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到94年,商场的总经理获得了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殊荣,还获选全国人大代表。
93年下半年的时候总经理就膨胀了,带着团体在全国疯狂扩张,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运作模式和季雅的服装品牌挺像,每4个月就增加一个新商场,还全都自己建店,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银行肯贷款都没用。
扩张过快,管理混乱,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95年管理层就陷入瘫痪状态。
苟延残喘了5年,到千禧年的时候,亚细亚集团彻底燃烧殆尽。
亚细亚的兴起和终结,都是很典型的。是夏晓兰上辈子在职进修时,被教授重点拿出来分析的失败案例。
夏晓兰回神,瞅了瞅那几个勘察丈量的人,说如果他们说要修商场,那还真的可能是亚细亚商场。
也是,上辈子亚细亚商场是1989年开业的。
现在是86年下半年,有了这个打算不奇怪。
夏晓兰没想过复制一家亚细亚,失败的案例她复制来干嘛。
但从来只有她抢别人碗里肉的,现在轮到别人来抢她的肉,夏晓兰就乐了!
“晓兰,晓兰?”
周诚挺疑虑,看他媳妇儿脸色变来变去的,该不会给气糊涂了吧。
周诚觉得这事儿不算大,“先回去吧,看你是没心情继续呆在这里了。有事回去说,在这里站着没用。”
“哎,好呢。”
夏晓兰一步三回头,周诚看她她恋恋不舍,忍住笑问她:
“你就真这么喜欢这块地?”
那是当然,商都最值钱的一块地皮吧,下蛋的金鸡母,谁不喜欢!
她的眼神就说明了一切。
好了,他媳妇终于正常了。
之前在鹏城说要修什么“刚需盘”,要自己调低楼盘利润,周诚就觉得他媳妇儿不太正常。
这个提到生意和赚钱眼睛就亮晶晶的,才是他熟悉的媳妇儿。
“要想不被别人兼并,那就咱们先下手为强。只要商都政府还没把这块地让出去,你先把这块地拿下不就行了?不仅是于奶奶送你的这一块,还有小楼周围的。”
先下手为强?
这倒是行!
这里也没有外人在,夏晓兰直接踮起脚亲了周诚一口:“不愧是我男人,能和我想到一起去!周诚,你哪天要在部队干不下去就跟着我,我肯定能给你个副总当!”
“只是个副总?”
周诚摸着自己脸,“就只给我个副总?我还以为你能给我当总经理当当呢。”
夏晓兰佯装生气,“你想篡权夺位!”
“我当总经理,你当董事长,永远比我高一级,是我领导。走吧夏董,咱俩得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人打听下,二七广场是不是真的真要规划盖商场。”
今天没跟着徐仲易父子去市政府,同样有所收获。
测量队都来了第二回,他和晓兰才知道这里要盖商场——也恰巧是被他们遇上,不然规划真的确立,晓兰也只有眼睁睁看着,并把小楼和地皮拱手让人。
晓兰总不能和商都市政府对着干。
就算邵立民在,做事也得讲规矩,要有先来后到,不可能蛮横的抢走别人买下的地皮。
但如果市政府还没批地,周诚觉得可以操作一番。
凭啥要让?
这块地皮是他媳妇儿心心念念惦记着的,也是于奶奶给的“谢礼”。
夏晓兰嘀咕,“李家婶子真是心大,要不是我们今天撞上,小楼要被拆迁那天,她还一脸茫然。”
……
同一时间,徐仲易父子和市领导的见面还算愉快。
市政府也算搞清楚了,这个离开20年后回国的徐家父子,是真的挺有资本,能拿出现钱投资那种。至于具体要投资什么,徐家父子还要商议,两人提出想要批一块土地,盖一个博物馆。
管文教的副市长很高兴:
“盖博物馆是好事,商都是中原腹地,历史底蕴深厚,是该有一个博物馆了。”
这位副市长显然是误会了,以为徐家父子钱多的没处花,想要捐一个博物馆出来。徐长乐看了父亲一眼,他是年轻人,就是说错了话也能挽回,就越过徐仲易开口:
“并不是捐赠一个博物馆,我们是想让市政府批一块土地,以市价购买土地的使用权,然后在这块土地上盖博物馆。土地是国有的,博物馆却是私人拥有,我们会在里面展示一些艺术品,可能还会靠收取门票来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营。”
其实徐仲易和徐长乐都没想过要靠博物馆来赚钱。
出售门票,只是控制人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地方要花钱的话,就只有真正对这领域感兴趣的人才会进去。
不仅是专业人士,一些喜欢古董,喜欢历史的普通人也可以进去。
副市长倒没想到,不是捐,是徐家要自己盖博物馆。
私人能盖博物馆吗?
副市长这下不敢马上答应了:“两位,我们还要研究下相关政策,这个问题可以慢慢商讨嘛。”
“博物馆的事先不说,前几年政府返还了我们家一部分祖产,包括我母亲现居的房子,和二七广场45号的小楼,能不能麻烦各位领导费个心,看看二七广场45号的所有权是否明确……如果它现在是属于夏晓兰,那就是对的。”
这投资还没确定,就又是博物馆批地,又是什么祖产所有权的。
副市长觉得徐家父子很难搞。
但所有外商的投资想落地都不容易,这两人又不喜欢在酒桌上培养感情,副市长还真的只能捏着鼻子叫人去翻档案。
过一会儿,秘书回来,有点支支吾吾。
“领导,这个房子的所有权有点小问题……”
第1645章 变成了国棉厂的资产?(3更)
有点小问题?
小问题的话,就根本不会这样回话,秘书直接就把小问题处理好了。
这样说,只能说明一点,问题已经大到秘书没办法处理!
秘书支支吾吾,因为徐家父子还没走呢。
徐长乐温和一笑,“我们今天不赶时间,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产权还没有变更,还是我奶奶于殊的名字?”
幸好他和父亲顺口提了一句。
虽然这只是于奶奶送的“谢礼”,徐仲易和徐长乐都认为这份“谢礼”不足以表达对夏晓兰母女的感谢。又不能给夏晓兰金钱谢礼,就想着能不能顺势把这份谢礼扩大一下。
一块两亩多的地皮,大小比较尴尬,夏晓兰在鹏城有一家地产公司,把这小块地皮拿在手里也无用。
以小楼为中心,扩大一些就好了。
现在看来,连原本许诺的小楼也出了问题?
徐长乐虽然人温和,徐仲易也不是凶神恶煞,秘书却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外商就代表着投资,代表着外汇,代表着政绩。
把领导们的政绩搞丢了,这可不是小事!
“既然小徐先生想知道,你就直说吧。”
副市长也很无奈,徐家父子都表明了态度,有啥不方便说的话,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了。
“二七广场45号,产权登记上既不是于殊同志,也不是夏晓兰,它是国棉三厂的产权,现在一家地产公司想要在二七广场那里盖一座商场,项目书都已经递给了市政府,上周开会,已经批了……”
秘书的声音越来越小。
这就比较尴尬了。
徐长乐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他在美国生活多年,张家栋不搞地产开发,徐长乐也是有一些常识的,这简直就是太荒谬了!他奶奶都把小楼送给夏晓兰了,甚至请人帮忙完成转让登记,现在又说是国棉三厂的地皮。
而且,那地方要盖一座商场?
徐仲易直接站起来,“这个问题还真不小,看来赵市长要花点时间梳理一下了,那我们只能先告辞。我相信市政府的公正,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赵副市长脸上的笑都挂不住。
也就两亩多的地,一栋小楼,徐家父子派头这么大,不至于说这个假话,房子应该是徐家返回的祖产。
现在尴尬的就是徐家父子不知道房子怎么归了国棉三厂,赵市长同样不知道啊!
……
徐家父子回家,只有夏晓兰在,不见周诚。
“二七广场那栋小楼,出了点问题。”
夏晓兰是有点小担心,这下反而奇怪:
“徐叔,我还没说呢,您怎么就知道了?”
徐仲易没说完,于奶奶已经听到了动静走出来:
“仲易,二七广场的房子咋回事,我咋听晓兰说有人在那里盖商场?呸,谁都知道那是黄金口岸,整个商都最值钱的地皮就在那一带,要不返还祖产时,我啥都不要,只挑了那栋小楼和现在的房子!”
于家的祖产多了去,真要较真,于家以前被叫做“于半城”,咋会只有一个破院子和二七广场孤零零的一栋小楼。
但别的都是建国前的事了,改朝换代,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不仅是于家,所有人都这个待遇。
后来返还祖产时,为啥于奶奶能返两处房产?
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被收缴上去,现在根本找不回来。
除了徐仲易带出国的古玩珍宝,其他一样都没剩下。
公私合营那会儿,于家还有两个大厂子被合营了……于奶奶脑子清醒,知道所有东西都返还不可能,那是得寸进尺。
她怕徐仲易回国后找不到家,就要了现在住的院子。
</div>
</div>
93年下半年的时候总经理就膨胀了,带着团体在全国疯狂扩张,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运作模式和季雅的服装品牌挺像,每4个月就增加一个新商场,还全都自己建店,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银行肯贷款都没用。
扩张过快,管理混乱,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95年管理层就陷入瘫痪状态。
苟延残喘了5年,到千禧年的时候,亚细亚集团彻底燃烧殆尽。
亚细亚的兴起和终结,都是很典型的。是夏晓兰上辈子在职进修时,被教授重点拿出来分析的失败案例。
夏晓兰回神,瞅了瞅那几个勘察丈量的人,说如果他们说要修商场,那还真的可能是亚细亚商场。
也是,上辈子亚细亚商场是1989年开业的。
现在是86年下半年,有了这个打算不奇怪。
夏晓兰没想过复制一家亚细亚,失败的案例她复制来干嘛。
但从来只有她抢别人碗里肉的,现在轮到别人来抢她的肉,夏晓兰就乐了!
“晓兰,晓兰?”
周诚挺疑虑,看他媳妇儿脸色变来变去的,该不会给气糊涂了吧。
周诚觉得这事儿不算大,“先回去吧,看你是没心情继续呆在这里了。有事回去说,在这里站着没用。”
“哎,好呢。”
夏晓兰一步三回头,周诚看她她恋恋不舍,忍住笑问她:
“你就真这么喜欢这块地?”
那是当然,商都最值钱的一块地皮吧,下蛋的金鸡母,谁不喜欢!
她的眼神就说明了一切。
好了,他媳妇终于正常了。
之前在鹏城说要修什么“刚需盘”,要自己调低楼盘利润,周诚就觉得他媳妇儿不太正常。
这个提到生意和赚钱眼睛就亮晶晶的,才是他熟悉的媳妇儿。
“要想不被别人兼并,那就咱们先下手为强。只要商都政府还没把这块地让出去,你先把这块地拿下不就行了?不仅是于奶奶送你的这一块,还有小楼周围的。”
先下手为强?
这倒是行!
这里也没有外人在,夏晓兰直接踮起脚亲了周诚一口:“不愧是我男人,能和我想到一起去!周诚,你哪天要在部队干不下去就跟着我,我肯定能给你个副总当!”
“只是个副总?”
周诚摸着自己脸,“就只给我个副总?我还以为你能给我当总经理当当呢。”
夏晓兰佯装生气,“你想篡权夺位!”
“我当总经理,你当董事长,永远比我高一级,是我领导。走吧夏董,咱俩得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人打听下,二七广场是不是真的真要规划盖商场。”
今天没跟着徐仲易父子去市政府,同样有所收获。
测量队都来了第二回,他和晓兰才知道这里要盖商场——也恰巧是被他们遇上,不然规划真的确立,晓兰也只有眼睁睁看着,并把小楼和地皮拱手让人。
晓兰总不能和商都市政府对着干。
就算邵立民在,做事也得讲规矩,要有先来后到,不可能蛮横的抢走别人买下的地皮。
但如果市政府还没批地,周诚觉得可以操作一番。
凭啥要让?
这块地皮是他媳妇儿心心念念惦记着的,也是于奶奶给的“谢礼”。
夏晓兰嘀咕,“李家婶子真是心大,要不是我们今天撞上,小楼要被拆迁那天,她还一脸茫然。”
……
同一时间,徐仲易父子和市领导的见面还算愉快。
市政府也算搞清楚了,这个离开20年后回国的徐家父子,是真的挺有资本,能拿出现钱投资那种。至于具体要投资什么,徐家父子还要商议,两人提出想要批一块土地,盖一个博物馆。
管文教的副市长很高兴:
“盖博物馆是好事,商都是中原腹地,历史底蕴深厚,是该有一个博物馆了。”
这位副市长显然是误会了,以为徐家父子钱多的没处花,想要捐一个博物馆出来。徐长乐看了父亲一眼,他是年轻人,就是说错了话也能挽回,就越过徐仲易开口:
“并不是捐赠一个博物馆,我们是想让市政府批一块土地,以市价购买土地的使用权,然后在这块土地上盖博物馆。土地是国有的,博物馆却是私人拥有,我们会在里面展示一些艺术品,可能还会靠收取门票来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营。”
其实徐仲易和徐长乐都没想过要靠博物馆来赚钱。
出售门票,只是控制人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地方要花钱的话,就只有真正对这领域感兴趣的人才会进去。
不仅是专业人士,一些喜欢古董,喜欢历史的普通人也可以进去。
副市长倒没想到,不是捐,是徐家要自己盖博物馆。
私人能盖博物馆吗?
副市长这下不敢马上答应了:“两位,我们还要研究下相关政策,这个问题可以慢慢商讨嘛。”
“博物馆的事先不说,前几年政府返还了我们家一部分祖产,包括我母亲现居的房子,和二七广场45号的小楼,能不能麻烦各位领导费个心,看看二七广场45号的所有权是否明确……如果它现在是属于夏晓兰,那就是对的。”
这投资还没确定,就又是博物馆批地,又是什么祖产所有权的。
副市长觉得徐家父子很难搞。
但所有外商的投资想落地都不容易,这两人又不喜欢在酒桌上培养感情,副市长还真的只能捏着鼻子叫人去翻档案。
过一会儿,秘书回来,有点支支吾吾。
“领导,这个房子的所有权有点小问题……”
第1645章 变成了国棉厂的资产?(3更)
有点小问题?
小问题的话,就根本不会这样回话,秘书直接就把小问题处理好了。
这样说,只能说明一点,问题已经大到秘书没办法处理!
秘书支支吾吾,因为徐家父子还没走呢。
徐长乐温和一笑,“我们今天不赶时间,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产权还没有变更,还是我奶奶于殊的名字?”
幸好他和父亲顺口提了一句。
虽然这只是于奶奶送的“谢礼”,徐仲易和徐长乐都认为这份“谢礼”不足以表达对夏晓兰母女的感谢。又不能给夏晓兰金钱谢礼,就想着能不能顺势把这份谢礼扩大一下。
一块两亩多的地皮,大小比较尴尬,夏晓兰在鹏城有一家地产公司,把这小块地皮拿在手里也无用。
以小楼为中心,扩大一些就好了。
现在看来,连原本许诺的小楼也出了问题?
徐长乐虽然人温和,徐仲易也不是凶神恶煞,秘书却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外商就代表着投资,代表着外汇,代表着政绩。
把领导们的政绩搞丢了,这可不是小事!
“既然小徐先生想知道,你就直说吧。”
副市长也很无奈,徐家父子都表明了态度,有啥不方便说的话,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了。
“二七广场45号,产权登记上既不是于殊同志,也不是夏晓兰,它是国棉三厂的产权,现在一家地产公司想要在二七广场那里盖一座商场,项目书都已经递给了市政府,上周开会,已经批了……”
秘书的声音越来越小。
这就比较尴尬了。
徐长乐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他在美国生活多年,张家栋不搞地产开发,徐长乐也是有一些常识的,这简直就是太荒谬了!他奶奶都把小楼送给夏晓兰了,甚至请人帮忙完成转让登记,现在又说是国棉三厂的地皮。
而且,那地方要盖一座商场?
徐仲易直接站起来,“这个问题还真不小,看来赵市长要花点时间梳理一下了,那我们只能先告辞。我相信市政府的公正,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赵副市长脸上的笑都挂不住。
也就两亩多的地,一栋小楼,徐家父子派头这么大,不至于说这个假话,房子应该是徐家返回的祖产。
现在尴尬的就是徐家父子不知道房子怎么归了国棉三厂,赵市长同样不知道啊!
……
徐家父子回家,只有夏晓兰在,不见周诚。
“二七广场那栋小楼,出了点问题。”
夏晓兰是有点小担心,这下反而奇怪:
“徐叔,我还没说呢,您怎么就知道了?”
徐仲易没说完,于奶奶已经听到了动静走出来:
“仲易,二七广场的房子咋回事,我咋听晓兰说有人在那里盖商场?呸,谁都知道那是黄金口岸,整个商都最值钱的地皮就在那一带,要不返还祖产时,我啥都不要,只挑了那栋小楼和现在的房子!”
于家的祖产多了去,真要较真,于家以前被叫做“于半城”,咋会只有一个破院子和二七广场孤零零的一栋小楼。
但别的都是建国前的事了,改朝换代,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不仅是于家,所有人都这个待遇。
后来返还祖产时,为啥于奶奶能返两处房产?
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被收缴上去,现在根本找不回来。
除了徐仲易带出国的古玩珍宝,其他一样都没剩下。
公私合营那会儿,于家还有两个大厂子被合营了……于奶奶脑子清醒,知道所有东西都返还不可能,那是得寸进尺。
她怕徐仲易回国后找不到家,就要了现在住的院子。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