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一十六 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启禀娘娘, 前面就是蓟州城。”一直驱马护在车驾一侧的徐驰, 低声对内禀报。
  纪婉青应了一声, 微微掀起一线车窗帘子, 果然见到远处巍峨的城墙。
  京城至蓟州, 一百里出头, 寻常马车赶路, 不足两天便至。不过纪婉青一行带了个小婴儿,自然放慢速度,走了到第三天傍晚才到。
  虽命令下的急, 但一路安排非常妥当,食宿路径,样样妥帖, 除一直待在车厢内有些憋屈以外, 再无其他。
  终于到蓟州了。
  其实刚自敌军手里夺回的蓟州,此刻仍处于戒严状态, 但纪婉青这边有通行令牌, 畅通无阻。
  很多兵士好奇, 这车驾表面低调, 但防卫却密不透风, 这种时候来蓟州,究竟是何方神圣。
  很快他们就窥见一二了, 因为皇太子殿下亲自到城门口接人,登上车驾直接返回都指挥司。
  用车驾的, 想必是女眷, 太子殿下亲自迎接,又毫无忌讳亲密的,难道是太子妃娘娘?
  应该不能吧。
  大伙儿虽不敢议论,但也不妨碍他们的惊诧。
  外面诸人好奇,纪婉青却管不着,她如今高兴得很,“殿下!”
  见了这个男人,她才发现,她真的很想念他。
  怀里抱着儿子,母子二人一同投入他的怀抱,高煦叹慰一声,他何尝不是?
  夫妻二人连带一个安哥儿,亲密拥抱片刻,稍稍解了思念,高煦立即抬手,轻抚妻子颈脖。
  “伤势怎么样,可还疼?”
  淤青消退,怎么也得需要一段时间,好在纪婉青用的上好伤药,几天下来,淤青好歹消了一多半。
  饶是如此,她皮肤白皙细腻,冰玉一般的颈脖上,残余几片淤青,依旧十分显眼。
  高煦心疼的紧,俊脸阴了阴,“这齐耀林,倒是死得痛快!”
  他声音很冷,纪婉青叹息了一声,“姑祖母病了,很重,我出发时,她依旧未能下榻。”
  安乐大长公主亲手杀了齐耀林,除了斩断昔日情谊以外,不免还有向大周,向太子表明立场与决心之意。
  或许,她最后心还是稍稍软了些许,毕竟,在前一刻,她还爱着这个男人,打算与对方携手白头。
  感情这玩意,不是自来水,想收就收,想放就放的,公主做到这地步,已经极不错了。
  这个打击相当之大,她一贯身体柔弱,回公主府后就病倒了。
  病势来势汹汹,纪婉青去探望过,当时公主昏迷,未能清醒相见。
  后面直到她出发前一夜,太医才回禀公主醒了。
  提起大长公主,高煦脸色更沉,姑祖母病情他知道,若非这个齐耀林,她必定无需缠绵病榻。
  在他母后刚薨,继后新封之时,东宫曾经有过一段极艰难的岁月,是安乐大长公主明里暗里伸出援手,高煦虽内敛,但这份情谊一直牢记心头。
  他在意的几个人,都吃了大亏,他如何不怒。
  “殿下,心病仍需心药医,姑祖母是个明白人,想透彻了,便会好起来。”
  纪婉青嘴里劝慰着,实则心里却一叹,公主已经四十余岁,即便没有情伤,也必定不会再改嫁,她晚年只能守着空荡荡的公主府过,也是不易。
  可恨的鞑靼人,耽误了公主的一生。
  纪婉青嫁进东宫后,受过安乐大长公主几次襄助,对方还曾照顾过幼年的夫君,如今对方晚年注定寂寥,她心头不免难受。
  “好了,青儿,你莫要多管这些。”
  不管怎么样,高煦都不希望妻子黯然,立即转移话题,“你好好养着身子,照料我们安儿才是。”
  夫妻小别相逢,纪婉青也不想说太多不如意的事,于是展颜一笑,“好。”
  “我还要好好照顾夫君呢,不是说相夫教子吗?”她有些俏皮,对他眨了眨美眸。
  车厢内气氛松乏下来,高煦心内愉悦,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搂着妻子,睨了她一眼,“好啊,你便好生照顾照顾孤。”
  他意有所指,特地在“照顾”两字上加重语气,纪婉青羞窘,怎么好端端就说这个。
  她瞪了他一眼。
  其实也难怪,高煦素了很久了,年轻男子气血旺盛,心爱娇妻在怀,馨香扑鼻,难免有些遐想。
  不过,他也就嘴上说说,妻子产后,他特地询问过刘太医,太医说最好调养三月后,才再次行房。
  高煦一直牢记在心,满三个月前,他不打算有任何行动。
  车行辘辘,很快回到了都指挥司。
  高煦直接将妻子安置在自己的下榻处,儿子则安排在另一边的稍间,中间就隔了个明堂,与清宁宫时一样。
  他很忙碌,接妻儿的时间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与安哥儿好生亲香一番,不待用晚膳,便有亲卫来报,有前方军报送返。
  高煦只得嘱咐妻子先用膳,好好休息不必等他,随即匆匆出了门。
  “娘娘,你先用膳吧。”主子中午吃得不多,何嬷嬷看了看滴漏,忙上前劝道。
  “嗯。”
  其余事情,纪婉青插不上手,照顾好自己与儿子,让高煦无后顾之忧,就是帮了最大的忙了。
  她恋恋不舍收回目光,点了点头。
  *
  “殿下,我军与鞑靼大军连续大战数日,鞑靼已退至燕山边缘。”
  当初,霍川率军队追上鞑靼可汗,可汗为保命,无奈火速召回胡和鲁大军救援,高煦为防霍川吃亏,命张为胜大军紧随其后追击。
  战场迅速转移,胡和鲁成功解了可汗之危的同时,霍川也与张为胜汇合。
  双方立即展开一场激战。
  截止到纪婉青母子抵达蓟州之时,双方已连续大战多日,已方挟稍前的胜利,气势如虹,总体占据优势。
  然而,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更何况是历来悍勇的鞑靼大军?
  鞑靼大军两次受挫,依旧没有伤筋动骨,这战役打着打着,逐渐往北边的燕山边缘挪移,鞑靼可汗干脆往燕山靠拢,据点防守,顷刻止住颓势。
  大周这边,之前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军报一个时辰一次,飞鸽立即送返蓟州,这次战场情况发生转变,下面的人,立即报到皇太子跟前。
  “传令霍川、张为胜。”
  高煦端详疆域图片刻,“鸣金收兵,大军略作休整。”
  连续大战多日,人仰马乏,不仅仅鞑靼累,己方也已万分疲惫,既然优势已经没有了,双方呈僵持状态,那就先稍事休整。
  随后,他在疆域图点了几下,“命霍川、张为胜二人,这几个位置必须守牢固了,不可让鞑靼有突围可能。”
  凡事有利必有弊,鞑靼大军恰好退过去的这位置并不大好,虽能倚仗山势,暂时站稳脚跟,但却为日后带了了许多麻烦。
  这地方山势颇高,且险峻,大队骑兵翻越极为不易,然而对于鞑靼而言,骑兵就是中坚力量,不可能舍弃的。
  缺口不是没有,就是高煦方才点的几个地方,但霍张二人若在此处安排重兵扎营,必能牢牢堵住敌人。
  至于鞑靼背靠的燕山山脉,倒是还有路的,退也是能退,不过道路相对狭窄蜿蜒,明显不适宜大军前行,若是撤退期间被从后大周追击,必定死伤惨重。
  燕山后路,只适应大败后逃窜,现阶段的鞑靼可汗,不可能考虑。
  “太原、榆林等地的驻军,还有山东、河南等地的班军,已先后赶来,不日将至,命霍川、张为胜二人,乘这休整时间,将大军调整妥当。”
  等所有调遣军队到位,大周在这场大战中,将投入七十多万大军,兵力占据全国接近二分之一。
  高煦之所以严阵以待,是因为这次鞑靼可汗准备确实充足,后者从王都出发前,就已经飞鹰传信各地,调遣驻军压向大周防线。
  这些军队,本来是打算乘蓟州大捷,一起进攻的,但现在战况急转直下,就统一往可汗方向汇合了。
  如果己方不增军,将会在接下来吃了兵力上的大亏。
  “这一次,我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若是大胜,未来二十年间,鞑靼再无余力南侵。”
  八十万大军,占了大周近一半兵力,反之鞑靼也相差无几。大周还有西疆南疆需要镇守,余下兵力都是不怎么能动的了,鞑靼亦然。
  这次大战发展至今,短短半月时间,已呈现影响日后二三十年态势。
  这对于大周而言,其实是件好事。
  以往鞑靼突袭,都是分几个点。这直接导致大周只能分几路驰援,被动防守,即便胜利,也不过追击出城一段距离而已。毕竟,穷寇莫追。
  自己地盘当主战场,害处不必多说。
  然而,这次危机即是转机,己方顺利解了燃眉之急,战况逆转,把鞑靼逼到燕山脚下。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有了。
  高煦怎么可能放弃这难得一遇的机缘,他盯着疆域图,将视线定在燕山一点,“这一战,将确保大周二十年内,无北顾之忧。”
  他声音不大,却很笃定,一字一字敲在在场诸人心头上,重若千钧。
  不论是亲卫将领,还是东宫幕僚,诸人热血沸腾,面上皆难掩激动之色。
  大伙儿齐齐出列,重重行了个军礼,声音难掩激昂,“殿下英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