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礼部尚书(十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姐,都督是不是觉得那些什么文件比占了河北还重要?”
  钱清听到这话,登时微微变了脸色,“不要乱说。都督想的是别的。”
  “都督想的是啥?”这几个老兄弟倒是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钱清觉得霍崇的想法的确比较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然而此时非得要给霍崇把话给圆上不可。就问道:“河北今天占,明天占,分别大么?”
  老兄弟们想了想,都摇头。
  “一本书,有人撕掉一页,走了。是在这本书被撕毁……不,你们家的壶忘在了院外,因为走拿的时候晚了,不知被何人打碎。你们觉得早点去,晚点去,分别大么?”
  虽然老兄弟们对于霍崇如此在意资料的事情不能理解,甚至觉得霍崇看人命还不如那些什么档案金贵。可被钱清这么一比较,至少大伙明白了霍崇这么着急也不是没有理由。有些东西去晚了,就是没了。
  明白了霍崇并不是对大伙生死毫不在意,老兄弟们就提出了个问题:“大姐,咱们此时进攻河北,何不把整个河北占了?”
  钱清也觉得单纯为了些资料而进攻河北,着实有些不能令人接受。若是以解放河北为目的,就完全能做得。便答道:“这事情可以先打着,看着局面如何,就由军中礼部支部商议之后给先生建议。”
  老兄弟们听到礼部支部,神色就有些为难。钱清知道老兄弟们的确是不喜欢礼部。毕竟原本他们一个个都能做主的事情,非得让另外一些人有发言权,谁都不愿意。然而钱清知道,未来的部队掌权的必然是礼部。
  见老兄弟们一个个听到礼部就直接对立,毫无合作的意思,更无了解一下礼部的打算。钱清知道说啥都是白说,索性也不再自讨苦吃。
  很快,部队这边就有了准备。五万人马点将完毕,向着胶东半岛的顶端出发。
  这边水军已经得到通知,立刻调动船只前来帮助运输人马。渤海等于是个大海湾,海湾入口处两端相距很短。南边的是胶东半岛的尖端,北边的就是辽东半岛的尖端。
  天气晴朗,海浪不高,海军在胶东半岛运上人马,就往辽东半岛运输。虽然只是短短几十里水路,不少士兵已经有些晕船起来。在船上就晕头转向,下了船之后也脸色白发,无比难受。
  然而这么点人马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并没有影响华夏军的进程。部队整顿完毕,就继续北上,前去攻打满清在辽东半岛上的据点。
  这边走了三十几里地,竟然还没到目的地。眼瞅沿途上竟然没什么人,华夏军的各部人马都觉得很是讶异。
  要知道,此时的山东人口已经有四千万。想在山东遇到一个走三十里竟然不见人烟的地方,真心说,便是沂蒙山区这种非常穷的地方都未必能遇到。
  几乎在同时,弘昼正率军向着盛京出发。此时的弘昼完全不知道华夏军竟然在差不多的时间对盛京朝廷发动了进攻。这一南一北好像是商量好般。
  弘昼当然没有与霍崇商议。他是派过人来试探霍崇为什么没有趁着胜利实施追击。当然,理由是劝说霍崇投降朝廷。被霍崇干净利落的拒绝,并没有出乎弘昼意料之外。
  然而使者带回来的消息,尤其是霍崇对于满人在关外来源的看法,让弘昼非常不快。因为弘昼觉得霍崇弄错了。
  对于满人来说,只有关外是满人龙兴之地的说法。并没有关外是满人故乡的看法。
  毕竟么,满清也是要脸的。这入关才不到百年,满人还不至于非得生编硬造一个关外是故乡的说法。
  可这霍崇却把如此说辞扣在大清头上,却让大清没办法理论。因为大清自己明白关外是龙兴之地,却也很不想承认关外本是汉人所有。是被大清杀光了关外汉人,这才夺取了关外。
  要是满人内部这么说,倒也罢了。可弘昼手下的主力乃是汉人,面对汉人也这么讲,只会寒了人心。哪怕是再忠诚的汉人臣子,一旦听到满人的要把关外当做退守之地的谋划,他们当中的确不乏愿意追随大清的。但是更多人则会选择脱离大清。
  所以弘昼哪怕知道自己其实不擅长作战,却也得领军前来讨伐八叔的原因。这是旗人内部的事情,非得由旗人来自己解决不可。
  清军有马,走的就比较快些。然而走出去几十里地,别说能看到一个据点,连人影都看不到。弘昼询问部下,这里看着平坦,是还在蒙古地界,又或是进入了满洲地界。
  做领路的蒙古人立刻禀报,此时大军已经进入了满洲地界。
  弘昼听到这里,不禁叹气。这是从西北一路来到这里,眼瞅着西安那边山也秃了,水也浑浊不堪。与西北相比,眼前的一片平原无疑是极为适合人类生存。
  但是,这里却无比荒芜。若是在陕西山西,起码得有好几个镇子。
  可这也是必然。在康熙初年,就有不少山东人跑去关外开垦,康熙立刻下令严禁。
  霍崇在嘲讽大清的时候就说了,大清杀了关外几百万汉人之后,就不要脸的声称关外是满人的故乡。
  弘昼一直觉得霍崇是个很阴冷的家伙。所以这话格外符合弘昼对霍崇的想象。这话里面虚实夹杂,又符合了当事双方之外的民众所想。随便找个人问问,关外是不是满人的故乡。十个里面得有十个说是。
  然后霍崇的阴谋诡计就得逞了。霍崇可以轻松的鼓动汉人,说满清杀了几百万关外汉人。
  弘昼一边恼怒着霍崇,一边又恼怒着手下。先说那帮旗人,此时竟然没人让弘昼满意。一个能看着就可以委以重任的都没有。
  至于汉人,呵呵。弘昼这坤隆四年,是要开科举考试。结果,除了陕西、山西、四川、西宁等附近地区的举人比较热络之外。其他地区,尤其是江南的考生们都非常的迟钝。并没有来几个。
  之所以搞成这局面的理由倒也不稀奇,霍崇下令没收所有满清官员家的土地。并且在他夺取的地盘上给执行了。只是如此的恐吓,就吓得江南考生再不敢参加科举。弘昼知道八叔为首的那些盛京王爷们认为,满人就该统治汉人。弘昼并不认同这样的态度,缺乏汉人前来参加科举,只会让满清变得更弱。满清越弱,就越没有人才前来投奔。所以无论如何都得让汉人感觉,满人皇帝就该当皇帝。这大概就是西安朝廷与盛京朝廷之间最大的分别。
  心中考虑着决不能对别人说的事情,弘昼觉得心里很苦。以前他只是在老爹那里学到了些东西,其实不知道真正这么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现在非得靠弘昼自己考虑清楚理由何在,这真的是无比艰苦与痛苦的事情。除了自己要用尽脑力的思考,还不能向别人明确的询问。非得靠自己积累,以期待有朝一日搞明白。
  这样的日子里,弘昼知道自己其实错了。却不知道错在何处,更不知道何时才能明白自己能不错。弘昼想到这样的日子,就很讶异,甚至希望能够与霍崇聊聊。看看这个大反贼是怎么应对这样的艰苦。
  然而弘昼并不知道霍崇其实不用在进攻盛京方面感受到丝毫的压力,因为霍崇的人马本就不是要进攻盛京。
  但是部队里面的确有些想法,譬如有人就建议对盛京发动一下突击什么的。要是在山东,这种突袭就必然没有突然性,但是在关外这地广人稀的地方,突袭就变得非常现实了。
  然而军中礼部成员们对这个令司令心动的看法并不认同,由于是礼部成员全部不认同,此次行动的司令也十分的不快。
  然而礼部的成员并没有因此而高兴或者害怕,这些出自农家的子弟们在意的是,后续队伍能否在胶东半岛开辟出全新的村镇,让山东百姓移居到胶东半岛来生活。
  司令觉得这想法倒也正经。毕竟山东人多地少,近在咫尺的胶东半岛又是这么一个空荡荡的局面。
  可礼部里面并非只有农家子弟,还有来自江浙文人出身的家伙。
  这家伙先把盛京给大伙讲了讲。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年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广义上盛京地区还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清代两京之一,逐步发展为东北中心城市。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崇德元年(1636年),由汉满蒙三族共同进呈劝进表,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顺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讲完历史,这家伙就说起盛京从军事上并什么特别的进攻理由。如果不能控制山海关,盛京也就是个随时可以被进攻的中心而已。
  与盛京相比,反倒是将霍崇在此次作战前所说的事情告诉给部队,讲给百姓。让大家明白满清的残忍,一旦移民,要靠更有效率的准军事组织来防备满清的屠杀。
  司令听到这里都惊了,不成想这样的家伙竟然把一件简单明快的事情弄到如此复杂。
  而且这个结论,竟然是要武装屯田。这可是给部队添加了太多的麻烦。
  可这个该死的文人出身的礼部成员,却得到了其他礼部成员的赞同。那些农民出身的礼部成员不仅对武装屯田完全认同,毫不在意代表部队的司令是什么感受。更是对那厮宣传满清会屠杀关外百姓的宣传深以为然。认为这样的宣传能够让大伙认清满清的真面目。
  司令更是不快。这还有没有规矩了!还有没有纪律了!
  合着军队就成了礼部麾下的人马不成?礼部想干啥,军队就得听命?
  但是司令明白,这些礼部成员们都是被看中的,决不能让这帮混蛋跑去霍崇这边告状。对他们现在的混蛋言行,只能先忍着。之后找个机会要向霍崇说明白。
  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少。不仅在关外,包括在江南,也有这样的家伙。
  胡悦就听着部下讲述了最近于浅率领部队进攻福州,这一路上多次遭到清军伏击,还与福建本地土匪之流发生了冲突。总之,于浅这边有不小的损失。
  听完,胡悦没有吭声。虽然自己有个‘胡说’的称号,却也不等于胡悦就认为自己要为别人火中取栗。
  这帮家伙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们好像觉得霍崇是个能被部下左右的软蛋。胡悦甚至是雷虎,都是能左右霍崇的权臣。
  部下见胡悦竟然一声不吭,就试探道:“胡司令,于浅他们打仗不行啊!胡司令是不是派个人去指点一下,别让于浅丢脸,也丢了皇上的脸面。”
  部下这么讲,更坚定了胡悦对这部下认定。霍崇不仅不会让人夺走他的权柄,更会尽力扩张自己的权柄。现在于浅看着是霍崇的弟子,其实于浅代表的是另外一股年轻的力量。霍崇是要让这股力量到台面上来。
  至于于浅的一次两次失败……呵呵,胡悦忍不住笑出声来。
  部下有些不解,“胡司令为何发笑?”
  胡悦叹道:“俺也不知道你是真看不明白,还是装看不明白。咱们的人第一次进福建,光是于浅的战报,我看完之后就对这福建有了许多感觉。派人去指点于浅,呵呵,咱们打福建的话,只怕还不如于浅!”
  部下见胡悦竟然是毫不插手的意思,忍不住又是劝了几句。胡悦却不想多生事端,只是表示看好于浅。
  等部下离开,胡悦才露出了不快的神色。这帮家伙们竟然这么大胆子了么!敢直接对霍崇的决定指手画脚,这是嫌命长啊!
  一时间,胡悦也有些为难。毕竟这帮人是自己的部下,对他们也不能过甚。可不敲打也不行,左思右想间,就忘记了事情的核心,也就是礼部第六师支部长于浅率领的礼部支部能否顺利打下福州。
  此时于浅正在福州城下开始攻击。之所以打福州,而不是打广州,还真不是简单的两地远近。虽然通往福州有古道,通往广东也有古道。
  打福州的原因只是因为福州有满城,广州有满清的军事单位,却没有正式的满城。
  这边华夏军按部就班,做起了准备。一众申请加入入礼部的成员被召集起来,由于浅与其他礼部成员欢迎这些人,根据礼部‘火线入部’的规定,成为了礼部成员。
  不等这些人大喜过望,于浅赶紧再强调一番,“诸位都是作战勇敢,能够有效使用军事技能。敢战,又能战。加入了礼部,却是要大家起码将已经学会的都用好。绝不是让大伙当起了老爷,随意趋势士兵。”
  “支部长,你都说了好几次。我们当然知道为何要加入礼部。加入礼部,就是不让人欺负人!”新晋的礼部成员们当即表态。
  于浅也知道礼部并非是一锤子买卖,可不是鲤鱼跃龙门,过去之后变了龙就完事。
  礼部成员还有更多的考核,有更多的学习会,生活会,等等许多。是不是真心如他们所说,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来验证。
  于是礼部成员们开始宣誓,宣誓完毕,于浅就开始做最后战斗的准备。
  城内的福州将军则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煎熬。这福州设置满清,有点不太合适,却也不得不这么搞。没想到此时却把福州将军给逼上了绝境。
  隆武元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18]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
  所以满清才觉得福州这个地方决不能放松,必须当做重点来办。
  眼见城外都是华夏军的人,福州将军只能点起人马来应战。当然,以福州这两三千人的编制,与五千华夏军在福州城外硬扛,也不现实。现实的手段只有守城。
  将军的部下却问道:“大人,听闻逆贼十分善战,却不知道逆贼到底如何善战?”
  福州将军其实也没搞明白。只能敷衍道:“听闻逆贼火器厉害。”
  “火器厉害,那就该近战。不能让逆贼有施展的手段才行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