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呵呵,那是你没问啊。好吧,其实最主要的是夫子不太好意思说。”顾青云抬头看了他一眼,仔细观察,发现一段时间没见,陆煊比之前黑了,知道这是晒多太阳导致的,他现在年龄渐大,户外活动就变多了。
“可是,可是……”陆煊没话说了。之前夫子说让他先去找一些有关于外海的书籍看,自己去书肆时一不小心就买到《出海冒险记》,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传说中的话本,一看之下就入迷了,惊为天人,就写信跟夫子说,跟他推荐,结果夫子只叫他多看其他书,一点都没透露过口风。
“要不是我今天看小报还不清楚您的真实身份呢。”陆煊呐呐地说了一句,“父亲也很惊讶。”
“哈哈,这只是故事,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过一些地理知识倒是真的,只是你最好多看其他正规的书籍。”顾青云站起来,旁边就有丫鬟春分端来一铜盆的水让他洗手。
擦干手后,顾青云就和陆煊往堂屋走去,穿过二门还时不时看到有东西从院墙外被投进来。
两人连忙闪过,周围的下人赶紧把它们捡起来放好。
见陆煊身手敏捷地躲闪,还一脸凝重紧张的模样,顾青云不等他说话,就把事情解释清楚。
陆煊一听,握起拳头,双眼都在放光:“夫子,原来这么多人喜欢您!”说着就快手快脚地想去拆开那些香囊,刚拿起一个,就忍不住打个喷嚏,抽抽鼻子道,“怎么那么香?是不是把香水都喷在上面了。”
香水是舶来品,自从朝廷允许人们和外海通商后,一些外国的商品就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京城的铺子里,只是规模还不大。
但顾青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商品就会越来越多。
顾青云提起他的衣领,没好气地说道:“小孩子不能管这事。”
陆煊刚想把里面的纸张掏出来看,只一见顾青云严肃的脸,就不敢造次了。
两人在前院的堂屋分主宾坐下,顾青云接过他手中的小报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虽说顾三元早就把今天的报纸买回来了,可他还没来得及看。
果然,一枕黄粱的真实身份是今天所有小报中最大的爆点,各家报纸把他的情况都详细说了,包括他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年纪,写过哪些话本等,连他匿名写的游记都被曝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庭地址报纸上没写出来。
几家报纸的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有些写得夸张,有些写得含蓄。
有些内容肉麻得让他忍不住站起来,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煊探头过来和他一起看,再次看一遍,心里还是喜滋滋的,兴奋地说道:“夫子,您看,上面的人把您说得多好!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您就是这么好,长得好看,年轻有为,写的话本好看,吸引人。”
顾青云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上面的内容大多数都较为夸张,或者不可信。咦?小宝,你又长高了!”这十岁出头的小孩长得就是快。
他这么一说,陆煊就高兴了,咧着嘴笑起来,摸摸脑袋道:“我最近被父亲训练,吃得比以前多。”他看看顾青云的肩膀,比划一下,羡慕地说道,“以后有夫子这么高就好了。”
顾青云忍不住想起六年前那个矮墩墩的小娃儿,又想起陆泽的身高,笑道:“你爹比我还高一点,你以后也会很高的,不过记得不要挑食行,多吃菜才能长得更高。”
陆煊一听,努努嘴,顿时就不想说话了,他的确是不喜欢吃一些蔬菜,更喜欢吃肉。
两人没聊多久,小石头就背着小书箱回来了。这下子,两小的一见面十分欢喜,立马凑在一块嘀嘀咕咕去了,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有什么话好聊的,平时还一直有通信,有什么事在信中不能说完吗?
顾青云摇摇头,见书房里终于安静下来,他这才打开谢长亭给自己写的信。
看完后,顾青云总算对这事的来龙去脉有个大概的了解。话说自从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之所以发现银矿是因为他写的话本后,并且证实银矿确有其事,这事就不能善了。而自从谢长亭排演《梅花戒》,顾青云的真实身份皇后早已知晓,现在只是又让皇帝知道而已。
当然皇帝可能不知道,他只是无意中在翰林院这么一提,对于顾青云这小身板来说,就已经造成波涛汹涌,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看今天就知道了,有些知道他不收礼物,就写信过来,那些信还得用一个竹筐来装。为此今天下午方子茗还取笑自己,说如果把这些信换成名帖,规模几乎可以和左右丞相年底收到的帖子一样多了。
不管此时的事闹得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总会平息下来。更何况这年月能看到他话本的人一般都是中产阶级以上,他们有一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大都较为矜持,大伙也只是在前面几天激动,过后就该干嘛干嘛去,更何况顾青云有官身,一般的人不敢造次,这让顾青云又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除了经常收到一些读者催促他写新话本的信,还有简薇去参加聚会时人气比以前高,有一些女子跟她主动搭话。顾青云的生活倒是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即使他经常和友人外出,可能认出他的人没有几个。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没有网络,没有照片,鬼知道一枕黄粱长成什么样。
这样的情况让顾青云很是满意,他还在松竹书斋放出风声,最近两年都不会再写话本了。读者们自然不满,可是又无可奈何。
顾青云则专心写第二册的算学书。
谢长亭觉得很可惜,认为如果他再用一枕黄粱的名字写话本,肯定会创出新的销量,这段时间他的话本销量可是让他乐开了花。
就是他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游记都卖光了,大家纷纷给出好评,让顾青云哭笑不得。
他高兴了,简薇就不大高兴,这段时间她常有约,还有一些好奇的姑娘总想她在家举办宴席。简薇对她们的目的心知肚明,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应答。所幸,她在九月中旬时检查出再次怀孕,就趁此机会不再外出走动,预备在家安心养胎。
对于她而言,这个孩子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简薇再次有孕,最高兴的莫过于家中的四位老人。他们一直觉得家里只有两个孩子还是太少,现在能多出一个,无论是男是女,大家都高兴。而且已经有了两个男娃,大家很期待现在这个是女孩。
小陈氏最为兴奋,觉得自己来京是来对了,可以帮儿子照顾儿媳,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和连氏一起煲汤给简薇喝,连带着顾青云也跟着沾光。
正当他觉得自己腰身似乎变粗了一点时,皇帝下旨筹办的皇家书院建好了,正式开始对外招生。
这可是国内最好的书院之一,公布出来的老师都是学识渊博和素质高的,学生则要求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者得是天纵之才才行,比如像庞喜林那种肯定行。
见招收的是六岁以上的孩子,顾青云想到小石头,非常心动。
那里开设的课程不止是文化课,还有什么琴棋书画骑射之类的,非常丰富,对孩子的未来大有好处。
只是看了下条件,似乎自家的条件不够。正当他在犹豫要不要去走后门时,他接到了皇家书院的聘书,想聘请他去做书院的算学课老师,算是兼职,还待遇从优。
第137章 答应
算学课老师?不是官学, 没有品级在身,顾青云有些犹豫, 这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呀?还有, 领导会不会有意见?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皇家书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书院, 背景强大,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从它落成之日起,京城就有许多人在盯着。
而且几乎是有官职在身的。
不止是京城, 连在外省的其他官员都在谈论这家书院,有几个封疆大吏早就把家中的孩子送进京里了。
这年月, 好的老师是稀缺资源, 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京城也是如此。除了皇家和少数顶级权贵,其他人想找个好老师得有个好运气和关系才行,毕竟有点追求的人都往仕途上挤。而当了官,谁还有那么多时间去教学生?他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亲自教, 大多是委托到其他人门下。
顾青云相信,如果他现在宣布辞官, 要在京城开家学堂亲自教学生的话, 那以他现在的名声,生源肯定是不用愁的。而且几年前,在他教完陆煊后, 立即的,就有几户人家朝他递来橄榄枝,想让他到家中教书,待遇也很丰厚。
当时还有一年就是会试,顾青云心里还指望着中进士,不肯再教学生,为此那几家地位和靖勇侯府相差无几的勋贵还很是不悦,觉得他“不识抬举”。要不是他的老师是方仁霄,是文官,加上有陆泽在一旁,顾青云自己第二年又立马金榜题名,可能他还真会遇到一些麻烦。
这些事他当时是不知道的,还是和谢长亭熟悉后,他无意中透露出来的。
由此可见好老师这种资源的稀缺,咳咳,当然,可能这是他自夸,自我感觉良好。
他家现在也缺好老师,即使有方仁霄和自己,他们还是两榜进士出身呢,连教小石头的时间都抽不出空,只能把他送到某个较为靠谱的举人门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傍晚时抽空考较小石头的功课。
他们是这样,其他官员大多数同样如此,只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因为大多数的官员籍贯都不在京城,有族学的话一般是放在老家。也只有那些家中有数人在京城当官,或有钱的世家,或者是勋贵们举族居住在一起,才设立有族学。
当然,顾青云可以把某个落榜的举子招进来给小石头单独授课,以他们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的。可那样的话,顾家需要付出的束脩就比较多,一年至少要五十两,这相当于他们全年的大部分纯收入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人品,万一那人是个迂腐的,把小石头教成简琼那样,顾青云肯定欲哭无泪。
像现在这样,顾青云每年只需要付给私塾的老师二十四两即可。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始终认为小石头最好和其他孩子多接触较好,把他关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学习,不利于他性格的塑造。
顾青云觉得与其让小石头变成一个只会考科举的书呆子学霸,还不如培养他自信、善于和其他人沟通的意识,提高他待人处事的能力,这样即使以后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也能在其他方面有发展,最不济总能养活自己。
这些年他仔细观察,发现张修远在外人看来是不思进取,年纪轻轻就躲进礼部那里,喜欢清谈,不大喜欢干实事,最喜欢的是在状元楼指点其他秀才、举人,有个“提携后进”的好名声。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做派。可是,还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就是因为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很好。比如这次出了本诗集,朝中有几位大佬对他表示赞赏。
相比之下,谭子礼诗集的质量在他看来,比张修远还要高上一些,可公开赞赏他的都是他们那一系的人。
由此可看出,性格的塑造是多么重要了。
顾青云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属于那种小心谨慎的人,说难听点是温吞,不擅长交际,不喜欢应酬,不想委屈自己,内心还保留着一点清高的人,做一地的主官可能不太适合自己,自己最适合的是应该是副官或技术官。
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本身就不是那种特别有魄力的人。
好吧,他想远了。
顾青云一手扶额,一手把玩着手中镶嵌着金边的信封封面。看吧,连个信封都做得如此土豪。还直接抽调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去任职,即使只是兼职,也是好大的声势。
谁让幕后的主使者是皇帝本人呢?就是这么简单任性。
晚上用膳后,等下人把残羹剩饭撤下后,顾青云就在饭桌上宣布这件事。
在做一些决定时,顾青云喜欢问方仁霄或方子茗,他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就是他认为自己不够有魄力的表现了。
方仁霄表情十分惊诧:“选到你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上下打量了顾青云一番。
顾青云黑线,难道自己很差吗?人家看重的是自己的算学能力好不好?
到底是自己的老师,顾青云只能憋屈地点点头,道:“不止是我,翰林院还有十几个人被邀请。”不过最年轻的只有他一个,孔繁忠、谭子礼、龚凤鸣等人没收到邀请。
聘书从连氏那里开始,在其他人手里转了一圈。
在座的大人只有小陈氏不识字,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就把小石头和小鱼儿带出饭厅,去院内的凉亭里乘凉。
方仁霄很是满意:“不用考虑,一定要去。如果是其他书院,你不能去,皇家书院不同,陛下乐观其成,没有陛下的首肯,书院的院长怎么敢给这么多人发聘书?还有,小石头的条件不够,你去问问看能不能让小石头也进去读。”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让小石头进去读呢,没想到瞌睡就送来了枕头。
方仁霄再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弟子真真是人不可貌相,当初那么多孩子想拜在他名下,青云天资和家世几乎是垫底的,可因为他的毅力,当然,还有他觉得有眼缘和某些原因,这才选择他。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眼光是好的。就目前来说,在某方面,青云比阿茗走得还要远。虽说他不看好弟子的仕途,以后官职应该比不上阿茗,可弟子的眼光和运气比阿茗好,以后也差不到哪去。
“老师,您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顾青云忍不住笑起来,道,“应该可以的,总要给我们点特殊待遇吧?”前世他读书时教职工子女在本校会有一定的照顾,在这时代应该也能行得通。
“那咱们小石头不就可以到皇家书院读书了?”一直在旁听的顾大河按捺不住了,看着聘书的眼似乎都能放出光来,激动地说道,“这些天我出去走动时,大伙儿都在说这件事。”
皇家啊!单是这两个字就让一辈子是乡下老农的他升起无限的遐思。平时在家儿子和方老讨论大事时出现的“陛下”两字就让他觉得厉害,现在大孙子可以去皇家书院读书,儿子还能去教书,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顾青云笑着点点头,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不过儿子,你要去当夫子,那翰林院的官还做不做了?”紧接着,顾大河就颇为忧虑地开口。
“肯定可以一起做,否则其他人不会去。”顾青云耐心解释,“孩子们的课程安排很多,除了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律法外,还有琴棋书画骑射兵书等等,我只需九天上四个下午的课就行,两天上一次课,翰林院的事不算太多,完全可以兼顾得了。”没见这次聘请的官员大多数是翰林官吗?不是的话也是那种闲职。
像在户部的方仁霄是几乎不可能被邀请的,他们那里忙得很。
众人一听,也就放心了。
去教书的事就这么定下,顾青云第二天就写了一封回信,正式接受书院的邀请。
方子茗知道这事时,忍不住露出妒忌羡慕的神情,使劲地捶着顾青云的背部,道:“青云,小时候我怎么就没看出你有这份聪明劲呢?不就是算学好一点嘛,连皇家书院都能进去。”
顾青云翻翻白眼,道:“你看不出的事多了,我这是内秀。”
方子茗瞪了他一眼,转而失望地说道:“可惜不是女子书院,要不然我家宝贝女儿就可以沾光了。”
“她们才两岁多一点,你也太心急了。”没错,和皇家书院一起招生的还有女子书院,这大概是夏朝规模最大的首家女子书院,即使有些老学究念叨着世风日下,不成体统,还是没能敌过永安帝的意志。
“要未雨绸缪。”方子茗振振有词,想了想,又低声道,“听说皇太子也会到皇家书院读书?”
顾青云也跟着压低声音:“是有这种说法,不过传来传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为何这么多人眼巴巴地想进皇家书院,即使家中有良好资源的世家大族也想塞人进去,不就是为了这份人脉吗?就是没有什么太子、王爷家的孩子,可是这么多官员勋贵的孩子挤在一起,会做人的话,以后的人脉还少得了?小时候同窗的感情还是最为真挚的。
即便皇家书院只是培养武将的一所书院,但十五岁之前可是不分文武统一学习的。十五岁之后,如果考核合格,就可以继续到国子监深造,也可以回家自便。如果想从武,那就继续读,这时授课的老师就变成那些将军了。
虽说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多了点,比不上从小一心只读科举书的人,但顾青云始终觉得多点其他知识又没有坏处,他唯一担心的是小石头可能会被其他小孩欺负,毕竟自己只是个七品官,地位低下。
这是他刚开始犹豫不决的原因了,如果他要走后门,还是较为容易的,因为有谢长亭和陆泽在,拉下脸面去请求应该能行。不过在接到教书的邀请时,他内心特别欢喜,早就暗暗同意了。
这下子,有他在旁边看着,小石头总不会遭到什么校园暴力吧?对于权贵家的孩子,顾青云总觉得他们大多数都不是普通孩童,小石头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得过来,毕竟自己家的环境非常单纯。
而且小石头实在是太小了。
顾青云再暗暗细数永安帝登基后一系列的动作,觉得他英明神武的同时,认为暗地里隐隐约约的传言是可信的。据说先帝在得到江山后,当今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从皇宫某个隐秘的地方找到了前朝开国皇帝的手记。
“可是,可是……”陆煊没话说了。之前夫子说让他先去找一些有关于外海的书籍看,自己去书肆时一不小心就买到《出海冒险记》,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传说中的话本,一看之下就入迷了,惊为天人,就写信跟夫子说,跟他推荐,结果夫子只叫他多看其他书,一点都没透露过口风。
“要不是我今天看小报还不清楚您的真实身份呢。”陆煊呐呐地说了一句,“父亲也很惊讶。”
“哈哈,这只是故事,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过一些地理知识倒是真的,只是你最好多看其他正规的书籍。”顾青云站起来,旁边就有丫鬟春分端来一铜盆的水让他洗手。
擦干手后,顾青云就和陆煊往堂屋走去,穿过二门还时不时看到有东西从院墙外被投进来。
两人连忙闪过,周围的下人赶紧把它们捡起来放好。
见陆煊身手敏捷地躲闪,还一脸凝重紧张的模样,顾青云不等他说话,就把事情解释清楚。
陆煊一听,握起拳头,双眼都在放光:“夫子,原来这么多人喜欢您!”说着就快手快脚地想去拆开那些香囊,刚拿起一个,就忍不住打个喷嚏,抽抽鼻子道,“怎么那么香?是不是把香水都喷在上面了。”
香水是舶来品,自从朝廷允许人们和外海通商后,一些外国的商品就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京城的铺子里,只是规模还不大。
但顾青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商品就会越来越多。
顾青云提起他的衣领,没好气地说道:“小孩子不能管这事。”
陆煊刚想把里面的纸张掏出来看,只一见顾青云严肃的脸,就不敢造次了。
两人在前院的堂屋分主宾坐下,顾青云接过他手中的小报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虽说顾三元早就把今天的报纸买回来了,可他还没来得及看。
果然,一枕黄粱的真实身份是今天所有小报中最大的爆点,各家报纸把他的情况都详细说了,包括他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年纪,写过哪些话本等,连他匿名写的游记都被曝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庭地址报纸上没写出来。
几家报纸的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有些写得夸张,有些写得含蓄。
有些内容肉麻得让他忍不住站起来,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煊探头过来和他一起看,再次看一遍,心里还是喜滋滋的,兴奋地说道:“夫子,您看,上面的人把您说得多好!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您就是这么好,长得好看,年轻有为,写的话本好看,吸引人。”
顾青云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上面的内容大多数都较为夸张,或者不可信。咦?小宝,你又长高了!”这十岁出头的小孩长得就是快。
他这么一说,陆煊就高兴了,咧着嘴笑起来,摸摸脑袋道:“我最近被父亲训练,吃得比以前多。”他看看顾青云的肩膀,比划一下,羡慕地说道,“以后有夫子这么高就好了。”
顾青云忍不住想起六年前那个矮墩墩的小娃儿,又想起陆泽的身高,笑道:“你爹比我还高一点,你以后也会很高的,不过记得不要挑食行,多吃菜才能长得更高。”
陆煊一听,努努嘴,顿时就不想说话了,他的确是不喜欢吃一些蔬菜,更喜欢吃肉。
两人没聊多久,小石头就背着小书箱回来了。这下子,两小的一见面十分欢喜,立马凑在一块嘀嘀咕咕去了,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有什么话好聊的,平时还一直有通信,有什么事在信中不能说完吗?
顾青云摇摇头,见书房里终于安静下来,他这才打开谢长亭给自己写的信。
看完后,顾青云总算对这事的来龙去脉有个大概的了解。话说自从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之所以发现银矿是因为他写的话本后,并且证实银矿确有其事,这事就不能善了。而自从谢长亭排演《梅花戒》,顾青云的真实身份皇后早已知晓,现在只是又让皇帝知道而已。
当然皇帝可能不知道,他只是无意中在翰林院这么一提,对于顾青云这小身板来说,就已经造成波涛汹涌,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看今天就知道了,有些知道他不收礼物,就写信过来,那些信还得用一个竹筐来装。为此今天下午方子茗还取笑自己,说如果把这些信换成名帖,规模几乎可以和左右丞相年底收到的帖子一样多了。
不管此时的事闹得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总会平息下来。更何况这年月能看到他话本的人一般都是中产阶级以上,他们有一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大都较为矜持,大伙也只是在前面几天激动,过后就该干嘛干嘛去,更何况顾青云有官身,一般的人不敢造次,这让顾青云又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除了经常收到一些读者催促他写新话本的信,还有简薇去参加聚会时人气比以前高,有一些女子跟她主动搭话。顾青云的生活倒是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即使他经常和友人外出,可能认出他的人没有几个。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没有网络,没有照片,鬼知道一枕黄粱长成什么样。
这样的情况让顾青云很是满意,他还在松竹书斋放出风声,最近两年都不会再写话本了。读者们自然不满,可是又无可奈何。
顾青云则专心写第二册的算学书。
谢长亭觉得很可惜,认为如果他再用一枕黄粱的名字写话本,肯定会创出新的销量,这段时间他的话本销量可是让他乐开了花。
就是他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游记都卖光了,大家纷纷给出好评,让顾青云哭笑不得。
他高兴了,简薇就不大高兴,这段时间她常有约,还有一些好奇的姑娘总想她在家举办宴席。简薇对她们的目的心知肚明,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应答。所幸,她在九月中旬时检查出再次怀孕,就趁此机会不再外出走动,预备在家安心养胎。
对于她而言,这个孩子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简薇再次有孕,最高兴的莫过于家中的四位老人。他们一直觉得家里只有两个孩子还是太少,现在能多出一个,无论是男是女,大家都高兴。而且已经有了两个男娃,大家很期待现在这个是女孩。
小陈氏最为兴奋,觉得自己来京是来对了,可以帮儿子照顾儿媳,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和连氏一起煲汤给简薇喝,连带着顾青云也跟着沾光。
正当他觉得自己腰身似乎变粗了一点时,皇帝下旨筹办的皇家书院建好了,正式开始对外招生。
这可是国内最好的书院之一,公布出来的老师都是学识渊博和素质高的,学生则要求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者得是天纵之才才行,比如像庞喜林那种肯定行。
见招收的是六岁以上的孩子,顾青云想到小石头,非常心动。
那里开设的课程不止是文化课,还有什么琴棋书画骑射之类的,非常丰富,对孩子的未来大有好处。
只是看了下条件,似乎自家的条件不够。正当他在犹豫要不要去走后门时,他接到了皇家书院的聘书,想聘请他去做书院的算学课老师,算是兼职,还待遇从优。
第137章 答应
算学课老师?不是官学, 没有品级在身,顾青云有些犹豫, 这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呀?还有, 领导会不会有意见?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皇家书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书院, 背景强大,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从它落成之日起,京城就有许多人在盯着。
而且几乎是有官职在身的。
不止是京城, 连在外省的其他官员都在谈论这家书院,有几个封疆大吏早就把家中的孩子送进京里了。
这年月, 好的老师是稀缺资源, 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京城也是如此。除了皇家和少数顶级权贵,其他人想找个好老师得有个好运气和关系才行,毕竟有点追求的人都往仕途上挤。而当了官,谁还有那么多时间去教学生?他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亲自教, 大多是委托到其他人门下。
顾青云相信,如果他现在宣布辞官, 要在京城开家学堂亲自教学生的话, 那以他现在的名声,生源肯定是不用愁的。而且几年前,在他教完陆煊后, 立即的,就有几户人家朝他递来橄榄枝,想让他到家中教书,待遇也很丰厚。
当时还有一年就是会试,顾青云心里还指望着中进士,不肯再教学生,为此那几家地位和靖勇侯府相差无几的勋贵还很是不悦,觉得他“不识抬举”。要不是他的老师是方仁霄,是文官,加上有陆泽在一旁,顾青云自己第二年又立马金榜题名,可能他还真会遇到一些麻烦。
这些事他当时是不知道的,还是和谢长亭熟悉后,他无意中透露出来的。
由此可见好老师这种资源的稀缺,咳咳,当然,可能这是他自夸,自我感觉良好。
他家现在也缺好老师,即使有方仁霄和自己,他们还是两榜进士出身呢,连教小石头的时间都抽不出空,只能把他送到某个较为靠谱的举人门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傍晚时抽空考较小石头的功课。
他们是这样,其他官员大多数同样如此,只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因为大多数的官员籍贯都不在京城,有族学的话一般是放在老家。也只有那些家中有数人在京城当官,或有钱的世家,或者是勋贵们举族居住在一起,才设立有族学。
当然,顾青云可以把某个落榜的举子招进来给小石头单独授课,以他们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的。可那样的话,顾家需要付出的束脩就比较多,一年至少要五十两,这相当于他们全年的大部分纯收入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人品,万一那人是个迂腐的,把小石头教成简琼那样,顾青云肯定欲哭无泪。
像现在这样,顾青云每年只需要付给私塾的老师二十四两即可。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始终认为小石头最好和其他孩子多接触较好,把他关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学习,不利于他性格的塑造。
顾青云觉得与其让小石头变成一个只会考科举的书呆子学霸,还不如培养他自信、善于和其他人沟通的意识,提高他待人处事的能力,这样即使以后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也能在其他方面有发展,最不济总能养活自己。
这些年他仔细观察,发现张修远在外人看来是不思进取,年纪轻轻就躲进礼部那里,喜欢清谈,不大喜欢干实事,最喜欢的是在状元楼指点其他秀才、举人,有个“提携后进”的好名声。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做派。可是,还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就是因为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很好。比如这次出了本诗集,朝中有几位大佬对他表示赞赏。
相比之下,谭子礼诗集的质量在他看来,比张修远还要高上一些,可公开赞赏他的都是他们那一系的人。
由此可看出,性格的塑造是多么重要了。
顾青云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属于那种小心谨慎的人,说难听点是温吞,不擅长交际,不喜欢应酬,不想委屈自己,内心还保留着一点清高的人,做一地的主官可能不太适合自己,自己最适合的是应该是副官或技术官。
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本身就不是那种特别有魄力的人。
好吧,他想远了。
顾青云一手扶额,一手把玩着手中镶嵌着金边的信封封面。看吧,连个信封都做得如此土豪。还直接抽调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去任职,即使只是兼职,也是好大的声势。
谁让幕后的主使者是皇帝本人呢?就是这么简单任性。
晚上用膳后,等下人把残羹剩饭撤下后,顾青云就在饭桌上宣布这件事。
在做一些决定时,顾青云喜欢问方仁霄或方子茗,他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就是他认为自己不够有魄力的表现了。
方仁霄表情十分惊诧:“选到你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上下打量了顾青云一番。
顾青云黑线,难道自己很差吗?人家看重的是自己的算学能力好不好?
到底是自己的老师,顾青云只能憋屈地点点头,道:“不止是我,翰林院还有十几个人被邀请。”不过最年轻的只有他一个,孔繁忠、谭子礼、龚凤鸣等人没收到邀请。
聘书从连氏那里开始,在其他人手里转了一圈。
在座的大人只有小陈氏不识字,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就把小石头和小鱼儿带出饭厅,去院内的凉亭里乘凉。
方仁霄很是满意:“不用考虑,一定要去。如果是其他书院,你不能去,皇家书院不同,陛下乐观其成,没有陛下的首肯,书院的院长怎么敢给这么多人发聘书?还有,小石头的条件不够,你去问问看能不能让小石头也进去读。”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让小石头进去读呢,没想到瞌睡就送来了枕头。
方仁霄再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弟子真真是人不可貌相,当初那么多孩子想拜在他名下,青云天资和家世几乎是垫底的,可因为他的毅力,当然,还有他觉得有眼缘和某些原因,这才选择他。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眼光是好的。就目前来说,在某方面,青云比阿茗走得还要远。虽说他不看好弟子的仕途,以后官职应该比不上阿茗,可弟子的眼光和运气比阿茗好,以后也差不到哪去。
“老师,您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顾青云忍不住笑起来,道,“应该可以的,总要给我们点特殊待遇吧?”前世他读书时教职工子女在本校会有一定的照顾,在这时代应该也能行得通。
“那咱们小石头不就可以到皇家书院读书了?”一直在旁听的顾大河按捺不住了,看着聘书的眼似乎都能放出光来,激动地说道,“这些天我出去走动时,大伙儿都在说这件事。”
皇家啊!单是这两个字就让一辈子是乡下老农的他升起无限的遐思。平时在家儿子和方老讨论大事时出现的“陛下”两字就让他觉得厉害,现在大孙子可以去皇家书院读书,儿子还能去教书,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顾青云笑着点点头,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不过儿子,你要去当夫子,那翰林院的官还做不做了?”紧接着,顾大河就颇为忧虑地开口。
“肯定可以一起做,否则其他人不会去。”顾青云耐心解释,“孩子们的课程安排很多,除了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律法外,还有琴棋书画骑射兵书等等,我只需九天上四个下午的课就行,两天上一次课,翰林院的事不算太多,完全可以兼顾得了。”没见这次聘请的官员大多数是翰林官吗?不是的话也是那种闲职。
像在户部的方仁霄是几乎不可能被邀请的,他们那里忙得很。
众人一听,也就放心了。
去教书的事就这么定下,顾青云第二天就写了一封回信,正式接受书院的邀请。
方子茗知道这事时,忍不住露出妒忌羡慕的神情,使劲地捶着顾青云的背部,道:“青云,小时候我怎么就没看出你有这份聪明劲呢?不就是算学好一点嘛,连皇家书院都能进去。”
顾青云翻翻白眼,道:“你看不出的事多了,我这是内秀。”
方子茗瞪了他一眼,转而失望地说道:“可惜不是女子书院,要不然我家宝贝女儿就可以沾光了。”
“她们才两岁多一点,你也太心急了。”没错,和皇家书院一起招生的还有女子书院,这大概是夏朝规模最大的首家女子书院,即使有些老学究念叨着世风日下,不成体统,还是没能敌过永安帝的意志。
“要未雨绸缪。”方子茗振振有词,想了想,又低声道,“听说皇太子也会到皇家书院读书?”
顾青云也跟着压低声音:“是有这种说法,不过传来传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为何这么多人眼巴巴地想进皇家书院,即使家中有良好资源的世家大族也想塞人进去,不就是为了这份人脉吗?就是没有什么太子、王爷家的孩子,可是这么多官员勋贵的孩子挤在一起,会做人的话,以后的人脉还少得了?小时候同窗的感情还是最为真挚的。
即便皇家书院只是培养武将的一所书院,但十五岁之前可是不分文武统一学习的。十五岁之后,如果考核合格,就可以继续到国子监深造,也可以回家自便。如果想从武,那就继续读,这时授课的老师就变成那些将军了。
虽说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多了点,比不上从小一心只读科举书的人,但顾青云始终觉得多点其他知识又没有坏处,他唯一担心的是小石头可能会被其他小孩欺负,毕竟自己只是个七品官,地位低下。
这是他刚开始犹豫不决的原因了,如果他要走后门,还是较为容易的,因为有谢长亭和陆泽在,拉下脸面去请求应该能行。不过在接到教书的邀请时,他内心特别欢喜,早就暗暗同意了。
这下子,有他在旁边看着,小石头总不会遭到什么校园暴力吧?对于权贵家的孩子,顾青云总觉得他们大多数都不是普通孩童,小石头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得过来,毕竟自己家的环境非常单纯。
而且小石头实在是太小了。
顾青云再暗暗细数永安帝登基后一系列的动作,觉得他英明神武的同时,认为暗地里隐隐约约的传言是可信的。据说先帝在得到江山后,当今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从皇宫某个隐秘的地方找到了前朝开国皇帝的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