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今天你去县城么
叶翕音正专注调制方子,嫌红于聒噪,说道:“我这儿还没忙完,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琳姐姐她们去吧!”
红于最喜欢干这种事,等不及叶翕音说完就转身跑出去了。
打发走红于,叶翕音看着眼前堆的各种香料药材,将手里的药材往桌上一丢,站起身走了出去。
来到隔壁她休息的房间,叶翕音推开门进去的时候,景辰,卫小海和琳珈三个人,正二对一下五子棋,厮杀正酣……
却确地说,是景辰一个厮杀正酣,棋桌对面的卫小海和琳珈都皱成两张包子脸了。
看见叶翕音进来,卫小海很自觉地起身就要往外走,临出门还不忘把琳珈一起拎出去,顺带替俩人关好门。
隔着一张棋桌,叶翕音在刚才卫小海下棋的位置坐了下来。
垂眸窥一眼桌上的残局,叶翕音略微挑眉,取一颗白子落入局中。
刚才还云淡风轻的景辰立刻就蹙紧了长眉,目光严肃地盯着棋盘。
叶翕音取了只新茶盅,从旁边的提梁壶里倒了杯热茶,缓缓道:“谢谢你帮紫鸾坊造势。”
景辰抬头看向叶翕音,目光落在她刚喝了一口,正停在唇边的青白釉描金茶盏上,喉结默默地滚动了一下,语声低缓道:“酒香也怕巷子深”
将茶盏轻轻放在棋桌上,叶翕音微笑颔首:“这句话说的好,这个人情,我记下了。”说完,起身走了出去。
看着叶翕音消失在门口的纤柔背影,景辰浅浅勾起唇角,伸手将对面的那只茶盏拿起来,沿着杯沿残留的浅淡印记,将盏中茶汁一饮而尽。
真香!
————
仅仅被查封了不足半月,紫鸾坊再一次缔造了胭脂界的神话。
清教坊内所有中过毒的教坊女,不但毫发未损,且每位姑娘的肌肤就跟重生了似得,完全蜕变,就连人老珠黄的张嬷嬷都年轻了至少五六岁。
现在张嬷嬷是逢客必夸紫鸾坊,简直成了紫鸾坊的活招牌。
这几日清教坊生意之红火亦是史无前例。
除了以前常来的清客相公们,就连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也戴着面纱,罩着帷帽,三五结伴来逛清教坊。
当然,夫人小姐们自然不是来听曲子看漂亮姑娘的,而是来取“换颜经”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终日闲居后宅的富家太太小姐们,本就终日操心容颜易老,听闻紫鸾坊特制的润颜膏,在清教坊的众教坊女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有再造容颜的功效,这些手里握着大把银子的贵妇贵女们就开始坐不住了。
之所以亲自前去教坊,一来是想亲眼看看,事实是不是像外面传的那么神;二来,若消息属实,顺带打听一下保养容颜的经验。
故而,会做生意的张嬷嬷,就给这种特来询问美颜方法的行为,取了个别具特色的称呼,名为“换颜经”
取换颜经的女客络绎不绝,且来拜访的皆是中过毒的教坊姑娘,如此一来,那些当初没中毒,曾暗自庆幸的教坊女们,此刻简直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那膏霜如此神奇,当初就算紫鸾坊卖的是砒霜,她们也要买来抹一抹啊!
那些登清教坊门的夫人小姐们当然没失望,看见经由叶翕音亲手调理容色焕然一新的教坊姑娘。如此铁证摆在眼前了,还等什么?
出了清教坊,直奔紫鸾坊!
官府最初查封紫鸾坊的原因,是因怀疑紫鸾坊的胭脂水粉有毒,眼下不光毒没了,中毒的反而被滋养地越发容颜焕发,官府自然也就没理由再查封紫鸾坊了。
虽说官差撤走了,紫鸾坊的作坊和门面都撤去了封条,恢复了昔日的正常运作,可紫鸾坊的商铺却迟迟没有开张。
直至整个济宁镇,满大街都充斥着紫鸾坊开门的呼声,在这波不断发酵高涨的气氛中,之前残留积压在各胭脂铺面的,紫鸾坊先前所有存货都被抢购一空。
各胭脂作坊大掌柜门,天天驾着马车把陈婆婆家所在的青枣巷堵地水泄不通,就连许多东邯州其他地方的脂粉客商,都闻风前来打探消息,准备高价抢购一块代销牌子。
叶翕音的紫鸾坊,终于在又过了十余日后,才千呼万唤始开张。
只是这次开张,却并非只济宁镇上的这一家铺面,而是花开并蒂,位于乌丰县县城鸿运大街上的紫鸾坊分号也同时开张大吉。
此番主打的润颜膏新品,名为媚花奴,也只在济宁镇上投放小部分货量,其余大宗的货量,全部都放到乌丰县县城里的分号销售。
济宁镇这边买不着的怎么办?
这还不容易,去县城里买呗!
至此,济宁镇的姑娘们三五成群,结伴包车赶往县城里的紫鸾坊分号。
由此开始,除了清教坊张嬷嬷那句流传甚广的“换颜经”之外,又有一句话在整个济宁镇迅速风靡,那就是“今天你去县城么?”
济宁镇的大街小巷中,凡是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早晨见面的第一句,从“早饭吃了么?”都换成了“你去过县城了么?”
而居住在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先前只听说过的评书《杨门女将》却并没听说过紫鸾坊。
大家突然发现鸿运大街上有家新开张的胭脂铺,这其实并不稀奇,而令她们稀奇的是,这胭脂铺面刚一开张,就有大批外地赶过来的大姑娘小媳妇抢购脂粉。
一连数日,紫鸾坊分号天天门庭若市,天天卖断货,就连门口卖酸辣米线的小摊子生意都火爆的不得了。
乌丰县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终于坐不住了,也陆续加入了抢购大军。
管他东西好不好,先抢一瓶再说,总不能让这帮外地人欺负到自家头上来吧。
再说万一是好东西呢,岂不是白便宜了外地人?
因此,位于县城里的分号,在时隔数日之后,迎来的新一批抢购风潮,已经远远超过了济宁镇的总号热度。
叶翕音倚在椅背上闭幕养神,对面雇来的三位账房先生,埋头噼里啪啦地拨算盘。
红于最喜欢干这种事,等不及叶翕音说完就转身跑出去了。
打发走红于,叶翕音看着眼前堆的各种香料药材,将手里的药材往桌上一丢,站起身走了出去。
来到隔壁她休息的房间,叶翕音推开门进去的时候,景辰,卫小海和琳珈三个人,正二对一下五子棋,厮杀正酣……
却确地说,是景辰一个厮杀正酣,棋桌对面的卫小海和琳珈都皱成两张包子脸了。
看见叶翕音进来,卫小海很自觉地起身就要往外走,临出门还不忘把琳珈一起拎出去,顺带替俩人关好门。
隔着一张棋桌,叶翕音在刚才卫小海下棋的位置坐了下来。
垂眸窥一眼桌上的残局,叶翕音略微挑眉,取一颗白子落入局中。
刚才还云淡风轻的景辰立刻就蹙紧了长眉,目光严肃地盯着棋盘。
叶翕音取了只新茶盅,从旁边的提梁壶里倒了杯热茶,缓缓道:“谢谢你帮紫鸾坊造势。”
景辰抬头看向叶翕音,目光落在她刚喝了一口,正停在唇边的青白釉描金茶盏上,喉结默默地滚动了一下,语声低缓道:“酒香也怕巷子深”
将茶盏轻轻放在棋桌上,叶翕音微笑颔首:“这句话说的好,这个人情,我记下了。”说完,起身走了出去。
看着叶翕音消失在门口的纤柔背影,景辰浅浅勾起唇角,伸手将对面的那只茶盏拿起来,沿着杯沿残留的浅淡印记,将盏中茶汁一饮而尽。
真香!
————
仅仅被查封了不足半月,紫鸾坊再一次缔造了胭脂界的神话。
清教坊内所有中过毒的教坊女,不但毫发未损,且每位姑娘的肌肤就跟重生了似得,完全蜕变,就连人老珠黄的张嬷嬷都年轻了至少五六岁。
现在张嬷嬷是逢客必夸紫鸾坊,简直成了紫鸾坊的活招牌。
这几日清教坊生意之红火亦是史无前例。
除了以前常来的清客相公们,就连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也戴着面纱,罩着帷帽,三五结伴来逛清教坊。
当然,夫人小姐们自然不是来听曲子看漂亮姑娘的,而是来取“换颜经”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终日闲居后宅的富家太太小姐们,本就终日操心容颜易老,听闻紫鸾坊特制的润颜膏,在清教坊的众教坊女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有再造容颜的功效,这些手里握着大把银子的贵妇贵女们就开始坐不住了。
之所以亲自前去教坊,一来是想亲眼看看,事实是不是像外面传的那么神;二来,若消息属实,顺带打听一下保养容颜的经验。
故而,会做生意的张嬷嬷,就给这种特来询问美颜方法的行为,取了个别具特色的称呼,名为“换颜经”
取换颜经的女客络绎不绝,且来拜访的皆是中过毒的教坊姑娘,如此一来,那些当初没中毒,曾暗自庆幸的教坊女们,此刻简直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那膏霜如此神奇,当初就算紫鸾坊卖的是砒霜,她们也要买来抹一抹啊!
那些登清教坊门的夫人小姐们当然没失望,看见经由叶翕音亲手调理容色焕然一新的教坊姑娘。如此铁证摆在眼前了,还等什么?
出了清教坊,直奔紫鸾坊!
官府最初查封紫鸾坊的原因,是因怀疑紫鸾坊的胭脂水粉有毒,眼下不光毒没了,中毒的反而被滋养地越发容颜焕发,官府自然也就没理由再查封紫鸾坊了。
虽说官差撤走了,紫鸾坊的作坊和门面都撤去了封条,恢复了昔日的正常运作,可紫鸾坊的商铺却迟迟没有开张。
直至整个济宁镇,满大街都充斥着紫鸾坊开门的呼声,在这波不断发酵高涨的气氛中,之前残留积压在各胭脂铺面的,紫鸾坊先前所有存货都被抢购一空。
各胭脂作坊大掌柜门,天天驾着马车把陈婆婆家所在的青枣巷堵地水泄不通,就连许多东邯州其他地方的脂粉客商,都闻风前来打探消息,准备高价抢购一块代销牌子。
叶翕音的紫鸾坊,终于在又过了十余日后,才千呼万唤始开张。
只是这次开张,却并非只济宁镇上的这一家铺面,而是花开并蒂,位于乌丰县县城鸿运大街上的紫鸾坊分号也同时开张大吉。
此番主打的润颜膏新品,名为媚花奴,也只在济宁镇上投放小部分货量,其余大宗的货量,全部都放到乌丰县县城里的分号销售。
济宁镇这边买不着的怎么办?
这还不容易,去县城里买呗!
至此,济宁镇的姑娘们三五成群,结伴包车赶往县城里的紫鸾坊分号。
由此开始,除了清教坊张嬷嬷那句流传甚广的“换颜经”之外,又有一句话在整个济宁镇迅速风靡,那就是“今天你去县城么?”
济宁镇的大街小巷中,凡是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早晨见面的第一句,从“早饭吃了么?”都换成了“你去过县城了么?”
而居住在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先前只听说过的评书《杨门女将》却并没听说过紫鸾坊。
大家突然发现鸿运大街上有家新开张的胭脂铺,这其实并不稀奇,而令她们稀奇的是,这胭脂铺面刚一开张,就有大批外地赶过来的大姑娘小媳妇抢购脂粉。
一连数日,紫鸾坊分号天天门庭若市,天天卖断货,就连门口卖酸辣米线的小摊子生意都火爆的不得了。
乌丰县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终于坐不住了,也陆续加入了抢购大军。
管他东西好不好,先抢一瓶再说,总不能让这帮外地人欺负到自家头上来吧。
再说万一是好东西呢,岂不是白便宜了外地人?
因此,位于县城里的分号,在时隔数日之后,迎来的新一批抢购风潮,已经远远超过了济宁镇的总号热度。
叶翕音倚在椅背上闭幕养神,对面雇来的三位账房先生,埋头噼里啪啦地拨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