吧带回了家,等到了晚上拿给顾诚之看。
顾诚之迅速看完,诧异道:“你信?”
“不信,所以才要问你。”楚君逸摇了摇头。
顾大老爷那头查不出来有用的消息,是因他真的啥都不知道,楚君逸得来的消息是从好几个地方分别传来的。
昱亲王那头只听到了一句话,还是蹲墙角时偷听来的。
其他的则是几位皇子府中的只言片语,还有皇子的外祖家以及下属幕僚们的谈话中透露的。
种种消息结合到一起,恰好能整理出一个故事。
先帝在位时,顾阁老极受重视,不只是朝廷上信赖他,更是将现在的皇上,也就是当时的太子的教育问题托付给他,这个帝师是当之无愧。
顾阁老兢兢业业了大半辈子,先帝许他配享太庙,也就是指顾阁老死后,牌位可以进入太庙,跟先帝一起享受后世供奉,对于臣子来说算得上是顶级殊荣。
而下面则是刚刚得到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却说先帝金口玉言,许了顾阁老配享太庙,可在临终之前却发现顾阁老是景明帝为昱亲王培养的人,在景明帝驾崩前,曾将一份东西交给了顾阁老,希望他日后能够辅佐昱亲王。
只是景明帝驾崩的太过突然,后续事情还没有安排妥当,这才耽搁了下来,后来先帝登基,昱亲王也不再纠结皇位,一心想做个闲散亲王,顾阁老手里的东西也就没有了用处,这才向先帝靠拢。
据说顾阁老手里的那份东西可以起到大用处,但具体是什么尚无人知晓,那些人跟苍蝇似的围着顾大老爷乱转,想要的也是这件东西。
“先帝有提过让顾阁老陪葬的事?”楚君逸蹙眉问道。
“没有。”顾诚之摇头道:“从来没有提过。”
“我想也是,不管是史书还是邸报,上面都没有提到过陪葬的事,就连一点风声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那位搞出来骗人的。”楚君逸神色凝重道。
按理说,会信这种瞎话的人多半是脑残,顾阁老与先帝的年纪差不了几岁,景明帝驾崩的时候顾阁老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一个刚入朝堂没几年的小小文官,就算景明帝慧眼识人,难道还能看出他日后的成就不成?
可那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里却说先帝曾有意让顾阁老陪葬皇陵,但先帝得知此事又改了主意,配享太庙是老早以前就定下的,如果想要收回这句话总要个理由,顾阁老在其他方面毫无错处,但先帝也怕狗急跳墙,到将事情捅了出去。
配享太庙,陪葬皇陵,不管哪一种对于臣子来说都是至高荣誉,更别提两者兼具,那需要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才能享有。
顾阁老的确有功,但配享太庙便已足够,入了太庙的臣子死后都会以郡王礼厚葬,对于顾阁老来说,这已是对他这辈子的赞许。
皇家是最讲规矩,同时也是最不讲规矩的地方,他们用规矩来维护体面,又在不停的破坏规矩,就像开国皇帝为了过继会直接改了律法一样。
先帝能在偏心如景明帝的跟前熬到登基,心机手段缺一不可,景明帝当年想要废后,这样就可以扶正贵妃,让昱亲王成为嫡子。
但当时的皇后稳住了,景明帝将妻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挑剔了无数遍,竟是找不到一点废后的理由,就连先帝这个儿子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皇后是一国之母,无故废后朝臣定是不会同意,若是百官跟皇帝死磕,就算是皇帝也要让步。
可配享太庙这种事情完全是皇帝说了算,只要先帝不愿意,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推了这件事,从顾阁老的牌位进了太庙看来,先帝驾崩前对顾阁老还是很满意的。
那消息看似合理,细细推敲却满是漏洞,景明帝若是有那等慧眼,估计早就将昱亲王推上了太子之位,先帝就算再糊涂,也不会弄个对手的人,死后还要放在身边恶心自己。
楚君逸觉得这是有人想要害顾家,他和顾诚之是不相信这些,可架不住其他人会信。
顾诚之一直低头沉思,似乎在回忆着以前的事情。
“想到了什么?”楚君逸问道。
“一点事情。”顾诚之若有所思。
“什么事?”楚君逸接着问。
顾诚之斟酌片刻才道:“记得祖父在世时,曾有一次回来得很晚,满身的落寞黯然,眼眶都是红的,他在书房里呆了一夜,书房里的蜡烛几乎燃尽,应是彻夜未眠。”
“然后呢?”楚君逸眉头微蹙。
“然后……”顾诚之抱着手臂,垂眸半晌,道:“过了几天,先帝驾崩,而祖父也在第二年过世了。”
“你是怀疑……”楚君逸有些不确定。
“我不怀疑。”顾诚之的语气淡淡,但神情却异常坚定,“祖父不可能去支持昱亲王,即使景明帝有心也不可能!”
文人都有风骨,顾阁老的气度风骨从未消失过,不管是友人也好,政敌也好,提到顾阁老时都要赞一句“品行高洁”。
景明帝到死也没能废后,这就说明他的皇后无过,即使先帝没有被封为太子,嫡长子的身份也够朝臣们维护,景明帝再疼幼子,一个“庶”字也足以压死昱亲王。
以顾阁老的品行来说,就算是死也不会弃嫡长不顾而去拥立庶子。
“祖父和先帝的关系是真好,感觉有些像我爹和皇上那般,祖父常说‘士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他不只是将先帝当成皇帝……”顾诚之回忆道:“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惟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帝驾崩后,顾阁老心里的那股气儿也散了,在加上年纪大了,熬了一年便走了。
“祖父手里握有景明帝给的东西或许是假的,不过先帝临终前应该是和祖父说过什么。”顾诚之突然说道。
楚君逸抬眸看他。
“这事我会告诉大哥一声,你别担心。”顾诚之淡淡的道。
“你说,这事会有人信吗?”楚君逸叹息道。
“不好说。”顾诚之冷笑道:“如果是真的,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将东西拿到手;如果是假的,传出去对他们也没坏处。”
现在听不到消息,不过是顾大老爷那头摸不准脉络,估计也是看出顾大老爷不靠谱,想着东西是在其他人手里。
一旦确定消息是假的,顾家就会第一个被拿来祭刀。
“皇上那头……估计也要提一句。”顾诚之叹了口气。
楚君逸默默搂住他的腰,予以支持。
且不论顾诚之是如何同皇上言说,反正回府的时候神色如常,只愿皇上也不相信此等风言风语。
倒是顾大爷那头,闻言恨得咬牙,如此陷害顾家,定是不能轻饶。
楚君逸将手里的一摞情报都交给了顾大爷,里面是传播谣言的人的资料,顾家出事会连累顾诚之,而最不想顾家出事的却是顾大爷。
顾诚之对此没有异议,他也觉得由顾大爷动手比较合适。
春闱放榜,杜大爷和唐大爷榜上有名,名次都很靠前,只要殿试的时候不要发挥失常,想来不会有差。
被派遣出京的那些人又传回了消息,看来是皇上那头准备动手了。
先后也就一个月的功夫,安庆府周遭几个府的官员皆被告发,一桩桩一件件都递到了龙书案上,皇上等待多时,下旨也是毫不含糊。
涉案人员押解进京,其他则是翻旧账,上一任的,再上一任的,只要有所涉及都被停职审讯。
被牵扯到的官员许多,京中人人自危。
皇上准备了那么多年,这一次是来了一把大手笔,涉案官员的家属托关系的托关系,走门路的走门路,处处都在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