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丰收的一年
第834章 丰收的一年
笙笙打了个秀气的呵欠,怎么到哪儿都有这么多人围着,好困,睡会儿。麻圆儿和汤圆儿睁着大眼睛,看着旁边的奶奶大娘们,好奇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精神好得很。
刘老夫人把笙笙抱在怀里,“哎呦,这丫头以后肯定沉稳,这么多人,她处变不惊,还睡得这么香。”
这丫头,从小就懒,是三个孩子中最能睡的。欢喜没看出她稳重,就看出她娇气,是个爱哭包。
“你可别抱着哄她,她最是娇气,抱着睡习惯了,下次就不爱在床上睡了。”欢喜数落女儿,“她爹宠着她,月子里总爱抱她,抱习惯就放不下,好容易给改过来的。”
刘老夫人笑,“抱一会儿没关系,我家孙女儿也不多,稀罕闺女。”
抱了一会儿,刘老夫人把笙笙给了奶娘,“还是抱楼上去睡吧,下面有点吵,哪儿睡得好。”
再看两个圆儿,这么多人他们还挺高兴的,把小手掏出来,放进了嘴里。边吃小手,边看身边的这些大人。有时候还露出笑容,很开心。
欢喜在想,大人们稀罕他们,逗他们玩儿。说不定他们也稀罕大人,逗大人玩儿呢。
晚上,沐家院子里摆了六桌,交杯换盏欢声笑语。
一家七口人在响水村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毛毛和两个伴读去了学堂上学,凤天逸闲来无事去作坊看看,研发新产品。欢喜每天上午去医馆坐诊,下午去医学堂上课。晚上一家七口人,在夕阳下的河边散步。
还是住在家里舒服,每天过的自由自在。
月中和月尾两天假期,凤天逸会带着毛毛和胖团子回京城,陪凤荣轩两天。把孩子们放在宫里,他去造船厂。
今年秋天,是丰收的一年。响水村、向阳城和苗疆的玉米大丰收,全部入了国库。筛选出好的种子,明年大面积种植。
与各国开通贸易后,从各国买回来了水果蔬菜、棉花和食盐,棉花价格没有原来高。加上苗疆今年很多养殖牛羊猪,猪肉做成了腊肠和腊肉,作为特色集中销往各国。牛作为耕牛卖大大周各地,羊在秋冬季节很是畅销,合介城的交易市场每天很多马车拉往大周各个地方。
药材市场一到药材收获的季节,旁边的客栈酒楼都住满了各地来的药材商。在收药材的期间,也有慕名去闵都城游玩,去闵都新城和石林,买些特产的腊肉和香肠回去。
这一年,对于苗疆的百姓是丰收的一年,是幸福的一年。秋种过后,每家自发跟着村长里正一起去修路。苗疆石头多,就地取材铺路。
向阳城和东郊的温棚去年到今年春末挣了不少钱,后来种上玉米又是一个收入。今年入秋前,京城各个郊区的村子都找镇长,镇长一起找京兆尹,他们想干温棚。
搭建温棚也不是哪里都可以,地势要平,而且排水好。最后,挨着城东的城北郊区适合建温棚,京兆尹知道这是将大事。带着他们去了向阳城,找了四个村的村长,让他们手把手教城北郊区的百姓怎么种大棚蔬菜,怎么管理。一定要落实好,大棚蔬菜看着赚钱,那是种好了赚钱。若是种不好,亏得你哭。
城南和城西郊区的百姓种什么呢?欢喜给出了个主意,种蒜黄。这两个地方多是山地,土地贫瘠,人多地少。不过每家的院子很大,种蒜黄合适。
蒜黄简单,只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能一茬能割三次。以前执行任务的时候,住在一户农家家中,他们家就是种蒜黄的。
秋收之前大蒜就种到温棚里了,凤天逸带着毛毛和胖团子回京城,第一茬金黄的蒜黄上市。二十文一斤,还是批发的价格。
这天凤天逸一早去造船厂,下了马车走到门卫处。警卫们上前行礼,凤天逸点头准备进去,警卫长让警卫搬了两筐金黄的东西过来,“殿下,这是城南和城北送来的蒜黄,说是请我们交给您。感谢您和太子妃娘娘给他们赚钱的法子,没什么送的,送两筐蒜黄,请您品尝他们种出来的蒜黄。”
“这就是蒜黄。”凤天逸拿起一根蒜黄,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嗯,有蒜的味道。收下吧,他们一份心意,我带回去给欢喜尝尝。”
听说太子殿下收了,城西和城北郊区的百姓很高兴,两筐哪里够,下午又送来了六筐。凤天逸出来的时候正好遇上送蒜黄的百姓,“谢谢你们,心意我领了。这次我就手下,以后别送了。好好种,勤劳肯定可以致富。”
几人赶紧跪下,衷心的感谢,“谢太子殿下!”
晚上,餐桌上出现了一盘蒜黄炒肉丝,凤荣轩夹了一筷子,“嗯,这个菜不错。”
凤天逸自己也夹了一筷子尝了,味道确实不错,“父皇,这就是城西城北郊区百姓们种的蒜黄,今天特意送来感谢我们,请我们尝尝。”
凤荣轩又吃了几筷子,对这盘菜很满意。吃的差不多,放下碗筷,“这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法子,好啊。”
吃好饭,三代人坐在一起说话。凤荣轩问了道,“你的船造得怎么样了?”
“第一艘货船年后可以下水,客船慢一些,里面内装的东西多,要延后半个月才能下水。”那么大的铁船,造起来没那么容易。凤天逸放下茶杯,“父皇,儿子有个想法。”
“说说看。”
凤天逸没说什么想法,反而问凤荣轩,“父皇,您还记得前年镇南王打下那群海盗后,带回来的东西吗?”
凤荣轩看着凤天逸,点点头,笑道,“你想组织一个远洋队伍,去外面看看?”
“儿子一点想法也逃不过父皇您的眼睛,儿子正有此意。”凤天逸也笑了,又严肃的道,“不过出海远洋有一定的风险,招募的人员尤其是领头人一定要有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
当初那些战利品中,有很多先进的东西,还有很多种子都是大周和其他各国都没有的。全在儿子儿媳妇儿的手中,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凤荣轩大力支持儿子,“这个别担心,招募人员这件事就交给镇南王,你安心造你的大船。”
“谢父皇。”
组织人去远洋的想法,凤天逸早就想提出来了。只是以前的船只落后,恐怕经不起海上的狂风巨浪。自从欢喜提出蒸汽机轮船,这个想法在凤天逸心中成型。
得到了凤荣轩的支持,凤天逸更有信心能实现。四年之后,大周的远洋船队一定能从港口出发。
笙笙打了个秀气的呵欠,怎么到哪儿都有这么多人围着,好困,睡会儿。麻圆儿和汤圆儿睁着大眼睛,看着旁边的奶奶大娘们,好奇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精神好得很。
刘老夫人把笙笙抱在怀里,“哎呦,这丫头以后肯定沉稳,这么多人,她处变不惊,还睡得这么香。”
这丫头,从小就懒,是三个孩子中最能睡的。欢喜没看出她稳重,就看出她娇气,是个爱哭包。
“你可别抱着哄她,她最是娇气,抱着睡习惯了,下次就不爱在床上睡了。”欢喜数落女儿,“她爹宠着她,月子里总爱抱她,抱习惯就放不下,好容易给改过来的。”
刘老夫人笑,“抱一会儿没关系,我家孙女儿也不多,稀罕闺女。”
抱了一会儿,刘老夫人把笙笙给了奶娘,“还是抱楼上去睡吧,下面有点吵,哪儿睡得好。”
再看两个圆儿,这么多人他们还挺高兴的,把小手掏出来,放进了嘴里。边吃小手,边看身边的这些大人。有时候还露出笑容,很开心。
欢喜在想,大人们稀罕他们,逗他们玩儿。说不定他们也稀罕大人,逗大人玩儿呢。
晚上,沐家院子里摆了六桌,交杯换盏欢声笑语。
一家七口人在响水村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毛毛和两个伴读去了学堂上学,凤天逸闲来无事去作坊看看,研发新产品。欢喜每天上午去医馆坐诊,下午去医学堂上课。晚上一家七口人,在夕阳下的河边散步。
还是住在家里舒服,每天过的自由自在。
月中和月尾两天假期,凤天逸会带着毛毛和胖团子回京城,陪凤荣轩两天。把孩子们放在宫里,他去造船厂。
今年秋天,是丰收的一年。响水村、向阳城和苗疆的玉米大丰收,全部入了国库。筛选出好的种子,明年大面积种植。
与各国开通贸易后,从各国买回来了水果蔬菜、棉花和食盐,棉花价格没有原来高。加上苗疆今年很多养殖牛羊猪,猪肉做成了腊肠和腊肉,作为特色集中销往各国。牛作为耕牛卖大大周各地,羊在秋冬季节很是畅销,合介城的交易市场每天很多马车拉往大周各个地方。
药材市场一到药材收获的季节,旁边的客栈酒楼都住满了各地来的药材商。在收药材的期间,也有慕名去闵都城游玩,去闵都新城和石林,买些特产的腊肉和香肠回去。
这一年,对于苗疆的百姓是丰收的一年,是幸福的一年。秋种过后,每家自发跟着村长里正一起去修路。苗疆石头多,就地取材铺路。
向阳城和东郊的温棚去年到今年春末挣了不少钱,后来种上玉米又是一个收入。今年入秋前,京城各个郊区的村子都找镇长,镇长一起找京兆尹,他们想干温棚。
搭建温棚也不是哪里都可以,地势要平,而且排水好。最后,挨着城东的城北郊区适合建温棚,京兆尹知道这是将大事。带着他们去了向阳城,找了四个村的村长,让他们手把手教城北郊区的百姓怎么种大棚蔬菜,怎么管理。一定要落实好,大棚蔬菜看着赚钱,那是种好了赚钱。若是种不好,亏得你哭。
城南和城西郊区的百姓种什么呢?欢喜给出了个主意,种蒜黄。这两个地方多是山地,土地贫瘠,人多地少。不过每家的院子很大,种蒜黄合适。
蒜黄简单,只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能一茬能割三次。以前执行任务的时候,住在一户农家家中,他们家就是种蒜黄的。
秋收之前大蒜就种到温棚里了,凤天逸带着毛毛和胖团子回京城,第一茬金黄的蒜黄上市。二十文一斤,还是批发的价格。
这天凤天逸一早去造船厂,下了马车走到门卫处。警卫们上前行礼,凤天逸点头准备进去,警卫长让警卫搬了两筐金黄的东西过来,“殿下,这是城南和城北送来的蒜黄,说是请我们交给您。感谢您和太子妃娘娘给他们赚钱的法子,没什么送的,送两筐蒜黄,请您品尝他们种出来的蒜黄。”
“这就是蒜黄。”凤天逸拿起一根蒜黄,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嗯,有蒜的味道。收下吧,他们一份心意,我带回去给欢喜尝尝。”
听说太子殿下收了,城西和城北郊区的百姓很高兴,两筐哪里够,下午又送来了六筐。凤天逸出来的时候正好遇上送蒜黄的百姓,“谢谢你们,心意我领了。这次我就手下,以后别送了。好好种,勤劳肯定可以致富。”
几人赶紧跪下,衷心的感谢,“谢太子殿下!”
晚上,餐桌上出现了一盘蒜黄炒肉丝,凤荣轩夹了一筷子,“嗯,这个菜不错。”
凤天逸自己也夹了一筷子尝了,味道确实不错,“父皇,这就是城西城北郊区百姓们种的蒜黄,今天特意送来感谢我们,请我们尝尝。”
凤荣轩又吃了几筷子,对这盘菜很满意。吃的差不多,放下碗筷,“这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法子,好啊。”
吃好饭,三代人坐在一起说话。凤荣轩问了道,“你的船造得怎么样了?”
“第一艘货船年后可以下水,客船慢一些,里面内装的东西多,要延后半个月才能下水。”那么大的铁船,造起来没那么容易。凤天逸放下茶杯,“父皇,儿子有个想法。”
“说说看。”
凤天逸没说什么想法,反而问凤荣轩,“父皇,您还记得前年镇南王打下那群海盗后,带回来的东西吗?”
凤荣轩看着凤天逸,点点头,笑道,“你想组织一个远洋队伍,去外面看看?”
“儿子一点想法也逃不过父皇您的眼睛,儿子正有此意。”凤天逸也笑了,又严肃的道,“不过出海远洋有一定的风险,招募的人员尤其是领头人一定要有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
当初那些战利品中,有很多先进的东西,还有很多种子都是大周和其他各国都没有的。全在儿子儿媳妇儿的手中,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凤荣轩大力支持儿子,“这个别担心,招募人员这件事就交给镇南王,你安心造你的大船。”
“谢父皇。”
组织人去远洋的想法,凤天逸早就想提出来了。只是以前的船只落后,恐怕经不起海上的狂风巨浪。自从欢喜提出蒸汽机轮船,这个想法在凤天逸心中成型。
得到了凤荣轩的支持,凤天逸更有信心能实现。四年之后,大周的远洋船队一定能从港口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