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南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秦成武十三年,七月末。
  伐宋诸路兵马总管,大将军江善终于具折上奏朝廷,详述开封诸事。
  因有意拖延的缘故,实际上这封类似于请罪文书的奏疏,是和捷报前后脚抵达京师长安的……
  不过和江善想的有些出入。
  不用他细加解释,他的这封奏折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多少振动。
  有意无意间,灭宋之功,便被夸大了许多,很多朝臣,都将其誉为定鼎第一功。
  这其中意味,其实不用多说,只要脑筋不太笨,就会明白其中道理。
  有人纵横沙场近三十载,功勋无数,近些年虽收敛锋芒,但在朝堂之上,话语权却越来越重,已然成为大秦一等一的权臣。
  根基渐深,无法轻易动摇,只能稍稍遏制而已。
  所以,灭宋之功,定然是大将军江善的,旁人想抢也抢不走。
  即便其中出了些纰漏,也不会一如当年大将军吴宁般,被朝廷上下所攻讦,甚至于,会有很多人站出来为江善辩驳。
  可以说,江善的运气实在不错。
  在大秦国力最强盛的时候,他登上了河洛宣抚使的位置,不用费什么力气,并攻陷了开封,等到山东,两淮尽数纳入大秦疆土,他这个大将军,也就真真正正的功成名就了。
  无疑,他会在后世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文人们,需要这样一个人出现,来制衡那位“权臣”一二。
  又因为这些年吃够了那人的苦头儿,所以更要压制其人声望。
  所以,江善轻松过关,虽然也有御史弹劾其御下不严等等,但在这样的大势面前,已是无关痛痒。
  不过,身在军前的江善不知道。于是,在送出奏折之后,精神猛然有些松懈下来的大将军,不出意料的病倒了。
  病的不算太重。无论是军中大夫,还是开封名医,都说,大将军过于劳累,再有一些旧患作祟。以致风寒入体,将养一些时日便好。
  实际上,这些大夫们都明白,如果大将军在这么操劳下去,时日恐怕也就不多了。
  所谓的旧患,大家都是一语带过,但在他们眼中,这样的旧日顽疾,需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常年将养,才是正经的保命良方。
  心肺之疾。以致咳症,若换了普通百姓,这样的病疾,只能开些方子,让病人苟延残喘而已。
  但眼前的是位大将军,所以,大夫们有志一同,没说真话。
  说了,不定就要像华佗一样,被斩了脑袋。不说,现在大将军也不过是因旧疾略有发作,以致血气虚弱,偶然风寒而已。
  过上几日。只要之后别大喜大怒,便不会有什么差错。
  至于大将军能活多久,那只有老天爷知道了,反正,到时候肯定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这和为皇帝诊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军中大夫,毕竟是大秦子民,要厚道一些,委婉的告诉大将军,今后,最好不要去南方,大将军旧疾在身,南方湿热,很是不利于这样的病情。
  江善听了,也没当回事儿。
  大军征战,到了今日地步,再接下来,自然是南下,与一统江山的丰功伟绩来说,这点病情,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这病他很清楚。
  无非是当年守利州的时候,忧劳过甚,又眼见一城百姓在自己算计之下,伤亡无算,急怒攻心之下,伤了心肺而已。
  二十多年过去了,逢有天候变化,旧疾总是有所反复,开始的时候,他还找大夫诊治,但时日长了,他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军人,对生死看的总归要淡一些,不是吗?
  而在此时,种燧,魏怀德两人已经合兵一处。
  半个多月以来,南下大军战果还算辉煌。
  魏怀德攻颍昌府,先攻临颍,意图切断长社与郾城之间联系。
  临颍守将乃颍昌府,庆佑军指挥使李贵麾下悍将王显,早已严阵以待。
  不过,因秦军进军太速,郾城援军不及赶到,便被秦军围在城中,只能死守待援。
  魏怀德并不急于攻下临颍,自己坐镇中军,派副将鲍勇,于临颍西南小商桥,大败郾城援军。
  鲍勇这些年,时来运转,深得魏怀德重用,官职已到正五品,虽说在河洛军中仍然不太受待见,但已经没人敢轻视于他,让他去做什么狗屁督造了。
  这一战,鲍勇也显示出了他的军事才华。
  得到将令之后,并不急于进兵,在小商桥拦住郾城援军。
  率本部三千人马,缓缓进兵,等郾城援军过了小商河,这才令军大进。
  两万余宋军,在庆佑军指挥副使周文顺率领之下,援临颍,行军并不快,因为之前早已约定好了,若秦军入寇,不管首攻之处为何,都要等其他两路人马汇集一处,才能与秦军决战。
  秦军攻临颍,是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一来,南北夹击,再加上守城的王显部,胜算要大的多。
  而若说之前,还有所担忧的话,那么襄城侯,两淮兵马总管岳东雷,最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岳侯来人传书给他们,告诉他们,今时不同往日,不必急于领兵援救开封。
  秦军势大,与其陆续援开封,为秦军所破,不如固守各处险要,消磨秦军斗志,而颍昌府,显然首当其冲……
  岳侯这一次,也没有传令抽调庆佑军,完全的将庆佑军留在了颍昌地界。
  这里面的意思,众人自己可以猜测一二,却都不会说,不过这样一来,死守颍昌府,也就成了庆佑军的最终目的。
  至于,是不是襄城侯对朝廷有了不满,或者是对赵氏篡位,有了什么旁的想法。就不是他们这些人管得了的了。
  若是平日,这样的事情,肯定要在大家脑袋上,多个文官指手画脚。但这一次,连个督军都没派来,领军的,就算曾出身文官,但也都是襄城侯旧部。
  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不太一样,但只要有襄城侯在,相信,淮右这个地方,不会有几个人不战而降就是了。
  这就是襄城侯岳东雷坐镇的淮右,在这里,没人声望能超越过他,只要有岳东雷在,淮右这个地方,就不会属于任何人。
  所以。秦军的动向,根本瞒不住,估计连草科里都有人在盯着呢。
  这就是兵法中所谓的人和……
  实际上,过了河,没见到敌军的影子,宋军上下,就已经警惕了起来。
  秦军已围临颍,还放他们过河,不是围城打援,就是秦军太过自信。想要跟颍昌府庆佑军决战。
  等知道前面有数千秦军人马来到的时候,宋军上下,反而都松了一口气。
  而作为大军主将的,周文顺却是大喜。只数千人马,秦军主力未动的情形之下,合该自己立功……
  所谓郎有情妾有意,两军皆有战心,只能说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三千秦军,在宋军眼中。是快难得的肥肉,而在鲍勇看来,来的两万余人马,也不过是他的盘中餐而已。
  这样的交战,规模不算,也算不得多激烈,所以,不需赘述。
  在临颍东南,鲍勇三千秦军劲旅,大破两万郾城宋军。
  宋军主将周文顺,只狼狈率领千余人马,逃回郾城。
  是时,小商河北岸,密密麻麻,都是宋军溃兵,能挤过小商桥的,都是幸运儿。
  第一场,秦军南下的战事,就这么结束了,秦军用绝对的实力,告诉了所有淮右各部宋军人马,秦人兵锋,现在到底锋利成了个什么模样。
  几乎与此同时,魏怀德部将陈巨,破长社援军,庆佑军都指挥使李贵没周文顺那么幸运,当即便战死于乱军之中。
  和另外一个时空中,金人与宋人在此处,鏖战多年,最后却以南宋大胜,几乎再次形成北伐的局面截然不同。
  因为此时的大秦,越加强盛,和另外一个时空中已经开始走起下坡路的金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国力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差距,表现在战争中,其实取得怎样骄人的战绩,都不用太奇怪了。
  此时,魏怀德才率主力,施施然开始攻城。
  虽然,守将王显竭力死守,但在秦军攻打之下,第二日,西门便已失守,到了晚间,秦军主力陆续入城,战事也没了多少悬念。
  拖延到这个时候,还是因为秦军不愿多做杀伤,对百姓民夫手下留情的缘故。
  攻下临颍,魏怀德并未停留,只敷衍似的留下五百军兵,守临颍,并率领大军回军攻长社。
  此乃颍昌府治所所在,攻下了他,其实整个颍昌府,就没什么太过值得下手的军事目标了。
  因为作为一路偏师中的偏师,魏怀德很清楚的知道,攻颍昌,是为了让大军没有后顾之忧。
  和东边的战事不一样,这一次南下,到底有多少战果,很难说。
  大军最终会不会退回到汝州,不但魏怀德说不太清楚,便是种燧,心里估计也没底……
  十万大军,听上去不少,但攻城略地,永远不是战事的最重要的目的,打下来,还能站住脚,才算功成。
  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城池险要,就算打下来,若无兵镇守,也是白搭。
  所以,按照种燧和魏怀德之前的商量,两人有志一同的认为,此战,当尽量杀伤敌军,消弱淮右岳东雷部,为将来大军南下,做好准备。
  其实,这也正是大将军江善的意思。
  不管种燧和魏怀德有多不满意,偏师就是偏师,像大将军赵石那般,偏师之功,掩盖住大军主力的,又能有几个呢?
  全歼岳东雷部于襄樊?省省吧,十万大军,再是精锐,也不足以产生这样的信心和妄想……
  而当魏怀德和种燧合兵于南阳古城,两位秦军上将,都有些犯嘀咕了。
  无他,只因为太过轻松了。
  岳东雷是什么人,天下皆知,后周名将,当以此人为首,大秦许多将领,都在此人手下吃过败仗。
  这里,当以张培贤张大将军以及如今的诸路兵马总管江善江君慈为首。
  十多年来,秦人和后周大大小小,经历了无数战事,虽然,后周节节败退,但后周名将岳东雷,至今未尝一败。
  此人,用秦军将士的血,染红了一身官服,也让岳东雷这个名字,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让秦军如此轻易的深入淮右腹地?
  而秦军自准备,到出兵,已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日了,淮右竟然看上去没多少动静。
  从降将那里,只能听到,岳侯让大家固守险要的只言片语,淮右各部,几乎都没多少大的调动。
  这真的很古怪,以岳东雷之能,为何如此?
  要知道,此次大秦起兵三十余万,乃正经的灭国之战,身为军中重将,怎会如此懈怠?要知道,当年秦军两次大举东征,都可以说是岳东雷在力挽狂澜,让秦军无法取得更多的战果,同时也让秦军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
  种燧和魏怀德都是狐疑不已,不敢继续深入。
  颇有些中了空城计的感觉……
  这不但是岳东雷名声让他们产生了忌惮,而且,行军至今,到了南阳地界,他们已经深刻的感觉到,在这水网遍布之所在,秦军想要施展手脚,到底有多困难。
  秋雨一场连着一场,气候不冷到也不热,但每天身上都是黏糊糊的湿冷感觉,让秦军将士都很难适应。
  驻守汝州的秦军还好点,其余来自北地的将校士卒,却已经恨透了这样的鬼天气……
  这就是北人南征的困难所在,之前做的再充足,也不足以让事情有多少好转。
  而且,冬天在这里虽然到的慢些,但还是会到的,疫病这个词,也不停的在两位主将脑海中盘旋。
  再有,若岳东雷部没什么动静,他们已经达到了这次进军最主要的军事目的,那就是不让岳东雷部率军援救开封……
  不过,最终让他们下定决心继续南下的,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消息。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激战
  襄城侯岳东雷病重……
  这是明远司谍探传回来的消息。
  真假不太好说,全在各人判断,当然,襄阳明远司暗谍也有点坐蜡,这样的消息,不敢不报,贻误军机,乃杀头之罪,不过报上来,一旦消息有误,他们照样难逃罪责。
  其实,就算如此,明远司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有些迟了。
  因为大军已经到了南阳……
  种燧和魏怀德两人聚在一处,来回考量。
  这个时候,两人也就有了分歧。
  种燧用兵向来沉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样的人领兵,一般来说在战阵上不会有太过耀眼的作为,种燧也是如此,数次领兵作战,都是中规中矩。
  但只要经历过战阵厮杀的将领们,都必须承认,遇到这样的对手,会非常难受,因为他对自己所率领的军队,认知一定非常清楚,对于自己的对手,也是如此。
  知己知彼这一项上,做的会非常细致,这样一来,你想战而胜之,会非常不容易。
  表现在如今,种燧的意见就是,静观其变,因为他觉得,不管襄城侯岳东雷病的有多重,都不会让淮右兵马,按兵不动。
  现在这样一个情形,分明有诈,冒险而进,功劳没多少,凶险之处却是倍增。
  魏怀德却不太同意,他和种燧不同,种燧以大将军,枢密副使之职。出京领兵。功勋再著。也对其人无多大增益。
  但他魏怀德,可还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而他已经摸到了大将军的门槛儿,这次灭宋之战,再立功勋的话,很可能便会晋为真正的三品大将军,开府建牙。
  所以,他争功之心。也颇为急切。
  奈何,他争不过江善……
  现在,机会来了,他认为,不管岳东雷病重的消息是真是假,这个险都值得冒一冒。
  手握十万劲旅,岳东雷便有千般妙计,还是要战阵上见功夫不是?
  秦军士卒之精锐,岂是南兵可以比拟?
  再者,若是被这样一个空城计。吓的两位大秦上将按兵不动,传出去岂非笑谈?
  两人争论来去。最终也没定论。
  不过,正巧,此时开封城破的捷报传了过来,两人虽然心里都有些发酸,但也是大喜过望,此战终是没有白费功夫……
  但这个时候,两人分歧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大了些。
  种燧以为,开封一破,待消息传开,其他地方,很可能便会传檄而定。
  淮右这里看,有岳东雷坐镇,不好估量,淮左如今却是空虚至极,不如领兵东进,得些功劳再说。
  魏怀德这次却有了说辞。
  摇头劝阻,并谓种燧道:“种将军以为江君慈为人如何?”
  听话听音,种燧当即便是一愣,这个话头可不善啊,“魏将军,你我之间,有话但说无妨……”
  说起来,两人交情并不算深,但也绝对不浅,当年魏怀德领兵北上,归大将军赵石节制,虽说那会儿魏怀德乃张大将军之心腹,但河中,河东一路走下来。
  和大将军赵石麾下旧部们,却都有了些交情,尤其是当时与他争功最力的王胜保,两人当时掐的很是不善,但过后,两人却是交情莫逆,成了至交好友。
  所以两人说这些,也算不上交浅言深。
  而只是两人间的私议,没有旁人在,那么,对军中主帅种种也就可以谈上一谈了……
  而且,和种燧预料的差不多,从魏怀德嘴里说出来的话,可不怎么好听。
  “江君慈其人,才干不论,但为人嘛,面似宽和,名声甚佳,实则其人无多少容人之量,功名之心又重……”
  说到这里,魏怀德摇了摇头,道:“若种将军欲要东进争功,魏某自请留守,以备岳东雷使诈,种将军领兵自去便了,魏某当以头颅担保,必使将军后路无忧……”
  种燧自然不会兴高采烈,心中凛然。
  要知道,江善,魏怀德,段从文皆乃张培贤心腹,在一起共事多年。
  如今,段从文高高兴兴,磕绊都没打一个的去河中任了宣抚使,魏怀德对江善又是这么个评价,而且当着自己的面,便是如此的直言不讳。
  可见,河洛将领之间,裂痕已深,根本到了已经无法弥合的地步。
  他身在朝中,种氏多有耳目,虽也听到过些风声,但却绝对没想到,江善江君慈会让共事多年的同僚如此的忌惮。
  这样一来,东进之议,也就可以搁置了。
  两面不讨好的事情,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去费那个力气才对。
  实际上,等种怀玉传来书信给他,请他在朝中为其说几句公道话的时候,种燧对魏怀德所言,已是深信不疑。
  一个大军副帅,功劳没得到多少,开封城破的时候,连边儿都没靠上不说,还弄了一身麻烦。
  这样的行事,在军中断没什么好人缘,尤其是和他差不多平级的将领,吃上一次亏,也就能明白,对此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想起江君慈在朝廷上的风评,种燧暗自嘀咕,嘿,又是一位张大将军,这样的人,可须提防着些,说不定什么时节,就能捅你一刀。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和魏怀德的意见,终于渐趋一致。
  合兵一处,继续南下,不管淮右宋军各部什么反应,到了冬天来临之际,果断退兵,将淮右兵马。死死按在这里。让其无暇旁顾。
  此时。在大军对面的,就是光化军,岳东雷部嫡系中的嫡系。
  不过这个时候,光化军已经南撤,探子报来的消息是,光化军已经入了樊城。
  淮右最重要的两个军事目标,襄阳,樊城。
  两城分据汉水两岸。中有水军游弋,接连南北,扼荆州之门户,西接巴蜀,东连淮左,是两淮最重要的军事重镇。
  而这里又是水网密布,乃淮扬劲卒天然的演兵场……
  所谓眼见为实,没有任何水军在侧的种燧,魏怀德两部,终于明白。水网遍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了。
  五里一小河,十里一大河。山清水秀,雾气弥漫,十万大军,行进之艰难,粮草辎重之难以运送,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骑兵在这里只能说是累赘,舟楫往来,快逾奔马,又有襄樊这样的大城扼守险要。
  即便在见识多了剑门,雁门这样的天下险关之后,种燧也不得不承认,南边这些险关要隘,建的真他娘的阴险,难以逾越处,丝毫不下那些北方名关。
  好在,巴蜀那边不用担心,不然的话,顺水而下的援军,应该可以从巴蜀直达江淮。
  可惜,夔州赵方部,还要扼守长江航道,无暇东顾,不然,到是一个不错的助力,起码,也人你能让大军不用行进的这么艰难。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再次向南进兵,不见樊城的影子,两个人都不会轻言退兵了。‘因为若是连襄樊的影子都没见到,回去之后,不但没法跟部下交代,而且,两人很可能会沦为军中笑柄。
  种燧屡起退兵之意,又都作罢,此时,他已经有点后悔,听了魏怀德所言,南下来攻樊城了。
  因为秦军上下并没有做好那样的准备,攻打襄樊这样的大城险要。
  不过,他们两人最终达成一致的是,进军南下,首要的非是攻城略地,而是尽俘淮右百姓北去,消弱岳东雷部实力,至于樊城打不打,看情形再说。
  不过当他们第一眼看到樊城的影子的时候,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便放弃了攻打樊城的念头……
  因为樊城虽看上去不如对岸之襄阳那么高峻难拔,却也城高池深,十万大军硬要攻城的话,损伤会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而且,不知道能不能攻下此城,因为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汉水之上,没有水军相应。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来到秋末,雨水渐少,不虞有水淹七军那样的惨事发生,但他们还真不晓得,南边的天气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见到樊城,大军扎营,两人又是一番商议,遂各派部将四处,除了占据各处水道滩头之外,便是四掠乡里,搜集船只,百姓。
  不过樊城显然有备,让秦军成果寥寥。
  而水道滩头太多,水道之中,也有宋军人马隐约可见,这真真是个危机四伏的地方。
  不过,当两人都有意退兵而回之际,又有消息传来。
  襄城侯岳东雷,荆湖制置使庞澜,拥立太子赵柯继承大统,定都江陵,近日正在举行登基大礼。
  而襄城侯岳东雷因病,诸事皆托付于荆湖制置使庞澜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
  之后,岳东雷官晋枢密使,以庞澜为同门下平章事,一个小朝廷,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种燧,魏怀德两人一听,不由大喜。
  遂除退兵之意,进围樊城。
  樊城守军旗帜寥寥,大敌当前,却显寥落之意,无有多少战心,显然,开封城破的消息,让宋军士气低迷。
  种燧两人颇觉,此为天赐良机,若能一举攻破樊城,此等大功,虽比不上破开封之功,却也差不多了。
  因为这不光能斩断襄阳一臂,在汉水北岸,秦军也将有一处最为有利的落脚之处。
  两人顿觉时间紧迫,立即召集众将议事,准备攻打樊城。
  翌日,大军先以投炮,驱散汉水上的宋人水军,又用两日功夫,在汉水边上筑坝,截断樊城护城河水源。
  随后填平樊城护城河。
  在这期间,秦军精心打造的辎重营,再次显示出了威力,只有三天功夫,便让樊城**裸的展露在了秦军兵锋之下。
  秦军兵卒,在投炮以及弓箭掩护之下,攀城而上,终于与樊城守军短兵相接。
  不过,三日过于,樊城依旧傲然矗立在秦军面前,虽然屡屡摇摇欲坠,就是不肯倒下,秦军伤亡渐重。
  种燧想效法破开封之战,以军中携带之火药炸开 城门,但却被告知,火药潮湿,无法用以战事。
  实际上用了也没用,樊城守军早已有备,将城门甬道堵的死死的,破釜沉舟之下,炸开城门,也无济于事。
  到了八月中,种燧魏怀德见破城无望,冬天将临,士卒多有病患,渐生退兵之意。
  于是,八月十六,让士卒在端午时节修整一天,撤樊城之围,起兵北归。
  但来时容易,去时却是难了。
  宋军水军四出,不断骚扰秦军,让秦军上下步履维艰。
  到了安阳滩,宋军水军大集,竟是打出了襄城侯岳东雷的战旗,扼秦军归路,大有与秦军决一死战之势。
  到了此时,种燧魏怀德两人若还不知道中了岳东雷诡计,那也就不用领兵于沙场了。
  生死关头,两人并不慌乱。
  宋人有水军,来去自如,宛若偷袭。
  光化军与秦军接战,又有水军掩护,秦军略有混乱,差点动摇中军。
  种燧立命魏怀德率军与光化军纠缠,随后命部将杨越,选擅泳者,两千余人,于上游下水,顺水而下,争夺战船。
  秦宋两军,遂于南阳南三十余里处,杀做一团。
  这一场混战,让秦军苦不堪言。
  宋军以逸待劳,在战略战术上,已然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还是那句话,秦军之精锐,十万大军浪战于野,以如今情势,天下间几乎无人可阻。
  战事从午后持续到夜晚,两军都无作罢之意,这一晚,灯火通明,杀声震野,两军将士在黑暗之中,杀的难分难解,水上水下,尽皆赤红。
  尸首遍布,鲜血横流。
  到第二日清晨,宋军终于不支。
  光化军主力,被秦军推的节节后退,安阳滩上,尽是宋军将士尸骸。
  宋军水军战船,在投炮投射之下,也伤亡累集,因抢救退守滩头之光化军将士,岳东雷不得不让战船靠岸。
  宋军登船之际,又遭秦军掩杀,死伤无数,顺势又被秦军夺去战船十数艘。
  连在水上,秦军将士舍生忘死,靠着夺取的几条战船,拼命攻击岳东雷所乘帅舰,迫得宋军水军围追堵截,阵型大乱。
  直到午后,宋军终于引兵而去,种燧,魏怀德吃了大亏,也不敢再追,也无力追敌,收拾将士,回转南阳。
  第一次襄樊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