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排名
对于楚睿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边关。
先是北面的定北军出现了纰漏,镇北将军袁羲回京认罪,北军大将王泰和带着上万部队叛逃出关。
若说关外没有接应的地方,说什么他也不信。一万多人的补给和生存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满足的,而且在关外苦寒之地出现这一万多人,就算是再好客的牧民也得避其锋芒,若是他们要在关外做了什么孽,这就是逼着这些胡人仇恨汉人的形势。
北胡虽然没有西胡强大,但北胡部族众多,性格又坚韧,若真拧成了一股绳,对刚刚平定天下的大楚发出攻击,也将会是一场打击。
相对而言,隐户、世族对其他派系的倾轧、后宫里世家子独大的局面等等,虽然也是顽疾,但却还有时间慢慢除去弊病,不至于像胡人这般发作起来又快又急。
所以楚睿殿试的题目定为“边夷”,自然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
在场的这么多贡生里,国子监的学生们是最快想到陛下对于边关的顾虑的。此题虽然指的是“边夷”,实际上问政的是“边关”。他们有许多人都听过张玄对于关外大寒的猜测,再联系到马上就要进京的镇北将军袁羲,也就能紧扣题目,立刻写出策论来。
这便是进入国子监的好处。进入国子监,并不代表能在里面得到多么高深的知识,但是国子监里有众多官宦子弟,长期信息共享,再加上博士大儒们也经常会拿一些朝堂上的案例作为时务策的题目来说,眼界是要比一般的举子们要开阔的多的。
也有许多没有领会意思的贡生开始洋洋洒洒的写如何要教化边夷,如何让他们学会礼仪等等;还有些立意大胆的,居然还写出“虽远必诛”这样的话的。
待所有人做完卷子,再检查一遍,将卷子交上去后,六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鸿胪寺卿八位阅卷官一一传阅卷子,对觉得满意的卷子进行批阅。
在这么多贡生中,齐邵写的最精彩,李钧写的最务实。
齐邵上升到的是“势”的高度,从边关的形势说起,又说到如何以“夷”制“夷”,他甚至洞悉了朝廷允许边关购买胡人奴隶做劳动力的理由,提出了此策的诸多隐患和解决的建议等等,直看得几位阅卷官拍案叫绝。
能够见微知著的不少,可是能提出好几种解决方法来供人选择的下官,无疑是最让上官满意的。
六部几位主事都已经想要上奏皇帝,求圣上破格录用齐邵,不要将他丢到翰林院里磨练了。若是他能入六部直接做个七品,谁能抢到他,谁未来几年就多了新的左膀右臂。
而李钧的时务策做的最直白,也最务实。他从自己在叔父家中遇见的羯人说起,再说到他们的观念与习惯,以及如何对待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他举了羯人的例子,说明胡人一旦归化,也可以帮助大楚做出许多贡献。而无论汉胡,只要能填饱肚子、不受欺压,都是盼望和平的云云。
李钧其实早就已经被鸿胪寺卿给看上了,当初在考场外,他就已经派人细细的打听了他的身份。鸿胪寺掌管外交和诸夷的朝贡送迎之事,虽不是什么显要衙门,但如今圣上有开放胡市进行互市的意思,鸿胪寺也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这位鸿胪寺卿在考场外见了李钧仗义执言之事,觉得此子性格温厚,又不乏怜悯仗义之心,最适合在圣上新立的藩司“都亭驿”任职,和互市的胡人们打交道。
在得知他正是将胡人带回京城的信国公李茂的堂侄,而且又非嫡子的时候,这位鸿胪寺卿叹了一声天意。
原本他听闻这个人是信国公府的堂侄时,已经不报希望了,此人若门第显赫,托了叔父的关系,怎么也不会看的上这偏院地方的七品小官儿。
可再听说他只是庶子,而且此届春闱李茂也没有为他跑过任何关系,这位鸿胪寺卿又升起了希望。
再听说此人的外号叫“李千盏”,鸿胪寺卿更是喜的不住偷笑。他们这一群鸿胪寺的官员最怕就是和外邦的使者喝酒,可是和这些人打交道,不喝酒又不行。就像这次羯人进京,他们设筵款待,鸿胪寺上下陪酒的官员吏员共十四个人,喝醉了十二个,还有两个是半途离席跑了的,现在想想,还觉得有些后怕。
有了此人在鸿胪寺,岂不是一个宝贝?
李钧会试的卷子他是看过的,此子一片赤子之心,最重要的是,看起来性情虽然爽直,却不鲁笨,像这样的人,往往走的不会很高,但是也很少犯错,对于这种和异族打交道的之位,也许性子爽直反倒容易办好差事。
再看这次殿试他的卷子,满纸都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从边夷的民生和风俗入手,说明汉夷互相尊重和互相制约的重要,正对了他的胃口,毫不吝啬的画了个圈圈。
刑部尚书之子赵聃的卷子也写的很有意思,得的圈数也不少。最后,十张红圈最多的卷子被呈到御前,由楚睿看过以后,定下了名次。
状元是国子监祭酒之子齐邵,榜眼是国子监另外一名寒门学子陈修,探花是赵聃。而二甲第一名的传胪正是李钧。
这一下,有些寒门学子心中不平,觉得八位阅卷官有徇私之嫌。
国子监祭酒家的儿子齐邵得了状元,他们一点也不意外。这人本来就是会试的会元,平日里交往,也都承认他有大才,为人品性才德无一不好。若不是他是监生,不用参加乡试和省试,说不定连中三元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这探花赵聃,平时就看不出多有才学了,春闱揭榜也只是第十一名,更别说二甲第一的李钧。
他们两人一个是刑部尚书之子,一个是国公加兵部尚书的李大人之侄,若说一点猫腻都没有,他们不信!
但事实上,李茂只给了自家侄子一个三角,刑部尚书赵恒也是。若说徇私,他们还真的没有这么做。
还是楚睿在指派“探花使”的时候道出了究竟。
“其实李钧的时务策也写的很好,只是朕觉得‘探花’之位嘛,总要给年轻英俊的进士才是佳话。赵聃今年年方十六,时务策写的这般出色,可谓是年少才俊了。相貌又这般清俊,听说过年以后,赵爱卿家里的门槛都给说亲的媒人踏破了?”
赵聃面皮涨得通红,他不知道原来自己第三名的探花是这么来的。他悄悄看了眼李钧,却发现李钧也是脸上含笑,半点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殿下许多新晋的进士脸上不免带出不甘来,有些恨不得自己也年轻英俊,靠脸皮得了这个探花才好。
楚睿一席话,虽然解决了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徇私的嫌疑,可是却把赵聃弄的十分尴尬,而且若不是李钧是个豁达的,恐怕此时两人就要有了龃龉。
李钧不知道自己还能得个“传胪”,乐的一直在傻笑,看的李茂不忍直视,真不想承认这个没有城府的家伙是自己的堂侄。
赵聃和另外一位十八岁的进士因为年纪最小,被御点为“探花使”,将在明日宫中举办的“探花宴”前去京中各户人家的名园里采来鲜花,送到探花宴上赋诗。
而状元齐邵在领着所有进士拜谢皇恩之后,由礼部官员披红挂彩,手持着皇帝对于这次科举的金榜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头戴状元冠,领着骑着白马和棕马的榜眼与探花,前呼后拥,旗鼓开路,一路潇潇洒洒的去东城里的“龙棚”张榜去了。
皇宫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宫之时,也可以从正门进入一次。而其他人等,除非是殿试中考中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方可在领着金榜圣诏的时候从正门出去一次。
这就是读书人能得到的最高礼遇了,就算是皇亲贵族,勋贵权臣,想要从正门出入,都是妄想。
齐邵、陈修和赵聃都是年轻人,年纪最大的陈修也不过才二十七岁,三人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满心餍足,在沿路百姓的拥簇之下,一直行到东市的“龙棚”,将圣诏交予礼部官员张布,又经过唱名,才又骑着马,再从西城穿过,绕行一圈再回到宫城之外,和其他学子一起汇合,去礼部进行仪典。
殿试的三日后,皇帝会在上朝前召见新考中的进士。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进士巾,恭立紫宸殿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紫宸殿里。能进入紫宸殿,就表示有任官的资格了,他们将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传胪”完毕过后,一甲三人会有皇帝亲自指派去处,二甲第一有时候也会破格指派,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钧得了二甲第一,总觉得在梦里一般,走路都是笑嘻嘻的。张宁见李钧那个样子,笑着和李茂说道:“李大人那堂侄,倒是有趣的很。”
李茂自从听了红娘子的话,对张家有了极大的防备,此事他已指派了吴玉舟细细查探,那叫做“红颜”的铺子也被控制了起来,就等着收网了。这张家到底什么目的,他的大嫂张静又是什么身份,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但他能肯定的是,对这张宁,不可交心。
只是他心里有所戒备,脸上却还是带着微笑说道:“这孩子此番也是走运,若论才学,其实并没有二甲其他进士要高。”他说的是实话,倒不是谦虚。
“官场上能走多远,光靠才学是没有用的。李大人的堂侄是个务实之人,如今务实之人,已越来越少了。若是中间没有什么变故,李大人的堂侄恐怕会去鸿胪寺,您回家的时候,和你堂侄通个气吧。”
张宁说这番话,是在给李茂卖好。
像这种有官员提前来打吏选招呼的情况,一般都是为了家中子侄。这鸿胪寺卿特意来打招呼,为了又是李钧,其目的不言而喻。
鸿胪寺不知为何看上了李钧,能有把握在李钧入翰林院之前把他给捞到鸿胪寺去,一定已经是和皇帝通过了气,否则也不会说的如此肯定。
此事作为兵部尚书的李茂自然是不会知晓。他听到张宁的话,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理解了是什么意思。
只是鸿胪寺要李钧做什么?难道是因为自己带了羯人们回来,鸿胪寺要借这层关系,让李钧与羯人开展互市的事宜?
可是鸿胪寺为了管理互市而设立的的都亭驿不是已经满编了吗?
李茂一边谢过张宁的好意,一边应了刑部尚书赵恒的邀去应酬。
他家公子得了探花,不管是靠脸还是靠才学,总是一件喜事,再加上他自己的堂侄也得了二甲传胪,自然是跑不掉这场应酬。
一下子,除了翰林院掌院陆元皓拒绝了,其他阅卷官都一起去了醉霄楼。
在席上,李茂找个时机悄悄的拉出了鸿胪寺卿崔明恩,对他拱了拱手,问道:“听闻崔大人看中了我那堂侄,想要他入鸿胪寺?”
崔明恩就知道李茂会问。张宁和他家是姻亲,怎么有不透风的道理。他也早就准备好了这一问,于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如何见到李钧仗义执言,如何赏识与他,如何希望他进入鸿胪寺学习,好日后前往汾州边境管理互市等等说了个清楚。
李茂也没想到自己那有些木讷的堂侄居然有这般的运气,在他看来,心直口快的李钧要么入翰林院混个散职,跟着他后面学习为官之道,要么就进御史台,做个得罪人的言官,却没想到他的机遇在这里。
一想到自己这个堂侄和家中那些羯人姑娘(雾)以及卢默那一帮羯人小伙子都处的很好,李茂也不禁承认对于李钧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知道鸿胪寺是看重李钧本人,而不是想要借他的关系,李茂也为这个堂侄十分高兴,不但替李钧谢过了鸿胪寺卿的赏识,还定了金殿传胪以后让李钧上门去拜谢。
鸿胪寺卿见李茂没有一点嫌弃这个官位小、升迁慢、条件艰苦的意思,心中也赞了一声李茂的心胸,对李钧更是有了期待。
两人回席后在宴上相谈甚欢,就连其他大人们都莫名其妙。
这两人之前基本没什么交集,怎么突然就这么熟稔起来了呢?
只有知道个中缘由的张宁在把盏而笑,对李钧未来能走多远也好奇了起来。
同日下午,信国公府内。
“太夫人!太夫人!”报喜的家人飞快的跑入北园内,在持云院的门口大声地报道:“堂少爷得了二甲第一的传胪,金榜已经放出来了,大喜,大喜啊!”
顾卿正坐在屋子里和三个孩子说话,突然听得看榜的家人来报,喜不自胜地站起身来。“快快快,快叫他进来回话!”
那家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得十分精神,一进屋先利落的给顾卿跪下磕头,然后笑着通报着:“就是刚刚的事儿,国子监祭酒家的齐大公子得了状元,骑马游街,亲自到龙棚里送的金榜圣诏,小的见二甲黄榜上第一名的就是钧少爷,立刻打马回来报喜了!”
“我大哥二甲第一?”
“齐邵果然得了状元!”
“榜眼探花都是谁啊!”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李钊心里一阵迷惑。他大哥在家的时候,虽然每个师父都说他读书读的好,但他对这个“好”没什么概念,他娘也说只有在这乡野地方,他大哥这般读书才叫好。当初大哥过了乡试和省试,人人都夸耀他大哥年少英才,他娘说都是看着他家和李国公同族的关系,否则也不会走的这么容易。
后来大哥成了贡生,大家都不说大哥读书读的好了,也没有人再夸他年少英才,许多人都说怕是走了堂叔的门路,所以才能那么轻松的当了贡生。
没看到乡里省试第一的那位都落榜了吗!那位可是乡间人人称赞的才学深厚之人!
所以他听说大哥今天殿试,心里没觉得大哥能得个什么好名次回来。
皇帝老爷的眼睛是雪亮的,就算堂叔再厉害,皇帝老爷也不会胡乱点名次的。
可一听大哥成了二甲传胪,李钊一下子觉得这个堂叔的形象无比高大起来,甚至比皇帝老爷还高大的地步。
顾卿见这李钊既不像喜,也不像怒,倒像是迷惘失措的样子,便多看了两眼。
“李钊,你怎么了?”
李钊一脸不解地说道:“我哥哥怎么能得第四呢?”
他哪里看也不像是会当传胪的样子啊!
“自然是因为你哥哥学问好,运气也好啊。”顾卿理所当然地说道。
考试这东西,虽然大部分时候看实力,但是有时候运气也很关键。她高考的时候,数学有许多题都押对了,这就叫运气。当年那么多成绩比她好的同学问她“你怎么就考了这么多分呢?”,大抵那震惊的心情和这孩子差不多。
但那些同学好歹还有竞争关系,这孩子迷茫和什么劲啊。
李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迷茫什么,他还没想明白,所以只是傻乎乎地点了点头。
“哦,运气啊。”
顾卿好想对天翻个白眼。她先说的重点明明是“学问好”,为什么这孩子自动只听到后面那句“运气也好”!
李锐听得这家人说第一名的状元是齐邵,心中也快慰。
他拿着齐邵那信已经有一阵子了,虽然不明白齐邵为什么说除非他中了状元,否则这信不要给他叔叔,但好友能得状元,他自然是从内心里为他欣喜。
他这好友果然是不做就不做,一做就要做到最好。
“这次的榜眼是国子监监生,通州学子陈修;探花是刑部尚书之子赵聃。”那家人听李铭问到其他两人,回答道:“听说赵公子还被点了探花郎,明日要在京中各名园里采花,进宫送与探花宴上的。”
他们家虽然是御赐的宅子,可是府里却没有什么有名的园子,京中有园子的各家,基本都是自家修建的宅子。顾卿等人也对探花宴没有什么兴趣,倒是对李钧能得个什么官位十分好奇。
李钊听着顾卿和堂兄堂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大哥去什么官衙任职比较好,忍不住冒出一句:
“我大哥要是外放为官了,谁来教我读书?”
他这话一出,整个房间里的人都对他注视了过来。
和李钧关系最好的李铭忍不住冷声道:
“你兄长此次得了二甲传胪,最差也是个从七品的官儿,以后前程只会更好。若是他真要外放为官,难不成在你读出来之前都不要前程了不成?”
“铭儿,休要胡言!钊哥儿刚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只能依仗兄长,他若走了,你叫他一个人在我们府里,自然是要担心。叫你去个陌生地方,你哥哥又走了,你不多问问?”
顾卿板着脸训了李铭一句。
李铭有些不甘心地扭过头去。
奶奶这是给李钊面子。谁都听得出来李钊根本就不是担心疑虑的样子!
李钊咬了咬唇,又冒出一句来。
“等他回来,我要和他说,不许他外放为官。”
这下子,连顾卿也无言了。
先是北面的定北军出现了纰漏,镇北将军袁羲回京认罪,北军大将王泰和带着上万部队叛逃出关。
若说关外没有接应的地方,说什么他也不信。一万多人的补给和生存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满足的,而且在关外苦寒之地出现这一万多人,就算是再好客的牧民也得避其锋芒,若是他们要在关外做了什么孽,这就是逼着这些胡人仇恨汉人的形势。
北胡虽然没有西胡强大,但北胡部族众多,性格又坚韧,若真拧成了一股绳,对刚刚平定天下的大楚发出攻击,也将会是一场打击。
相对而言,隐户、世族对其他派系的倾轧、后宫里世家子独大的局面等等,虽然也是顽疾,但却还有时间慢慢除去弊病,不至于像胡人这般发作起来又快又急。
所以楚睿殿试的题目定为“边夷”,自然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
在场的这么多贡生里,国子监的学生们是最快想到陛下对于边关的顾虑的。此题虽然指的是“边夷”,实际上问政的是“边关”。他们有许多人都听过张玄对于关外大寒的猜测,再联系到马上就要进京的镇北将军袁羲,也就能紧扣题目,立刻写出策论来。
这便是进入国子监的好处。进入国子监,并不代表能在里面得到多么高深的知识,但是国子监里有众多官宦子弟,长期信息共享,再加上博士大儒们也经常会拿一些朝堂上的案例作为时务策的题目来说,眼界是要比一般的举子们要开阔的多的。
也有许多没有领会意思的贡生开始洋洋洒洒的写如何要教化边夷,如何让他们学会礼仪等等;还有些立意大胆的,居然还写出“虽远必诛”这样的话的。
待所有人做完卷子,再检查一遍,将卷子交上去后,六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鸿胪寺卿八位阅卷官一一传阅卷子,对觉得满意的卷子进行批阅。
在这么多贡生中,齐邵写的最精彩,李钧写的最务实。
齐邵上升到的是“势”的高度,从边关的形势说起,又说到如何以“夷”制“夷”,他甚至洞悉了朝廷允许边关购买胡人奴隶做劳动力的理由,提出了此策的诸多隐患和解决的建议等等,直看得几位阅卷官拍案叫绝。
能够见微知著的不少,可是能提出好几种解决方法来供人选择的下官,无疑是最让上官满意的。
六部几位主事都已经想要上奏皇帝,求圣上破格录用齐邵,不要将他丢到翰林院里磨练了。若是他能入六部直接做个七品,谁能抢到他,谁未来几年就多了新的左膀右臂。
而李钧的时务策做的最直白,也最务实。他从自己在叔父家中遇见的羯人说起,再说到他们的观念与习惯,以及如何对待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他举了羯人的例子,说明胡人一旦归化,也可以帮助大楚做出许多贡献。而无论汉胡,只要能填饱肚子、不受欺压,都是盼望和平的云云。
李钧其实早就已经被鸿胪寺卿给看上了,当初在考场外,他就已经派人细细的打听了他的身份。鸿胪寺掌管外交和诸夷的朝贡送迎之事,虽不是什么显要衙门,但如今圣上有开放胡市进行互市的意思,鸿胪寺也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这位鸿胪寺卿在考场外见了李钧仗义执言之事,觉得此子性格温厚,又不乏怜悯仗义之心,最适合在圣上新立的藩司“都亭驿”任职,和互市的胡人们打交道。
在得知他正是将胡人带回京城的信国公李茂的堂侄,而且又非嫡子的时候,这位鸿胪寺卿叹了一声天意。
原本他听闻这个人是信国公府的堂侄时,已经不报希望了,此人若门第显赫,托了叔父的关系,怎么也不会看的上这偏院地方的七品小官儿。
可再听说他只是庶子,而且此届春闱李茂也没有为他跑过任何关系,这位鸿胪寺卿又升起了希望。
再听说此人的外号叫“李千盏”,鸿胪寺卿更是喜的不住偷笑。他们这一群鸿胪寺的官员最怕就是和外邦的使者喝酒,可是和这些人打交道,不喝酒又不行。就像这次羯人进京,他们设筵款待,鸿胪寺上下陪酒的官员吏员共十四个人,喝醉了十二个,还有两个是半途离席跑了的,现在想想,还觉得有些后怕。
有了此人在鸿胪寺,岂不是一个宝贝?
李钧会试的卷子他是看过的,此子一片赤子之心,最重要的是,看起来性情虽然爽直,却不鲁笨,像这样的人,往往走的不会很高,但是也很少犯错,对于这种和异族打交道的之位,也许性子爽直反倒容易办好差事。
再看这次殿试他的卷子,满纸都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从边夷的民生和风俗入手,说明汉夷互相尊重和互相制约的重要,正对了他的胃口,毫不吝啬的画了个圈圈。
刑部尚书之子赵聃的卷子也写的很有意思,得的圈数也不少。最后,十张红圈最多的卷子被呈到御前,由楚睿看过以后,定下了名次。
状元是国子监祭酒之子齐邵,榜眼是国子监另外一名寒门学子陈修,探花是赵聃。而二甲第一名的传胪正是李钧。
这一下,有些寒门学子心中不平,觉得八位阅卷官有徇私之嫌。
国子监祭酒家的儿子齐邵得了状元,他们一点也不意外。这人本来就是会试的会元,平日里交往,也都承认他有大才,为人品性才德无一不好。若不是他是监生,不用参加乡试和省试,说不定连中三元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这探花赵聃,平时就看不出多有才学了,春闱揭榜也只是第十一名,更别说二甲第一的李钧。
他们两人一个是刑部尚书之子,一个是国公加兵部尚书的李大人之侄,若说一点猫腻都没有,他们不信!
但事实上,李茂只给了自家侄子一个三角,刑部尚书赵恒也是。若说徇私,他们还真的没有这么做。
还是楚睿在指派“探花使”的时候道出了究竟。
“其实李钧的时务策也写的很好,只是朕觉得‘探花’之位嘛,总要给年轻英俊的进士才是佳话。赵聃今年年方十六,时务策写的这般出色,可谓是年少才俊了。相貌又这般清俊,听说过年以后,赵爱卿家里的门槛都给说亲的媒人踏破了?”
赵聃面皮涨得通红,他不知道原来自己第三名的探花是这么来的。他悄悄看了眼李钧,却发现李钧也是脸上含笑,半点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殿下许多新晋的进士脸上不免带出不甘来,有些恨不得自己也年轻英俊,靠脸皮得了这个探花才好。
楚睿一席话,虽然解决了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徇私的嫌疑,可是却把赵聃弄的十分尴尬,而且若不是李钧是个豁达的,恐怕此时两人就要有了龃龉。
李钧不知道自己还能得个“传胪”,乐的一直在傻笑,看的李茂不忍直视,真不想承认这个没有城府的家伙是自己的堂侄。
赵聃和另外一位十八岁的进士因为年纪最小,被御点为“探花使”,将在明日宫中举办的“探花宴”前去京中各户人家的名园里采来鲜花,送到探花宴上赋诗。
而状元齐邵在领着所有进士拜谢皇恩之后,由礼部官员披红挂彩,手持着皇帝对于这次科举的金榜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头戴状元冠,领着骑着白马和棕马的榜眼与探花,前呼后拥,旗鼓开路,一路潇潇洒洒的去东城里的“龙棚”张榜去了。
皇宫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宫之时,也可以从正门进入一次。而其他人等,除非是殿试中考中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方可在领着金榜圣诏的时候从正门出去一次。
这就是读书人能得到的最高礼遇了,就算是皇亲贵族,勋贵权臣,想要从正门出入,都是妄想。
齐邵、陈修和赵聃都是年轻人,年纪最大的陈修也不过才二十七岁,三人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满心餍足,在沿路百姓的拥簇之下,一直行到东市的“龙棚”,将圣诏交予礼部官员张布,又经过唱名,才又骑着马,再从西城穿过,绕行一圈再回到宫城之外,和其他学子一起汇合,去礼部进行仪典。
殿试的三日后,皇帝会在上朝前召见新考中的进士。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进士巾,恭立紫宸殿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紫宸殿里。能进入紫宸殿,就表示有任官的资格了,他们将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传胪”完毕过后,一甲三人会有皇帝亲自指派去处,二甲第一有时候也会破格指派,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钧得了二甲第一,总觉得在梦里一般,走路都是笑嘻嘻的。张宁见李钧那个样子,笑着和李茂说道:“李大人那堂侄,倒是有趣的很。”
李茂自从听了红娘子的话,对张家有了极大的防备,此事他已指派了吴玉舟细细查探,那叫做“红颜”的铺子也被控制了起来,就等着收网了。这张家到底什么目的,他的大嫂张静又是什么身份,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但他能肯定的是,对这张宁,不可交心。
只是他心里有所戒备,脸上却还是带着微笑说道:“这孩子此番也是走运,若论才学,其实并没有二甲其他进士要高。”他说的是实话,倒不是谦虚。
“官场上能走多远,光靠才学是没有用的。李大人的堂侄是个务实之人,如今务实之人,已越来越少了。若是中间没有什么变故,李大人的堂侄恐怕会去鸿胪寺,您回家的时候,和你堂侄通个气吧。”
张宁说这番话,是在给李茂卖好。
像这种有官员提前来打吏选招呼的情况,一般都是为了家中子侄。这鸿胪寺卿特意来打招呼,为了又是李钧,其目的不言而喻。
鸿胪寺不知为何看上了李钧,能有把握在李钧入翰林院之前把他给捞到鸿胪寺去,一定已经是和皇帝通过了气,否则也不会说的如此肯定。
此事作为兵部尚书的李茂自然是不会知晓。他听到张宁的话,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理解了是什么意思。
只是鸿胪寺要李钧做什么?难道是因为自己带了羯人们回来,鸿胪寺要借这层关系,让李钧与羯人开展互市的事宜?
可是鸿胪寺为了管理互市而设立的的都亭驿不是已经满编了吗?
李茂一边谢过张宁的好意,一边应了刑部尚书赵恒的邀去应酬。
他家公子得了探花,不管是靠脸还是靠才学,总是一件喜事,再加上他自己的堂侄也得了二甲传胪,自然是跑不掉这场应酬。
一下子,除了翰林院掌院陆元皓拒绝了,其他阅卷官都一起去了醉霄楼。
在席上,李茂找个时机悄悄的拉出了鸿胪寺卿崔明恩,对他拱了拱手,问道:“听闻崔大人看中了我那堂侄,想要他入鸿胪寺?”
崔明恩就知道李茂会问。张宁和他家是姻亲,怎么有不透风的道理。他也早就准备好了这一问,于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如何见到李钧仗义执言,如何赏识与他,如何希望他进入鸿胪寺学习,好日后前往汾州边境管理互市等等说了个清楚。
李茂也没想到自己那有些木讷的堂侄居然有这般的运气,在他看来,心直口快的李钧要么入翰林院混个散职,跟着他后面学习为官之道,要么就进御史台,做个得罪人的言官,却没想到他的机遇在这里。
一想到自己这个堂侄和家中那些羯人姑娘(雾)以及卢默那一帮羯人小伙子都处的很好,李茂也不禁承认对于李钧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知道鸿胪寺是看重李钧本人,而不是想要借他的关系,李茂也为这个堂侄十分高兴,不但替李钧谢过了鸿胪寺卿的赏识,还定了金殿传胪以后让李钧上门去拜谢。
鸿胪寺卿见李茂没有一点嫌弃这个官位小、升迁慢、条件艰苦的意思,心中也赞了一声李茂的心胸,对李钧更是有了期待。
两人回席后在宴上相谈甚欢,就连其他大人们都莫名其妙。
这两人之前基本没什么交集,怎么突然就这么熟稔起来了呢?
只有知道个中缘由的张宁在把盏而笑,对李钧未来能走多远也好奇了起来。
同日下午,信国公府内。
“太夫人!太夫人!”报喜的家人飞快的跑入北园内,在持云院的门口大声地报道:“堂少爷得了二甲第一的传胪,金榜已经放出来了,大喜,大喜啊!”
顾卿正坐在屋子里和三个孩子说话,突然听得看榜的家人来报,喜不自胜地站起身来。“快快快,快叫他进来回话!”
那家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得十分精神,一进屋先利落的给顾卿跪下磕头,然后笑着通报着:“就是刚刚的事儿,国子监祭酒家的齐大公子得了状元,骑马游街,亲自到龙棚里送的金榜圣诏,小的见二甲黄榜上第一名的就是钧少爷,立刻打马回来报喜了!”
“我大哥二甲第一?”
“齐邵果然得了状元!”
“榜眼探花都是谁啊!”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李钊心里一阵迷惑。他大哥在家的时候,虽然每个师父都说他读书读的好,但他对这个“好”没什么概念,他娘也说只有在这乡野地方,他大哥这般读书才叫好。当初大哥过了乡试和省试,人人都夸耀他大哥年少英才,他娘说都是看着他家和李国公同族的关系,否则也不会走的这么容易。
后来大哥成了贡生,大家都不说大哥读书读的好了,也没有人再夸他年少英才,许多人都说怕是走了堂叔的门路,所以才能那么轻松的当了贡生。
没看到乡里省试第一的那位都落榜了吗!那位可是乡间人人称赞的才学深厚之人!
所以他听说大哥今天殿试,心里没觉得大哥能得个什么好名次回来。
皇帝老爷的眼睛是雪亮的,就算堂叔再厉害,皇帝老爷也不会胡乱点名次的。
可一听大哥成了二甲传胪,李钊一下子觉得这个堂叔的形象无比高大起来,甚至比皇帝老爷还高大的地步。
顾卿见这李钊既不像喜,也不像怒,倒像是迷惘失措的样子,便多看了两眼。
“李钊,你怎么了?”
李钊一脸不解地说道:“我哥哥怎么能得第四呢?”
他哪里看也不像是会当传胪的样子啊!
“自然是因为你哥哥学问好,运气也好啊。”顾卿理所当然地说道。
考试这东西,虽然大部分时候看实力,但是有时候运气也很关键。她高考的时候,数学有许多题都押对了,这就叫运气。当年那么多成绩比她好的同学问她“你怎么就考了这么多分呢?”,大抵那震惊的心情和这孩子差不多。
但那些同学好歹还有竞争关系,这孩子迷茫和什么劲啊。
李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迷茫什么,他还没想明白,所以只是傻乎乎地点了点头。
“哦,运气啊。”
顾卿好想对天翻个白眼。她先说的重点明明是“学问好”,为什么这孩子自动只听到后面那句“运气也好”!
李锐听得这家人说第一名的状元是齐邵,心中也快慰。
他拿着齐邵那信已经有一阵子了,虽然不明白齐邵为什么说除非他中了状元,否则这信不要给他叔叔,但好友能得状元,他自然是从内心里为他欣喜。
他这好友果然是不做就不做,一做就要做到最好。
“这次的榜眼是国子监监生,通州学子陈修;探花是刑部尚书之子赵聃。”那家人听李铭问到其他两人,回答道:“听说赵公子还被点了探花郎,明日要在京中各名园里采花,进宫送与探花宴上的。”
他们家虽然是御赐的宅子,可是府里却没有什么有名的园子,京中有园子的各家,基本都是自家修建的宅子。顾卿等人也对探花宴没有什么兴趣,倒是对李钧能得个什么官位十分好奇。
李钊听着顾卿和堂兄堂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大哥去什么官衙任职比较好,忍不住冒出一句:
“我大哥要是外放为官了,谁来教我读书?”
他这话一出,整个房间里的人都对他注视了过来。
和李钧关系最好的李铭忍不住冷声道:
“你兄长此次得了二甲传胪,最差也是个从七品的官儿,以后前程只会更好。若是他真要外放为官,难不成在你读出来之前都不要前程了不成?”
“铭儿,休要胡言!钊哥儿刚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只能依仗兄长,他若走了,你叫他一个人在我们府里,自然是要担心。叫你去个陌生地方,你哥哥又走了,你不多问问?”
顾卿板着脸训了李铭一句。
李铭有些不甘心地扭过头去。
奶奶这是给李钊面子。谁都听得出来李钊根本就不是担心疑虑的样子!
李钊咬了咬唇,又冒出一句来。
“等他回来,我要和他说,不许他外放为官。”
这下子,连顾卿也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