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第453章 京师交际
屋中又剩下三人,就这么安静了一会,冯少贤急火火的又要站起来,就在这时,冯金发眯着眼睛说道:“急什么,没这些酸子帮忙,难道就做不得事情了吗?”
冯少贤站住,冯大也凝神细听,冯金发就在那里说道:“酸子们做事规矩多,怕前怕后,有好处又要扒一层皮下去,还不如那些舞刀弄枪的简单,既然折腾不了官司,那就用别的手段。”
屋中另外两人都是神情凛然,冯金发开口说道:“冯大你去狼山那帮跑一次,陆副将那里没这么多麻烦事,少贤,你现在就去把黎大津、牛金宝他们几个人都聚起来,既然要动手,就要把那边连根拔起!”
老人中气并不是太足,可言语中透出的杀气让两个人都打了个寒战,冯少贤从小长在富贵乡中,不过他隐约知道些事情,自家在祖父这一辈败落,靠着自己父亲和管家两个人拼出了眼下偌大的局面,这过程中死人不少..
万历四十五年年初,南直隶潜流暗涌。而在大明的中枢之地,燕山脚下已成为大明帝都二百年余的京城,在四边看似静寂的皑皑白雪之下,同样是激荡不安,整个朝廷被阴云笼罩。
正月的寒风顺着军都山的口子刮过来,呜咽咆嚎,带着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永定河上。这条河的河面早就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过往行人紧裹着衣服,走在河面的冰上,松软的雪被踩实,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太白诗言此,未见之人觉得夸张。但是真站在从燕山刮过来的寒风里,鹅毛大雪落在身上,不管穿多厚实,那风,那雪都直透入骨,冷的让人喘不上气。
正值年节,街面上的行人却不多,新年的几场风雪,把顺天府包裹起来,银装素裹,不见妖娆,却显得冷清了许多。
朝阳门内不远处的一片齐整宅院,虽然院子都不大,而且周围官仓私库不少,街道都被占去一半,到处摆着货物,拥挤异常。
可这片地方,没有些富贵背景也住不下,住在这边,往往是孤身上任或者家人不多的京官,且已都察院的御史为主,此处被叫做“清言坊”,所谓清流言官居住的街坊是也。
北房三间,分两暗一明。正房与东西厢房的门都关着,屋子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院子里砖石铺成的十字甬路,被厚厚的白雪盖着。
影壁上描刻的蝙蝠和寿字在风雪与黯淡的天光下有些阴惨惨的,象征着福寿双全的图案在这样的时节里却看不出来喜庆劲儿,合着大门被北风吹动,发出的吱呀声音,更让人觉得从心里面冷。
在这天气景象下,即便身穿新衣,即便时不时鞭炮响起,孩童们欢笑尖叫,大人们心中却没什么高兴劲儿,特别是官场中人。
门前不远处停着一座青呢小轿,轿子边几个穿着齐整棉袍的轿夫等待,而王友山则站在门前笑着送客,所对客人一身绯红袍子,倒为这压抑冷清的街道增添了几分喜气,客人长得温雅,四十多岁年纪,只是面白无须。
久在京师的土著若看到,立刻就能辨认出,这绯袍客人是个老公,也就是阉人宦官,而且还是个品级不低的角色,太监穿红袍,次一等的绯红外袍,这都是有规矩的。
都察院陕西道御史王友山当年就住在这里,先前离京时,为了缅怀亡妻留下了宅子没有卖,这次回来直接住了进去,去时七品,回来时依旧是七品,从品级看远不如徐州知州,那还是从五品。
大明京官最贵,七品京官不惧二品布政,这个不是夸张,而是实情,所以身为京官,特别是进士出身的那一等最高贵的京官,各个讲究个涵养气度,温和矜持。
可现在这样的风度都是烟消云散,每个人或兴奋或狂躁,甚至颓然丧气,因为京察马上就要来了,而且大家差不多猜到了结果。
自从大明官场按照地域结党的风气兴起,每次京察都是党同伐异的大战,那一派当政,另一派的人就会在京察中被刷下去很多,空出位置给当政的那边。
今年这一次,连市井小民都知道各派要干什么,那就是“罢黜东林”,齐、楚、浙三派终于是取得了全面的优势,所有东林相关都要被赶走。
说来可笑,东林是出身南直隶地方的官员结党,可主体是江南苏州、常州、松江三府出身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士子,其余南直隶各处出身的或在边缘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为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东林归入了齐党,结果一来二去,王友山和齐党官员的交情变得深厚,慢慢的也成为齐党一员。
说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可就因为这个身份,王友山几年前致仕回乡,又在去年年底风风光光的回到京师,都是因为这个。
起复的手续很好做,朝廷也不会在这上面危难,唯一要想的就是怎么回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罢黜的御史提前和这边做了交易,他的弟弟会得到照顾,而且不会被当成敌对的派系,得到了这个承诺之后,又做了些保证,然后辞官,王友山顺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当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风生水起,王友山看起来也是前途无量了。
不过有一点让人觉得奇怪,这等前途无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钉钉的人物,居然不知道保全名声,反倒和那些内官来往密切。
好在如今京城这边东林党人心惶惶无心他顾,不然肯定会上疏说着王友山是“阉党”了,当然,现在东林党不敢给自己树敌太多,现在已经自顾不暇,如果再把宫里那些大佬得罪了,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即便如此,同党中人,同窗好友都善意的提醒王友山,说你这边前途无量,不要给自己平添污点。
身为京师清流,升迁过程中变数太多,比如这“阉党”名目,天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拿出来做把柄,甚至还是同党中人。
王友山对这些提醒都一一谢过,行事却没有丝毫收敛,也有传言说本派的大佬曾经提醒过,王友山却笑着说道,内官不可近,却不可不近,若有恶名,王某自当。
内监外朝,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派政争不休,除了那些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大佬之外,大太监们也伸手其中,可一旦和宦官联系密切,却又成了污点,这其中分寸把握的实在不容易。
不过眼下还没到那等刀光剑影的地步,王友山所做对大家也有好处,该劝的劝过,其余的就由他去了。
“王大人留步,不需再送了,若这番情景被旁人看到,京师里又要多出些鸹噪,对王大人可是不利的很那!”
“哪有主人不送贵客的道理,王某不在意那些风言风语,公公也不要太在意的好。”王友山笑着说道。
“干爹临死的时候,身边就咱家一个人伺候,从前那些奉承的人里,也就王大人你写信问候,这人啊,还要在患难时候看出真心,平时做不得准的。”如果不是面白无须,这吴公公看起来和文官士人看着没什么区别。
王友山笑着说道:“王某能有今天,是因为孙公公的大恩,怎么敢忘,从前事不说也罢,吴公公,你我同出一门,以后要要多多往来才是,我这边离皇城也不远,若有闲过来小酌几杯,徐州可是有好酒的。”
吴公公笑着点头说道:“一定,一定,徐州那烧酒在京师可是贵得很,一直喝不痛快。”
双方好像是亲朋故旧,聊了几句后才告辞,送别时候,河叔一直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等随着王友山进了院子,才忍不住说道:“老爷,和这些内官走得太近,将来会有麻烦。”
“能有什么麻烦,无非是再回徐州而已。”王友山笑着说道,表情很是淡然。
河叔顿了顿又说道:“老爷,就算为了少爷他们着想,也该在这京师留下来,少爷他们那边又不是一年,老爷在这里越长久,能帮的也就越多。”
说到这里,王友山的神情变得严肃不少,沉声说道:“小靖他们做事还是急了,这次得罪了冯家,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事情,若是一起发作,那就是天大的麻烦,也顾不得以后那么多。”
“老爷,您不是派人送急信给凤阳巡抚那边了吗?知道老爷的前程,他们不敢乱动的。”
“他们知道分寸,可凤阳府那个余公公已经回京了,据说和厂卫关系密切,我这边不去做,那就会有大麻烦!”王友山慎重说道。
那位离开王家的吴公公坐在轿子上,拐出王家门前的街道,长随立刻跟了上来,就在轿边询问说道:“公公回宫还是回宅子?”
冯少贤站住,冯大也凝神细听,冯金发就在那里说道:“酸子们做事规矩多,怕前怕后,有好处又要扒一层皮下去,还不如那些舞刀弄枪的简单,既然折腾不了官司,那就用别的手段。”
屋中另外两人都是神情凛然,冯金发开口说道:“冯大你去狼山那帮跑一次,陆副将那里没这么多麻烦事,少贤,你现在就去把黎大津、牛金宝他们几个人都聚起来,既然要动手,就要把那边连根拔起!”
老人中气并不是太足,可言语中透出的杀气让两个人都打了个寒战,冯少贤从小长在富贵乡中,不过他隐约知道些事情,自家在祖父这一辈败落,靠着自己父亲和管家两个人拼出了眼下偌大的局面,这过程中死人不少..
万历四十五年年初,南直隶潜流暗涌。而在大明的中枢之地,燕山脚下已成为大明帝都二百年余的京城,在四边看似静寂的皑皑白雪之下,同样是激荡不安,整个朝廷被阴云笼罩。
正月的寒风顺着军都山的口子刮过来,呜咽咆嚎,带着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永定河上。这条河的河面早就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过往行人紧裹着衣服,走在河面的冰上,松软的雪被踩实,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太白诗言此,未见之人觉得夸张。但是真站在从燕山刮过来的寒风里,鹅毛大雪落在身上,不管穿多厚实,那风,那雪都直透入骨,冷的让人喘不上气。
正值年节,街面上的行人却不多,新年的几场风雪,把顺天府包裹起来,银装素裹,不见妖娆,却显得冷清了许多。
朝阳门内不远处的一片齐整宅院,虽然院子都不大,而且周围官仓私库不少,街道都被占去一半,到处摆着货物,拥挤异常。
可这片地方,没有些富贵背景也住不下,住在这边,往往是孤身上任或者家人不多的京官,且已都察院的御史为主,此处被叫做“清言坊”,所谓清流言官居住的街坊是也。
北房三间,分两暗一明。正房与东西厢房的门都关着,屋子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院子里砖石铺成的十字甬路,被厚厚的白雪盖着。
影壁上描刻的蝙蝠和寿字在风雪与黯淡的天光下有些阴惨惨的,象征着福寿双全的图案在这样的时节里却看不出来喜庆劲儿,合着大门被北风吹动,发出的吱呀声音,更让人觉得从心里面冷。
在这天气景象下,即便身穿新衣,即便时不时鞭炮响起,孩童们欢笑尖叫,大人们心中却没什么高兴劲儿,特别是官场中人。
门前不远处停着一座青呢小轿,轿子边几个穿着齐整棉袍的轿夫等待,而王友山则站在门前笑着送客,所对客人一身绯红袍子,倒为这压抑冷清的街道增添了几分喜气,客人长得温雅,四十多岁年纪,只是面白无须。
久在京师的土著若看到,立刻就能辨认出,这绯袍客人是个老公,也就是阉人宦官,而且还是个品级不低的角色,太监穿红袍,次一等的绯红外袍,这都是有规矩的。
都察院陕西道御史王友山当年就住在这里,先前离京时,为了缅怀亡妻留下了宅子没有卖,这次回来直接住了进去,去时七品,回来时依旧是七品,从品级看远不如徐州知州,那还是从五品。
大明京官最贵,七品京官不惧二品布政,这个不是夸张,而是实情,所以身为京官,特别是进士出身的那一等最高贵的京官,各个讲究个涵养气度,温和矜持。
可现在这样的风度都是烟消云散,每个人或兴奋或狂躁,甚至颓然丧气,因为京察马上就要来了,而且大家差不多猜到了结果。
自从大明官场按照地域结党的风气兴起,每次京察都是党同伐异的大战,那一派当政,另一派的人就会在京察中被刷下去很多,空出位置给当政的那边。
今年这一次,连市井小民都知道各派要干什么,那就是“罢黜东林”,齐、楚、浙三派终于是取得了全面的优势,所有东林相关都要被赶走。
说来可笑,东林是出身南直隶地方的官员结党,可主体是江南苏州、常州、松江三府出身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士子,其余南直隶各处出身的或在边缘或被排斥。
王友山徐州人士,因为和宦官的交情,直接被东林归入了齐党,结果一来二去,王友山和齐党官员的交情变得深厚,慢慢的也成为齐党一员。
说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可就因为这个身份,王友山几年前致仕回乡,又在去年年底风风光光的回到京师,都是因为这个。
起复的手续很好做,朝廷也不会在这上面危难,唯一要想的就是怎么回到都察院。
一名知道自己肯定被罢黜的御史提前和这边做了交易,他的弟弟会得到照顾,而且不会被当成敌对的派系,得到了这个承诺之后,又做了些保证,然后辞官,王友山顺理成章的回到了都察院。
当年得了王友山人情的人如今都是风生水起,王友山看起来也是前途无量了。
不过有一点让人觉得奇怪,这等前途无量,那大理寺丞位置板上钉钉的人物,居然不知道保全名声,反倒和那些内官来往密切。
好在如今京城这边东林党人心惶惶无心他顾,不然肯定会上疏说着王友山是“阉党”了,当然,现在东林党不敢给自己树敌太多,现在已经自顾不暇,如果再把宫里那些大佬得罪了,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即便如此,同党中人,同窗好友都善意的提醒王友山,说你这边前途无量,不要给自己平添污点。
身为京师清流,升迁过程中变数太多,比如这“阉党”名目,天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拿出来做把柄,甚至还是同党中人。
王友山对这些提醒都一一谢过,行事却没有丝毫收敛,也有传言说本派的大佬曾经提醒过,王友山却笑着说道,内官不可近,却不可不近,若有恶名,王某自当。
内监外朝,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派政争不休,除了那些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大佬之外,大太监们也伸手其中,可一旦和宦官联系密切,却又成了污点,这其中分寸把握的实在不容易。
不过眼下还没到那等刀光剑影的地步,王友山所做对大家也有好处,该劝的劝过,其余的就由他去了。
“王大人留步,不需再送了,若这番情景被旁人看到,京师里又要多出些鸹噪,对王大人可是不利的很那!”
“哪有主人不送贵客的道理,王某不在意那些风言风语,公公也不要太在意的好。”王友山笑着说道。
“干爹临死的时候,身边就咱家一个人伺候,从前那些奉承的人里,也就王大人你写信问候,这人啊,还要在患难时候看出真心,平时做不得准的。”如果不是面白无须,这吴公公看起来和文官士人看着没什么区别。
王友山笑着说道:“王某能有今天,是因为孙公公的大恩,怎么敢忘,从前事不说也罢,吴公公,你我同出一门,以后要要多多往来才是,我这边离皇城也不远,若有闲过来小酌几杯,徐州可是有好酒的。”
吴公公笑着点头说道:“一定,一定,徐州那烧酒在京师可是贵得很,一直喝不痛快。”
双方好像是亲朋故旧,聊了几句后才告辞,送别时候,河叔一直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等随着王友山进了院子,才忍不住说道:“老爷,和这些内官走得太近,将来会有麻烦。”
“能有什么麻烦,无非是再回徐州而已。”王友山笑着说道,表情很是淡然。
河叔顿了顿又说道:“老爷,就算为了少爷他们着想,也该在这京师留下来,少爷他们那边又不是一年,老爷在这里越长久,能帮的也就越多。”
说到这里,王友山的神情变得严肃不少,沉声说道:“小靖他们做事还是急了,这次得罪了冯家,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事情,若是一起发作,那就是天大的麻烦,也顾不得以后那么多。”
“老爷,您不是派人送急信给凤阳巡抚那边了吗?知道老爷的前程,他们不敢乱动的。”
“他们知道分寸,可凤阳府那个余公公已经回京了,据说和厂卫关系密切,我这边不去做,那就会有大麻烦!”王友山慎重说道。
那位离开王家的吴公公坐在轿子上,拐出王家门前的街道,长随立刻跟了上来,就在轿边询问说道:“公公回宫还是回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