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余秋叹了口气,开始忍不住郁卒。好个屁呀,她上岛还得给人做调停去。
  那头的华侨医务工作者又跟这边的大陆医生起冲突了。给大陆医务人员做培训的华侨医生嫌弃这帮学生底子太薄弱,基础知识都不清楚。
  大陆的医务工作者觉得华侨医生架子太大,跟人说话都是下巴向人,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对病人的态度也很成问题。
  能怎么办呢?两边都告状了。她这个每天只有5毛钱伙食补助的333干部还得上去当救火队员,想办法调停啊。
  8月中旬大学就要开始进学生了,先军训一个月,然后正式开始上课。不把工作做好了,到时候老师们闹罢工,学生们闹罢课,她还不晓得要怎么收场呢。
  何东胜笑着拍她的脑袋,乐观的很:“没事,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希望的嘛。”
  余秋咬牙切齿,直接捏了把他的腰:“那你先给我生个娃吧,生娃才能看到人生的希望。”
  啊,小林同志虽然不靠谱,但总算说了句重点的话。一上岛她就生娃去,这样就算工作再郁闷,看看娃她就能心情好了。
  那可是她的崽崽!
  窗外阳光普照,列车一路前行。这又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呢。
  夏天,是最美好的季节。承接着春天的希望,引导着秋天的丰收。这正是最美好的时光。
  ※※※※※※※※※※※※※※※※※※※※
  感谢在2020-01-01 09:26:51~2020-01-01 17:58: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浠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火炎焱燚 10瓶;安倍晴雪 5瓶;亦薅 3瓶;tracy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胡杨访谈录(三更合一)
  番外:胡杨访谈录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科技部男神——胡杨部长。
  胡杨挥手登场, 入座沙发。
  胡杨:男神二字愧不敢当, 我心中真正的男神是总理。
  主持人:您太谦虚了,总理是我们永远的男神,可您就是我们新时代的男神。首先我们想祝贺您, 在您与全体科技人员的努力之下, 我们中华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航天空间站开始建设, 人类首次登上火星,北斗全球系统成功商用, 胖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这是上天的成就,接下来我要报的是地面上的成绩。截止到今年为止, 我国沿海地区及岛屿基本实现风能发电, 风能、太阳能以及沼气等清洁能源已经占我国能源总量的1/3。放沙漠一条生路,给戈壁留点面子,盐碱地也要有姓名成为网络热词……听到这些, 胡部长,请问你有什么感觉?
  胡杨:骄傲, 为我们所有科技人员, 也为我们所有的人民。因为科技能够推广,需要我们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成就,所以掌声是送给我们大家所有人的。
  台下掌声雷动。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还漏报了一条。最近刷屏的新闻,就是我们的余秋教授终于获得诺贝尔奖了。
  台下响起了欢呼声。
  主持人:我为什么要用终于这个词呢?因为据我所知, 在此之前几次诺贝尔奖都与余教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比方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获奖的贺教授与周教授都提过, 最少提出这个治疗方案的人其实是余秋教授。不过在提名候选人的时候, 余教授却拒绝了这个荣誉。
  除此以外,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治疗脑瘫,顾院士也说到最早是余秋教授主动找到他开始进行相关手术实验的。但顾教授获奖的时候,余教授同样认为这个荣誉与她无关。
  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号称改变了人类对精神疾病认知史的抗nmda受体脑炎,最初发现疾病并给出有效治疗方案的人,谁都没办法忽略余秋教授的名字。但是,我又要用但是这个词,她照样拒绝了这项荣誉,并将成就都归功于穆教授跟薛教授。
  我记得屠教授也提到过,最早提醒她双氢青蒿素对于疟疾的治疗效果更好的人,也是余教授。
  除了诺贝尔奖以外,还有其他诸多医学药学生理学奖项的得主都曾经提到过余秋教授对于他们的启发与帮助。
  可我觉得特别奇怪的是,好像余教授对此忌讳莫深,并不太愿意谈到这些。是因为她特别低调吗?”
  台下响起笑声。
  胡杨:大家的笑声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我们的余教授余部长并不是特别低调的人,尤其在推广医学技术以及相关正策方面,她是很积极的。
  之所以在奖项这一块她特别含蓄,是因为她认为自己做的太少。她认为就是自己提出的一个方向,具体的工作都是其他科研人员完成的。因为她本身就特别的忙。从你们知道小秋大夫这个称呼开始,她就忙得不行。
  大家都知道,余教授除了是世界知名的医学专家之外,她也长期担任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
  她应该算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干部之一了,在她未成年的时候,她就是我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是333干部。后来一直陆陆续续在医疗卫生领导岗位上工作到今天。说实在的,真为难她了。
  台下响起笑声。
  主持人:大家别笑,以我采访众多科研人员的经验。他们最头痛的就是当大家长,要管那么多人管那么多事。我们的80后帅哥袁老就说过,这是要抓脑袋的事情。
  台下笑声更大了。
  胡杨:对,确实是这样。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其实他们更加愿意待的地方是他们搞科研的场所。比方说余教授,她愿意待手术台、接生台,她也愿意进实验室。在这些地方她都更加自在,也更加有成就感。
  真不瞒大家,从正的人不少时候是要扮演一个受气筒的角色的。就比方说像余秋教授这样的,医疗卫生保健,肯定要涉及双方。一个是医方,一个是患方,碰上生病这种事情,两边肯定都有委屈。我们的行正机关,做的就是这么一个协调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都觉得余秋教授做的不错。我再报一个数据,我国人民对于医疗行业的满意度在全球是排的上号的,全球最佳医疗国家,我国也能排到第三。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我国能做到这一步,我觉得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余秋教授更是功不可没。
  胡杨:你要是问她这个问题,她肯定会归功于国家正策的支持以及我们的医疗教育做得好。国家在医疗行业方面投入多,医疗发展就快,人民相行之下自行负担的部分也就少,疾病给予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减弱。
  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的医疗教育是从托儿所阶段就开始的。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具备医疗卫生方面的常识,有效的医学急救手段培训,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除此以外,就是大家能够接受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观念。这让我们大家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老病死。
  主持人:您说的第二点,余教授也功勋斐然。当时在教育方面改革的时候,好像就是她一力促成将医学常识教育跟急救培训纳入到日常课程中去。
  胡杨:在这方面她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因为她始终认为教育可以避免很多伤害,减少很多意外。
  主持人:其实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也应该给余教授颁发一个特别成就奖。
  胡杨:我想这个奖她是愿意去接的。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成绩就在于推广这方面。
  主持人:其实如果不是谁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对试管婴儿是降生在林教授跟余教授父女手上,那是不是她还会回避呀?觉得功劳应该归功于其他人。
  胡杨:这个我还真的说不清楚。她本人一直觉得医疗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无数专业人员不停地试错,才能得出一点小小的成就。所以她更加愿意这些荣誉属于那些默默工作的人。
  主持人:余教授淡泊名利。
  胡杨:你要这么说,她肯定不承认。她一贯认为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过我们当时基本上都是集体主义,就是集体作业,发挥的是集体智慧。一个成就凝聚了很多人的兴趣,每个人都为之努力奋斗了。所以,在算荣誉的时候,我们更加愿意归功于集体。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整个科技工作我们社会各个方面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制胜的法宝,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也是我们创造辉煌创造奇迹的根源——热爱与团结。
  台下掌声雷动。
  主持人:胡部长,我要向您道个歉。今天您是受访嘉宾,但我没控制好,前头都在说余教授的事情了。这是我不应该。实在是因为余教授不太愿意接受这方面的采访,所以我们忍不住好奇心。
  胡杨:不用道歉,要说科技工作,医学也属于科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我内心充满了自豪。包括你前面说的农业方面的发展,我听了也是心潮起伏,这是我们整个国家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
  主持人:那我还是得往回拉一拉。因为我们其实特别好奇您的家庭。作为男神,我们对您的所有生活都好奇。
  胡杨:没什么好好奇的呀,大家好像也都认识我爱人。我爱人应该比我有名,成名也更早。她是三八红旗手,上思想道德教育课本的。作为家属,我很自豪。
  台下掌声雷动。
  主持人:这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您跟您爱人当时作为知识青年,是在同一个地方下放的。其实我们特别好奇,您对您爱人是一见钟情吗?是不是一眼万年?第一次见面就认定了是她?
  台下响起了笑声跟口哨声。
  胡杨:印象很好,我得说。准确点儿讲,是我们当时那批男知青对女知青的印象都非常好。不过这个印象好,不是说要谈对象的那种,是完全的欣赏。因为我们的女知青都非常出色非常能干做工作也是非常努力,让人佩服。
  就比方讲余秋教授,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同一批下放的。当时我们刚抵达杨树湾,就碰上了有孕妇难产。那个时候条件是很差的,又碰上发洪水,人没办法送医院,只能就在家里头接生。
  在那种情况下,风险可想而知。余教授那时候才15岁,可以讲就是个小姑娘。没人知道她会接生,更加不会有人要求她去做这个事。可是当赵宝珍教授,就是你们认识的赵宝珍教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之后,她立刻站出来了,冒着风险就给孕妇接生,最后结果是母女平安。当时我们所有人都特别高兴,觉得我们的女同学实在太厉害太出色了。
  主持人:我记得先前采访何副总理的时候,他提过就是这次接生,让他记住了余秋教授,以后就再也没办法忽略余教授的存在。这算是一见钟情的起点。现在听您这么一说,当时对余教授一见钟情的,好像不仅仅是何副总理呀。
  台下响起哄笑声,还有人吹起了口哨。
  胡杨:我知道你要挖坑给我跳了。这么说吧,对,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对余教授有强烈的好感,不仅仅是男知青,女知青也一样。甚至可以说女知青更加喜欢余教授。
  我们这种好感是自豪,是钦佩。自豪她是我们的同伴,我们与有荣焉。钦佩她的勇气,即便面对巨大的困难与危险,她还是主动站出来,积极想办法救人。
  这世间如果有件事可以让所有人嘴角翘起,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满心欢喜,那大概就是孩子的出生。新生命的降临,会让所有人都心情愉悦。
  这个大难不死的孩子就是中国跆拳道队的功勋教练,也是中国跆拳道历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高敏。
  台下掌声雷动。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袁老是林教授接生的,余教授也接生过不少名人吧。
  胡杨:对,有很多人后来再见面的时候,告诉她,他们是她接生的,她是满脸懵的。不过对于她来讲,每个孩子的出生,不管是不是名人,都意味着希望。
  主持人:也正是这些希望组成了祖国的希望,组成了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胡杨:对,无论这个孩子将来是我们著名的青年建筑师郑家根或者是我们的服装设计师赵婷婷或者其他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力量的普通人,看到他们健康出生,茁壮成长。我们都会有种欣慰感。
  主持人:我发现您刚才说的这几位优秀的成功人士好像都是杨树湾人,对不对?
  胡杨:是,他们也都是余秋教授亲自接生的。当时赤脚医生是管整个大队的所有跟医疗相关事情的。
  主持人:那我发现杨树湾成才的概率特别高。据说是因为水土好,山清水秀,聚集了灵气,所以特别养人。或者还是有什么秘诀?
  胡杨:这个我倒是可以说几句,因为我一下放就待在杨树湾,在杨树湾当过大队书记,干过好几年,算比较了解情况。
  杨树湾最大的特点,一个是风气特别正,大家是非对错的观念很明确,民风非常淳朴,而且对生活生命充满了热爱。
  另外一个就是特别重视教育。在我们下乡的时候,1972年吧,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当时国家内部外部都有重重的问题,面临的国际局势也很紧张。人民的生活水平跟现在是完全不能比的。有东西吃,可完全没有油水,人特别容易饿。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杨树湾人依然非常重视教育。我就不说其他的专家教授了;就是我们刚下乡的时候,我爱人田雨老师那时候被选了当民办教师。她不过是个15岁的姑娘,用当时的话讲叫做毛丫头。但这个毛丫头站上了讲台,整个大队的人就特别尊重她,把她当成先生对待。
  我们田老师后来能够成长为优秀园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对她的信任鼓励与尊重,让她一路积极往前跑,不断前进。
  当时我们家田老师觉得杨树湾的人对她太好了,就想着怎么才能多做点儿事情来回报这份好。她琢磨来琢磨去,开始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上完了三年级没有去公社继续升学的孩子上课。
  在那个时候,农村10岁以上的小孩就已经算大孩子了。有的人跟着大人下田挣工分,或者在家里头帮大人干活,算是半个劳动力。对于整个家庭劳动生产的意义很重要。
  但是我们田老师办起这个夜校的时候,所有人所有的家庭都没有任何意见的,立刻很高兴地把家里头适龄的孩子都送到学校里头来。
  我们都知道的被称为中国手术机器人之父的李红兵同志,当时就是这批小学生中的一位。我知道他也是你们当中很多人的男神,觉得他很有个性,对不对?那我现在就曝光一下他的黑历史。上学的时候,他爸妈高兴,他不太高兴。因为他那个时候特别皮,老是想出去,不愿意安心待在教室里。
  主持人:那田老师是怎么对待的呢?学生不听话,而且还搞破坏了。
  胡杨:其实这个方法挺简单的,就是盯着。他捣乱了,直接打。
  台下发出吸气的声音。
  胡杨:不要觉得奇怪。教师的惩戒权一定要有保证。拍几下手心不是体罚,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纪律观念。都说教育需要奖惩结合,既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还需要适当的惩戒手段。
  主持人:这其实是现在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我想问的是,那个时候田老师拍学生手板,家长有意见吗?
  胡杨:没任何意见。他们都觉得田老师太温和了,对于皮孩子要更严厉一些。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他们就是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学校家庭不应该强迫孩子学习,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孩子想玩就让他们玩,孩子不想上课那么就没必要强迫他们。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习与工作是我们经常挂在一起并排说的两件事。其实这二者同样都是权利,也都是义务。二者的最大共同之处就在于过程本身就很辛苦。工作不累吗?工作当然累。你因为工作累就不工作了,那你怎么生活,那你怎么实现你生而为人的社会价值?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