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离别(四更)
待她们在长公主府住到第五天的时候,董二夫人亲自登门跟长公主道谢,并且将沈君兮她们接回了家。
可她们几人一到家,便听闻二老爷准备带纪晴回山东任上去读书。
纪雯自是吃了一惊,也就去寻了王老夫人求证。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带晴弟去山东?”纪雯就依偎到了王老夫人的身边,“之前不是说要等到他八月参加完乡试再说么?”
按照大燕律,参加乡试的童生们只能在户籍地考试,纪晴是京城人,到时候只能回京来考试。
可从京城到山东,即便是走水路,最快也要半个月,慢的话,一个月也不嫌多。
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八月就乡试,如果晴哥儿跟着父亲去了山东,路上还不知道要折腾掉多少时间。
王老夫人却是看着花团锦簇的院子叹了口气。
纪容若虽是回京的述职的,却在也闲暇时考校起儿子纪晴的功课来。
岂料纪晴背起四书五经是头头是道,可一说到释义却是磕磕巴巴的,一副不求胜解的样子,听得纪容若直皱眉头。
他知道症结并不是出在了儿子的身上。
上书房是教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虽然也会讲解四书五经,可毕竟皇子们不要参加科举考试,教授的重点自然就会和外面的学堂不一样。
纪晴作为皇子的伴读,能够学成这样已是不易,只是这样一来,他恐怕是没有能力应付八月的乡试。
纪容若也就萌生了带纪晴回山东的想法。
为此他还特意带着纪晴进了一趟宫,亲自同昭德帝和纪蓉娘说了自己的想法,毕竟纪晴现在是七皇子的伴读。
昭德帝也就询问了纪晴自己的想法。
纪家是可以得到荫恩的人家,在一般人看来,纪家的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挤那千辛万苦的独木桥。
但北燕的规矩,荫恩的只能是武将或是闲职。
文治国、武安邦,真要想将来在朝堂上有个一展抱负的机会,还是得走科举的路子。
“我希望将来能和父亲一样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纪晴信心满满地说着,昭德帝听着也就笑着应允了。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纪府就增添了一抹离别的伤感。
“这是你爹爹的意思,”二夫人董氏就一边收拾着行囊一边笑着同纪雯道,“去了山东那边,晴哥儿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读书。”
因为一早便说好了,董二夫人会随着纪晴一起去山东,可真要离别,纪雯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她看着手中绣了一半的腰带,满心的后悔。
之前她一直以为母亲要八月过后才会离开,所以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以至于到了三月,她这根腰带才绣了一半。
董二夫人自是发现了纪雯的异样,她从纪雯的手中拿起那根绣了一半的腰带,笑道:“这是你自己绣的么?虽然针脚还有些稀疏,大体上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你的腰那么细,有必要绣一根这么长的腰带么?”
说完,董二夫人就把那根腰带往自己的腰上围了围。
“这是我绣给娘的,”纪雯就有些沮丧地低头说道,“可是没想到娘和弟弟会提前去山东……”
董二夫人听着也就笑着抚着纪雯的头道:“傻孩子,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别忘了到了八月的时候,我们还得回来喝你昭哥哥的喜酒呢!到时候你再把这个送给娘啊!”
纪雯就抹着泪的点了点头。
到了三月底的时候,纪容若带着妻儿离京,王老夫人因为舍不得,一直将他们三人送出了城门外的十里长亭。
自二舅母走后,沈君兮便觉得整个纪府少了些欢声笑语,大舅母齐氏继续称病不出,家中的一应大小事务还是由表嫂文氏说了算。
她每日跟着纪雯按部就班的上学、下学,在家中练字,绣花和做饼。
一切都好似在按部就班。
可沈君兮却发现,王老夫人每日都打不起精神来,总是说不得两句话就犯困,随便坐在哪都能打盹。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是春困,可端午节后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王老夫人更是一日懒似一日。
沈君兮不禁开始忧心起来。
上一世,她嫁入京城时,外祖母便不在了,因此她并不清楚外祖母到底是什么时候去的。
可这样的一份忧虑,她竟不知该跟谁说才好。
莫名的,沈君兮便想到了姨母纪蓉娘。
虽然皇上赐了一块可以随意在宫中行走的翡翠玉牌给沈君兮,可她却不敢随意使用,而是老老实实地向宫中递了牌子。
宫中很快就有了回应,纪蓉娘更是专程派了人来接沈君兮。
沈君兮就带了几盒她亲手制作的糕点进了宫。
一见到沈君兮,纪蓉娘就有些故意嗔怪地道:“不是叫你一有空就进宫来陪陪姨母么?怎么,这都已经五月了,才想起姨母我呀?”
沈君兮自然知道姨母这是在与自己说笑,她就顺势而为地在纪蓉娘的跟前撒了个娇,然后挽着纪蓉娘的手臂道:“守姑倒也想常常进宫来陪姨母说说话,可架不住家中总是事多。”
纪蓉娘听着,就轻笑着戳了戳沈君兮的额头:“你倒是个人小鬼大的,家中能有什么事,需要你跟着一起操心?”
“是不用守姑操心,可守姑在一旁看着也跟着心急呀!”沈君兮就小大人似的悠悠叹气,然后似娇似嗔地同纪蓉娘说起这些日子家中发生的事。
“姨母,我觉得这些日子,外祖母瞧上去苍老了许多……”沈君兮就皱了皱自己的小眉头,神色也变得黯然,“我在旁边瞧着,真的觉得好心疼!”
这些事,纪蓉娘在宫中也有所耳闻。
她都尚且没有办法分忧,就更何况是沈君兮?
但是沈君兮懂事的样子,却让她觉得很窝心。
难怪几个孩子中,母亲特别偏爱沈君兮,实在是因为这孩子太懂得如何心疼人了。
“那守姑想怎么办?”突然间,纪蓉娘就想听一听沈君兮的想法,觉得这孩子既然特意寻进宫来,绝不会只是为了找到自己“抱怨”一通的。
沈君兮微微犹豫了一下,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让外祖母出府去散散心!”
可她们几人一到家,便听闻二老爷准备带纪晴回山东任上去读书。
纪雯自是吃了一惊,也就去寻了王老夫人求证。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带晴弟去山东?”纪雯就依偎到了王老夫人的身边,“之前不是说要等到他八月参加完乡试再说么?”
按照大燕律,参加乡试的童生们只能在户籍地考试,纪晴是京城人,到时候只能回京来考试。
可从京城到山东,即便是走水路,最快也要半个月,慢的话,一个月也不嫌多。
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八月就乡试,如果晴哥儿跟着父亲去了山东,路上还不知道要折腾掉多少时间。
王老夫人却是看着花团锦簇的院子叹了口气。
纪容若虽是回京的述职的,却在也闲暇时考校起儿子纪晴的功课来。
岂料纪晴背起四书五经是头头是道,可一说到释义却是磕磕巴巴的,一副不求胜解的样子,听得纪容若直皱眉头。
他知道症结并不是出在了儿子的身上。
上书房是教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虽然也会讲解四书五经,可毕竟皇子们不要参加科举考试,教授的重点自然就会和外面的学堂不一样。
纪晴作为皇子的伴读,能够学成这样已是不易,只是这样一来,他恐怕是没有能力应付八月的乡试。
纪容若也就萌生了带纪晴回山东的想法。
为此他还特意带着纪晴进了一趟宫,亲自同昭德帝和纪蓉娘说了自己的想法,毕竟纪晴现在是七皇子的伴读。
昭德帝也就询问了纪晴自己的想法。
纪家是可以得到荫恩的人家,在一般人看来,纪家的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挤那千辛万苦的独木桥。
但北燕的规矩,荫恩的只能是武将或是闲职。
文治国、武安邦,真要想将来在朝堂上有个一展抱负的机会,还是得走科举的路子。
“我希望将来能和父亲一样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纪晴信心满满地说着,昭德帝听着也就笑着应允了。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纪府就增添了一抹离别的伤感。
“这是你爹爹的意思,”二夫人董氏就一边收拾着行囊一边笑着同纪雯道,“去了山东那边,晴哥儿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读书。”
因为一早便说好了,董二夫人会随着纪晴一起去山东,可真要离别,纪雯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她看着手中绣了一半的腰带,满心的后悔。
之前她一直以为母亲要八月过后才会离开,所以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以至于到了三月,她这根腰带才绣了一半。
董二夫人自是发现了纪雯的异样,她从纪雯的手中拿起那根绣了一半的腰带,笑道:“这是你自己绣的么?虽然针脚还有些稀疏,大体上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你的腰那么细,有必要绣一根这么长的腰带么?”
说完,董二夫人就把那根腰带往自己的腰上围了围。
“这是我绣给娘的,”纪雯就有些沮丧地低头说道,“可是没想到娘和弟弟会提前去山东……”
董二夫人听着也就笑着抚着纪雯的头道:“傻孩子,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别忘了到了八月的时候,我们还得回来喝你昭哥哥的喜酒呢!到时候你再把这个送给娘啊!”
纪雯就抹着泪的点了点头。
到了三月底的时候,纪容若带着妻儿离京,王老夫人因为舍不得,一直将他们三人送出了城门外的十里长亭。
自二舅母走后,沈君兮便觉得整个纪府少了些欢声笑语,大舅母齐氏继续称病不出,家中的一应大小事务还是由表嫂文氏说了算。
她每日跟着纪雯按部就班的上学、下学,在家中练字,绣花和做饼。
一切都好似在按部就班。
可沈君兮却发现,王老夫人每日都打不起精神来,总是说不得两句话就犯困,随便坐在哪都能打盹。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是春困,可端午节后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王老夫人更是一日懒似一日。
沈君兮不禁开始忧心起来。
上一世,她嫁入京城时,外祖母便不在了,因此她并不清楚外祖母到底是什么时候去的。
可这样的一份忧虑,她竟不知该跟谁说才好。
莫名的,沈君兮便想到了姨母纪蓉娘。
虽然皇上赐了一块可以随意在宫中行走的翡翠玉牌给沈君兮,可她却不敢随意使用,而是老老实实地向宫中递了牌子。
宫中很快就有了回应,纪蓉娘更是专程派了人来接沈君兮。
沈君兮就带了几盒她亲手制作的糕点进了宫。
一见到沈君兮,纪蓉娘就有些故意嗔怪地道:“不是叫你一有空就进宫来陪陪姨母么?怎么,这都已经五月了,才想起姨母我呀?”
沈君兮自然知道姨母这是在与自己说笑,她就顺势而为地在纪蓉娘的跟前撒了个娇,然后挽着纪蓉娘的手臂道:“守姑倒也想常常进宫来陪姨母说说话,可架不住家中总是事多。”
纪蓉娘听着,就轻笑着戳了戳沈君兮的额头:“你倒是个人小鬼大的,家中能有什么事,需要你跟着一起操心?”
“是不用守姑操心,可守姑在一旁看着也跟着心急呀!”沈君兮就小大人似的悠悠叹气,然后似娇似嗔地同纪蓉娘说起这些日子家中发生的事。
“姨母,我觉得这些日子,外祖母瞧上去苍老了许多……”沈君兮就皱了皱自己的小眉头,神色也变得黯然,“我在旁边瞧着,真的觉得好心疼!”
这些事,纪蓉娘在宫中也有所耳闻。
她都尚且没有办法分忧,就更何况是沈君兮?
但是沈君兮懂事的样子,却让她觉得很窝心。
难怪几个孩子中,母亲特别偏爱沈君兮,实在是因为这孩子太懂得如何心疼人了。
“那守姑想怎么办?”突然间,纪蓉娘就想听一听沈君兮的想法,觉得这孩子既然特意寻进宫来,绝不会只是为了找到自己“抱怨”一通的。
沈君兮微微犹豫了一下,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让外祖母出府去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