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人口锐减
徐晃对川兵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其部下的英勇程度并不亚于马超的部下,而且徐晃的部下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兵器锋利,护甲防御非常的好,一阵猛冲猛打,如同一头头饿狼,张开血盆大口,无情的撕咬着川兵。`顶`点````o
不一会儿的功夫,徐晃就结束了战斗,清理完了这一地带的敌军。但是徐晃并未停下来,带着部下继续向前冲去,用同样的打法,很快有攻下了下一个敌军的防御。将士们在他的指挥之下,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
远处的马超看到这样的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想道:“看来是我低估了他……”
前线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早晨到中午,马超、徐晃所率领的两支精兵交替着攻击,愣是杀出了一条长达七里的血路来。
而与此同时,庞德也没有闲着,他正在指挥着数百名身强体壮的羌人清理山道中的巨石障碍,以及川兵的尸体。
当这些羌人看到前方横七竖八的躺着无数川兵的尸体时,他们压抑了很久的心里终于得到了一点点的慰籍,就连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了。
庞统坐镇葭萌关,指挥全军,虽然葭萌关被一场大火烧的面目全非,但坚硬的城墙并未受到烈火的影响,其关城的大体轮廓依然矗立在这片大地上,唯一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城墙都被烈火给熏黑了,关城内的一切可燃物体全部化成了灰烬。
庞统让部下开始对葭萌关进行了一番清洗和整顿,重新让葭萌关的青石墙砖焕发出新的光芒。不仅如此。还派人重新修葺城门。定做城内所需要用的日常物品,这里虽然残破,但好歹也是一个关城,足可以容纳下数千兵马,也可以进行物资的屯放,可以作为汉军入蜀之后的一个军事据点。
庞统更是派出一部分兵力,去占领白水县,四处宣扬汉军的好处。并且散步流言,重伤张飞是谋反的反贼,最重要的是,军队要保持严明的军纪,不得私自拿百姓一针一线,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稳抓稳打,俘获川人的心。
除此之外,庞统更是派人飞速前往汉中。让驻守汉中的牛金开始向葭萌关输送粮食。
马超攻下汉中时,虽然运走了大批的金银珠宝。但是汉中郡的粮食却没有运走,张鲁在汉中经营多年,富可敌国,粮食更是多的惊人,位于南郑城北端的天荡山上。
天荡山地势险要,与定军山、古阳平关成犄角之势,为汉中盆地西部门户,西控川陕要径,北扼陈仓古道南口,是古代控制秦、蜀间通途和陈仓道南口而确保汉中盆地安全的重要军事屏障,因此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隘,为历代兵家必争地。
正是由于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鲁才选择这里作为屯粮之地。
本来,以张鲁的实力,守住汉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他的粗心大意,才使得马超钻了空子,使得天荡山、定军山、阳平关等汉中三处重要的关隘形同虚设。
马超杀死张鲁之后,张鲁的势力迅速瓦解,驻守张鲁的旧部杨柏、杨昂、杨任、杨松等人摄于马超的勇猛,纷纷不战而降。
后来庞统、徐晃抵达汉中后,马超率众西进,庞统接管了汉中,他对张鲁的旧部并不信任,便让跟随他们一起前来的牛金镇守汉中,所有的驻军都换了一遍,位于天荡山的几座大粮仓也顺理成章的接手了过来。
当庞统亲自去视察天荡山的粮仓时,才知道张鲁的屯粮之多,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几个大粮仓里都是满满的粮食,粗略估计约有五百万石,而且许多粮食也不知道放了多久,已经开始腐烂了,就连粮仓周围的动物们都比别的地方肥很多。
若是张鲁再聪明一点,依靠这些存粮,固守关隘,足可以坚持个十年之久。
而恰好这时,张鲁的功曹阎圃听闻张鲁身亡,从去彭城的路上又折回来了,祭拜了张鲁之后,便向庞统投降,庞统见阎圃是真心投靠,索性继续让他担任郡中功曹,协助牛金处理汉中的政务。
而另外一方面,庞统则上疏朝廷,请求派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汉中太守,并且把汉中之战的收获一并上奏了上去。
庞统身为监军,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协调周围州郡为之辅助,此番占领葭萌关后,庞统便开始想在葭萌关附近扎下根,一面让人收买人心,一面让人去汉中督促牛金运粮到葭萌关来。
其实,现在军队里并不缺粮。要知道,蜀地地形难走,运粮极为不便,庞统只能先做好准备,别到时候需要粮食的时候,却运送不来。
就在庞统、马超、徐晃等人被阻滞在葭萌关附近的时候,远在彭城的张彦也并不清闲。
江南被平定之后,首当其冲的则是民生的恢复,江东孙氏的残余势力基本上已经清理干净了,但是战后的江南却是满目疮痍。
这几年张彦对江东实行了经济制裁,江东的经济一直上不去,人口流失也十分严重,平定江南后,各地的统计数据已经陆续出来了,目前江东的户数还不足三十万户,人口还不到八十万。而交州、广州两地历来都是偏远地带,虽然并未受到太多战争的影响,但人口本来就少,大概只有二十六万户,人口只有五十六万。
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荆州,但是荆州经历了几次动荡之后,人口流失也十分严重,三年前大司农衙门统计的是三百六十万户,人口是七百七十九万,但是据司马懿这次在荆州的户数和人口统计之后,荆州只有九十三万零七户,人口只有一百六十多万。
这样算下来,整个汉江、长江以南的地区,总人口还不到五百万。
而张彦所占领的北方地区,也做了一番统计,总人口加起来才八百多万而已。虽然没有算上目前正在讨伐的西南巴蜀一带,但张彦也可以根据朝廷里汉灵帝光和元年时期的统计数据做一个参考,西南巴蜀益州一带的总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这样算下来,全国人口还不到一千五百,比起东汉桓帝永寿三年所统计的全国人口五千七百多万,人口锐减的真叫一个迅速。
归根结底,人口锐减那么厉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战争。从黄巾起义开始,东汉就开始进入了名存实亡的局面,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再加上天灾、**,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在历史上,曹操曾经创作过一首名为《蒿里行》的诗,诗中最后几句是这样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几句诗的大体意思是: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由于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曹操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
如今张彦通过战争,兼并了一个又一个的军阀,才逐渐有了今天的地位,眼看着西南一带也即将回到朝廷的怀抱,再次实现全国的统一,身为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领导者,张彦所考虑的事情,已经到了统一全国之后的问题上了。
这些天,张彦不断的收到了各地送来的奏折,让户部尚书陈群做了一个统计,才得出天下人口的事情。
如今西南还在持续发生战争,还会有人死于战争,还会有人不断的丧命,人口也会继续锐减下去,如何在统一全国之后,恢复人口,休养生息,已经成为了当前整个朝廷里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了。
马上得天下,但是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张彦要做的,就是要进行一系列的战后恢复,休养生息,至少需要制定出一个长达的目标,为振兴大汉而做出努力。
除了这件事外,还有一件事让张彦也十分头疼,那就是迁都。
迁都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偏偏迁都之事却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步步为营。而且在朝廷的官员当中,有不少在彭城都拥有极其庞大的产业,正因为如此,许多朝臣才会反对迁都,一旦迁都了,他们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还会损失很大的一笔财力。
为此,张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专为此事设立了一个迁都办事处,让诸葛亮出任办事处的处长,由他全权负责迁都一事。
此时此刻,张彦正手捧着一份奏折,细细的看了一番奏折里的内容,而在他的面前,诸葛亮则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张彦的批示。
这份奏折是诸葛亮亲自所写,是关于迁都一事的,具体的办法都在奏折中写的清清楚楚。
张彦细细看完之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提起桌边的一根毛笔,沾了一下朱砂,在奏折的最后写了一个“敕”字,这就等于批准了诸葛亮的奏折。
诸葛亮用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这一幕,提在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回到了原处,还夹带着一些莫名的欣喜。
“殿下,汉中急报!”这时,锦衣卫指挥使徐盛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将一封奏折递到了张彦的面前,鞠着身子,朗声说道。(未完待续。。)
不一会儿的功夫,徐晃就结束了战斗,清理完了这一地带的敌军。但是徐晃并未停下来,带着部下继续向前冲去,用同样的打法,很快有攻下了下一个敌军的防御。将士们在他的指挥之下,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
远处的马超看到这样的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想道:“看来是我低估了他……”
前线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早晨到中午,马超、徐晃所率领的两支精兵交替着攻击,愣是杀出了一条长达七里的血路来。
而与此同时,庞德也没有闲着,他正在指挥着数百名身强体壮的羌人清理山道中的巨石障碍,以及川兵的尸体。
当这些羌人看到前方横七竖八的躺着无数川兵的尸体时,他们压抑了很久的心里终于得到了一点点的慰籍,就连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了。
庞统坐镇葭萌关,指挥全军,虽然葭萌关被一场大火烧的面目全非,但坚硬的城墙并未受到烈火的影响,其关城的大体轮廓依然矗立在这片大地上,唯一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城墙都被烈火给熏黑了,关城内的一切可燃物体全部化成了灰烬。
庞统让部下开始对葭萌关进行了一番清洗和整顿,重新让葭萌关的青石墙砖焕发出新的光芒。不仅如此。还派人重新修葺城门。定做城内所需要用的日常物品,这里虽然残破,但好歹也是一个关城,足可以容纳下数千兵马,也可以进行物资的屯放,可以作为汉军入蜀之后的一个军事据点。
庞统更是派出一部分兵力,去占领白水县,四处宣扬汉军的好处。并且散步流言,重伤张飞是谋反的反贼,最重要的是,军队要保持严明的军纪,不得私自拿百姓一针一线,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稳抓稳打,俘获川人的心。
除此之外,庞统更是派人飞速前往汉中。让驻守汉中的牛金开始向葭萌关输送粮食。
马超攻下汉中时,虽然运走了大批的金银珠宝。但是汉中郡的粮食却没有运走,张鲁在汉中经营多年,富可敌国,粮食更是多的惊人,位于南郑城北端的天荡山上。
天荡山地势险要,与定军山、古阳平关成犄角之势,为汉中盆地西部门户,西控川陕要径,北扼陈仓古道南口,是古代控制秦、蜀间通途和陈仓道南口而确保汉中盆地安全的重要军事屏障,因此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隘,为历代兵家必争地。
正是由于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鲁才选择这里作为屯粮之地。
本来,以张鲁的实力,守住汉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他的粗心大意,才使得马超钻了空子,使得天荡山、定军山、阳平关等汉中三处重要的关隘形同虚设。
马超杀死张鲁之后,张鲁的势力迅速瓦解,驻守张鲁的旧部杨柏、杨昂、杨任、杨松等人摄于马超的勇猛,纷纷不战而降。
后来庞统、徐晃抵达汉中后,马超率众西进,庞统接管了汉中,他对张鲁的旧部并不信任,便让跟随他们一起前来的牛金镇守汉中,所有的驻军都换了一遍,位于天荡山的几座大粮仓也顺理成章的接手了过来。
当庞统亲自去视察天荡山的粮仓时,才知道张鲁的屯粮之多,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几个大粮仓里都是满满的粮食,粗略估计约有五百万石,而且许多粮食也不知道放了多久,已经开始腐烂了,就连粮仓周围的动物们都比别的地方肥很多。
若是张鲁再聪明一点,依靠这些存粮,固守关隘,足可以坚持个十年之久。
而恰好这时,张鲁的功曹阎圃听闻张鲁身亡,从去彭城的路上又折回来了,祭拜了张鲁之后,便向庞统投降,庞统见阎圃是真心投靠,索性继续让他担任郡中功曹,协助牛金处理汉中的政务。
而另外一方面,庞统则上疏朝廷,请求派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汉中太守,并且把汉中之战的收获一并上奏了上去。
庞统身为监军,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协调周围州郡为之辅助,此番占领葭萌关后,庞统便开始想在葭萌关附近扎下根,一面让人收买人心,一面让人去汉中督促牛金运粮到葭萌关来。
其实,现在军队里并不缺粮。要知道,蜀地地形难走,运粮极为不便,庞统只能先做好准备,别到时候需要粮食的时候,却运送不来。
就在庞统、马超、徐晃等人被阻滞在葭萌关附近的时候,远在彭城的张彦也并不清闲。
江南被平定之后,首当其冲的则是民生的恢复,江东孙氏的残余势力基本上已经清理干净了,但是战后的江南却是满目疮痍。
这几年张彦对江东实行了经济制裁,江东的经济一直上不去,人口流失也十分严重,平定江南后,各地的统计数据已经陆续出来了,目前江东的户数还不足三十万户,人口还不到八十万。而交州、广州两地历来都是偏远地带,虽然并未受到太多战争的影响,但人口本来就少,大概只有二十六万户,人口只有五十六万。
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荆州,但是荆州经历了几次动荡之后,人口流失也十分严重,三年前大司农衙门统计的是三百六十万户,人口是七百七十九万,但是据司马懿这次在荆州的户数和人口统计之后,荆州只有九十三万零七户,人口只有一百六十多万。
这样算下来,整个汉江、长江以南的地区,总人口还不到五百万。
而张彦所占领的北方地区,也做了一番统计,总人口加起来才八百多万而已。虽然没有算上目前正在讨伐的西南巴蜀一带,但张彦也可以根据朝廷里汉灵帝光和元年时期的统计数据做一个参考,西南巴蜀益州一带的总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这样算下来,全国人口还不到一千五百,比起东汉桓帝永寿三年所统计的全国人口五千七百多万,人口锐减的真叫一个迅速。
归根结底,人口锐减那么厉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战争。从黄巾起义开始,东汉就开始进入了名存实亡的局面,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再加上天灾、**,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在历史上,曹操曾经创作过一首名为《蒿里行》的诗,诗中最后几句是这样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几句诗的大体意思是: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由于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曹操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
如今张彦通过战争,兼并了一个又一个的军阀,才逐渐有了今天的地位,眼看着西南一带也即将回到朝廷的怀抱,再次实现全国的统一,身为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领导者,张彦所考虑的事情,已经到了统一全国之后的问题上了。
这些天,张彦不断的收到了各地送来的奏折,让户部尚书陈群做了一个统计,才得出天下人口的事情。
如今西南还在持续发生战争,还会有人死于战争,还会有人不断的丧命,人口也会继续锐减下去,如何在统一全国之后,恢复人口,休养生息,已经成为了当前整个朝廷里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了。
马上得天下,但是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张彦要做的,就是要进行一系列的战后恢复,休养生息,至少需要制定出一个长达的目标,为振兴大汉而做出努力。
除了这件事外,还有一件事让张彦也十分头疼,那就是迁都。
迁都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偏偏迁都之事却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步步为营。而且在朝廷的官员当中,有不少在彭城都拥有极其庞大的产业,正因为如此,许多朝臣才会反对迁都,一旦迁都了,他们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还会损失很大的一笔财力。
为此,张彦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专为此事设立了一个迁都办事处,让诸葛亮出任办事处的处长,由他全权负责迁都一事。
此时此刻,张彦正手捧着一份奏折,细细的看了一番奏折里的内容,而在他的面前,诸葛亮则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张彦的批示。
这份奏折是诸葛亮亲自所写,是关于迁都一事的,具体的办法都在奏折中写的清清楚楚。
张彦细细看完之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提起桌边的一根毛笔,沾了一下朱砂,在奏折的最后写了一个“敕”字,这就等于批准了诸葛亮的奏折。
诸葛亮用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这一幕,提在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回到了原处,还夹带着一些莫名的欣喜。
“殿下,汉中急报!”这时,锦衣卫指挥使徐盛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将一封奏折递到了张彦的面前,鞠着身子,朗声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