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5章 造访悠然阁(一)
骆柔甫一松手,骆吉文便将手臂捧到唐善清面前,作委屈状:“嫂子,我感觉骨头都被皇兄捏碎了,你快帮我看看。”
唐善清刚想接过他的手臂查看一番,蓦地感觉腰间一紧,下一秒就被骆柔挟着跳下了马车,撇下骆吉文扬长而去。
又来了,又来了......
他最近好像特别喜欢在众人面前跟她表现得很亲密的样子,尤其是在骆吉文的面前,更是一刻都不松懈,即使骆吉文说过讨要她,那也是在不明身份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谁知他却一直耿耿于怀,将骆吉文当贼一样防着。
骆吉文只觉两道黑影从身旁闪过,眼前的人儿便没了影,再回头看,那人已离他几丈远,卒无奈得苦嗷一声跟了上去。
皇帝端坐在御书房,他神情悠悠,坐在厅堂之上,眉目间透着的君王之气,不怒自威。
骆吉文、骆柔和唐善清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御书房门外,待太监通报了皇上,便将仨人领进厅堂,躬身退了出去,轻轻掩上了门。
拜见了皇帝之后,唐善清站在骆柔和骆吉文的中间,垂着眼睑,等待皇帝发话。
谁知这皇帝的性子竟跟骆柔一个样,看了她半天也没出半句声,本来不紧张的唐善清,不禁开始有点发怵。
皇帝看着眼前的少女,眉宇间透着脱俗之气,故暗叹,不愧为医仙的弟子,端的是出尘脱俗之感。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
唐善清正怵得慌,皇帝却没头没脑得念起了诗,听得她一阵发颤,暗想这果然是一家人,基因妥妥的。
自古皇帝都是多情种,见了佳人自然是内心高兴,如此赏心悦目,怎叫人不由衷得称赞一番:“甚好!甚好!看来这唐城所言不假,这丫头生得俊俏,端的是大方得体,如此甚好。”
听见皇上称赞自己,唐善清吊着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胸膛,小心翼翼得福了福身子,学着那套宫规之势向皇帝道谢:“多谢皇上夸奖。”
从小就被送上山,她何时给谁行过福身礼,第一次进宫向太后请安,行的是大礼,她倒是熟悉,以往每回被师傅惩罚,不是跪着就是站着,所以跪拜行礼一点难度都没有。倒是这小女子家家的优柔作态,让她别扭极了,总觉着双手怎么放都不对,差点一个趔趄就又跪拜在皇帝面前。
见她一副生硬的模样,皇帝摆手道:“不必多礼。朕这次让你来,主要是想在你们出发楚国之前见一下你,听说你打小便养在医仙的门下,不知你学着了医仙的几成功夫?对这次去给楚国王看病的事,可有把握?”
闻此,唐善清暗暗松了口气,原来如此,听骆吉文说,与楚国议和之事出了点意外,因着那楚国太子对议和的要求只有一条,便是请她师傅出面为楚国王诊治。议和的大好机会,千金万银都不过分,他却只要求医仙为父看病,想来也是个忠孝之人,不禁让人敬佩。
可她那师傅哪里是寻常人能轻易寻着的,无奈之下,只好请她替师傅出面。这事关议和是否成功,皇帝自然要亲眼见过她,方能放心。
说到医术,唐善清顿生自信:“回皇上的话,小女自幼跟师傅学医,虽不敢说能与师傅相论,但也一直专心研习,不敢负师傅盛名。此去楚国,小女定当全力诊治。”
她的话说得凌模两可,事已至此,皇帝也无话可驳,议和之事固然重要,但他也不能硬逼着要她说个绝对。
看了看一旁默不作声的骆柔二人,皇帝轻叹口气道:“既然如此,此行南下议和,事态不明,你二人且好生照料着,无论那楚国太子答应与否,都切忌不可莽撞。”
“儿臣知道。”
回答之人是骆吉文,见骆柔默不作声,他将手从唐善清身后伸过去,扯了扯骆柔的衣袖,示意他不可为之,谁知那厮竟硬是如木头一般呆立着一声不吭。
皇帝眼神会意,自不点破,挥了挥手道:“行了,天色已不早,你们赶紧上路去吧。”
礼部大队早已打点妥当,此时正等在皇宫前殿上,虽然楚国太子声明不需要其他的附加条件,但为了彰显诚意,皇帝仍是让礼部准备了一干黄金、绸缎、珠宝、茶叶、瓷器等等...满满当当的,装了几十个大箱子,因着此行是去楚国送礼,一众随从小厮挑的尽是些精明能干的练家子,其余还有守卫百余。
出发的时辰已到,鼓声催动着大队,马蹄声踢踏,车轮声滚滚,紫帐亮辕,仪驾堂皇,随行的护卫气势十足,伴随着不停飘落的雪花,浩浩荡荡地驶出宫门,一旁扫雪的奴才持着扫帚立行注目礼...
唐善清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不禁心中雀跃,车马刚驶出长安街,便听见人声喧哗,她徒手撩开帐帘去看,只见大队的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两国议和,天大的喜事,老百姓欣喜不已,只盼议和之事能顺利落实,来年能少征些税,让大伙儿过些手头宽松的日子。
听说今天清亲王和月亲王两位王爷一起南下楚国商谈议和之事,可见皇上对这次议和之重视。故今日一早,长安街就挤满了围观热闹的百姓,人头攒动。
唐善清探着脑袋满脸兴奋地瞧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下感叹,这寒冬腊月的日子,大雪纷飞,原以为人们都躲在家里烤着炭火不愿出门呢,没想到这城中的百姓竟对朝廷之事如此热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而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真相,因此,就算朝廷一直极力对外隐瞒议和的内幕,民间的小道消息穿街走巷,传得比朝廷预想的要快。
此时长安街人满为患,消息传得更快:“你们听说了吗?据说那楚国太子对这次议和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咱们皇上找清灵山上的半仙去给他家老子看病。”
旁人闻言,一脸的不可置信:“嗨!那看来这次议和之事根本就没得商量,那半仙哪是常人能寻得着的?”
“可不是嘛,听说那太子原来曾经遣人来找过,但是派来的人在山上转了几天几夜,连半个影子都见不着,这才想通过议和让皇上帮他寻人。”
“那皇上寻着没有?照我看这阵仗,诚意满满的,难道半仙就在这大队中不成?”
唐善清刚想接过他的手臂查看一番,蓦地感觉腰间一紧,下一秒就被骆柔挟着跳下了马车,撇下骆吉文扬长而去。
又来了,又来了......
他最近好像特别喜欢在众人面前跟她表现得很亲密的样子,尤其是在骆吉文的面前,更是一刻都不松懈,即使骆吉文说过讨要她,那也是在不明身份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谁知他却一直耿耿于怀,将骆吉文当贼一样防着。
骆吉文只觉两道黑影从身旁闪过,眼前的人儿便没了影,再回头看,那人已离他几丈远,卒无奈得苦嗷一声跟了上去。
皇帝端坐在御书房,他神情悠悠,坐在厅堂之上,眉目间透着的君王之气,不怒自威。
骆吉文、骆柔和唐善清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御书房门外,待太监通报了皇上,便将仨人领进厅堂,躬身退了出去,轻轻掩上了门。
拜见了皇帝之后,唐善清站在骆柔和骆吉文的中间,垂着眼睑,等待皇帝发话。
谁知这皇帝的性子竟跟骆柔一个样,看了她半天也没出半句声,本来不紧张的唐善清,不禁开始有点发怵。
皇帝看着眼前的少女,眉宇间透着脱俗之气,故暗叹,不愧为医仙的弟子,端的是出尘脱俗之感。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
唐善清正怵得慌,皇帝却没头没脑得念起了诗,听得她一阵发颤,暗想这果然是一家人,基因妥妥的。
自古皇帝都是多情种,见了佳人自然是内心高兴,如此赏心悦目,怎叫人不由衷得称赞一番:“甚好!甚好!看来这唐城所言不假,这丫头生得俊俏,端的是大方得体,如此甚好。”
听见皇上称赞自己,唐善清吊着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胸膛,小心翼翼得福了福身子,学着那套宫规之势向皇帝道谢:“多谢皇上夸奖。”
从小就被送上山,她何时给谁行过福身礼,第一次进宫向太后请安,行的是大礼,她倒是熟悉,以往每回被师傅惩罚,不是跪着就是站着,所以跪拜行礼一点难度都没有。倒是这小女子家家的优柔作态,让她别扭极了,总觉着双手怎么放都不对,差点一个趔趄就又跪拜在皇帝面前。
见她一副生硬的模样,皇帝摆手道:“不必多礼。朕这次让你来,主要是想在你们出发楚国之前见一下你,听说你打小便养在医仙的门下,不知你学着了医仙的几成功夫?对这次去给楚国王看病的事,可有把握?”
闻此,唐善清暗暗松了口气,原来如此,听骆吉文说,与楚国议和之事出了点意外,因着那楚国太子对议和的要求只有一条,便是请她师傅出面为楚国王诊治。议和的大好机会,千金万银都不过分,他却只要求医仙为父看病,想来也是个忠孝之人,不禁让人敬佩。
可她那师傅哪里是寻常人能轻易寻着的,无奈之下,只好请她替师傅出面。这事关议和是否成功,皇帝自然要亲眼见过她,方能放心。
说到医术,唐善清顿生自信:“回皇上的话,小女自幼跟师傅学医,虽不敢说能与师傅相论,但也一直专心研习,不敢负师傅盛名。此去楚国,小女定当全力诊治。”
她的话说得凌模两可,事已至此,皇帝也无话可驳,议和之事固然重要,但他也不能硬逼着要她说个绝对。
看了看一旁默不作声的骆柔二人,皇帝轻叹口气道:“既然如此,此行南下议和,事态不明,你二人且好生照料着,无论那楚国太子答应与否,都切忌不可莽撞。”
“儿臣知道。”
回答之人是骆吉文,见骆柔默不作声,他将手从唐善清身后伸过去,扯了扯骆柔的衣袖,示意他不可为之,谁知那厮竟硬是如木头一般呆立着一声不吭。
皇帝眼神会意,自不点破,挥了挥手道:“行了,天色已不早,你们赶紧上路去吧。”
礼部大队早已打点妥当,此时正等在皇宫前殿上,虽然楚国太子声明不需要其他的附加条件,但为了彰显诚意,皇帝仍是让礼部准备了一干黄金、绸缎、珠宝、茶叶、瓷器等等...满满当当的,装了几十个大箱子,因着此行是去楚国送礼,一众随从小厮挑的尽是些精明能干的练家子,其余还有守卫百余。
出发的时辰已到,鼓声催动着大队,马蹄声踢踏,车轮声滚滚,紫帐亮辕,仪驾堂皇,随行的护卫气势十足,伴随着不停飘落的雪花,浩浩荡荡地驶出宫门,一旁扫雪的奴才持着扫帚立行注目礼...
唐善清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不禁心中雀跃,车马刚驶出长安街,便听见人声喧哗,她徒手撩开帐帘去看,只见大队的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两国议和,天大的喜事,老百姓欣喜不已,只盼议和之事能顺利落实,来年能少征些税,让大伙儿过些手头宽松的日子。
听说今天清亲王和月亲王两位王爷一起南下楚国商谈议和之事,可见皇上对这次议和之重视。故今日一早,长安街就挤满了围观热闹的百姓,人头攒动。
唐善清探着脑袋满脸兴奋地瞧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下感叹,这寒冬腊月的日子,大雪纷飞,原以为人们都躲在家里烤着炭火不愿出门呢,没想到这城中的百姓竟对朝廷之事如此热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而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真相,因此,就算朝廷一直极力对外隐瞒议和的内幕,民间的小道消息穿街走巷,传得比朝廷预想的要快。
此时长安街人满为患,消息传得更快:“你们听说了吗?据说那楚国太子对这次议和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咱们皇上找清灵山上的半仙去给他家老子看病。”
旁人闻言,一脸的不可置信:“嗨!那看来这次议和之事根本就没得商量,那半仙哪是常人能寻得着的?”
“可不是嘛,听说那太子原来曾经遣人来找过,但是派来的人在山上转了几天几夜,连半个影子都见不着,这才想通过议和让皇上帮他寻人。”
“那皇上寻着没有?照我看这阵仗,诚意满满的,难道半仙就在这大队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