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茶道
施寒山三人在这里窃窃私语,那头,即便赵昶喝完了茶,这场茶事表演已结束,众人仍沉浸在这场茶事表演所带来的震撼里。
也不知是琴声太过打动人心,拔动了每个人最孤寂最需要抚慰的那根弦,还是和尚茶师行云流水的动作以及对面水舫布置的茶席营造,把大家带入了某种意境,在场的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被深深震动,站在那里久久没有动弹。
还是杜锦宁说了一句:“大家请坐吧。”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杜大人,你是怎么想起这样办茶会的?”赵昶对这场表演最是深有所感,问话的时候还一脸震撼。
众人都纷纷竖起耳朵细听。
在场的人,都是读书人,多多少少都参加过各种诗会、文会、茶会。但在这些聚会中,茶不过是跟点心一样,都是用来喝的。即便名义上是茶会,主办者请了善茶者来做点茶,那也不过是在品茶的“品”字上。大家看着茶师点茶,然后对茶的味道夸赞一番,便已点到茶会的主题了,最主要的还是交际与人脉扩展。
从来没有人会用环境、用琴声、用茶席、用茶师,创造一个让人沉浸其中的氛围,达到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直到现在,大家心里仍然有那种感觉,犹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杜锦宁没有回答赵昶的问题,反而环视一周,问道:“刚才的茶事,大家有什么感觉?”
“感觉特别宁静。”
“仿佛置身于深山茅舍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陆九渊引用了一句唐诗。
此句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对对,此句深谙刚才茶事之道。”
杜锦宁点点头,眼眸看向了赵昶:“这便是我在茶事中所要表达的道,谓之茶道。”
“茶道?茶中之道?”
“茶里面还有道?什么道?”大家不解。
杜锦宁微笑:“道在人心里。每一个人,都会领悟自己的道。不如咱们写文以记之,把领悟到的道写出来?”
“好。”大家轰然响应。
大家都是读书人,写文章最是拿手。现在大家都心有所感,写一篇文章自然不在话下。
“文章大家一会儿再写,我们还是再来欣赏一次茶事表演吧。”杜锦宁道。
这一回不用多说,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此时,琴声再起;伴随而来的,还有箫声。不一会儿,罄声也加入其中。紧接着,七八个人的诵经声响起。
旋即,一个穿着一袭白衣,如观世音菩萨一般打扮的女子诵着经走了进来。在她之后,跟着四个侍女模样的女子,每人手里捧着一堆东西。
“这是……要在大厅里表演那什么‘茶道’?”众人心里都如是想。
本来,像这种聚会,都是男子出席。如果有女子参加,这场宴会必是带着“色”的,女子也都是青楼请来侍候大家的。
可眼前这一幕,大家的思维没有半点往那种有“色”宴会上去联想。或是因为前一场茶事表演余音尚在心间,又或是因为这些女子打扮得甚是圣洁,为在家居士,是佛家之人。
大厅原就是按着杜锦宁的设计布置的,在大厅靠着湖边的一处,地面是抬高的,上面只有几张铺了桌布的桌子及凳子,再无其他。
此时侍女们把手上的东西纷纷放桌上一放,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布置出一个茶席来。
桌旁,放着一口小缸,缸中的睡莲莲叶初展。桌上,放着一些茶具。不过这些茶具,在场饶是深谙茶事的人都认不出这些茶具的来历与用法。
想起最开始时杜锦宁所说的,大家心里暗道:莫非这是杜大人自创的茶具?
如果有穿越人士在场,必能认出茶席中的一些东西。比如盖碗、茶荷、紫檀六用、水方等等。
桌布用的是极深的墨色,茶具则是十分干净的纯白。观世音打扮的女子领着后面的侍女,在伴随琴声的一阵阵的钟声中,掀盖、烫杯、投茶、冲水,动作缓慢而优美。氲氤的茶香弥漫在整个大厅时,窗外传来的阵阵诵经声越发明显,让大厅里的众人再一次沉浸在肃穆庄严的氛围里。
这种肃穆庄严,以前只有在寺庙里看高僧做法事才会出现,现在却出现在了茶会里。
诵经声渐远,琴声和箫声大起,女子领着众侍女从台上下来,将茶盘里的茶盏一个个递到众宾客手上,并一一与他们行合什礼。敬茶毕,便径自出了门,飘然而去。
杜锦宁虽然把清朝才出现的盖碗山寨到了这个大宋,但生怕大家不会用,在这样的氛围中出来讲解其用法又大煞风景,在敬茶时干脆仍给大家用了茶盏。
这种茶盏,比现代用的品茗杯稍大一些,形如斗笠,式样古朴典雅,深得杜锦宁的喜爱。
“呀,这是什么茶?好香。”一个客人惊呼出声。
不用将茶盏端到鼻尖,大家都能闻到一种异常幽香的茶味在空中弥漫。
杜锦宁笑道:“这是我的茶园创制出来的一种新香,名叫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的。”
大家一听,忍不住将茶盏凑到鼻下,闻了一闻:“好香。”
“真香啊!”
有些性急的也顾不得茶水太烫,轻轻地啜了一口,顿觉一股幽香充斥着整个唇齿,久久不散,沁人心脾。
“太香了,太好喝了。”
“这种馨香,与茶之清味融合在一起,丝毫不觉突兀,只觉浑然天成,饮之心醉。”
杜锦宁这花茶,为了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她叫茶园的人用足了功夫,足足窨制九次,用的还是较好的绿茶做茶坯,味道极好,便是现代喝惯了好花茶的人都要拍案叫好,更不用说这些从未尝过这种味道的古人了。
这泡花茶,真正有令人惊艳之感。
“这才叫茶会,真正的茶会。”参加过无数的茶会的赵昶感叹道。
他望着杜锦宁,目光灼灼:“杜锦宁,你还有多少惊喜给我们?”
为隐藏身份,他本应该唤杜锦宁为“杜大人”的,这会子直接叫上“杜锦宁”了。
杜锦宁朝他举了举杯子,笑道:“这份惊喜,由王爷来给我们。你写一篇关于茶道的文章发表在《盛世民报》如何?署上你的真名。”
也不知是琴声太过打动人心,拔动了每个人最孤寂最需要抚慰的那根弦,还是和尚茶师行云流水的动作以及对面水舫布置的茶席营造,把大家带入了某种意境,在场的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被深深震动,站在那里久久没有动弹。
还是杜锦宁说了一句:“大家请坐吧。”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杜大人,你是怎么想起这样办茶会的?”赵昶对这场表演最是深有所感,问话的时候还一脸震撼。
众人都纷纷竖起耳朵细听。
在场的人,都是读书人,多多少少都参加过各种诗会、文会、茶会。但在这些聚会中,茶不过是跟点心一样,都是用来喝的。即便名义上是茶会,主办者请了善茶者来做点茶,那也不过是在品茶的“品”字上。大家看着茶师点茶,然后对茶的味道夸赞一番,便已点到茶会的主题了,最主要的还是交际与人脉扩展。
从来没有人会用环境、用琴声、用茶席、用茶师,创造一个让人沉浸其中的氛围,达到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直到现在,大家心里仍然有那种感觉,犹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杜锦宁没有回答赵昶的问题,反而环视一周,问道:“刚才的茶事,大家有什么感觉?”
“感觉特别宁静。”
“仿佛置身于深山茅舍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陆九渊引用了一句唐诗。
此句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对对,此句深谙刚才茶事之道。”
杜锦宁点点头,眼眸看向了赵昶:“这便是我在茶事中所要表达的道,谓之茶道。”
“茶道?茶中之道?”
“茶里面还有道?什么道?”大家不解。
杜锦宁微笑:“道在人心里。每一个人,都会领悟自己的道。不如咱们写文以记之,把领悟到的道写出来?”
“好。”大家轰然响应。
大家都是读书人,写文章最是拿手。现在大家都心有所感,写一篇文章自然不在话下。
“文章大家一会儿再写,我们还是再来欣赏一次茶事表演吧。”杜锦宁道。
这一回不用多说,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此时,琴声再起;伴随而来的,还有箫声。不一会儿,罄声也加入其中。紧接着,七八个人的诵经声响起。
旋即,一个穿着一袭白衣,如观世音菩萨一般打扮的女子诵着经走了进来。在她之后,跟着四个侍女模样的女子,每人手里捧着一堆东西。
“这是……要在大厅里表演那什么‘茶道’?”众人心里都如是想。
本来,像这种聚会,都是男子出席。如果有女子参加,这场宴会必是带着“色”的,女子也都是青楼请来侍候大家的。
可眼前这一幕,大家的思维没有半点往那种有“色”宴会上去联想。或是因为前一场茶事表演余音尚在心间,又或是因为这些女子打扮得甚是圣洁,为在家居士,是佛家之人。
大厅原就是按着杜锦宁的设计布置的,在大厅靠着湖边的一处,地面是抬高的,上面只有几张铺了桌布的桌子及凳子,再无其他。
此时侍女们把手上的东西纷纷放桌上一放,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布置出一个茶席来。
桌旁,放着一口小缸,缸中的睡莲莲叶初展。桌上,放着一些茶具。不过这些茶具,在场饶是深谙茶事的人都认不出这些茶具的来历与用法。
想起最开始时杜锦宁所说的,大家心里暗道:莫非这是杜大人自创的茶具?
如果有穿越人士在场,必能认出茶席中的一些东西。比如盖碗、茶荷、紫檀六用、水方等等。
桌布用的是极深的墨色,茶具则是十分干净的纯白。观世音打扮的女子领着后面的侍女,在伴随琴声的一阵阵的钟声中,掀盖、烫杯、投茶、冲水,动作缓慢而优美。氲氤的茶香弥漫在整个大厅时,窗外传来的阵阵诵经声越发明显,让大厅里的众人再一次沉浸在肃穆庄严的氛围里。
这种肃穆庄严,以前只有在寺庙里看高僧做法事才会出现,现在却出现在了茶会里。
诵经声渐远,琴声和箫声大起,女子领着众侍女从台上下来,将茶盘里的茶盏一个个递到众宾客手上,并一一与他们行合什礼。敬茶毕,便径自出了门,飘然而去。
杜锦宁虽然把清朝才出现的盖碗山寨到了这个大宋,但生怕大家不会用,在这样的氛围中出来讲解其用法又大煞风景,在敬茶时干脆仍给大家用了茶盏。
这种茶盏,比现代用的品茗杯稍大一些,形如斗笠,式样古朴典雅,深得杜锦宁的喜爱。
“呀,这是什么茶?好香。”一个客人惊呼出声。
不用将茶盏端到鼻尖,大家都能闻到一种异常幽香的茶味在空中弥漫。
杜锦宁笑道:“这是我的茶园创制出来的一种新香,名叫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的。”
大家一听,忍不住将茶盏凑到鼻下,闻了一闻:“好香。”
“真香啊!”
有些性急的也顾不得茶水太烫,轻轻地啜了一口,顿觉一股幽香充斥着整个唇齿,久久不散,沁人心脾。
“太香了,太好喝了。”
“这种馨香,与茶之清味融合在一起,丝毫不觉突兀,只觉浑然天成,饮之心醉。”
杜锦宁这花茶,为了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她叫茶园的人用足了功夫,足足窨制九次,用的还是较好的绿茶做茶坯,味道极好,便是现代喝惯了好花茶的人都要拍案叫好,更不用说这些从未尝过这种味道的古人了。
这泡花茶,真正有令人惊艳之感。
“这才叫茶会,真正的茶会。”参加过无数的茶会的赵昶感叹道。
他望着杜锦宁,目光灼灼:“杜锦宁,你还有多少惊喜给我们?”
为隐藏身份,他本应该唤杜锦宁为“杜大人”的,这会子直接叫上“杜锦宁”了。
杜锦宁朝他举了举杯子,笑道:“这份惊喜,由王爷来给我们。你写一篇关于茶道的文章发表在《盛世民报》如何?署上你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