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见刘彻想知道的不得了,但又要装作根本不想打听陈嫣‘商业机密’的样子,陈嫣也没有藏着掖着——也没有那个必要。很快就把她的打算说了出来。
编书的事情先不说,太学建成之后实现收支平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收赞助费。
太学对于走推荐渠道进来的学生是没有多少收费的,只是象征性的束修而已。相反,还会给这些学生补贴!特别是一些家贫的,还可以申请特殊补贴,另外学习成绩好的也给奖学金!这些学生是不赚钱的,反而倒贴许多出去。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非推荐入学的学生来。
推荐入学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会有一场考试,确定他们的基本水平,达不到这个水平的话太学是不会收的。当然,这个考试的难度会事先调节好,以保证一些文化氛围弱的郡县推荐来的秀才无法通过。
但再弱也有一个限度,到底是地方上的精英呢!
而非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不需要入学考试了,他们是直接入学的——但也就这么点儿优惠政策了。之后的考试、学分、毕业方式和推荐入学的学生一样!这也保证了从太学出来的学生水平有了个保底。
这种非推荐入学的太学生会占每年名额的多少,这还需要商量,但大概维持百分之二十以下,百分之十以上,这是没有问题的。
优秀的太学生占绝对多数,这些原本不上进,或者说不够上进的,也会学着上进!这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了。这其中的道理,普通人也能明白,到时候无论是出于让孩子更优秀的想法,还是觉得孩子太学生出身,可以做官,恐怕会有很多有钱人愿意走非推荐名额。
然而非推荐名额也不是白给的,需要这些有钱人花钱赞助太学才行!
这个名额会非常、非常贵…等于是这百分之二十不到的非推荐太学生,承担起了整个太学的运转。
但陈嫣并不担心那些有钱人会嫌贵,这可是一次性投资!只要孩子本人上进,进了太学之后想办法毕业,将来就能进入官僚阶层。而进入官僚阶层的好处,这就不用细说了!
大汉缺有钱人吗?不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商贾,还是底蕴深厚的开国勋贵,又或者强势的地方豪强,这些人都非常有钱!至少供应自家子弟去太学是完全做得到的。他们缺乏的是获得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因此一旦有这样的可能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人能够拒绝这份诱惑!
“这资助之费不用明码标价,只说按心意来就是了。”陈嫣像是想到了什么,笑了起来:“可以直接拿真金白银来,专做奖励优秀太学生之用。也可出资,或建一楼,或起一院…太学是传道授业之所,若直言拿钱买,未免落了俗套,只说是对太学的心意。”
“拳拳心意,实在难以拒绝啊!”
刘彻明白陈嫣的意思了,见她笑的揶揄,也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真有些像两个人联手做坏事。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不过他依旧得说,陈嫣这一计划很妙!若真的明码标价了,对于太学这样的地方,是有些不妥。但若说是心意,说是社会各界对太学的资助,就好听很多了。而太学投桃报李,将这些‘义士’的儿子收入门墙,似乎也没什么的。
至于有些人花钱不到位,那就不用投桃报李了…想来,这人也不敢因此找太学的麻烦,反而会羞于见人——这可是最该花钱的时候,为了家族的未来花钱,这个时候花钱都不大方,想也知道走出去就是一片嘲笑声。
“太学之事如此了,编书之事又如何说?”刘彻看着陈嫣,眼睛里全是笑意。
不远不近跟着的刘彻身边人都心中纳罕…虽然早就知道陈嫣对刘彻的影响力,但亲眼看到有这样大的变化还是会觉得难以置信——这几日刘彻的状态他们这些人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才会对陈嫣的影响更加惊奇。
“编书?”陈嫣让婢女将自己带来的一个布包拿出来,递给了刘彻:“陛下看这是何物!”
这就是陈嫣为了编书准备的杀手锏——原本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赚钱,但现在编书的经费不够,也只能靠这想想办法了。
刘彻打开布包,发现这是一叠白纸以线订成,表面还有蓝色封皮,写着‘诗经’二字。翻开才发现,里面就是诗经各篇目。最前面是目录,根据目录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是的,这就是陈嫣弄出来的,比较成熟的装订书。这个时候纸在自己的催生下也才刚刚出现,自然没有什么装订书籍,所以这个一拿出来就显得非常先进——刘彻当然看得出来装订成册、拥有目录的书籍意味着什么。
这是进一步将竹简远远甩在后面了!
“这可真是…”刘彻看的眼睛发亮,他当然看出这种装订法和目录,让纸质书籍更有前途了。
不过陈嫣见刘彻喜欢归喜欢,实际上根本没有弄懂这册书的精华所在。只能自己上前指点道:“陛下难道不觉这《诗经》中字迹有些出奇?”
第329章 葛覃(9)
字迹出奇?一开始刘彻并不懂陈嫣的意思, 他只是觉得这个字迹和陈嫣的有些相似, 但一眼就能看出, 还是不一样的。非要形容的话, 就是‘规矩’了很多。但是这种‘规矩’并不能给字迹加分, 反而显得有些呆板。
然而经过陈嫣的提醒,他仔细查看字迹, 才发现一种隐隐的违和…好一会儿都想不明白这种违和是从哪里来的。直到眼睛瞥到并排的两个字, 蹙紧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
“这…字迹怎会一样?”
这话听起来古怪,如果是一个人抄的书,字迹一样才是正常的啊…但刘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两个相同的字太相似了!如果是同一个人写字,字与字肯定会非常相似, 但无法做到完全相同。
这种程度的相似, 反而很奇怪!
陈嫣一听刘彻这样说, 就明白他是看出问题了, 得意地笑了笑:“这是‘印刷术’!”
没错,陈嫣准备的杀手锏就是印刷术!
印刷术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在古代,这一项技术对文化传播有多大用处更是不必赘述!
印刷术和白纸配合,等于是立刻将知识成本打压到了一个低的超乎想象的地步。
过去,即使是一些烂大街的典籍, 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毕竟人工就在那里摆着。而稍微珍贵一些的私人藏书就更别提了, 若是有人愿意出售抄本, 有的是人愿意花数金、数十金!若是那种传闻中无比珍贵的藏书…有的人为之倾家荡产又有什么好稀罕的!
然而印刷术和白纸配合,将改变这一切!这个世界上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东西并不多,印刷术和白纸就算其中之一。
“印刷术?”刘彻倒是没有听过这个词,但华夏语言的好处就在于,有些词没有听说过,但也能根据词语的构成判断一个大概。听到‘印’这个字眼,刘彻就有些恍然大悟了。
“用了印章?”刘彻的话虽然带着疑惑,但看他的样子却是已经肯定了的。手上迅速翻阅着这部《诗经》,啧啧道:“用印章的话,岂不是可以反复使用?一开始制印,价格高昂,但印制书籍多,就不算贵了!”
“这般好的主意,过去怎没人想到!”刘彻‘啪’的一声合上《诗经》,整个人跃跃欲试道:“这印书实在是大有可为!”
陈嫣这个时候才插嘴道:“过去没有白纸,又怎会想到印刷术?”
竹简上用印刷术,这就太为难人了。丝帛上倒是可以用,毕竟皇帝的诏书都是丝帛的,上面也要用印。但关键是,丝帛并不是普遍的书写材料,只是有钱人自己用一用而已。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让人想到使用印刷术了!因为这样做,丝帛书的价格依旧是远远高于竹简书的,材料成本根本下不来。
刘彻一想也笑了,可不是么!
得了印刷术这么个宝贝,刘彻也不想在上林苑骑马了,催陈嫣带他去看看印刷术到底是怎么弄的。虽然他知道了其中的原理,但还是对具体操作有些好奇。
也是恰好,印刷术的团队在长安这边,不然的话,人在齐地,这个时候说要看,那也是麻烦。
之所以会在长安,是因为印刷术的技术攻关就是最近的事情…大概就是陈嫣和刘彻商量要搞白纸之后,现在也半年多了。既然都打算大力推广白纸了,印刷术顺势推出,也是应有之义。
说出来可能有些奇怪,但陈嫣之前确实没有去点印刷术的技能点。
原因也很简单,造纸术还在不断完善中,弄印刷术除了技术储备,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说起来,陈嫣手上的人才,特别是墨家、农家这些人是一直不够的,相比起印刷术,还有太多其他的技术等着人去点亮,印刷术也只能暂且放着了。
再者说了,在当时的陈嫣想来,印刷术本身是很简单的,技术上面毫无难度,难的是捅破那一层窗户纸。所以什么时候推广了白纸,什么时候再去弄印刷术,那肯定也是来得及的。
然而真的让人去弄印刷术的时候,陈嫣才知道什么叫做一把辛酸泪——其实印刷术的难度确实不算高,但比她想象中的还是难多了,而且其中还有各种没有预想到的麻烦…简直一言难尽!
刘彻随着陈嫣去了印刷作坊,因为陈嫣本来的打算就是要做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瞎对付。从印刷作坊起来的时候,她就让人找了大的地方,并且认真选址,确保将来原材料进的容易,成品出的也容易。
事实上,印刷作坊就在城外,离少府的造纸作坊并不远。同时也离官道很近,印出来的书籍无论是送进长安,还是往周边城市送,都是容易的。
印刷作坊里的情况和刘彻想的不太一样…确实不太一样,他想象中的‘大印章’一个也不存在,不少工匠在雕刻木质雕版。
不过刘彻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现在用的印章基本上都是玉石的,玉石多贵啊!相比之下木头就便宜多了!反正不像印章,那本身就是身份权力的象征,肯定要用好一点儿的材料。印书用的‘大印章’,只要能用就行了!
其实刘彻不知道,在搞印刷术的时候,光是用什么做印板,就为难了技术人员好久!
一开始,陈嫣考虑过要不要一步到位,使用活字印刷。但真的尝试过后,才开了一个头就放弃了…她这才明白,为什么南宋时期就有了活字印刷,但直到现代印刷术取代古代印刷术之前,雕版印刷都是主流,活字印刷根本不受认可。
现代人极大拔高了活字印刷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这个创新确实非常牛,另一方面呢,现代印刷术在原理上更接近于活字印刷。所以直观意义上,似乎活字印刷更加先进。
但站在古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在意‘先进不先进’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好用不好用。
活字印刷首先就得解决用什么来做印块,因为历史教材上提过,一开始用的是陶块,陈嫣也就让人烧制陶块,然后再在上面进行雕刻。反正这个时候烧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这个一点儿难度也没有。
但还没等到陈嫣一次次试验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印块,陈嫣就放弃活字印刷了。
首先,一个又一个的字块放在那里,如果要印刷一部书,肯定得有人来排版才行。排版不是说只有识字的人才能做,只是不识字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去硬抠,劳心费神还效率慢!
而且就算识字,这项工作也好做不到哪里去。汉子不是英文字母,英文字母只有26个,想要组成字词也很容易找到想要的。汉子总量多大?就算是只准备常用字,那也是上千了!
从这么多字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而且不是找一次两次,一部书排下来,真可以说是要了命了!
历史上有人发明了排列字块的规律,让找字变得容易了一些,但这依旧是一项工程。这就像是查字典,因为有规律的原因,所以并不是大海捞针,然而该花的时间还是得花。
但这不是最坑的,最坑的是印刷质量!
古代的生产条件下,陶块很难做到严丝合缝。印刷出来的书籍,出现对不齐、字体大小不一、页面不整洁等等问题,再常见不过了!人手工雕刻的雕版虽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概率要小的多。
而除了这些,别的问题其实也很多。比如活字印刷的字块比较小,平常收收拣拣的,磕磕碰碰根本无法避免。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碰坏,甚至碰碎字块也很常见。
又比如,一套书排下来,绝大多数字都需要不止一个,所以最终要制的活字也会比想象中的多很多,如此一来,成本也上去了——如果一页书排版印刷之后再排下一页,这确实可以节省制活字的费用,但给排版和其他工作带来的麻烦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活字印刷的问题不是一星半点儿,而且很多都是在古代条件下无解的!陈嫣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陈嫣甚至根本没有让人尝试改良印块的材质,提高各方面的表现。她非常干脆地调转了匠人们的努力方向,改为研究雕版印刷。
然而雕版印刷也没有她想象的容易,首先就是木头的选择…真当什么木头都可以吗?
天真!
太硬的木头会给雕刻带来困难,太软太疏松的木头渗墨会非常严重,拿来印刷就是一个灾难!
尝试了多种木材,这才定下梨木、梓木、枣木…也有另一些木头可用,但出来的效果都不如这三种木头…陈嫣最近在市场上大肆收购梨木、梓木和枣木,就是为了做各种处理,将来想要造雕版的时候方便。
而定下了木头也不是全部,还得考虑‘墨’。
相比起雕版,其实就是一种一种材料地试,这反而更有技术难度。
原来陈嫣弄出白纸之后,其实就得考虑要改良墨了。此时用的墨较之上古时锅灰、糯米汁之类调成的,已经好了很多了,至少原材料是后世人熟悉的,也就是松烟、桐油烟、石墨这些。
用在竹简上的话,其实已经不需要改良了,因为再改良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用在白纸上就完全不同了,不同的纸张对墨也有不同的要求…简单来说,纸对墨的感觉要比竹简精细很多。
不过,陈嫣并没有着急推出新墨,因为现在的墨对付对付也不是不能用。然而,等到她开发印刷术的时候就不得不钻研一下用墨的问题了。
如果直接使用写字的墨,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成本会偏高,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没办法,只能让人研究相关工艺了。
陈嫣关于用墨的问题只记得传统雕版印刷用的是水墨,也就是和写字差不多的墨,以水作为制墨原材料的粘合剂。而油墨这种更熟悉的印刷用墨,其实是现代印刷术的产物,更合适铜版、铅版印刷…
这至少给工匠指明了方向,直接研究松烟水墨就可以了,至于桐油烟墨和石墨,暂且不用去管。
松烟水墨的制作工艺在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工艺流程,只不过质量就不用恭维了,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陈嫣会宋代松烟墨的制法,因为她亲手制来拍过视频,但那是书写用墨,还是和印刷不同吧…
最后的结果是,新式的松烟墨被她弄出来了…至于印刷用墨,凑合凑合用新式松烟墨的下脚料制成。
原料粗糙了很多,也没有了锤炼墨锭这种工序…印刷用的墨不需要考虑便携性,自然没有了制成墨锭的需要,省掉这道工序也是必然的。只不过在完成像加胶这种工序后,膏状的松烟墨墨臭味太重了!
拿这个印书,恐怕不太好。
陈嫣想过要不要加香料掩盖,而就在她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开始的一缸墨,臭味已经散了些了——陈嫣当即决定,就这样散味道吧!加香料的话,这年头香料价格高的可怕,成本会升的很高!如果那样,那还不如把墨锭煮水做印刷墨!
做生意不容易,还是要节省一点!
过了一个多月,味道散了大半,至少这时的味道是可以忍受的了,如果拿来印书,书籍的味道会更淡。就是这个时候,陈嫣让人开始印书…其实再多散一些时间,效果会更好,但陈嫣等着印书,这时候也只能急用了。
等到将来不着急了,可以提前制墨。
而就是存了这一个多月的墨,相比起之前,除了味道,在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墨的质量变好了!用来印刷,比新墨更好用!
暂时没有时间去考察这里面的原理,陈嫣只能让手下的人尽量造新墨,然后存起来。她估计,存的越久,墨的质量会越高…这大概就是‘时间的力量’吧…
有了印版和墨,印刷术就简单了,在印版上涂墨,然后覆盖白纸,在白纸上方用宽刷子轻轻一刷,一张就印好了。唯一的难度就在于印刷工得把握好那个度,不能轻也不能重。轻了可能会出现不着墨的情况,重了也可能会印糊。
而这种手艺都是练出来的,无他,但手熟耳。
经过之前印《诗经》的锻炼,已经出现头一批熟练工了。这些人印的又快又好,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印接近两千张!而一套《诗经》,三百余首诗歌,一面只印一首诗歌,也只用一百多张纸。
陈嫣现在有五十多个印刷工,雕版制成之后,他们一日就能出数百套诗经…这样的速度,对比过去的抄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div>
</div>
编书的事情先不说,太学建成之后实现收支平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收赞助费。
太学对于走推荐渠道进来的学生是没有多少收费的,只是象征性的束修而已。相反,还会给这些学生补贴!特别是一些家贫的,还可以申请特殊补贴,另外学习成绩好的也给奖学金!这些学生是不赚钱的,反而倒贴许多出去。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非推荐入学的学生来。
推荐入学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会有一场考试,确定他们的基本水平,达不到这个水平的话太学是不会收的。当然,这个考试的难度会事先调节好,以保证一些文化氛围弱的郡县推荐来的秀才无法通过。
但再弱也有一个限度,到底是地方上的精英呢!
而非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不需要入学考试了,他们是直接入学的——但也就这么点儿优惠政策了。之后的考试、学分、毕业方式和推荐入学的学生一样!这也保证了从太学出来的学生水平有了个保底。
这种非推荐入学的太学生会占每年名额的多少,这还需要商量,但大概维持百分之二十以下,百分之十以上,这是没有问题的。
优秀的太学生占绝对多数,这些原本不上进,或者说不够上进的,也会学着上进!这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了。这其中的道理,普通人也能明白,到时候无论是出于让孩子更优秀的想法,还是觉得孩子太学生出身,可以做官,恐怕会有很多有钱人愿意走非推荐名额。
然而非推荐名额也不是白给的,需要这些有钱人花钱赞助太学才行!
这个名额会非常、非常贵…等于是这百分之二十不到的非推荐太学生,承担起了整个太学的运转。
但陈嫣并不担心那些有钱人会嫌贵,这可是一次性投资!只要孩子本人上进,进了太学之后想办法毕业,将来就能进入官僚阶层。而进入官僚阶层的好处,这就不用细说了!
大汉缺有钱人吗?不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商贾,还是底蕴深厚的开国勋贵,又或者强势的地方豪强,这些人都非常有钱!至少供应自家子弟去太学是完全做得到的。他们缺乏的是获得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因此一旦有这样的可能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人能够拒绝这份诱惑!
“这资助之费不用明码标价,只说按心意来就是了。”陈嫣像是想到了什么,笑了起来:“可以直接拿真金白银来,专做奖励优秀太学生之用。也可出资,或建一楼,或起一院…太学是传道授业之所,若直言拿钱买,未免落了俗套,只说是对太学的心意。”
“拳拳心意,实在难以拒绝啊!”
刘彻明白陈嫣的意思了,见她笑的揶揄,也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真有些像两个人联手做坏事。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不过他依旧得说,陈嫣这一计划很妙!若真的明码标价了,对于太学这样的地方,是有些不妥。但若说是心意,说是社会各界对太学的资助,就好听很多了。而太学投桃报李,将这些‘义士’的儿子收入门墙,似乎也没什么的。
至于有些人花钱不到位,那就不用投桃报李了…想来,这人也不敢因此找太学的麻烦,反而会羞于见人——这可是最该花钱的时候,为了家族的未来花钱,这个时候花钱都不大方,想也知道走出去就是一片嘲笑声。
“太学之事如此了,编书之事又如何说?”刘彻看着陈嫣,眼睛里全是笑意。
不远不近跟着的刘彻身边人都心中纳罕…虽然早就知道陈嫣对刘彻的影响力,但亲眼看到有这样大的变化还是会觉得难以置信——这几日刘彻的状态他们这些人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才会对陈嫣的影响更加惊奇。
“编书?”陈嫣让婢女将自己带来的一个布包拿出来,递给了刘彻:“陛下看这是何物!”
这就是陈嫣为了编书准备的杀手锏——原本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赚钱,但现在编书的经费不够,也只能靠这想想办法了。
刘彻打开布包,发现这是一叠白纸以线订成,表面还有蓝色封皮,写着‘诗经’二字。翻开才发现,里面就是诗经各篇目。最前面是目录,根据目录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是的,这就是陈嫣弄出来的,比较成熟的装订书。这个时候纸在自己的催生下也才刚刚出现,自然没有什么装订书籍,所以这个一拿出来就显得非常先进——刘彻当然看得出来装订成册、拥有目录的书籍意味着什么。
这是进一步将竹简远远甩在后面了!
“这可真是…”刘彻看的眼睛发亮,他当然看出这种装订法和目录,让纸质书籍更有前途了。
不过陈嫣见刘彻喜欢归喜欢,实际上根本没有弄懂这册书的精华所在。只能自己上前指点道:“陛下难道不觉这《诗经》中字迹有些出奇?”
第329章 葛覃(9)
字迹出奇?一开始刘彻并不懂陈嫣的意思, 他只是觉得这个字迹和陈嫣的有些相似, 但一眼就能看出, 还是不一样的。非要形容的话, 就是‘规矩’了很多。但是这种‘规矩’并不能给字迹加分, 反而显得有些呆板。
然而经过陈嫣的提醒,他仔细查看字迹, 才发现一种隐隐的违和…好一会儿都想不明白这种违和是从哪里来的。直到眼睛瞥到并排的两个字, 蹙紧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
“这…字迹怎会一样?”
这话听起来古怪,如果是一个人抄的书,字迹一样才是正常的啊…但刘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两个相同的字太相似了!如果是同一个人写字,字与字肯定会非常相似, 但无法做到完全相同。
这种程度的相似, 反而很奇怪!
陈嫣一听刘彻这样说, 就明白他是看出问题了, 得意地笑了笑:“这是‘印刷术’!”
没错,陈嫣准备的杀手锏就是印刷术!
印刷术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在古代,这一项技术对文化传播有多大用处更是不必赘述!
印刷术和白纸配合,等于是立刻将知识成本打压到了一个低的超乎想象的地步。
过去,即使是一些烂大街的典籍, 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毕竟人工就在那里摆着。而稍微珍贵一些的私人藏书就更别提了, 若是有人愿意出售抄本, 有的是人愿意花数金、数十金!若是那种传闻中无比珍贵的藏书…有的人为之倾家荡产又有什么好稀罕的!
然而印刷术和白纸配合,将改变这一切!这个世界上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东西并不多,印刷术和白纸就算其中之一。
“印刷术?”刘彻倒是没有听过这个词,但华夏语言的好处就在于,有些词没有听说过,但也能根据词语的构成判断一个大概。听到‘印’这个字眼,刘彻就有些恍然大悟了。
“用了印章?”刘彻的话虽然带着疑惑,但看他的样子却是已经肯定了的。手上迅速翻阅着这部《诗经》,啧啧道:“用印章的话,岂不是可以反复使用?一开始制印,价格高昂,但印制书籍多,就不算贵了!”
“这般好的主意,过去怎没人想到!”刘彻‘啪’的一声合上《诗经》,整个人跃跃欲试道:“这印书实在是大有可为!”
陈嫣这个时候才插嘴道:“过去没有白纸,又怎会想到印刷术?”
竹简上用印刷术,这就太为难人了。丝帛上倒是可以用,毕竟皇帝的诏书都是丝帛的,上面也要用印。但关键是,丝帛并不是普遍的书写材料,只是有钱人自己用一用而已。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让人想到使用印刷术了!因为这样做,丝帛书的价格依旧是远远高于竹简书的,材料成本根本下不来。
刘彻一想也笑了,可不是么!
得了印刷术这么个宝贝,刘彻也不想在上林苑骑马了,催陈嫣带他去看看印刷术到底是怎么弄的。虽然他知道了其中的原理,但还是对具体操作有些好奇。
也是恰好,印刷术的团队在长安这边,不然的话,人在齐地,这个时候说要看,那也是麻烦。
之所以会在长安,是因为印刷术的技术攻关就是最近的事情…大概就是陈嫣和刘彻商量要搞白纸之后,现在也半年多了。既然都打算大力推广白纸了,印刷术顺势推出,也是应有之义。
说出来可能有些奇怪,但陈嫣之前确实没有去点印刷术的技能点。
原因也很简单,造纸术还在不断完善中,弄印刷术除了技术储备,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说起来,陈嫣手上的人才,特别是墨家、农家这些人是一直不够的,相比起印刷术,还有太多其他的技术等着人去点亮,印刷术也只能暂且放着了。
再者说了,在当时的陈嫣想来,印刷术本身是很简单的,技术上面毫无难度,难的是捅破那一层窗户纸。所以什么时候推广了白纸,什么时候再去弄印刷术,那肯定也是来得及的。
然而真的让人去弄印刷术的时候,陈嫣才知道什么叫做一把辛酸泪——其实印刷术的难度确实不算高,但比她想象中的还是难多了,而且其中还有各种没有预想到的麻烦…简直一言难尽!
刘彻随着陈嫣去了印刷作坊,因为陈嫣本来的打算就是要做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瞎对付。从印刷作坊起来的时候,她就让人找了大的地方,并且认真选址,确保将来原材料进的容易,成品出的也容易。
事实上,印刷作坊就在城外,离少府的造纸作坊并不远。同时也离官道很近,印出来的书籍无论是送进长安,还是往周边城市送,都是容易的。
印刷作坊里的情况和刘彻想的不太一样…确实不太一样,他想象中的‘大印章’一个也不存在,不少工匠在雕刻木质雕版。
不过刘彻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现在用的印章基本上都是玉石的,玉石多贵啊!相比之下木头就便宜多了!反正不像印章,那本身就是身份权力的象征,肯定要用好一点儿的材料。印书用的‘大印章’,只要能用就行了!
其实刘彻不知道,在搞印刷术的时候,光是用什么做印板,就为难了技术人员好久!
一开始,陈嫣考虑过要不要一步到位,使用活字印刷。但真的尝试过后,才开了一个头就放弃了…她这才明白,为什么南宋时期就有了活字印刷,但直到现代印刷术取代古代印刷术之前,雕版印刷都是主流,活字印刷根本不受认可。
现代人极大拔高了活字印刷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这个创新确实非常牛,另一方面呢,现代印刷术在原理上更接近于活字印刷。所以直观意义上,似乎活字印刷更加先进。
但站在古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在意‘先进不先进’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好用不好用。
活字印刷首先就得解决用什么来做印块,因为历史教材上提过,一开始用的是陶块,陈嫣也就让人烧制陶块,然后再在上面进行雕刻。反正这个时候烧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这个一点儿难度也没有。
但还没等到陈嫣一次次试验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印块,陈嫣就放弃活字印刷了。
首先,一个又一个的字块放在那里,如果要印刷一部书,肯定得有人来排版才行。排版不是说只有识字的人才能做,只是不识字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去硬抠,劳心费神还效率慢!
而且就算识字,这项工作也好做不到哪里去。汉子不是英文字母,英文字母只有26个,想要组成字词也很容易找到想要的。汉子总量多大?就算是只准备常用字,那也是上千了!
从这么多字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而且不是找一次两次,一部书排下来,真可以说是要了命了!
历史上有人发明了排列字块的规律,让找字变得容易了一些,但这依旧是一项工程。这就像是查字典,因为有规律的原因,所以并不是大海捞针,然而该花的时间还是得花。
但这不是最坑的,最坑的是印刷质量!
古代的生产条件下,陶块很难做到严丝合缝。印刷出来的书籍,出现对不齐、字体大小不一、页面不整洁等等问题,再常见不过了!人手工雕刻的雕版虽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概率要小的多。
而除了这些,别的问题其实也很多。比如活字印刷的字块比较小,平常收收拣拣的,磕磕碰碰根本无法避免。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碰坏,甚至碰碎字块也很常见。
又比如,一套书排下来,绝大多数字都需要不止一个,所以最终要制的活字也会比想象中的多很多,如此一来,成本也上去了——如果一页书排版印刷之后再排下一页,这确实可以节省制活字的费用,但给排版和其他工作带来的麻烦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活字印刷的问题不是一星半点儿,而且很多都是在古代条件下无解的!陈嫣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陈嫣甚至根本没有让人尝试改良印块的材质,提高各方面的表现。她非常干脆地调转了匠人们的努力方向,改为研究雕版印刷。
然而雕版印刷也没有她想象的容易,首先就是木头的选择…真当什么木头都可以吗?
天真!
太硬的木头会给雕刻带来困难,太软太疏松的木头渗墨会非常严重,拿来印刷就是一个灾难!
尝试了多种木材,这才定下梨木、梓木、枣木…也有另一些木头可用,但出来的效果都不如这三种木头…陈嫣最近在市场上大肆收购梨木、梓木和枣木,就是为了做各种处理,将来想要造雕版的时候方便。
而定下了木头也不是全部,还得考虑‘墨’。
相比起雕版,其实就是一种一种材料地试,这反而更有技术难度。
原来陈嫣弄出白纸之后,其实就得考虑要改良墨了。此时用的墨较之上古时锅灰、糯米汁之类调成的,已经好了很多了,至少原材料是后世人熟悉的,也就是松烟、桐油烟、石墨这些。
用在竹简上的话,其实已经不需要改良了,因为再改良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用在白纸上就完全不同了,不同的纸张对墨也有不同的要求…简单来说,纸对墨的感觉要比竹简精细很多。
不过,陈嫣并没有着急推出新墨,因为现在的墨对付对付也不是不能用。然而,等到她开发印刷术的时候就不得不钻研一下用墨的问题了。
如果直接使用写字的墨,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成本会偏高,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没办法,只能让人研究相关工艺了。
陈嫣关于用墨的问题只记得传统雕版印刷用的是水墨,也就是和写字差不多的墨,以水作为制墨原材料的粘合剂。而油墨这种更熟悉的印刷用墨,其实是现代印刷术的产物,更合适铜版、铅版印刷…
这至少给工匠指明了方向,直接研究松烟水墨就可以了,至于桐油烟墨和石墨,暂且不用去管。
松烟水墨的制作工艺在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工艺流程,只不过质量就不用恭维了,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陈嫣会宋代松烟墨的制法,因为她亲手制来拍过视频,但那是书写用墨,还是和印刷不同吧…
最后的结果是,新式的松烟墨被她弄出来了…至于印刷用墨,凑合凑合用新式松烟墨的下脚料制成。
原料粗糙了很多,也没有了锤炼墨锭这种工序…印刷用的墨不需要考虑便携性,自然没有了制成墨锭的需要,省掉这道工序也是必然的。只不过在完成像加胶这种工序后,膏状的松烟墨墨臭味太重了!
拿这个印书,恐怕不太好。
陈嫣想过要不要加香料掩盖,而就在她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开始的一缸墨,臭味已经散了些了——陈嫣当即决定,就这样散味道吧!加香料的话,这年头香料价格高的可怕,成本会升的很高!如果那样,那还不如把墨锭煮水做印刷墨!
做生意不容易,还是要节省一点!
过了一个多月,味道散了大半,至少这时的味道是可以忍受的了,如果拿来印书,书籍的味道会更淡。就是这个时候,陈嫣让人开始印书…其实再多散一些时间,效果会更好,但陈嫣等着印书,这时候也只能急用了。
等到将来不着急了,可以提前制墨。
而就是存了这一个多月的墨,相比起之前,除了味道,在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墨的质量变好了!用来印刷,比新墨更好用!
暂时没有时间去考察这里面的原理,陈嫣只能让手下的人尽量造新墨,然后存起来。她估计,存的越久,墨的质量会越高…这大概就是‘时间的力量’吧…
有了印版和墨,印刷术就简单了,在印版上涂墨,然后覆盖白纸,在白纸上方用宽刷子轻轻一刷,一张就印好了。唯一的难度就在于印刷工得把握好那个度,不能轻也不能重。轻了可能会出现不着墨的情况,重了也可能会印糊。
而这种手艺都是练出来的,无他,但手熟耳。
经过之前印《诗经》的锻炼,已经出现头一批熟练工了。这些人印的又快又好,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印接近两千张!而一套《诗经》,三百余首诗歌,一面只印一首诗歌,也只用一百多张纸。
陈嫣现在有五十多个印刷工,雕版制成之后,他们一日就能出数百套诗经…这样的速度,对比过去的抄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