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孤儿风波
“乐乐,醒了吗?”
原来是宏远娘。
“娘,我刚醒。”梁晓乐答应着,起身拉开了门闩。
宏远娘走进来,摸了摸梁晓乐的额头。
“娘,我没发烧。”
“娘是怕你发烧。”宏远娘笑眯眯地望着她:“先时你睡得真沉,娘敲了半天门,也没醒。”
原来,宏远娘见梁晓乐吃晚饭时精神“不好”,担心她夜里发烧。睡觉时想过来看看,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心里便不安起来。
“孩子累了,你让她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宏远爹看出她的不安来,劝道。
“我担心她发烧!”
“睡觉时没事,就是发烧也到了后半夜了。别再吵孩子了。”
宏远娘怀着不安的心情,躺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又二番过来敲门。
梁晓乐心里一惊:亏着早些回来了。要不,就露馅儿了!往后,再用这个办法,得加倍注意。
第二天,人们仍然心急火燎忙忙碌碌地寻找囡囡。梁晓乐无法把昨晚上的情况告诉大家,也只好听其自然。心里盼着县衙的马车早些到来。
让梁晓乐感动的是,梁龙才一早便过来套车,执意要亲自往分店送货。
宏远爹考虑他心情不好,劝道:“三伯,过两天再送吧,咱先找囡囡。”
梁龙才把眼珠子一瞪,气呼呼地说:“不能因为咱家的事,影响分店的生意。搭伙做买卖,要讲信誉。”
“三伯,我腿脚不好,要不,今天我去吧,你留下来找孩子。”
“不,今天出车,不仅仅是送货。你三伯就是指望着你家的‘神气儿’发财、享福哩。二侄子,什么也别说了,你三伯心里明镜儿似的。”
梁龙才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梁德福。在他的心目中,梁德福家的“神气儿”,是能给大家谋福利的“神气儿”!那些生拉硬拽的歪理,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别有用心!
宏远爹听三伯梁龙才把话说到这份上,也不好再劝,只好给他装上了车。
“三爷爷,您送货回来,囡囡就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您面前了。”梁晓乐望着梁龙才,心里说。
……………………
天快晌午的时候,当人们以为囡囡确实找不到、丢了的时候,县衙的马车出现了。从车上抱下来的,不仅囡囡,还有和囡囡差不多大小的五个小女孩儿。
当时家里只有三奶奶和囡囡母亲,婆媳二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大太太遵照“天书”的旨意,没有说明六个孩子的来处,也没有说及县衙里的蚜虫和“天书”。而是精心编造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琢磨出来的谎言:县衙抓住了一伙人贩子,交代出拐卖六个小女孩儿的罪行。说是从这村里抱走的,所以,就送了过来。
大太太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后,放下孩子就要走。
三奶奶婆媳二人感谢的话说了一大箩筐。执意要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却被大太太婉言谢绝了。
大太太临上车还加了一句:“这件事惊动了老天爷爷,是老天爷爷让送到这里来的。”
三奶奶婆媳和来看热闹的人们光顾了高兴了,又听说是老天爷爷让送的,心里更是暖洋洋的,以为还是和梁晓乐“失踪”后,领回的六个男孩子一样,过后通知他们的家人来领,或者把她们送回去,也就行了。
当问起五个小女孩儿的家乡地址,姓甚名谁,父母都叫什么时,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五个小女孩儿,谁也说不上自己是哪村哪店的,记不清自己父母的名字。就是她们自己的名字,报出的也是勾栏院里给她们起的艺名。只有一个小女孩儿知道自己原来的小名叫臭丫。
不知道家乡住址,不知道姓甚名谁,又是老天爷爷让送来的,这里面肯定有说道。三奶奶想起自己求宏远娘为囡囡祷告的事,“难道真是老天爷爷显灵,把囡囡和与囡囡在一起小姑娘们一块儿送来了。”
三奶奶心中疑惑,拉着囡囡的小手问道:“囡囡,给奶奶说,你是不是一直和这几个小姐姐在一起呀?”
囡囡点点头:“嗯。奶奶,这几个小姐姐都不知道她们的家在哪来,让她们住在咱家吧!”
三奶奶闻听心里一“咯噔”:这个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下添五个孩子,还真负担不起。
梁龙才三个儿子,三处宅院。大、二儿子成家后,每人给了他们一处,搬出去住了。老两口和三儿子梁德恩住在一起。
梁德恩有一儿一女,老两口带着五岁的囡囡住北房东里间,小两口带着一岁多的臭臭住西里间。东厢房做伙房,西厢房放杂物,已经住的很紧张了。
可是,既然和囡囡一块儿送来了,还是老天爷爷让送的,说明与这个家里有缘分。
养又养不起,拒绝又有缘分,这可愁住了荣凤叶粱荣氏。眉宇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这事应该县里管,凭什么把别人家的孩子给咱送来?”梁德恩回家听说后,气呼呼地说。
“那个女的临上车的时候,说是老天爷爷让送来了。”三奶奶解释道。
“嘴长在她脑袋上,说什么你也信?”
“当时光顾了高兴了,也没问清楚。”囡囡母亲有些后悔。
正在这时,梁龙才回来了。见了失而复得的孙女,高兴的老泪横流。了解情况以后,对一家人说:“既然人家这样说,咱就信。最起码咱的孩子回来了。四外村里也有丢孩子的,谁听说过有找回来的?还是大马车送来的,这事本身就蹊跷。说不定马车和那女人,还有赶车的,都是神仙变化的呢!七、八十里路来给送孩子,连顿饭也不吃,世上有这种事吗?!”
“也许是老天爷爷为了救囡囡,就好事做到底,把和囡囡在一起被拐卖的五个孩子一块儿送来了。”三奶奶迎合着老伴儿说。
“可是,我们家里一下添五个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穿的,还有以后出嫁……我们能养得起吗?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家孩子跟着咱也是受罪。”囡囡母亲说:“要不,有领养的咱就让人家领养,知根知底的人家,也算对得起孩子们了。”。
“你想的怪美!谁愿意领养女孩子?”囡囡父亲梁德恩没好气地冲了妻子一句。
囡囡父亲说的不无道理:在农村,女孩子被看成“赔钱货”,养大了,有了婆家,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
跟着宏远娘过来看囡囡的梁晓乐,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这样的情况也是她预料的结果:在地下室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这是五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孩子。也正因为此,才让她萌生了一块儿救出来的想法。
梁晓乐有梁晓乐的打算:
穿越一年来,她本着奇典大神借她异能和空间的期望,用异能和空间,致富了一穷二白的宏远爹一家。收留了本村父母双亡的梁玉云姐弟、逃难路上走投无路的辛庆同一家三口,和外乡孤儿冯良存。家里人口增多了,财源反倒滚滚而来。这说明她做的对!
她费尽周折,救出了六个祭天的男童,为家里增添了五个分店、一个学堂。也因为有了这五个分店,家中经济不断翻番。她利用六家分店所获得的利润,买了四十多亩地,已经建成了砖木结构的十间一排的四排大瓦房。还用异能增产的优势,租赁了八十多亩粮田……
自己的异能有多高,她不知道;空间有多大,她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她清楚:她的志向有多高,异能就有多高;她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她做的好事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丰厚。
在她的心里,时刻装着前世的商场、超市、米面加工、服装店、饭店、洗衣店、理发店、学校、养老院、孤儿院……
目前有的商店、米面加工、饭店(食堂)、学校,虽然还都是雏形,毕竟已经有了眉目,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养老和救孤方面,她还没有迈出步子。
现在有五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儿摆在面前,而且是她想尽办法救出来的,她梁晓乐应该接管起来,而不应该给三奶奶家增加负担。
因为,她有这个能力——有奇典大神借给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有空间;她也有这个志向——造福人类!
何不借这个机会,建一个孤儿院,先收留这五个女孩,然后再收留与这五个女孩一样的没有父母或是被遗弃的孤儿,让他们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当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没有义务抚养他们;异能和空间,是奇典大神借给自己的,不是与人共享,自己也不能白付出。
还像收养冯良存那样,定一个说法:等他们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他们要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十分之一,来回报养育他(她)长大的孤儿院。然后孤儿院用他们的回报,扩大孤儿院规模,再收养更多的孤儿。
这样一来,就把“义务”变成了“互惠”:既能救助了社会上的孤儿,还能让自己的事业借力发展!
想到这里,梁晓乐心里充满了阳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18wenku.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原来是宏远娘。
“娘,我刚醒。”梁晓乐答应着,起身拉开了门闩。
宏远娘走进来,摸了摸梁晓乐的额头。
“娘,我没发烧。”
“娘是怕你发烧。”宏远娘笑眯眯地望着她:“先时你睡得真沉,娘敲了半天门,也没醒。”
原来,宏远娘见梁晓乐吃晚饭时精神“不好”,担心她夜里发烧。睡觉时想过来看看,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心里便不安起来。
“孩子累了,你让她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宏远爹看出她的不安来,劝道。
“我担心她发烧!”
“睡觉时没事,就是发烧也到了后半夜了。别再吵孩子了。”
宏远娘怀着不安的心情,躺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又二番过来敲门。
梁晓乐心里一惊:亏着早些回来了。要不,就露馅儿了!往后,再用这个办法,得加倍注意。
第二天,人们仍然心急火燎忙忙碌碌地寻找囡囡。梁晓乐无法把昨晚上的情况告诉大家,也只好听其自然。心里盼着县衙的马车早些到来。
让梁晓乐感动的是,梁龙才一早便过来套车,执意要亲自往分店送货。
宏远爹考虑他心情不好,劝道:“三伯,过两天再送吧,咱先找囡囡。”
梁龙才把眼珠子一瞪,气呼呼地说:“不能因为咱家的事,影响分店的生意。搭伙做买卖,要讲信誉。”
“三伯,我腿脚不好,要不,今天我去吧,你留下来找孩子。”
“不,今天出车,不仅仅是送货。你三伯就是指望着你家的‘神气儿’发财、享福哩。二侄子,什么也别说了,你三伯心里明镜儿似的。”
梁龙才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梁德福。在他的心目中,梁德福家的“神气儿”,是能给大家谋福利的“神气儿”!那些生拉硬拽的歪理,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别有用心!
宏远爹听三伯梁龙才把话说到这份上,也不好再劝,只好给他装上了车。
“三爷爷,您送货回来,囡囡就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您面前了。”梁晓乐望着梁龙才,心里说。
……………………
天快晌午的时候,当人们以为囡囡确实找不到、丢了的时候,县衙的马车出现了。从车上抱下来的,不仅囡囡,还有和囡囡差不多大小的五个小女孩儿。
当时家里只有三奶奶和囡囡母亲,婆媳二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大太太遵照“天书”的旨意,没有说明六个孩子的来处,也没有说及县衙里的蚜虫和“天书”。而是精心编造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琢磨出来的谎言:县衙抓住了一伙人贩子,交代出拐卖六个小女孩儿的罪行。说是从这村里抱走的,所以,就送了过来。
大太太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后,放下孩子就要走。
三奶奶婆媳二人感谢的话说了一大箩筐。执意要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却被大太太婉言谢绝了。
大太太临上车还加了一句:“这件事惊动了老天爷爷,是老天爷爷让送到这里来的。”
三奶奶婆媳和来看热闹的人们光顾了高兴了,又听说是老天爷爷让送的,心里更是暖洋洋的,以为还是和梁晓乐“失踪”后,领回的六个男孩子一样,过后通知他们的家人来领,或者把她们送回去,也就行了。
当问起五个小女孩儿的家乡地址,姓甚名谁,父母都叫什么时,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五个小女孩儿,谁也说不上自己是哪村哪店的,记不清自己父母的名字。就是她们自己的名字,报出的也是勾栏院里给她们起的艺名。只有一个小女孩儿知道自己原来的小名叫臭丫。
不知道家乡住址,不知道姓甚名谁,又是老天爷爷让送来的,这里面肯定有说道。三奶奶想起自己求宏远娘为囡囡祷告的事,“难道真是老天爷爷显灵,把囡囡和与囡囡在一起小姑娘们一块儿送来了。”
三奶奶心中疑惑,拉着囡囡的小手问道:“囡囡,给奶奶说,你是不是一直和这几个小姐姐在一起呀?”
囡囡点点头:“嗯。奶奶,这几个小姐姐都不知道她们的家在哪来,让她们住在咱家吧!”
三奶奶闻听心里一“咯噔”:这个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下添五个孩子,还真负担不起。
梁龙才三个儿子,三处宅院。大、二儿子成家后,每人给了他们一处,搬出去住了。老两口和三儿子梁德恩住在一起。
梁德恩有一儿一女,老两口带着五岁的囡囡住北房东里间,小两口带着一岁多的臭臭住西里间。东厢房做伙房,西厢房放杂物,已经住的很紧张了。
可是,既然和囡囡一块儿送来了,还是老天爷爷让送的,说明与这个家里有缘分。
养又养不起,拒绝又有缘分,这可愁住了荣凤叶粱荣氏。眉宇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这事应该县里管,凭什么把别人家的孩子给咱送来?”梁德恩回家听说后,气呼呼地说。
“那个女的临上车的时候,说是老天爷爷让送来了。”三奶奶解释道。
“嘴长在她脑袋上,说什么你也信?”
“当时光顾了高兴了,也没问清楚。”囡囡母亲有些后悔。
正在这时,梁龙才回来了。见了失而复得的孙女,高兴的老泪横流。了解情况以后,对一家人说:“既然人家这样说,咱就信。最起码咱的孩子回来了。四外村里也有丢孩子的,谁听说过有找回来的?还是大马车送来的,这事本身就蹊跷。说不定马车和那女人,还有赶车的,都是神仙变化的呢!七、八十里路来给送孩子,连顿饭也不吃,世上有这种事吗?!”
“也许是老天爷爷为了救囡囡,就好事做到底,把和囡囡在一起被拐卖的五个孩子一块儿送来了。”三奶奶迎合着老伴儿说。
“可是,我们家里一下添五个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穿的,还有以后出嫁……我们能养得起吗?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家孩子跟着咱也是受罪。”囡囡母亲说:“要不,有领养的咱就让人家领养,知根知底的人家,也算对得起孩子们了。”。
“你想的怪美!谁愿意领养女孩子?”囡囡父亲梁德恩没好气地冲了妻子一句。
囡囡父亲说的不无道理:在农村,女孩子被看成“赔钱货”,养大了,有了婆家,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
跟着宏远娘过来看囡囡的梁晓乐,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这样的情况也是她预料的结果:在地下室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这是五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孩子。也正因为此,才让她萌生了一块儿救出来的想法。
梁晓乐有梁晓乐的打算:
穿越一年来,她本着奇典大神借她异能和空间的期望,用异能和空间,致富了一穷二白的宏远爹一家。收留了本村父母双亡的梁玉云姐弟、逃难路上走投无路的辛庆同一家三口,和外乡孤儿冯良存。家里人口增多了,财源反倒滚滚而来。这说明她做的对!
她费尽周折,救出了六个祭天的男童,为家里增添了五个分店、一个学堂。也因为有了这五个分店,家中经济不断翻番。她利用六家分店所获得的利润,买了四十多亩地,已经建成了砖木结构的十间一排的四排大瓦房。还用异能增产的优势,租赁了八十多亩粮田……
自己的异能有多高,她不知道;空间有多大,她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她清楚:她的志向有多高,异能就有多高;她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她做的好事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丰厚。
在她的心里,时刻装着前世的商场、超市、米面加工、服装店、饭店、洗衣店、理发店、学校、养老院、孤儿院……
目前有的商店、米面加工、饭店(食堂)、学校,虽然还都是雏形,毕竟已经有了眉目,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养老和救孤方面,她还没有迈出步子。
现在有五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儿摆在面前,而且是她想尽办法救出来的,她梁晓乐应该接管起来,而不应该给三奶奶家增加负担。
因为,她有这个能力——有奇典大神借给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有空间;她也有这个志向——造福人类!
何不借这个机会,建一个孤儿院,先收留这五个女孩,然后再收留与这五个女孩一样的没有父母或是被遗弃的孤儿,让他们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当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没有义务抚养他们;异能和空间,是奇典大神借给自己的,不是与人共享,自己也不能白付出。
还像收养冯良存那样,定一个说法:等他们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他们要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十分之一,来回报养育他(她)长大的孤儿院。然后孤儿院用他们的回报,扩大孤儿院规模,再收养更多的孤儿。
这样一来,就把“义务”变成了“互惠”:既能救助了社会上的孤儿,还能让自己的事业借力发展!
想到这里,梁晓乐心里充满了阳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18wenku.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