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1章 孤注一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你的意思是说,朕可以以此作为筹码?”楚三江皱着眉头问道,自己手中本来没有筹码,但是风晓好像给自己找了一个。陈天远点头道:“不错,风晓的目的就是我们的筹码。而今到了这一步,我们只能孤注一掷的拼一拼了。我们楚国在西境府数千万大军之下,反抗之力并没有多少,注定前途难测。与其如此,我们何不如应
  了风晓的期望,与之对赌一局呢?”“到时候若是我们败了,那么结局也不会比数千万大军杀将而来的结果要好得多,若是我们有幸胜利了,那么风晓如今声名鹊起,到时候再加上我们的宣传天下尽人皆知,风晓就算是想要赖账,怕是也会顾
  忌天下人的唾弃,不得不从了。陛下,这是我们的唯一机会。”
  的确是唯一的机会,因为大楚国的前途早已经渺茫了,而今却有了再拼搏一次的机会,风晓的目的是什么,楚三江并不知道,但是楚三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楚国只需要再安定发展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就能够恢复元气。到时候就算是面对统摄中原的西境府,他也不是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争夺天下一决雌雄,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他需要的是时间。
  “可是风晓会答应吗?”楚三江轻叹一声,风晓如此精明之人,这些东西自己能够想得到,他会想不到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明明知道这可能会纵虎归山,他会答应这样的对赌吗?“微臣觉得,风晓至少有七成的可能会答应,就凭借他主动送过来的战书,便能够说明这一点。陛下,风晓是何等精明之人,大家都是清楚的,而我们能够想到这一点,风晓就想不到吗?他心里或许早已经
  知道我们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了,换句话说,他已经有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故此,这一战,我们非打不开,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陛下三思。”
  陈天远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虽然言辞有据,但是陈天远心里却是悲观的。因为就算是风晓答应了,又能如何呢?那只不过是一线希望而已,面对风晓这样的人,谁敢言胜?
  至少现在的大楚国,他和魏博弈并没有这样资格,至于陛下……
  楚三江深吸了口气,陈天远所言的东西,他何尝不明白呢?只是心里有点难以接受,也难以相信,曾经强盛的大楚国竟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想想都觉得心里苦涩。
  不过让他唯一找到平衡的是,曾经比之更为强悍的大玄王朝,如今不也成为飞灰了吗?那么大楚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也在情理之中吧!“是啊!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这的确成为大楚国唯一的机会,成为朕的生死存亡之战了,呵呵……谁能够想到,曾经不值一提的西境府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它做了朕和淳于天佑梦想都想要做到的事情,
  风晓不愧是当世人杰啊!”是啊,他楚三江和淳于天佑,做梦都想着一统天下,这些年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在他心里一直都认为,将来的天下归属,不是大楚国就是大玄王朝。但是世事无常,谁能够预料到突然崭露头角的西
  境府,直接就结束了他们两大王朝横行无忌的时代呢?天意如刀、世事无常,不为人力所左右。
  陈天远听到楚三江这话,心里黯然一叹,因为他已经知道楚三江的选择了,只是这个选择却带着那么多的苦涩,曾经天下的雄主,而今却被逼无奈,走上这穷途末路,任谁的心里都不好过。
  “陛下,既然如此,那么渭河之上阻碍西境府的防御,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应该直接撤回,而后在我国大地上,画出属于陛下和风晓的决战区域,一战定胜负才是。”既然是对赌,那么相互之间的筹码,都是彼此想要的东西,那么什么攻城略地、抵御强敌之类的就不存在的。全部的期望都在这最后一战当中,胜了可以拥有所有,败了则一无所有。这是孤注一掷,也是
  唯一能做事情。
  楚三江轻叹一声,点了点头道:“传旨魏博弈,让他直接将大军撤回来吧!既然风晓想要一战,那么朕就陪他一战。告诉魏博弈,挑选我楚国儿郎三百万精锐出来,以备后用。”
  “遵旨……”陈天远抱拳一拜,深吸了口气,转身而去了。楚三江静静的站在那里,遥想曾经的宏图伟业、心怀大志,而今却被这兴起的风暴全部摧毁得一丝一毫都不剩下。曾经他以为这天下的大变,他也会是主角之一,能够在风暴当中,得到自己一直都梦寐以
  求的东西。可是现在他才明白,原来这风暴的推向早已经决定了,只是他一直都没有明白过来而已,掀起风暴的是谁?在这场席卷天下风暴的中心,谁才是取得最大利益的人,而今已经非常明朗了,而他自己到现在
  才看清楚,不得不说,心里除了苦涩,已经无以言表了。
  若是早知如此的话,他或许就不会那么冲动的成为这场风暴搅动的两大推手之一了,只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早已经无法更改了。
  “风晓,朕佩服你,不过朕也想看看,你到底能不能走出这最后一步,若是你真的可以,那么朕让出这楚国天下,也心安理得了。”
  天下人的目光,都齐聚在楚国大地上,谁都知道,西境府和大玄王朝的一战,是决定中原的归属,但是和楚国一战,则是决定天下的归属。无论谁胜利谁失败,最后天下的主人都会出现。一场酝酿当中的大战,正在席卷这乌云的卷积。只是让天下人都愕然的是,这时候楚国突然撤去了渭河之上的防御,似乎放弃抵抗一般,任由西境府数千万的大军渡河而来,令人一阵瞠目结舌,没有弄懂是怎么回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