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高太后出了神:“我生下大郎后,又有了孕。郭氏她那时还没有孩子,待大郎极好,我一度还很感激她。”
梁老夫人垂目不语。
高太后冷笑道:“谁想她包藏祸心,溺爱大郎是为了离间我们母子之情。她为了自己的儿子,无所不用其极。大郎却还信她敬她亲近她。甚至后来——唉!”她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千防万防,人心没法防。我像前世里欠了大郎的债一样,操心了几十年,还没完没了。”
梁老夫人不敢接话,背后渗出密密麻麻的细汗,大礼服层层叠叠,又重又厚,此时更觉得千斤重压在身上,只盼着太后不要再说下去了。
高太后却继续道:“自从郭氏病了,大郎就开始寻那些个道士回来,炼丹、修仙,几近不择手段。名声、仁义都不管了,整个人疯魔了一般。郭氏死前,他还要去见她一面,说了半夜的话。那可是他的庶母!出家修真的道姑!!他连礼法都顾不上了。郭氏一死,竟好像把他的魂也一起带走了!当初那陈青的妹子,有些像她,他不顾名声和门第,也要纳入宫来。二十几年过去了,他竟然心里还牵记着郭氏这个妖孽!”
高太后声音发抖,面露深恶痛绝之色,难掩痛心和失望。
梁老夫人看着高太后湿润的眼眶,说不出的心痛,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太后心里的苦涩了。她斟酌了片刻才道:“郭太妃天人之姿,见者忘俗,宫中无人能媲美。她又一直处心积虑亲近陛下。陛下年少,心地宅厚纯善,感恩她幼时的照顾,怜悯她和崇王殿下,这是陛下的仁德,也是娘娘教导有方。”
高太后闭了闭眼,似乎也觉得自己方才一时激愤,有些失言。听着梁老夫人的话,面上就露出厌弃的神色:“郭氏以色侍人,心机深沉,做了太妃还不知足!若不是她存心要害大郎身败名裂,我又何至于逼她出家?放逐她的儿子?为了这事,定王为了此事心里可不舒服了几十年,我还担了个不慈的恶名。更害得我母子失和多年!真正死有余辜!”
梁老夫人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她知道当年没有官家护着,郭太妃已经被三尺白绫绞杀,早就剩一抷黄土了。
隔了半晌,梁老夫人微微抬起眼皮:“那娘娘的意思是?”
高太后点点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郭氏人虽然死了,她身后那些人恐怕还不甘心。那阮玉郎若真是阮氏的侄子,为了求财或是求官,多年来图谋你家女孩儿做个梯子,倒也罢了,你也不会让他得逞。我再敲打一下蔡佑就是。你来见我,是不是怕那阮玉郎不是她的侄子?”
梁老夫人一惊,立刻跪了下去。
高太后道:“蔡佑也是糊涂!什么样的人,底细都不清楚就敢信,以前为了讨好官家,如今又一味里讨好五郎,他这手也真敢伸!”
梁老夫人垂目不语。高太后又问:“阮氏是先帝驾崩前出宫投奔孟家的吧?”
梁老夫人应道:“是,臣妾记得清楚。阮氏因在郭贵妃身边伺候不力,吃了十板子被遣送出宫,因家中无人,才投奔孟家养伤。臣妾是官家登基那年冬天出的宫。这些年是臣妾监管不严,疏忽了。”
高太后摇头道:“不怪你,你想得很周到。你尽管安心。”说起这个,太后苦笑道:“孟元是个糊涂的。他两个弟弟倒都是明白人。”
梁老夫人轻轻闭上眼,心中酸涩难当。
高太后唏嘘道:“我和大郎当年都欠了孟家的情,就算这阮玉郎果真不是阮氏的侄子,也不会怪罪到孟家头上。倒是阿梁你,为了故人一诺,这一辈子就耗在了孟家。咱们俩个,都过得苦啊。”
梁老夫人低声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臣妾自当为孟家鞠躬尽瘁。”
高太后弯下腰,伸手将她搀了起来坐到绣墩上:“眼下不急,先看看那阮玉郎究竟还会做些什么。倒是阿婵进宫的事,我和官家说过了。官家也说好。阿梁你可要舍得啊。”
梁老夫人心中虽然早有了准备,却仍然心痛得难以复加。六娘从呱呱坠地开始,一个粉嫩的肉团子,在她手中一日日地长大。这十三年来,从未让她烦心过一回。一旦入了宫,惊涛骇浪还是死海无澜,她都再也看不见守不住护不着了。那十几岁的小人儿,就要独自面对这宫中事甚至将来的朝廷事。梁老夫人不由得泪眼模糊哽咽着,脖子却僵硬着,那头竟点不下去。
高太后柔声道:“当年我想把你家三娘许给岐王做媳妇,你求了我半天,我也就算了。如今你可不能不点头了。我心里喜爱阿婵,看重阿婵。要是你肯,等过了年,就进宫来陪着我。我亲自教养她两三年,晚几年再和太子成亲。不管是谁做皇太子,她总是我大赵的皇太子妃。若是你担心她在宫里孤单,你家那个九娘,不是一贯和她最要好的?一起进宫来陪她两年也行。你尽管放心,我定当派遣十二位迎亲使,以大赵开朝以来,最隆重的皇太子妃迎亲礼,风风光光地将她迎入宫来。可好?”
梁老夫人起身,再次拜伏在地:“请娘娘恕臣妾方才失礼了。娘娘如此爱重孟氏女,孟氏一族无不感念在心。孟梁氏谨遵懿旨!谢娘娘隆恩!”
宫门下匙了。孟府的牛车慢慢地离了宫门。
汴京城的夜晚喧闹如旧。唯有月光冷凝,温柔俯视这片大地。
牛车里的梁老夫人握着贞娘的手,泪如雨下。两人默默地聆听着车轮驶过路面的声音,一片繁华,尽在身后。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吃到沙子让下人不要声张的典故,出自宋仁宗。这位哥哥,历史上超级有名的节约、善良、节制。就是耳根子软。后宫妃嫔的枕边风十句他能听八句。大概因为他也是被老妈垂帘听政长大的,哈哈哈。
2、太-宗御驾亲征契丹,取自宋太-宗真人真事。受了箭伤灰溜溜地回来了。其实北宋除了太-祖太-宗爱打仗,宋神宗也很爱打仗,因为他在位的时候国家最富有。
3、不少考据派读者找出了不少历史信息和剧情线索。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有灵感出自历史,但糅合成小说后,还是会有不同。谢谢大家的投入和深入。还是那句话:即使不少埋线都被读者挖掘出来,甚至预估到人物的未来,我还是不会更改大纲细纲和结局的。但很高兴故事能让大家有兴趣去挖掘。成就感满满。感谢!还有许多真的是一字一句在阅读的天使们,不放过一个字。真心感谢!欢迎帮我捉虫。
4、本章信息量极大,时间线复杂,但因为要留足后文的戏眼,只能展开至此。鉴于汴春一文的读者们实在实在太聪明了,呵呵,我只能说这些而已。
5、楸叶:宋朝,立秋时人人都将楸叶剪出花样子,戴在头上,是应节的一种。《东京梦华录》卷八,和范成大的《立秋二绝》诗里都有提起。古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这个特别有意思。仪式感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平时我一个人煮方便面吃,一定要煎三片两面略焦的spam午餐肉,两根青菜水里焯过,一个双面煎的流黄荷包蛋。放入大碗里,餐垫筷架都安好。嗯嗯。满足了,吃起来格外香。当然像韩剧日剧里那样,捧着雪平锅或彩色搪瓷锅,连锅盖上的也不放过,也一样很有仪式感。扯远了。
5、关于剧情呢,大概看多了文的经验丰富的读者能发现。本文从童年期最早的女主视角单线叙述方式,进入少年期后,就变成多视角立体叙述了,所以比较难有快速的剧情推进。因为人物繁多,镜头切换也多,我又减少了更新字数。为了使后面的剧情架构不失真,成长型主角们的人物性格统一,还有故事的逻辑要合理,在刻画上还是采取较递进层次的方式。正剧,是以情感共鸣为目的,很难产生爽文的感觉。
第75章
梁老夫人回到翠微堂的时候,快亥正时分了。
杜氏三妯娌得了信,带着四个小娘子到二门迎接老夫人。众人见到老夫人残泪犹存,不由得都心中一沉。
进了翠微堂,老夫人扶着六娘的手,泪已经落了下来。
六娘吓了一跳:“婆婆!难道四姐的事?”
四娘吓得心怦怦乱跳。
老夫人牵了六娘的手坐到榻上,摇头道:“阿娴没事了,那阮玉郎也无需理会。只是阿婵你——”那句年后就要入宫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只觉哽咽难当。
四娘提着的心一放。九娘却怔住了,上前几步轻声问道:“婆婆,太后娘娘是要六姐入宫吗”
吕氏顿时眼前一黑,天都塌了似的,踉踉跄跄地走到榻前,低声道:“阿婵!你三表哥愿意娶你,我们明日就下定好不好?不不不,我今夜就去找你二舅母,今夜就下定!娘!媳妇求求您,求您了!您不是说来得及吗?!定亲了就不用入宫了对不对?”
吕氏压抑着的低泣声绝望苦楚。九娘默默扶住吕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后娘娘要的可不只是一个女史,而是一个孙媳妇,甚至是皇太子妃,未来的大赵一国之母。她看中的人,谁又敢不从?谁又敢娶?
七娘依偎着程氏,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有一些怅然,有一些羡慕,不太明白为何她们个个伤心至此。能被太后看重难道不是好事情吗?能嫁给皇子不好吗?日后做亲王妃不好吗?为什么婆婆和二婶要这么伤心呢。
程氏和杜氏默默拭泪不语。
六娘轻轻俯下身,环住老夫人的腰,靠在老夫人胸口道:“婆婆别哭,娘也别哭。只是入宫而已,你们别哭啊。再说太后娘娘和圣人都对我那么好,你们不要难过。也不是就真的见不到了,对不对?”说着自己却也忍不住哽咽了起来。真到了这一刻,她当然也害怕,也不舍,她也不喜欢宫中的规矩,刻板的生活。只是,她不能说不。
九娘先前还强忍着,这时听到年仅十三岁的少女颤声说出这番话,再也忍不住泪水,想把六娘搂入怀里,却想不出能说什么话安慰她。
吕氏上前几步,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终于嚎啕大哭起来。六娘伏在母亲的怀中,闻着她身上的香气,肩头抽动,也哭出声来。翠微堂里一片哀声。
等贞娘亲自打了水来伺候她们几个净了面,又让人上了茶,众人才缓过神来。老夫人千言万语,无从诉起,看着六娘红肿的双眼,替她理了理鬓角,柔声道:“好孩子,娘娘说了,明年开春选女史和宫女的时候,把你也列上名册。到时候你就在慈宁殿里当差,好好地伺候娘娘。旁的不要多想,娘娘说什么,你就做什么,知道吗?”说罢又哽咽起来。
梁老夫人垂目不语。
高太后冷笑道:“谁想她包藏祸心,溺爱大郎是为了离间我们母子之情。她为了自己的儿子,无所不用其极。大郎却还信她敬她亲近她。甚至后来——唉!”她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千防万防,人心没法防。我像前世里欠了大郎的债一样,操心了几十年,还没完没了。”
梁老夫人不敢接话,背后渗出密密麻麻的细汗,大礼服层层叠叠,又重又厚,此时更觉得千斤重压在身上,只盼着太后不要再说下去了。
高太后却继续道:“自从郭氏病了,大郎就开始寻那些个道士回来,炼丹、修仙,几近不择手段。名声、仁义都不管了,整个人疯魔了一般。郭氏死前,他还要去见她一面,说了半夜的话。那可是他的庶母!出家修真的道姑!!他连礼法都顾不上了。郭氏一死,竟好像把他的魂也一起带走了!当初那陈青的妹子,有些像她,他不顾名声和门第,也要纳入宫来。二十几年过去了,他竟然心里还牵记着郭氏这个妖孽!”
高太后声音发抖,面露深恶痛绝之色,难掩痛心和失望。
梁老夫人看着高太后湿润的眼眶,说不出的心痛,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太后心里的苦涩了。她斟酌了片刻才道:“郭太妃天人之姿,见者忘俗,宫中无人能媲美。她又一直处心积虑亲近陛下。陛下年少,心地宅厚纯善,感恩她幼时的照顾,怜悯她和崇王殿下,这是陛下的仁德,也是娘娘教导有方。”
高太后闭了闭眼,似乎也觉得自己方才一时激愤,有些失言。听着梁老夫人的话,面上就露出厌弃的神色:“郭氏以色侍人,心机深沉,做了太妃还不知足!若不是她存心要害大郎身败名裂,我又何至于逼她出家?放逐她的儿子?为了这事,定王为了此事心里可不舒服了几十年,我还担了个不慈的恶名。更害得我母子失和多年!真正死有余辜!”
梁老夫人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她知道当年没有官家护着,郭太妃已经被三尺白绫绞杀,早就剩一抷黄土了。
隔了半晌,梁老夫人微微抬起眼皮:“那娘娘的意思是?”
高太后点点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郭氏人虽然死了,她身后那些人恐怕还不甘心。那阮玉郎若真是阮氏的侄子,为了求财或是求官,多年来图谋你家女孩儿做个梯子,倒也罢了,你也不会让他得逞。我再敲打一下蔡佑就是。你来见我,是不是怕那阮玉郎不是她的侄子?”
梁老夫人一惊,立刻跪了下去。
高太后道:“蔡佑也是糊涂!什么样的人,底细都不清楚就敢信,以前为了讨好官家,如今又一味里讨好五郎,他这手也真敢伸!”
梁老夫人垂目不语。高太后又问:“阮氏是先帝驾崩前出宫投奔孟家的吧?”
梁老夫人应道:“是,臣妾记得清楚。阮氏因在郭贵妃身边伺候不力,吃了十板子被遣送出宫,因家中无人,才投奔孟家养伤。臣妾是官家登基那年冬天出的宫。这些年是臣妾监管不严,疏忽了。”
高太后摇头道:“不怪你,你想得很周到。你尽管安心。”说起这个,太后苦笑道:“孟元是个糊涂的。他两个弟弟倒都是明白人。”
梁老夫人轻轻闭上眼,心中酸涩难当。
高太后唏嘘道:“我和大郎当年都欠了孟家的情,就算这阮玉郎果真不是阮氏的侄子,也不会怪罪到孟家头上。倒是阿梁你,为了故人一诺,这一辈子就耗在了孟家。咱们俩个,都过得苦啊。”
梁老夫人低声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臣妾自当为孟家鞠躬尽瘁。”
高太后弯下腰,伸手将她搀了起来坐到绣墩上:“眼下不急,先看看那阮玉郎究竟还会做些什么。倒是阿婵进宫的事,我和官家说过了。官家也说好。阿梁你可要舍得啊。”
梁老夫人心中虽然早有了准备,却仍然心痛得难以复加。六娘从呱呱坠地开始,一个粉嫩的肉团子,在她手中一日日地长大。这十三年来,从未让她烦心过一回。一旦入了宫,惊涛骇浪还是死海无澜,她都再也看不见守不住护不着了。那十几岁的小人儿,就要独自面对这宫中事甚至将来的朝廷事。梁老夫人不由得泪眼模糊哽咽着,脖子却僵硬着,那头竟点不下去。
高太后柔声道:“当年我想把你家三娘许给岐王做媳妇,你求了我半天,我也就算了。如今你可不能不点头了。我心里喜爱阿婵,看重阿婵。要是你肯,等过了年,就进宫来陪着我。我亲自教养她两三年,晚几年再和太子成亲。不管是谁做皇太子,她总是我大赵的皇太子妃。若是你担心她在宫里孤单,你家那个九娘,不是一贯和她最要好的?一起进宫来陪她两年也行。你尽管放心,我定当派遣十二位迎亲使,以大赵开朝以来,最隆重的皇太子妃迎亲礼,风风光光地将她迎入宫来。可好?”
梁老夫人起身,再次拜伏在地:“请娘娘恕臣妾方才失礼了。娘娘如此爱重孟氏女,孟氏一族无不感念在心。孟梁氏谨遵懿旨!谢娘娘隆恩!”
宫门下匙了。孟府的牛车慢慢地离了宫门。
汴京城的夜晚喧闹如旧。唯有月光冷凝,温柔俯视这片大地。
牛车里的梁老夫人握着贞娘的手,泪如雨下。两人默默地聆听着车轮驶过路面的声音,一片繁华,尽在身后。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吃到沙子让下人不要声张的典故,出自宋仁宗。这位哥哥,历史上超级有名的节约、善良、节制。就是耳根子软。后宫妃嫔的枕边风十句他能听八句。大概因为他也是被老妈垂帘听政长大的,哈哈哈。
2、太-宗御驾亲征契丹,取自宋太-宗真人真事。受了箭伤灰溜溜地回来了。其实北宋除了太-祖太-宗爱打仗,宋神宗也很爱打仗,因为他在位的时候国家最富有。
3、不少考据派读者找出了不少历史信息和剧情线索。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有灵感出自历史,但糅合成小说后,还是会有不同。谢谢大家的投入和深入。还是那句话:即使不少埋线都被读者挖掘出来,甚至预估到人物的未来,我还是不会更改大纲细纲和结局的。但很高兴故事能让大家有兴趣去挖掘。成就感满满。感谢!还有许多真的是一字一句在阅读的天使们,不放过一个字。真心感谢!欢迎帮我捉虫。
4、本章信息量极大,时间线复杂,但因为要留足后文的戏眼,只能展开至此。鉴于汴春一文的读者们实在实在太聪明了,呵呵,我只能说这些而已。
5、楸叶:宋朝,立秋时人人都将楸叶剪出花样子,戴在头上,是应节的一种。《东京梦华录》卷八,和范成大的《立秋二绝》诗里都有提起。古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这个特别有意思。仪式感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平时我一个人煮方便面吃,一定要煎三片两面略焦的spam午餐肉,两根青菜水里焯过,一个双面煎的流黄荷包蛋。放入大碗里,餐垫筷架都安好。嗯嗯。满足了,吃起来格外香。当然像韩剧日剧里那样,捧着雪平锅或彩色搪瓷锅,连锅盖上的也不放过,也一样很有仪式感。扯远了。
5、关于剧情呢,大概看多了文的经验丰富的读者能发现。本文从童年期最早的女主视角单线叙述方式,进入少年期后,就变成多视角立体叙述了,所以比较难有快速的剧情推进。因为人物繁多,镜头切换也多,我又减少了更新字数。为了使后面的剧情架构不失真,成长型主角们的人物性格统一,还有故事的逻辑要合理,在刻画上还是采取较递进层次的方式。正剧,是以情感共鸣为目的,很难产生爽文的感觉。
第75章
梁老夫人回到翠微堂的时候,快亥正时分了。
杜氏三妯娌得了信,带着四个小娘子到二门迎接老夫人。众人见到老夫人残泪犹存,不由得都心中一沉。
进了翠微堂,老夫人扶着六娘的手,泪已经落了下来。
六娘吓了一跳:“婆婆!难道四姐的事?”
四娘吓得心怦怦乱跳。
老夫人牵了六娘的手坐到榻上,摇头道:“阿娴没事了,那阮玉郎也无需理会。只是阿婵你——”那句年后就要入宫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只觉哽咽难当。
四娘提着的心一放。九娘却怔住了,上前几步轻声问道:“婆婆,太后娘娘是要六姐入宫吗”
吕氏顿时眼前一黑,天都塌了似的,踉踉跄跄地走到榻前,低声道:“阿婵!你三表哥愿意娶你,我们明日就下定好不好?不不不,我今夜就去找你二舅母,今夜就下定!娘!媳妇求求您,求您了!您不是说来得及吗?!定亲了就不用入宫了对不对?”
吕氏压抑着的低泣声绝望苦楚。九娘默默扶住吕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后娘娘要的可不只是一个女史,而是一个孙媳妇,甚至是皇太子妃,未来的大赵一国之母。她看中的人,谁又敢不从?谁又敢娶?
七娘依偎着程氏,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有一些怅然,有一些羡慕,不太明白为何她们个个伤心至此。能被太后看重难道不是好事情吗?能嫁给皇子不好吗?日后做亲王妃不好吗?为什么婆婆和二婶要这么伤心呢。
程氏和杜氏默默拭泪不语。
六娘轻轻俯下身,环住老夫人的腰,靠在老夫人胸口道:“婆婆别哭,娘也别哭。只是入宫而已,你们别哭啊。再说太后娘娘和圣人都对我那么好,你们不要难过。也不是就真的见不到了,对不对?”说着自己却也忍不住哽咽了起来。真到了这一刻,她当然也害怕,也不舍,她也不喜欢宫中的规矩,刻板的生活。只是,她不能说不。
九娘先前还强忍着,这时听到年仅十三岁的少女颤声说出这番话,再也忍不住泪水,想把六娘搂入怀里,却想不出能说什么话安慰她。
吕氏上前几步,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终于嚎啕大哭起来。六娘伏在母亲的怀中,闻着她身上的香气,肩头抽动,也哭出声来。翠微堂里一片哀声。
等贞娘亲自打了水来伺候她们几个净了面,又让人上了茶,众人才缓过神来。老夫人千言万语,无从诉起,看着六娘红肿的双眼,替她理了理鬓角,柔声道:“好孩子,娘娘说了,明年开春选女史和宫女的时候,把你也列上名册。到时候你就在慈宁殿里当差,好好地伺候娘娘。旁的不要多想,娘娘说什么,你就做什么,知道吗?”说罢又哽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