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涛说:“如果肩膀上这个是射入口,那么死者自己肯定是无法完成的。那么长的枪,怎么翻转枪口,对准自己的肩胛后部?肯定不可能。”
  “那若是别人形成的呢?”大宝追问。
  林涛说:“如果是别人形成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身高差?可以形成从上到下几乎垂直于地面的枪伤?如果右腰部是射入口,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了。死者右手拿着枪.枪口朝上,突然走火,子弹从右腰部穿入,从左肩部打出。”
  “说得太有道理了!”大宝戴着手套的手,鼓起掌来发出砰砰的闷响。
  “看起来,林涛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我说,“但是射入口、射出口直接影响到现场的还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定性,不能儿戏。我们切下两个创口周围的软组织,马上送到省厅,让组织病理实验室的方俊杰科长对这些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看看从他的显微镜下,能不能为我们做一个判断。”
  4
  五人意外落崖的事故,因为这一处突如其来的枪弹伤而陷入了扑朔迷离的境况。我们显然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了。方科长在电话中说,最快也要到明天早晨才能出结果。我们在现场傻等也没用,就纷纷回到宾馆倒头补觉。
  我这一睡不要紧,直接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才醒来,直感觉肚子饿得快要罢工了。
  我连忙叫起了大宝、林涛和比我们睡得还早的韩亮,一起到街边的铺子里喝一碗牛肉汤。正喝着,看到一辆省厅牌照的警车停在了对面的宾馆门口。
  “哎?老方怎么来了?”大宝嚼着饼,含糊不清地说。
  我隔着马路,喊住了组织病理实验室的方俊杰科长,叫他过来一起吃早饭。
  “清早出了结果,我就赶紧赶过来了。”老方说,“这结果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在电话中讲不清,就找车队派了车,送我过来了。”
  “一个案子派两辆车出勘,你不怕别人说你浪费纳税人的钱啊?”大宝还是满嘴食物,含糊不清地说。
  我用筷子敲了一下大宝的脑袋,转头对方科长说:“什么情况?”
  “从组织病理学的结论来看。”老方说,“肩膀上的,才是射入口。”
  “啊?”我们三个人异口同声,把邻桌的几个姑娘吓了一跳。
  几个姑娘看到了一脸惊愕的林涛,转头嬉笑议论。
  “等会儿再说。”我环顾四周,说,“回宾馆房间再说。”
  匆匆吃完,我们一起回到了我的房间。我打开电脑,接过老方递过来的u盘,点开了u盘里的几张照片。
  “你们看。”老方说,“这几张是肩膀上创口的软组织切片。我们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创口边缘的皮肤组织有卷曲,还有细胞的灼伤坏死。而在腰部的软组织切片上,我们就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仅仅依靠这一点细胞坏死能定吗?”我问。
  老方摇摇头,说:“那还欠缺了一点,但是我在切片里发现了这个。”
  说完,老方又切换了一张显微照片,说:“肩膀创口周围的肌肉组织里,有几根纤维!这几根纤维经过he染色(he染色,全称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是一种用于病理分析的染色技术)可能变色了,但是依我的经验,大概可以判断这是绿色衣物上的纤维。”
  “死者里面穿着白色衬衫啊。”大宝说。
  “可是外面确实是一件绿色的迷彩服!”我说。
  “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林涛问道。老方的结论推翻了林涛的推断,他是第一个不服气的。
  “我们想一想,子弹是单一方向的。”老方说,“子弹从后背的衣服开始,打破衣服,再打破皮肤,然后从体内打破另一侧皮肤和衣服。也就是说,子弹只会把射入位置的衣服纤维带入肌肉组织,而不可能把射出位置的衣服纤维带入射出口的肌肉组织。否则,子弹就逆行了。”
  “我懂,很有道理!”我点头认可。
  林涛一时有些蒙,想了半天,他也缓过了神,说:“可是……可是会不会是你把我们取下的两块组织弄混了啊?¨
  “这在我们法医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老方斩钉截铁地说,“一来,我们取材的时候,会严格分门别类;二来,从镜下也可以看出肩膀部位和腰部的皮肤、肌肉细胞排列的不同。所以,不可能弄错。”
  “那就奇怪了,什么情况下,子弹能从肩膀后面垂直于地面打进身体内呢?”林涛挠着后脑勺。
  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静静思索,只能听见我点击鼠标的声音。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重重地呼了一口气,鼠标停留在电脑屏幕显示的一张图片上。
  大家都来看电脑。
  “房塔先的脚?”大宝说,“这能说明什么啊?”
  “死者的鞋带是散开的。”我说,“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死者因为鞋带散开了,蹲下身来系鞋带,那么是不是就可能有人从他的左侧肩部垂直于地面打上一枪?”
  “啊?你……你是说,这是一起命案?”林涛说。
  “你说的,如果肩膀上的是射入口,那么死者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形成的。”
  我笑着说,“我认可你这个观点。只是你说别人也形成不了这样的枪伤,我不认可。我刚才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形成这样的枪伤吗?”
  林涛点了点头。
  “那……我们仅靠这一点就确定这是一起命案?”大宝说,“依据足够吗?侦查部门会因此而立案侦查吗?”
  “当然不仅仅是这一点。”我说,“之前,我就一直有个疑惑。如果是在山顶上自己误伤了自己,也不会立即跌落山坡啊,这又不是在拍电视剧。”
  “那……是被别人扔下去的?”大宝说。
  我指了指照片中房塔先的尸体,说:“这人有180斤吧?谁也没那么容易扔他下去。但是踢他,让他滚动起来,滚下山坡还是有可能的。”
  “我知道了,你说的是死者第十二肋骨骨折的事情。”大宝说,“那为什么不能是摔的呢?”
  我点头赞许,接着说:“首先,骨折的地方,有不少出血,说明不是死后损伤,也不是濒死期损伤,而是生前损伤。其次,骨折的是第十二肋骨。你们都知道,和别的肋骨不一样,第十二肋骨很短,且一端是游离在腹腔的,韧性十足。如果是摔跌或者和平面物体撞击,那么断的应该是其他较为坚硬、固定的肋骨。第十二肋骨断了,只有可能是突出的物体直接击打在第十二肋骨上,才会导致这根孤零零的肋骨骨折。”
  “我明白了。”大宝说,“一个人趁房塔先系鞋带的时候,对他开了枪。他倒地后,那个人又踢着他的腰部,把他踢下了山坡。房塔先在滚落到二氧化碳湖平面以下时,立即窒息死亡。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人可以拿着枪站在房塔先的身边,房塔先还毫无防备。”我说,“这是犯罪分子刻画。”
  “即便是刻画了,还是很麻烦啊。”林涛说,“第一,从前期调查看,房塔先到底是一个人去打猎,还是约了别人一起去打猎,没有人看到。第二,即便是有人看到了他和谁一起去打猎,我们也没有任何可以甄别犯罪嫌疑人的依据啊。
  没有任何证据,如何谈破案?”
  林涛说的是事实,大家伙儿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先把情况给县局通报吧,事不宜迟。”我说,“我们要相信侦查部门,能够查出这个背后打黑枪的人。”
  “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大宝说,“如果真的依了村主任,不进行尸表检验,尸体一烧,就真的产生冤魂了。”
  “冤案就冤案,什么冤魂?”林涛捶了大宝一下。
  “所以说,法律和规范的制定,都有它的道理。”我自豪地说,“既然有这些规范,我们就必须要严格执行。”
  说这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数年前,我第一次出勘命案现场。死者是我的同学饶博(饶博的案子,见“法医秦明”系列第一季《尸语者》中“初次解剖”一案)。若不是严格的尸检,怕是也无法对几名伤害他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责了吧。
  虽然我们的这个勘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我们言之凿凿,杨大队和诸多侦查员也并没有提出异议。
  按照我们的部署,侦查员们开始对全村的村民进行排查,排查那些和房塔先较为熟悉,而且喜欢打猎、具备自制枪支能力的人。
  在我的要求下,重点排查对象是以前和房塔先结伴打猎的青壮年。我觉得,能用脚把一个180斤重的人踢下山谷,必然是个青壮年男性。
  而林涛在会后,提出再赴现场的要求。
  “你是说,要我们寻找弹头弹壳?”我惊讶地说,“那么空旷的地方,怎么寻找那么小的东西啊?”
  “找不到也要找。”林涛说,“我的牛都已经吹了,枪痕是我们痕迹检验专业的专长。事实也是如此,一旦我们找到弹壳或者是弹头,就可以依据那上面的痕迹来和发射它的枪支进行比对。”
  我也知道,枪支撞针打击弹壳底火的时候,在弹壳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很有特异性的。而枪管里的膛线在弹头上形成的痕迹,也一样可以作为同一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案件至此,只有弹壳或者弹头,才是唯一可以作为证据的线索。
  “我要是凶手,一定会把弹壳带离现场。”大宝说。
  “是的。但是,弹头穿过人体,从上往下,打进泥土里,怕是连凶手都找不到吧。”林涛说。
  “连凶手都找不到的东西,我们怎么找?”大宝说,“我们连开枪的地点都不能认定。况且,现在我们重新回到现场,天又该暗了,光线不足啊。”
  “那是因为凶手啥也没有。我们嘛,即便是天黑,也不怕!”林涛神秘一笑,从勘查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一个物件,说,“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长相和战争年代的探雷器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小了很多,大小和一个大号的锅铲子差不多。
  “这不是鬼子的探雷器吗?”大宝说。
  “道理是一样的。”林涛说,“这是金属探测器,我把这玩意儿改良了,很小,易于携带,而且探测效果确实棒棒的。”
  说完,林涛把探测器在我的身上扫了一下,发出了嘀嘀嘀的声音。
  “那你还不如把机场安检的物件拿过来直接用。”我嘲笑林涛的故弄玄虚。
  “和那个差不多,反正很好用就是了。”林涛尴尬地说。
  虽然我知道金属探测器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很少用它。不过,我确实小觑了这个东西。在现代化社会,到处都是金属,所以用这个东西在一般现场寻找金属,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可我没有考虑到的是,这是个在野外的现场。在这个被植被覆盖的山顶上,想用肉眼寻找一个小物件确实不容易,但是用这个金属探测器寻找一件金属制品确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荒山野岭,是没有金属物件的。
  据说,他们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找到了弹头的位置,然后用了十分钟,就从泥土里挖出了弹头。
  之所以用“据说”,是因为我实在爬不上山坡了,在车里等着他们凯旋。
  找到了这枚弹头,不仅仅印证了方俊杰的推断——子弹是从上往下打的,也为破案坚定了信心。有了这个确凿的证据,只要能找到枪,我们就能进行认定。
  我们一路哼着小曲儿回到了专案组,专案组还不知道我们这个好消息。在杨大队的率领下,所有的侦查员都眉头紧锁,翻看着卷宗。
  “我们找到证据了!”我从物证箱里拎出一个物证袋,袋子里装着一个黏附有泥土的弹头。
  “真的吗?¨杨大队异常兴奋,说,“我们也有嫌疑人了。”
  “哦?怎么发现的?”我问。
  “通过一系列梳理,我们大概知道了有八九户人家是有枪的。”杨大队说,“但是这些枪是不是都藏起来了,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用了一招‘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我惊讶道,这破案就和打仗差不多,三十六计都用得上。
  “我们请示了市局,然后在村里张榜公布。因为这起原本大家都认为是意外事故的案件,涉嫌枪杀案,所以我们对所有的枪支都进行了摸排。”杨大队说,“现在公安局完全掌握了枪支的动态,并要进行搜查。今天晚上为最后期限,如果在这之前上交枪支,一律不拘留,只罚款。如果不交,就会按照涉嫌杀人进行处理。”
  “结果,所有人都交了枪?”我说。
  “是的,除了村主任家。”杨大队说。
  “村主任家有枪?”我问。
  “有的。”杨大队说,“而且村主任的儿子房铁门,是房塔先的好友,经常相约打猎。”
  “那就很可疑了。”我说。
  “不仅如此,我还联想到,村主任一直在妨碍我们解剖尸体。”杨大队说,“当时我就觉得他很可疑。”
  “那现在咋办?”大宝问。
  “我们已经在部署对他家进行强行搜查了。”杨大队说,“村子里一直有我们的人,所以这段时间,他想出去丢弃枪支都不可能。”
  “那我们就回去睡觉,等好消息喽?”我笑着问。
  “你们可以,林科长不行。”杨大队拍了拍林涛的肩膀,对我说,“等我们找到枪,还需要林科长立即进行枪支检验呢。”
  第二天早晨,见林涛在我隔壁床上呼呼大睡,我就知道,案件已经顺利侦破了。
  在强行对村主任家进行搜查的时候,民警还遭到了村民的抵抗。好在杨大队也是山里人出身,对他们还是很有办法的。很快,杨大队就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组织民警对村主任家强行搜查。
  当杨大队在村主任家的锅灶里发现一把短枪的时候,就确定了房铁门是犯罪分子。枪在锅灶里燃烧,周围的木质部分大部分都被烧毁了。
  当时杨大队还紧张了一下,好在林涛确定地说,进行痕迹检验认定,是根据铁质枪管内的膛线进行检验,杨大队才放下心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