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灵前谁诵《地藏经》(二)
擦干净小脸的虎头,瞪着一双烂桃眼睛看着道痴,多了几分可怜,少了几分憨气。
道痴想着他方才声音嘶哑,道:“嚎得倒是卖力气,嗓子疼不疼?”
虎头点了点头,又摇头,拍着胸口,瓮声道:“这,疼。”说话间,他像是一下子失了精神气,耷拉下脑袋,稚嫩的脸上满是迷茫。
道痴心中叹了一口气,道:“老爹既西行,等丧事完毕,你就上山……”
虎头听了,立时伸直了脖子,瞪大眼睛,满心期盼都刻在脸上:“真?”
这也是个可怜孩子,要是在其他人家,即便孩子烧坏脑壳,说话行事笨拙些,到底是亲爹亲娘,说不定还要多疼几分;王老爹家情形却是不同。
自王老爹恢复良民身份,到虎头这一代,正好是第四代。按照大明律法,奴仆回归良民身份,三代后可参加科举考试。
王老爹山居多年,虽不看重这些,可王福平、王福安兄弟,却是将这个当成家中大事。
王家虽有宅有田,子孙亦称得上是繁茂,可却是无根浮萍,不过是借着王氏宗房的照拂,在得以安居。
在王福平兄弟看来,只要子孙后代读书科举,耕读传家,出人头地,才不用像现下这样依附旁人,夹着尾巴过日子。
王家几个适龄孩子,都在隔壁村私塾读书。
在家族渐兴之机,虎头占着长子长孙的位置,偏生又烧坏了脑子,憨憨傻傻,难免被家人不待见。
尤其是他娘,全部心思放在虎头那个被村里人视为“神童”的次子身上,对虎头不闻不问,比后娘强不了几分。
虎头看似憨傻,可心思纯净,最是能察觉旁人好恶。爹娘与祖父母不待见他,他就不往跟前凑。
还是大和尚,听王老爹提及这个与道痴同龄的重长孙,便叫带到山上,算是给道痴作伴。
几年下来,虎头不仅成了道痴的小跟班,同曾祖父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后来王老爹下山,他便随着下山,近身服侍。
不过瞧着他现下模样,在这个家里待的也不痛快。
道痴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大师父那里,我去说,你只要随我走就是。”
虎头的身板立时又直了几分,嘴角咧得高高的:“想、大、吃……”
欢喜之下,他说话越发不利索。
道痴与他相伴长大,倒是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大师父了。
他方才哭的撕心裂肺,现下欢喜地冒泡。也只有心思这般单纯之人,才能这样肆意哭笑。
道痴想想山上的老和尚,却是添了担心。
老和尚行事虽随性从容,可王老爹毕竟不是旁人。老和尚出家为僧,连子孙后人都不提不见,却允王老爹上山服侍,主仆两人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老和尚年将九旬,自己下山后,西山寺里再无旁人。要是老人家哀伤过度,要个不舒坦,身边也没人看顾。
想到这里,道痴哪里还坐得住,他立时站起身来,对虎头道:“出去唤你二爷爷。”
虎头也不问原因,立时点头出去唤人。
少一时,王福安随着虎头进来。
道痴本意是想要同王福安打声招呼,叫虎头现下上山,可扫到虎头身上的孝服,他原本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直言道:“王施主,大师父独自在山上,我心中不安,请王施主安排人上山看看,等我回去再下山。”
王福安虽没有见过老和尚,可却听老父与长兄提过,老和尚年寿已高。
听了道痴的话,他倒是不罗嗦,应道:“好,好,小人这就打发小人家大小子上山。”
他口中的大小子,正是王家三个常上山扫洒的晚辈之一。
这会儿功夫,就有人在门口唤王福安,又有客人登门吊祭。
王福安连忙去了,道痴看向桌子上的大木鱼。
《地藏经》是给亡者送功德的经文,总共两万余言。正常情况下,诵经一遍,需一个时辰。
道痴这里却是快诵,不过即便是快诵,也不会少了半个时辰。
老和尚的交代,是代他在王老爹灵前诵百遍《地藏经》。
不知王家停灵几日,怎么算日子都有些赶,道痴只好想着尽量每日多诵些。
现下是午时,到天黑之前,能诵七遍、八遍都是多说。
他心里盘算了一下,心中有了定夺,看到虎头的时候,少不得吩咐一句:“不许再扯着嗓子哭,老爹听了难受。”
虎头使劲点点头,道:“完、了……”
这意思是告诉道痴,他已经哭完了,没眼泪了。
道痴便不再耽搁,抱着木鱼出了西厅。
王福安见状,忙迎了过来,道:“小师父这是?”
道痴道:“诵经。”
虽说兄长走前有吩咐,出了请道痴吃茶用斋饭之外,其他的等他回来再说。
可这回道痴开口,王福安也不好拦着,便叫人在灵前铺了垫子,请道痴入座。
不管是王家本家之人,还是外面的吊客,这会功夫多多少少都打探出来,这小和尚是从西山下来的,少不得带了几分好奇望了过来。
道痴只做未见,冲着王老爹的灵柩做了个合十礼,而后盘腿坐在布垫上。
随着“咚咚”的木鱼声起,道痴嘴唇微动:“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
一串《地藏经》出来,旁边的人不由都愣住。
《地藏经》是白事上最常听的经文,听着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道痴诵经的语速,不与时下相同。
又清又快的诵经声,伴着木鱼声,似是成了梵乐,引得人情不自已侧耳聆听。
佛经本就晦涩难懂,灵棚内外的人却不由地听入了迷。
院子里静寂下来,跪着的也好,坐着的也好,都身体前倾,全心地听着诵经……
半个时辰,仿佛眨眼而逝。
当诵经声止住,众人缓过心神,才发现自己方才太入迷,支楞着脖子,这会儿已经僵了。
大家望向道痴的目光,多带了敬重,再也无人因他年幼而小瞧。
道痴已经起身,转身走向西厅。
一是为动弹动弹腿脚,二是要吃口茶润润嗓子。
一口气诵完一部经,他只觉得口干舌燥。
院子里又有了说话声,王福安进来,后边跟着两个后生,抬着桌斋饭上来,请道痴受用。
道痴早饭用的早,这会儿腹中空空,便也不客气,道了一声谢,便净手在桌边坐下。
道痴用了斋饭,又歇了半刻钟消消神,方再次到灵前诵经。
这会儿不等他开始,四下里便都息了声,都安静地听他诵经。
道痴十一岁,还没有变声,清脆童音,与木鱼声夹杂在一起,听得大家再次走了心神。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又是眨眼而逝。
道痴再次起身回西厅,一刻钟后转回出来。
一遍一遍,一遍一遍,院子里人越聚越多。
来的客人舍不得走,新的客人又至。
南厅、东厅虽都设了奉茶处,可大家已经顶着烈阳,在灵棚里安坐。
似乎听着这诵经声,心里都跟着清净了,丝毫不觉暑热……
道痴垂下眼帘,亦是全身心诵经。
他诵了六年经,今日却是最虔诚。
虽说他向来对鬼怪神佛之说不以为然,可此时此刻,他却盼着菩萨真的听到自己的诵经声,将功德回到善良慈爱的王老爹身上。
王老爹抚养照看他数年,他能为王老爹做的,除了照看虎头之外,也就只有这诵经百遍……
院子外,王福平已经骑马回来,后边跟着两辆马车,还有些青衣仆从。
王福平翻身下马,看着自己门口乌泱泱地站满了人,动也不动,跟站门神似的,不由愣住。
听到木鱼声伴着诵经声,王福平心下了然。
旁人听着这快诵稀奇,王福平却是在山上听过的。
那两辆马车亦都停下,王福平走到第一辆马车前,躬身道:“老太爷,小人家到了。”
后边马车里的人已经下来,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白有须,相貌儒雅,穿着青色素服,
走了过来。
王福平见状,忙退后一步,让出地方。
中年人冲他微微颔首,而后毕恭毕敬地掀了车帘,搀下来个须发花白的老者。
王福平见自家大门都被人堵着,忙要唤人让地方,却是被老者开口止住。
老者已经听到这迥异于常的诵经声。
就连那中年人,也不知不觉中被诵经声吸引。
王福平不敢高声打岔,可也不好就这么让两位贵客在大门外站着,忙上前小声招呼乡邻让开。
须臾功夫,大门口到灵堂之间,就让出一条空道来。
王福平抹了一把汗,躬身伸手请贵客进门。
在木鱼声中,老者与中年人走进院子,走到灵堂前。
看着地上坐着的小小身影,老者的视线落到他的光头上,眼中闪过几分诧异。
他扫了旁边的中年人一眼,那人却听得入迷,浑然不觉。
老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望向那小小背影,不自觉地露出几分怜惜……;
道痴想着他方才声音嘶哑,道:“嚎得倒是卖力气,嗓子疼不疼?”
虎头点了点头,又摇头,拍着胸口,瓮声道:“这,疼。”说话间,他像是一下子失了精神气,耷拉下脑袋,稚嫩的脸上满是迷茫。
道痴心中叹了一口气,道:“老爹既西行,等丧事完毕,你就上山……”
虎头听了,立时伸直了脖子,瞪大眼睛,满心期盼都刻在脸上:“真?”
这也是个可怜孩子,要是在其他人家,即便孩子烧坏脑壳,说话行事笨拙些,到底是亲爹亲娘,说不定还要多疼几分;王老爹家情形却是不同。
自王老爹恢复良民身份,到虎头这一代,正好是第四代。按照大明律法,奴仆回归良民身份,三代后可参加科举考试。
王老爹山居多年,虽不看重这些,可王福平、王福安兄弟,却是将这个当成家中大事。
王家虽有宅有田,子孙亦称得上是繁茂,可却是无根浮萍,不过是借着王氏宗房的照拂,在得以安居。
在王福平兄弟看来,只要子孙后代读书科举,耕读传家,出人头地,才不用像现下这样依附旁人,夹着尾巴过日子。
王家几个适龄孩子,都在隔壁村私塾读书。
在家族渐兴之机,虎头占着长子长孙的位置,偏生又烧坏了脑子,憨憨傻傻,难免被家人不待见。
尤其是他娘,全部心思放在虎头那个被村里人视为“神童”的次子身上,对虎头不闻不问,比后娘强不了几分。
虎头看似憨傻,可心思纯净,最是能察觉旁人好恶。爹娘与祖父母不待见他,他就不往跟前凑。
还是大和尚,听王老爹提及这个与道痴同龄的重长孙,便叫带到山上,算是给道痴作伴。
几年下来,虎头不仅成了道痴的小跟班,同曾祖父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后来王老爹下山,他便随着下山,近身服侍。
不过瞧着他现下模样,在这个家里待的也不痛快。
道痴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大师父那里,我去说,你只要随我走就是。”
虎头的身板立时又直了几分,嘴角咧得高高的:“想、大、吃……”
欢喜之下,他说话越发不利索。
道痴与他相伴长大,倒是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大师父了。
他方才哭的撕心裂肺,现下欢喜地冒泡。也只有心思这般单纯之人,才能这样肆意哭笑。
道痴想想山上的老和尚,却是添了担心。
老和尚行事虽随性从容,可王老爹毕竟不是旁人。老和尚出家为僧,连子孙后人都不提不见,却允王老爹上山服侍,主仆两人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老和尚年将九旬,自己下山后,西山寺里再无旁人。要是老人家哀伤过度,要个不舒坦,身边也没人看顾。
想到这里,道痴哪里还坐得住,他立时站起身来,对虎头道:“出去唤你二爷爷。”
虎头也不问原因,立时点头出去唤人。
少一时,王福安随着虎头进来。
道痴本意是想要同王福安打声招呼,叫虎头现下上山,可扫到虎头身上的孝服,他原本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直言道:“王施主,大师父独自在山上,我心中不安,请王施主安排人上山看看,等我回去再下山。”
王福安虽没有见过老和尚,可却听老父与长兄提过,老和尚年寿已高。
听了道痴的话,他倒是不罗嗦,应道:“好,好,小人这就打发小人家大小子上山。”
他口中的大小子,正是王家三个常上山扫洒的晚辈之一。
这会儿功夫,就有人在门口唤王福安,又有客人登门吊祭。
王福安连忙去了,道痴看向桌子上的大木鱼。
《地藏经》是给亡者送功德的经文,总共两万余言。正常情况下,诵经一遍,需一个时辰。
道痴这里却是快诵,不过即便是快诵,也不会少了半个时辰。
老和尚的交代,是代他在王老爹灵前诵百遍《地藏经》。
不知王家停灵几日,怎么算日子都有些赶,道痴只好想着尽量每日多诵些。
现下是午时,到天黑之前,能诵七遍、八遍都是多说。
他心里盘算了一下,心中有了定夺,看到虎头的时候,少不得吩咐一句:“不许再扯着嗓子哭,老爹听了难受。”
虎头使劲点点头,道:“完、了……”
这意思是告诉道痴,他已经哭完了,没眼泪了。
道痴便不再耽搁,抱着木鱼出了西厅。
王福安见状,忙迎了过来,道:“小师父这是?”
道痴道:“诵经。”
虽说兄长走前有吩咐,出了请道痴吃茶用斋饭之外,其他的等他回来再说。
可这回道痴开口,王福安也不好拦着,便叫人在灵前铺了垫子,请道痴入座。
不管是王家本家之人,还是外面的吊客,这会功夫多多少少都打探出来,这小和尚是从西山下来的,少不得带了几分好奇望了过来。
道痴只做未见,冲着王老爹的灵柩做了个合十礼,而后盘腿坐在布垫上。
随着“咚咚”的木鱼声起,道痴嘴唇微动:“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
一串《地藏经》出来,旁边的人不由都愣住。
《地藏经》是白事上最常听的经文,听着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道痴诵经的语速,不与时下相同。
又清又快的诵经声,伴着木鱼声,似是成了梵乐,引得人情不自已侧耳聆听。
佛经本就晦涩难懂,灵棚内外的人却不由地听入了迷。
院子里静寂下来,跪着的也好,坐着的也好,都身体前倾,全心地听着诵经……
半个时辰,仿佛眨眼而逝。
当诵经声止住,众人缓过心神,才发现自己方才太入迷,支楞着脖子,这会儿已经僵了。
大家望向道痴的目光,多带了敬重,再也无人因他年幼而小瞧。
道痴已经起身,转身走向西厅。
一是为动弹动弹腿脚,二是要吃口茶润润嗓子。
一口气诵完一部经,他只觉得口干舌燥。
院子里又有了说话声,王福安进来,后边跟着两个后生,抬着桌斋饭上来,请道痴受用。
道痴早饭用的早,这会儿腹中空空,便也不客气,道了一声谢,便净手在桌边坐下。
道痴用了斋饭,又歇了半刻钟消消神,方再次到灵前诵经。
这会儿不等他开始,四下里便都息了声,都安静地听他诵经。
道痴十一岁,还没有变声,清脆童音,与木鱼声夹杂在一起,听得大家再次走了心神。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又是眨眼而逝。
道痴再次起身回西厅,一刻钟后转回出来。
一遍一遍,一遍一遍,院子里人越聚越多。
来的客人舍不得走,新的客人又至。
南厅、东厅虽都设了奉茶处,可大家已经顶着烈阳,在灵棚里安坐。
似乎听着这诵经声,心里都跟着清净了,丝毫不觉暑热……
道痴垂下眼帘,亦是全身心诵经。
他诵了六年经,今日却是最虔诚。
虽说他向来对鬼怪神佛之说不以为然,可此时此刻,他却盼着菩萨真的听到自己的诵经声,将功德回到善良慈爱的王老爹身上。
王老爹抚养照看他数年,他能为王老爹做的,除了照看虎头之外,也就只有这诵经百遍……
院子外,王福平已经骑马回来,后边跟着两辆马车,还有些青衣仆从。
王福平翻身下马,看着自己门口乌泱泱地站满了人,动也不动,跟站门神似的,不由愣住。
听到木鱼声伴着诵经声,王福平心下了然。
旁人听着这快诵稀奇,王福平却是在山上听过的。
那两辆马车亦都停下,王福平走到第一辆马车前,躬身道:“老太爷,小人家到了。”
后边马车里的人已经下来,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白有须,相貌儒雅,穿着青色素服,
走了过来。
王福平见状,忙退后一步,让出地方。
中年人冲他微微颔首,而后毕恭毕敬地掀了车帘,搀下来个须发花白的老者。
王福平见自家大门都被人堵着,忙要唤人让地方,却是被老者开口止住。
老者已经听到这迥异于常的诵经声。
就连那中年人,也不知不觉中被诵经声吸引。
王福平不敢高声打岔,可也不好就这么让两位贵客在大门外站着,忙上前小声招呼乡邻让开。
须臾功夫,大门口到灵堂之间,就让出一条空道来。
王福平抹了一把汗,躬身伸手请贵客进门。
在木鱼声中,老者与中年人走进院子,走到灵堂前。
看着地上坐着的小小身影,老者的视线落到他的光头上,眼中闪过几分诧异。
他扫了旁边的中年人一眼,那人却听得入迷,浑然不觉。
老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望向那小小背影,不自觉地露出几分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