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媒体陷阱
下午,段云最先接受了《科学》的专访。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这无疑是一份世界顶级的科技学术类的周刊,刊登 的内容一直都是全球最前沿的科研学术论文和人物,在世界数学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另外下午《科学》的专访对象除了段云外,还有另外三名的菲尔茨奖获得者,但作为菲尔茨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以及ICM唯一一个连续做过两次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段云无疑是这四个人中的焦点。
采访的内容主要是谈及到了段云等人的获奖心得,以及在对未来前沿数学发展的展望。
对于段云而言,这种采访是比较乏味的,但无论如何,这个《科学》杂志作为一份专业的学术动态刊物,发行量巨大,几乎所有的国外高校都会订阅,段云能登上这样的刊物,也就意味着他将很快被全球的知名高校所熟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整个采访过程,他都表现的很积极,尽可能的多发言,在获奖的四人中,抢尽了风头。
其实相比段云,其他三个数学家则更像是真正的学者,但智商高的人往往情商差点,他们远没有段云的这般‘老奸巨猾’,擅于‘包装’自己,所以在采访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段云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次《科学》杂志的采访整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圆满的结束了。
送走了《科学》杂志的记者,段云接下来又迎来了米国《时代周刊》的专访。
和刚才的采访不一样的是,这次《时代周刊》并没有采访其他三名菲尔茨奖获得者,唯独只找了段云一个人。
相比《科学》杂志,《时代周刊》在全球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要大的多,即便是在一直对欧美媒体封锁监控严重的华夏,也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时代周刊》(Time)又称《时代》,创立于1923年,是半个世纪多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特为新的日益增长的国际读者群开设一个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时代》有美国主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欧洲版(Time Europe,旧称Time Atlantic)出版于伦敦,亦涵盖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亚洲版(Time Asia)出版于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于悉尼,涵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
很明显,《时代周刊》并非是严谨的学术类杂志,而是一份世界性的顶级新闻杂志,所以这次《时代周刊》采访段云的风格也和《科学》杂志截然不同,相比段云获得的学术成就,他们更注重的是段云的过往人生和获得学术成功的精力。
也就是说,《时代周刊》更加侧重对发生在段云身上的‘故事’。
在段云看来,《时代周刊》这次派来采访自己的资深记者金里奇简直就是个导演,他口才和思维都相当的好,在提问中,总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你进行一些‘诱导’,将段云原本平凡的人生经历一点点的包装成为一份励志的‘心灵鸡汤’。
金里奇对学术方面的东西一窍不通,但却非常善于从段云的身上挖掘‘故事’,之前的《科学》杂志记者采访的内容主要是让段云谈及他对学术方面的理解已经未来数学发展的前景,而《时代周刊》的接着则对段云的人生经历更为感兴趣,尤其是在得知了段云儿时丧父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及后来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和拜师郭海涛的经历询问了很多。
一个好的记者往往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在这方面,金里奇无疑是深谙其道的,采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只开了个头,然后大部分时间都留给段云讲述,而一旦段云讲述的内容有些‘偏移’他预想的轨道后,又马上出言‘矫正’,始终牢牢掌控着采访内容的‘主线’。
段云趁着这个录音采访的机会,极力称赞了自己的师傅郭海涛和授予自己名誉教授头衔的华清大学,同时也对华夏国内的‘科技兴国’口号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和赞同。
段云知道,尽管这次《时代周刊》的采访看起来是非常自由的,但由于这是一份在全球影响力极大的杂志,所以有时候尽管金里奇几次试图‘诱导’的段云说一些批评华夏政策以及负面的消息时,段云始终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对国内的敏感问题只字不提,即便是说国内的事情,也都是正面和‘歌功颂德’的东西。
金里奇是混迹媒体圈的高手,而段云也常年和各种媒体打交道,知道自己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尤其是在国外面对一个有明显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媒体时,段云干脆玩起了‘太极’,当金里奇引导段云谈及国家层面的事情时,段云总是轻描淡写两句,然后又开始讲述自己个人的故事,整个过程可谓滴水不漏。
在采访最后,金里奇微笑着对段云问道:“ 段云先生,以你现在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就,相信很快就会有很多的世界顶级高校邀请你去就职任教,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打算呢?”
“没什么打算,我还是喜欢在国内发展。”段云很干脆的回道。
“可是……相比你们国内的院校,这些世界级的名校无论是薪资还是其他待遇方面,都要好很多吧?”金里奇眉头一挑,接着说道:“另外 段云先生刚才你也说过,整个人类是一个物种,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的成就不能为民族所专有,所以它是全人类的光荣……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为自己选择一个条件更好,更大的人生舞台呢?”
“因为我的国家更需要我!” 段云正色回道。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这无疑是一份世界顶级的科技学术类的周刊,刊登 的内容一直都是全球最前沿的科研学术论文和人物,在世界数学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另外下午《科学》的专访对象除了段云外,还有另外三名的菲尔茨奖获得者,但作为菲尔茨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以及ICM唯一一个连续做过两次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段云无疑是这四个人中的焦点。
采访的内容主要是谈及到了段云等人的获奖心得,以及在对未来前沿数学发展的展望。
对于段云而言,这种采访是比较乏味的,但无论如何,这个《科学》杂志作为一份专业的学术动态刊物,发行量巨大,几乎所有的国外高校都会订阅,段云能登上这样的刊物,也就意味着他将很快被全球的知名高校所熟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整个采访过程,他都表现的很积极,尽可能的多发言,在获奖的四人中,抢尽了风头。
其实相比段云,其他三个数学家则更像是真正的学者,但智商高的人往往情商差点,他们远没有段云的这般‘老奸巨猾’,擅于‘包装’自己,所以在采访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段云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次《科学》杂志的采访整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圆满的结束了。
送走了《科学》杂志的记者,段云接下来又迎来了米国《时代周刊》的专访。
和刚才的采访不一样的是,这次《时代周刊》并没有采访其他三名菲尔茨奖获得者,唯独只找了段云一个人。
相比《科学》杂志,《时代周刊》在全球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要大的多,即便是在一直对欧美媒体封锁监控严重的华夏,也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时代周刊》(Time)又称《时代》,创立于1923年,是半个世纪多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特为新的日益增长的国际读者群开设一个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时代》有美国主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欧洲版(Time Europe,旧称Time Atlantic)出版于伦敦,亦涵盖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亚洲版(Time Asia)出版于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于悉尼,涵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
很明显,《时代周刊》并非是严谨的学术类杂志,而是一份世界性的顶级新闻杂志,所以这次《时代周刊》采访段云的风格也和《科学》杂志截然不同,相比段云获得的学术成就,他们更注重的是段云的过往人生和获得学术成功的精力。
也就是说,《时代周刊》更加侧重对发生在段云身上的‘故事’。
在段云看来,《时代周刊》这次派来采访自己的资深记者金里奇简直就是个导演,他口才和思维都相当的好,在提问中,总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你进行一些‘诱导’,将段云原本平凡的人生经历一点点的包装成为一份励志的‘心灵鸡汤’。
金里奇对学术方面的东西一窍不通,但却非常善于从段云的身上挖掘‘故事’,之前的《科学》杂志记者采访的内容主要是让段云谈及他对学术方面的理解已经未来数学发展的前景,而《时代周刊》的接着则对段云的人生经历更为感兴趣,尤其是在得知了段云儿时丧父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及后来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和拜师郭海涛的经历询问了很多。
一个好的记者往往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在这方面,金里奇无疑是深谙其道的,采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只开了个头,然后大部分时间都留给段云讲述,而一旦段云讲述的内容有些‘偏移’他预想的轨道后,又马上出言‘矫正’,始终牢牢掌控着采访内容的‘主线’。
段云趁着这个录音采访的机会,极力称赞了自己的师傅郭海涛和授予自己名誉教授头衔的华清大学,同时也对华夏国内的‘科技兴国’口号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和赞同。
段云知道,尽管这次《时代周刊》的采访看起来是非常自由的,但由于这是一份在全球影响力极大的杂志,所以有时候尽管金里奇几次试图‘诱导’的段云说一些批评华夏政策以及负面的消息时,段云始终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对国内的敏感问题只字不提,即便是说国内的事情,也都是正面和‘歌功颂德’的东西。
金里奇是混迹媒体圈的高手,而段云也常年和各种媒体打交道,知道自己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尤其是在国外面对一个有明显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媒体时,段云干脆玩起了‘太极’,当金里奇引导段云谈及国家层面的事情时,段云总是轻描淡写两句,然后又开始讲述自己个人的故事,整个过程可谓滴水不漏。
在采访最后,金里奇微笑着对段云问道:“ 段云先生,以你现在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就,相信很快就会有很多的世界顶级高校邀请你去就职任教,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打算呢?”
“没什么打算,我还是喜欢在国内发展。”段云很干脆的回道。
“可是……相比你们国内的院校,这些世界级的名校无论是薪资还是其他待遇方面,都要好很多吧?”金里奇眉头一挑,接着说道:“另外 段云先生刚才你也说过,整个人类是一个物种,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的成就不能为民族所专有,所以它是全人类的光荣……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为自己选择一个条件更好,更大的人生舞台呢?”
“因为我的国家更需要我!” 段云正色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