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重建江户城
“这片地方是未来行省衙门之所在,还有这块地方是东京大学堂之所在……”九州军派来江户城的城市规划师正在对江户城重新进行规划。
也不知道江户城发生的大火到底是华夏会自行纵火,还是背后有九州军指使,因为大火焚烧了江户城的核心区域,所以这些地方都成为了无主之地,省得重拆建设。
江户城的定位是将来帝国东部的港口都会,向东可以与北美殖民地贸易,向西可以与大陆进行贸易,向北有北海道渔场,向南与琉球、夷洲来往,占据了比较好的地理位置。
所以九州军专门派来城市规划师按照自己的意思建立新的江户城。
江户火车站下来了一批人,就连华夏会的社长,现任东瀛行省汉文化推广处处长的田中成一都要亲自过来迎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京学堂的教书先生。他们培养出来田中成一等一批具有反封建精神的年轻人物。甚至华夏会许多骨干都是东京学堂的学生,被田中成一怂恿加入了华夏会。
“先生,我得知您从横滨港返回之后,便带领学生们前来迎接。”田中成一对年纪与他相仿的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年纪与他差不多,但是对于儒学、民本思想的理解与研究比他深刻,以至于田中成一等学生对其甚是尊敬。
“早些时候江户城发生动乱,我与众多师生前往横滨港避难,实在是有逃避之责。”黄宗羲见到重新恢复平静的江户城,颇为感慨。
“先生带领师生前往横滨港保存思想之火种,岂是逃避?现在先生返回江户城,便能够培育出一批栋梁之才,为新官府输送人才,方有更大的作用。”田中成一不以为意地说道。
在江户城动荡的时候,江户城的米价最高上升了七八倍,东京学堂很多学生是贫民,他们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米价,于是黄宗羲带领着东京学堂的学生前往歌舞升平的横滨港寻找北洋舰队的庇护,东京学堂的师生才吃上救济粮。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东京学堂的学生对九州军感恩戴德。
“我们东京学堂的学舍在江户大火中被焚毁,行省衙门给我们批了一处临时办学的地方。我们东京学堂的新学舍还在规划之中,明年就要改制成为东京大学堂了。”黄宗羲说道。
“东京大学堂,授业的内容与原本的学堂可有区别?”田中成一颇有兴致地问道。
“多了一些自然学科,大学堂建立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基础之上。东京大学堂仍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多了汉语要求,目前绝大多数东京学堂的学生都可以升入东京大学堂作为第一批学员,但是将来平民需要参与入学考核选拔。毕竟东京大学堂的师资是有限的。”黄宗羲说道。
“原来如此,那么在进入东京大学堂之前,平民要如何学习汉语与掌握考核之必须的知识?”田中成一问道。
“新官府将东瀛行省划分为六府四十二县,每座城至少要设立三所汉语私塾,每个县至少要设立一所中学汉语学堂。汉语私塾有最基本的汉语课程,而中学汉语学堂有参与东京大学堂入学考核之必备知识。”黄宗羲说道。
“整个行省上下岂不是要成立上百所私塾和超过五十所的学堂?如此大的规模,可能我这个汉文化推广处的处长之职果然很是重要。”田中成一明白过来他现在的汉文化推广处就是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府机构,大大小小的私塾和学堂都要参与建设和管理。
与焚毁了的东京学堂学社相比,九州银行的东京分行则没有被大火波及,分行仍然在原先的街道。
被大火焚毁的核心地带被规划成为未来的官府、文化用地,而东京分行所在的街道则被规划成为商业区。原本幕府成立的江户银行被破产清算,东京分行的雇员还要分出人手处理江户银行的债务。
“江户银行没有被大火波及真是太好了,我还怕回来的时候见到是一堆废墟。”大玉儿回到了她曾经任职过的东京分行,见到东京分行门面依旧,而且成为了江户城唯一的银行之后,不由喜道。
“当初大小姐您被解除副行长的职位时我们还以为您出事了,幸亏一切都安好。”东京分行的雇员与大玉儿的关系都比较亲近,见到她回来,纷纷说道。
“我只是前来江户城待一段时间,估计很快就返回京城了。以后在京城任职,如果有时间还是会来看你们。”大玉儿说道。
“在京城任职好啊,京城毕竟是一京二十一省的中枢,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特别是你所在的财政和货币委员会,实权轻但是话语权重。说不定三十岁之前便能够进入六部会议,成为左右帝国国策的大臣。”钱行长对大玉儿同样寄予厚望。
以年轻的资格进入财政和货币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六部会议都是各个重要机构的负责人,我哪里有资格进去,将来的事情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看东京分行成为行省衙门的制定银行,未来的前途更加广阔。东瀛行省拥有一千万的人口,就是每人往银行里存入一两银子,那也是一千万两白银。”大玉儿说道,“还有以后的东瀛行省的财政也要走东京分行的户口了,可千万不能再出现管事卷款逃亡的事情。”
“我们东京分行可是因为上次的事件展开了内部的自查,决计是不会再次发生管事以银行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的事件了。”钱行长说起上次的事件,不由老脸一红。
“我听闻很快总行就要联合京师大学堂的地质专家前去接收石见银山、佐渡、生野等金银矿山,估计每年产银能约百万两白银,这些估计也是要走东京分行。”大玉儿又提到一个重要的消息。
“东瀛这里的资源不怎么丰富,倒是金山银矿颇多。”东京分行的雇员都知道东瀛这边的资源情况。
也不知道江户城发生的大火到底是华夏会自行纵火,还是背后有九州军指使,因为大火焚烧了江户城的核心区域,所以这些地方都成为了无主之地,省得重拆建设。
江户城的定位是将来帝国东部的港口都会,向东可以与北美殖民地贸易,向西可以与大陆进行贸易,向北有北海道渔场,向南与琉球、夷洲来往,占据了比较好的地理位置。
所以九州军专门派来城市规划师按照自己的意思建立新的江户城。
江户火车站下来了一批人,就连华夏会的社长,现任东瀛行省汉文化推广处处长的田中成一都要亲自过来迎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京学堂的教书先生。他们培养出来田中成一等一批具有反封建精神的年轻人物。甚至华夏会许多骨干都是东京学堂的学生,被田中成一怂恿加入了华夏会。
“先生,我得知您从横滨港返回之后,便带领学生们前来迎接。”田中成一对年纪与他相仿的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年纪与他差不多,但是对于儒学、民本思想的理解与研究比他深刻,以至于田中成一等学生对其甚是尊敬。
“早些时候江户城发生动乱,我与众多师生前往横滨港避难,实在是有逃避之责。”黄宗羲见到重新恢复平静的江户城,颇为感慨。
“先生带领师生前往横滨港保存思想之火种,岂是逃避?现在先生返回江户城,便能够培育出一批栋梁之才,为新官府输送人才,方有更大的作用。”田中成一不以为意地说道。
在江户城动荡的时候,江户城的米价最高上升了七八倍,东京学堂很多学生是贫民,他们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米价,于是黄宗羲带领着东京学堂的学生前往歌舞升平的横滨港寻找北洋舰队的庇护,东京学堂的师生才吃上救济粮。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东京学堂的学生对九州军感恩戴德。
“我们东京学堂的学舍在江户大火中被焚毁,行省衙门给我们批了一处临时办学的地方。我们东京学堂的新学舍还在规划之中,明年就要改制成为东京大学堂了。”黄宗羲说道。
“东京大学堂,授业的内容与原本的学堂可有区别?”田中成一颇有兴致地问道。
“多了一些自然学科,大学堂建立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基础之上。东京大学堂仍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多了汉语要求,目前绝大多数东京学堂的学生都可以升入东京大学堂作为第一批学员,但是将来平民需要参与入学考核选拔。毕竟东京大学堂的师资是有限的。”黄宗羲说道。
“原来如此,那么在进入东京大学堂之前,平民要如何学习汉语与掌握考核之必须的知识?”田中成一问道。
“新官府将东瀛行省划分为六府四十二县,每座城至少要设立三所汉语私塾,每个县至少要设立一所中学汉语学堂。汉语私塾有最基本的汉语课程,而中学汉语学堂有参与东京大学堂入学考核之必备知识。”黄宗羲说道。
“整个行省上下岂不是要成立上百所私塾和超过五十所的学堂?如此大的规模,可能我这个汉文化推广处的处长之职果然很是重要。”田中成一明白过来他现在的汉文化推广处就是负责文化教育的官府机构,大大小小的私塾和学堂都要参与建设和管理。
与焚毁了的东京学堂学社相比,九州银行的东京分行则没有被大火波及,分行仍然在原先的街道。
被大火焚毁的核心地带被规划成为未来的官府、文化用地,而东京分行所在的街道则被规划成为商业区。原本幕府成立的江户银行被破产清算,东京分行的雇员还要分出人手处理江户银行的债务。
“江户银行没有被大火波及真是太好了,我还怕回来的时候见到是一堆废墟。”大玉儿回到了她曾经任职过的东京分行,见到东京分行门面依旧,而且成为了江户城唯一的银行之后,不由喜道。
“当初大小姐您被解除副行长的职位时我们还以为您出事了,幸亏一切都安好。”东京分行的雇员与大玉儿的关系都比较亲近,见到她回来,纷纷说道。
“我只是前来江户城待一段时间,估计很快就返回京城了。以后在京城任职,如果有时间还是会来看你们。”大玉儿说道。
“在京城任职好啊,京城毕竟是一京二十一省的中枢,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特别是你所在的财政和货币委员会,实权轻但是话语权重。说不定三十岁之前便能够进入六部会议,成为左右帝国国策的大臣。”钱行长对大玉儿同样寄予厚望。
以年轻的资格进入财政和货币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六部会议都是各个重要机构的负责人,我哪里有资格进去,将来的事情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看东京分行成为行省衙门的制定银行,未来的前途更加广阔。东瀛行省拥有一千万的人口,就是每人往银行里存入一两银子,那也是一千万两白银。”大玉儿说道,“还有以后的东瀛行省的财政也要走东京分行的户口了,可千万不能再出现管事卷款逃亡的事情。”
“我们东京分行可是因为上次的事件展开了内部的自查,决计是不会再次发生管事以银行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的事件了。”钱行长说起上次的事件,不由老脸一红。
“我听闻很快总行就要联合京师大学堂的地质专家前去接收石见银山、佐渡、生野等金银矿山,估计每年产银能约百万两白银,这些估计也是要走东京分行。”大玉儿又提到一个重要的消息。
“东瀛这里的资源不怎么丰富,倒是金山银矿颇多。”东京分行的雇员都知道东瀛这边的资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