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杨劲入场时,人已经到得差不多了。一个大包间,两个大圆桌,人们已经自动分成了两桌,简单说来,就是领导一桌,员工一桌。
社长招呼杨劲坐主位,然后隔桌喊话,让几个喝酒的同事坐过去,芽姐本来坐领导桌,因为资历深,她和领导们走得更近。听闻领导安排,她和另外两个女同事换到员工桌去。
李清一对杂志社有感情,有归属感,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离职的晓晓曾经告诉她,她们应聘的一批人里,几轮笔试、面试后,李清一的综合成绩刚好排在最后一名被录取者的后面,也就是说,她本来没拿到offer。后来,是被录取的人里,有个晓晓的同学找到了别的工作,放弃了杂志社,才顺次录取了她。
在杂志社工作的两年,她虽然没有一鸣惊人,各种评优、先进她也够不到,还犯过小错、大错,被无形的人和事摆了一道又一道,可她依旧对工作葆有热情,始终认真对待自己手底下的版面。
这一点,无论晓晓怎么劝她,她都没有动摇。
几轮举杯后,是例行的领导借酒发挥讲话环节。今年社长把无形的话筒递给了杨劲:“杨局长,您来给大家说几句?”
杨劲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也想借机看看杂志社工作之余是个什么风向,摆摆手说:“还是不要了,我才来几天,在座各位都比我资历深,您也比我更有发言权,还是您来讲。”
总编接话道:“您别忘了,您也是社长。”
杨劲谦让道:“名誉!我只是名誉。”
李清一经历过两次社庆,听过社长两次讲话,这是第三次。
虽然工作会议上,社长也会讲,可是一年一度的大场合,他自然会讲得更隆重一些。
社长表达了几层意思:
一是今年杂志社成立的第九年,对于一个刊物来讲,这个历史不算短了。记得杂志社刚成立时,只有谁谁谁、谁谁谁,几个人。他提到的人里,有人在场,比如杨芽,还有的人已经调走了。又提到第一期杂志社是怎么做出来的,说那期封面是什么,历经波折记忆犹新……
第二层意思,是说两年前的那次招聘,也就是李清一侥幸入职那次,是杂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招聘,融入了新鲜血液,更迎合了学生读者的口味。社长说,事实证明,这批新人确实给杂志社带来了新变化,现在杂志社完成了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几个编辑也成长起来了,成为杂志的生力军。说到这时,他倒满了酒,起身举杯,隔壁桌的“生力军们”迅速反应,齐刷刷站起来,一阵椅子腿蹭地板的声音。
社长说:“感谢大家,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为杂志的付出,虽然在单位的迅速发展壮大中,有的人掉队了,比如那个……那个谁……”
身边的人提醒:“晓晓。”
社长说:“对,晓晓算一个。还有一个……没过试用期那个。”
又有人提醒,至于人家叫啥名字,社长似乎没太在意,他说:“掉队的人,我替他们感到惋惜。”
李清一举着杯,听到这番话,心里不大舒服。她假装调整举杯的手,挡住社长的目光,做了一个挑眉的表情。
待手臂回落,她的目光怯生生地扫向主桌,人群里杨劲正看着自己。
她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弹”了回来,努力调事呼吸。
社长发言的最后,是他无往不利的“大蛋糕理论”。
他的理论是,蛋糕只有这么大,参与切分的人越少,每人分得的越多。这就是杂志社一直不扩招,工作量再大只内部消化的原因。
李清一他们这一批人,都是听着社长的“大蛋糕”理论成长起来的。他们也是在这个理论的鼓舞下,不计报酬、不攀不比、任劳任怨把工作一项一项干出来的。
掷地有声的结论后,是碰杯。活跃气氛的人问,这杯怎么喝啊?自然有人答:“干了呗!”
“对!必须干了啊!”
干了这一杯后,交叉敬酒的混战阶段开始了。
两桌的人开始穿插敬酒,各种逻辑的组合敬:同期敬、同乡敬、同一个办公室敬、同龄敬、部门员工敬部门领导、其他部门全体敬编辑部……
李清一这桌的几个人原说是不喝酒,可敬来敬去也喝了不少。送走又一拨敬酒的,她发现有2个未接来电,都是小强打来的。
嘈杂中,她边回拨,边捂着话筒走出包间。其实电话还没接通,她没必要捂住嘴,但是捂住耳朵又显得不礼貌。
等她收线回座时,已经是聚餐的后半段。
交叉混战阶段即将结束,家里有孩子的、路远的、醉成烂泥的,都可以告退了。剩下酒友们接着喝下一轮。
已经有人起身穿衣服,李清一也准备打声招呼就走,突然有人提议,让李清一同批入职的人集体敬杨部长一杯。
“杨部长说了,他人还没认全。敬酒前每人做个自我介绍啊!报上名来!”
李清一举着杯中残酒,混在人堆里走向主桌。
大家称他“杨部长”,是呼应那个尚无实际业务的“新媒体事业部”,杂志社没那么官僚,杨劲也没觉得把他官职叫小了有什么不妥。
李清一正端酒杯酝酿“自我介绍”,不想前面的人一闪身,就轮到她了。杨劲始终彬彬有礼地端着酒杯,一副“级别很高又很亲切”的样子。
李清一报上名字,杨劲一侧头,“嗯?”
又有人维持秩序:“你们小点声儿!清一,你大点声,杨部长没听见。”
李清一手中的酒杯喝过红酒、喝过露露,最后剩下的半杯啤酒,此刻,她脑子里的成分绝不比酒杯里的少,杨劲那么一问,她更加紧张,只觉得他臂上的袖扣太闪,晃得她睁不开眼睛。
小强的哭声犹在耳侧:“go队……他怎么可以这样……我怎么办?我现在怎么办?”
李清一重复自己的名字,她觉得用尽丹田气力,可发出的声音更小。好在嘈杂声收敛了些,杨劲也没再为难她。
作者有话要说: ★高亮★29章、30章有bug!文字重复!作者后台无法解决,已致电晋江客服,待解决!
请不要购买!
买过的不要重复购买!
第29章
※※※※※※※
在加入这个篮球群前, 李清一并不认识小强。早期打球的人少, 两个女生自然走得近,加上篮球这个爱好, 让两人互生好感, 接触起来不需要戒备,两人性格也很简直、直接,等篮球群逐渐壮大,她们两个关系就更近一些。
李清一知道,小强有男朋友, 而且早过了热恋期。小强在某品牌日用品公司, 她的工作经常要跑门店、超市, 比较奔波。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住着不足60平米的房子, 她自己非常想结婚, 又要考虑给弟弟攒钱娶媳妇,因此她本人比较节俭。
前段时间,小强跟李清一说, 最近跟男朋友总吵架, 几次吵架的由头都是小强提到结婚,男方不积极响应,但也不明确拒绝。
小强的性子急, 她用的都是搏命式招数,跟男方说:“我也到了这个年纪,耗不起了, 不想再继续谈恋爱,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男方被逼急了,也说了些难听的话,无非放大小强的缺点,最后吵到人身攻击。
李清一知道,小强的感情生活不大如意,也知道她想嫁人的心思比群里任何人都强烈。
小强坦诚地说:“go队,我不瞒你说,去外贸店买个包,差五块钱我都要跟人磨半天,讲不下来价坚决买。出去巡店,大太阳底下走一天,想喝杯冰可乐都要下个不小的决心,因为一瓶可乐3块钱,我如果不喝的话,当天晚上家里可以加一盘青菜。”
李清一坐着公交,在夜色里去找小强时,一直回想小强说过的这些话。
正因为小强精打细算,篮球群的财政大权才由她掌管。齐钱交场租金、吃饭aa结账,小范围的聚会、近距离的旅行,她都把账算得明明白白,还能精准买到超市的特价矿泉水,及时搞到餐厅的优惠券等。
李清一对小强的感情并不是同情,而是钦佩。她大学毕业后就没伸手向爸爸要钱,杂志社给她开的工资,足够她交完房租的基本生活,工资卡里还略有结余。但她不如小强会计算,对眼下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所以小强对她说:“go队,我一定要找一个有公积金的男朋友。因为我没有公积金,我结婚要么自己买房,要么给弟弟买房,都需要贷款,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还房贷压力不大。”
这是最让李清一震撼和钦佩的一番话。
刚才电话里,小强在哭。她受情绪驱使,前言不搭后语地向李清一求助,事情因由没说明白,只表达明白一点:她在家附近呢,这次吵得很厉害,她拿了自己的东西出来了,今晚不能回去了,也不能回自己家怕父母担心,让李清一去接她。
所以李清一火急火燎地去找小强。
小强正在街上游荡。这里地处城市两区交界,一条马路之隔,一侧是灰败的厂区宿舍,当年的老国企渐次沦落,这片房子仍旧住着那批下岗的、下海的人。如今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大多数人搬去地方,住在小区里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租户。
小强和男朋友在这个小区租的房。
马路的另一侧,也是一个老小区,但气度和光景与对面不同。
三层小楼稀疏排布,建筑反倒成了古木的点缀。这是城市里有名的私宅,建于上个世纪□□十年代,小区围墙高筑,上面还拉了荆棘丛生的防盗金属网。
看不到物业工作人员,但是门禁森严。小区门前立着个古朴、典雅的异形雕塑,辅以容人近身的喷泉,终年水声漴漴。
小强就坐在雕塑旁边的水泥台上,蓬头垢面,眼神灰败。她背着双肩包,装得鼓鼓囊囊,脚边还放着一双高跟鞋。
小强死死盯着对面车站,却没看见李清一,直到李清一走近,她才回过神来。
李清一走近:“没事吧?”
小强摇头。
“吃过饭了吗?”
小强摇头。
看到小强的状态,李清一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呢?”小强眼珠转过来,没听懂。“我问你男朋友!”
小强肿着眼低下头:“在家吧,可能。我也不知道。”
李清一恨恨地盯着雕塑身后的小区门,那里有棵盘亘的古树和一块奇石,上面用古体字写着:和园。
李清一拉起小强:“走!”
小强纹丝没动,还给她一个反作用力。李清一恨铁不成钢:“走!你坐在这算怎么回事?我陪你回去,把话说清楚!分手也要分得明明白白,你今天晚上要堂堂正正地迈出这个门,走!”
李清一连拖带拽,小强无声挣扎,俩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挪到和园门口,李清一懒得跟小强废话,拉起她的胳膊去翻她的上衣兜。
小强“咝”了一声,条件反射般地缩回手。“你带我去哪?我家在那边。”
李清一却没随她一同看向马路对面,她看到了小强小臂上的伤,面积不小,几乎从手肘绵延到手腕,夜色下也看得出,伤口还是新鲜的。
“王八蛋打你了?”
小强把袖子往下扯了扯:“没有,这不是他打的。他推了我一下,我没站稳,手蹭门框上了。”
李清一狠狠跺了一脚:“你给他打电话!让他出来!打啊!”
小强忽然委顿,身体靠在刻着“和园”的石雕上:“没用了,他不会接,他接了也不会来的。我出来这么久,人也没走远,还不够他找到我吗?”
小强忽然气息不稳,两行眼泪从肿胀的眼睛里溢出来:“go队,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没那么爱我。”
小强忽然这样,李清一拿不出安慰她的有效手段,二人各自望着虚空。
有辆车绕过喷泉,要驶入小区。那车渐渐减速,但没有完全停下来,那辆车前灯笼罩的区域,隐约可以看见下落的雨丝,李清一才发现小雨已经下了一会。
紧接着,小区门竿抬起,车子顺畅地开了进去。李清一看了一眼车牌子,很显然,这车她不认识。
已经过了夜里十点,街边商铺相继黑了灯,李清一本打算带小强坐公共汽车,一拖延,末班车也没了。这里到李清一家距离不近,李清一站在路边等出租车,小强又不愿意,说出租车太贵,刚好也没有出租车经过……正当二人僵持在深秋的细雨深夜里,司机来了。
司机不是真正的司机,他也是篮球群里的,南方人,在这座北方城市做区域销售,在这没家没朋友,除了客户,和他来往最多的就是篮球群里的人。
他网名叫“懦夫斯基”,在群里叫白了,人称“司机”。司机见状明白三分,小强还想详细叙述,李清一拍拍她的肩膀,对司机说:“你那有地方住吗?”
司机直说公司不方便,这两天有展销会,有外市的销售人员在。
细雨如丝,面对身体深处发抖又强自镇定的go队,还有魂飞魄散到失去冷暖知觉的小强,司机指着斜对面一家小旅馆说:“去那吧,房间里应该有空调。”
办理入住时,小强又回了三分魂,说旅馆太贵,不如找个网吧窝一晚。
司机颇无奈,说房费他可以报销,小强这才半推半就跟着上了楼。
※※※※※※※
</div>
</div>
社长招呼杨劲坐主位,然后隔桌喊话,让几个喝酒的同事坐过去,芽姐本来坐领导桌,因为资历深,她和领导们走得更近。听闻领导安排,她和另外两个女同事换到员工桌去。
李清一对杂志社有感情,有归属感,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离职的晓晓曾经告诉她,她们应聘的一批人里,几轮笔试、面试后,李清一的综合成绩刚好排在最后一名被录取者的后面,也就是说,她本来没拿到offer。后来,是被录取的人里,有个晓晓的同学找到了别的工作,放弃了杂志社,才顺次录取了她。
在杂志社工作的两年,她虽然没有一鸣惊人,各种评优、先进她也够不到,还犯过小错、大错,被无形的人和事摆了一道又一道,可她依旧对工作葆有热情,始终认真对待自己手底下的版面。
这一点,无论晓晓怎么劝她,她都没有动摇。
几轮举杯后,是例行的领导借酒发挥讲话环节。今年社长把无形的话筒递给了杨劲:“杨局长,您来给大家说几句?”
杨劲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也想借机看看杂志社工作之余是个什么风向,摆摆手说:“还是不要了,我才来几天,在座各位都比我资历深,您也比我更有发言权,还是您来讲。”
总编接话道:“您别忘了,您也是社长。”
杨劲谦让道:“名誉!我只是名誉。”
李清一经历过两次社庆,听过社长两次讲话,这是第三次。
虽然工作会议上,社长也会讲,可是一年一度的大场合,他自然会讲得更隆重一些。
社长表达了几层意思:
一是今年杂志社成立的第九年,对于一个刊物来讲,这个历史不算短了。记得杂志社刚成立时,只有谁谁谁、谁谁谁,几个人。他提到的人里,有人在场,比如杨芽,还有的人已经调走了。又提到第一期杂志社是怎么做出来的,说那期封面是什么,历经波折记忆犹新……
第二层意思,是说两年前的那次招聘,也就是李清一侥幸入职那次,是杂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招聘,融入了新鲜血液,更迎合了学生读者的口味。社长说,事实证明,这批新人确实给杂志社带来了新变化,现在杂志社完成了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几个编辑也成长起来了,成为杂志的生力军。说到这时,他倒满了酒,起身举杯,隔壁桌的“生力军们”迅速反应,齐刷刷站起来,一阵椅子腿蹭地板的声音。
社长说:“感谢大家,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为杂志的付出,虽然在单位的迅速发展壮大中,有的人掉队了,比如那个……那个谁……”
身边的人提醒:“晓晓。”
社长说:“对,晓晓算一个。还有一个……没过试用期那个。”
又有人提醒,至于人家叫啥名字,社长似乎没太在意,他说:“掉队的人,我替他们感到惋惜。”
李清一举着杯,听到这番话,心里不大舒服。她假装调整举杯的手,挡住社长的目光,做了一个挑眉的表情。
待手臂回落,她的目光怯生生地扫向主桌,人群里杨劲正看着自己。
她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弹”了回来,努力调事呼吸。
社长发言的最后,是他无往不利的“大蛋糕理论”。
他的理论是,蛋糕只有这么大,参与切分的人越少,每人分得的越多。这就是杂志社一直不扩招,工作量再大只内部消化的原因。
李清一他们这一批人,都是听着社长的“大蛋糕”理论成长起来的。他们也是在这个理论的鼓舞下,不计报酬、不攀不比、任劳任怨把工作一项一项干出来的。
掷地有声的结论后,是碰杯。活跃气氛的人问,这杯怎么喝啊?自然有人答:“干了呗!”
“对!必须干了啊!”
干了这一杯后,交叉敬酒的混战阶段开始了。
两桌的人开始穿插敬酒,各种逻辑的组合敬:同期敬、同乡敬、同一个办公室敬、同龄敬、部门员工敬部门领导、其他部门全体敬编辑部……
李清一这桌的几个人原说是不喝酒,可敬来敬去也喝了不少。送走又一拨敬酒的,她发现有2个未接来电,都是小强打来的。
嘈杂中,她边回拨,边捂着话筒走出包间。其实电话还没接通,她没必要捂住嘴,但是捂住耳朵又显得不礼貌。
等她收线回座时,已经是聚餐的后半段。
交叉混战阶段即将结束,家里有孩子的、路远的、醉成烂泥的,都可以告退了。剩下酒友们接着喝下一轮。
已经有人起身穿衣服,李清一也准备打声招呼就走,突然有人提议,让李清一同批入职的人集体敬杨部长一杯。
“杨部长说了,他人还没认全。敬酒前每人做个自我介绍啊!报上名来!”
李清一举着杯中残酒,混在人堆里走向主桌。
大家称他“杨部长”,是呼应那个尚无实际业务的“新媒体事业部”,杂志社没那么官僚,杨劲也没觉得把他官职叫小了有什么不妥。
李清一正端酒杯酝酿“自我介绍”,不想前面的人一闪身,就轮到她了。杨劲始终彬彬有礼地端着酒杯,一副“级别很高又很亲切”的样子。
李清一报上名字,杨劲一侧头,“嗯?”
又有人维持秩序:“你们小点声儿!清一,你大点声,杨部长没听见。”
李清一手中的酒杯喝过红酒、喝过露露,最后剩下的半杯啤酒,此刻,她脑子里的成分绝不比酒杯里的少,杨劲那么一问,她更加紧张,只觉得他臂上的袖扣太闪,晃得她睁不开眼睛。
小强的哭声犹在耳侧:“go队……他怎么可以这样……我怎么办?我现在怎么办?”
李清一重复自己的名字,她觉得用尽丹田气力,可发出的声音更小。好在嘈杂声收敛了些,杨劲也没再为难她。
作者有话要说: ★高亮★29章、30章有bug!文字重复!作者后台无法解决,已致电晋江客服,待解决!
请不要购买!
买过的不要重复购买!
第29章
※※※※※※※
在加入这个篮球群前, 李清一并不认识小强。早期打球的人少, 两个女生自然走得近,加上篮球这个爱好, 让两人互生好感, 接触起来不需要戒备,两人性格也很简直、直接,等篮球群逐渐壮大,她们两个关系就更近一些。
李清一知道,小强有男朋友, 而且早过了热恋期。小强在某品牌日用品公司, 她的工作经常要跑门店、超市, 比较奔波。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住着不足60平米的房子, 她自己非常想结婚, 又要考虑给弟弟攒钱娶媳妇,因此她本人比较节俭。
前段时间,小强跟李清一说, 最近跟男朋友总吵架, 几次吵架的由头都是小强提到结婚,男方不积极响应,但也不明确拒绝。
小强的性子急, 她用的都是搏命式招数,跟男方说:“我也到了这个年纪,耗不起了, 不想再继续谈恋爱,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男方被逼急了,也说了些难听的话,无非放大小强的缺点,最后吵到人身攻击。
李清一知道,小强的感情生活不大如意,也知道她想嫁人的心思比群里任何人都强烈。
小强坦诚地说:“go队,我不瞒你说,去外贸店买个包,差五块钱我都要跟人磨半天,讲不下来价坚决买。出去巡店,大太阳底下走一天,想喝杯冰可乐都要下个不小的决心,因为一瓶可乐3块钱,我如果不喝的话,当天晚上家里可以加一盘青菜。”
李清一坐着公交,在夜色里去找小强时,一直回想小强说过的这些话。
正因为小强精打细算,篮球群的财政大权才由她掌管。齐钱交场租金、吃饭aa结账,小范围的聚会、近距离的旅行,她都把账算得明明白白,还能精准买到超市的特价矿泉水,及时搞到餐厅的优惠券等。
李清一对小强的感情并不是同情,而是钦佩。她大学毕业后就没伸手向爸爸要钱,杂志社给她开的工资,足够她交完房租的基本生活,工资卡里还略有结余。但她不如小强会计算,对眼下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所以小强对她说:“go队,我一定要找一个有公积金的男朋友。因为我没有公积金,我结婚要么自己买房,要么给弟弟买房,都需要贷款,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还房贷压力不大。”
这是最让李清一震撼和钦佩的一番话。
刚才电话里,小强在哭。她受情绪驱使,前言不搭后语地向李清一求助,事情因由没说明白,只表达明白一点:她在家附近呢,这次吵得很厉害,她拿了自己的东西出来了,今晚不能回去了,也不能回自己家怕父母担心,让李清一去接她。
所以李清一火急火燎地去找小强。
小强正在街上游荡。这里地处城市两区交界,一条马路之隔,一侧是灰败的厂区宿舍,当年的老国企渐次沦落,这片房子仍旧住着那批下岗的、下海的人。如今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大多数人搬去地方,住在小区里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租户。
小强和男朋友在这个小区租的房。
马路的另一侧,也是一个老小区,但气度和光景与对面不同。
三层小楼稀疏排布,建筑反倒成了古木的点缀。这是城市里有名的私宅,建于上个世纪□□十年代,小区围墙高筑,上面还拉了荆棘丛生的防盗金属网。
看不到物业工作人员,但是门禁森严。小区门前立着个古朴、典雅的异形雕塑,辅以容人近身的喷泉,终年水声漴漴。
小强就坐在雕塑旁边的水泥台上,蓬头垢面,眼神灰败。她背着双肩包,装得鼓鼓囊囊,脚边还放着一双高跟鞋。
小强死死盯着对面车站,却没看见李清一,直到李清一走近,她才回过神来。
李清一走近:“没事吧?”
小强摇头。
“吃过饭了吗?”
小强摇头。
看到小强的状态,李清一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呢?”小强眼珠转过来,没听懂。“我问你男朋友!”
小强肿着眼低下头:“在家吧,可能。我也不知道。”
李清一恨恨地盯着雕塑身后的小区门,那里有棵盘亘的古树和一块奇石,上面用古体字写着:和园。
李清一拉起小强:“走!”
小强纹丝没动,还给她一个反作用力。李清一恨铁不成钢:“走!你坐在这算怎么回事?我陪你回去,把话说清楚!分手也要分得明明白白,你今天晚上要堂堂正正地迈出这个门,走!”
李清一连拖带拽,小强无声挣扎,俩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挪到和园门口,李清一懒得跟小强废话,拉起她的胳膊去翻她的上衣兜。
小强“咝”了一声,条件反射般地缩回手。“你带我去哪?我家在那边。”
李清一却没随她一同看向马路对面,她看到了小强小臂上的伤,面积不小,几乎从手肘绵延到手腕,夜色下也看得出,伤口还是新鲜的。
“王八蛋打你了?”
小强把袖子往下扯了扯:“没有,这不是他打的。他推了我一下,我没站稳,手蹭门框上了。”
李清一狠狠跺了一脚:“你给他打电话!让他出来!打啊!”
小强忽然委顿,身体靠在刻着“和园”的石雕上:“没用了,他不会接,他接了也不会来的。我出来这么久,人也没走远,还不够他找到我吗?”
小强忽然气息不稳,两行眼泪从肿胀的眼睛里溢出来:“go队,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没那么爱我。”
小强忽然这样,李清一拿不出安慰她的有效手段,二人各自望着虚空。
有辆车绕过喷泉,要驶入小区。那车渐渐减速,但没有完全停下来,那辆车前灯笼罩的区域,隐约可以看见下落的雨丝,李清一才发现小雨已经下了一会。
紧接着,小区门竿抬起,车子顺畅地开了进去。李清一看了一眼车牌子,很显然,这车她不认识。
已经过了夜里十点,街边商铺相继黑了灯,李清一本打算带小强坐公共汽车,一拖延,末班车也没了。这里到李清一家距离不近,李清一站在路边等出租车,小强又不愿意,说出租车太贵,刚好也没有出租车经过……正当二人僵持在深秋的细雨深夜里,司机来了。
司机不是真正的司机,他也是篮球群里的,南方人,在这座北方城市做区域销售,在这没家没朋友,除了客户,和他来往最多的就是篮球群里的人。
他网名叫“懦夫斯基”,在群里叫白了,人称“司机”。司机见状明白三分,小强还想详细叙述,李清一拍拍她的肩膀,对司机说:“你那有地方住吗?”
司机直说公司不方便,这两天有展销会,有外市的销售人员在。
细雨如丝,面对身体深处发抖又强自镇定的go队,还有魂飞魄散到失去冷暖知觉的小强,司机指着斜对面一家小旅馆说:“去那吧,房间里应该有空调。”
办理入住时,小强又回了三分魂,说旅馆太贵,不如找个网吧窝一晚。
司机颇无奈,说房费他可以报销,小强这才半推半就跟着上了楼。
※※※※※※※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