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而小秋看完电影后,比任何人都难受,毕竟,其他人只是手电影情节影响,而她,有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妹,甚至,隐约有些好感的人正要奔赴前线,去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很可能,也像靳开来、梁三喜一样,受伤、甚至牺牲……
小秋印象最深的镜头是韩玉秀在梁三喜坟上痛哭,一个那样活生生的、能说能笑能生气的会流泪的人,那样一个深深想念着妻子的丈夫,盼着孩子出生的父亲……终于到来的亲人相聚,那个丈夫、父亲,却已经变成一抔黄土,冰冷冷的,无法拂去妻子脸上的泪水,更没办法亲一亲孩子娇嫩的脸蛋儿……只要想起那个镜头,小秋就忍不住鼻子发酸,不敢想,更不敢连想。
为了让自己不胡思乱想,小秋把郑秋实要求的书看完之后,又开始预习后边几年的课本,周末就去医院实习,不停地抄写积累的厚厚的病例,然后分析学习研究……
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早上五点半起床,活动锻炼半个小时,洗漱后学习一个小时,七点开始吃早饭,一刻钟之后骑车出门上学。她是中医学院的旁听生,医学院那边本就繁重的课程之后,还要尽量拿出时间去中医学院那边听课、听讲座,甚至上实验课,完成这些之后,稍有空余时间,她也都花在两个学校的图书馆中——若说小秋对学校最满意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图书馆了,专业学校的图书馆中,专业方面的书籍是外边的公用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小秋只要有时间,就泡到图书馆里边去,若不是需要吃饭睡觉,她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住在里边了。
这种近似疯魔地学习劲头,看在亲近人的眼里,却渐渐透出一抹担忧来。高三面临高考,小秋都没有这样埋进书堆中不抬头,还时不时地逛个街、做做饭什么的。
只是学习,大家还不至于太担心,关键是小秋学习太投入太努力的结果就是,她一天天消瘦下去,不是那种暴瘦,而是隔几天不见,肯定能看出她瘦了的那种,小脸儿本就不大,眼见着瘦的快摆不开眼睛鼻子了,让本就大的眼睛更明显,用乔西一句话说,就是‘只看到一双眼睛了’。脚腕子细的几乎与乔西的手腕相仿,手腕更不用说了,纤细地手腕常常抱着好几本大部头的书,让人看了忍不住担心,那手腕一不小心就会咔嚓一声,折掉!
秦戎和成江与小秋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自然也是最先发现她异常的,他们两个都不是爱咋呼的人,互相通了个气之后,就默默观察着,除了沉迷学习,也没发现小秋其他异样,一起吃饭的时候吃的也不算太少,与她平常的饭量也差不多,而且也能说能笑的,精神方面没看出任何异样来……
他们两个不敢确定,偷偷找了郑秋实,郑秋实百忙之中回来住了两晚,陪着小秋吃了两顿饭,借着考察的机会,把了把小秋的脉,回头就对秦戎和成江说了:“有点儿忧思过度,不是什么大事儿,周末我放她的假,你们拉着她出去玩玩。哦,十一月底,桂城有个交流会,我带她过去几天,你们两个学业不忙,也请假跟着一起过去,小年轻的一起玩玩,开心了自然就好了。”
成江沉吟着道:“我听她说,前些日子学校里组织看了《高山下的花环》,会不会是这个电影让她害怕了?”
仅仅是电影,毕竟只是个战争题材的剧情片,真正战争的镜头都不多,也谈不上血腥,但关联到去了南方的吴戈,那个电影就已经够了。即便,小秋对吴戈没有特别的想法,仅仅两个人共同长大的情分,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连他还时常想起吴戈,并担心着呢,何况是心思细腻、感情也深许多的小秋。
郑秋实表示赞同:“嗯,不能说是主要原因,但有一定关系……行啦,别太担心了,就按照刚才说的办吧。”
大学里没有期中考试了,但是小秋的努力和刻苦,还是很快得到了老师们的共同认可,加上她超高的入学成绩,很快引起了一位老教授的青睐,这位早年留学归来,是国内心脑血管方面的顶尖专家,六十多岁了,仍旧能够戴着眼镜做十几个小时的脑血管手术,堪称国内脑血管手术第一人。
了解到小秋的优秀后,这位老教授还特意拜访了小秋的体育老师,得知最让他担心的体能,小秋也完全不成问题,奔跑速度和力量比一般男生都强出许多,老教授真正动心了,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点名想要重点培养这名学生。
只是,等学校方面了解情况再想要找小秋的时候,却从她的辅导员那里得知,小秋请了十天的长假,去了广西桂城。
学习那么刻苦、成绩那么优异的学生,老师和校方都没往翘课旅游方面想,首先想到的是探亲,可再一了解,王小秋同学是s省人,从初中就定居在京城了,广西,好像并没有亲友啊。
之后,校方一位老师突然灵光一现:“……好像桂城正在召开一个传统医学的交流会议,许多国手名医应邀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这一提,辅导员杨朋也想起来了:“王小秋同学似乎对传统医学也很感兴趣,在中医学院那边办了旁听生,经常过去听课听讲座……”
这话一出,在座的人都有些不敢置信,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见多了学习中医的最后走上了西医的道路,可还没见过一个学西医的,还去学习中医的……不得不说,很多学习和从事现代医学的人,看中医和传统医学都带着优越感,自觉高高在上俯视一般,更有一段时间,中医和传统医学理论几乎和愚昧无知野蛮划上了等号,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并正在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的人,居然还能听下去传统医学那一套?!
第七百四十八章
那位看中小秋的老教授从手术台上下来,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数个小时之后,而他得到的消息还包括,王小秋其实早就拜了中医国手郑秋实为师,入医学院读书也是因为郑秋实的意思,目的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学习西医的先进知识为中医所用。
这位姓文的老教授是又骄傲又遗憾啊。让他骄傲的是,他的眼力果然没错,王小秋却是足够优秀,他没看错人;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学生居然没让他先遇上,竟然被郑秋实那个老朽早早遇上,还收为弟子……可以说,越确定小秋的优秀,他的遗憾就越多,心中真是不甘啊。
好在,文教授还是很理智的,对校方的工作人员表达了一下自己的遗憾,就好像放弃了。
校方也小心翼翼地建议:“文教授,您想要收弟子容易,咱们在校学习的学生有几千(医学专业),今年入学的也有大几百,您老只要把要求的条件列一列,我们负责做筛选工作,然后将筛选过得优秀苗子带到您的面前来……”
中医最重的是传承,师徒传承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经验来看,是现代学校的师生教授关系无法替代的。西医其实也一样啊,拜了师,得到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和指导,自然不是大批学生跟着老师上课能比的。
所以,文教授一露出收徒的心思,校方就激动起来,非常配合地去做王小秋的工作。得知王小秋已经被郑教授收为徒弟之后,校方也不想放弃,想着能不能让文教授在其他学生中挑一个,最好是几个……要知道,文教授的脑科手术至今无人能够替代,若是文教授肯收徒,说不定就能带出几个……哪怕是一个脑科手术大拿来,也是他们学校的成绩呀!
而文教授却对收其他学生为徒兴致缺缺,挥挥手送客:“谢谢你们,这次的事情让你们受累了,收徒的事情我会考虑,有需要的时候还会找你们帮忙啊。”
这话听着客气,但来的两名工作人员都听出了文教授的真实意思。所以,等回去向校领导一汇报,校领导很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中医如郑秋实、西医如文帧栎,在国内医界都是顶尖人物,已经不是他一个学校负责人能够左右的了。
不管学校里如何,小秋被郑秋实的大手笔给惊呆了,不但带着她和秦戎成江乔西一起去了桂城,还很爽快地免了她去参加枯燥会议的摧残,直接挥手打发他们自己去玩,还说“只要不把人弄丢了就行。”这么开明的态度简直让小秋又惊又喜,直接高呼一声“师傅英明啊!”
惹得郑秋实一阵笑骂,直接将他们都撵了出来。
八十年代初,国内的旅游产业连起步都谈不上,各地景点还保持着最天然原始的状态,要说配套服务是真的没有,坐车、出行、吃饭,乃至上厕所都有许多不方便。但是,也正因为没有开发、没有人工的建设、干涉改造,各地景点都最大程度地保持着最天然的状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多数东西往往是最天然的就是最美的,最个性鲜明的,是最自然最美好的‘风景’。而一旦加入了人工的修饰改造,就失去了许多个性的东西,成了千篇一律的‘景点’,看多了,看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东西,没了个性没了特色,也就没了吸引力。
四个年轻人,没有时间和俗事的牵绊,资金也充裕,一放出来之后,很快就撒欢儿地玩开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条漓江,两岸青峰,如诗如画。人在竹排上坐,船工一根竹篙撑着,竹排在平静的江面上悠悠荡荡,静静滑行,真的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小秋上辈子跟团来过桂林,不过,那时的桂林已经经过了几轮商业开发,名声远扬,同样游人也特别多,到处是为了旅游开发的客栈、酒店,热闹是热闹了,却也像之前说的,没了最本真最淳朴的特色。
这一趟来,街道两面旅馆不多,饭馆也不太多,没有专为旅游开发出来的商业街、酒吧街这些,离开景点,就是普通的市民居住区,有油茶店、米粉店,也有菜市场,服装店、小卖部……生活气息浓郁,小吃店地方特色浓郁。
油茶滋味霸道,与小秋记忆中在旅游区吃到的差别很大,没有那么爽口,却特色鲜明,像当地的土话方言;米粉是必吃的,酸辣爽口,吃的乔西连连呼气,却又舍不得放下筷子。漓江鱼肉质鲜嫩肥美,还没有‘啤酒鱼’的招牌,但几乎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都能吃到鲜活的纯正的漓江野生鱼,味道极鲜美,以至于几乎每顿饭,小秋第一个点的菜都是鱼。
没有经过电视剧的宣传,‘荔浦芋头’还没出名,饭店里的芋头扣肉,却是实实在在的荔浦大芋头,芋头细糯软甜,配合着五花肉,香而不腻,软糯爽口,真的好吃的让人停不下来。
他们在桂林玩了两天,几个景点玩了个遍,看时间充裕,干脆向郑秋实打个招呼,和江上一个撑竹排的大哥约好,由他滑排送他们一路往阳朔那边去。
十一月的桂林有些冷了,几个人都穿着羽绒服坐在竹排上,滑排大哥却穿着简单的绒衣秋裤,裤脚还挽上来一截儿,赤着脚。
乔西问他:“大哥,你穿这么少不冷吗?”
放排大哥咧着嘴笑的很憨厚,用很生硬的普通话回答:“不冷,划一会儿就热了。”
果然,不过半个小时,大哥连绒衣都脱了,就穿着一件秋衣,额头上还挂着汗。
第七百四十九章
小秋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一瓶啤酒,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一边看乔西用一根线挂一块骨头逗水中的鱼。
“哎,小秋,你看,真的有鱼……快看,那边,跳起来了,好大一条……”乔西蹲在船尾,兴奋地好像要跳进水里去。
小秋闻声回头,却在回头的刹那,注意到船前面即将遇到的一段急流,而撑着竹排的成江显然已经受到了影响,手中的竹篙费力地想要停住竹排,却只换来竹排的方向偏斜,速度丝毫没有减慢地冲向那段急流……
秦戎和划排的大哥也发现了情况不对,都急忙去船头想要帮助成江,三个人都没有注意到蹲在船尾的乔西,还有站起身来,急急忙忙冲向船尾,伸手拉住乔西的小秋。
竹排无可避免地冲进急流,却也在出现更大危险前,被划排大哥接过竹篙,一撑一划,将竹排顺利穿过急流,再次来到相对平稳的江面。
就在划排大哥和秦戎、成江三个人一起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到船尾传来乔西的一声呐喊:“小秋……快来人啊,小秋落水了!”
秦戎反应最快,几乎在乔西喊出来的同时,他已经转身往船尾跑,一边跑,一边将脚上的靴子踢掉,然后,毫不犹豫地跳下竹排,噗通一声扎进冰冷的江水中。
小秋印象最深的镜头是韩玉秀在梁三喜坟上痛哭,一个那样活生生的、能说能笑能生气的会流泪的人,那样一个深深想念着妻子的丈夫,盼着孩子出生的父亲……终于到来的亲人相聚,那个丈夫、父亲,却已经变成一抔黄土,冰冷冷的,无法拂去妻子脸上的泪水,更没办法亲一亲孩子娇嫩的脸蛋儿……只要想起那个镜头,小秋就忍不住鼻子发酸,不敢想,更不敢连想。
为了让自己不胡思乱想,小秋把郑秋实要求的书看完之后,又开始预习后边几年的课本,周末就去医院实习,不停地抄写积累的厚厚的病例,然后分析学习研究……
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早上五点半起床,活动锻炼半个小时,洗漱后学习一个小时,七点开始吃早饭,一刻钟之后骑车出门上学。她是中医学院的旁听生,医学院那边本就繁重的课程之后,还要尽量拿出时间去中医学院那边听课、听讲座,甚至上实验课,完成这些之后,稍有空余时间,她也都花在两个学校的图书馆中——若说小秋对学校最满意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图书馆了,专业学校的图书馆中,专业方面的书籍是外边的公用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小秋只要有时间,就泡到图书馆里边去,若不是需要吃饭睡觉,她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住在里边了。
这种近似疯魔地学习劲头,看在亲近人的眼里,却渐渐透出一抹担忧来。高三面临高考,小秋都没有这样埋进书堆中不抬头,还时不时地逛个街、做做饭什么的。
只是学习,大家还不至于太担心,关键是小秋学习太投入太努力的结果就是,她一天天消瘦下去,不是那种暴瘦,而是隔几天不见,肯定能看出她瘦了的那种,小脸儿本就不大,眼见着瘦的快摆不开眼睛鼻子了,让本就大的眼睛更明显,用乔西一句话说,就是‘只看到一双眼睛了’。脚腕子细的几乎与乔西的手腕相仿,手腕更不用说了,纤细地手腕常常抱着好几本大部头的书,让人看了忍不住担心,那手腕一不小心就会咔嚓一声,折掉!
秦戎和成江与小秋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自然也是最先发现她异常的,他们两个都不是爱咋呼的人,互相通了个气之后,就默默观察着,除了沉迷学习,也没发现小秋其他异样,一起吃饭的时候吃的也不算太少,与她平常的饭量也差不多,而且也能说能笑的,精神方面没看出任何异样来……
他们两个不敢确定,偷偷找了郑秋实,郑秋实百忙之中回来住了两晚,陪着小秋吃了两顿饭,借着考察的机会,把了把小秋的脉,回头就对秦戎和成江说了:“有点儿忧思过度,不是什么大事儿,周末我放她的假,你们拉着她出去玩玩。哦,十一月底,桂城有个交流会,我带她过去几天,你们两个学业不忙,也请假跟着一起过去,小年轻的一起玩玩,开心了自然就好了。”
成江沉吟着道:“我听她说,前些日子学校里组织看了《高山下的花环》,会不会是这个电影让她害怕了?”
仅仅是电影,毕竟只是个战争题材的剧情片,真正战争的镜头都不多,也谈不上血腥,但关联到去了南方的吴戈,那个电影就已经够了。即便,小秋对吴戈没有特别的想法,仅仅两个人共同长大的情分,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连他还时常想起吴戈,并担心着呢,何况是心思细腻、感情也深许多的小秋。
郑秋实表示赞同:“嗯,不能说是主要原因,但有一定关系……行啦,别太担心了,就按照刚才说的办吧。”
大学里没有期中考试了,但是小秋的努力和刻苦,还是很快得到了老师们的共同认可,加上她超高的入学成绩,很快引起了一位老教授的青睐,这位早年留学归来,是国内心脑血管方面的顶尖专家,六十多岁了,仍旧能够戴着眼镜做十几个小时的脑血管手术,堪称国内脑血管手术第一人。
了解到小秋的优秀后,这位老教授还特意拜访了小秋的体育老师,得知最让他担心的体能,小秋也完全不成问题,奔跑速度和力量比一般男生都强出许多,老教授真正动心了,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点名想要重点培养这名学生。
只是,等学校方面了解情况再想要找小秋的时候,却从她的辅导员那里得知,小秋请了十天的长假,去了广西桂城。
学习那么刻苦、成绩那么优异的学生,老师和校方都没往翘课旅游方面想,首先想到的是探亲,可再一了解,王小秋同学是s省人,从初中就定居在京城了,广西,好像并没有亲友啊。
之后,校方一位老师突然灵光一现:“……好像桂城正在召开一个传统医学的交流会议,许多国手名医应邀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这一提,辅导员杨朋也想起来了:“王小秋同学似乎对传统医学也很感兴趣,在中医学院那边办了旁听生,经常过去听课听讲座……”
这话一出,在座的人都有些不敢置信,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见多了学习中医的最后走上了西医的道路,可还没见过一个学西医的,还去学习中医的……不得不说,很多学习和从事现代医学的人,看中医和传统医学都带着优越感,自觉高高在上俯视一般,更有一段时间,中医和传统医学理论几乎和愚昧无知野蛮划上了等号,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并正在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的人,居然还能听下去传统医学那一套?!
第七百四十八章
那位看中小秋的老教授从手术台上下来,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数个小时之后,而他得到的消息还包括,王小秋其实早就拜了中医国手郑秋实为师,入医学院读书也是因为郑秋实的意思,目的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学习西医的先进知识为中医所用。
这位姓文的老教授是又骄傲又遗憾啊。让他骄傲的是,他的眼力果然没错,王小秋却是足够优秀,他没看错人;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学生居然没让他先遇上,竟然被郑秋实那个老朽早早遇上,还收为弟子……可以说,越确定小秋的优秀,他的遗憾就越多,心中真是不甘啊。
好在,文教授还是很理智的,对校方的工作人员表达了一下自己的遗憾,就好像放弃了。
校方也小心翼翼地建议:“文教授,您想要收弟子容易,咱们在校学习的学生有几千(医学专业),今年入学的也有大几百,您老只要把要求的条件列一列,我们负责做筛选工作,然后将筛选过得优秀苗子带到您的面前来……”
中医最重的是传承,师徒传承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经验来看,是现代学校的师生教授关系无法替代的。西医其实也一样啊,拜了师,得到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和指导,自然不是大批学生跟着老师上课能比的。
所以,文教授一露出收徒的心思,校方就激动起来,非常配合地去做王小秋的工作。得知王小秋已经被郑教授收为徒弟之后,校方也不想放弃,想着能不能让文教授在其他学生中挑一个,最好是几个……要知道,文教授的脑科手术至今无人能够替代,若是文教授肯收徒,说不定就能带出几个……哪怕是一个脑科手术大拿来,也是他们学校的成绩呀!
而文教授却对收其他学生为徒兴致缺缺,挥挥手送客:“谢谢你们,这次的事情让你们受累了,收徒的事情我会考虑,有需要的时候还会找你们帮忙啊。”
这话听着客气,但来的两名工作人员都听出了文教授的真实意思。所以,等回去向校领导一汇报,校领导很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中医如郑秋实、西医如文帧栎,在国内医界都是顶尖人物,已经不是他一个学校负责人能够左右的了。
不管学校里如何,小秋被郑秋实的大手笔给惊呆了,不但带着她和秦戎成江乔西一起去了桂城,还很爽快地免了她去参加枯燥会议的摧残,直接挥手打发他们自己去玩,还说“只要不把人弄丢了就行。”这么开明的态度简直让小秋又惊又喜,直接高呼一声“师傅英明啊!”
惹得郑秋实一阵笑骂,直接将他们都撵了出来。
八十年代初,国内的旅游产业连起步都谈不上,各地景点还保持着最天然原始的状态,要说配套服务是真的没有,坐车、出行、吃饭,乃至上厕所都有许多不方便。但是,也正因为没有开发、没有人工的建设、干涉改造,各地景点都最大程度地保持着最天然的状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多数东西往往是最天然的就是最美的,最个性鲜明的,是最自然最美好的‘风景’。而一旦加入了人工的修饰改造,就失去了许多个性的东西,成了千篇一律的‘景点’,看多了,看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东西,没了个性没了特色,也就没了吸引力。
四个年轻人,没有时间和俗事的牵绊,资金也充裕,一放出来之后,很快就撒欢儿地玩开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条漓江,两岸青峰,如诗如画。人在竹排上坐,船工一根竹篙撑着,竹排在平静的江面上悠悠荡荡,静静滑行,真的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小秋上辈子跟团来过桂林,不过,那时的桂林已经经过了几轮商业开发,名声远扬,同样游人也特别多,到处是为了旅游开发的客栈、酒店,热闹是热闹了,却也像之前说的,没了最本真最淳朴的特色。
这一趟来,街道两面旅馆不多,饭馆也不太多,没有专为旅游开发出来的商业街、酒吧街这些,离开景点,就是普通的市民居住区,有油茶店、米粉店,也有菜市场,服装店、小卖部……生活气息浓郁,小吃店地方特色浓郁。
油茶滋味霸道,与小秋记忆中在旅游区吃到的差别很大,没有那么爽口,却特色鲜明,像当地的土话方言;米粉是必吃的,酸辣爽口,吃的乔西连连呼气,却又舍不得放下筷子。漓江鱼肉质鲜嫩肥美,还没有‘啤酒鱼’的招牌,但几乎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都能吃到鲜活的纯正的漓江野生鱼,味道极鲜美,以至于几乎每顿饭,小秋第一个点的菜都是鱼。
没有经过电视剧的宣传,‘荔浦芋头’还没出名,饭店里的芋头扣肉,却是实实在在的荔浦大芋头,芋头细糯软甜,配合着五花肉,香而不腻,软糯爽口,真的好吃的让人停不下来。
他们在桂林玩了两天,几个景点玩了个遍,看时间充裕,干脆向郑秋实打个招呼,和江上一个撑竹排的大哥约好,由他滑排送他们一路往阳朔那边去。
十一月的桂林有些冷了,几个人都穿着羽绒服坐在竹排上,滑排大哥却穿着简单的绒衣秋裤,裤脚还挽上来一截儿,赤着脚。
乔西问他:“大哥,你穿这么少不冷吗?”
放排大哥咧着嘴笑的很憨厚,用很生硬的普通话回答:“不冷,划一会儿就热了。”
果然,不过半个小时,大哥连绒衣都脱了,就穿着一件秋衣,额头上还挂着汗。
第七百四十九章
小秋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一瓶啤酒,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一边看乔西用一根线挂一块骨头逗水中的鱼。
“哎,小秋,你看,真的有鱼……快看,那边,跳起来了,好大一条……”乔西蹲在船尾,兴奋地好像要跳进水里去。
小秋闻声回头,却在回头的刹那,注意到船前面即将遇到的一段急流,而撑着竹排的成江显然已经受到了影响,手中的竹篙费力地想要停住竹排,却只换来竹排的方向偏斜,速度丝毫没有减慢地冲向那段急流……
秦戎和划排的大哥也发现了情况不对,都急忙去船头想要帮助成江,三个人都没有注意到蹲在船尾的乔西,还有站起身来,急急忙忙冲向船尾,伸手拉住乔西的小秋。
竹排无可避免地冲进急流,却也在出现更大危险前,被划排大哥接过竹篙,一撑一划,将竹排顺利穿过急流,再次来到相对平稳的江面。
就在划排大哥和秦戎、成江三个人一起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到船尾传来乔西的一声呐喊:“小秋……快来人啊,小秋落水了!”
秦戎反应最快,几乎在乔西喊出来的同时,他已经转身往船尾跑,一边跑,一边将脚上的靴子踢掉,然后,毫不犹豫地跳下竹排,噗通一声扎进冰冷的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