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很伟大的项目,吉尔伯特和伯格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和他联系过了,他们很兴奋地阐述了他们对这个伟大计划的畅想,他们认为这将是一次载入人类历史的项目,意义绝对不会比登月计划和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小,这将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壮举。
伯格甚至激动地向他宣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人类将掌握这场生命战役的主动权,这次与疾病的斗争,人类终究获胜!”
沃森敏锐地认识到这将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同时他也答应了吉尔伯特和伯格,让他们在冷泉港召开“人类基因组计划”专家会议。
但这只是他们三人在电话里商讨暂定的,就算是所谓专家组的名单都还没有定下呢,这位李铮李教授如何会知道?
沃森当然不会想到他眼前这位李教授,是一个来自三十年后的未来人,他只想到一种可能,这位在制药学上有着极高天赋的年轻学者,和他们一样对于这项计划有着极高的认同感,他们是同道中人。
科学家总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们对拥有同样理想的人抱有特殊的好感,当发现这个抱有同样理想的人已经走在了实践理想的道路上的时候,这种好感度就到达了巅峰。
沃森深深看了李铮一眼,随即伸出手道:“李铮先生,下个月,在冷泉港有一个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会议,我想您会有兴趣的。”
李铮闻言,全身一震,他强压住心头的狂喜,努力让自己保持面上的平静。
“我的荣幸。”李铮和沃森第二次握手,这一次两人都感受到了对方手中传来的力度。
有了沃森的承诺,李铮第二日就飞回了华京。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赵德培和众人商议后决定,在华清奖设立仪式上公布第一届华清奖的获得者,并颁发奖杯奖金。
赵德培这几日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华清的世界排名在一个星期前就出来了,第258位,比去年前进了整整47位,虽然他心里明白,这主要是科研成果那一项加分不少,也就是因为李铮的第九实验室的原因,但那又怎样,李铮是他们的合约制教授,人是他请的,谁叫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那时候不肯直接寄聘书。
“李铮啊,你总算回来了,过两日就是华清奖的设立仪式了。这是奖项项目书,你看看,有什么需要完善的。”赵德培看到李铮,就好像见到了许久不见的亲人,这目光温柔得简直能滴出水来。
李铮打了个哆嗦,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接过赵德培手上的项目书,随手翻了两页,华清奖暂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个奖项,物理和化学奖的评选人随机从华科院、华清、燕大等知名院校抽选十二名骨干学者担任,生物医学则由在全国范围内随即抽选一百八十八名一线骨干医生,由他们投票选出。
至于文学奖的评选方式,众人争论许久,最终决定由燕大中文系主持,毕竟人文一系,燕大独领风骚,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是全国范围的……”李铮轻叹一声,果然是他有些好高骛远了,现在的华清甚至现在的华国,还担不起一项国际性的奖项。
赵德培明白李铮的意思,他拍拍他的肩膀,“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总有一天,华清奖会走出华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
李铮合上项目书,笑着点了点头。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在一个星期后按时召开,召开地点是华国人民大会堂。
壮丽的江山社稷图,极富时代特色的红绒布椅子,宽阔的大会堂内身着黑西装白衬衣的服务生训练有素地倒水,台上华国国旗国徽熠熠生辉,李铮不是第一次来人民大会堂,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的忐忑、第二次的紧张、第三次的愉悦、第四次的平静,还有这次的感慨。
他没有辜负他的重来一回。
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华京方是十分看重的,不仅设立仪式的地点放在了人民大会堂,就连出席的嘉宾都是华国的副总理。
八十年代的人民大会堂可不是三十年后,在这个时代,不是国家重大会议,是不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
“李教授,您是华清奖的出资人和创办人之一,请上面坐吧。”
赵德培的秘书走到李铮身边,附在他耳边说道。
上面?李铮哑然,看到台上正中央坐着的那位华国高层,他显得有几分呆愣。
那位副总理似乎注意到了李铮的目光,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李铮握在扶手上的手慢慢松开,“好。”
第167章
时间回到两个小时前。
李铮匆匆从实验室出来, 华清奖的成立仪式是下午两点整,李铮昨天隔着时差和沃森先生讲电话讲到半夜, 中午就忍不住眯了一会,这一眯就眯到下午一点多了。
第九实验室离人民大会堂不算远, 而且八十年代的交通可比三十年后好多了, 几乎不用担心会有堵车的情况, 李铮一路踩油门, 但当他停完车看表的时候已然是一点半了。
停车场里几乎已经停满了车,还有车子陆续开进来。李铮听到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口音,听在耳朵里倒有两分亲切。
“这才几岁,就开上车了, 啧啧啧,我在他那会, 还在工地上搬砖呢。”
“这就是投胎的本事, 学不来的。”
李铮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两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从一辆红色夏利上下来,注意到李铮的眼神,两人下巴微微上抬, 显然并没有把李铮放在眼里。
李铮耸耸肩, 关上车门,向人民大会堂方向快步走去。
停车场到人民大会堂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他看了看手表,应该还来得及。
五月底的天气已经开始变热,烈日炙烤着华京的大地, 水泥地里的热气顺着人的鞋底,一直蔓延到全身。
李铮快步走到大会堂门口的时候,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气息也有些喘了。
他苦笑一声,自己这种天天熬夜,睁眼就是做实验,十天半个月不出实验室的生活状态恐怕真得改一改了,不然脑子里的存货还没有全部掏出来,这身体就已经先垮了。
大会堂门口,两排长桌立在门口,长桌后是打扮得体的礼仪人员和背挺得笔直的武.警.官兵。
“请出示邀请函。”礼仪小姐微笑开口道。
李铮愣了一下,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似乎把邀请函放在车上了。
现在已经是一点四十七了,回去拿邀请函再回来就肯定迟到了,这回华清奖设立仪式有分管华国科研工作的副总理参加,李铮这个出资人总不能来得比总理还晚吧。
“不好意思,我邀请函落在车上了……”李铮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对于这种状况,他还真不会处理。
身后传来一声嗤笑声。
是刚刚那两个中年男人,他们有说有笑地从后面走来,一边将邀请函递给礼仪小姐,一边转过头来对李铮说道:“年轻人,钱不是万能的,有些场合,不是有钱就能进去的。”
这人话说得语重心长,有一种长辈在教训晚辈的感觉。
李铮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并不说话。
这俩男子见李铮一副“哑口无言”的模样,心中更得意了,同时面上的表情也变得柔和了些,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让他满足了虚荣心,就会变得好说话起来。
“这位小姐啊,这个年轻人确实是把邀请函落在车上了,你要不把他的名字登记一下,就让他进去吧,毕竟这种场合,迟到了不好。”中年男人开口道。
李铮倒是惊讶这人居然会帮他说话。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帮就是帮了,李铮点头对他表示感谢。
“这……”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犹豫。
眼见仪式就要开始,李铮从口袋里拿出华清的工作证递给工作人员,“我先把这个东西压在这,仪式结束问你来取好不好。”
两个男人并没有看清李铮递给工作人员的东西,而登记处的礼仪小姐看到华清工作牌和上面的李铮两个字已然惊呆了。
她迅速翻嘉宾花名册,看到花名册第一页赫然写着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再看看手中的工作牌,呐呐道:“好……您进去吧。”
“谢谢。”李铮快步走进会场。
其身后,两个中年男子的脸上的笑容更盛。
“老王啊,你的面子是越来越大了。”
“哪里哪里,都是碰巧。就是这小后生太不礼貌,一声谢谢也不知道说。”
“就是。”
接下来就是眼前的一幕。李铮由赵德培秘书引着向主席台上走去。
李铮的上台引起台下一阵议论声,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引起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除了特邀的科研界的一众学者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士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会场。
李铮上国内新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八十年代媒体的覆盖率毕竟不如二三十年后,而且科研是小众,生命科学更是科研界里的小众。这里的许多人看到这么一个看起来还没有他们孩子大的年轻人堂而皇之走上主席台,和副总理坐在一排的时候,都不由面面相觑。
“这人是谁啊?主持人?”
“看起来还没我儿子大呢。”
“这么年轻就能主持这种仪式,前途无量啊。”后排的几个男人小声地议论着,他们大腹便便,手里夹着一个约莫砖头大的黑色皮包,这是八十年代生意人的典型形象。
坐在后一排的那两个中年男人的脸色就很精彩了,这不是他们刚刚在门口碰到的年轻人吗?华清奖成立仪式主持人?
主席台上,一众人全部落座完毕。
从中间往两边分别是,副总理、中科院负责人、教育部门负责人、赵德培、吴照蒙、宣传部门领导及李铮。
李铮坐在最左边,一张年轻的面庞在一众五六十岁苍老中显得格外显眼。
“今天对我们来说非常特别啊。华国科研界,第一个以民间捐赠为主要形式的奖项将在我们面前诞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们群众认可科研,重视科研!而且,我了解到,这次民间捐赠的主体是华清大学的第九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先生拿出一千万美金专利金作为科研基金,同时基金投资收益作为奖项奖励金。”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科研反哺科研。把从外国人手里赚来的专利金,作为激励本国科研发展的奖励金。李铮先生的心胸令我佩服,更让我欣喜,有这样的年轻人在,我华国何愁不能复兴!”
总理的讲话赢得满堂彩。
总理致开场词后,中科院、教育部门负责人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说明了华清奖成立的意义。接着,赵德培接过了话筒,身为华清的校长,他是今天当仁不让的主角。
“总理说得非常好,科研反哺科研!这就是华清奖成立的意义!华清奖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类奖项,每年一评,每位奖项获得者除证书荣誉外,还将获得由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提供的两百万人民币奖励金。而且科研类奖项获得者可以优先申请基金会的科研赞助金。”赵德培侃侃而谈,李铮从来没有见过这位校长眼睛这么亮过。
台下前几排都是华国的科研人员。
八十年代华国的科研环境十分恶劣,除了几项国家大力支持的军工类研究外,其余科研项目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紧巴巴的。
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是普遍现象。
两百万奖励金!这个年代很多老牌科研大佬一整年的科研经费都没有那么多!
两百万,整整两百万!饶是副总理在台上坐着,这些老学者们也不由发出了低低的议论声。
在参加华清奖设立仪式前,他们是听说过风声,说这回以华清大学名义成立的科学奖项有着相当高的奖励金。
两百万这个词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是所有人都当他只是一个笑话。
要知道,现在国家级的科学奖最高奖励才十万,十万和两百万,这差别让一些老一辈的学者都不由心跳加速。
两天前他们还说着“这奖项,以华清大学名义成立的,必然是鼓励新一辈的学者努力向前的,我们这把老骨头,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但是现在,他们恨不得把自己说过的话再吞回去。这科研上哪有什么前辈和晚辈的区别,就像老首长说的,这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年纪大还是年纪轻,这能出成果的就是该获奖。
“老陈?老陈!你没事吧!”突然一个坐在前排的老科学家猛地从座椅上掉了下来。旁边的人迅速扶住他,关心地问道。
“没……事。”陈老的声音仿佛是从牙缝中发出来的,他面色狰狞,右手紧紧捂着胸口。
他悔啊!
一个星期前,华清奖物理评选小组通知他获得第一届华清物理学奖。
陈老毕业于燕大,是国内物理学科的权威人物。
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奖项拿到的也不是一项两项了。他对于这种新成立的奖项不甚有兴趣,更何况这新成立的奖项还叫华清奖,这让现在时任燕大物理学院荣誉院长的陈老更加觉得不得劲。
因此,在收到小组获奖邀请函的时候,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华清奖,很好嘛。我也很荣幸能获得第一届华清物理奖,但是我年纪大了,这华国科研界未来毕竟是年轻人的,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跟他们年轻的争了。”陈老说得十分豁达。
伯格甚至激动地向他宣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人类将掌握这场生命战役的主动权,这次与疾病的斗争,人类终究获胜!”
沃森敏锐地认识到这将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同时他也答应了吉尔伯特和伯格,让他们在冷泉港召开“人类基因组计划”专家会议。
但这只是他们三人在电话里商讨暂定的,就算是所谓专家组的名单都还没有定下呢,这位李铮李教授如何会知道?
沃森当然不会想到他眼前这位李教授,是一个来自三十年后的未来人,他只想到一种可能,这位在制药学上有着极高天赋的年轻学者,和他们一样对于这项计划有着极高的认同感,他们是同道中人。
科学家总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们对拥有同样理想的人抱有特殊的好感,当发现这个抱有同样理想的人已经走在了实践理想的道路上的时候,这种好感度就到达了巅峰。
沃森深深看了李铮一眼,随即伸出手道:“李铮先生,下个月,在冷泉港有一个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会议,我想您会有兴趣的。”
李铮闻言,全身一震,他强压住心头的狂喜,努力让自己保持面上的平静。
“我的荣幸。”李铮和沃森第二次握手,这一次两人都感受到了对方手中传来的力度。
有了沃森的承诺,李铮第二日就飞回了华京。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赵德培和众人商议后决定,在华清奖设立仪式上公布第一届华清奖的获得者,并颁发奖杯奖金。
赵德培这几日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华清的世界排名在一个星期前就出来了,第258位,比去年前进了整整47位,虽然他心里明白,这主要是科研成果那一项加分不少,也就是因为李铮的第九实验室的原因,但那又怎样,李铮是他们的合约制教授,人是他请的,谁叫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那时候不肯直接寄聘书。
“李铮啊,你总算回来了,过两日就是华清奖的设立仪式了。这是奖项项目书,你看看,有什么需要完善的。”赵德培看到李铮,就好像见到了许久不见的亲人,这目光温柔得简直能滴出水来。
李铮打了个哆嗦,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接过赵德培手上的项目书,随手翻了两页,华清奖暂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个奖项,物理和化学奖的评选人随机从华科院、华清、燕大等知名院校抽选十二名骨干学者担任,生物医学则由在全国范围内随即抽选一百八十八名一线骨干医生,由他们投票选出。
至于文学奖的评选方式,众人争论许久,最终决定由燕大中文系主持,毕竟人文一系,燕大独领风骚,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是全国范围的……”李铮轻叹一声,果然是他有些好高骛远了,现在的华清甚至现在的华国,还担不起一项国际性的奖项。
赵德培明白李铮的意思,他拍拍他的肩膀,“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总有一天,华清奖会走出华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
李铮合上项目书,笑着点了点头。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在一个星期后按时召开,召开地点是华国人民大会堂。
壮丽的江山社稷图,极富时代特色的红绒布椅子,宽阔的大会堂内身着黑西装白衬衣的服务生训练有素地倒水,台上华国国旗国徽熠熠生辉,李铮不是第一次来人民大会堂,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的忐忑、第二次的紧张、第三次的愉悦、第四次的平静,还有这次的感慨。
他没有辜负他的重来一回。
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华京方是十分看重的,不仅设立仪式的地点放在了人民大会堂,就连出席的嘉宾都是华国的副总理。
八十年代的人民大会堂可不是三十年后,在这个时代,不是国家重大会议,是不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
“李教授,您是华清奖的出资人和创办人之一,请上面坐吧。”
赵德培的秘书走到李铮身边,附在他耳边说道。
上面?李铮哑然,看到台上正中央坐着的那位华国高层,他显得有几分呆愣。
那位副总理似乎注意到了李铮的目光,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李铮握在扶手上的手慢慢松开,“好。”
第167章
时间回到两个小时前。
李铮匆匆从实验室出来, 华清奖的成立仪式是下午两点整,李铮昨天隔着时差和沃森先生讲电话讲到半夜, 中午就忍不住眯了一会,这一眯就眯到下午一点多了。
第九实验室离人民大会堂不算远, 而且八十年代的交通可比三十年后好多了, 几乎不用担心会有堵车的情况, 李铮一路踩油门, 但当他停完车看表的时候已然是一点半了。
停车场里几乎已经停满了车,还有车子陆续开进来。李铮听到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口音,听在耳朵里倒有两分亲切。
“这才几岁,就开上车了, 啧啧啧,我在他那会, 还在工地上搬砖呢。”
“这就是投胎的本事, 学不来的。”
李铮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两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从一辆红色夏利上下来,注意到李铮的眼神,两人下巴微微上抬, 显然并没有把李铮放在眼里。
李铮耸耸肩, 关上车门,向人民大会堂方向快步走去。
停车场到人民大会堂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他看了看手表,应该还来得及。
五月底的天气已经开始变热,烈日炙烤着华京的大地, 水泥地里的热气顺着人的鞋底,一直蔓延到全身。
李铮快步走到大会堂门口的时候,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气息也有些喘了。
他苦笑一声,自己这种天天熬夜,睁眼就是做实验,十天半个月不出实验室的生活状态恐怕真得改一改了,不然脑子里的存货还没有全部掏出来,这身体就已经先垮了。
大会堂门口,两排长桌立在门口,长桌后是打扮得体的礼仪人员和背挺得笔直的武.警.官兵。
“请出示邀请函。”礼仪小姐微笑开口道。
李铮愣了一下,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似乎把邀请函放在车上了。
现在已经是一点四十七了,回去拿邀请函再回来就肯定迟到了,这回华清奖设立仪式有分管华国科研工作的副总理参加,李铮这个出资人总不能来得比总理还晚吧。
“不好意思,我邀请函落在车上了……”李铮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对于这种状况,他还真不会处理。
身后传来一声嗤笑声。
是刚刚那两个中年男人,他们有说有笑地从后面走来,一边将邀请函递给礼仪小姐,一边转过头来对李铮说道:“年轻人,钱不是万能的,有些场合,不是有钱就能进去的。”
这人话说得语重心长,有一种长辈在教训晚辈的感觉。
李铮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并不说话。
这俩男子见李铮一副“哑口无言”的模样,心中更得意了,同时面上的表情也变得柔和了些,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让他满足了虚荣心,就会变得好说话起来。
“这位小姐啊,这个年轻人确实是把邀请函落在车上了,你要不把他的名字登记一下,就让他进去吧,毕竟这种场合,迟到了不好。”中年男人开口道。
李铮倒是惊讶这人居然会帮他说话。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帮就是帮了,李铮点头对他表示感谢。
“这……”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犹豫。
眼见仪式就要开始,李铮从口袋里拿出华清的工作证递给工作人员,“我先把这个东西压在这,仪式结束问你来取好不好。”
两个男人并没有看清李铮递给工作人员的东西,而登记处的礼仪小姐看到华清工作牌和上面的李铮两个字已然惊呆了。
她迅速翻嘉宾花名册,看到花名册第一页赫然写着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再看看手中的工作牌,呐呐道:“好……您进去吧。”
“谢谢。”李铮快步走进会场。
其身后,两个中年男子的脸上的笑容更盛。
“老王啊,你的面子是越来越大了。”
“哪里哪里,都是碰巧。就是这小后生太不礼貌,一声谢谢也不知道说。”
“就是。”
接下来就是眼前的一幕。李铮由赵德培秘书引着向主席台上走去。
李铮的上台引起台下一阵议论声,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引起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除了特邀的科研界的一众学者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士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会场。
李铮上国内新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八十年代媒体的覆盖率毕竟不如二三十年后,而且科研是小众,生命科学更是科研界里的小众。这里的许多人看到这么一个看起来还没有他们孩子大的年轻人堂而皇之走上主席台,和副总理坐在一排的时候,都不由面面相觑。
“这人是谁啊?主持人?”
“看起来还没我儿子大呢。”
“这么年轻就能主持这种仪式,前途无量啊。”后排的几个男人小声地议论着,他们大腹便便,手里夹着一个约莫砖头大的黑色皮包,这是八十年代生意人的典型形象。
坐在后一排的那两个中年男人的脸色就很精彩了,这不是他们刚刚在门口碰到的年轻人吗?华清奖成立仪式主持人?
主席台上,一众人全部落座完毕。
从中间往两边分别是,副总理、中科院负责人、教育部门负责人、赵德培、吴照蒙、宣传部门领导及李铮。
李铮坐在最左边,一张年轻的面庞在一众五六十岁苍老中显得格外显眼。
“今天对我们来说非常特别啊。华国科研界,第一个以民间捐赠为主要形式的奖项将在我们面前诞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们群众认可科研,重视科研!而且,我了解到,这次民间捐赠的主体是华清大学的第九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先生拿出一千万美金专利金作为科研基金,同时基金投资收益作为奖项奖励金。”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科研反哺科研。把从外国人手里赚来的专利金,作为激励本国科研发展的奖励金。李铮先生的心胸令我佩服,更让我欣喜,有这样的年轻人在,我华国何愁不能复兴!”
总理的讲话赢得满堂彩。
总理致开场词后,中科院、教育部门负责人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说明了华清奖成立的意义。接着,赵德培接过了话筒,身为华清的校长,他是今天当仁不让的主角。
“总理说得非常好,科研反哺科研!这就是华清奖成立的意义!华清奖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类奖项,每年一评,每位奖项获得者除证书荣誉外,还将获得由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提供的两百万人民币奖励金。而且科研类奖项获得者可以优先申请基金会的科研赞助金。”赵德培侃侃而谈,李铮从来没有见过这位校长眼睛这么亮过。
台下前几排都是华国的科研人员。
八十年代华国的科研环境十分恶劣,除了几项国家大力支持的军工类研究外,其余科研项目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紧巴巴的。
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是普遍现象。
两百万奖励金!这个年代很多老牌科研大佬一整年的科研经费都没有那么多!
两百万,整整两百万!饶是副总理在台上坐着,这些老学者们也不由发出了低低的议论声。
在参加华清奖设立仪式前,他们是听说过风声,说这回以华清大学名义成立的科学奖项有着相当高的奖励金。
两百万这个词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是所有人都当他只是一个笑话。
要知道,现在国家级的科学奖最高奖励才十万,十万和两百万,这差别让一些老一辈的学者都不由心跳加速。
两天前他们还说着“这奖项,以华清大学名义成立的,必然是鼓励新一辈的学者努力向前的,我们这把老骨头,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但是现在,他们恨不得把自己说过的话再吞回去。这科研上哪有什么前辈和晚辈的区别,就像老首长说的,这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年纪大还是年纪轻,这能出成果的就是该获奖。
“老陈?老陈!你没事吧!”突然一个坐在前排的老科学家猛地从座椅上掉了下来。旁边的人迅速扶住他,关心地问道。
“没……事。”陈老的声音仿佛是从牙缝中发出来的,他面色狰狞,右手紧紧捂着胸口。
他悔啊!
一个星期前,华清奖物理评选小组通知他获得第一届华清物理学奖。
陈老毕业于燕大,是国内物理学科的权威人物。
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奖项拿到的也不是一项两项了。他对于这种新成立的奖项不甚有兴趣,更何况这新成立的奖项还叫华清奖,这让现在时任燕大物理学院荣誉院长的陈老更加觉得不得劲。
因此,在收到小组获奖邀请函的时候,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华清奖,很好嘛。我也很荣幸能获得第一届华清物理奖,但是我年纪大了,这华国科研界未来毕竟是年轻人的,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跟他们年轻的争了。”陈老说得十分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