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朝鲜贡砚
鉴定解惑,都喜欢看,李林灿老爷子一挥手,吼道,“都赶紧干活,不想早点回家?”
老爷子就是这种直脾气,心思不坏却易得罪人。卢灿连忙对大家拱拱手,示意今天因为自己,大家多担待点。
帐篷内光线不足,老爷子示意去门口看,卢灿顺手端出帐篷内的一张折叠桌,阿欣提溜一张折叠椅,放在门口,让老爷子坐下。
纸盒打开,里面是描金镂雕砚台盒,盒盖上描金图案,这种花式很少见,有些像杜鹃。
老爷子揭开砚台盒盖,拿在手中,迎着日光翻看正背纹线,然后递给卢灿,“认识什么木材吗?”
盒盖的内侧走一遍清漆,木质纹理细腻,呈现牙白色,卢灿又用手指按按内壁,材质相当坚硬。
“这是……水曲柳?亦或是白蜡木?”水曲柳和白蜡木的木质都很白净,纹线很相似,普通人很难分辨。
老爷子抬头看看,皱着眉头,显然对他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不满意。
卢灿连忙又补充道,“水曲柳色泽带有一丝淡黄,白蜡木色泽偏纹理偏棕色。这砚台盒的材质是水曲柳。”
老先生这才满意,用手指拂拂盒盖上的描金图案。这次卢灿很乖觉,自动说道,“这是杜鹃花。”
老爷子这才板着脸,将盒盖扣在一旁。戴静贤怕卢灿尴尬,瞅着老先生低头看砚台之际,对他眨眨眼,竖起大拇指摇摇。水曲柳主要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地区,南方很少见,能辨认水曲柳,不容易的。
卢灿无所谓的耸耸肩,对老爷子的脾气,卢灿已经习惯。再说有他时不时督促几句,对自己保持本心有好处。
卢灿收回目光,重新投到老爷子手上,被他拿在手中盘赏的,依旧是一方松花砚。日光下,通体深绿,颇有翡翠满绿的感觉,很像干青种翡翠,光泽度很好,很柔润。
整个砚台,呈现葫芦形,这种型制的砚台,也很少见。葫芦上下两部分,分别是深浅砚塘,各有凹槽,大小搭配在一比四的比例度,便于砚出的墨汁收拢。因此,内行人只要看一眼,就能判断出此砚台设计非常合理。
在葫芦腰部,恰好有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紫色带,像极了一条紫色饰带
老爷子似乎也惊艳于此,手指不停摩挲着紫带锁腰,嘴中嘀咕,“有意思……”
整个砚台表面,朴素异常,没有任何人工纹饰和图案,但却透着一种浑然天成、妙手偶得的情趣。
砚台的设计人,工艺相当高超。
单凭这些信息,自然无法完成鉴定。
老爷子将砚台立起来,右手五指,围着砚台边缘走一圈后,才将其翻覆,露出底面。
难能可贵,这块松花砚的材质完全统一,通身翠绿,腰部紫色带形成满圈,这就很名贵了。
整个背面,光滑平整,只有左下方可有隶书四字“敬轩御贡”。
嗯?卢灿眉头一下子皱起来,这四个字不好理解啊!
“敬轩”极有可能是某人的字、号或者斋号、雅号等等,但“御”这个字,可没什么人敢用!再说后面还有一个“贡”,表明这是敬献给皇上的东西!敬献给皇上的东西,你敢说是“御贡”?“贡御”还差不多?
卢灿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是刻印错了?
连忙摇摇头,这不可能!区区四个字,若是刻印错了,那他被抄家夜市活该。再说了,刻印错了,那这方砚台,也不会被清朝内廷收录。
区区四个字,想要解/开这方砚台的原主人是谁,这^……太难了吧!
老爷子似乎一时间也没找到线索,又将砚台盒仔细翻看一遍,什么线索也没留下。他皱着眉头,手指在砚台上不停摩/挲。
与此同时,卢灿也在琢磨。
松花砚的出现历史并不长,明末至今,不过三百多年。这三百年中,字号为敬轩的,都有谁?
最出名的自然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他字秉忠,号敬轩,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
松花砚产自东北,他应该没机会接触到的,再说,他肯定不会给清兵上贡,退一步说,即便上贡求饶
张献忠不可能!
明清第二个号敬轩的有名人物,莫过于“薛河东”。
原名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永乐十九年进士,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从祀孔庙。
同样,他也被排除——作为理学大家,焉能不知道“御”字不能乱用?再说,时间也不对。
第三个号敬轩的,时间能对上,可惜给他个“狗胆”他也不敢——曾任江苏海门及直隶同知、中宽大夫吴之承,字孟起,号敬轩,乾隆庚寅恩科顺天举人。
吴之承的山水画和书法,还算小有名气。
短短几分钟,卢灿脑海中过滤了数十个字号为敬轩的,譬如民/国时期的收藏家锡园主人吴康吴敬轩、光绪年间抗英英雄左孝臣字敬轩……
都不是啊!
难怪仓库中八位鉴定师,还有戴静贤本人,他们都没能鉴定出来这件东西的原主人。这……近乎不可能嘛!
有BUG啊!一个“御”字,打成死结!
“你也没鉴定出来?!”卢灿正在低头苦想,老爷子说话了。
他的神色有些得意,眉头舒展,眉头乱抖,显然心情很不错!
这是……他鉴定出来了。
“老爷子,我上上手?”到现在卢灿还未上手呢,而戴静贤依旧眉头紧锁毫无头绪。
老爷子将砚台连同盒子推给卢灿,笑眯眯看着他。
卢灿中指食指搭在墨巢中,质地细腻,手感凉爽,抚摸略有滑涩的感觉。其色泽均匀,润亮和谐,这是一块极品松花砚。
石意也不错,葫芦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咦?中国传统文化?
不对!卢灿的眼光落在盒盖的杜鹃花上,然后又看看那迥异于常态的葫芦形,最后再度落到那个“御”字上面!
卢灿单手拍额头,自己钻进死胡同了!怎么就知道在中国找?
老爷子眼神狐疑的看着他,孙瑞欣则是满脸崇拜,另一边戴静贤惊喜的拍着他肩膀,“阿灿,你知道这件物品的来历了?”
这件物品,一旦放开思路,就好鉴定!
因为,它不是来源于中国明清任何一位人士的进贡,而是属邦上贡的物件!
能产松花砚的,可不止清朝,长白山的东面国家朝鲜,同样也有松花砚产出!
俗称“海州砚”!
只要想通这一点,有关这件砚台身上的谜团,全部解释的通。
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描金杜鹃花?别忘了,杜鹃花在朝鲜有“金达莱”的称呼,素来为朝鲜人所喜爱!
它为什么会有葫芦形的迥然不同造型?葫芦可是高/丽王朝的吉祥物——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王建就自称祖上诞生于一只宝葫芦中!
它为什么敢用“御”?因为清朝的朝鲜李氏,本身也是王族,它可不是臣属而是附邦。
最后一个问题,“敬轩”是朝鲜王朝的哪位大神?
他是朝鲜纯祖李玜之嫡长子李旲(音台),朝鲜王朝后期王子,字德寅,号敬轩!
这位很短寿,没当过国王,但他1827年代理听政,是有王权的,可以称“御”!
此人虽然没能称王,可在朝鲜历史上,地位相当高。
道光七年(1827年,纯祖二十七年)二月,由于朝鲜纯祖有疾病,故世子李旲承父王纯祖之命,“代理庶务”。
李旲代理听政以后,颇有作为,他“仁明好学,求贤才,慎刑狱,尤留心民事”。拔擢名臣朴珪寿成为他听政时的佳话。同时,李旲还热衷音乐舞蹈创作,在其推动下,朝鲜王朝宫廷乐舞发展到顶峰。
不过他只听政四年,没来得及即位,便在道光十年(1830年,纯祖三十年)五月六日在昌德宫熙政堂逝世了,享年二十二岁。
他的死,在朝鲜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团——有人认为他是被母族安东金氏毒死的。
李旲为何要向清廷上贡?
其原因很简单,当时清政府的势力很强,在朝鲜王朝可谓说一不二,李旲想要改变母族安东金氏的干政现状,他必须要求助清政府的谅解或者支持!
他死后,宗主国清朝同样追认其为朝鲜国王,赐谥号“康穆”(温柔好善曰康,布德执义曰穆),这一谥号的评价,同样不低。
别看他去世时年轻,但文采同样不错,留下《敬轩集》(十二卷卷六册)、《鹤石集》(一册)及《淡如轩诗集》(两册)等等。
其中,《淡如轩诗集》还被清末民初胡汉士引入中原,造成相当影响力。
“不错不错!你小子总还算有可取之处!”李老爷子今天终于第一次对卢灿展开笑颜。
嘿嘿!卢灿咧嘴笑笑。
这种涉外鉴定,真心不容易,也难怪虎博的鉴定师和戴静贤都手足无措。
谁能想到清廷砚台中,竟然还藏着一枚“海州砚”?
好东西!这极有可能是中国唯一一枚朝鲜古砚台!
老爷子就是这种直脾气,心思不坏却易得罪人。卢灿连忙对大家拱拱手,示意今天因为自己,大家多担待点。
帐篷内光线不足,老爷子示意去门口看,卢灿顺手端出帐篷内的一张折叠桌,阿欣提溜一张折叠椅,放在门口,让老爷子坐下。
纸盒打开,里面是描金镂雕砚台盒,盒盖上描金图案,这种花式很少见,有些像杜鹃。
老爷子揭开砚台盒盖,拿在手中,迎着日光翻看正背纹线,然后递给卢灿,“认识什么木材吗?”
盒盖的内侧走一遍清漆,木质纹理细腻,呈现牙白色,卢灿又用手指按按内壁,材质相当坚硬。
“这是……水曲柳?亦或是白蜡木?”水曲柳和白蜡木的木质都很白净,纹线很相似,普通人很难分辨。
老爷子抬头看看,皱着眉头,显然对他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不满意。
卢灿连忙又补充道,“水曲柳色泽带有一丝淡黄,白蜡木色泽偏纹理偏棕色。这砚台盒的材质是水曲柳。”
老先生这才满意,用手指拂拂盒盖上的描金图案。这次卢灿很乖觉,自动说道,“这是杜鹃花。”
老爷子这才板着脸,将盒盖扣在一旁。戴静贤怕卢灿尴尬,瞅着老先生低头看砚台之际,对他眨眨眼,竖起大拇指摇摇。水曲柳主要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地区,南方很少见,能辨认水曲柳,不容易的。
卢灿无所谓的耸耸肩,对老爷子的脾气,卢灿已经习惯。再说有他时不时督促几句,对自己保持本心有好处。
卢灿收回目光,重新投到老爷子手上,被他拿在手中盘赏的,依旧是一方松花砚。日光下,通体深绿,颇有翡翠满绿的感觉,很像干青种翡翠,光泽度很好,很柔润。
整个砚台,呈现葫芦形,这种型制的砚台,也很少见。葫芦上下两部分,分别是深浅砚塘,各有凹槽,大小搭配在一比四的比例度,便于砚出的墨汁收拢。因此,内行人只要看一眼,就能判断出此砚台设计非常合理。
在葫芦腰部,恰好有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紫色带,像极了一条紫色饰带
老爷子似乎也惊艳于此,手指不停摩挲着紫带锁腰,嘴中嘀咕,“有意思……”
整个砚台表面,朴素异常,没有任何人工纹饰和图案,但却透着一种浑然天成、妙手偶得的情趣。
砚台的设计人,工艺相当高超。
单凭这些信息,自然无法完成鉴定。
老爷子将砚台立起来,右手五指,围着砚台边缘走一圈后,才将其翻覆,露出底面。
难能可贵,这块松花砚的材质完全统一,通身翠绿,腰部紫色带形成满圈,这就很名贵了。
整个背面,光滑平整,只有左下方可有隶书四字“敬轩御贡”。
嗯?卢灿眉头一下子皱起来,这四个字不好理解啊!
“敬轩”极有可能是某人的字、号或者斋号、雅号等等,但“御”这个字,可没什么人敢用!再说后面还有一个“贡”,表明这是敬献给皇上的东西!敬献给皇上的东西,你敢说是“御贡”?“贡御”还差不多?
卢灿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是刻印错了?
连忙摇摇头,这不可能!区区四个字,若是刻印错了,那他被抄家夜市活该。再说了,刻印错了,那这方砚台,也不会被清朝内廷收录。
区区四个字,想要解/开这方砚台的原主人是谁,这^……太难了吧!
老爷子似乎一时间也没找到线索,又将砚台盒仔细翻看一遍,什么线索也没留下。他皱着眉头,手指在砚台上不停摩/挲。
与此同时,卢灿也在琢磨。
松花砚的出现历史并不长,明末至今,不过三百多年。这三百年中,字号为敬轩的,都有谁?
最出名的自然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他字秉忠,号敬轩,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
松花砚产自东北,他应该没机会接触到的,再说,他肯定不会给清兵上贡,退一步说,即便上贡求饶
张献忠不可能!
明清第二个号敬轩的有名人物,莫过于“薛河东”。
原名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永乐十九年进士,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从祀孔庙。
同样,他也被排除——作为理学大家,焉能不知道“御”字不能乱用?再说,时间也不对。
第三个号敬轩的,时间能对上,可惜给他个“狗胆”他也不敢——曾任江苏海门及直隶同知、中宽大夫吴之承,字孟起,号敬轩,乾隆庚寅恩科顺天举人。
吴之承的山水画和书法,还算小有名气。
短短几分钟,卢灿脑海中过滤了数十个字号为敬轩的,譬如民/国时期的收藏家锡园主人吴康吴敬轩、光绪年间抗英英雄左孝臣字敬轩……
都不是啊!
难怪仓库中八位鉴定师,还有戴静贤本人,他们都没能鉴定出来这件东西的原主人。这……近乎不可能嘛!
有BUG啊!一个“御”字,打成死结!
“你也没鉴定出来?!”卢灿正在低头苦想,老爷子说话了。
他的神色有些得意,眉头舒展,眉头乱抖,显然心情很不错!
这是……他鉴定出来了。
“老爷子,我上上手?”到现在卢灿还未上手呢,而戴静贤依旧眉头紧锁毫无头绪。
老爷子将砚台连同盒子推给卢灿,笑眯眯看着他。
卢灿中指食指搭在墨巢中,质地细腻,手感凉爽,抚摸略有滑涩的感觉。其色泽均匀,润亮和谐,这是一块极品松花砚。
石意也不错,葫芦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咦?中国传统文化?
不对!卢灿的眼光落在盒盖的杜鹃花上,然后又看看那迥异于常态的葫芦形,最后再度落到那个“御”字上面!
卢灿单手拍额头,自己钻进死胡同了!怎么就知道在中国找?
老爷子眼神狐疑的看着他,孙瑞欣则是满脸崇拜,另一边戴静贤惊喜的拍着他肩膀,“阿灿,你知道这件物品的来历了?”
这件物品,一旦放开思路,就好鉴定!
因为,它不是来源于中国明清任何一位人士的进贡,而是属邦上贡的物件!
能产松花砚的,可不止清朝,长白山的东面国家朝鲜,同样也有松花砚产出!
俗称“海州砚”!
只要想通这一点,有关这件砚台身上的谜团,全部解释的通。
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描金杜鹃花?别忘了,杜鹃花在朝鲜有“金达莱”的称呼,素来为朝鲜人所喜爱!
它为什么会有葫芦形的迥然不同造型?葫芦可是高/丽王朝的吉祥物——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王建就自称祖上诞生于一只宝葫芦中!
它为什么敢用“御”?因为清朝的朝鲜李氏,本身也是王族,它可不是臣属而是附邦。
最后一个问题,“敬轩”是朝鲜王朝的哪位大神?
他是朝鲜纯祖李玜之嫡长子李旲(音台),朝鲜王朝后期王子,字德寅,号敬轩!
这位很短寿,没当过国王,但他1827年代理听政,是有王权的,可以称“御”!
此人虽然没能称王,可在朝鲜历史上,地位相当高。
道光七年(1827年,纯祖二十七年)二月,由于朝鲜纯祖有疾病,故世子李旲承父王纯祖之命,“代理庶务”。
李旲代理听政以后,颇有作为,他“仁明好学,求贤才,慎刑狱,尤留心民事”。拔擢名臣朴珪寿成为他听政时的佳话。同时,李旲还热衷音乐舞蹈创作,在其推动下,朝鲜王朝宫廷乐舞发展到顶峰。
不过他只听政四年,没来得及即位,便在道光十年(1830年,纯祖三十年)五月六日在昌德宫熙政堂逝世了,享年二十二岁。
他的死,在朝鲜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团——有人认为他是被母族安东金氏毒死的。
李旲为何要向清廷上贡?
其原因很简单,当时清政府的势力很强,在朝鲜王朝可谓说一不二,李旲想要改变母族安东金氏的干政现状,他必须要求助清政府的谅解或者支持!
他死后,宗主国清朝同样追认其为朝鲜国王,赐谥号“康穆”(温柔好善曰康,布德执义曰穆),这一谥号的评价,同样不低。
别看他去世时年轻,但文采同样不错,留下《敬轩集》(十二卷卷六册)、《鹤石集》(一册)及《淡如轩诗集》(两册)等等。
其中,《淡如轩诗集》还被清末民初胡汉士引入中原,造成相当影响力。
“不错不错!你小子总还算有可取之处!”李老爷子今天终于第一次对卢灿展开笑颜。
嘿嘿!卢灿咧嘴笑笑。
这种涉外鉴定,真心不容易,也难怪虎博的鉴定师和戴静贤都手足无措。
谁能想到清廷砚台中,竟然还藏着一枚“海州砚”?
好东西!这极有可能是中国唯一一枚朝鲜古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