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 兰辛和石井都来了
雄心勃勃的裕仁和抵达惨剧现场的永田铁山都被这一棍子打懵了,虽然他们都赞同使用必要武力震慑暴动者,但却绝不想看到这幅画面。
引发冲突的河本大作被逮捕,政府和军部第一时间封锁消息,因为死难者大多来自大阪和爱知地区,这些地方的很多士兵都在朝鲜前线服役。但锁得住海峡锁不住国内,由于死难者家属中有不少子弟都在军队服役,尤其是大阪和爱知地区更是海军水兵的重要补充地,当消息传开后,两地的暴动队伍中都出现了水兵的影子。
虽然只是个人行为,但海军军装出现在暴乱队伍中,让510事件后惊魂未定的日本政府大为紧张,军事政变的苦果至今还在影响着日本政局,所以东京连夜下令禁止所有士兵的休假,禁止士兵离开军营。与此同时,国防军也抓住日本暴动的时机,对大同江沿线和元山地区发动猛攻,准备切断朝鲜半岛南北的陆上联络,为下一步谈判定下基调。
就在这种躁动和紧张地气氛中,一艘美国巡洋舰沿扬子江快速而上,江风吹起了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的衣角。与巴黎和会上的配角相比,威尔逊中风后的这几个月,他已经完全控制了国家的外交和内阁走向,还数次就美国是否加入国联与病榻上的威尔逊产生隔阂。与谦逊的威尔逊相比,他是典型地美国牛仔政治家,积极推行对外干涉主义,任期内最大的成就就是说服丹麦将维京群岛部分以防止德国占领为由,卖给美国政府。
黄海冲突爆发后,他再次看到了美国介入远东的好机会,不仅说服内阁以出售战列舰为由遏制日本的海上扩张,打击日本海军势力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中美在贸易和外交领域的合作,试图打破英法日主导的旧体系,建立美国为主导的新世界体系。但在日本很可能丢掉全部殖民地的情况下,他意识到日本非常可能转进向南,所以又急匆匆赶来希望希望两国停火并达成和平条约。
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治手腕显示了他与威尔逊之间的巨大差距。最糟糕的是,出发后不久就得知日本发生暴动,顿时让他有些手足无措。尤其是两天前的流血冲突,更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日本二十年来畸形发展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杨秋和国防军还可能和日本达成和平谈判吗?
军舰很快靠上南京码头,见到了赶来迎接的美国大使芮恩施和汉格尔。前者是美国远东政策走向的代言人,后者不仅是华尔街的宠儿,也和杨秋有着非常好的私交。“亲爱的大使阁下,能告诉我现在的情况吗?”一下船,他就迫不及待询问起目前的局势。
“情况很糟。”芮恩施帮他拉开车门后说道:“日本政府逮捕了一些军官和士兵,但还是没能平息人民的怒火,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会维持多久,但最乐观的预计是3月前将肯定无法平息。”
“3月前不会结束?”兰辛摆摆手,看向坐在前面的汉格尔:“的确是个糟糕的消息。那我们的杨秋阁下呢?”
汉格尔不喜欢兰辛,在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今天继续采取干涉主义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身为前美国外交官,他还是非常在意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的,见到目光后立刻说道:“昨天我见到了杨秋,他的和谈想法并没有变化,看得出他非常希望达成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协议。当然,他提出了希望划定朝鲜缓冲区的建议,还要求日本政府答应不继续迫害国内民主人士,并且愿意向日本提供必要的粮食支援。”
“是向日本国社党提供粮食支援吧?”兰辛不无嘲讽的说了句,但显然这句话没引起旁边两人的共鸣,对芮恩施这些远东外交官来说,现在杨秋能答应停火实现和平,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
由于是周末,车队并没有先去总统府,而是直接开向了杨秋在南京的住所。
壁炉内浓浓的炭火驱散了严寒,小客厅内杨秋和兰辛两只手握到了一起:“欢迎您的来访,感谢您在巴黎会议上对我国的支持。”
“谢谢副总统阁下的称赞,这是美利坚合众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兰辛客套了几句后,很快就转入了正题:“副总统阁下,美国政府非常担忧目前的远东局势。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了,是时候让人民修生养息,我国商人也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的远东,而不是充满战乱和动荡。
我们知道,黄海事件贵国是受害者,所以我国非常认同您采取的自卫反击措施。但现在日本政府已经受到惩罚,美国政府认为这已经够了,不应该将伤害强加于人民身上!我想,您也一定不希望看到远东地区出现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不该是一个自由和公正政府的选择,更不是优秀政治家的选择。”
杨秋心里暗笑,美国现在自己都一摊子烂事,国内暴动比日本差不了多少,居然还有闲心来管远东。这个兰辛更为了让自己答应和谈,连拍马屁这招都用上了,可见日本国内形势让英美都着急了,生怕他们就此倒下让民国一家独大,从此远东又竖起一个更大的敌人。对美国来说,虚弱的日本和被限制在陆地上的民国,恐怕是最佳政策了,只可惜这次他们注定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反正已经决定中止战争,杨秋也很干脆地提出了停战构想:“对于日本国内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我国政府也非常的担忧,所以我们非常愿意和日本政府达成永久和平协议。我也希望国务卿阁下能促成此次谈判。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对日本国内的极端势力非常担忧,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是不合符世界潮流的。我们的这个邻居走了太多的弯路,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所以我认为必要的政治诉求应该获得尊重和支持。”
能亲耳听到杨秋愿意和谈,兰辛大松口气。至于日本皇权至上的思想本身就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也没多说就匆匆忙忙赶往上海联络日本。巧合的是,由于田中内阁总辞职,牧野伸显害怕遭到当年加藤高明的下场,所以早早回日本决定不参合这场肯定要完败的谈判,所以日本政府启用了有着深厚美国背景的外交官石井菊次郎,全权负责此次谈判。
面对国内汹涌澎湃的暴动浪潮,石井菊次郎还没开口,民国全权代表,外交部长陆征祥就提出三项先决条件。第一,日军和日本侨民全面撤出台湾和库页岛。第二,朝鲜全面停战,日本海军全部退往退往琉球和对马海峡以南,陆军退到虎飞岭山脉以南地区,作为对应国防军主力也将停在平壤为谈判制造良好气氛。第三,停止迫害国内少数党派,停止针对任何非武装人员的迫害。
平行世界中和兰辛签署《石井兰辛协定》,从此掀开瓜分中国大幕的石井菊次郎没了往日的潇洒,他的美系政治家身份也没能帮上多少忙。三个先决条件无论哪一条都是日本政府无法实施的,陆军部更是反复来电拒绝撤出大同江一线阵地。对此石井菊次郎也只能竭尽全力的狡辩:“外长阁下,我们日本政府同意停火,但双方军队都必须退到开战前的战线。”
“开战前?阁下是在开玩笑嘛!”陆征祥反唇相讥:“你的意思是我军退出台湾,退出朝鲜,看着你们日本继续霸占这些地区后再谈判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了!”
谈判的第一天,几乎就进入了僵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秋很果断的严令台湾和朝鲜方面军向日军发动进攻。
大同江一线,上千门大炮呼啸轰鸣,数十家轰炸机深入敌后甚至跑到汉城上空洒下传单,短短几天内数百万传单从包括元山在内的日军阵地和城市上空洒落。国内暴乱,死伤盈野这是真的吗?即使最顽强的日军士兵也都卷入了流言蜚语中,尤其是那些家乡遭军队镇压地区的士兵更是想尽办法联系国内。传单让日本军官咬牙切齿,面对流言蜚语只能严令部队驻守阵地不得离开,也不准士兵向国内发电报或者写信。但越是严苛,就越让士兵感觉不对劲,细心的人开始发现,每天运来的物资越来越少,支援部队更是不见了踪迹。
躁动和不安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朝鲜上空。
军官们自以为稳住了军队,但却稳不住同样拿到传单的朝鲜人。1月的最后一天,由于担忧日军会把仅剩的粮食运回国,汉城也发生了第一次抢米运动,仁川和釜山港更是挤满了阻止船队回国的朝鲜人,最后连东北和山东都传出谣言,说粮食要涨价了,导致出现米价飙升的势头。
国内的谣言让杨秋也哭笑不得,捏着眉心把日历翻到了下一页。
(未完待续)
引发冲突的河本大作被逮捕,政府和军部第一时间封锁消息,因为死难者大多来自大阪和爱知地区,这些地方的很多士兵都在朝鲜前线服役。但锁得住海峡锁不住国内,由于死难者家属中有不少子弟都在军队服役,尤其是大阪和爱知地区更是海军水兵的重要补充地,当消息传开后,两地的暴动队伍中都出现了水兵的影子。
虽然只是个人行为,但海军军装出现在暴乱队伍中,让510事件后惊魂未定的日本政府大为紧张,军事政变的苦果至今还在影响着日本政局,所以东京连夜下令禁止所有士兵的休假,禁止士兵离开军营。与此同时,国防军也抓住日本暴动的时机,对大同江沿线和元山地区发动猛攻,准备切断朝鲜半岛南北的陆上联络,为下一步谈判定下基调。
就在这种躁动和紧张地气氛中,一艘美国巡洋舰沿扬子江快速而上,江风吹起了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的衣角。与巴黎和会上的配角相比,威尔逊中风后的这几个月,他已经完全控制了国家的外交和内阁走向,还数次就美国是否加入国联与病榻上的威尔逊产生隔阂。与谦逊的威尔逊相比,他是典型地美国牛仔政治家,积极推行对外干涉主义,任期内最大的成就就是说服丹麦将维京群岛部分以防止德国占领为由,卖给美国政府。
黄海冲突爆发后,他再次看到了美国介入远东的好机会,不仅说服内阁以出售战列舰为由遏制日本的海上扩张,打击日本海军势力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中美在贸易和外交领域的合作,试图打破英法日主导的旧体系,建立美国为主导的新世界体系。但在日本很可能丢掉全部殖民地的情况下,他意识到日本非常可能转进向南,所以又急匆匆赶来希望希望两国停火并达成和平条约。
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治手腕显示了他与威尔逊之间的巨大差距。最糟糕的是,出发后不久就得知日本发生暴动,顿时让他有些手足无措。尤其是两天前的流血冲突,更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看到了日本二十年来畸形发展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杨秋和国防军还可能和日本达成和平谈判吗?
军舰很快靠上南京码头,见到了赶来迎接的美国大使芮恩施和汉格尔。前者是美国远东政策走向的代言人,后者不仅是华尔街的宠儿,也和杨秋有着非常好的私交。“亲爱的大使阁下,能告诉我现在的情况吗?”一下船,他就迫不及待询问起目前的局势。
“情况很糟。”芮恩施帮他拉开车门后说道:“日本政府逮捕了一些军官和士兵,但还是没能平息人民的怒火,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会维持多久,但最乐观的预计是3月前将肯定无法平息。”
“3月前不会结束?”兰辛摆摆手,看向坐在前面的汉格尔:“的确是个糟糕的消息。那我们的杨秋阁下呢?”
汉格尔不喜欢兰辛,在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今天继续采取干涉主义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身为前美国外交官,他还是非常在意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的,见到目光后立刻说道:“昨天我见到了杨秋,他的和谈想法并没有变化,看得出他非常希望达成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协议。当然,他提出了希望划定朝鲜缓冲区的建议,还要求日本政府答应不继续迫害国内民主人士,并且愿意向日本提供必要的粮食支援。”
“是向日本国社党提供粮食支援吧?”兰辛不无嘲讽的说了句,但显然这句话没引起旁边两人的共鸣,对芮恩施这些远东外交官来说,现在杨秋能答应停火实现和平,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
由于是周末,车队并没有先去总统府,而是直接开向了杨秋在南京的住所。
壁炉内浓浓的炭火驱散了严寒,小客厅内杨秋和兰辛两只手握到了一起:“欢迎您的来访,感谢您在巴黎会议上对我国的支持。”
“谢谢副总统阁下的称赞,这是美利坚合众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兰辛客套了几句后,很快就转入了正题:“副总统阁下,美国政府非常担忧目前的远东局势。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了,是时候让人民修生养息,我国商人也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的远东,而不是充满战乱和动荡。
我们知道,黄海事件贵国是受害者,所以我国非常认同您采取的自卫反击措施。但现在日本政府已经受到惩罚,美国政府认为这已经够了,不应该将伤害强加于人民身上!我想,您也一定不希望看到远东地区出现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不该是一个自由和公正政府的选择,更不是优秀政治家的选择。”
杨秋心里暗笑,美国现在自己都一摊子烂事,国内暴动比日本差不了多少,居然还有闲心来管远东。这个兰辛更为了让自己答应和谈,连拍马屁这招都用上了,可见日本国内形势让英美都着急了,生怕他们就此倒下让民国一家独大,从此远东又竖起一个更大的敌人。对美国来说,虚弱的日本和被限制在陆地上的民国,恐怕是最佳政策了,只可惜这次他们注定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反正已经决定中止战争,杨秋也很干脆地提出了停战构想:“对于日本国内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我国政府也非常的担忧,所以我们非常愿意和日本政府达成永久和平协议。我也希望国务卿阁下能促成此次谈判。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对日本国内的极端势力非常担忧,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是不合符世界潮流的。我们的这个邻居走了太多的弯路,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所以我认为必要的政治诉求应该获得尊重和支持。”
能亲耳听到杨秋愿意和谈,兰辛大松口气。至于日本皇权至上的思想本身就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也没多说就匆匆忙忙赶往上海联络日本。巧合的是,由于田中内阁总辞职,牧野伸显害怕遭到当年加藤高明的下场,所以早早回日本决定不参合这场肯定要完败的谈判,所以日本政府启用了有着深厚美国背景的外交官石井菊次郎,全权负责此次谈判。
面对国内汹涌澎湃的暴动浪潮,石井菊次郎还没开口,民国全权代表,外交部长陆征祥就提出三项先决条件。第一,日军和日本侨民全面撤出台湾和库页岛。第二,朝鲜全面停战,日本海军全部退往退往琉球和对马海峡以南,陆军退到虎飞岭山脉以南地区,作为对应国防军主力也将停在平壤为谈判制造良好气氛。第三,停止迫害国内少数党派,停止针对任何非武装人员的迫害。
平行世界中和兰辛签署《石井兰辛协定》,从此掀开瓜分中国大幕的石井菊次郎没了往日的潇洒,他的美系政治家身份也没能帮上多少忙。三个先决条件无论哪一条都是日本政府无法实施的,陆军部更是反复来电拒绝撤出大同江一线阵地。对此石井菊次郎也只能竭尽全力的狡辩:“外长阁下,我们日本政府同意停火,但双方军队都必须退到开战前的战线。”
“开战前?阁下是在开玩笑嘛!”陆征祥反唇相讥:“你的意思是我军退出台湾,退出朝鲜,看着你们日本继续霸占这些地区后再谈判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了!”
谈判的第一天,几乎就进入了僵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秋很果断的严令台湾和朝鲜方面军向日军发动进攻。
大同江一线,上千门大炮呼啸轰鸣,数十家轰炸机深入敌后甚至跑到汉城上空洒下传单,短短几天内数百万传单从包括元山在内的日军阵地和城市上空洒落。国内暴乱,死伤盈野这是真的吗?即使最顽强的日军士兵也都卷入了流言蜚语中,尤其是那些家乡遭军队镇压地区的士兵更是想尽办法联系国内。传单让日本军官咬牙切齿,面对流言蜚语只能严令部队驻守阵地不得离开,也不准士兵向国内发电报或者写信。但越是严苛,就越让士兵感觉不对劲,细心的人开始发现,每天运来的物资越来越少,支援部队更是不见了踪迹。
躁动和不安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朝鲜上空。
军官们自以为稳住了军队,但却稳不住同样拿到传单的朝鲜人。1月的最后一天,由于担忧日军会把仅剩的粮食运回国,汉城也发生了第一次抢米运动,仁川和釜山港更是挤满了阻止船队回国的朝鲜人,最后连东北和山东都传出谣言,说粮食要涨价了,导致出现米价飙升的势头。
国内的谣言让杨秋也哭笑不得,捏着眉心把日历翻到了下一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