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第642章 拿下(二更)
在中国,北大是最早设立了生物专业的学校,因为各种优势地位俱全,北大生物系的学生,继续从事学术和教学的亦是非常之多,有许多就职于包括清华中科院等一流院校中。
校友间的联系,学校间的联系,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使得蔡教授只需要几个人帮忙,就能联络到任何一名有资格做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学者。
根据不同学者的性格,杨锐又分别准备礼物,然后在一名或两名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拜见。
拜见除了送礼,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杨锐和教授们见面,继而有机会说明自己的工作和研究。
这一点,对于学者们,尤其是不知名的青年学者尤其重要。
能够入选成果鉴定委员会的委员,都是业内大拿,背后少说要背一个牛字。
这样的专家都是极其忙碌的,巨量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且不说,就是有空闲,用脑过度的学者们也宁愿休息,而不愿浪费时间在青年学者身上。
因此,如果杨锐不找人引见,他是很难见到这些专家们的,霍然闯入人家的实验室里毛遂自荐,也容易适得其反。
而若是不提前见面,到时候,鉴定委员会召开,很多不负责任的委员很可能根本没有看过你的研究,凭空投票,冤死也只能怪自己。
或许有更好的体制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但就杨锐所知,更好的方法不仅没有出现,此类情况还有所蔓延,比如考研考博的学生,就往往面临见导师的问题,仿佛一次提前面试似的,有没有提前见过导师,区别甚大。
专家教授们的脾性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喜欢收礼,有的人见不得送礼。
有喜欢收礼的,只要字画古玩之类的雅物,也有喜欢收礼的,只喜欢现金或黄金,也有的喜欢烟酒糖茶以证明自己是“礼尚往来”,还有的人,既喜欢硬通货,又不愿意要太明显的现金或黄金,那就只好送些首饰玉器之类的东西。
自然的,专家教授中也不乏清廉高贵者,此类人中好打交道的,只要提前约见,或有熟人介绍,就很容易见面,有不好打交道的,干脆是不收礼也不见面,一切全凭他本人的决定。
杨锐倒是喜欢最后一种人,节省时间不说,结果也更客观。
蔡教授对此却嗤之以鼻,说:“做决断的人,最忌偏听偏信,要是只听一面之词,很容易就做出错误决定,但不听一面之词,不等于说不听人言,全凭其个人决断,说起来简单,别人做了两三年甚至七八年的研究,他一眼就能看穿了?真要是有这样的人,我们把他供起来算了,大家就听他的号令,省下多少功夫?四个现代化说不定转眼就实现了呢。”
杨锐有点苦中作乐的笑道:“最起码,他会自己看一下申请人的论文,还有申请书。”
“那要是实在太忙呢?要是计划下午看,结果实验室出了问题呢?”蔡教授有自己的想法,道:“有些成果的评定结果,影响巨大,评审委员不一定会意识到,我们现在跑过去,就是让他们了解到。你还算好,我们以前跑项目,经常只有火车硬座坐,碰上慢车,一坐就是三四十个小时……”
蔡教授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又说:“现在火车很不错了,还有窗户,我们那会啊,都是闷罐车,到了站,人就争先恐后的往下跑,车里的臭味啊,说不成……”
杨锐莫名的笑了起来,以他的观点来看,绿皮车简直是天底下顶遭罪的交通工具了,不过,闷罐车什么的,显然更进一步……想想一节火车厢里,连一个窗户都没有,或者就在顶上开几个窗户,然后在里面塞上百号人的感觉,确实让人觉得新鲜空气都是享受了。
杨锐与蔡教授一路聊天,一路奔波于国内各大城市。
现在的航班不像是30年后那么多,许多航线都是隔日飞甚至周飞——对普通人来说,这或许影响不大,哪天飞就买哪天的票好了,但对赶时间的人来说,往往就需要好好的计划一番行程了。
除此以外,杨锐也尽量让行程轻松一些,除了他兜里还有钱以外,他也是希望能让蔡教授的疲劳感降低。
蔡教授的身份是大犇级的,就中国生物界来说,能赶得上蔡教授的屈指可数,中科院的学部委员和北大生物系的主任的头衔,在中国学术界可谓是畅通无阻,有他跟在身边,杨锐不仅办事顺利,而且效率极高。
为此,杨锐全程都是入住最好的酒店,提供最好的酒席,当地若能联系到车辆,也都是一次性给钱包全天。
蔡教授一边责备杨锐花销太高,一边也是乐在其中。他心里明白杨锐的计谋,但这是令人舒服的计谋,蔡教授也并不反感。
所谓吃人的嘴短,喝了杨锐几瓶茅台以后,蔡教授没有再像是他之前所说的那样,临时离开,而是跟着杨锐,满满的跑足了全程一周。
这也有80年代人较少坐飞机,较少有享受性消费的因素,换做30年后,全程五星又如何?专家教授们早就做空中飞人做的想吐了。
而在现在,往返飞机,出门坐车,到地方就是政府招待所,称得上是顶级享受了,杨锐光是从中丝和北大要来的介绍信就装了一包。
不仅蔡教授乐意,同行帮忙办事的教授也乐意,有时候,有的教授还想跟着去别的地方看看,杨锐亦不反对。
当然,如此一来,开销就是蹭蹭的上去了,几乎每天的花费都超过了千元,多的时候达到3000元。
七天下来,杨锐算是将每位委员都拜见完毕了,开销也超过了一万五千元。
84年的一万五千元,可以在北京二环内买一套明廊明瓦的四合院,售价千万不成问题。
但为了赶时间,为了顺顺利利的将事情给办下来,杨锐却是甘之如饴。
“现在看来,你拿到8票是没问题了。”回到京城,蔡教授颇为感慨的看着杨锐,道:“时代真是不一样了。”
杨锐的花钱如流水,显然是让蔡教授有了触动。
这样的评选方式,与他之前所经历的,可是截然不同。
杨锐却是归心似箭,道:“我得回家一趟,不能留在京城了,成果评定会的事,还请您帮我多多费心。”
“你忙你的去吧,暑假结束以后,记得回来上课就行了。”蔡教授并不多问,且道:“成果评定会我帮你看着,这样还不能拿下的话,那就太黑了。”
杨锐想想自己一周里花掉的一万五千元,还有过千元的礼物,深以为然:“如果这样还不能拿下的话,那就太黑了。”
……
校友间的联系,学校间的联系,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使得蔡教授只需要几个人帮忙,就能联络到任何一名有资格做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学者。
根据不同学者的性格,杨锐又分别准备礼物,然后在一名或两名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拜见。
拜见除了送礼,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杨锐和教授们见面,继而有机会说明自己的工作和研究。
这一点,对于学者们,尤其是不知名的青年学者尤其重要。
能够入选成果鉴定委员会的委员,都是业内大拿,背后少说要背一个牛字。
这样的专家都是极其忙碌的,巨量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且不说,就是有空闲,用脑过度的学者们也宁愿休息,而不愿浪费时间在青年学者身上。
因此,如果杨锐不找人引见,他是很难见到这些专家们的,霍然闯入人家的实验室里毛遂自荐,也容易适得其反。
而若是不提前见面,到时候,鉴定委员会召开,很多不负责任的委员很可能根本没有看过你的研究,凭空投票,冤死也只能怪自己。
或许有更好的体制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但就杨锐所知,更好的方法不仅没有出现,此类情况还有所蔓延,比如考研考博的学生,就往往面临见导师的问题,仿佛一次提前面试似的,有没有提前见过导师,区别甚大。
专家教授们的脾性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喜欢收礼,有的人见不得送礼。
有喜欢收礼的,只要字画古玩之类的雅物,也有喜欢收礼的,只喜欢现金或黄金,也有的喜欢烟酒糖茶以证明自己是“礼尚往来”,还有的人,既喜欢硬通货,又不愿意要太明显的现金或黄金,那就只好送些首饰玉器之类的东西。
自然的,专家教授中也不乏清廉高贵者,此类人中好打交道的,只要提前约见,或有熟人介绍,就很容易见面,有不好打交道的,干脆是不收礼也不见面,一切全凭他本人的决定。
杨锐倒是喜欢最后一种人,节省时间不说,结果也更客观。
蔡教授对此却嗤之以鼻,说:“做决断的人,最忌偏听偏信,要是只听一面之词,很容易就做出错误决定,但不听一面之词,不等于说不听人言,全凭其个人决断,说起来简单,别人做了两三年甚至七八年的研究,他一眼就能看穿了?真要是有这样的人,我们把他供起来算了,大家就听他的号令,省下多少功夫?四个现代化说不定转眼就实现了呢。”
杨锐有点苦中作乐的笑道:“最起码,他会自己看一下申请人的论文,还有申请书。”
“那要是实在太忙呢?要是计划下午看,结果实验室出了问题呢?”蔡教授有自己的想法,道:“有些成果的评定结果,影响巨大,评审委员不一定会意识到,我们现在跑过去,就是让他们了解到。你还算好,我们以前跑项目,经常只有火车硬座坐,碰上慢车,一坐就是三四十个小时……”
蔡教授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又说:“现在火车很不错了,还有窗户,我们那会啊,都是闷罐车,到了站,人就争先恐后的往下跑,车里的臭味啊,说不成……”
杨锐莫名的笑了起来,以他的观点来看,绿皮车简直是天底下顶遭罪的交通工具了,不过,闷罐车什么的,显然更进一步……想想一节火车厢里,连一个窗户都没有,或者就在顶上开几个窗户,然后在里面塞上百号人的感觉,确实让人觉得新鲜空气都是享受了。
杨锐与蔡教授一路聊天,一路奔波于国内各大城市。
现在的航班不像是30年后那么多,许多航线都是隔日飞甚至周飞——对普通人来说,这或许影响不大,哪天飞就买哪天的票好了,但对赶时间的人来说,往往就需要好好的计划一番行程了。
除此以外,杨锐也尽量让行程轻松一些,除了他兜里还有钱以外,他也是希望能让蔡教授的疲劳感降低。
蔡教授的身份是大犇级的,就中国生物界来说,能赶得上蔡教授的屈指可数,中科院的学部委员和北大生物系的主任的头衔,在中国学术界可谓是畅通无阻,有他跟在身边,杨锐不仅办事顺利,而且效率极高。
为此,杨锐全程都是入住最好的酒店,提供最好的酒席,当地若能联系到车辆,也都是一次性给钱包全天。
蔡教授一边责备杨锐花销太高,一边也是乐在其中。他心里明白杨锐的计谋,但这是令人舒服的计谋,蔡教授也并不反感。
所谓吃人的嘴短,喝了杨锐几瓶茅台以后,蔡教授没有再像是他之前所说的那样,临时离开,而是跟着杨锐,满满的跑足了全程一周。
这也有80年代人较少坐飞机,较少有享受性消费的因素,换做30年后,全程五星又如何?专家教授们早就做空中飞人做的想吐了。
而在现在,往返飞机,出门坐车,到地方就是政府招待所,称得上是顶级享受了,杨锐光是从中丝和北大要来的介绍信就装了一包。
不仅蔡教授乐意,同行帮忙办事的教授也乐意,有时候,有的教授还想跟着去别的地方看看,杨锐亦不反对。
当然,如此一来,开销就是蹭蹭的上去了,几乎每天的花费都超过了千元,多的时候达到3000元。
七天下来,杨锐算是将每位委员都拜见完毕了,开销也超过了一万五千元。
84年的一万五千元,可以在北京二环内买一套明廊明瓦的四合院,售价千万不成问题。
但为了赶时间,为了顺顺利利的将事情给办下来,杨锐却是甘之如饴。
“现在看来,你拿到8票是没问题了。”回到京城,蔡教授颇为感慨的看着杨锐,道:“时代真是不一样了。”
杨锐的花钱如流水,显然是让蔡教授有了触动。
这样的评选方式,与他之前所经历的,可是截然不同。
杨锐却是归心似箭,道:“我得回家一趟,不能留在京城了,成果评定会的事,还请您帮我多多费心。”
“你忙你的去吧,暑假结束以后,记得回来上课就行了。”蔡教授并不多问,且道:“成果评定会我帮你看着,这样还不能拿下的话,那就太黑了。”
杨锐想想自己一周里花掉的一万五千元,还有过千元的礼物,深以为然:“如果这样还不能拿下的话,那就太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