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137章
既然韩邈出手, 园子就不会差了。最后定下了一位豪商的私园, 虽说距离东京城远了些, 但胜在桃花遍植,春色正好。
甄琼可不熟悉这些,只是约了沈括和苏颂, 当然也少不了米芾。等到了游园当日,跟着韩邈一起到了地方,他才发现来的人里, 居然还有李格非。
“你今日不办报了吗?”甄琼奇道。
李格非面上一红:“稿子已经筹齐了, 听闻今日苏子瞻也会来,我就来瞧瞧……”
这模样, 要是不知道,还以为是想见心仪的女子呢。米芾也是早早就到了, 还带了个李公麟,两人一般无二的兴奋, 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吃错药了。甄琼摸了摸下巴,这些人这么上心,难不成这苏轼长得很好?
不过再好看, 肯定也没他家邈哥好看。甄琼倒也没太放在心上, 见沈括和苏颂相继到来,就拉住了人,说起他最近发现新东西。
“我原本以为元气才是性命根本,谁料在燃尽元气,充斥碳气的玻璃罩里放入植株, 竟然也能存活!更奇特的是,养了些日子,那罩内竟然又生出了元气。似乎植株吸入的是碳气,吐出的则是元气,跟人畜截然相反!”这也是做了许多次实验后才发现的,甄琼还没跟旁人说呢,见到两个知己,怎能不赶紧吐露一下。
果不其然,沈括和苏颂都露出了讶色。苏颂思索了片刻,缓缓道:“若真如此,倒也合乎自然。天地万物若皆吸元气,这元气又是因何而生?植株吸碳气呼元气,人则吸元气呼碳气,如此反复,才能生生不息。”
这可是极为符合天道周而复始的道理,也似捅破了一扇窗,让人豁然开朗。
沈括则想的更深些:“那若是碳气、元气都有用处,惰气岂会无用?你不是测了许多次,那惰气在大气中含量极高,占了八成吗?天地间岂会有如此的多无用之物?”
甄琼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是惰气实在找不出应用之法啊。加温降温,烧灼融水,全都无用。”
“倒是不负‘惰’之名。”沈括叹了一声,想了想,又道,“说不定植株靠的,不只是碳气,还有惰气!若是能提纯三气,逐一实验就好了。”
“这可就难了。”甄琼也是发愁,“想要提纯,怕是要烧炼些东西才能得出。但是元气缺、过的原理还没研究清楚,不知要花上多少时间。”
“不妨事,此乃大道,自可慢慢炼制。”沈括倒是十分看得开。不论研究什么,都是要时间的,哪能一蹴而就?
苏颂也点了点头,转过了话题:“我那抽气的机械,倒是有了些眉目。唧筒就能抽吸,若是能制出个密不透风的唧筒,应当能抽出个真空球来。”
甄琼立刻来了精神:“当真能成?球可也要做的严丝合缝,不可漏气!”
“这个我晓得。”苏颂答的干脆。他也是三人之中,最擅长机械的,把这事交给他,两人也都放心。
沈括见两人都有所得,也不再私藏:“最近我也略有所得,这大气怕是还有一种力在。凌霄子,你这里可有平口的玻璃杯?我来演示。”
“有!”甄琼立刻转过头,对安平叫道,“快去取几个玻璃杯,要平口的……”
他的叫声才出口,就是一呆,只见韩邈带着两个陌生人,站在不远处。那两人身材都相当高,穿着直裰,还带着迥异他人的高高冠巾,愈发显得身长。前面那个身材匀称,颧骨很高,眼并不算大,但是炯炯有神,略带着些好奇看向这边。不知是天生还是性格使然,那上挑的眉梢,让含笑双眼都带出了些戏谑。后面的那个则胖些,有一张圆脸,神色淡然,微弯的眉梢略有些下压,更显谦和。
顺着甄琼的目光看去,沈括一下也笑了出来,起身迎上:“子瞻、子由,你二人可算来了。”
被唤作“子瞻”的那人哈哈一笑:“存中兄相邀,怎敢不来?”
两人笑着见了礼,沈括就扭头帮客人介绍道:“这位是苏子容兄,任军器监事,有大才。”
对方闻言一笑:“以掌心雷荡平鬼樊楼,如此大功德,愚弟哪能不知?子容兄果大才也。”
军器监可是个实权衙门,他却只说鬼樊楼一役。苏颂不由微微挑了挑眉,谦逊道:“此非我功劳,实乃凌霄子之功。”
众人的目光,一下都落到了场中唯一穿道衣的那青年身上。来客哈哈一笑:“早就听闻雷霆真君大名,今日得见,果真是个神仙人物啊。鄙人苏轼,这厢有礼了。”
原来这人就是苏子瞻啊。甄琼瞪大了双眼,上上下下瞧了个遍,也没发觉他长得好看啊。倒是米芾在那边激动的扭来扭去,一副想冲过来见礼的模样。
好在跑神只是一瞬,甄琼总算还记得今天自己算是个主人,不可丢了邈哥的脸,便笑道:“小道甄琼,见过苏官人。”
见这张笑起来越发显得好看的俊脸,苏轼也笑了:“当年在韩相公府上见景声时,他还是个总角孩童。未曾想经年不见,居然也成家立业了。只是这爱俏的性子,从未改过。”
这话顽皮,却也有些轻佻。若是换个性子板直的人听了,怕是会动怒。然而甄琼哪管这个,一听这话就高兴了,连连点头:“我家韩大官人就是眼光好!”
哪有这么厚脸皮自夸的?连苏轼都有一瞬愕然,旋即大笑,扭头对韩邈道:“景声眼光果真不差啊。”
韩邈虽然多年未见苏氏兄弟了,但是对于苏轼的脾气,还是相当了解的,也笑道:“能寻到良人,亦是小子的福缘。”
他说的坦荡,目中更蕴了情谊,倒是让苏轼忆起亡妻,止住了取笑的心思。韩邈也是个圆滑的,不再说此事,转而介绍起了在座各位宾客。
听到米芾的名姓,苏轼眼睛一亮:“莫不是‘米日新’?”
《日新报》的题头下,可是大剌剌印着米芾的名字呢。哪能料到苏轼也见过他的字,米芾兴奋的脸都红了:“就是景声兄相邀,愚弟才在报上题字,让子瞻兄见笑了。”
“少年可畏啊。”苏轼才夸一句,又直言道,“君之书率性有余,灵动不足,当取晋人风。”
米芾眼睛一亮,他向来习颜真卿、褚遂良,最善临帖,可以假乱真,不过向来习唐楷,真没在晋人文书上下过多少工夫。但是苏轼指点,却恰到好处的戳中了他的软肋,若是真改习晋人文书,说不定也能让他的笔墨自成一派。
然而这一句指点,苏轼又哪里放在心上?在得知李格非的身份后,也是讶道:“未曾想《日新报》主编也在。你那报,杂文当真有趣呢,尤其是梦溪生的小论。”
只说杂文,不说刊首,倒有些让人难堪。好在李格非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苏轼,是文宗欧阳修都要言“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的奇才,自己的文字是万万比不上的。只羞愧道:“学生文字鄙陋,自是比不得存中兄……”
“等等,梦溪生是存中兄笔名?”苏轼一下就抓到了重点,愕然看向沈括。
哪想到在这上面露了马脚,沈括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都是些旁门左道,让子瞻见笑了。”
苏轼却连连摇头:“存中兄那些小论,样样都可重试,心思奇巧,令人叹服。”
沈括诗文都不如苏轼,哪当得他这么夸的,连道惭愧。几人转瞬就聊开了,倒是一旁苏辙只含笑看着,待人也是彬彬有礼,丝毫没有兄长的热情外放。
等众人都见过礼,韩邈这个地主笑着领人入了内院。这里倒也有亭有湖,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一片片的桃花,灿灿若云霞铺陈,让人心中都生出醉意。把几人引到了最适合观景的凉亭中,韩邈命人取山泉御茶,招待宾客。
苏轼也是个喜茶的,一听就高兴起来:“御用的龙团可是佳品,愚兄倒是沾了贤弟的光。”
“这是沾了通玄先生的光。”韩邈笑着把功劳推到了甄琼头上。、
听到这话,苏轼才想起了什么:“对了,方才凌霄子说要玻璃杯,可是准备作画?”
玻璃杯插花,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如今在座的米芾、李公麟都善绘画,他也是个中里手,主人想借此品评诗文图画,也不奇怪。
谁料甄琼摇了摇头:“玻璃杯有啥好画的,这是存中兄要演示大气之力呢。”
大气之力是什么?连苏轼这等博闻广识,遍览群书之人,也不免有些茫然。
沈括笑着解释道:“天地之间充盈大气,这大气包裹万事万物,自然也要有些表征。我也是近日才察觉此事,想出了几个实验,跟凌霄子交流一二。”
苏轼继承了其父的“以情为本”之论,平日最重性情,自然也重养气。只是在他心里,“大之气”为世间罕有,为文人必不可少的器量。谁料沈括竟然突发奇言,称大气无所不在,怎能不让人惊奇?
“这实验,愚弟可能一观?”他忍不住问道。
此事乃是为了“真空”说做准备,多几个人看,倒也合了沈括的心思。大方点了点头,沈括对甄琼道:“还请凌霄子准备些平口的玻璃杯、玻璃管,还有清水、硬纸,容我一一演示。”
第138章
这可是赏花文会, 玻璃杯也就罢了, 哪有准备玻璃管的?然而甄琼还真就带了。不多时, 仆从就取来了一堆玻璃器皿,还有大盆的清水。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苏辙,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这玻璃杯并非寻常用的杯盏, 形状古怪不说,上面还绘有墨纹,标了刻度。更别提那玻璃管了, 简直让人搞不清用途。偏偏沈括随意就提了出来, 凌霄子也能随意取出,应当是常用之物。如此珍品都能随手取用, 韩大郎以阖家之力供养雷霆真君的传闻,恐怕确有其事。只是今日请他们兄弟前来, 到底是为了何事?
苏辙自然知晓韩邈和韩相公的关系,想来《日新报》也是韩相公在朝中留下的伏笔。他和父兄都曾受惠于韩相公, 是应该走动一二。不过得知沈括就是“梦溪生”,《日新报》的主编、题字的米芾也到场后,他就明白了过来, 多半是韩邈想请兄长在《日新报》上发文。
然而此事, 他心底隐隐有些顾虑。毕竟之前新法颁行,《日新报》竟然有支持之意。虽说表露的并不明显,但也难免让人介怀。若这真是韩邈的意思,而非韩相公的,为《日新报》撰文可就有些不妥了。
苏辙暗自思索, 苏轼却压根没想那么多,只聚精会神的看着沈括。只见沈括挽起了袖子,拿起玻璃杯,斟了满满一杯水后,把一片略大些的硬纸盖在了杯口,随后缓缓反转水杯,杯口朝下。有纸片挡着,杯中水自然没有倾覆,谁料下一刻,他把压在纸上的手移开了。
料想中的“哗啦”声响并没有出现,那盖在杯口的纸片,竟然悬在了半空,也牢牢把水拘在了杯中。
“咦?”苏轼惊讶的叫了出来,“为何没有洒?”
不只是他,亭中一片哗然,米芾都好奇的凑了上去,就连方才还暗自思忖的苏辙,也被眼前情景惊得忘了心中所想。众人皆是一个念头,水因何不洒?
沈括笑了笑,并没停下手上动作,又把杯口朝着上下左右转了一圈。那纸仍旧稳稳的盖在杯口,没有掉落的迹象。
米芾已经忍不住了:“存中兄是自哪儿学了术法?这纸片可有玄机?”
难得有些戏谑,沈括对米芾道:“贤弟可以抽一抽那纸片。”
米芾闻言,立刻伸手去抽那纸,谁料刚掀起一个角,纸片忽的就掉了,水流哗啦,把米芾的衣袖都打湿了一半。
连纸片都没接住,米芾傻在当场:“我,我这是破了法术吗?”
见他这副模样,沈括笑了,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这并非是法术,只是空中之气,托住了杯中之水。这便是我跟凌霄子说的力了,大气之中应有一种无形之力。”
米芾听得更晕了:“大气还有力道?我怎么觉不出呢?”
他身边不就有大气,怎么从没有感觉到什么力道?
“并非力道,而是一种无形无状,时时存在的力。只要没了空气,就能显现。”沈括解释道。
米芾:“……”
啥玩意,他怎么听不懂呢?
倒是一旁的苏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你这覆杯的法子,可是要杯中水全满,不得留空隙?原来是这道理,难怪茶壶盖上都要留空,否则水流不畅。”
果真还是苏颂想的明白,沈括欣然点头:“内外都有空气,才能免除此力。若是有了差别,立时就要显出不同。”
米芾已经放弃听两人说什么了,转头道:“能让我也试试吗?”
沈括自无不可,米芾袖子反正都湿了,也就胡乱挽了挽,拿起杯子纸片,就操作起来。不多时,哗啦哗啦的水声响成了一片,就没一次能成的。
苏轼瞪大眼睛看了会儿,突然道:“换我试试!”
若是别人,米芾怕是还不愿放手。但是苏子瞻要试,他哪有不肯的?立刻把玻璃杯递了过去。
苏轼倒是不似米芾那般莽撞,仔细在杯中注满了水,取过纸片后又轻轻压了一压,这才小心翼翼的倒转了杯子,缓缓移开了手。在他手中,清水果真乖顺的留在杯里,纸片空悬,没有坠下。
“奇哉!”苏轼笑了起来,“这大气之力,还真存在啊!那寻常为何觉不出呢?”
“也许有时也能觉出。”沈括是深思过这个问题的,“若是爬山、下海,身体反应就跟寻常不同。就连雷雨前的气闷,也不似元气缺失,更像是这大气出了变化。”
若说旁的,苏轼兴许还没那么深的感受。但是平素最喜游山玩水,他对于这些也有了解啊,不由连连点头:“存中兄这么一说,我倒也觉出了些不同。世间果真奇妙……”
其实大气说,跟他的养气学已经大有不同了,但是对于这发现,苏轼还是极为开心的。而此中蕴含的道理,必然也跟天理相连,他得重新整理自己的学识,想出这其中的意味。
不过不是此时。苏轼放下了杯子,眼已经落在了一旁的玻璃管上:“此物又是做什么的呢?”
沈括拿起了玻璃管,微微一笑:“同样也关乎大气之力。”
说着,他在玻璃管中装满了水,倒置在了同样装了水的玻璃杯中。按照道理,管中水应当流入杯中,然而却没有发生。只要玻璃管埋在水下,管中的水就纹丝不动。然而等他把玻璃管提出水面,管中水立刻倾进了杯中。
此法自然也引来了苏轼的惊叹,一旁的甄琼却突然“啊”了一声:“此法似乎能测大气压力!”
这些实验,甄琼当然不会觉得新奇,只是这试管的演示,隐隐让他想起了些什么,似乎当初格物观就有此类实验啊。也是用试管量的,能测出气压变化呢。
沈括闻言浑身一颤:“如何测法?!”
他还没想明白要如何测这大气之力呢,甄琼居然就想到了!而且还称之为“压力”,虽说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是恰如其分,倒是个好名字。
甄琼卡壳了。他是真忘了,这毕竟是格物观的东西,跟他们没关系啊。只是隐约记得,要用到很长的玻璃管,而这种管子只有大道观才能烧出。
憋了半天,他终于道:“既然压力等同,把这玻璃管做的细长些,说不定盆中压力,也能显示在管中?”
沈括闻言沉思半晌,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此话似乎有理啊。只是用水真的能行吗?水性稳定,寻常变化未必能显得出吧?莫非要到高山上试试?繁台怕都不成……
既然韩邈出手, 园子就不会差了。最后定下了一位豪商的私园, 虽说距离东京城远了些, 但胜在桃花遍植,春色正好。
甄琼可不熟悉这些,只是约了沈括和苏颂, 当然也少不了米芾。等到了游园当日,跟着韩邈一起到了地方,他才发现来的人里, 居然还有李格非。
“你今日不办报了吗?”甄琼奇道。
李格非面上一红:“稿子已经筹齐了, 听闻今日苏子瞻也会来,我就来瞧瞧……”
这模样, 要是不知道,还以为是想见心仪的女子呢。米芾也是早早就到了, 还带了个李公麟,两人一般无二的兴奋, 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吃错药了。甄琼摸了摸下巴,这些人这么上心,难不成这苏轼长得很好?
不过再好看, 肯定也没他家邈哥好看。甄琼倒也没太放在心上, 见沈括和苏颂相继到来,就拉住了人,说起他最近发现新东西。
“我原本以为元气才是性命根本,谁料在燃尽元气,充斥碳气的玻璃罩里放入植株, 竟然也能存活!更奇特的是,养了些日子,那罩内竟然又生出了元气。似乎植株吸入的是碳气,吐出的则是元气,跟人畜截然相反!”这也是做了许多次实验后才发现的,甄琼还没跟旁人说呢,见到两个知己,怎能不赶紧吐露一下。
果不其然,沈括和苏颂都露出了讶色。苏颂思索了片刻,缓缓道:“若真如此,倒也合乎自然。天地万物若皆吸元气,这元气又是因何而生?植株吸碳气呼元气,人则吸元气呼碳气,如此反复,才能生生不息。”
这可是极为符合天道周而复始的道理,也似捅破了一扇窗,让人豁然开朗。
沈括则想的更深些:“那若是碳气、元气都有用处,惰气岂会无用?你不是测了许多次,那惰气在大气中含量极高,占了八成吗?天地间岂会有如此的多无用之物?”
甄琼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是惰气实在找不出应用之法啊。加温降温,烧灼融水,全都无用。”
“倒是不负‘惰’之名。”沈括叹了一声,想了想,又道,“说不定植株靠的,不只是碳气,还有惰气!若是能提纯三气,逐一实验就好了。”
“这可就难了。”甄琼也是发愁,“想要提纯,怕是要烧炼些东西才能得出。但是元气缺、过的原理还没研究清楚,不知要花上多少时间。”
“不妨事,此乃大道,自可慢慢炼制。”沈括倒是十分看得开。不论研究什么,都是要时间的,哪能一蹴而就?
苏颂也点了点头,转过了话题:“我那抽气的机械,倒是有了些眉目。唧筒就能抽吸,若是能制出个密不透风的唧筒,应当能抽出个真空球来。”
甄琼立刻来了精神:“当真能成?球可也要做的严丝合缝,不可漏气!”
“这个我晓得。”苏颂答的干脆。他也是三人之中,最擅长机械的,把这事交给他,两人也都放心。
沈括见两人都有所得,也不再私藏:“最近我也略有所得,这大气怕是还有一种力在。凌霄子,你这里可有平口的玻璃杯?我来演示。”
“有!”甄琼立刻转过头,对安平叫道,“快去取几个玻璃杯,要平口的……”
他的叫声才出口,就是一呆,只见韩邈带着两个陌生人,站在不远处。那两人身材都相当高,穿着直裰,还带着迥异他人的高高冠巾,愈发显得身长。前面那个身材匀称,颧骨很高,眼并不算大,但是炯炯有神,略带着些好奇看向这边。不知是天生还是性格使然,那上挑的眉梢,让含笑双眼都带出了些戏谑。后面的那个则胖些,有一张圆脸,神色淡然,微弯的眉梢略有些下压,更显谦和。
顺着甄琼的目光看去,沈括一下也笑了出来,起身迎上:“子瞻、子由,你二人可算来了。”
被唤作“子瞻”的那人哈哈一笑:“存中兄相邀,怎敢不来?”
两人笑着见了礼,沈括就扭头帮客人介绍道:“这位是苏子容兄,任军器监事,有大才。”
对方闻言一笑:“以掌心雷荡平鬼樊楼,如此大功德,愚弟哪能不知?子容兄果大才也。”
军器监可是个实权衙门,他却只说鬼樊楼一役。苏颂不由微微挑了挑眉,谦逊道:“此非我功劳,实乃凌霄子之功。”
众人的目光,一下都落到了场中唯一穿道衣的那青年身上。来客哈哈一笑:“早就听闻雷霆真君大名,今日得见,果真是个神仙人物啊。鄙人苏轼,这厢有礼了。”
原来这人就是苏子瞻啊。甄琼瞪大了双眼,上上下下瞧了个遍,也没发觉他长得好看啊。倒是米芾在那边激动的扭来扭去,一副想冲过来见礼的模样。
好在跑神只是一瞬,甄琼总算还记得今天自己算是个主人,不可丢了邈哥的脸,便笑道:“小道甄琼,见过苏官人。”
见这张笑起来越发显得好看的俊脸,苏轼也笑了:“当年在韩相公府上见景声时,他还是个总角孩童。未曾想经年不见,居然也成家立业了。只是这爱俏的性子,从未改过。”
这话顽皮,却也有些轻佻。若是换个性子板直的人听了,怕是会动怒。然而甄琼哪管这个,一听这话就高兴了,连连点头:“我家韩大官人就是眼光好!”
哪有这么厚脸皮自夸的?连苏轼都有一瞬愕然,旋即大笑,扭头对韩邈道:“景声眼光果真不差啊。”
韩邈虽然多年未见苏氏兄弟了,但是对于苏轼的脾气,还是相当了解的,也笑道:“能寻到良人,亦是小子的福缘。”
他说的坦荡,目中更蕴了情谊,倒是让苏轼忆起亡妻,止住了取笑的心思。韩邈也是个圆滑的,不再说此事,转而介绍起了在座各位宾客。
听到米芾的名姓,苏轼眼睛一亮:“莫不是‘米日新’?”
《日新报》的题头下,可是大剌剌印着米芾的名字呢。哪能料到苏轼也见过他的字,米芾兴奋的脸都红了:“就是景声兄相邀,愚弟才在报上题字,让子瞻兄见笑了。”
“少年可畏啊。”苏轼才夸一句,又直言道,“君之书率性有余,灵动不足,当取晋人风。”
米芾眼睛一亮,他向来习颜真卿、褚遂良,最善临帖,可以假乱真,不过向来习唐楷,真没在晋人文书上下过多少工夫。但是苏轼指点,却恰到好处的戳中了他的软肋,若是真改习晋人文书,说不定也能让他的笔墨自成一派。
然而这一句指点,苏轼又哪里放在心上?在得知李格非的身份后,也是讶道:“未曾想《日新报》主编也在。你那报,杂文当真有趣呢,尤其是梦溪生的小论。”
只说杂文,不说刊首,倒有些让人难堪。好在李格非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苏轼,是文宗欧阳修都要言“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的奇才,自己的文字是万万比不上的。只羞愧道:“学生文字鄙陋,自是比不得存中兄……”
“等等,梦溪生是存中兄笔名?”苏轼一下就抓到了重点,愕然看向沈括。
哪想到在这上面露了马脚,沈括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都是些旁门左道,让子瞻见笑了。”
苏轼却连连摇头:“存中兄那些小论,样样都可重试,心思奇巧,令人叹服。”
沈括诗文都不如苏轼,哪当得他这么夸的,连道惭愧。几人转瞬就聊开了,倒是一旁苏辙只含笑看着,待人也是彬彬有礼,丝毫没有兄长的热情外放。
等众人都见过礼,韩邈这个地主笑着领人入了内院。这里倒也有亭有湖,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一片片的桃花,灿灿若云霞铺陈,让人心中都生出醉意。把几人引到了最适合观景的凉亭中,韩邈命人取山泉御茶,招待宾客。
苏轼也是个喜茶的,一听就高兴起来:“御用的龙团可是佳品,愚兄倒是沾了贤弟的光。”
“这是沾了通玄先生的光。”韩邈笑着把功劳推到了甄琼头上。、
听到这话,苏轼才想起了什么:“对了,方才凌霄子说要玻璃杯,可是准备作画?”
玻璃杯插花,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如今在座的米芾、李公麟都善绘画,他也是个中里手,主人想借此品评诗文图画,也不奇怪。
谁料甄琼摇了摇头:“玻璃杯有啥好画的,这是存中兄要演示大气之力呢。”
大气之力是什么?连苏轼这等博闻广识,遍览群书之人,也不免有些茫然。
沈括笑着解释道:“天地之间充盈大气,这大气包裹万事万物,自然也要有些表征。我也是近日才察觉此事,想出了几个实验,跟凌霄子交流一二。”
苏轼继承了其父的“以情为本”之论,平日最重性情,自然也重养气。只是在他心里,“大之气”为世间罕有,为文人必不可少的器量。谁料沈括竟然突发奇言,称大气无所不在,怎能不让人惊奇?
“这实验,愚弟可能一观?”他忍不住问道。
此事乃是为了“真空”说做准备,多几个人看,倒也合了沈括的心思。大方点了点头,沈括对甄琼道:“还请凌霄子准备些平口的玻璃杯、玻璃管,还有清水、硬纸,容我一一演示。”
第138章
这可是赏花文会, 玻璃杯也就罢了, 哪有准备玻璃管的?然而甄琼还真就带了。不多时, 仆从就取来了一堆玻璃器皿,还有大盆的清水。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苏辙,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这玻璃杯并非寻常用的杯盏, 形状古怪不说,上面还绘有墨纹,标了刻度。更别提那玻璃管了, 简直让人搞不清用途。偏偏沈括随意就提了出来, 凌霄子也能随意取出,应当是常用之物。如此珍品都能随手取用, 韩大郎以阖家之力供养雷霆真君的传闻,恐怕确有其事。只是今日请他们兄弟前来, 到底是为了何事?
苏辙自然知晓韩邈和韩相公的关系,想来《日新报》也是韩相公在朝中留下的伏笔。他和父兄都曾受惠于韩相公, 是应该走动一二。不过得知沈括就是“梦溪生”,《日新报》的主编、题字的米芾也到场后,他就明白了过来, 多半是韩邈想请兄长在《日新报》上发文。
然而此事, 他心底隐隐有些顾虑。毕竟之前新法颁行,《日新报》竟然有支持之意。虽说表露的并不明显,但也难免让人介怀。若这真是韩邈的意思,而非韩相公的,为《日新报》撰文可就有些不妥了。
苏辙暗自思索, 苏轼却压根没想那么多,只聚精会神的看着沈括。只见沈括挽起了袖子,拿起玻璃杯,斟了满满一杯水后,把一片略大些的硬纸盖在了杯口,随后缓缓反转水杯,杯口朝下。有纸片挡着,杯中水自然没有倾覆,谁料下一刻,他把压在纸上的手移开了。
料想中的“哗啦”声响并没有出现,那盖在杯口的纸片,竟然悬在了半空,也牢牢把水拘在了杯中。
“咦?”苏轼惊讶的叫了出来,“为何没有洒?”
不只是他,亭中一片哗然,米芾都好奇的凑了上去,就连方才还暗自思忖的苏辙,也被眼前情景惊得忘了心中所想。众人皆是一个念头,水因何不洒?
沈括笑了笑,并没停下手上动作,又把杯口朝着上下左右转了一圈。那纸仍旧稳稳的盖在杯口,没有掉落的迹象。
米芾已经忍不住了:“存中兄是自哪儿学了术法?这纸片可有玄机?”
难得有些戏谑,沈括对米芾道:“贤弟可以抽一抽那纸片。”
米芾闻言,立刻伸手去抽那纸,谁料刚掀起一个角,纸片忽的就掉了,水流哗啦,把米芾的衣袖都打湿了一半。
连纸片都没接住,米芾傻在当场:“我,我这是破了法术吗?”
见他这副模样,沈括笑了,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这并非是法术,只是空中之气,托住了杯中之水。这便是我跟凌霄子说的力了,大气之中应有一种无形之力。”
米芾听得更晕了:“大气还有力道?我怎么觉不出呢?”
他身边不就有大气,怎么从没有感觉到什么力道?
“并非力道,而是一种无形无状,时时存在的力。只要没了空气,就能显现。”沈括解释道。
米芾:“……”
啥玩意,他怎么听不懂呢?
倒是一旁的苏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你这覆杯的法子,可是要杯中水全满,不得留空隙?原来是这道理,难怪茶壶盖上都要留空,否则水流不畅。”
果真还是苏颂想的明白,沈括欣然点头:“内外都有空气,才能免除此力。若是有了差别,立时就要显出不同。”
米芾已经放弃听两人说什么了,转头道:“能让我也试试吗?”
沈括自无不可,米芾袖子反正都湿了,也就胡乱挽了挽,拿起杯子纸片,就操作起来。不多时,哗啦哗啦的水声响成了一片,就没一次能成的。
苏轼瞪大眼睛看了会儿,突然道:“换我试试!”
若是别人,米芾怕是还不愿放手。但是苏子瞻要试,他哪有不肯的?立刻把玻璃杯递了过去。
苏轼倒是不似米芾那般莽撞,仔细在杯中注满了水,取过纸片后又轻轻压了一压,这才小心翼翼的倒转了杯子,缓缓移开了手。在他手中,清水果真乖顺的留在杯里,纸片空悬,没有坠下。
“奇哉!”苏轼笑了起来,“这大气之力,还真存在啊!那寻常为何觉不出呢?”
“也许有时也能觉出。”沈括是深思过这个问题的,“若是爬山、下海,身体反应就跟寻常不同。就连雷雨前的气闷,也不似元气缺失,更像是这大气出了变化。”
若说旁的,苏轼兴许还没那么深的感受。但是平素最喜游山玩水,他对于这些也有了解啊,不由连连点头:“存中兄这么一说,我倒也觉出了些不同。世间果真奇妙……”
其实大气说,跟他的养气学已经大有不同了,但是对于这发现,苏轼还是极为开心的。而此中蕴含的道理,必然也跟天理相连,他得重新整理自己的学识,想出这其中的意味。
不过不是此时。苏轼放下了杯子,眼已经落在了一旁的玻璃管上:“此物又是做什么的呢?”
沈括拿起了玻璃管,微微一笑:“同样也关乎大气之力。”
说着,他在玻璃管中装满了水,倒置在了同样装了水的玻璃杯中。按照道理,管中水应当流入杯中,然而却没有发生。只要玻璃管埋在水下,管中的水就纹丝不动。然而等他把玻璃管提出水面,管中水立刻倾进了杯中。
此法自然也引来了苏轼的惊叹,一旁的甄琼却突然“啊”了一声:“此法似乎能测大气压力!”
这些实验,甄琼当然不会觉得新奇,只是这试管的演示,隐隐让他想起了些什么,似乎当初格物观就有此类实验啊。也是用试管量的,能测出气压变化呢。
沈括闻言浑身一颤:“如何测法?!”
他还没想明白要如何测这大气之力呢,甄琼居然就想到了!而且还称之为“压力”,虽说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是恰如其分,倒是个好名字。
甄琼卡壳了。他是真忘了,这毕竟是格物观的东西,跟他们没关系啊。只是隐约记得,要用到很长的玻璃管,而这种管子只有大道观才能烧出。
憋了半天,他终于道:“既然压力等同,把这玻璃管做的细长些,说不定盆中压力,也能显示在管中?”
沈括闻言沉思半晌,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此话似乎有理啊。只是用水真的能行吗?水性稳定,寻常变化未必能显得出吧?莫非要到高山上试试?繁台怕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