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时秋选了第二进住进去。
  “第一进住那十一个弟子。第三进往后都是孩子住的。”
  囡囡和三丫没什么意见。
  一行人动作麻利,忙活一整天,把院子收拾得妥妥当当。
  三丫和二丫配合,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
  大家累了一天,吃得分外满足。
  吃饱喝足后,方永康带着他们回了城。沈青墨想要留下来帮忙,陆时秋把他轰走了,“你在这儿也帮不了什么,回去吧。”
  沈青墨没奈何,只能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帖经来自百度百科
  第132章
  比弟子先到的是木氏一行人。
  他们从三月中旬就出发, 终于在五月初到了京城。
  陆时秋来前让他们请镖师。没想到护送的人居然是渔民们组建的商队。
  木氏见相公面色有异,立刻解释, “爹说请镖师要花大笔银子, 就让大哥他们来京城看看。”
  陆时秋抚了抚额,老头子还真会省钱。
  他招呼他们进来。
  一百多口人拉着五十车货物, 挤得满满当当,陆时秋只能先让他们住在后面。
  得亏现在还没开始收婴儿,要不然还不得吵着孩子。
  陆时秋给这些人拿粮食, 陆时春拦住了他, “他们来前带了粮食。三弟,你不用管他们。你给他们住处,已经为他们省不少银子了,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陆时秋也就不管了。让三个丫头准备饭菜。
  木氏拦着不让, 非要自己来, 陆时秋却道, “这些日子都是他们做饭的。没问题。你还是赶紧把东西收拾, 别摆在院子里,不好看。”
  木氏没奈何, 只能和陈氏一块收拾屋子。
  陆时秋拉着大哥二哥以及四弟问起家里情况,重点是问陆老头和陆婆子。
  两人现在也不出海,陆老头每天去看看滩涂,陆婆子在家养养鸡,日子过得相当自在。
  陆时秋放了心,又问陆时冬走商吃不吃得消?
  陆时冬面色如土。陆时春叹了口气, “四弟这身子骨还是弱了点。路上狠狠病了一场,上吐下泄,可吓人了。”
  陆时冬也有些难为情。
  陆时秋却道,“当官身体不好可不成。四弟平时要加强锻炼啊。”
  陆时冬点头。
  “那你走这一路,有什么感悟呢?”
  提起这事,陆时冬就有话说了,这一路上,每到一处城镇,他都要用心观察当地民生如何。其他人去打听当地土地产,他就到茶楼里喝茶。一般这种地方,读书人是最多的。他们在政事上懂得比普通老百姓要多一些。听得多了,陆时冬也受益良多。
  陆时冬把自己在路上写的几篇时政文章拿给陆时秋看。
  陆时冬弱项就是时政。长时间待在底层,他的政治敏感度远远低于其他学子。
  但是这几篇文章明显有了提升,陆时秋指了里面几处小瑕疵,让他改改,又赞道,“四弟这趟没白走。这几篇已经大有进步,接下来要多多努力。”
  陆时冬自个也觉得这一趟没白来,亲耳听到三哥夸赞,他心里有些小得意,面上便也带了几分欣喜出来。
  四人说话功夫,三个丫头很快张罗好一桌饭菜。
  四荤四素,配着大米饭,香喷喷的,吃了一路干粮的三人,闻着都馋了。
  陆时秋见他们答非所问,便也不再废话,邀请他们过来吃饭。
  大家边吃边聊。
  明天还有要事要办,三兄弟也没喝酒。唠嗑后,就各自回房睡了。
  陆时秋问起家里两间院子,木氏从包里掏东西,“我原本照你的意思卖出去。可公爹不让,说家里已经给宏一买了个院子,宏三,宏四,宏五都得买。所以就把那两个院子买了。”
  陆时秋也没放在心上,“也行。”他问道,“柳大姐怎么来了?她不是在苏家吗?”
  木氏叹了口气,“人家是一家子,你让他们分隔两地合适吗?大丫心善,让柳大姐跟着一块来了。”
  “那大丫咋办?”陆时秋有些坐不住了。
  “没事,大丫说她会重新买个婆子。”
  陆时秋放了心,“也行吧。”
  木氏递上鞋子,摸了摸鞋面,“这是大丫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以后不常见,一次给你做了五双。”
  陆时秋接过来,拿了一双套在脚上,下地走了走,大小正合适。这孩子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走前一晚,这孩子来看我,哭得那么伤心。我以前总说她心思重,没想到她居然哭成那样。”木氏一想到,他们以后都要在京城生活,大女儿再难见到。她就控制不住难过
  陆时秋坐到她旁边,握住她的手,“她现在过得好吗?以前她不是什么事都喜欢憋在心上吗?怎么会哭那么厉害,是不是有人欺负她呀?”
  木氏摇头,嗔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呀。女人嫁了人,就会知道谁才是真的对她好。婆婆再好,也不是亲娘。以后她一个人孤零零在老家,可不就是舍不得我们吗?”
  陆时秋叹了口气,“我是不太懂。”
  他心里涌起一丝愧疚,早知道他临走前,应该去看一眼她的。
  在四个女儿里,他独独对这个大女儿关心最少。
  一开始是因为她当他女儿的时候,已经记事,他看着她疏离的眼神就觉得别扭。
  后来是因为她一心惦记着于大郎,他嘴上说不介意,可心里难免有种养了白眼狼的郁闷感。
  可是经的事多了,他明白一个道理。
  感情是相互的。他当初没有对大丫投入太多的父爱,明知道她进这个家彷徨不安,可他从没有开解过她。也难怪她会记得于大郎。
  现在分隔两地,以后连见一面都难。要是这孩子在婆家受了气,连给她撑腰的人都没有,想想就心疼。
  陆时秋躺下来的时候,心里还想着,明儿他得叮嘱大哥,让他别忘了去苏家看看大丫。
  也是告诉苏家人,不能因为他不在老家,就欺负他女儿。
  第二日,族里人开始进城兜售海货,一大早就不见人影。
  陆时冬说是要到京城茶楼看看。带了两个饼子,也跟着一块进城了。
  陆时秋把育婴坊的事情交给二哥,“咱们这个育婴坊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你可以下乡告诉他们。”
  陆时夏点头,“我明白了。”
  陆时秋又把育婴坊的要求说给他听。道理只有一个,如果孩子交给育婴坊,以后想把孩子要回去,就得拿钱。
  陆时夏记在心里。他同时还有一丝疑虑,“那些人真的会给把孩子给我吗?”
  陆时夏见过不少重男轻女的人家,但要说狠到把孩子抛弃,他还真没见过。他自己又疼闺女,如果有人让他把闺女送人,他死都不干。
  陆时秋叹了口气,“越是偏僻的地方,杀婴现象就越普遍。你不要,他们恐怕还求着你呢。”
  陆时夏对陆时秋算是绝对信服。哪怕心有疑虑还是记在心里。
  陆时秋又让他到京城买些下人过来照顾孩子,“要找那些年纪大的。年轻姑娘没耐心,身价还贵,你别看五万两很多,其实这钱是死的,越花越少。得省着点来。”
  陆时夏答应了,扭头便跟陆时春一块进城买人。
  而陆时秋开始写他的□□方案。
  不能跟他们讲那些大道理,他们都是些老油条,左耳进,右耳出,不管用。对付这些世家子,只能越简单越好。
  陆时秋在纸上写写划划,快到天黑,进城的人都回来了。
  陆时夏领回五个妇人,年纪都在四十出头。陆时秋打量这些人,衣服虽然简朴,却还算干净,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看着就是伶俐人。
  他让陆时夏给这些人安排住处。
  陆时夏点头出去了。
  陆时春非常激动,“三弟,京城真的太富啦。我们带来的海货,一天就全部卖出去了。”
  陆时秋叹了口气,“大哥,路途那么远。你们走一趟就得三个月,恐怕也不划算吧?”
  这话相当于给陆时春泼了一贫冷水,陆时春挠头,“是哦。”
  陆时秋又把朝廷要建火车的事情说了,“以后商队发展有限。我看你还是另谋出路吧。”
  陆时春挠头,“你觉得我有什么出路?”
  陆时秋没有回答他,而是问起宏一,“他的铺子开得怎么样?”
  “哎!那孩子笨得很。二月份拿到机子,他不会用。后来还是李县令登门问他使用情况,才教会了他。”陆时春提起大儿子那铺面就愁得慌。
  “后来呢?”
  “生意还行。反正每天都有生意,说是一天营业额也有一两多,但是里面还包括煤炭钱呢,你说他啥时候才能把机子钱挣回来呢?”
  陆时秋算了下,“二月份刚过完年,家家吃的都是陈粮。等六月份,生意指定好。说不准两三年就把机子钱挣回来呢。”
  陆时春眼睛瞪圆,“真的假的?老三,你可不能唬我。”
  “我唬你干什么。你只要算一下,就能知道了。”陆时秋失笑。
  陆时春见他说真的,立刻笑了,“那就好。”
  他搓着手,“如果宏一真能出息,我就回家养蛤蜊。虽然挣得不如以前多,但是以后火车通了,也不怕卖不出去。爹一人看着,我也不放心。”
  陆时秋见他已经有了打算,也没再坚持,“行。大哥也可以帮着弄些摆件卖。那些也能挣不少钱。”
  “行。听你的。”
  两兄弟商量完正事,就到吃饭时间了。
  第二天下午,陆时春带着商队打道回府。
  来时满满当当全是货,回去东西却没几样。京城的东西比较贵,他们除了给家人买些稀奇玩意,没有采买物品,说是路过开封那边再买。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