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但是在郎川河与东夏镇之间,还是遭遇到了应该是隶属三战区的小股杂牌地方武装的袭击。由于部队在河面上乘船前进,几乎没有任何的隐蔽之地。再加上对手的火力虽然不强,但是枪法却是很准。
在昨夜这些地方杂牌土顽的夜袭之中,主力伤亡了七八十人,丢失了三十多条步枪和一挺比利时机枪,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损失最严重的不是军部和前面的部队,而是在后面掩护,最后一批上船五团。
五团的船队刚一从南漪湖进入郎川河,就在河口地带遭遇到袭击。夜战之中,淬不及防的五团船队,有六艘船只当场就被击沉。留下来负责全军总断后掩护、收拢全军掉队人员的五团政委林开风和副团长林开凤所乘坐的船只被击沉,两人落水。因为天黑,加上敌人冷枪骚扰,未能及时抢救而全部牺牲。
看着电报上的内容,杨震心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习惯了与正规军作战的军长,恐怕没有想到对于一支眼下正处于疲劳期的部队来说,那些之前在他眼中恐怕不过是游杂武装的地方武装给部队带来的危害不次于正规军。
尽管杨震已经有了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心理准备,但接到电报的时候,心里却仍旧不禁有些肉疼。就是这些基本上没有战斗力,捞外快的精神头要比作战足的多的杂鱼部队,却给部队带来的这么重大的损失。
皖南部队全部算上,一共才有几个团长、政委?和那些抗战爆发后才参军的什么所谓的秘书长、副官、战地服务团的什么享受团级待遇的人不同,这些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和长征的人可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干部。
在郎川河这条在地图上不过是一条细线,不是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不起眼河流之中,一下子就牺牲了两个,怎么不叫杨震心疼?用他前年秋季作战时候的话来说,这些可都是老骨头,是部队今后发展的资本。
这些人没有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之上,更没有牺牲在与敌人面对面的对决之中,却牺牲在一群甚至连正规番号都没有的游杂武装手中,让杨震在心疼的同时,又极为无奈。很多的时候,越是你轻视的对手,对你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只有对任何包括潜在对手在内的敌人都不能轻视,才能避免付出本不该付出的代价。
第734章 胡思乱想
看完电报前半部后,对于后面军长自请处罚的报告,杨震也只能摇了摇头。处罚不处罚的,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经历的作战方式不同,也就意味着眼光的不同。幸好,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军部和主力已经进抵苏南游击根据地,开始了休整,并着手做渡江的准备。
只要吸取了一定的教训,这个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问题是他们真的能认清楚教训的本身吗?杨震更希望的不是他们该怎么去吸取对付那些游杂武装的经验,而是该如何接受不在轻敌的教训。
诚然这些依附各种势力生存的形形色色的游杂武装装备差,训练更差,甚至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他们都可以说是高看了。但往往就这些不起眼,不会为任何一支正规军将领正眼相看的小角色却是最容易让人在忽视,但也是最容易在他们手中吃亏。
先不说明末的那位曾经覆灭了一代王朝的枭雄李闯王,就是死在一些地主团练的手中。就说红军长征的时候,很多时候吃地方民团的比国民政府中央军的还多。死在那些民团手中的干部、战士,恐怕很难说的清楚究竟有多少。
掉队的干部、战士落在国民政府的正规军手中,只要不是高级干部,基本上都能活下来。但要是落在这些为了邀功买好的游杂武装手中,基本上没有活下来的可能。甚至就是想要痛快的死都不可能。
西路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方方面面的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被青海一带的地方民团武装吃掉的。而那位牺牲在长征路上,号称龙潭三杰的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几乎挽救了整个上海中央的杰出情报人员,根据调查就极有可能牺牲在贵州民团的手中。
更别提几年后,新四军五师的那位师长牺牲的原因,也是在消灭那些游杂武装的时候,被冷枪击中而牺牲的。而同样几年后,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转战大别山的过程之中,当地那些连武装都算不上的小保队更刘邓大军带来的危害,更是让一些老干部在几十年之后都念念不忘。
在杨震看来,对手的规模不论大小,但只要手中有枪,就应该去认真的对待。不管三战区出于什么心态,将那些连番号都没有武装,推到一线去。但是这些武装毕竟是要依靠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所生存的。
在眼下重庆已经宣布新四军为叛军的情况之下,即便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不管愿意不愿意,他们都要出手的。更别提,弄好了还能捞到武器一类的好处。而在很多人看来,周边都是三战区部队,已经成为丧家之犬的新四军,即便吃了一个闷亏,也没有能力急于报复。对于这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些墙头草一类的武装,不落井下石才怪。
也许这些连武器都凑不齐的人都没有被军长放在眼里。但在杨震看来,也正是这些熟悉当地情况,不会和你死打硬拼,只会采取骚扰战术的游杂武装却是更难的对付,也更应该引起重视。强龙不压地头蛇,老祖宗的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这些依仗地形熟悉,捞一笔就走的家伙,相对于习惯了正面作战的国民政府军队,虽然武器装备和训练都基本上无法相比。但也就是这种骚扰战术,却是最让人头疼的,也是最让人难以应付的。
将电报仔细的看完之后,杨震摇了摇头,起草了一封回电。在电报上,杨震没有对军长提出任何的批评,只是希望能够接受此次教训,对一切敌人无论他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都不要轻敌。
当这封杨震亲笔起草的回电写完之后,看着熟睡之中的李慧兰以及她面孔上那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电报暂时放到了身边,而没有去唤醒此刻还沉浸在睡眠之中的报务员。
还是让李慧兰趁着这个难得的休息时间,多睡一会吧。等这次的休息时间过了,再想休息就不知道还得多长时间之后的事情了。至少杨震知道,在进入繁昌境内之前,部队恐怕不会在有长时间休息的时间了。
军部以及主力已经进入苏南游击根据地,至少在现在看已经是大致的安全了。这封回电,自己又没有什么马上需要军部去做的事情,更没有什么重大的指挥,倒也不急于一时。还是让她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别真的累到了。到时候,那就真的麻烦了。
在分兵的时候,为了尽量减小部队的目标,减轻部队的负担,杨震可是就要了一个收发报员,一部电台。如果真的把李慧兰累倒了,自己手头上可没有其他的第二个收发报员可以替换。
既然决定让李慧兰多睡一会,杨震便将手中已经起草好的回电暂时放到一边。自己则就在李慧兰身边的一块石头上打开作战地图,仔细琢磨起自己北上的路线来。两个人就这样一个靠着大石头在熟睡,一个手中拿着红蓝铅笔在做着图上作业。
只是偶尔杨震会抬起头,在略微有些失神的凝视一会睡梦中的李慧兰后,又将视线转移到地图上。李慧兰身上的那种即陌生但却又偶尔流露出的熟悉感,让眼下稍微有些空闲,可以想些别的事情的杨震,心中多少有些杂乱。
之前感觉只是样子像而已,但随着接触越多杨震心中那种熟悉的感觉却是越来越强烈。这个李慧兰不仅是相貌相像,就连神态居然也有七八分相似。如果把李慧兰的头发留长,再略微年轻一些,活脱脱就是当年自己的初恋情人样子。
看着睡的很香甜的李慧兰,杨震摇了摇头,知道自己有些胡思乱想了。这世界上相似的人很多,但长的相似并不代表就是一个人。人家现在在后世消消停停做她的少奶奶,怎么会跑到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只是在心中一再告诫自己,但杨震却是依旧克制不住自己的念头,不时的转过头却看这个既让自己感觉熟悉,但又极为陌生的女人。半个小时过去了,当杨震看到手中一片空白的地图时候,才发现以往做事向来干净利落的自己,此次的工作业绩居然为零。手中握着的红蓝铅笔,居然就那么一直握着。
摇了摇头,杨震沉下心思,不敢在去看李慧兰,强行将思绪拉了回来放到了地图上。只是心魔一旦有了,想要再克制却是相当困难的。饶是杨震自认为意志如钢。但却是总是难以克制。毕竟初恋总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尤其是一同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六年的生涯。
前后两世都是军人出身的杨震自认自己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的情种。但让他在心里面,将整整六年的时间彻底的忘记,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初恋分手后,杨震一直到来到这个时代,都没有再与任何的女人谈过恋爱。
好在杨震的尴尬没有持续多久,便被返回的叶超和李明博打断。看到李明博回来了,在他们张嘴要说话之前,杨震指了指熟睡中的李慧兰,又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后,带着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边说话。
当走到距离李慧兰有一定距离,确信说话声音不会打搅到她休息后,杨震才开口看着脸上多少有些尴尬的叶超道:“怎么样,这么长时间有没有什么收获?来,让我看看你们的战果如何?”
听到杨震要看战果,叶超有些羞愧的道:“政委,我们发动了不少战士去打猎,只是这个战果实在有限。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搞到一头野猪和几只兔子、野鸡。还不如李排长返回的时候,搂草打兔子弄到的东西多。”
李明博听到叶超的话,却是哈哈一笑道:“我说叶科长,你可别这么说。我们都是受过专门野外生存训练的,对于怎么捕猎都是专门和一号学过的。要是弄不到东西回来,回去一号可是要处分我学艺不精的。”
“再说,一号不让开枪,我们还有手弩,这可是你们没有的。这玩意,一百米之内可以把汽油桶射一个窟窿。别说獐子了,就是皮厚的野猪,只要射中要害,也是一发一个。用手弩,可比你们只能下套子、挖陷阱来的快得多。”
“再说我也没有搞到什么东西,不过是几只獐子,几头野猪和一只梅花鹿而已。不过要不是一号不让开枪,我还弄不好真的能弄来一只豹子。一号,您不知道,我在返回的时候看到一只豹子。这里的豹子虽然没有咱们东北的肥硕,可也差不了太多。”
杨震对于李明博能够搞回来多少东西,却好似并不在意。只是挥了挥手道:“好了,你去将东西送到炊事班去,然后就去休息吧。叶超同志留一下,我还有事情和你商议一下。”说罢,杨震将手中军部的电报递了过去。
叶超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之后,脸色却是突然之间显得有些苍白。很明显,电报上的内容对他的打击不小。在部队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险境的情况之下,还丢了一个团政委、一个副团长,还有损失了将近一个连的兵力,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大意两个字搪塞。
看着面色多少有些显得苍白的叶超,杨震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要追究什么责任,也不是怀疑某一个人。但这件事情的确有些蹊跷。这些杂牌武装,为什么敢在老虎屁股上拔毛的原因,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我想知道的是,这个张涛怎么样,人可靠吗?”
第735章 叶超的分析
对于杨震提出的疑问,叶超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略微想了想,才开口道:“政委,这个张涛在三年游击战争的时候,就是湘赣苏区地下交通站的秘密地下联络员,护送过很多过往的高级干部和很多物资。”
“在江南各个游击区的部队集中皖南组建新四军的之后,又一直在军部侦察科任侦察员。对敌斗争和侦察经验都极为丰富,在多次作战中表现的很突出。在军部的侦察员中,侦察能力绝对数一数二。”
“至少在军部一同工作的那一段时间的接触,让我相信他绝对不会是出卖部队行踪的人。而且他在调到苏南工作之后,表现的也很突出,在苏南各次反扫荡斗争之中多次立大功。政委,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应该去怀疑他。”
叶超能在此时被临危受命,提拔为作战科的副科长,脑袋还是相当灵活的。杨震的话一问出口,叶超马上就明白他的意思。那些杂牌武装,为什么能对部队行军序列摸的这么准,专门打部队断后的船队。一般人都会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泄露了主力的行军序列。
尽管杨震没有明说,但叶超听得出来政委对于提出走郎川河,直下东夏镇建议的张涛多少有些怀疑。但政委的怀疑,却并没有让叶超放弃自己的原则。对于张涛的为人,他还是信的过的。所以,在杨震的面前,叶超还是为张涛辩解了一番。
对于叶超为张涛的辩护,杨震没有回答他,而是摇了摇头淡淡的道:“叶超,你虽然跟我的时间不长,但你看我是那种没事乱扣帽子,对于自己的部下不信任,动不动就怀疑某一个人是特务或是叛徒的人吗?”
“这次军部在郎川河遇袭,虽说只是断后掩护的部队受到一定的损失,但遇袭的原因还是要尽可能的查出来。至少那些土顽部队是怎么知道在偌大的一个南漪湖面上,会走郎川河一线?尤其是我们的第一梯队部队已经在湖东登陆的情况之下,在郎川河口一线设伏。”
“是我们到南漪湖一线就被这些人盯上了,还是有人有意的将我们行动泄露出去?要知道从军长给我发来电报,到第一梯队的船只返回,中间可是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让人转空子。我们手头只有帆船,在湖面上行动缓慢。但是在陆地上,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是要快的多。”
“第一种的原因不可怕,主要毛病在与我们轻敌。只将三战区的正规军当成了对手,而对那些地方土顽过于轻视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原因,那么就该只得我们琢磨了。有了蛀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除掉,那么威胁就大得多了。”
对于杨震的话,叶超仔细琢磨了一下后道:“政委,我想军部和主力他们的行踪应该在南漪湖一线就被盯上了。南漪湖周边到处都是芦苇荡,隐藏几条小船不被发现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而且虽然大的河流就郎川河一条,但是周边流入小溪、小河却是不计其数。可以隐蔽人的河汊极为众多。这些河汊相互连通,大船进不去,但吃水浅的小船,却是灵活机动,可以随意的行动。”
“南漪湖周边的土顽大多都是当地武装发展起来的,甚至相当多的人本身就是南漪湖边上土生土长的渔民和水手。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早年间的湖匪。这些人不仅熟悉地形,而且水性和行船的能力,都有相当的能力。他们要想摸清楚我们的动向,也用不到大船。”
“对于这些地头蛇来说,对于这些河汊那里可以与外界相连,通向哪里,那几条河汊是相互连接的,比我们要清楚的多。那里有芦苇荡,那里的芦苇荡可以藏人,他们比我们要熟悉的多。”
“政委,您是北方人不知道,在这湖面上,小船的运输能力的确比不上大船,稳定性也差的多。但是在灵活机动上,却是远远的超过大船。而我们编成船队过湖,穿的种类也相对复杂。为了照顾各种船只的性能,速度也不可能快。”
“他们可以利用小船的机动优势,以及利用自己熟悉湖边地理情况的优势,完全有把握抢在我们前面赶回郎川河口。而且,政委。这些土顽武装虽然战斗力不强,训练也极为差。但有一点,却是正规军比不上的。”
“作为地头蛇,他们的消息来源要多的多。对于情报的收集能力,不次于,甚至是超过了正规的情报机构。湖上的渔民与商船,之中都有他们的眼线。恐怕我们在秘密筹集船只,预备在必要的时候,走南漪湖水面的时候就被他们盯上了。”
“政委,这些人都是地头蛇,都有自己独特的消息来源。我们虽说筹集船只的时候,都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之下进行。但我们可以瞒过三战区以及第二游击区的情报机构,但我们却是很难瞒得住他们。”
“当初我们情报人员在筹集船只的时候,为了疏通控制南漪湖近半渔船的一支地方武装,不让他们捣乱。曾经由军长特批了十五支步枪和一万发子弹作为买路钱,秘密的送给了他们。否则,我们很难能筹集到这么多的船只。”
“不过,这南漪湖周边大大小小,有编制没有编制的地方武装,不算郎溪保安团在内,足足有七八支。有的是当地的民团改编的,有些是青红帮手下的,有些是之前溃退到这里的散兵游勇组建的。”
“这些武装各据一方,虽不能说称王称霸,但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而第二游击区,因为这些人还有用,所以一直也没有对他们采取过什么行动。究竟是那一支袭击的五团船队,真实的意图是就为了捞取一些好处,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我们还得仔细的查一下。”
“不过政委,对于他们的真实意图和身份我虽然猜不出来,南漪湖周边的地形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却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们之所以将袭击地点选在东夏镇的下游,恐怕就与他们自身有一定的关系了。”
他们是靠着南漪湖起家的,根基也在这里,势力范围也在这里,也就注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离不开南漪湖。东夏镇以东,是平原地区。让这些依靠南漪湖卫生,根子就在南漪湖的家伙离开湖去别的地方,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而且那里在往北就是苏南的敌占区,日军不来扫荡他们已经是谢天谢地,那里还敢向北进去苏南去捞外快,除非他们想将日军下次扫荡的目标引到自己身上。南漪湖北,除了那些与伪势力有勾结的人之外,一般这帮家伙是不敢轻易过去活动的。”
“里而且湖周边的这些杂牌武装数量不少,不仅有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收编的。还有芜湖和苏南日伪势力收编的,甚至两方面通吃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平日里的相处也大致比较融合。轻易不会到别人的地盘去活动。”
“在陆地上,别看我们部队现在已经异常的疲劳,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损失不小。但这帮家伙也轻易不敢对我们下手。因为他们知道,打陆战他们不仅占不到便宜,甚至还有可能将老本都赔进去。”
“但郎川河口就不一样了,那里与南漪湖究竟有多少河汊可以连接,恐怕就算本地人也不见得都知晓。如果占不到便宜,他们上船向湖中一撤,我们基本上拿他们无可奈何。除了我们的部队不习惯水战之外,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么大的湖面上去搜索他们。”
“所以,我认为这次军部受到的袭击,是他们早就有预谋的。而且我们的部队恐怕一到南漪湖,就被他们盯上了。不过,这次军部和主力受到的袭击,究竟是那股势力下的手,我们在调查清楚之前,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因为这帮家伙都知道自己手头的本钱不雄厚,而且对于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收编他们的原因,他们自己也很清楚。他们更清楚,他们只是第二游击区用来当做靶子。一旦我军报复,第二游击区很可能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援助。”
“所以这些人轻易不会在自己的地盘朝我们下手,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我军撤到苏南,但以南漪湖距离苏南的距离,我军想要报复他们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这南漪湖周边的各种势力交错在一起,虽然相当的复杂,但是这个郎川河口至东夏镇一线却是一个例外。”
“这里不属于任何地方武装的势力范围,而是由第二游击区直接控制。郎川河口至东夏镇,是第二游击区的主要防线之一,也是郎溪一带与苏南主要水上交通线。所以这里一直由那位第二游击区总指挥的心腹挺进二纵队驻防。”
“之前这里的那些地方武装,都被那位总指挥给强行驱离。眼下挺进二纵队被三十二集团军调走,南下清剿我们。这一带,除了少数的忠义救国军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正规主力部队驻扎。对于那些想要捞些外快的地方武装来说,这里绝对是一个首选之地。”
“选择在这里,即可以趁机捞上一把,又不用自己去面对我们的报复。最关键的是不用深入到内陆,给那位总指挥以清剿、收编的借口。这些杂牌武装本身就是靠枪杆子生存的,没有了枪杆子,他们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们轻易是不敢越过那位第二游击区总指挥给他们划定的活动区域的。”
第736章 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
说到这里,叶超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政委,南漪湖周边虽是第二游击区的防区,我们的地下组织无法公开活动。但那里由于是军部与苏南部队之间重要的交通线,所以一直有我们的秘密地下组织在活动。”
“您看是不是让他们查一下?看看这帮家伙究竟是三战区的还是身上打着日伪招牌的。我们就算事后要报仇,不是也得找到正主吗?没有相当的后台撑腰,这帮家伙是不会轻易敢碰我们的。”
“政委,这些家伙虽然有捞外快的爱好,但是也有一个欺软怕硬的毛病。我们现在就算形势在不利,但就算瘦死的骆驼可也比马大。南漪湖一带又紧邻我苏南部队,这些地头蛇要是没有后台给他们撑腰,轻易是不会敢招惹我们的。”
“这些人可都是吃软怕硬,但更是墙头草的主。虽然大部分的人都是见钱眼开,但对于他们来说,对于三战区他们同样的不信任。轻易,他们不会也不敢招惹我们。所以,我感觉这些五团遇袭,其中很是有些蹊跷。”
叶超分析的很详细,因为他知道这位政委虽然年轻,但是心思极为缜密,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而且这次遇袭事件,本身就很奇怪。南漪湖边上的这些杂牌武装和地头蛇,他虽然没有亲自接触过,但是却也并不陌生。
南漪湖是皖南军部与苏南部队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于这里的各方面势力的分布,军部一直都是重点掌握的。这些被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因为种种原因收编的杂牌武装,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自保不被正规军和其他部队吞掉,以及怎么样利用南漪湖临近苏南的地理优势变相捞钱上。
而且这些杂牌武装为了争夺地盘、势力范围,尤其是与敌占区走私带来的利益,相互之间也是倾轧的相当厉害。这些势力和家业都在这里的人若是没有一个强硬的背景支持,等闲是不会给自己轻易去招惹新四军这样一个强劲对手的。
但究竟奇怪在里,叶超却是一时说不清楚。毕竟当时的情况,不是在电报上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单凭电报上的三言两语,叶超也无法分辨袭击五团的那股敌人究竟是湖边众多势力之中的那一股。
叶超的话音落下,杨震点了点头,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只不过他摇头的原因,杨震没有说出来而已。就在叶超猜测他摇头的原因时候,杨震却是轻声的开口道:“既然你保证张涛绝对不会出问题,我相信你。至于其他的事情,等到了江北以后,我会和军长研究的。”
说到这里,杨震突然话题一转道:“叶超,有没有换一个地方发展的想法?你虽然在某些方面上与李志高相比,能力也略微差了一些,但却灵活性要强得多,对于参谋业务也很熟练。东北那里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杨震的话,让叶超不由得一愣,没有回答杨震而是反问道:“政委,您真的要在我们抵达江北之后,便回去?政委,您能不能和中央说一下,就留在新四军工作?您的年纪虽轻,但您的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新四军所缺的。”
“政委,在皖南部队撤到江北之后,可以说新四军基本上都会在江北活动。怎么才能东是大海、北有山东日军,西有五战区的桂系部队、南面各种杂牌武装数量繁多以及南京的日军华中方面军。还要随时面对重庆和日伪军调入的新部队夹击的情况之下发展起来,创建自己的游击根据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个时候,是需要一个像您这样的掌舵人。您虽名义上是政委,但我看的出来,您的军事指挥才干甚至在军长之上,而且灵活性更胜之。最重要的是您的眼光和视线,开阔的多。心思也细腻的多。在这新四军大发展的时候,正需要您这样的领导人。”
对于叶超的话,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些话,你和我说说就行了,不要与别人讲。有些事情,你是不明白的,我也不会说,也不能说。但有一点你明白就行了,希夷军长的能力不在我之下。只要获得充分的信任,让他可以履行自己的职权。新四军在他的指挥之下,尽管也会有一定的挫折,但是发展的前景还是广大的。”
“除了希夷军长之外,还有苏北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无论党内的资历还是军事才干,都不在我之下。有他们的协助和配合,相信我留不留下来无关大局。还有那位中原局那位第一书记,在政治眼光上更是远胜于我。有了他的掌舵,新四军的大发展不会太久。”
“我已经和中央请示过,在军部以及皖南部队抵达苏北后,中原局和东南局进行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局,并成立华东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南下由山东南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统筹地方工作。”
“由中原局书记,担任新的华东局书记,东南局副书记担任华东局副书记。军长与苏北总指挥,分别担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统一指挥军事斗争工作。以军长的正规作战经验,与苏北总指挥丰富的游击战经验相结合,领导新四军以及南下的八路军进行抗日斗争。”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赤坑山的满山丛林,沉默良久才道:“至于我,终究不过是这里的一个过客。皖南部队的问题解决完了,我也该走了。我的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这里人才济济,只要捋顺了关系,什么都不用担心。而且我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干部,搞政工终究还是我不擅长的。”
在昨夜这些地方杂牌土顽的夜袭之中,主力伤亡了七八十人,丢失了三十多条步枪和一挺比利时机枪,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损失最严重的不是军部和前面的部队,而是在后面掩护,最后一批上船五团。
五团的船队刚一从南漪湖进入郎川河,就在河口地带遭遇到袭击。夜战之中,淬不及防的五团船队,有六艘船只当场就被击沉。留下来负责全军总断后掩护、收拢全军掉队人员的五团政委林开风和副团长林开凤所乘坐的船只被击沉,两人落水。因为天黑,加上敌人冷枪骚扰,未能及时抢救而全部牺牲。
看着电报上的内容,杨震心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习惯了与正规军作战的军长,恐怕没有想到对于一支眼下正处于疲劳期的部队来说,那些之前在他眼中恐怕不过是游杂武装的地方武装给部队带来的危害不次于正规军。
尽管杨震已经有了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心理准备,但接到电报的时候,心里却仍旧不禁有些肉疼。就是这些基本上没有战斗力,捞外快的精神头要比作战足的多的杂鱼部队,却给部队带来的这么重大的损失。
皖南部队全部算上,一共才有几个团长、政委?和那些抗战爆发后才参军的什么所谓的秘书长、副官、战地服务团的什么享受团级待遇的人不同,这些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和长征的人可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干部。
在郎川河这条在地图上不过是一条细线,不是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不起眼河流之中,一下子就牺牲了两个,怎么不叫杨震心疼?用他前年秋季作战时候的话来说,这些可都是老骨头,是部队今后发展的资本。
这些人没有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之上,更没有牺牲在与敌人面对面的对决之中,却牺牲在一群甚至连正规番号都没有的游杂武装手中,让杨震在心疼的同时,又极为无奈。很多的时候,越是你轻视的对手,对你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只有对任何包括潜在对手在内的敌人都不能轻视,才能避免付出本不该付出的代价。
第734章 胡思乱想
看完电报前半部后,对于后面军长自请处罚的报告,杨震也只能摇了摇头。处罚不处罚的,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经历的作战方式不同,也就意味着眼光的不同。幸好,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军部和主力已经进抵苏南游击根据地,开始了休整,并着手做渡江的准备。
只要吸取了一定的教训,这个损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问题是他们真的能认清楚教训的本身吗?杨震更希望的不是他们该怎么去吸取对付那些游杂武装的经验,而是该如何接受不在轻敌的教训。
诚然这些依附各种势力生存的形形色色的游杂武装装备差,训练更差,甚至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他们都可以说是高看了。但往往就这些不起眼,不会为任何一支正规军将领正眼相看的小角色却是最容易让人在忽视,但也是最容易在他们手中吃亏。
先不说明末的那位曾经覆灭了一代王朝的枭雄李闯王,就是死在一些地主团练的手中。就说红军长征的时候,很多时候吃地方民团的比国民政府中央军的还多。死在那些民团手中的干部、战士,恐怕很难说的清楚究竟有多少。
掉队的干部、战士落在国民政府的正规军手中,只要不是高级干部,基本上都能活下来。但要是落在这些为了邀功买好的游杂武装手中,基本上没有活下来的可能。甚至就是想要痛快的死都不可能。
西路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方方面面的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被青海一带的地方民团武装吃掉的。而那位牺牲在长征路上,号称龙潭三杰的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几乎挽救了整个上海中央的杰出情报人员,根据调查就极有可能牺牲在贵州民团的手中。
更别提几年后,新四军五师的那位师长牺牲的原因,也是在消灭那些游杂武装的时候,被冷枪击中而牺牲的。而同样几年后,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转战大别山的过程之中,当地那些连武装都算不上的小保队更刘邓大军带来的危害,更是让一些老干部在几十年之后都念念不忘。
在杨震看来,对手的规模不论大小,但只要手中有枪,就应该去认真的对待。不管三战区出于什么心态,将那些连番号都没有武装,推到一线去。但是这些武装毕竟是要依靠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所生存的。
在眼下重庆已经宣布新四军为叛军的情况之下,即便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不管愿意不愿意,他们都要出手的。更别提,弄好了还能捞到武器一类的好处。而在很多人看来,周边都是三战区部队,已经成为丧家之犬的新四军,即便吃了一个闷亏,也没有能力急于报复。对于这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些墙头草一类的武装,不落井下石才怪。
也许这些连武器都凑不齐的人都没有被军长放在眼里。但在杨震看来,也正是这些熟悉当地情况,不会和你死打硬拼,只会采取骚扰战术的游杂武装却是更难的对付,也更应该引起重视。强龙不压地头蛇,老祖宗的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这些依仗地形熟悉,捞一笔就走的家伙,相对于习惯了正面作战的国民政府军队,虽然武器装备和训练都基本上无法相比。但也就是这种骚扰战术,却是最让人头疼的,也是最让人难以应付的。
将电报仔细的看完之后,杨震摇了摇头,起草了一封回电。在电报上,杨震没有对军长提出任何的批评,只是希望能够接受此次教训,对一切敌人无论他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都不要轻敌。
当这封杨震亲笔起草的回电写完之后,看着熟睡之中的李慧兰以及她面孔上那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电报暂时放到了身边,而没有去唤醒此刻还沉浸在睡眠之中的报务员。
还是让李慧兰趁着这个难得的休息时间,多睡一会吧。等这次的休息时间过了,再想休息就不知道还得多长时间之后的事情了。至少杨震知道,在进入繁昌境内之前,部队恐怕不会在有长时间休息的时间了。
军部以及主力已经进入苏南游击根据地,至少在现在看已经是大致的安全了。这封回电,自己又没有什么马上需要军部去做的事情,更没有什么重大的指挥,倒也不急于一时。还是让她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别真的累到了。到时候,那就真的麻烦了。
在分兵的时候,为了尽量减小部队的目标,减轻部队的负担,杨震可是就要了一个收发报员,一部电台。如果真的把李慧兰累倒了,自己手头上可没有其他的第二个收发报员可以替换。
既然决定让李慧兰多睡一会,杨震便将手中已经起草好的回电暂时放到一边。自己则就在李慧兰身边的一块石头上打开作战地图,仔细琢磨起自己北上的路线来。两个人就这样一个靠着大石头在熟睡,一个手中拿着红蓝铅笔在做着图上作业。
只是偶尔杨震会抬起头,在略微有些失神的凝视一会睡梦中的李慧兰后,又将视线转移到地图上。李慧兰身上的那种即陌生但却又偶尔流露出的熟悉感,让眼下稍微有些空闲,可以想些别的事情的杨震,心中多少有些杂乱。
之前感觉只是样子像而已,但随着接触越多杨震心中那种熟悉的感觉却是越来越强烈。这个李慧兰不仅是相貌相像,就连神态居然也有七八分相似。如果把李慧兰的头发留长,再略微年轻一些,活脱脱就是当年自己的初恋情人样子。
看着睡的很香甜的李慧兰,杨震摇了摇头,知道自己有些胡思乱想了。这世界上相似的人很多,但长的相似并不代表就是一个人。人家现在在后世消消停停做她的少奶奶,怎么会跑到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只是在心中一再告诫自己,但杨震却是依旧克制不住自己的念头,不时的转过头却看这个既让自己感觉熟悉,但又极为陌生的女人。半个小时过去了,当杨震看到手中一片空白的地图时候,才发现以往做事向来干净利落的自己,此次的工作业绩居然为零。手中握着的红蓝铅笔,居然就那么一直握着。
摇了摇头,杨震沉下心思,不敢在去看李慧兰,强行将思绪拉了回来放到了地图上。只是心魔一旦有了,想要再克制却是相当困难的。饶是杨震自认为意志如钢。但却是总是难以克制。毕竟初恋总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尤其是一同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六年的生涯。
前后两世都是军人出身的杨震自认自己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的情种。但让他在心里面,将整整六年的时间彻底的忘记,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初恋分手后,杨震一直到来到这个时代,都没有再与任何的女人谈过恋爱。
好在杨震的尴尬没有持续多久,便被返回的叶超和李明博打断。看到李明博回来了,在他们张嘴要说话之前,杨震指了指熟睡中的李慧兰,又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后,带着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边说话。
当走到距离李慧兰有一定距离,确信说话声音不会打搅到她休息后,杨震才开口看着脸上多少有些尴尬的叶超道:“怎么样,这么长时间有没有什么收获?来,让我看看你们的战果如何?”
听到杨震要看战果,叶超有些羞愧的道:“政委,我们发动了不少战士去打猎,只是这个战果实在有限。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搞到一头野猪和几只兔子、野鸡。还不如李排长返回的时候,搂草打兔子弄到的东西多。”
李明博听到叶超的话,却是哈哈一笑道:“我说叶科长,你可别这么说。我们都是受过专门野外生存训练的,对于怎么捕猎都是专门和一号学过的。要是弄不到东西回来,回去一号可是要处分我学艺不精的。”
“再说,一号不让开枪,我们还有手弩,这可是你们没有的。这玩意,一百米之内可以把汽油桶射一个窟窿。别说獐子了,就是皮厚的野猪,只要射中要害,也是一发一个。用手弩,可比你们只能下套子、挖陷阱来的快得多。”
“再说我也没有搞到什么东西,不过是几只獐子,几头野猪和一只梅花鹿而已。不过要不是一号不让开枪,我还弄不好真的能弄来一只豹子。一号,您不知道,我在返回的时候看到一只豹子。这里的豹子虽然没有咱们东北的肥硕,可也差不了太多。”
杨震对于李明博能够搞回来多少东西,却好似并不在意。只是挥了挥手道:“好了,你去将东西送到炊事班去,然后就去休息吧。叶超同志留一下,我还有事情和你商议一下。”说罢,杨震将手中军部的电报递了过去。
叶超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之后,脸色却是突然之间显得有些苍白。很明显,电报上的内容对他的打击不小。在部队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险境的情况之下,还丢了一个团政委、一个副团长,还有损失了将近一个连的兵力,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大意两个字搪塞。
看着面色多少有些显得苍白的叶超,杨震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要追究什么责任,也不是怀疑某一个人。但这件事情的确有些蹊跷。这些杂牌武装,为什么敢在老虎屁股上拔毛的原因,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我想知道的是,这个张涛怎么样,人可靠吗?”
第735章 叶超的分析
对于杨震提出的疑问,叶超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略微想了想,才开口道:“政委,这个张涛在三年游击战争的时候,就是湘赣苏区地下交通站的秘密地下联络员,护送过很多过往的高级干部和很多物资。”
“在江南各个游击区的部队集中皖南组建新四军的之后,又一直在军部侦察科任侦察员。对敌斗争和侦察经验都极为丰富,在多次作战中表现的很突出。在军部的侦察员中,侦察能力绝对数一数二。”
“至少在军部一同工作的那一段时间的接触,让我相信他绝对不会是出卖部队行踪的人。而且他在调到苏南工作之后,表现的也很突出,在苏南各次反扫荡斗争之中多次立大功。政委,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应该去怀疑他。”
叶超能在此时被临危受命,提拔为作战科的副科长,脑袋还是相当灵活的。杨震的话一问出口,叶超马上就明白他的意思。那些杂牌武装,为什么能对部队行军序列摸的这么准,专门打部队断后的船队。一般人都会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泄露了主力的行军序列。
尽管杨震没有明说,但叶超听得出来政委对于提出走郎川河,直下东夏镇建议的张涛多少有些怀疑。但政委的怀疑,却并没有让叶超放弃自己的原则。对于张涛的为人,他还是信的过的。所以,在杨震的面前,叶超还是为张涛辩解了一番。
对于叶超为张涛的辩护,杨震没有回答他,而是摇了摇头淡淡的道:“叶超,你虽然跟我的时间不长,但你看我是那种没事乱扣帽子,对于自己的部下不信任,动不动就怀疑某一个人是特务或是叛徒的人吗?”
“这次军部在郎川河遇袭,虽说只是断后掩护的部队受到一定的损失,但遇袭的原因还是要尽可能的查出来。至少那些土顽部队是怎么知道在偌大的一个南漪湖面上,会走郎川河一线?尤其是我们的第一梯队部队已经在湖东登陆的情况之下,在郎川河口一线设伏。”
“是我们到南漪湖一线就被这些人盯上了,还是有人有意的将我们行动泄露出去?要知道从军长给我发来电报,到第一梯队的船只返回,中间可是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让人转空子。我们手头只有帆船,在湖面上行动缓慢。但是在陆地上,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是要快的多。”
“第一种的原因不可怕,主要毛病在与我们轻敌。只将三战区的正规军当成了对手,而对那些地方土顽过于轻视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原因,那么就该只得我们琢磨了。有了蛀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除掉,那么威胁就大得多了。”
对于杨震的话,叶超仔细琢磨了一下后道:“政委,我想军部和主力他们的行踪应该在南漪湖一线就被盯上了。南漪湖周边到处都是芦苇荡,隐藏几条小船不被发现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而且虽然大的河流就郎川河一条,但是周边流入小溪、小河却是不计其数。可以隐蔽人的河汊极为众多。这些河汊相互连通,大船进不去,但吃水浅的小船,却是灵活机动,可以随意的行动。”
“南漪湖周边的土顽大多都是当地武装发展起来的,甚至相当多的人本身就是南漪湖边上土生土长的渔民和水手。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早年间的湖匪。这些人不仅熟悉地形,而且水性和行船的能力,都有相当的能力。他们要想摸清楚我们的动向,也用不到大船。”
“对于这些地头蛇来说,对于这些河汊那里可以与外界相连,通向哪里,那几条河汊是相互连接的,比我们要清楚的多。那里有芦苇荡,那里的芦苇荡可以藏人,他们比我们要熟悉的多。”
“政委,您是北方人不知道,在这湖面上,小船的运输能力的确比不上大船,稳定性也差的多。但是在灵活机动上,却是远远的超过大船。而我们编成船队过湖,穿的种类也相对复杂。为了照顾各种船只的性能,速度也不可能快。”
“他们可以利用小船的机动优势,以及利用自己熟悉湖边地理情况的优势,完全有把握抢在我们前面赶回郎川河口。而且,政委。这些土顽武装虽然战斗力不强,训练也极为差。但有一点,却是正规军比不上的。”
“作为地头蛇,他们的消息来源要多的多。对于情报的收集能力,不次于,甚至是超过了正规的情报机构。湖上的渔民与商船,之中都有他们的眼线。恐怕我们在秘密筹集船只,预备在必要的时候,走南漪湖水面的时候就被他们盯上了。”
“政委,这些人都是地头蛇,都有自己独特的消息来源。我们虽说筹集船只的时候,都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之下进行。但我们可以瞒过三战区以及第二游击区的情报机构,但我们却是很难瞒得住他们。”
“当初我们情报人员在筹集船只的时候,为了疏通控制南漪湖近半渔船的一支地方武装,不让他们捣乱。曾经由军长特批了十五支步枪和一万发子弹作为买路钱,秘密的送给了他们。否则,我们很难能筹集到这么多的船只。”
“不过,这南漪湖周边大大小小,有编制没有编制的地方武装,不算郎溪保安团在内,足足有七八支。有的是当地的民团改编的,有些是青红帮手下的,有些是之前溃退到这里的散兵游勇组建的。”
“这些武装各据一方,虽不能说称王称霸,但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而第二游击区,因为这些人还有用,所以一直也没有对他们采取过什么行动。究竟是那一支袭击的五团船队,真实的意图是就为了捞取一些好处,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我们还得仔细的查一下。”
“不过政委,对于他们的真实意图和身份我虽然猜不出来,南漪湖周边的地形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却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们之所以将袭击地点选在东夏镇的下游,恐怕就与他们自身有一定的关系了。”
他们是靠着南漪湖起家的,根基也在这里,势力范围也在这里,也就注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离不开南漪湖。东夏镇以东,是平原地区。让这些依靠南漪湖卫生,根子就在南漪湖的家伙离开湖去别的地方,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而且那里在往北就是苏南的敌占区,日军不来扫荡他们已经是谢天谢地,那里还敢向北进去苏南去捞外快,除非他们想将日军下次扫荡的目标引到自己身上。南漪湖北,除了那些与伪势力有勾结的人之外,一般这帮家伙是不敢轻易过去活动的。”
“里而且湖周边的这些杂牌武装数量不少,不仅有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收编的。还有芜湖和苏南日伪势力收编的,甚至两方面通吃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平日里的相处也大致比较融合。轻易不会到别人的地盘去活动。”
“在陆地上,别看我们部队现在已经异常的疲劳,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损失不小。但这帮家伙也轻易不敢对我们下手。因为他们知道,打陆战他们不仅占不到便宜,甚至还有可能将老本都赔进去。”
“但郎川河口就不一样了,那里与南漪湖究竟有多少河汊可以连接,恐怕就算本地人也不见得都知晓。如果占不到便宜,他们上船向湖中一撤,我们基本上拿他们无可奈何。除了我们的部队不习惯水战之外,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么大的湖面上去搜索他们。”
“所以,我认为这次军部受到的袭击,是他们早就有预谋的。而且我们的部队恐怕一到南漪湖,就被他们盯上了。不过,这次军部和主力受到的袭击,究竟是那股势力下的手,我们在调查清楚之前,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因为这帮家伙都知道自己手头的本钱不雄厚,而且对于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收编他们的原因,他们自己也很清楚。他们更清楚,他们只是第二游击区用来当做靶子。一旦我军报复,第二游击区很可能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援助。”
“所以这些人轻易不会在自己的地盘朝我们下手,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我军撤到苏南,但以南漪湖距离苏南的距离,我军想要报复他们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这南漪湖周边的各种势力交错在一起,虽然相当的复杂,但是这个郎川河口至东夏镇一线却是一个例外。”
“这里不属于任何地方武装的势力范围,而是由第二游击区直接控制。郎川河口至东夏镇,是第二游击区的主要防线之一,也是郎溪一带与苏南主要水上交通线。所以这里一直由那位第二游击区总指挥的心腹挺进二纵队驻防。”
“之前这里的那些地方武装,都被那位总指挥给强行驱离。眼下挺进二纵队被三十二集团军调走,南下清剿我们。这一带,除了少数的忠义救国军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正规主力部队驻扎。对于那些想要捞些外快的地方武装来说,这里绝对是一个首选之地。”
“选择在这里,即可以趁机捞上一把,又不用自己去面对我们的报复。最关键的是不用深入到内陆,给那位总指挥以清剿、收编的借口。这些杂牌武装本身就是靠枪杆子生存的,没有了枪杆子,他们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们轻易是不敢越过那位第二游击区总指挥给他们划定的活动区域的。”
第736章 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
说到这里,叶超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政委,南漪湖周边虽是第二游击区的防区,我们的地下组织无法公开活动。但那里由于是军部与苏南部队之间重要的交通线,所以一直有我们的秘密地下组织在活动。”
“您看是不是让他们查一下?看看这帮家伙究竟是三战区的还是身上打着日伪招牌的。我们就算事后要报仇,不是也得找到正主吗?没有相当的后台撑腰,这帮家伙是不会轻易敢碰我们的。”
“政委,这些家伙虽然有捞外快的爱好,但是也有一个欺软怕硬的毛病。我们现在就算形势在不利,但就算瘦死的骆驼可也比马大。南漪湖一带又紧邻我苏南部队,这些地头蛇要是没有后台给他们撑腰,轻易是不会敢招惹我们的。”
“这些人可都是吃软怕硬,但更是墙头草的主。虽然大部分的人都是见钱眼开,但对于他们来说,对于三战区他们同样的不信任。轻易,他们不会也不敢招惹我们。所以,我感觉这些五团遇袭,其中很是有些蹊跷。”
叶超分析的很详细,因为他知道这位政委虽然年轻,但是心思极为缜密,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而且这次遇袭事件,本身就很奇怪。南漪湖边上的这些杂牌武装和地头蛇,他虽然没有亲自接触过,但是却也并不陌生。
南漪湖是皖南军部与苏南部队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于这里的各方面势力的分布,军部一直都是重点掌握的。这些被三战区和第二游击区因为种种原因收编的杂牌武装,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自保不被正规军和其他部队吞掉,以及怎么样利用南漪湖临近苏南的地理优势变相捞钱上。
而且这些杂牌武装为了争夺地盘、势力范围,尤其是与敌占区走私带来的利益,相互之间也是倾轧的相当厉害。这些势力和家业都在这里的人若是没有一个强硬的背景支持,等闲是不会给自己轻易去招惹新四军这样一个强劲对手的。
但究竟奇怪在里,叶超却是一时说不清楚。毕竟当时的情况,不是在电报上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单凭电报上的三言两语,叶超也无法分辨袭击五团的那股敌人究竟是湖边众多势力之中的那一股。
叶超的话音落下,杨震点了点头,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只不过他摇头的原因,杨震没有说出来而已。就在叶超猜测他摇头的原因时候,杨震却是轻声的开口道:“既然你保证张涛绝对不会出问题,我相信你。至于其他的事情,等到了江北以后,我会和军长研究的。”
说到这里,杨震突然话题一转道:“叶超,有没有换一个地方发展的想法?你虽然在某些方面上与李志高相比,能力也略微差了一些,但却灵活性要强得多,对于参谋业务也很熟练。东北那里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杨震的话,让叶超不由得一愣,没有回答杨震而是反问道:“政委,您真的要在我们抵达江北之后,便回去?政委,您能不能和中央说一下,就留在新四军工作?您的年纪虽轻,但您的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新四军所缺的。”
“政委,在皖南部队撤到江北之后,可以说新四军基本上都会在江北活动。怎么才能东是大海、北有山东日军,西有五战区的桂系部队、南面各种杂牌武装数量繁多以及南京的日军华中方面军。还要随时面对重庆和日伪军调入的新部队夹击的情况之下发展起来,创建自己的游击根据地,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个时候,是需要一个像您这样的掌舵人。您虽名义上是政委,但我看的出来,您的军事指挥才干甚至在军长之上,而且灵活性更胜之。最重要的是您的眼光和视线,开阔的多。心思也细腻的多。在这新四军大发展的时候,正需要您这样的领导人。”
对于叶超的话,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些话,你和我说说就行了,不要与别人讲。有些事情,你是不明白的,我也不会说,也不能说。但有一点你明白就行了,希夷军长的能力不在我之下。只要获得充分的信任,让他可以履行自己的职权。新四军在他的指挥之下,尽管也会有一定的挫折,但是发展的前景还是广大的。”
“除了希夷军长之外,还有苏北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无论党内的资历还是军事才干,都不在我之下。有他们的协助和配合,相信我留不留下来无关大局。还有那位中原局那位第一书记,在政治眼光上更是远胜于我。有了他的掌舵,新四军的大发展不会太久。”
“我已经和中央请示过,在军部以及皖南部队抵达苏北后,中原局和东南局进行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局,并成立华东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南下由山东南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统筹地方工作。”
“由中原局书记,担任新的华东局书记,东南局副书记担任华东局副书记。军长与苏北总指挥,分别担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统一指挥军事斗争工作。以军长的正规作战经验,与苏北总指挥丰富的游击战经验相结合,领导新四军以及南下的八路军进行抗日斗争。”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赤坑山的满山丛林,沉默良久才道:“至于我,终究不过是这里的一个过客。皖南部队的问题解决完了,我也该走了。我的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这里人才济济,只要捋顺了关系,什么都不用担心。而且我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干部,搞政工终究还是我不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