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第824章 皇帝的权威
清晨的皇宫笼罩了一层薄雾。
对于北方来说,这样突如其来的雾非常罕见,可冯保却并不在乎这种小小的天象变化。甚至有可能的话,他只希望自己的权势不止能用在这人世间,还能用来扭转冬夏晴雨。在他的记忆中,只要是上朝的日子,不论下雨下雪,哪怕是下刀子,朝会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要是皇帝不体恤,从前这雨雪天还有戴斗笠穿雨披上朝的规矩呢。更何况,万历皇帝尚未亲政之前,朝会已经够少了,今天这点薄雾,完全不影响朝会的进行。
因为,今天是时隔六七年,再一次动用廷杖的日子,这也是万历朝的第一次廷杖!
他兼任提督东厂已经快十年了,当然记得,隆庆年间大约也就是用了两次廷杖,远远比不得嘉靖皇帝当年为了大礼仪,一次廷杖了一百三十余位大臣,最终打死十七人的赫赫威势。对于那位一见便让人为之战栗的皇帝,他很少去回忆,因为那是内官最战战兢兢的日子,和外臣一样动辄得咎,甚至还要为了供奉饮食而倾家荡产。可是,那位天子也是最擅威福,将大臣玩弄于指掌之间的天子。如今,他和张居正一内一外教导皇帝,全都有某种共识。
那就是千万别弄出像嘉靖皇帝这么个太擅长帝王心术的雄猜之主!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纵容出一群动不动就冲着皇帝指手画脚的臣子!
“老祖宗,凳杌已经备好了。”
拥有皇城内乘凳杌特权的冯保当即站起身来,等到出去坐上了那特制的凳杌,他到了东华门下来,等进了乾清宫之后,他笑吟吟先给慈圣李太后行了礼,见万历皇帝已经装束停当要去上朝,他微微一笑,正想说点什么,却不想李太后突然开口说道:“双林,皇帝昨晚梦见了先帝。先帝言说地下阴寒,皇帝许了在大隆善护国寺做七七四十九日的法事,此事你去安排。”
冯保愣了一愣,自然不会有半点质疑。这年头神鬼之说深入人心,几乎无人不信,他们这种“身残志坚”的,就更相信因果报应了。可是,小皇帝接着李太后之后说出来的话,却让他那张脸一下子僵住了。
“既然是为先帝祈福求阴德,今天的廷杖,母后和朕说过,就罢了,该充军的充军,这却不用手软。”朱翊钧说着便微微一顿,随即用一种若无其事的口气说道,“再说,没有打了他们,却让他们名扬天下,朕却被人戳脊梁骨的道理!”
前半截确实是慈圣李太后和朱翊钧商量过的,但后半截却完全是朱翊钧的临场发挥。小皇帝消化了张宏的劝谏,用了前半夜仔仔细细思量咀嚼,包括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在母亲面前把话说圆,回头早上大伴来时,又怎么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平生第一次扳回原本已经决定好的事,他既有兴奋,也有不安,可当说出最后道理两个字的时候,他竟是看到李太后面上露出了几分欣喜,而冯保那张脸则是相当难看。
如果是张宏在这里,一定会很明白冯保为什么会这么惊怒。理由很简单,廷杖这玩意,要么是出自掌控欲太强,太自我中心的皇帝,要么便是出自权阉。正统朝有王振,正德朝有刘瑾,这些大太监不都是通过廷杖确定自己权威的?
可是,朱翊钧到底还是冯保从小看着长大的,发现大伴那脸色真心不大好,他有些心虚,当下就竭力装得异常关切似的说:“再说了,大伴在司礼监执掌批红,又管着东厂和锦衣卫,在那些外朝的官儿眼中,有些事不是你指使的,也是你指使的,何必让他们找到由头说你不好?张先生夺情这件事,再有上书啰嗦的,直接就革职,远远打发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充军,朕还懒得和他们照面,听他们聒噪!”
因为冯保当初就擅长奉承,又不像陈洪和孟冲那样,为了讨好隆庆皇帝,什么香的臭的都往皇帝那拉,再加上帮忙赶走了“擅作威福”的高拱,所以李太后素来对人信赖有加,此刻见朱翊钧知道维护冯保,她笑着点了点头,当即开口说道:“虽说我和皇帝孤儿寡母的,但有双林你和张先生一内一外看着,别人就没有可趁之机了。如今是为着先帝,饶他们一回。好了,时候不早,你陪皇帝去上朝。”
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可争的余地了,冯保就算心里再恼火,也只能陪着万历皇帝起驾。
汪孚林回朝之后,先休假加病假了将近两个月,而后方才升任广东道掌道御史,这参加朝会的次数也已经很不少了,但大多数时候,他也就是和其他大臣一样,当个提线木偶拜了又拜,甭想找到什么开口的机会,因为朝会上只说三件事,其他时候就是纯礼仪走过场。
如今天还亮的早,倒也罢了,可想想冬日上朝的光景,他就觉得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早在隆庆年间,常朝就不是天天有,而是三六九,算是减轻了皇帝和百官的负担。即便如此,他仍旧恨不得万历皇帝日后天天不上朝,免得大冷天要起大早摸黑往宫里赶,像现在这样大多数时候只用应付衙门一头,那还勉强捱得过去!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顾不得这些许小小的怨言了,因为今天他是纠仪御史!对于都察院的其他御史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光荣的差事,但他从早先接到这分派开始便暗地里叫苦不迭,死缠烂打陈瓒好几天,希望能交给别人却不果,便只能无奈地向这位老爷子请教充当纠仪御史的各种礼仪要点。对于熟读大明律大明会典等常识性读物的汪小官人而言,关于各种礼法仪制,他往往都是跳过的,这也是他素来最讨厌,更有意忽略的东西。
更何况,纠仪御史充当的便是挑刺的角色,尤其是在今天这种日子挑刺,在他看来简直是烫手的山芋!
因为纠仪御史要早到,因此汪孚林自然比其他人倒得更早,起头便注意到,今日皇极门下的五百厂卫和往日的做样子截然不同,那种虎视眈眈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让他早早意识到尽管自己已经在张居正和张宏那里做足了准备,今天只怕还是免不了某种局面。
今日和他搭班的另一个纠仪御史霍本正从来在都察院是独来独往的人,此时也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叹息,却终究没有开口说什么。而汪孚林瞥一眼两个今日轮值纠仪的鸿胪寺官,却发现他们也同样是面有悲色,显然也猜到了会出现什么场面。
从国初设立锦衣卫,到后来设立东厂,士大夫们前赴后继,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废止这种极权衙门,可除却成功废止了西厂和内厂,剩下的这一厂一卫,便犹如被江水不断冲刷,却依旧在江心的碣石一般,又臭又硬,就是倒不掉!
随着响亮的鸣鞭声,文武官员从金水桥疾步行来,同样有很多人敏锐地注意到,今日皇极门下一字排开的五百厂卫校尉,似乎和往日那纯粹大汉将军的阵容有些不同,尤其是经历过隆庆年间两次廷杖事件的,更是从中找到了几张非常明显的脸。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隐没在人群中,而是堂而皇之站在最前头,用某种讥诮中带着傲慢的表情,睨视着这些衣冠堂皇的士大夫。
也正因为如此,汪孚林在整个朝会期间,简直是一个人化身成了两个人。一个在那统计着应到未到的人数,以及朝会中举止失仪的官员;另一个则在那悄悄留意天子御座旁侍立的冯保和张宏有什么表情变化。当他注意到冯保那张脸板得犹如死人,张宏却好似老神在在的时候,他不由得冒出了一个念头。
难不成,张宏真的听了他的主意,和冯保小小地做过了一场,而且还赢了?
尽管今日有上任陛辞的官员,禀报的三件事也不像往日那般纯粹虚应故事,但已经破釜沉舟的当事人也好,有所预料的文武百官也罢,人人都觉得这场朝会冗长。终于,眼看就要到最后关头时,每个人都在盼望着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艾穆,革职发极边充军,遇赦不宥!”
侍立在万历皇帝身边的冯保见百官听到上书四人悉数被流放充军的结局,不少人先是错愕,随即便是惊喜,甚至有人分明流露出据理力争的冲动,要不是纠仪御史和鸿胪寺官还在那看着,罗列皇极门下的五百卫士正虎视眈眈,只怕真有人会直接跳出来,他不禁在心里恨得牙痒痒的。
看着吧,不用廷杖,回头还有的是前赴后继跳出来的人!
不仅仅是冯保,意外的还有张四维。要动廷杖的事,耳目灵通的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哪怕他在朝中的势力,如今比起当初极盛时期,要削减了许多,但这并不妨碍蒲州张氏依旧是家财万贯,故而比起吕调阳来,大手笔的他很容易结交某些内侍——卖消息而已,往哪不是卖?知道张居正夺情已成定局,他恨不得这事情闹得把天都给捅破了,因为如此一来日后清算便是最好的把柄,可他哪能想到,这么铁板钉钉的事情,竟然也能翻过来!
吕调阳其实在看到那些厂卫时就意识到,今天早朝弄得不好会闹出人命——廷杖一动,打死人的事又不是没有过!他虽说去意已坚,但和张居正共事这么久,固然有的时候看不惯其人品和手段,但总有几分同僚之情,所以分外希望张居正做人多留点余地,不要为日后招祸。流放充军这种处置固然很重,可比起噼里啪啦一顿廷杖,却要算是很轻了。须知廷杖不是最难捱的,廷杖之后若充军,还要被人押送徒步走到流放的地点,这才是最残酷的!
高官们对此次不动廷杖而只是革职充军的态度大体一致,或如释重负,或摇头叹息。但对于袖子里甚至准备好了奏疏的某些人来说,眼下这种时候要不要继续跟着上书,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弹劾首辅夺情问题而被左迁贬官,这是刚正风骨,可这刚正风骨能比得上因此而挨上五十或一百的廷杖来得扬名快?至少,刑部主事邹元标在目送了四个被当廷扒下官服,立时推了出去的同僚消失在视线中时,就少不得往袖子里又塞了塞自己那份奏疏。
是不是要回去把词句写得更加激烈一点?
汪孚林虽说四处游说,做了十足十的准备,之前看到冯保和张宏的表情后便早有预计,可当听到这四人只是充军时,他心底已经是长舒一口大气。
就算他觉得是否夺情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坚持的必要,可毕竟身为官员,他更讨厌廷杖这种从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折辱官员的手段!
然而,就在他以为,今天这场朝会要就此结束的时候,突然只听得御座上的万历皇帝开口说道:“之后若再有上书谏夺情之事的,照沈思孝艾穆之前例办理,若有人前赴后继,北边从辽东到陕西甘肃各大卫所,一直以来都缺人!”
这么多年来,朝会数量有限,小皇帝更多时候只是背景板,哪怕今天已经挨过一棒子的冯保在内,上下人等全都没想到,在发落了那四位上书的官员之后,朱翊钧竟然还会多加这么一番话!哪怕是提早给吴中行赵用贤送信的沈懋学和冯梦祯,这时候也为忍不住瞠目结舌。沈懋学更是不由自主想要去找汪孚林,奈何他虽说看到汪孚林在纠仪,可见其同样面沉如水,他便暗自苦笑一声放弃了。
“退——朝——”
随着这长长的声音,又是漫长的下拜叩头等诸多礼节,等到众人鱼贯从金水桥退出,按照往日惯例各回各的衙门之后,少不得便是三三两两各寻了亲朋好友商讨这件事。汪孚林在都察院中威名远扬,人缘却不过尔尔,哪怕那些仰张居正鼻息的科道,也嫉妒他得张居正青眼,素来和他不怎么来往,他也无意和自己手底下混生活的五个试御史太过亲近,再加上程乃轩要去宫城中的六科廊,和他完全是反方向,他这看上去就越发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然而,看上去孤零零的汪小官人,这会儿却在那掐着手指头,心里想的完全是和今日这番变故不相干的话题——算算时间,小北怎么也该生了,为什么徽州那边还没有消息呢?他这头一个孩子来得原本就晚,不会真的出什么问题了吧?
他那副沉重的表情,真的就把有心人给勾来了。心事重重的他只听得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
“汪侍御?”
对于北方来说,这样突如其来的雾非常罕见,可冯保却并不在乎这种小小的天象变化。甚至有可能的话,他只希望自己的权势不止能用在这人世间,还能用来扭转冬夏晴雨。在他的记忆中,只要是上朝的日子,不论下雨下雪,哪怕是下刀子,朝会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要是皇帝不体恤,从前这雨雪天还有戴斗笠穿雨披上朝的规矩呢。更何况,万历皇帝尚未亲政之前,朝会已经够少了,今天这点薄雾,完全不影响朝会的进行。
因为,今天是时隔六七年,再一次动用廷杖的日子,这也是万历朝的第一次廷杖!
他兼任提督东厂已经快十年了,当然记得,隆庆年间大约也就是用了两次廷杖,远远比不得嘉靖皇帝当年为了大礼仪,一次廷杖了一百三十余位大臣,最终打死十七人的赫赫威势。对于那位一见便让人为之战栗的皇帝,他很少去回忆,因为那是内官最战战兢兢的日子,和外臣一样动辄得咎,甚至还要为了供奉饮食而倾家荡产。可是,那位天子也是最擅威福,将大臣玩弄于指掌之间的天子。如今,他和张居正一内一外教导皇帝,全都有某种共识。
那就是千万别弄出像嘉靖皇帝这么个太擅长帝王心术的雄猜之主!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纵容出一群动不动就冲着皇帝指手画脚的臣子!
“老祖宗,凳杌已经备好了。”
拥有皇城内乘凳杌特权的冯保当即站起身来,等到出去坐上了那特制的凳杌,他到了东华门下来,等进了乾清宫之后,他笑吟吟先给慈圣李太后行了礼,见万历皇帝已经装束停当要去上朝,他微微一笑,正想说点什么,却不想李太后突然开口说道:“双林,皇帝昨晚梦见了先帝。先帝言说地下阴寒,皇帝许了在大隆善护国寺做七七四十九日的法事,此事你去安排。”
冯保愣了一愣,自然不会有半点质疑。这年头神鬼之说深入人心,几乎无人不信,他们这种“身残志坚”的,就更相信因果报应了。可是,小皇帝接着李太后之后说出来的话,却让他那张脸一下子僵住了。
“既然是为先帝祈福求阴德,今天的廷杖,母后和朕说过,就罢了,该充军的充军,这却不用手软。”朱翊钧说着便微微一顿,随即用一种若无其事的口气说道,“再说,没有打了他们,却让他们名扬天下,朕却被人戳脊梁骨的道理!”
前半截确实是慈圣李太后和朱翊钧商量过的,但后半截却完全是朱翊钧的临场发挥。小皇帝消化了张宏的劝谏,用了前半夜仔仔细细思量咀嚼,包括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在母亲面前把话说圆,回头早上大伴来时,又怎么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平生第一次扳回原本已经决定好的事,他既有兴奋,也有不安,可当说出最后道理两个字的时候,他竟是看到李太后面上露出了几分欣喜,而冯保那张脸则是相当难看。
如果是张宏在这里,一定会很明白冯保为什么会这么惊怒。理由很简单,廷杖这玩意,要么是出自掌控欲太强,太自我中心的皇帝,要么便是出自权阉。正统朝有王振,正德朝有刘瑾,这些大太监不都是通过廷杖确定自己权威的?
可是,朱翊钧到底还是冯保从小看着长大的,发现大伴那脸色真心不大好,他有些心虚,当下就竭力装得异常关切似的说:“再说了,大伴在司礼监执掌批红,又管着东厂和锦衣卫,在那些外朝的官儿眼中,有些事不是你指使的,也是你指使的,何必让他们找到由头说你不好?张先生夺情这件事,再有上书啰嗦的,直接就革职,远远打发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充军,朕还懒得和他们照面,听他们聒噪!”
因为冯保当初就擅长奉承,又不像陈洪和孟冲那样,为了讨好隆庆皇帝,什么香的臭的都往皇帝那拉,再加上帮忙赶走了“擅作威福”的高拱,所以李太后素来对人信赖有加,此刻见朱翊钧知道维护冯保,她笑着点了点头,当即开口说道:“虽说我和皇帝孤儿寡母的,但有双林你和张先生一内一外看着,别人就没有可趁之机了。如今是为着先帝,饶他们一回。好了,时候不早,你陪皇帝去上朝。”
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可争的余地了,冯保就算心里再恼火,也只能陪着万历皇帝起驾。
汪孚林回朝之后,先休假加病假了将近两个月,而后方才升任广东道掌道御史,这参加朝会的次数也已经很不少了,但大多数时候,他也就是和其他大臣一样,当个提线木偶拜了又拜,甭想找到什么开口的机会,因为朝会上只说三件事,其他时候就是纯礼仪走过场。
如今天还亮的早,倒也罢了,可想想冬日上朝的光景,他就觉得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早在隆庆年间,常朝就不是天天有,而是三六九,算是减轻了皇帝和百官的负担。即便如此,他仍旧恨不得万历皇帝日后天天不上朝,免得大冷天要起大早摸黑往宫里赶,像现在这样大多数时候只用应付衙门一头,那还勉强捱得过去!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顾不得这些许小小的怨言了,因为今天他是纠仪御史!对于都察院的其他御史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光荣的差事,但他从早先接到这分派开始便暗地里叫苦不迭,死缠烂打陈瓒好几天,希望能交给别人却不果,便只能无奈地向这位老爷子请教充当纠仪御史的各种礼仪要点。对于熟读大明律大明会典等常识性读物的汪小官人而言,关于各种礼法仪制,他往往都是跳过的,这也是他素来最讨厌,更有意忽略的东西。
更何况,纠仪御史充当的便是挑刺的角色,尤其是在今天这种日子挑刺,在他看来简直是烫手的山芋!
因为纠仪御史要早到,因此汪孚林自然比其他人倒得更早,起头便注意到,今日皇极门下的五百厂卫和往日的做样子截然不同,那种虎视眈眈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让他早早意识到尽管自己已经在张居正和张宏那里做足了准备,今天只怕还是免不了某种局面。
今日和他搭班的另一个纠仪御史霍本正从来在都察院是独来独往的人,此时也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叹息,却终究没有开口说什么。而汪孚林瞥一眼两个今日轮值纠仪的鸿胪寺官,却发现他们也同样是面有悲色,显然也猜到了会出现什么场面。
从国初设立锦衣卫,到后来设立东厂,士大夫们前赴后继,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废止这种极权衙门,可除却成功废止了西厂和内厂,剩下的这一厂一卫,便犹如被江水不断冲刷,却依旧在江心的碣石一般,又臭又硬,就是倒不掉!
随着响亮的鸣鞭声,文武官员从金水桥疾步行来,同样有很多人敏锐地注意到,今日皇极门下一字排开的五百厂卫校尉,似乎和往日那纯粹大汉将军的阵容有些不同,尤其是经历过隆庆年间两次廷杖事件的,更是从中找到了几张非常明显的脸。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隐没在人群中,而是堂而皇之站在最前头,用某种讥诮中带着傲慢的表情,睨视着这些衣冠堂皇的士大夫。
也正因为如此,汪孚林在整个朝会期间,简直是一个人化身成了两个人。一个在那统计着应到未到的人数,以及朝会中举止失仪的官员;另一个则在那悄悄留意天子御座旁侍立的冯保和张宏有什么表情变化。当他注意到冯保那张脸板得犹如死人,张宏却好似老神在在的时候,他不由得冒出了一个念头。
难不成,张宏真的听了他的主意,和冯保小小地做过了一场,而且还赢了?
尽管今日有上任陛辞的官员,禀报的三件事也不像往日那般纯粹虚应故事,但已经破釜沉舟的当事人也好,有所预料的文武百官也罢,人人都觉得这场朝会冗长。终于,眼看就要到最后关头时,每个人都在盼望着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艾穆,革职发极边充军,遇赦不宥!”
侍立在万历皇帝身边的冯保见百官听到上书四人悉数被流放充军的结局,不少人先是错愕,随即便是惊喜,甚至有人分明流露出据理力争的冲动,要不是纠仪御史和鸿胪寺官还在那看着,罗列皇极门下的五百卫士正虎视眈眈,只怕真有人会直接跳出来,他不禁在心里恨得牙痒痒的。
看着吧,不用廷杖,回头还有的是前赴后继跳出来的人!
不仅仅是冯保,意外的还有张四维。要动廷杖的事,耳目灵通的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哪怕他在朝中的势力,如今比起当初极盛时期,要削减了许多,但这并不妨碍蒲州张氏依旧是家财万贯,故而比起吕调阳来,大手笔的他很容易结交某些内侍——卖消息而已,往哪不是卖?知道张居正夺情已成定局,他恨不得这事情闹得把天都给捅破了,因为如此一来日后清算便是最好的把柄,可他哪能想到,这么铁板钉钉的事情,竟然也能翻过来!
吕调阳其实在看到那些厂卫时就意识到,今天早朝弄得不好会闹出人命——廷杖一动,打死人的事又不是没有过!他虽说去意已坚,但和张居正共事这么久,固然有的时候看不惯其人品和手段,但总有几分同僚之情,所以分外希望张居正做人多留点余地,不要为日后招祸。流放充军这种处置固然很重,可比起噼里啪啦一顿廷杖,却要算是很轻了。须知廷杖不是最难捱的,廷杖之后若充军,还要被人押送徒步走到流放的地点,这才是最残酷的!
高官们对此次不动廷杖而只是革职充军的态度大体一致,或如释重负,或摇头叹息。但对于袖子里甚至准备好了奏疏的某些人来说,眼下这种时候要不要继续跟着上书,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弹劾首辅夺情问题而被左迁贬官,这是刚正风骨,可这刚正风骨能比得上因此而挨上五十或一百的廷杖来得扬名快?至少,刑部主事邹元标在目送了四个被当廷扒下官服,立时推了出去的同僚消失在视线中时,就少不得往袖子里又塞了塞自己那份奏疏。
是不是要回去把词句写得更加激烈一点?
汪孚林虽说四处游说,做了十足十的准备,之前看到冯保和张宏的表情后便早有预计,可当听到这四人只是充军时,他心底已经是长舒一口大气。
就算他觉得是否夺情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坚持的必要,可毕竟身为官员,他更讨厌廷杖这种从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折辱官员的手段!
然而,就在他以为,今天这场朝会要就此结束的时候,突然只听得御座上的万历皇帝开口说道:“之后若再有上书谏夺情之事的,照沈思孝艾穆之前例办理,若有人前赴后继,北边从辽东到陕西甘肃各大卫所,一直以来都缺人!”
这么多年来,朝会数量有限,小皇帝更多时候只是背景板,哪怕今天已经挨过一棒子的冯保在内,上下人等全都没想到,在发落了那四位上书的官员之后,朱翊钧竟然还会多加这么一番话!哪怕是提早给吴中行赵用贤送信的沈懋学和冯梦祯,这时候也为忍不住瞠目结舌。沈懋学更是不由自主想要去找汪孚林,奈何他虽说看到汪孚林在纠仪,可见其同样面沉如水,他便暗自苦笑一声放弃了。
“退——朝——”
随着这长长的声音,又是漫长的下拜叩头等诸多礼节,等到众人鱼贯从金水桥退出,按照往日惯例各回各的衙门之后,少不得便是三三两两各寻了亲朋好友商讨这件事。汪孚林在都察院中威名远扬,人缘却不过尔尔,哪怕那些仰张居正鼻息的科道,也嫉妒他得张居正青眼,素来和他不怎么来往,他也无意和自己手底下混生活的五个试御史太过亲近,再加上程乃轩要去宫城中的六科廊,和他完全是反方向,他这看上去就越发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然而,看上去孤零零的汪小官人,这会儿却在那掐着手指头,心里想的完全是和今日这番变故不相干的话题——算算时间,小北怎么也该生了,为什么徽州那边还没有消息呢?他这头一个孩子来得原本就晚,不会真的出什么问题了吧?
他那副沉重的表情,真的就把有心人给勾来了。心事重重的他只听得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
“汪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