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199章 植田谦吉的结局
若是说五、七两个军长的不满意是冲着各级干部的大调整,自己多年已经熟悉,使得很顺手的老部下被调离,对今后的配合有些疑虑。以及对自己的新搭档不了解而来。那么刘长顺与王效明的不满就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了。
十八集团军出身的刘长顺知道一个部队中,军事主官与政治主官关系处的能不能融洽,能不能搞好团结,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自己与王效明搭档的时间虽然不常,但两个人的关系一直相处的很融洽。比自己大几岁的王效明一直像是老大哥一样包容着自己。
如今王效明这突然被调走,新换来的政委,虽然司令员在会议上没有公布。但新政委的人选无论是谁,自己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磨合。按照自己的性格,换上一个像是王效明一样有包容性,或是与自己脾气相投的政委倒也罢了。
若是换上一个性子强的政委,或是与司令员一样性格暴躁的政委,这两头倔驴栓到一个槽子上的结果,让刘长顺想想就头疼。这无论是谁,除了涵养极高的人外,这在战场上腥风血雨打滚多年的人,这脾气与性格可以预见都不会太好。
就像自己司令员一样,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搁在过去那是状元,是文曲星。按照这个说法性子应该是很不错的,至少应该与他肚子中的墨水可以匹配上。可现在看看司令员,这才下部队几天,这脾气一个劲的往上长。
想到这里,刘长顺突然有些想入非非:“要是新换来的政委和参谋长一样该有多好?看人参谋长到底是喝过洋墨水的,这涵养就是好。即便是被气的不轻,也极少训人。哪有像司令员那样的,就差没有抬脚踹了。”
刘长顺在这里想入非非,那边王效明却是苦着一个脸。军分区的究竟是干什么的,他听明白了。说白了就是和过去少帅时候的省防军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过去的省防军的对手是东北地区多如牛毛的土匪,现在的军分区的对手是伪满的地方警察与地方组织。
王效明之前在老二路军的时候,因为条件的限制,多年指挥的兵力虽然编制很大,但数量总是不多,其才干多少有些被埋没了。
但自从二路军与杨震所部完成合编后,虽然只是担任政治主官的团政委,但一个团足有三千之众的兵力顶的上过去的一个军,甚至还要多的多。
不仅兵员充足,而且装备齐全,轻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一样不缺。现在自己手头上虽然不过的一个团的建制,但其火力配置,即便过去的二路军全部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部队发展迅速,现在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在这个部队大发展的时候,被从主力部队一脚踢到保安团性质的地方部队。
虽然是升了一级,当了一个什么军分区政委。这要是按照过去二路军的编制,至少是一个师政委。而且还是回以自己老部队五军为主,组建的一分区。但在他看来这个军分区政委,还不如将自己发配去当一个好赖可以在一线拼杀的营长。
还不知道杨震下了多大决心,才决定将他调到一分区任政治委员。但熟知杨震性格的王效明尽管对工作的调整,心中的不愿意,却是一点也不敢显露出来。王效明明智的知道,若是自己提出来不去分区工作,宁愿留在二团,哪怕是做一个营长、营教导员也好,恐怕一顿严厉训斥是免不了的。
相对于刘长顺与王效明的不满只能压制在心里,但泽田茂中将的不满可就实实在在的写在了脸上。对于此次奉命北上的一零四师团两个整编联队外加上一个大队,整整七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回来的那些丢光了几乎所有武器装备的人几乎还凑不上两个步兵大队,泽田茂中将说是不满,几乎都是轻的。
面对出击的三个联对长伤亡了一对半,携带的重武器几乎尽数丢光,甚至很多人跑的身上就剩下了一块兜裆布不说,就连一线指挥官西山福太郎也被气的吐血昏迷的这样结果,泽田茂中将几乎是气炸了肺。
一零四师团伤亡如此惨重,不能不说让泽田茂有些气急败坏。尤其是在得知一零四师团几乎输的是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后,要不是身为第四师团长的泽田茂在群策山一战之后,已经习惯了打击,否则他非步上西山福太郎的后尘,被气吐血不可。
这一战仅仅小半天外加一整夜的时间,不算全部战死的包括旅团长直田吉少将在内的第三骑兵混成旅团一部。就连除了留守佳木斯的一个大队之外,被植田谦吉力排众议调到佳木斯的一零四师团几乎是主力尽丧。
尤其是在得知一零四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在追击对手小股骚扰部队,被对手引向沼泽地而损失大部分兵力。派出的三个步兵中队之中,只有一个多中队逃脱了被直接就地掩埋,连挖坑都省了的命运。
其余的全部一枪未发,连他们那个愚蠢之极的大队长一起,全部都丢在了石头庙子,也就是兴山要塞区的东南方向,那几乎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中里面。
这个难堪的结局,让一向自认性格坚韧、稳重的泽田茂再也忍受不住。他直接向植田谦吉建议,下次再围剿这股悍匪,希望调集第二师团或是第八师团之类的精兵强将,并派出熟悉地形的伪满军配合作战。而且至少要有在有强力航空兵支援下的两个师团以上兵力。
只可惜,植田谦吉大将是不会再给他任何回答了。在第四师团、十一师团与一零四师团接连两次围剿相继惨败,损兵折将的消息传回日本后,本就为关东军迟迟未能全歼这股手握可以说是所谓大日本帝国最高机密的反满抗日分子,而极为不满的日本天皇下令对相关责任人一定要给予最严厉的处分。
在一零四师团撤回佳木斯的一周之后,由日军教育总监西尾寿造中将亲率天皇亲自点名的六名陆海军军事参议官组成的高规格调查团抵达新京。在经过长达半个月时间详细的调查之后,一份极为不利于植田谦吉的报告出炉了。
通过这份报告,日军大本营才得知,被这支反满抗日武装带来严重损失的不单单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遭受其重创的也不仅仅是第四师团、一零四师团。吃了大亏,被弄的蒙头转向,损失不轻的还有第十二师团等关东军不少精锐。
在这份报告上,对植田谦吉最不利不仅是迟迟无法夺回防疫给水部,那些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绝密资料。
被植田谦吉之前一直试图掩盖的,整个关东军东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秘密仓库群策山秘密仓库,以及身为日军最机密的所谓国防工程之一的,日军环整个满苏边境修建的十四座大型要塞中规模最大的兴山要塞的丢失,则更让日军大本营愤怒。
在得知关东军居然在不到一年时间之内捅出了这么多篓子,整个日军高层包括日本天皇在内都极为震怒。而身为这些事件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现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植田谦吉受到了日军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最严厉的处罚。
日军大本营甚至不顾满苏边境规模日益扩大的冲突,直接撤销了植田谦吉的关东军司令官职务,勒令他立即退役。
甚至连按照惯例,日军少将以上军官无论官职高低,在任职到达一定年限无法升迁,需退役后,转为预备役或是担任军事参议官作为一个安慰的福利都没有给他,直接命令他彻底退役。甚至连他的大将军衔都被剥夺,直接降级为了少将。
就这个处置结果,还是前任陆军次官,现任陆军航空总监,曾经在植田谦吉任关东军司令期间担任过关东军参谋长,却因为天皇御点海军将领参加调查组而极为不满的东条英机中将斡旋的结果。否则按照天皇的意见,直接会彻底剥夺他的军衔,让这位大将以平民的身份退役。
对于植田谦吉的这个直接勒令退出现役,连一个预备役或是一个短暂的转圜任职都没有给他。甚至大将军衔也被剥夺,被直接命令以少将军衔退役的处理结果。在日军之中可谓是空前不说,按照日军的体制以及对高级将官一向有特殊照顾这一优良传统来说,也算是绝后。
成为日军自明治建立新式陆军以来受到处分最重,甚至破了纪录的第一个被螃蟹吃了的人,现年六十四岁的植田谦吉再也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回到日本半年之后,便因为脑溢血死去。
在植田谦吉被撤职后,为了不影响正与苏军在诺门罕地区作战的关东军的指挥,东京大本营以最快的速度将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调任关东军司令官。
至于那个被上至东京大本营,下至关东军司令部私下认为开创明治大帝组建新式陆军以来,在一场连战役规模都称不上的战斗之中损失最惨重的一零四师团,则更是也被扫了台风尾,成了另外一个倒霉鬼。
在调查组完成了对关东军事故责任人调查,回东京的半个月后。原定在满洲驻扎一年,待新编师团形成战斗力后,才调回国集体复原的一零四师团复原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在三九年七月初,这个被称为皇军之耻的一零四师团便被以最快的速度调回日本,包括西山福太郎少将在内的所官兵全部复原。
关东军上下遭受的严厉处罚,尤其是植田谦吉大将的结局,给了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一个深刻的印象。在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任上表现的极为抢眼的梅津美治郎,这次却是极为谨慎。
梅津美治郎在上任之后,一改之前在山西作战之中极为锐利,甚至有些锋芒毕露的做派,改为以稳重为主。
在关东军迟迟无法在诺门罕战役之中取得胜利,并在苏军地空火力夹击,以及大量坦克冲击之下,付出了惨重伤亡代价,使得关东军主力迟迟无法东顾的前提之下,梅津美治郎改变了前任植田谦吉一味进剿的策略。
这个梅津美治郎极为狡猾。尽管心中也认为这个不知道现在已经发展到什么情况的抗日武装才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但却依旧没有立即对其采取行动,而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此刻正在诺门罕地区与关东军激战的苏军身上。
梅津美治郎明白,对于主要精力被其欧洲部分,也是整个苏联最发达的西线牵扯过去。如今战云密布,是一个人都能闻到战争气味的西线来说,正在诺门罕与自己交手的苏军最多也是一个瘙痒之痛。
尽管知道眼下这场战斗并不会真正的发展成为两国的战争,但毕竟胜负还关系到国体,尤其是要避免这只胃口良好的熊,在自己与支那作战时候北上捅上一刀。所以梅津美治郎在上任之后,将主要精力放在诺门罕地区。而对杨震所部,只是暂时采取严密封锁,将其封闭在松花江以西、以北,小兴安岭以东狭小地域内的办法。
在梅津美治郎看来,只要将其封锁住,不使其向外扩张。以虽说有几个县的规模,但人口总数加一起也比不过南满或是支那内地一个县多的地盘,既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补充兵员。也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物资,而且缺乏有效的战略空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只要其无法发展壮大,等自己解决苏军之后,腾出手来,调集关东军精锐部队,足可以一战解决。
第200章 杨震的决定
梅津美治郎采取了先全力解决诺门罕苏军,在调过头来清剿杨震所部的办法。虽然将来对杨震的压力会很大,但这一战术,却也给了杨震充足的休整时间。让他可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整训部队,并将两万余名新解救的劳工完成训练。
在享受血战带来的也许是短暂的宁静的同时,杨震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预定计划。在两个军分区已经组建完毕,并在各自的作战地域展开后,杨震将现在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向兵工生产,以及解放地区的基层政权建设总指挥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
对于杨震的相招,正在萝北检查工作的总指挥并未感觉到意外。对于杨震的那个庞大计划有了一定了解的他,知道眼下已经到了最佳实施的时机,更是到了自己该出面的时候了。
见到杨震,总指挥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的道:“说吧,我什么时候过江比较合适。”
至于过江是去那里,去干什么,两个人是心照不宣。
对于总指挥的直来直去,杨震笑了笑给总指挥倒了一杯水道:“总指挥,我觉得现在虽然还不到最佳的时机,但眼下日军方面相对较为平静的时刻去是我们暂时能利用的最好时机。”
“如果不趁着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平静,解决一些我们急需的物资,我们今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身从自己几乎是形影不离的挎包之中拿出厚厚的一沓文件,交给总指挥道:“这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物资,以及可以用来交换物资的资本。而且随着小兴安岭地区的几个金矿落入我们手中,您可以转告江北,我们今后会用部分硬通货支付部分物资的费用。”
总指挥接过杨震递交过来的文件,仔细的看了一遍,才放下道:“怎么大部分都是军工原料,以及军用汽油。装备方面的除了这三百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五百支单独的狙击步枪瞄准镜和部分高射机枪之外,只有这个苏制f1式手榴弹的制造技术转让。”
“这些物资是不是有些过于偏向军工方面了。要知道,我们的军工目前看,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满足部队的全部需要。而今后随着我们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再想一次交换这么多物资,几乎已经不太可能了。”
“杨副总指挥,你一定要想清楚。别因为这些原因,给部队的发展带来损失。”
“毕竟在军工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的时候,外购是最好,也是最快捷的选择。我们的军工虽然表面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实际上至少目前产能还很有限。我们太缺乏技术专家了,有很多的东西不是靠着老工人的经验就能解决的。”
对于总指挥的疑问,杨震站起身来摇摇头道:“总指挥,我们不能养成依赖外援的习惯。尤其在无法做到货比三家,只能指望人家甚至可以说是施舍的情况之下,我们更不能养成这个习惯。”
“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更讲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不是在亚洲。别看现在他们与日本人在诺门罕打的是热火朝天,但他们绝对不愿意彻底的得罪日本这个强国,给自己东部创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必要的时候,为了服从其战略利益,他们随时可以停止对我们的军售或是军援。”
“的确,我们眼下的军工初创,生产能力还跟不上去。甚至连枪炮发射药都无法生产,弹药的生产也仅仅达到了复装轻武器弹药的规模。制造各种武器所需要的器材与原材料,也只能依靠原有的储备。”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想办法全力发展自己的军工。至少要能制造弹药的发射药。否则,我们就算想要复装子弹,也没有发射药可以使用。虽然我们还无法建立炼钢厂彻底的解决所有原材料。但我们必须要解决制造枪炮发射药的问题。”
“因为那生产几百发火箭弹使用的无烟火药消耗过大,您曾心疼的几天没有睡觉。如果我们能自己生产大量的无烟火药,您也就不用心疼的整夜失眠了。”
“这次我拿出我们手头上所有的一吨黄金,来向江北购买一条无烟火药生产线与炮弹发射药生产线,硝酸、硫酸等必要军工原料生产线,就是为了先解决有无的原因。”
“虽然不能建立炼钢厂,但有了文件上的五百吨镍铬合金钢,一百吨制造迫击炮与火箭炮使用的各种口径的无缝钢管,至少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生产没有任何的问题。军工上我们还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但至少我们要保证弹药的自足,以及其他物资短时间内的供应。”
说罢,杨震看了看听完他的话之后,一脸沉思的总指挥,笑了笑道:“总指挥,我也知道外购更省事,但先不说这个来源渠道稳定不稳定。单单就苏制武器本身,并不是太适合我军使用。”
“苏军的制式莫辛·纳甘式步枪虽然精度不错,子弹杀伤力也大,但这种按照苏联人体型设计的步枪太笨重,不太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体型。我们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要处于山地作战,这种步枪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累赘。”
“其作为主力轻机枪的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虽然结构简单,但也同样笨重。其单盘式的供弹装置,虽然存在着弹药容量大,持续射击时间长的优点,但在装上机枪后,也是笨重不堪。”
“七七事变后,关内我军在开赴抗日前线时,国民党曾经给我拨了一批苏援武器中的这种轻机枪。说实在的对于还处在纯步兵作战的我们来说,实在过于笨重。行军时候,其弹盘必需要卸下之后,机枪手才能长时间的行军。”
“我们缴获的鬼子的歪把子机枪虽然毛病多多,但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不加任何改进的,直接就地使用缴获的鬼子弹药。而且经过我军对其供弹改进之后,其可靠性大幅度的增加。加上日军武器一贯追求射击精度的优势,足够满足我们使用了。”
“至于苏军使用的托卡列夫·马克沁重机枪虽然性能可靠。其使用的弹链供弹方式,也可以使机枪保持更高的射击速度,增强火力的持续性。”
“但其水冷的射击方式也不是太适合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北满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天气里,这种机枪在不使用的时候,其枪套中的冷却水必须要放掉。否则,很容易冻坏机枪。”
“而我们的作战方式很多都是与鬼子的遭遇战。对于火力并不算强的我们来说,重机枪是团以下相当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一旦重机枪打不响,我们的部队火力将大幅降低。”
“苏军这种机枪使用的是轮式枪架,这种枪架比较适合苏联中东部的平原地区使用,在我们目前主要的山地作战之中架设却是极为不便。”
“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虽然笨重不堪,其射速因为使用弹扳供弹,也并不算快。但其风冷的模式却是很适合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使用。而且这种机枪因为本身就是日军制造的,所以同样可以就地使用缴获的日军弹药。这对我们保持持续作战能力来说很重要。”
“我们现在有了虽然生产能力暂时还不算大,但还勉强能够够用的兵工厂。又在与日伪军作战之中缴获了大批弹药可以通用的日式武器,我们还是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我们急需的军工原料上比较适合。”
“国际歌中不是说过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条件再恶劣,我们也要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不能将希望都放在外援身上,否则我们总有一天会失望的。”
“再说,苏军虽然眼下与日军在诺门罕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只要两国未发生全面交战,其对出售我们武器就有一定的顾虑。我们购买或是交换的武器一旦数量过大,人家居于外交方面的考虑,肯不肯给我们还两说。”
“总指挥,那些狙击步枪如果他们给了最好,但是如果他们不肯答应,你一定要想办法弄上一批狙击步枪使用的瞄准镜来。哪怕在必要的时候,就是出上一些高价也可以。”
对于杨震的这些话,想起以前自己几次过江求援,却一无所获的经历。再想想为了解决部队武器严重匮乏的局面,过江求援的三路军总司令。及为自己创建的抗联各军之中唯一一个兵工厂寻求原料,而过江请求支援的十一军军长,但却一去不复返的两人。
想到之前七军为了获取一定的补给,曾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江北搞到了不少急需的情报,却只换来三万发子弹的补给。
这其中还有不少因为对方在获得之后保管不善,而根本就无法使用的报废品的经历,总指挥对于杨震大力发展自己军工产业的想法还是很赞同的。
沉默良久,总指挥点点头道:“我尽量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需要。就像你说过,我们不是地主,没有那么多的余粮可以用来交换。你就算本事再大,但这可以用来交换的新式武器,尤其是适合江北使用的武器也是有限的。”
对于总指挥的答复,杨震在满意的点点头之余,又道:“总指挥此去除了交涉购买、交换我们所需物资之外,还要尽量的争取对方将他们手头扣押的我们同志要回来。总指挥我说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单单的那几个人。”
杨震口中的被扣押的同志是那些,总指挥心里自然很清楚。日军占领东北这么多年,因为无法忍受日军压迫,东北的民众,尤其是边境附近的民众跑到江北的不在少数。甚至不想为日伪政权卖命的伪满军警也不在少数。
而因为形势所迫,撤到江北的反满抗日武装人数就更多了。单单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半年之内,在日伪军对下江地区展开的疯狂围剿之中,就有不少被打散的抗联部队,甚至小部队成建制的撤到了江北。这些人要是要回来,将会是一个极好的补充兵员。
至于单单的那几个人说的是谁,总指挥与杨震同样心照不宣。只是这几个人涉及到三路军内部路线斗争,让总指挥很为难。虽然可惜对方人才难得,但自己终归是二路军总指挥,插手三路军的事情总归还是不好的。
对于杨震的这个要求,总指挥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拒绝杨震,只是道:“那几个人我尽量努力,能要回来最好。要不回来,就算了。杨副总指挥,你尽量还是要争取和三路军的领导处好关系。毕竟我们都是在一个旗帜下战斗。”
“很多事情你不能在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之下,便依照传闻下决定。你现在是高级指挥员,事情又涉及到两路军今后的关系。处理这些事情你一定要慎重。”
说到这里,总指挥伸了伸因为最近疲劳而有些酸痛的腰道:“那些用来交换的装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图纸我也早已经亲自翻译过来。既然事情已经定下,那我明天就出发。也好早去早回。”
听到总指挥提出尽早出发,杨震点了点头却是话题一转的道:“总指挥,你这次去把嫂子也带上吧。回来的时候,就别把嫂子带回来,让她在那边好好休养一阵子。我让张婷派两个可靠的护士一起去。”
总指挥听到杨震居然让自己连妻子一起带上,看着杨震一脸诚挚的表情,不由的微微一愣。他没有搞明白,一向不讲究,也不允许别人搞特殊化的杨震,为何会出此言?
第201章 送别
杨震看着一脸疑惑的总指挥,微微摇了摇头道:“总指挥,张婷找过我了,跟我说了嫂子私下找过她,要找她做流产手术,不要孩子的事情。还说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决定。”
“嫂子有喜,这是添人进口,是一件大好事。您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身边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了。为什么不要?形势紧张这并不假,但这不是不要孩子的借口。况且,嫂子这是头一胎。张婷和我说过,做这个手术若是恢复不好,对身体影响很大的,甚至有可能再也无法怀孕。”
若是说五、七两个军长的不满意是冲着各级干部的大调整,自己多年已经熟悉,使得很顺手的老部下被调离,对今后的配合有些疑虑。以及对自己的新搭档不了解而来。那么刘长顺与王效明的不满就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了。
十八集团军出身的刘长顺知道一个部队中,军事主官与政治主官关系处的能不能融洽,能不能搞好团结,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自己与王效明搭档的时间虽然不常,但两个人的关系一直相处的很融洽。比自己大几岁的王效明一直像是老大哥一样包容着自己。
如今王效明这突然被调走,新换来的政委,虽然司令员在会议上没有公布。但新政委的人选无论是谁,自己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磨合。按照自己的性格,换上一个像是王效明一样有包容性,或是与自己脾气相投的政委倒也罢了。
若是换上一个性子强的政委,或是与司令员一样性格暴躁的政委,这两头倔驴栓到一个槽子上的结果,让刘长顺想想就头疼。这无论是谁,除了涵养极高的人外,这在战场上腥风血雨打滚多年的人,这脾气与性格可以预见都不会太好。
就像自己司令员一样,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搁在过去那是状元,是文曲星。按照这个说法性子应该是很不错的,至少应该与他肚子中的墨水可以匹配上。可现在看看司令员,这才下部队几天,这脾气一个劲的往上长。
想到这里,刘长顺突然有些想入非非:“要是新换来的政委和参谋长一样该有多好?看人参谋长到底是喝过洋墨水的,这涵养就是好。即便是被气的不轻,也极少训人。哪有像司令员那样的,就差没有抬脚踹了。”
刘长顺在这里想入非非,那边王效明却是苦着一个脸。军分区的究竟是干什么的,他听明白了。说白了就是和过去少帅时候的省防军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过去的省防军的对手是东北地区多如牛毛的土匪,现在的军分区的对手是伪满的地方警察与地方组织。
王效明之前在老二路军的时候,因为条件的限制,多年指挥的兵力虽然编制很大,但数量总是不多,其才干多少有些被埋没了。
但自从二路军与杨震所部完成合编后,虽然只是担任政治主官的团政委,但一个团足有三千之众的兵力顶的上过去的一个军,甚至还要多的多。
不仅兵员充足,而且装备齐全,轻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一样不缺。现在自己手头上虽然不过的一个团的建制,但其火力配置,即便过去的二路军全部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部队发展迅速,现在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在这个部队大发展的时候,被从主力部队一脚踢到保安团性质的地方部队。
虽然是升了一级,当了一个什么军分区政委。这要是按照过去二路军的编制,至少是一个师政委。而且还是回以自己老部队五军为主,组建的一分区。但在他看来这个军分区政委,还不如将自己发配去当一个好赖可以在一线拼杀的营长。
还不知道杨震下了多大决心,才决定将他调到一分区任政治委员。但熟知杨震性格的王效明尽管对工作的调整,心中的不愿意,却是一点也不敢显露出来。王效明明智的知道,若是自己提出来不去分区工作,宁愿留在二团,哪怕是做一个营长、营教导员也好,恐怕一顿严厉训斥是免不了的。
相对于刘长顺与王效明的不满只能压制在心里,但泽田茂中将的不满可就实实在在的写在了脸上。对于此次奉命北上的一零四师团两个整编联队外加上一个大队,整整七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回来的那些丢光了几乎所有武器装备的人几乎还凑不上两个步兵大队,泽田茂中将说是不满,几乎都是轻的。
面对出击的三个联对长伤亡了一对半,携带的重武器几乎尽数丢光,甚至很多人跑的身上就剩下了一块兜裆布不说,就连一线指挥官西山福太郎也被气的吐血昏迷的这样结果,泽田茂中将几乎是气炸了肺。
一零四师团伤亡如此惨重,不能不说让泽田茂有些气急败坏。尤其是在得知一零四师团几乎输的是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后,要不是身为第四师团长的泽田茂在群策山一战之后,已经习惯了打击,否则他非步上西山福太郎的后尘,被气吐血不可。
这一战仅仅小半天外加一整夜的时间,不算全部战死的包括旅团长直田吉少将在内的第三骑兵混成旅团一部。就连除了留守佳木斯的一个大队之外,被植田谦吉力排众议调到佳木斯的一零四师团几乎是主力尽丧。
尤其是在得知一零四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在追击对手小股骚扰部队,被对手引向沼泽地而损失大部分兵力。派出的三个步兵中队之中,只有一个多中队逃脱了被直接就地掩埋,连挖坑都省了的命运。
其余的全部一枪未发,连他们那个愚蠢之极的大队长一起,全部都丢在了石头庙子,也就是兴山要塞区的东南方向,那几乎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中里面。
这个难堪的结局,让一向自认性格坚韧、稳重的泽田茂再也忍受不住。他直接向植田谦吉建议,下次再围剿这股悍匪,希望调集第二师团或是第八师团之类的精兵强将,并派出熟悉地形的伪满军配合作战。而且至少要有在有强力航空兵支援下的两个师团以上兵力。
只可惜,植田谦吉大将是不会再给他任何回答了。在第四师团、十一师团与一零四师团接连两次围剿相继惨败,损兵折将的消息传回日本后,本就为关东军迟迟未能全歼这股手握可以说是所谓大日本帝国最高机密的反满抗日分子,而极为不满的日本天皇下令对相关责任人一定要给予最严厉的处分。
在一零四师团撤回佳木斯的一周之后,由日军教育总监西尾寿造中将亲率天皇亲自点名的六名陆海军军事参议官组成的高规格调查团抵达新京。在经过长达半个月时间详细的调查之后,一份极为不利于植田谦吉的报告出炉了。
通过这份报告,日军大本营才得知,被这支反满抗日武装带来严重损失的不单单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遭受其重创的也不仅仅是第四师团、一零四师团。吃了大亏,被弄的蒙头转向,损失不轻的还有第十二师团等关东军不少精锐。
在这份报告上,对植田谦吉最不利不仅是迟迟无法夺回防疫给水部,那些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绝密资料。
被植田谦吉之前一直试图掩盖的,整个关东军东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秘密仓库群策山秘密仓库,以及身为日军最机密的所谓国防工程之一的,日军环整个满苏边境修建的十四座大型要塞中规模最大的兴山要塞的丢失,则更让日军大本营愤怒。
在得知关东军居然在不到一年时间之内捅出了这么多篓子,整个日军高层包括日本天皇在内都极为震怒。而身为这些事件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现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植田谦吉受到了日军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最严厉的处罚。
日军大本营甚至不顾满苏边境规模日益扩大的冲突,直接撤销了植田谦吉的关东军司令官职务,勒令他立即退役。
甚至连按照惯例,日军少将以上军官无论官职高低,在任职到达一定年限无法升迁,需退役后,转为预备役或是担任军事参议官作为一个安慰的福利都没有给他,直接命令他彻底退役。甚至连他的大将军衔都被剥夺,直接降级为了少将。
就这个处置结果,还是前任陆军次官,现任陆军航空总监,曾经在植田谦吉任关东军司令期间担任过关东军参谋长,却因为天皇御点海军将领参加调查组而极为不满的东条英机中将斡旋的结果。否则按照天皇的意见,直接会彻底剥夺他的军衔,让这位大将以平民的身份退役。
对于植田谦吉的这个直接勒令退出现役,连一个预备役或是一个短暂的转圜任职都没有给他。甚至大将军衔也被剥夺,被直接命令以少将军衔退役的处理结果。在日军之中可谓是空前不说,按照日军的体制以及对高级将官一向有特殊照顾这一优良传统来说,也算是绝后。
成为日军自明治建立新式陆军以来受到处分最重,甚至破了纪录的第一个被螃蟹吃了的人,现年六十四岁的植田谦吉再也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回到日本半年之后,便因为脑溢血死去。
在植田谦吉被撤职后,为了不影响正与苏军在诺门罕地区作战的关东军的指挥,东京大本营以最快的速度将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调任关东军司令官。
至于那个被上至东京大本营,下至关东军司令部私下认为开创明治大帝组建新式陆军以来,在一场连战役规模都称不上的战斗之中损失最惨重的一零四师团,则更是也被扫了台风尾,成了另外一个倒霉鬼。
在调查组完成了对关东军事故责任人调查,回东京的半个月后。原定在满洲驻扎一年,待新编师团形成战斗力后,才调回国集体复原的一零四师团复原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在三九年七月初,这个被称为皇军之耻的一零四师团便被以最快的速度调回日本,包括西山福太郎少将在内的所官兵全部复原。
关东军上下遭受的严厉处罚,尤其是植田谦吉大将的结局,给了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一个深刻的印象。在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任上表现的极为抢眼的梅津美治郎,这次却是极为谨慎。
梅津美治郎在上任之后,一改之前在山西作战之中极为锐利,甚至有些锋芒毕露的做派,改为以稳重为主。
在关东军迟迟无法在诺门罕战役之中取得胜利,并在苏军地空火力夹击,以及大量坦克冲击之下,付出了惨重伤亡代价,使得关东军主力迟迟无法东顾的前提之下,梅津美治郎改变了前任植田谦吉一味进剿的策略。
这个梅津美治郎极为狡猾。尽管心中也认为这个不知道现在已经发展到什么情况的抗日武装才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但却依旧没有立即对其采取行动,而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此刻正在诺门罕地区与关东军激战的苏军身上。
梅津美治郎明白,对于主要精力被其欧洲部分,也是整个苏联最发达的西线牵扯过去。如今战云密布,是一个人都能闻到战争气味的西线来说,正在诺门罕与自己交手的苏军最多也是一个瘙痒之痛。
尽管知道眼下这场战斗并不会真正的发展成为两国的战争,但毕竟胜负还关系到国体,尤其是要避免这只胃口良好的熊,在自己与支那作战时候北上捅上一刀。所以梅津美治郎在上任之后,将主要精力放在诺门罕地区。而对杨震所部,只是暂时采取严密封锁,将其封闭在松花江以西、以北,小兴安岭以东狭小地域内的办法。
在梅津美治郎看来,只要将其封锁住,不使其向外扩张。以虽说有几个县的规模,但人口总数加一起也比不过南满或是支那内地一个县多的地盘,既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补充兵员。也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物资,而且缺乏有效的战略空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只要其无法发展壮大,等自己解决苏军之后,腾出手来,调集关东军精锐部队,足可以一战解决。
第200章 杨震的决定
梅津美治郎采取了先全力解决诺门罕苏军,在调过头来清剿杨震所部的办法。虽然将来对杨震的压力会很大,但这一战术,却也给了杨震充足的休整时间。让他可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整训部队,并将两万余名新解救的劳工完成训练。
在享受血战带来的也许是短暂的宁静的同时,杨震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预定计划。在两个军分区已经组建完毕,并在各自的作战地域展开后,杨震将现在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向兵工生产,以及解放地区的基层政权建设总指挥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
对于杨震的相招,正在萝北检查工作的总指挥并未感觉到意外。对于杨震的那个庞大计划有了一定了解的他,知道眼下已经到了最佳实施的时机,更是到了自己该出面的时候了。
见到杨震,总指挥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的道:“说吧,我什么时候过江比较合适。”
至于过江是去那里,去干什么,两个人是心照不宣。
对于总指挥的直来直去,杨震笑了笑给总指挥倒了一杯水道:“总指挥,我觉得现在虽然还不到最佳的时机,但眼下日军方面相对较为平静的时刻去是我们暂时能利用的最好时机。”
“如果不趁着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平静,解决一些我们急需的物资,我们今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身从自己几乎是形影不离的挎包之中拿出厚厚的一沓文件,交给总指挥道:“这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物资,以及可以用来交换物资的资本。而且随着小兴安岭地区的几个金矿落入我们手中,您可以转告江北,我们今后会用部分硬通货支付部分物资的费用。”
总指挥接过杨震递交过来的文件,仔细的看了一遍,才放下道:“怎么大部分都是军工原料,以及军用汽油。装备方面的除了这三百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五百支单独的狙击步枪瞄准镜和部分高射机枪之外,只有这个苏制f1式手榴弹的制造技术转让。”
“这些物资是不是有些过于偏向军工方面了。要知道,我们的军工目前看,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满足部队的全部需要。而今后随着我们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再想一次交换这么多物资,几乎已经不太可能了。”
“杨副总指挥,你一定要想清楚。别因为这些原因,给部队的发展带来损失。”
“毕竟在军工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的时候,外购是最好,也是最快捷的选择。我们的军工虽然表面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实际上至少目前产能还很有限。我们太缺乏技术专家了,有很多的东西不是靠着老工人的经验就能解决的。”
对于总指挥的疑问,杨震站起身来摇摇头道:“总指挥,我们不能养成依赖外援的习惯。尤其在无法做到货比三家,只能指望人家甚至可以说是施舍的情况之下,我们更不能养成这个习惯。”
“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更讲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不是在亚洲。别看现在他们与日本人在诺门罕打的是热火朝天,但他们绝对不愿意彻底的得罪日本这个强国,给自己东部创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必要的时候,为了服从其战略利益,他们随时可以停止对我们的军售或是军援。”
“的确,我们眼下的军工初创,生产能力还跟不上去。甚至连枪炮发射药都无法生产,弹药的生产也仅仅达到了复装轻武器弹药的规模。制造各种武器所需要的器材与原材料,也只能依靠原有的储备。”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想办法全力发展自己的军工。至少要能制造弹药的发射药。否则,我们就算想要复装子弹,也没有发射药可以使用。虽然我们还无法建立炼钢厂彻底的解决所有原材料。但我们必须要解决制造枪炮发射药的问题。”
“因为那生产几百发火箭弹使用的无烟火药消耗过大,您曾心疼的几天没有睡觉。如果我们能自己生产大量的无烟火药,您也就不用心疼的整夜失眠了。”
“这次我拿出我们手头上所有的一吨黄金,来向江北购买一条无烟火药生产线与炮弹发射药生产线,硝酸、硫酸等必要军工原料生产线,就是为了先解决有无的原因。”
“虽然不能建立炼钢厂,但有了文件上的五百吨镍铬合金钢,一百吨制造迫击炮与火箭炮使用的各种口径的无缝钢管,至少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生产没有任何的问题。军工上我们还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但至少我们要保证弹药的自足,以及其他物资短时间内的供应。”
说罢,杨震看了看听完他的话之后,一脸沉思的总指挥,笑了笑道:“总指挥,我也知道外购更省事,但先不说这个来源渠道稳定不稳定。单单就苏制武器本身,并不是太适合我军使用。”
“苏军的制式莫辛·纳甘式步枪虽然精度不错,子弹杀伤力也大,但这种按照苏联人体型设计的步枪太笨重,不太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体型。我们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要处于山地作战,这种步枪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累赘。”
“其作为主力轻机枪的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虽然结构简单,但也同样笨重。其单盘式的供弹装置,虽然存在着弹药容量大,持续射击时间长的优点,但在装上机枪后,也是笨重不堪。”
“七七事变后,关内我军在开赴抗日前线时,国民党曾经给我拨了一批苏援武器中的这种轻机枪。说实在的对于还处在纯步兵作战的我们来说,实在过于笨重。行军时候,其弹盘必需要卸下之后,机枪手才能长时间的行军。”
“我们缴获的鬼子的歪把子机枪虽然毛病多多,但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不加任何改进的,直接就地使用缴获的鬼子弹药。而且经过我军对其供弹改进之后,其可靠性大幅度的增加。加上日军武器一贯追求射击精度的优势,足够满足我们使用了。”
“至于苏军使用的托卡列夫·马克沁重机枪虽然性能可靠。其使用的弹链供弹方式,也可以使机枪保持更高的射击速度,增强火力的持续性。”
“但其水冷的射击方式也不是太适合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北满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天气里,这种机枪在不使用的时候,其枪套中的冷却水必须要放掉。否则,很容易冻坏机枪。”
“而我们的作战方式很多都是与鬼子的遭遇战。对于火力并不算强的我们来说,重机枪是团以下相当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一旦重机枪打不响,我们的部队火力将大幅降低。”
“苏军这种机枪使用的是轮式枪架,这种枪架比较适合苏联中东部的平原地区使用,在我们目前主要的山地作战之中架设却是极为不便。”
“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虽然笨重不堪,其射速因为使用弹扳供弹,也并不算快。但其风冷的模式却是很适合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使用。而且这种机枪因为本身就是日军制造的,所以同样可以就地使用缴获的日军弹药。这对我们保持持续作战能力来说很重要。”
“我们现在有了虽然生产能力暂时还不算大,但还勉强能够够用的兵工厂。又在与日伪军作战之中缴获了大批弹药可以通用的日式武器,我们还是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我们急需的军工原料上比较适合。”
“国际歌中不是说过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条件再恶劣,我们也要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不能将希望都放在外援身上,否则我们总有一天会失望的。”
“再说,苏军虽然眼下与日军在诺门罕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只要两国未发生全面交战,其对出售我们武器就有一定的顾虑。我们购买或是交换的武器一旦数量过大,人家居于外交方面的考虑,肯不肯给我们还两说。”
“总指挥,那些狙击步枪如果他们给了最好,但是如果他们不肯答应,你一定要想办法弄上一批狙击步枪使用的瞄准镜来。哪怕在必要的时候,就是出上一些高价也可以。”
对于杨震的这些话,想起以前自己几次过江求援,却一无所获的经历。再想想为了解决部队武器严重匮乏的局面,过江求援的三路军总司令。及为自己创建的抗联各军之中唯一一个兵工厂寻求原料,而过江请求支援的十一军军长,但却一去不复返的两人。
想到之前七军为了获取一定的补给,曾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江北搞到了不少急需的情报,却只换来三万发子弹的补给。
这其中还有不少因为对方在获得之后保管不善,而根本就无法使用的报废品的经历,总指挥对于杨震大力发展自己军工产业的想法还是很赞同的。
沉默良久,总指挥点点头道:“我尽量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需要。就像你说过,我们不是地主,没有那么多的余粮可以用来交换。你就算本事再大,但这可以用来交换的新式武器,尤其是适合江北使用的武器也是有限的。”
对于总指挥的答复,杨震在满意的点点头之余,又道:“总指挥此去除了交涉购买、交换我们所需物资之外,还要尽量的争取对方将他们手头扣押的我们同志要回来。总指挥我说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单单的那几个人。”
杨震口中的被扣押的同志是那些,总指挥心里自然很清楚。日军占领东北这么多年,因为无法忍受日军压迫,东北的民众,尤其是边境附近的民众跑到江北的不在少数。甚至不想为日伪政权卖命的伪满军警也不在少数。
而因为形势所迫,撤到江北的反满抗日武装人数就更多了。单单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半年之内,在日伪军对下江地区展开的疯狂围剿之中,就有不少被打散的抗联部队,甚至小部队成建制的撤到了江北。这些人要是要回来,将会是一个极好的补充兵员。
至于单单的那几个人说的是谁,总指挥与杨震同样心照不宣。只是这几个人涉及到三路军内部路线斗争,让总指挥很为难。虽然可惜对方人才难得,但自己终归是二路军总指挥,插手三路军的事情总归还是不好的。
对于杨震的这个要求,总指挥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拒绝杨震,只是道:“那几个人我尽量努力,能要回来最好。要不回来,就算了。杨副总指挥,你尽量还是要争取和三路军的领导处好关系。毕竟我们都是在一个旗帜下战斗。”
“很多事情你不能在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之下,便依照传闻下决定。你现在是高级指挥员,事情又涉及到两路军今后的关系。处理这些事情你一定要慎重。”
说到这里,总指挥伸了伸因为最近疲劳而有些酸痛的腰道:“那些用来交换的装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图纸我也早已经亲自翻译过来。既然事情已经定下,那我明天就出发。也好早去早回。”
听到总指挥提出尽早出发,杨震点了点头却是话题一转的道:“总指挥,你这次去把嫂子也带上吧。回来的时候,就别把嫂子带回来,让她在那边好好休养一阵子。我让张婷派两个可靠的护士一起去。”
总指挥听到杨震居然让自己连妻子一起带上,看着杨震一脸诚挚的表情,不由的微微一愣。他没有搞明白,一向不讲究,也不允许别人搞特殊化的杨震,为何会出此言?
第201章 送别
杨震看着一脸疑惑的总指挥,微微摇了摇头道:“总指挥,张婷找过我了,跟我说了嫂子私下找过她,要找她做流产手术,不要孩子的事情。还说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决定。”
“嫂子有喜,这是添人进口,是一件大好事。您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身边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了。为什么不要?形势紧张这并不假,但这不是不要孩子的借口。况且,嫂子这是头一胎。张婷和我说过,做这个手术若是恢复不好,对身体影响很大的,甚至有可能再也无法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