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欲行封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浩和沈欣游山玩水,游到山洞境内,遇到了范仲淹。
  如今距离郭浩退位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华夏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现在一下子跨越到现代,是不可能的。
  当今皇帝郭致启,按照郭浩的部署继续发展着华夏,此时的华夏物阜民丰,兵强马壮,俨然一副大国景象。
  纵使是如此,封建制度的影响依旧很大,有些制度实行下去,不但没能保持,甚至还有些回弹。
  不过郭浩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范仲淹开始,华夏马上会涌现出一批历史级文人,来带动文化的发展。
  郭浩问范仲淹何为“道”,其实就是想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观,想选择一个代表人物,继续延续他的思想。
  “范希文,我说了这么多,不知你可否明白,道之根本不在于天,不在于地,不在于人,而在于天地人!”
  郭浩看着范仲淹,希望他能够有所表现,可是范仲淹却皱了皱眉,看样子没明白郭浩的意思。
  郭浩见状叹了口气,回头对沈欣道:“咱们走吧。”
  沈欣看了范仲淹一眼,虽然她也不明白郭浩的意思,不过她却知道,范仲淹失去了一次机会。
  二人离开醴泉寺,一路上往泰山方向去,结果发现前往泰山的官道被封了,而且还有不少运输队伍在运送什么东西。
  郭浩有些奇怪,于是问了问路边的商家:“店家,官府这是要干什么,这么多人来来回回的。”
  店家看了郭浩一眼,道:“你是从外地来的吧,这你都不知道,朝廷要举行封禅大典,他们这是在位大典准备呢。”
  “封禅大典?”
  郭浩愣了一下,封禅大典是什么,他心里很清楚,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合一起就是祭拜天地。
  封禅大典的意思,郭浩也很了解,这是用来证明统治正统的仪式,历史上很多皇帝都趋之若鹜。
  皇帝们都想封禅,可做成的就那么几个,也就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等。
  封禅大典耗资巨大,不亚于打了一场战争,华夏现在虽然有这个实力,可郭浩认为完全没这个必要。
  郭致启在搞什么!
  郭浩嘴上不承认,其实他是有些酸了,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都没好意思说封禅,结果他儿子替他做了。
  正统的封禅大典,地点就在泰山,在此之前要进行很多准备。
  祭天采用祭太一神之礼,设坛三层,四周为青、赤、白、黑、黄五帝坛。
  杀白鹿、猪、白牦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带所产的一茅三脊草为神籍,以五色土益杂封,满山放置奇兽珍禽,以示祥瑞。
  与此同时,还要拜祭神仙,有些东西在后世就是迷信,现在却意义非凡。
  既然要举行封禅大典,郭浩暂时不打算走了,二人暂时住在了山东,打算等封禅结局后再去别的地方。
  皇帝封禅,举国欢腾,万国来朝。
  一时间泰山附近,祥瑞频出,什么出现神泉了,什么山上长满灵芝啦,什么有人看见神仙啦。
  对于这些传闻,郭浩嗤之以鼻,他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些年也去过不少地方,从来没见过什么神仙。
  所以郭浩根本不相信有神仙在,可百姓并不懂这些事。
  京城,皇宫。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泰山祥瑞遍地,说明我华夏国得到了神灵的认可,陛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内阁大臣王钦若躬身恭贺郭致启,郭致启面带笑意,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始终活在郭浩的影子下面,做什么事都是按柤制,其实他并不自由。
  年轻的时候还好,郭致启迫于郭浩的威严,不敢说什么。
  可郭浩已经不在了,而且他也到了不惑之年,他想在自己老之前做一件大事,告诉天下他才是华夏的皇帝。
  现在内阁之中,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心腹,分别是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除此之外还有王旦、寇准和冯拯。
  这七个大臣,有四个都是历史上的奸臣,哪怕是郭浩也不知道,毕竟他不可能记那么多人。
  要说这四人,与太监刘承珪并称为北宋五鬼,他们能做到宰相的位置,说明他们是有真才实学的。
  吏部负责选拔官员,虽然有规则考核,可是这种考核只考的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高尚的理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都是会变的。
  也许是郭浩打下的底子太好了,郭致启继位几年后,就觉得无所事事,渐渐开始奢靡起来。
  对此郭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当初的他虽然节俭,但那也是被逼的。
  好歹也是皇家,一点排场没有也说不过去,所以郭浩也就没干涉,只要不出大格就行。
  科技发展,教育兴起,在商业的推动下,华夏的国力蒸蒸日上,这让郭致启很没有成就感。
  王钦若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投其所好,建议皇帝进行封禅,向上天汇报功劳。
  郭致启想着郭浩没做过这事,就有些动心了,虽然也有大臣劝阻,但他还是打定主意。
  “好啊,先帝创下这偌大的江山,功绩远超秦皇汉武,四面八方的国家都知道,但上天还不知道。
  这次朕就代替父皇禀告上天,祈求我华夏千秋万代,江山永固,这件事刘交给王爱卿了,朕会让六部配合你!”
  王钦若笑着答应,心里琢磨着怎么让皇帝高兴,从而得到更大的器重。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哪怕是换了一个朝廷,王钦若也不是那种心怀百姓之人。
  他为了迎合郭致启,派人到各地制造符瑞,这是帝王受命的征兆,一时间很多声音出现。
  由于郭浩当初开放了严禁,所以民间是言论自由的,很多人看到那些符瑞,心里不屑却不敢说什么,只能在私底下议论。
  一个茶馆里,几个读书人。
  “哎,你们说朝廷这扯不扯,那些祥瑞一看就是假的,当官的还一本正经地相信,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嘘,李兄慎言,当官的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你还不明白么,当今陛下要证明自己,官员们怎么敢不附和!”
  “附和什么啊,子不语怪力乱神,先帝都讲究格物致知,不信任何牛鬼蛇神,否则怎么有今天的华夏。”
  一个读书人说完,其余的都沉默了,郭浩在一旁听的清楚,心里宽慰一些,还是有明白人的。
  “咳咳,这位兄台所言虽有道理,可官员这么做,无非是恭维陛下,作为先帝的儿子,他也需要证明自己。
  封禅在即,人们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想必大典过后就会好了。”
  郭浩见他们都不说,于是出言宽慰,其他人都点点头,可其中一个却有些不屑。
  “好一句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位仁兄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难道就想不明白其中关键?
  朝廷封禅是会结束,道影响却不会结束,这就好比一颗石子落进水中,势必会引起波荡。
  百姓不理解朝廷的用意,一旦形成不好的风俗,势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就想现在这些祥瑞,哪里是祥瑞,分明是官员邀功的由头,此风不可长,朝廷若不采取措施,恐怕会留下后患!”
  郭浩闻言表情变得凝重,这个读书人说的有道理,要不是他提醒,他还真没想这么多。
  朝廷此举,看似是正常的封禅,可在有心人的安排下,已经演变成了神道设教,蛊惑人心了。
  华夏发展的太快,精神建设没有跟上,如果这时候走了歪路,结果确实不敢想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