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这个举动大出预料,众人先是一怔,继而爆发出更大的热情。
郗愔眼底闪过震惊,握住笏板的手僵了一下。谢安和王彪之更为动容,暗道民心如此,何言国之不强。
贾秉和郗超想到的却是另一层。
“官家得万民之心,他日天军北上,何愁长安不下!”
至于桓容不合规矩的举动,被众人直接忽略,全当没看见。
郊祀的程序早已经定好,桓容只需走下大辂,登上高台,按照预定的步骤,照章办事即可。
同先时一样,扈谦手持宝剑,立于高台之上。
看到这位,桓容不免生出疑问:掰着指头算一算,这都几年过去,眼前这人年纪已经不轻,却是连根白头发都没有,相貌也是变化不大。
此等养生的本事,着实令人叹服。或许该召集爱好求仙问道的各位,同他专门探讨一下养生之道?
这位的养生之法绝对比炼丹嗑药高端。
有这样的人才不用,着实是种浪费。
即使桓容以身作则,并有郗愔和谢安等人做带头示范,嗑寒食散的风气仍屡禁不止,始终无法彻底根除。
加上各地淫祠林立,不时有心怀叵测之人借机生事,治理起来很是麻烦。还有西边来的僧人宣扬佛法,影响逐日加大,同样需要格外注意。
桓容对宗教没有偏见,但时逢乱世,百姓都去求仙问道、追求轮回,如何壮大国力,在南北对峙之中占据优势?又如何开疆拓土,恢复秦汉时的强盛?
为此,必须诸多乱象加以重视,并设法进行整治。
堵不如疏。
没法彻底破除,干脆另辟蹊径。
求仙虚无缥缈,养生则有实例。比起每天守着丹炉嗑药,扈谦现身说法,明显更有说服力。
越想越觉得可行,桓容看着扈谦,仿佛看着一个聚宝盆,禁不住双眼发亮。
人才啊!
扈谦脚踏北斗七星方位,正要挥剑,忽觉颈后一凉,宝剑差点刺偏。
这种感觉之前曾经有过。
那次之后,他被天子忽悠进书院,至今未能离开,连占卜都成了副业。
今日又是这般,莫非……
扈谦踏出最后一步,侧身收势,目光对上桓容。见后者正看着他,表情若有所思,登时心生不妙,冒出一头冷汗。
纵观当代,能把扈谦“吓”成这样,除了桓容再没有第二个。
祭祀结束后,桓容步下高台,登车返回台城。
扈谦归家之后,心头始终惴惴。徒弟发觉不对,担忧之下出声询问,扈谦只是摇头,望月长叹,神情间颇有几分郁郁。
如果不是古有禁忌,他都想为自己起一卦,算算究竟是怎么回事。
未过三日,扈谦的预感应验。
桓容下旨,召扈谦等五名术士入宫,言辞恳切托以重任。
“全靠诸位了!”
天子开口,还是如此郑重,能不答应?
自然不能。
知晓永远别想脱身,甚至还要担个“副院长”的职衔,当朝第一术士——留下诸多传说的扈谦,忍不住泪湿衣襟。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天子被术士忽悠,谁见过术士被天子忽悠得团团转?
如今倒好,明明是个术士,偏要做先生的活,还要专门开课,为爱好嗑寒食散之人讲授养生,帮助他们戒除嗑药爱好,抖擞精神为国出力。
这究竟还有没有天理?!
不管扈谦愿不愿意,国君拍板,必须走马上任。
为保证效果,桓容以“清谈”“养生”为名,请爱好嗑寒食散、坚持不改的顽固分子同坐一叙。为此,他不惜拉上谢安和郗愔,就为增加影响力。
起初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众人渐渐品出滋味,不用桓容强拉,凡是扈谦“开课”,必会早早赶到。
扈谦有真本事,毋庸置疑。
纵观桓容在位的几十年,这位赫赫有名的术士,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下各种传说。后世人提起他,甚至会同彭祖联系起来,言其得彭祖之法,能够增寿延年。
每每被徒弟问起,扈谦始终是一派高深,坚持不肯多说。独坐观星时,才会无奈叹息,想起台城中的某人,又不免摇头失笑。
“天命如此啊。”
忽悠完扈谦,桓容并没真正轻松。
交州传来消息,因积劳成疾,交州刺使病逝于任上。因其死得突然,州内政务只能由治中暂代。
九真李氏早不满朝廷已久,借机生事,杀死忠于朝廷的郡内官员。更暗通蛮夷,放临邑国兵入境,杀尽派入九真郡的宁州兵,妄图据地自立。
这且不算,李逊不知接受哪位谋士的建议,亦或是突然脑袋犯愁,竟喊出“秦氏为正统,桓容实乃篡位,要以交州地投长安”的口号。
建康长安同时震动。
桓容看到奏报,真心觉得李逊脑袋有坑。
看看舆图,交州和长安相距十万八千里,北地刚经大灾,国库怕是早已经见底。秦策脑袋抽了才会在这时派兵南下。
李逊打出这样的旗号,不是脑袋有坑还能是什么?
秦策闻听消息,差点没气得吐血。
国内蝗灾刚消,疫情尚未彻底根治,正指望着各处市粮,哪有心思打仗。这姓李的造反就造反,想死就趁早,莫名其妙的给自己添什么乱?!
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尴尬
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古为占族聚居之地, 即为后世越南南部。
西汉时, 该地为日南郡象临县, 称林邑。
东汉末,天下大乱, 县中功曹趁机作乱,杀象临县令,据地自立, 称林邑国王。
该地民风剽悍, 男女皆皮肤黝黑, 不识礼仪。男子不着上袍,赤身赤足, 不愿耕种田地, 多以渔猎劫掠为生。
三国时期, 林邑王趁中原大乱, 战乱频繁,孙吴无暇南顾, 先后出兵吞并大岐界、小岐界、式仆等国, 实力大增, 拥兵达五万余。
因忌惮孙吴兵力, 林邑王主动遣使入贡, 愿岁贡称臣,边州也算安稳一段时日。
后因孙吴集中全力对抗曹魏,交州兵力一度空虚, 林邑王瞅准机会,趁机发兵,一战攻陷日南郡县,杀害太守以下六千余人,汉室百姓十不存一,尸身更被堆起祭天。
交州刺使无能剿灭,只能眼睁睁看着林邑王据日南不走。遇朝廷派遣援兵,林邑方知厉害,忙遣人告交州此刺使,愿退出半数土地,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
朝廷正遇北兵,无奈之下,只能允其所请。
后西晋代魏,统一中原,林邑慑于汉室威严,再度遣使入贡称臣。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晋室渡江,在建康建立政权,北地为胡族占据。林邑再不朝贡,更每岁侵扰交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边民苦其久矣。
至桓汉代晋,桓容采纳谢安的建议,剿灭胆敢侵扰边界的贼寇,遁入山中亦要围剿,直至斩尽杀绝。并以商队递送消息,收买夷人酋首,暗中挑拨分化,使得林邑国内乱局丛生,内乱一场接着一场,短短几年时间,国王就换了五六位。
原国主的儿孙死绝,现任的林邑国王虽有王室血统,却和国主不是一个姓,而是前任国主的外甥。
因其是篡位掌权,又是他姓,唯恐不能服众,总要寻到机会证明武功。
九真太守李逊不满朝廷,悍然起兵叛乱,暗中遣使入林邑国,以姻亲为名向国主借兵。
李逊有妾出身交州豪强,名为汉人,然在晋时与占族通婚,生得皮肤微黑,通晓夷狄语言文字,与汉族女郎颇为不同。
为借兵,李逊不惜以夷狄女婿自称,纵是心腹亦有不耻。
接到书信,林邑王当即大喜,召集群臣商议,迅速拍板,派兵!
兵贵神速,林邑人同样知道这个道理。
李逊送出书信不久,日南和九真边境就出现大量的林邑将兵。
将领多着藤甲,士卒则赤裸上身,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骨器青铜器铁器均有。骨器多为自制,青铜器和铁器十成为劫掠所得。
尤其是铁器,全部出自交州,上边有不同的印记,从东汉到曹魏再到两晋,时间跨越超过百年。
林邑兵叩边,日南太守大惊失色,借地利挡住第一波攻击,迅速向州治所派人求援。
交州兵力不足,但有宁州兵驻扎,撑到援兵抵达,必定能击退来敌。
日南百姓常受林邑侵扰,凡汉家出身,皆与夷人有血海深仇。太守召集守城,完全不用强令,凡事能拿起兵器的男丁,无一例外,都往郡治所录名。
妇人老人不能上城头,干脆运送木料石块至城下,帮助官兵加固城墙,堵住城门。
遇到木料不够,不少人家拆掉院墙和房屋,就为挡住城外的林邑兵,等到援军赶来。
日南郡上下一心,林邑兵连攻三日,留下几百具尸体,硬是没能踏入城内半步。
当地太守披坚执锐,带着几个儿子登上城头,同来犯的敌人血战。城内将兵和百姓受到鼓舞,士气高涨,连续数次击退来敌,纵然死伤惨重,始终不退半步。
然而,日南太守并不知道,九真郡早已大开城门,迎贼寇入城。他派出的快马尽数被拦截,求援的书信一封也没能送出。
到第八日,日南城内近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没有消息。
城外的林邑人状似恶兽,一波接一波向前冲,压根不顾生死。可以想见,一旦城门被破,这些杀红眼的贼寇必会屠城,城内百姓断无生还可能。
到第十日,城门摇摇欲坠,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城中蔓延。
日南太守立在城墙上,受伤的肩膀不断滴血,在他脚下,除了敌人的尸体,还有力战而死的两个儿子。
“杀!”
贼寇恍如蚁群,又一次向城门涌来。
连伤者计算在内,城头的守军不足两百,征召的壮丁不到四百,余者尽数战死。
日南太守握紧长刀,声音沙哑:“我乃一郡之守,身负卫土护民之责,不能杀退敌寇,不能护城内百姓,是我之过!为偿天恩,为还百姓,我当与城共亡!”
说完这番话,太守扫视众人,继续道:“尔等皆有家小,不需与我同死。趁贼寇尚在城外,可……”
不等太守说完,众人握紧双拳,早已红了眼圈。
为首的将领直言:“贼寇来袭,城中旦夕危亡,我等既为将兵,岂有临阵脱逃之理!使君决意与城共存亡,我等亦然如此!某当天地立誓,与城共存,与使君共死!”
郗愔眼底闪过震惊,握住笏板的手僵了一下。谢安和王彪之更为动容,暗道民心如此,何言国之不强。
贾秉和郗超想到的却是另一层。
“官家得万民之心,他日天军北上,何愁长安不下!”
至于桓容不合规矩的举动,被众人直接忽略,全当没看见。
郊祀的程序早已经定好,桓容只需走下大辂,登上高台,按照预定的步骤,照章办事即可。
同先时一样,扈谦手持宝剑,立于高台之上。
看到这位,桓容不免生出疑问:掰着指头算一算,这都几年过去,眼前这人年纪已经不轻,却是连根白头发都没有,相貌也是变化不大。
此等养生的本事,着实令人叹服。或许该召集爱好求仙问道的各位,同他专门探讨一下养生之道?
这位的养生之法绝对比炼丹嗑药高端。
有这样的人才不用,着实是种浪费。
即使桓容以身作则,并有郗愔和谢安等人做带头示范,嗑寒食散的风气仍屡禁不止,始终无法彻底根除。
加上各地淫祠林立,不时有心怀叵测之人借机生事,治理起来很是麻烦。还有西边来的僧人宣扬佛法,影响逐日加大,同样需要格外注意。
桓容对宗教没有偏见,但时逢乱世,百姓都去求仙问道、追求轮回,如何壮大国力,在南北对峙之中占据优势?又如何开疆拓土,恢复秦汉时的强盛?
为此,必须诸多乱象加以重视,并设法进行整治。
堵不如疏。
没法彻底破除,干脆另辟蹊径。
求仙虚无缥缈,养生则有实例。比起每天守着丹炉嗑药,扈谦现身说法,明显更有说服力。
越想越觉得可行,桓容看着扈谦,仿佛看着一个聚宝盆,禁不住双眼发亮。
人才啊!
扈谦脚踏北斗七星方位,正要挥剑,忽觉颈后一凉,宝剑差点刺偏。
这种感觉之前曾经有过。
那次之后,他被天子忽悠进书院,至今未能离开,连占卜都成了副业。
今日又是这般,莫非……
扈谦踏出最后一步,侧身收势,目光对上桓容。见后者正看着他,表情若有所思,登时心生不妙,冒出一头冷汗。
纵观当代,能把扈谦“吓”成这样,除了桓容再没有第二个。
祭祀结束后,桓容步下高台,登车返回台城。
扈谦归家之后,心头始终惴惴。徒弟发觉不对,担忧之下出声询问,扈谦只是摇头,望月长叹,神情间颇有几分郁郁。
如果不是古有禁忌,他都想为自己起一卦,算算究竟是怎么回事。
未过三日,扈谦的预感应验。
桓容下旨,召扈谦等五名术士入宫,言辞恳切托以重任。
“全靠诸位了!”
天子开口,还是如此郑重,能不答应?
自然不能。
知晓永远别想脱身,甚至还要担个“副院长”的职衔,当朝第一术士——留下诸多传说的扈谦,忍不住泪湿衣襟。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天子被术士忽悠,谁见过术士被天子忽悠得团团转?
如今倒好,明明是个术士,偏要做先生的活,还要专门开课,为爱好嗑寒食散之人讲授养生,帮助他们戒除嗑药爱好,抖擞精神为国出力。
这究竟还有没有天理?!
不管扈谦愿不愿意,国君拍板,必须走马上任。
为保证效果,桓容以“清谈”“养生”为名,请爱好嗑寒食散、坚持不改的顽固分子同坐一叙。为此,他不惜拉上谢安和郗愔,就为增加影响力。
起初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众人渐渐品出滋味,不用桓容强拉,凡是扈谦“开课”,必会早早赶到。
扈谦有真本事,毋庸置疑。
纵观桓容在位的几十年,这位赫赫有名的术士,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下各种传说。后世人提起他,甚至会同彭祖联系起来,言其得彭祖之法,能够增寿延年。
每每被徒弟问起,扈谦始终是一派高深,坚持不肯多说。独坐观星时,才会无奈叹息,想起台城中的某人,又不免摇头失笑。
“天命如此啊。”
忽悠完扈谦,桓容并没真正轻松。
交州传来消息,因积劳成疾,交州刺使病逝于任上。因其死得突然,州内政务只能由治中暂代。
九真李氏早不满朝廷已久,借机生事,杀死忠于朝廷的郡内官员。更暗通蛮夷,放临邑国兵入境,杀尽派入九真郡的宁州兵,妄图据地自立。
这且不算,李逊不知接受哪位谋士的建议,亦或是突然脑袋犯愁,竟喊出“秦氏为正统,桓容实乃篡位,要以交州地投长安”的口号。
建康长安同时震动。
桓容看到奏报,真心觉得李逊脑袋有坑。
看看舆图,交州和长安相距十万八千里,北地刚经大灾,国库怕是早已经见底。秦策脑袋抽了才会在这时派兵南下。
李逊打出这样的旗号,不是脑袋有坑还能是什么?
秦策闻听消息,差点没气得吐血。
国内蝗灾刚消,疫情尚未彻底根治,正指望着各处市粮,哪有心思打仗。这姓李的造反就造反,想死就趁早,莫名其妙的给自己添什么乱?!
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尴尬
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古为占族聚居之地, 即为后世越南南部。
西汉时, 该地为日南郡象临县, 称林邑。
东汉末,天下大乱, 县中功曹趁机作乱,杀象临县令,据地自立, 称林邑国王。
该地民风剽悍, 男女皆皮肤黝黑, 不识礼仪。男子不着上袍,赤身赤足, 不愿耕种田地, 多以渔猎劫掠为生。
三国时期, 林邑王趁中原大乱, 战乱频繁,孙吴无暇南顾, 先后出兵吞并大岐界、小岐界、式仆等国, 实力大增, 拥兵达五万余。
因忌惮孙吴兵力, 林邑王主动遣使入贡, 愿岁贡称臣,边州也算安稳一段时日。
后因孙吴集中全力对抗曹魏,交州兵力一度空虚, 林邑王瞅准机会,趁机发兵,一战攻陷日南郡县,杀害太守以下六千余人,汉室百姓十不存一,尸身更被堆起祭天。
交州刺使无能剿灭,只能眼睁睁看着林邑王据日南不走。遇朝廷派遣援兵,林邑方知厉害,忙遣人告交州此刺使,愿退出半数土地,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
朝廷正遇北兵,无奈之下,只能允其所请。
后西晋代魏,统一中原,林邑慑于汉室威严,再度遣使入贡称臣。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晋室渡江,在建康建立政权,北地为胡族占据。林邑再不朝贡,更每岁侵扰交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边民苦其久矣。
至桓汉代晋,桓容采纳谢安的建议,剿灭胆敢侵扰边界的贼寇,遁入山中亦要围剿,直至斩尽杀绝。并以商队递送消息,收买夷人酋首,暗中挑拨分化,使得林邑国内乱局丛生,内乱一场接着一场,短短几年时间,国王就换了五六位。
原国主的儿孙死绝,现任的林邑国王虽有王室血统,却和国主不是一个姓,而是前任国主的外甥。
因其是篡位掌权,又是他姓,唯恐不能服众,总要寻到机会证明武功。
九真太守李逊不满朝廷,悍然起兵叛乱,暗中遣使入林邑国,以姻亲为名向国主借兵。
李逊有妾出身交州豪强,名为汉人,然在晋时与占族通婚,生得皮肤微黑,通晓夷狄语言文字,与汉族女郎颇为不同。
为借兵,李逊不惜以夷狄女婿自称,纵是心腹亦有不耻。
接到书信,林邑王当即大喜,召集群臣商议,迅速拍板,派兵!
兵贵神速,林邑人同样知道这个道理。
李逊送出书信不久,日南和九真边境就出现大量的林邑将兵。
将领多着藤甲,士卒则赤裸上身,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骨器青铜器铁器均有。骨器多为自制,青铜器和铁器十成为劫掠所得。
尤其是铁器,全部出自交州,上边有不同的印记,从东汉到曹魏再到两晋,时间跨越超过百年。
林邑兵叩边,日南太守大惊失色,借地利挡住第一波攻击,迅速向州治所派人求援。
交州兵力不足,但有宁州兵驻扎,撑到援兵抵达,必定能击退来敌。
日南百姓常受林邑侵扰,凡汉家出身,皆与夷人有血海深仇。太守召集守城,完全不用强令,凡事能拿起兵器的男丁,无一例外,都往郡治所录名。
妇人老人不能上城头,干脆运送木料石块至城下,帮助官兵加固城墙,堵住城门。
遇到木料不够,不少人家拆掉院墙和房屋,就为挡住城外的林邑兵,等到援军赶来。
日南郡上下一心,林邑兵连攻三日,留下几百具尸体,硬是没能踏入城内半步。
当地太守披坚执锐,带着几个儿子登上城头,同来犯的敌人血战。城内将兵和百姓受到鼓舞,士气高涨,连续数次击退来敌,纵然死伤惨重,始终不退半步。
然而,日南太守并不知道,九真郡早已大开城门,迎贼寇入城。他派出的快马尽数被拦截,求援的书信一封也没能送出。
到第八日,日南城内近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没有消息。
城外的林邑人状似恶兽,一波接一波向前冲,压根不顾生死。可以想见,一旦城门被破,这些杀红眼的贼寇必会屠城,城内百姓断无生还可能。
到第十日,城门摇摇欲坠,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城中蔓延。
日南太守立在城墙上,受伤的肩膀不断滴血,在他脚下,除了敌人的尸体,还有力战而死的两个儿子。
“杀!”
贼寇恍如蚁群,又一次向城门涌来。
连伤者计算在内,城头的守军不足两百,征召的壮丁不到四百,余者尽数战死。
日南太守握紧长刀,声音沙哑:“我乃一郡之守,身负卫土护民之责,不能杀退敌寇,不能护城内百姓,是我之过!为偿天恩,为还百姓,我当与城共亡!”
说完这番话,太守扫视众人,继续道:“尔等皆有家小,不需与我同死。趁贼寇尚在城外,可……”
不等太守说完,众人握紧双拳,早已红了眼圈。
为首的将领直言:“贼寇来袭,城中旦夕危亡,我等既为将兵,岂有临阵脱逃之理!使君决意与城共存亡,我等亦然如此!某当天地立誓,与城共存,与使君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