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挖坑台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灿,你隐藏的挺深的啊。”打量着卢灿家的别墅,许家耀开了句玩笑。
  许家耀出身船王许爱周家族,虽然只是侄孙辈,但许家耀的父亲很得许爱周看重,一直担任顺昌航业高管。许老去世后,许家耀父亲自己开辟了两条远洋航线,专做前往英国的高端游轮客运。许家同样是殷富之家。
  许家耀只是刚进来时看到双联别墅有些惊讶而已。这种双联别墅,即便是在沙田,也不便宜,因此,他有些好奇卢灿的家世。
  卢灿笑着招呼两人在客厅坐下,挥挥手让边婶下去,自己动手为两位同学泡茶。
  “嘿,你这就大惊小怪了?”许胖子坐下后,鄙夷的看着许家耀说道。
  “你还不知道卢少爷的另一层身份吧。呵呵,堂堂纳徳轩的少东家,每天躲在小茶馆里做小老板,谁能猜到呢?”
  许家耀一抚额头,“这还真的想不到。有眼不识泰山呢。”
  这两年香江风头最劲的珠宝品牌,非纳徳轩莫属。
  从去年年初开始,纳徳轩在香江两大电视台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新店频频开业,活动造势不断,不乏明星走秀珠宝展。许家耀虽然上学,同样也有耳闻。
  “嗨,家中的珠宝公司,是我爷爷在负责,与我没关系。”卢灿将茶杯送到两人面前,摊手示意,“就没必要和你们聊那些了吧。”
  许家耀点头赞同,他对卢灿这种低调不炫耀,很欣赏。
  三人喝了杯茶,聊了几句后,卢灿站起身来,“稍作片刻,我去拿东西。还请两位帮忙鉴定。”
  卢灿可没想着让他俩进自己的收藏室——看完后他们得疯。他的收藏室中虽然还达不到大师级收藏,但在同年龄段中,绝无仅有。
  二楼卢灿的卧室隔壁,原本是一个大型露台,被他加盖一间屋子,这就是他的收藏室。这座收藏室的暗门,开在卢灿的书房。
  书房中最大的家具就花梨木组合多宝书橱,正是当年从缅甸阿尔萨汗家中弄回来的那个三组柜。小叶紫檀条案,海黄圈椅,乌木茶几,花梨木高背椅,香楠木的挂衣柜,整个就是小型明代家具展厅。
  他用脚在挂衣柜边侧轻轻蹬了蹬,这件衣柜便在滑轨上缓慢的向右侧滑去,露出一面厚重的金属墙。掀开金属门上面的一块圆形遮挡板,将大拇指伸进去按了两秒。铁门内响起一声清脆的滴答声,安全指纹锁打开。
  用力推了推,这扇铁门无声无息的向内打开。
  这里的面积足有一百五十平,安装了两台干燥机——没办法,香江的湿度太大,并不适合字画、书籍类的保存。
  巨大的空间,被卢灿安放了十六个多宝阁,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一排排,每个书架贴地部分,安装了地锁——可防止七级以下地震倾覆。
  至于七级以上嘛,卢灿觉得自己存活都有问题,还管藏品?
  十六个多宝阁,空置的有很多。目前,这里只存放了六十来件珍品。譬如顾二娘的砚台、一套四只的二十四孝人物谱青花花盆等。
  而这,仅仅是卢灿两年来的珍品收藏——感觉一般的,基本都转手换成资金。
  这次调景岭之行,他的多宝阁中,至少能增添六件珍稀文物。
  卢灿没往多宝阁那边去,而是落脚在门口附近。那些还未规整的包装箱中,才是需要拍卖处理的东西。
  这次几人准备拍卖的物品只有三十六件,剩下的以后还需要处理。
  不急,慢慢来。
  卢灿先将那套装着嘉庆青花花神杯的盒子拿出来,然后又将旁边的《董其昌纪游》画筒夹在腋下,转身出门,将收藏室重新归置完毕。
  一打开硬质木的包装盒,许家耀那瘦瘦的身躯,愣是将许胖子挤到一边,喃喃自语道,“好东西啊!”
  看得出,许家耀比胖子更喜欢中华文物,要不,他后世怎么弄个私藏小馆的博物馆呢。
  在香江摩罗街或者荷里活道,花神杯经常能看到身影,但成套的十二枚,难得一见,即便是嘉庆朝的青花瓷,也是如此。
  为什么卢灿如此喜欢康熙青花粉彩花神杯?它的工艺水平,并不算康熙朝最顶尖的瓷器工艺,还不是因为一整套吗?
  卢灿第二珍爱的瓷器,也是一套,就是那四只一整套的六棱形明代青花人物故事花盆,明版全部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图绘的形式,存放于盆壁上。
  在品味的过程中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陶醉,在陶醉的过程中,收藏者就慢慢沉浸下去。
  这就是文化,这也是收藏的乐趣。
  许家耀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向。
  许胖子挤不动许家耀,于是将董其昌纪游这幅画,打开,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独自欣赏。
  这幅画并非这次在调景岭收到的,而是卢灿去年在乐古道的一位平板车主那搜刮来的。因为乐古道拆迁,那些平板车主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很多人便开始转行。
  转行需要资本,他们平时积攒下来并颇为看好的存货,不得不出手。
  于是,卢灿开始疯狂扫货。
  《董其昌纪游图》便是那时得手的。
  这幅画并不大,纵二十厘米,横十二厘米,为单幅风景画。其上有“玄宰”二字,字下钤“董其昌”印。底部钤袁赋谌的收藏印。
  董其昌善画山水,早年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此画远处浓墨着山,用墨明洁隽朗;近处点柳,温敦淡荡,水草葱葱,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虽是小幅,却是精品。
  “你为什么不收藏?”这种大开门的画,许胖子一眼就看明白,他带着手套,摩/挲着画边,有些不理解为何卢灿还要出手?
  “这是残页。”卢灿摇摇头,有点遗憾的解释道。
  所谓残页,并非画残,而是它来自于一整套的画册中的某一页。这点许胖子还是明白的。
  许胖子突然激动起来,“那你……知道正本在哪儿吗?知道正主,告诉他这里能补全,他们势必愿意掏钱。”
  “如果我们狠点,找个托,肯定能让这幅画页的价格,翻个跟头。”
  卢灿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确定要这样做?”
  “怎么?来头很大?”许胖子不解。
  “我不知道台北故宫,算不是大来头?”
  卢灿其实没说真话。台北故宫确实藏有董其昌《纪游图册》,十九开,加封面封底,一共三十八页,其中字画为三十六页。但事实证明,台北故宫所拥有的这图册,是摹本。
  正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三十年后,它出现在皖省博物馆。可惜,正本只有十六页,残缺了整整二十页。卢灿估计自己面前的这张,就是正本中遗失的一页。
  听完卢灿的回答,胖子手扶着桌子,神色有点奇怪。
  “嗨…嗨…想什么呢?”卢灿连推了两把,才让他回过神来。
  许胖子反手拉住卢灿,往旁边拖了两步,低声问道,“你确定在台北故宫?”
  当然确定,上辈子他们还举行了“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展出的就有董其昌《纪游图册》,画册中竟然有十五幅与皖省博物馆所收藏的董其昌《山水册》完全相同。
  最为打脸的是,皖省博物馆所收藏的画册中,每幅画都有董其昌以及收藏者的钤印,甚至还有董其昌在其首页上书写的“山色可秀餐,溪水清可啜”的册文。
  这些,在台北故宫所收展出的画册中,什么都没有。
  这件事在当时两岸/三地古玩界闹得沸沸扬扬,卢灿怎能不知呢?
  “他们手中的竟然是摹本?”听卢灿说出自己的怀疑时,许佳闻眼珠子都瞪圆了,“是卢教授亲自鉴定后认为的?”
  他想当然的认为,台北故宫董其昌纪游是摹本一事,是卢家老太爷告诉卢灿的。这件隐秘,想必卢老太爷以前去过台北故宫交流时得知或者亲手验证的。
  卢灿笑笑没回答。
  胖子一拍手掌,嘿嘿两声,似乎在考虑什么,连着转了几圈,猛然又站定脚步,“阿灿,我们的这次小拍,要出名了。”
  “出名?”卢灿隐隐觉得他要干什么。
  “对,出名!”他指了指桌上董其昌的画说道,“正发愁没话题,现在好了,有了台北故宫这个巨型靶子,再加上香江媒体这么八卦,小拍,想不出名都难!”
  这人果然胆大,难怪那天汪明旭只是一句话规劝卢灿的话,就让他火冒三丈。
  “你准备坑台北故宫?”卢灿问道。
  “坑?”这个词没听过,但很形象,许佳闻愣了片刻之后就笑道,“坑!就是要狠狠坑他们一次。”
  “先找中大几位知名教授为这幅画鉴定真伪,然后我们找人捅到媒体上,就说台北故宫所拥有的画册,是假的!”
  “逼着他们发声!”
  “台北故宫如果要和我们对质,那更好。这幅画的声势,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如果他们不理睬呢?”卢灿问道。
  “不理睬也好办,找台北的媒体质询。”
  “中大教授证明这幅画是真品,无论台北故宫那边是真是假,他们既然发现收藏品有遗失,就有义务将其收回。”
  “媒体,呵呵,可不是吃素的。尽管台北还在报禁,那又能怎样?我们这则新闻可不关乎政/治。”
  这一刻,许胖子志得意满。
  “唯一遗憾的就是,一张董其昌的真迹,有点少。”他发泄完之后,语气有点可惜。
  “这……”卢灿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也许…可能…我还能找到另一张。”
  “什么?!”许胖子放高声量,惊喜道。
  确实,当初扫货时,卢灿也曾经询问过那位平板车摊主。他告诉卢灿,刚收到这幅画时,有两张。他拿出一张放在摊位上,想找那些买货的人验明真伪。结果,那一张被一位新加坡人,以伍仟港币的价格买走。
  那位新加坡人当时很可惜这幅画只剩下一张,找他追问其它册页的下落,不得,随后告诉摊主真相,希望摊主能帮他继续留意,并留下联系电话。
  卢灿当时也想去新加坡追寻那幅画,可是,卢老太爷以他还年幼,不希望他飞来飞去。
  卢灿能理解老人的想法——三位至亲飞机失事,卢家尚且无后,他自然不希望卢灿再出丁点问题。
  这人叫刘作筹,新加坡四大著名收藏家之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