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既树立了形象又有益于国家,到时出兵也更有把握,难道不好吗?这样哪怕是架空了皇帝,他也是无可指摘的贤臣。
而那些文臣没有了依仗借口,又没有实力,只能是过过嘴瘾。而且他们未必能干净到哪里去,不是所有当官的都能做到清廉公正的。他们也可以整理那些贪官污吏的事迹宣扬出去,让大家知道文臣的嘴脸,谁也不比谁干净到哪里去!
韩缜向永宁侯诉说自己的建议,拿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永宁侯取笑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可是要考科举的人,这样对付读书人好吗?”
韩缜苦笑:“谁叫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我可不希望你翻船!”
他那么用心读书,一则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二来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推崇读书人,不想见官就拜过得憋屈的话只能向上考;再来他也才向要在朝堂上一展所学,为国家出一份力。
可是如今局势逼着他走到这地步,他还能如何?
然而对于韩缜的建议,永宁侯是嗤之以鼻,以为韩缜是小题大做了。那些文臣只敢做些鬼蜮伎俩,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想想那些‘雄安殿’的重臣们吧,一个个只知屈膝媚颜讨好以求保命,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怕的?骨头硬的能硬得过他手中的刀剑吗,凡是不服私下暗藏心思者,他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杀得他们怕了,骨头软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看谁还能反对他当政!
他眯着眼,幽冷地道:“我明白你担心的是什么,不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本侯焉敢轻易率军离京!”
只是他没有耐心照着韩缜的意思打理内政收复民心,他信奉的是绝对的武力,所有不服的人就杀到他们服为止,直到他们再不敢使任何手段为止!
他冷笑着,不过短短几天就有人耐不住跳出来兴风作浪,他不介意杀鸡儆猴!
“爹!”韩缜震惊,永宁侯身上冰冷的杀机令人胆寒,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永宁侯伸手止住他:“你不必再说了,为父自有主张!”
他转身踏出祠堂,停下脚步道:“陛下下令修建‘元帅府’,以后我不上朝的话都会呆在那里,侯府不会常回来。以后,你代我多陪陪你祖父!”
“爹,你考虑一下我的话吧,不要急于出兵!”说到底还是他人微言轻,永宁侯自有幕僚军师,岂会听他一个小儿的话。
永宁侯没有应答,他回府还有一件事就是处理小郡主,不说她父亲齐王死于他手,光是小郡主试图里应外合背叛侯府的行为就让他容不下她活着。怀了身孕又如何,他不会让一祸根留在府里。
可是小郡主到底还是活下来了,是老侯爷听得风声一力保下了她。不管是出于对皇室的愧疚,还是看在她怀着侯府骨肉的份上,到底没让永宁侯杀掉,只是以后禁闭在单独的院子里没有了自由!
看在老侯爷的面上,永宁侯默默退了一步,只是神情有些不郁!
他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在了那些阳奉阴违的文臣身上,派人追查街面上流言的来源,凡是涉及此事的来都被抄家灭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是杀的血流成河,杀得京中人人变色,血腥气弥漫着京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除此之外,他连下政令,一是废除了军队中文官监军的规定,确保军队再没有文官插手监视,提高边关武将的品级和待遇;二是提拔了那些在宫变之夜追随他的将官,官升三级,各府的武将子弟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在朝堂中渐拥有了一席之地;三则是令户部调拨大量军费,提升军队的装备军饷,另外招募更多的士兵;文官被彻底排除出军队,意味着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力,武将对文官不再心存敬畏,毕竟没有人喜欢一举一动被人监控!相反他们反而更拥戴永宁侯。
如果这还在容忍范围内的话,永宁侯大幅增添军费则是令户部措手不及。户部行事自有规则,每项支出都要做好预算,预留的军费就这么多,军费增幅其他的就要削减,这不是乱套吗?
而且有永宁侯的人看着,他们对军费也沾不上手,根本得不到好处!
别看他们屈服在了永宁侯的刀枪下,可是为了利益不吝于火中取栗,当即就有朝臣上折表示反对!
或许他们是想派马前卒先试探一下永宁侯的反应,然而永宁侯接下来的作为却让他们齿冷,凡是出言反对的当即被他推出朝堂砍头!
永宁侯真正让人见识到了他的暴戾,朝廷就是他的一言堂,大肆诛杀文臣,视天下议论为无物!
从前肆意践踏武官的文臣,克扣沾染过军饷的官员,他一一揪出来杀掉!京中几乎每日都有死人,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压抑!
如果说从前是文贵武贱,文官视武将如走狗,那么如今就是将一切颠倒过来了!人们不再以读书为傲,而是以武将为贵。
人们见着武将奉承不止,而文人则如过街老鼠,噤若寒蝉。
崇文抑武是错误的,可如今文武颠倒,以武压文又走到里另一条极端的线路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先晚安!
第159章
这些都不是韩缜想看到的,一个开明强盛的国家应该是文武并驱, 武将奋战前方, 文官提供稳固的后勤支援, 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守卫家园。
崇文抑武固然不对, 以武压文不过是重蹈覆辙的错误道路!
永宁侯时刻惦记着征伐西夏,可是别忘了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以一个国家的国力为支撑。如果朝堂不稳的话,地方会乱, 到时税收也会受到影响, 朝廷能提供的支持也会减少!
而说到底这个国家治国靠的还是文臣, 你让武将放下刀剑坐堂处理政事, 有几个会精通?以实际情况而言,武将整体的素质是不高,能有几个识字的都是少数,更不用说底层的小兵了。一味地打压文臣是不现实的,于家国无益!
更何况永宁侯采取血腥残酷的镇压,即使一时压得文臣喘不过气, 可是所有的愤懑不甘都压在了心底, 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所谓物极必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谁也预测不了人心。永宁侯领兵在外, 难道就不怕受到文臣的反扑,到时被人断了后路吗?
而且物伤其类唇亡齿寒,自宋起就有‘刑不上士大夫’的家法, 读书人的地位被抬得太高。如今轻易就被人左右性命,对于永宁侯滥杀文臣一事,京中的学子多有怨言!
好在韩缜时刻关注着京中动向,他不能让永宁侯陷入舆论的被动中,被天下指摘!于是将收集到的那些已死官员的污点资料散播出去,说明永宁侯并不是无的放矢滥杀无辜。
好在那些被永宁侯所杀的官员中没一个干净的,几乎人人都有劣迹,像贪污军饷,行贿受贿,甚至包庇家人行凶犯法,侵占良田的比比皆是,不过都是道貌岸然之辈!
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竟然如此不堪,那些想说话的学子暂时闭上了嘴,最多嘟囔一句,罪不至死!
可是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则是大快人心,他们恨这些贪官污吏,而且说到底永宁侯杀的都是当官的,对于平民百姓则是秋毫无犯!
韩缜又让高飞带着人在市井中四处宣扬,好歹将永宁侯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行为披上了一层嫉恶如仇清正严明的外衣,让百姓对永宁侯的存在不至于反感!
对于舆论的强大韩缜从未放松,真以为高居庙堂拥有大义就能无忧了吗?如果真的有心,有个天灾人祸人家就往你头上栽,说是武将当政招致上天降祸,号召天下来个‘清君侧’,到时国家还能稳定吗?受苦的还是普罗大众。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永宁侯非要一条道走到黑,韩缜有什么办法,只能撸起袖子上前帮忙!
可是这样下去非长久之道,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韩缜想要的有一个可靠安稳的朝堂,更想改变人们‘惟读书上品’,看不起武人的风气,想让整个民族不仅是精神上,体魄也是强大的,让天下人不再羸弱,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齿!
为此他积极向永宁侯建议在所有书院另设骑射课,从童生开始,留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所谓的从小抓起,固定的观念扭转很难,那么就从小孩子教育起,让他们知道拥有武力并不是可耻的。
另外就要让人们看到从武的出路,不止是文武同等看待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当兵投军也有出息。那就是设立军校,从中选拔武官赋以重权,能为军队提供人才。从军校中出来的人不必从小兵做起,而是从六品军官起步,这会为很多从文不能的人提供另一条踏入官场的道路。想改变平民的出身,不是只有科举读书!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趁着现在掌军国大事,永宁侯完全有机会可以借皇帝旨意推行此事!
再则永宁侯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手里的军权,然而军队的后勤钱粮还是由文官掌握,如果想彻底摆脱文臣的制肘,就要拥有税收权和人事权,概因军饷都是由税收收集上来后再通过户部分拨下去。财政不能独立,军队就有着软肋,受制于人!
他们必须有自己筹措军费钱粮的地方,而不是全部依赖于朝廷调拨!
而这些都不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其中也需要文臣的支持配合,光靠永宁侯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所以韩缜希望永宁侯能收敛杀戮的手段,能对文臣怀柔以对,收服人心。为什么一出将相和就为世人所传唱,外有武将忠勇杀敌,内有文臣稳定后方,两厢并济才是取胜之道!
永宁侯没有自立为皇之心,想要的是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河山,那种豪情壮志令人钦佩。既然如此就更不能令后方生乱,征伐四方驰骋疆场,靠得是举全国之力,非是永宁侯一人一军就可以做到的。
然而对于韩缜的意见,永宁侯则是无可无不可,除了最后一条让如何让军队独立钱粮自主让他敢兴趣,其他的他并不如何重视!
因为那些需要时间效果缓慢,等到看到成果十几年以后的事了,他不感兴趣。至于收服文臣为自己所用,他可没有这个耐心慢慢耗!
他相信的是兵力在手天下我有,而以他如今的实力足以横扫天下,何须忍耐那些文臣!文臣要做的就是听话,特别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需要放在眼里吗?
他打心底里厌恶那些文臣,不仅是永宁侯,就是军中那些武将一朝翻身,恨不得将以往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文臣一踩到底,好报复以往的憋屈,不去打压就不错了,何况是信任重要!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会留下足够的兵看守京城,不会给那些文臣出手使坏的机会!所以韩缜的担心,他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爹,为什么你行事要这么急?治理国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既然你担了这份名,为什么不能做个名留青史的权臣,而非要留下骂名不可?”韩缜失望地问,这并不矛盾啊!
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视他为仇敌,在私底下暗骂他权奸误国?
他们如今身处的地方是新帝下旨赦建的‘元帅府’,这里不是新建的,而是抄了齐王府改制的。因此稍微收拾一下,永宁侯就搬了过来!
毕竟即使是辅政大臣也是已经成年的男子,没有长留宫中的规矩,要知道小皇帝虽然没有后妃,可是宫里太后公主的也不少!
虽然瑞王也有不臣之心,到底人已经没了,如今儿子登基当了皇帝,朝臣们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样追封了瑞王为皇帝。而瑞王妃则是封为太后,如今带着瑞王还活着的几个女儿留在了宫中!
永宁侯闲闲地靠坐在宽大的椅背上,捏着手上的文件一语不发,眉宇间是一贯的阴郁,并不因为如今身居高位而稍霁!
他如今已经年近四十了,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巅峰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了,而远征西夏还需要几年筹备。假使等他成功打败西夏夺回河套之地,等到培育出能够装备军队骑军的优良战马,那还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时间,等拥有了一支能对抗草原部落的骑兵,他怕是年过半百了!
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到时他还不是太老,还能骑得马,拿得动刀!
可是将时间耗费在内务上,就怕万事俱备,而廉颇已老矣!
人间被悲惨的事,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霜染白发!
他渴望着扫平四蛮,亲手铸就不世战功,奈何世事不由人,蹉跎至如今!
永宁侯眯了眯眼,掩去眸中的情绪:“骂名又如何?谁能阻我?”
他人无用的言语攻击于他来说犹如过耳清风,真的犯到他眼前来,无非是杀了了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韩缜从来没觉得那么无力过,在永宁侯的面前他的实力太渺茫微小了,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什么也阻止不了!
他也不知道永宁侯会如此的迷信武力,竟然以为靠军队镇压就能压服所有的声音,一时的强权统治并不能长久!
“杀人并不能解决任何事,将人杀光了,国家也就乱套了,那还能随意出征吗?”韩缜无奈。
他比永宁侯在外面看到的更多也更有体会,因为武将扬眉吐气,文官退缩,以致武将更盛气凌人,文武官员的矛盾愈加尖锐!而这些都有永宁侯大肆诛杀文臣,一下子将文臣打落谷底的原因,所谓上行下效,武将们都有样学样!
而这些影响渐渐波及到了孩子们,双方各成一个团级,彼此敌对。这样下去,文武失和,国家能安定持久吗?
所以韩缜坚持的是永宁侯应该打理好内政再徐徐图之,还有不要随意杀人。而永宁侯却没有这个耐性,只想压下朝堂所有反对的声音,将一切资源朝着军队倾斜尽快出兵。
两人不欢而散,彼此的想法得不到认同,父子俩的关系开始僵硬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60章
这一年,孟庭轩正式登基为帝, 改国号为嘉安, 是为嘉安元年。
永宁侯作为先帝遗命的辅政大臣兼新帝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掌军国大事, 一时权倾朝野,令天下侧目!
无数人在揣测着坐拥重兵的永宁侯是不是会重演赵□□‘陈桥兵变’故事,会有黄袍加身的一天?
同年三月,永宁侯调庶弟韩质入京, 进户部任职侍郎一职。
而长宁侯府在外任职的次子一家则以牵扯谋反的罪名被押解回京, 关入大牢。除了有心人, 长宁侯府在京中已然是昨日黄花, 无人过问!
在大肆打压文臣的同时,永宁侯频频提拔武将世家出身的文臣充实朝堂,这些本来因出身武将世家的背景而一直得不到重用,如今他们聪明地抓住机会依附永宁侯,和朝中清贵一派的重臣形成对峙,双方成抗衡之势!
而后永宁侯将心思放在了设立军部一事上!这来自韩缜给他的启发, 如果成功了, 永宁侯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 不受文官辖制!
在六部之外设立军部, 由永宁侯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直接掌控调派, 地方上的军队以后不需要经过文官,而是直接向军部负责!
凡军饷、器械、军令等不经六部,所有的军需物资由军部统一集中后再分派。这样地方军队没有征集钱粮的权利, 就不会重演藩镇之祸。而直接由军部统领,加强了军部的集权统治。
军部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是皇帝,一应事务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向皇帝直接禀报,但是现在谁不知嘉安帝就是一个傀儡,永宁侯可以说是实质地掌握天下兵力,而不是一份虚有的名头!
此举令天下哗然,要知道从隋唐创建后一直流传的就是三省六部制,从未改变。如今永宁侯设立军部,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分明是破坏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如今在朝堂中的文臣中一派是有世家背景的官员,他们是永宁侯天然的同盟,最坚固的支持者。不说他们家中多多少少和永宁侯扯上了关系,已然别无选择,一旦永宁侯倒下他们连同家族也逃脱不了牵连,只有永宁侯位置稳固他们才安全,所以他们是最支持永宁侯的。
而那些文臣没有了依仗借口,又没有实力,只能是过过嘴瘾。而且他们未必能干净到哪里去,不是所有当官的都能做到清廉公正的。他们也可以整理那些贪官污吏的事迹宣扬出去,让大家知道文臣的嘴脸,谁也不比谁干净到哪里去!
韩缜向永宁侯诉说自己的建议,拿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永宁侯取笑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可是要考科举的人,这样对付读书人好吗?”
韩缜苦笑:“谁叫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我可不希望你翻船!”
他那么用心读书,一则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二来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推崇读书人,不想见官就拜过得憋屈的话只能向上考;再来他也才向要在朝堂上一展所学,为国家出一份力。
可是如今局势逼着他走到这地步,他还能如何?
然而对于韩缜的建议,永宁侯是嗤之以鼻,以为韩缜是小题大做了。那些文臣只敢做些鬼蜮伎俩,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想想那些‘雄安殿’的重臣们吧,一个个只知屈膝媚颜讨好以求保命,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怕的?骨头硬的能硬得过他手中的刀剑吗,凡是不服私下暗藏心思者,他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杀得他们怕了,骨头软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看谁还能反对他当政!
他眯着眼,幽冷地道:“我明白你担心的是什么,不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本侯焉敢轻易率军离京!”
只是他没有耐心照着韩缜的意思打理内政收复民心,他信奉的是绝对的武力,所有不服的人就杀到他们服为止,直到他们再不敢使任何手段为止!
他冷笑着,不过短短几天就有人耐不住跳出来兴风作浪,他不介意杀鸡儆猴!
“爹!”韩缜震惊,永宁侯身上冰冷的杀机令人胆寒,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永宁侯伸手止住他:“你不必再说了,为父自有主张!”
他转身踏出祠堂,停下脚步道:“陛下下令修建‘元帅府’,以后我不上朝的话都会呆在那里,侯府不会常回来。以后,你代我多陪陪你祖父!”
“爹,你考虑一下我的话吧,不要急于出兵!”说到底还是他人微言轻,永宁侯自有幕僚军师,岂会听他一个小儿的话。
永宁侯没有应答,他回府还有一件事就是处理小郡主,不说她父亲齐王死于他手,光是小郡主试图里应外合背叛侯府的行为就让他容不下她活着。怀了身孕又如何,他不会让一祸根留在府里。
可是小郡主到底还是活下来了,是老侯爷听得风声一力保下了她。不管是出于对皇室的愧疚,还是看在她怀着侯府骨肉的份上,到底没让永宁侯杀掉,只是以后禁闭在单独的院子里没有了自由!
看在老侯爷的面上,永宁侯默默退了一步,只是神情有些不郁!
他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在了那些阳奉阴违的文臣身上,派人追查街面上流言的来源,凡是涉及此事的来都被抄家灭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是杀的血流成河,杀得京中人人变色,血腥气弥漫着京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除此之外,他连下政令,一是废除了军队中文官监军的规定,确保军队再没有文官插手监视,提高边关武将的品级和待遇;二是提拔了那些在宫变之夜追随他的将官,官升三级,各府的武将子弟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在朝堂中渐拥有了一席之地;三则是令户部调拨大量军费,提升军队的装备军饷,另外招募更多的士兵;文官被彻底排除出军队,意味着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力,武将对文官不再心存敬畏,毕竟没有人喜欢一举一动被人监控!相反他们反而更拥戴永宁侯。
如果这还在容忍范围内的话,永宁侯大幅增添军费则是令户部措手不及。户部行事自有规则,每项支出都要做好预算,预留的军费就这么多,军费增幅其他的就要削减,这不是乱套吗?
而且有永宁侯的人看着,他们对军费也沾不上手,根本得不到好处!
别看他们屈服在了永宁侯的刀枪下,可是为了利益不吝于火中取栗,当即就有朝臣上折表示反对!
或许他们是想派马前卒先试探一下永宁侯的反应,然而永宁侯接下来的作为却让他们齿冷,凡是出言反对的当即被他推出朝堂砍头!
永宁侯真正让人见识到了他的暴戾,朝廷就是他的一言堂,大肆诛杀文臣,视天下议论为无物!
从前肆意践踏武官的文臣,克扣沾染过军饷的官员,他一一揪出来杀掉!京中几乎每日都有死人,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压抑!
如果说从前是文贵武贱,文官视武将如走狗,那么如今就是将一切颠倒过来了!人们不再以读书为傲,而是以武将为贵。
人们见着武将奉承不止,而文人则如过街老鼠,噤若寒蝉。
崇文抑武是错误的,可如今文武颠倒,以武压文又走到里另一条极端的线路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先晚安!
第159章
这些都不是韩缜想看到的,一个开明强盛的国家应该是文武并驱, 武将奋战前方, 文官提供稳固的后勤支援, 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守卫家园。
崇文抑武固然不对, 以武压文不过是重蹈覆辙的错误道路!
永宁侯时刻惦记着征伐西夏,可是别忘了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以一个国家的国力为支撑。如果朝堂不稳的话,地方会乱, 到时税收也会受到影响, 朝廷能提供的支持也会减少!
而说到底这个国家治国靠的还是文臣, 你让武将放下刀剑坐堂处理政事, 有几个会精通?以实际情况而言,武将整体的素质是不高,能有几个识字的都是少数,更不用说底层的小兵了。一味地打压文臣是不现实的,于家国无益!
更何况永宁侯采取血腥残酷的镇压,即使一时压得文臣喘不过气, 可是所有的愤懑不甘都压在了心底, 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所谓物极必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谁也预测不了人心。永宁侯领兵在外, 难道就不怕受到文臣的反扑,到时被人断了后路吗?
而且物伤其类唇亡齿寒,自宋起就有‘刑不上士大夫’的家法, 读书人的地位被抬得太高。如今轻易就被人左右性命,对于永宁侯滥杀文臣一事,京中的学子多有怨言!
好在韩缜时刻关注着京中动向,他不能让永宁侯陷入舆论的被动中,被天下指摘!于是将收集到的那些已死官员的污点资料散播出去,说明永宁侯并不是无的放矢滥杀无辜。
好在那些被永宁侯所杀的官员中没一个干净的,几乎人人都有劣迹,像贪污军饷,行贿受贿,甚至包庇家人行凶犯法,侵占良田的比比皆是,不过都是道貌岸然之辈!
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竟然如此不堪,那些想说话的学子暂时闭上了嘴,最多嘟囔一句,罪不至死!
可是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则是大快人心,他们恨这些贪官污吏,而且说到底永宁侯杀的都是当官的,对于平民百姓则是秋毫无犯!
韩缜又让高飞带着人在市井中四处宣扬,好歹将永宁侯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行为披上了一层嫉恶如仇清正严明的外衣,让百姓对永宁侯的存在不至于反感!
对于舆论的强大韩缜从未放松,真以为高居庙堂拥有大义就能无忧了吗?如果真的有心,有个天灾人祸人家就往你头上栽,说是武将当政招致上天降祸,号召天下来个‘清君侧’,到时国家还能稳定吗?受苦的还是普罗大众。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永宁侯非要一条道走到黑,韩缜有什么办法,只能撸起袖子上前帮忙!
可是这样下去非长久之道,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韩缜想要的有一个可靠安稳的朝堂,更想改变人们‘惟读书上品’,看不起武人的风气,想让整个民族不仅是精神上,体魄也是强大的,让天下人不再羸弱,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齿!
为此他积极向永宁侯建议在所有书院另设骑射课,从童生开始,留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所谓的从小抓起,固定的观念扭转很难,那么就从小孩子教育起,让他们知道拥有武力并不是可耻的。
另外就要让人们看到从武的出路,不止是文武同等看待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当兵投军也有出息。那就是设立军校,从中选拔武官赋以重权,能为军队提供人才。从军校中出来的人不必从小兵做起,而是从六品军官起步,这会为很多从文不能的人提供另一条踏入官场的道路。想改变平民的出身,不是只有科举读书!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趁着现在掌军国大事,永宁侯完全有机会可以借皇帝旨意推行此事!
再则永宁侯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手里的军权,然而军队的后勤钱粮还是由文官掌握,如果想彻底摆脱文臣的制肘,就要拥有税收权和人事权,概因军饷都是由税收收集上来后再通过户部分拨下去。财政不能独立,军队就有着软肋,受制于人!
他们必须有自己筹措军费钱粮的地方,而不是全部依赖于朝廷调拨!
而这些都不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其中也需要文臣的支持配合,光靠永宁侯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所以韩缜希望永宁侯能收敛杀戮的手段,能对文臣怀柔以对,收服人心。为什么一出将相和就为世人所传唱,外有武将忠勇杀敌,内有文臣稳定后方,两厢并济才是取胜之道!
永宁侯没有自立为皇之心,想要的是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河山,那种豪情壮志令人钦佩。既然如此就更不能令后方生乱,征伐四方驰骋疆场,靠得是举全国之力,非是永宁侯一人一军就可以做到的。
然而对于韩缜的意见,永宁侯则是无可无不可,除了最后一条让如何让军队独立钱粮自主让他敢兴趣,其他的他并不如何重视!
因为那些需要时间效果缓慢,等到看到成果十几年以后的事了,他不感兴趣。至于收服文臣为自己所用,他可没有这个耐心慢慢耗!
他相信的是兵力在手天下我有,而以他如今的实力足以横扫天下,何须忍耐那些文臣!文臣要做的就是听话,特别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需要放在眼里吗?
他打心底里厌恶那些文臣,不仅是永宁侯,就是军中那些武将一朝翻身,恨不得将以往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文臣一踩到底,好报复以往的憋屈,不去打压就不错了,何况是信任重要!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会留下足够的兵看守京城,不会给那些文臣出手使坏的机会!所以韩缜的担心,他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爹,为什么你行事要这么急?治理国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既然你担了这份名,为什么不能做个名留青史的权臣,而非要留下骂名不可?”韩缜失望地问,这并不矛盾啊!
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视他为仇敌,在私底下暗骂他权奸误国?
他们如今身处的地方是新帝下旨赦建的‘元帅府’,这里不是新建的,而是抄了齐王府改制的。因此稍微收拾一下,永宁侯就搬了过来!
毕竟即使是辅政大臣也是已经成年的男子,没有长留宫中的规矩,要知道小皇帝虽然没有后妃,可是宫里太后公主的也不少!
虽然瑞王也有不臣之心,到底人已经没了,如今儿子登基当了皇帝,朝臣们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样追封了瑞王为皇帝。而瑞王妃则是封为太后,如今带着瑞王还活着的几个女儿留在了宫中!
永宁侯闲闲地靠坐在宽大的椅背上,捏着手上的文件一语不发,眉宇间是一贯的阴郁,并不因为如今身居高位而稍霁!
他如今已经年近四十了,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巅峰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了,而远征西夏还需要几年筹备。假使等他成功打败西夏夺回河套之地,等到培育出能够装备军队骑军的优良战马,那还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时间,等拥有了一支能对抗草原部落的骑兵,他怕是年过半百了!
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到时他还不是太老,还能骑得马,拿得动刀!
可是将时间耗费在内务上,就怕万事俱备,而廉颇已老矣!
人间被悲惨的事,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霜染白发!
他渴望着扫平四蛮,亲手铸就不世战功,奈何世事不由人,蹉跎至如今!
永宁侯眯了眯眼,掩去眸中的情绪:“骂名又如何?谁能阻我?”
他人无用的言语攻击于他来说犹如过耳清风,真的犯到他眼前来,无非是杀了了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韩缜从来没觉得那么无力过,在永宁侯的面前他的实力太渺茫微小了,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什么也阻止不了!
他也不知道永宁侯会如此的迷信武力,竟然以为靠军队镇压就能压服所有的声音,一时的强权统治并不能长久!
“杀人并不能解决任何事,将人杀光了,国家也就乱套了,那还能随意出征吗?”韩缜无奈。
他比永宁侯在外面看到的更多也更有体会,因为武将扬眉吐气,文官退缩,以致武将更盛气凌人,文武官员的矛盾愈加尖锐!而这些都有永宁侯大肆诛杀文臣,一下子将文臣打落谷底的原因,所谓上行下效,武将们都有样学样!
而这些影响渐渐波及到了孩子们,双方各成一个团级,彼此敌对。这样下去,文武失和,国家能安定持久吗?
所以韩缜坚持的是永宁侯应该打理好内政再徐徐图之,还有不要随意杀人。而永宁侯却没有这个耐性,只想压下朝堂所有反对的声音,将一切资源朝着军队倾斜尽快出兵。
两人不欢而散,彼此的想法得不到认同,父子俩的关系开始僵硬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60章
这一年,孟庭轩正式登基为帝, 改国号为嘉安, 是为嘉安元年。
永宁侯作为先帝遗命的辅政大臣兼新帝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掌军国大事, 一时权倾朝野,令天下侧目!
无数人在揣测着坐拥重兵的永宁侯是不是会重演赵□□‘陈桥兵变’故事,会有黄袍加身的一天?
同年三月,永宁侯调庶弟韩质入京, 进户部任职侍郎一职。
而长宁侯府在外任职的次子一家则以牵扯谋反的罪名被押解回京, 关入大牢。除了有心人, 长宁侯府在京中已然是昨日黄花, 无人过问!
在大肆打压文臣的同时,永宁侯频频提拔武将世家出身的文臣充实朝堂,这些本来因出身武将世家的背景而一直得不到重用,如今他们聪明地抓住机会依附永宁侯,和朝中清贵一派的重臣形成对峙,双方成抗衡之势!
而后永宁侯将心思放在了设立军部一事上!这来自韩缜给他的启发, 如果成功了, 永宁侯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 不受文官辖制!
在六部之外设立军部, 由永宁侯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直接掌控调派, 地方上的军队以后不需要经过文官,而是直接向军部负责!
凡军饷、器械、军令等不经六部,所有的军需物资由军部统一集中后再分派。这样地方军队没有征集钱粮的权利, 就不会重演藩镇之祸。而直接由军部统领,加强了军部的集权统治。
军部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是皇帝,一应事务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向皇帝直接禀报,但是现在谁不知嘉安帝就是一个傀儡,永宁侯可以说是实质地掌握天下兵力,而不是一份虚有的名头!
此举令天下哗然,要知道从隋唐创建后一直流传的就是三省六部制,从未改变。如今永宁侯设立军部,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分明是破坏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如今在朝堂中的文臣中一派是有世家背景的官员,他们是永宁侯天然的同盟,最坚固的支持者。不说他们家中多多少少和永宁侯扯上了关系,已然别无选择,一旦永宁侯倒下他们连同家族也逃脱不了牵连,只有永宁侯位置稳固他们才安全,所以他们是最支持永宁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