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过于高大上
尉四太太和符婉娘等四个人接受云琅殿大学士的晋封后,就在高台侧后,和黄祭酒他们隔了半张椅子的空儿,一排儿坐下。
骆帅司一身崭新官服,精神抖擞,站到台中,先高声宣读了第三名的姓名。
正对着台子站着的一大片士子,是历届的前三名,人群中一片骚动,羡慕的遗憾的,失落的,松了口气的,各有心态,神情复杂的看向一位中年士子。
中年士子在诸士子的情感复杂的瞩目中,沿着诸人让出来的通道,踩上铺着大红毡毯的梯子,上到台上。
黄祭酒右手边的两个翰林站起来,从小厮托上的托盘中拿起锦带绣球,一前一后,将锦带绣球系在中年士子胸前。
旁边,骆帅司铿锵有声的诵读着第三名的文章。
两个锦衣护卫,抬着码着五十个笔锭如意银锞子,总计五百两现银,放到台上。
骆帅司诵读完文章,两个小厮一左一右,高举着接过已经装裱好的文章,挂在准备好的告牌上,由小厮举着,跟在第三名身后,小厮后面,跟着那五百两银锞子,在喜庆的锣鼓声中,下到台下,被请暂坐。
第二名是同样的流程,只是抬上去的银锞,就多的太多了。
第二名请下去,坐到第三名旁边,骆帅司看向端坐上首的钦差,欠身低头。
钦差起身,站到骆帅司旁边,示意一名御前侍卫捧过来的托盘,笑道:“头一名,皇上赏赐金花两支。”
台下顿时一片吸气声,一片惊呼从台子往四周漫延,一片哄动。
骆帅司笑着将手里的大红封儿递给钦差,钦差接过,拆开,高声念了个名字。
台下片刻安静之后,一片喧哗。
远远近近的人群中,人头此起彼伏,不管站得多远,哪怕站在城门洞里的,都一个个忍不住的跳起来,想抢先一步,看看这位就要簪上御赐金花,文章勒石永留的头名,长什么样儿。
一个月白长衫的年青士子,再怎么努力屏着,也屏不住浑身的喜气,脚步僵硬,却又像喝醉了酒一般,晕晕乎乎的走向锦毡锦梯,刚一步踏上锦梯,就一脚踩空,要不是旁边小厮机灵,伸手架住,只怕要一头摔下去了。
两个小厮都是极机灵的,干脆跟着他,送到锦台上,再急步退下。
骆帅司声音格外宏亮的诵读着第一名的文章,钦差拿起托盘上的两朵金花,插在跪在面前的年青士子的帽子上。
黄祭酒和兼学政的高漕司站起来,给第一名披上红,一抬一抬的银锞子抬上来,依次摆开,把不大的台子摆的满满当当,这一大片的银光闪烁,充分展示着什么叫富贵逼人。
李桑柔从金花看到银锞子,托着腮,叹了口气。
论体面,还是金花啊!
骆帅司诵读完文章,就有人接过去,高高悬挂,滕王阁前,叮叮噹噹,立刻开始刻石。
台下,锣鼓队已经走上前,排好了队,特意挑出来的年青英俊的护卫们牵着马,请前三名上了马。
最前面,是锣鼓队开道,锣鼓队后面,是英武帅气的护卫们,三对护卫后面,是披红挂彩的前三名,骑在马上,每个人后面,都跟着他们的文章,以及他们的银子,第三名的银子后面,是历届百日之评的前三名,同样骑在马上,只是没有披红。
锣鼓喧天的队伍从滕王阁出发,进了城门,沿着事先挑好的街道,一路上用力锣鼓,小步慢走,走的热闹无比。
这一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完美展示,从滕王阁开始,围着豫章城转了一圈,再回到和滕王阁隔着城墙,一里一外的状元楼。
中午,骆帅司在状元楼摆宴,迎接钦差,贺滕王阁焕然一新,贺大齐天下才俊辈出。
李桑柔在城楼上看着才华与财富并重的队伍慢慢走远,看不到了,满足的叹了口气,转身往楼下走。
“对了,”孟彦清一拍额头,“骆帅司让我问问,中午的宴席,咱们去不去?”
“不去。”李桑柔一句不去干脆直接,随即顿住步,看向孟彦清,“要不,你去?”
“我不去!”孟彦清立刻摇头,“我年青的时候,这样的宴席也多,都是应酬,瞧着这个的脸,看着那个的脸,一眼没看到,就得罪人了,不去!”
“下午说是黄祭酒讲学,说是讲什么解什么经什么的不一样。”大常闷声道。
“学而篇理解之南北差异。”孟彦清把大常的什么什么和什么补全了,“要连讲一个月的学,说是尉四太太她们,都要上去讲一场,全是这种,哪一样学问南北之差异。
“这是骆帅司提议的,这老家伙,猴精猴精的。
“这讲学的事儿,他提前两三个月,就花了钱印到晚报上了。
“这一个南北之不同解说,但凡江南的学子士人,能不听听么!
“这事儿让他搞的,他这豫章城,眼看要成了江南学问之地了!”
孟彦清啧啧有声。
“能不能成江南学问之地不敢说,不过,钱是赚足了。
“你看看这一年,这豫章城从邸店到卖洗脸水的,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钱。”李桑柔下了城墙,沿着还充满着兴奋气息的街道,悠悠闲闲往前走。
“听说长沙城来了好几个人,奉了他们潭州高帅司的吩咐,说是请黄祭酒和尉四太太她们,到长沙城讲几天学。
“昨天我去骆帅司那里,在二门里听到的,黄祭酒说他们到豫章,是奉了旨意来的,这边的事儿办完了,就得赶紧赶回去交旨,可不敢到处乱走。”孟彦清一边说一边笑。
“嗯,钱三奶奶还写了信给尉四太太,请她们绕道鄂州回去。”李桑柔笑道。
“这可真够绕的!”董超一声惊叹。
“哪儿也去不了,都是奉了旨意来的,在这儿讲学也是奉了旨意的,讲完了就得回去。”李桑柔笑道。
“真是一场大热闹。”孟彦清感慨了句。
“尉四太太她们讲学,是哪一天?”李桑柔走出一段,问了句。
“这我没留意,一会儿去问问。”孟彦清一个怔神,随即答道。
“这事儿不急,先找吃饭的地方,咱们吃什么?”李桑柔打量着街道两边。
“从下来头一家,到现在,家家都满满当当。”大常闷声道。
“唉,这热闹得!”李桑柔一声长叹,“算了算了,回家吃吧。”
“昨晚上定了十几只羊,今天早上送到的,刚杀出来。”大常忙接了句。
“回去炖羊肉,姜葱清水炖,好好调碗蘸水。”李桑柔笑道。
“让老大说饿了,赶紧走!”董超挥着手。
………………………………
隔一天,张管事带着宫小乙一家,以及怀抱铁链子,泪水涟涟的贾文道,雇了条大船,启程赶往扬州城。
李桑柔留在豫章城,听了符婉娘和尉静明各一场讲学,正要带着大常,孟彦清,以及二十来个老云梦卫,再去杨家坪船厂,启程前一天午后,顺风派送铺送了份建乐城递过来的盒子。
李桑柔打开,拿出盒子里的卷轴,抽开,看到广顺两个字,眉梢高挑,再拿出盒底的一张细宣,细宣上几行字,是清风写的简短说明:
卷轴是皇上亲笔,贺大当家新添两处船厂,添财进喜。
李桑柔看着卷轴上的广顺俩字,十分郁闷,看了一会儿,李桑柔叹了口气,拿着卷轴,出门往府衙后宅去。
府衙后宅里,尉四太太、尉静明和符婉娘三人,正在听刘蕊试讲,听到大当家来了,几个人忙起身迎出来。
进了屋,李桑柔坐下,往后靠在椅背上,将手里的卷轴递给尉四太太,示意她看,自己端起杯茶抿着。
“这是皇上的御笔!”尉四太太抽开卷轴,扫了眼,惊讶道。
“你认识皇上的字?”李桑柔问了一句,随即失笑,尉四太太又不是她,分不出字儿好坏,也看不出文章好坏。
“不是认出了字,是这枚小印,这是皇上龙潜的时候,处理公务时,常用的小印,这个,朝廷里差不多的人都知道,不过,大当家应该不知道这枚小印。”尉四太太忙笑着解释。
“唉!”李桑柔一声长叹,看向尉静明,再一声长叹,“你那俩字儿,用不成了。”
“这话大当家的先说了,我正要讨回来呢。”尉静明笑起来。
有了皇上的御笔,自然不能再用她写的广顺俩字儿了。
“这御笔可难得的很,皇上极少替人写字儿,就没给谁写过。”瞧着李桑柔一脸的郁郁,尉静明笑道。
“这字儿……唉!”李桑柔再一声长叹。
“皇上的字儿,写得极好,是真的极好。”符婉娘瞄着李桑柔,笑道。
“不是说不好,好不好,谁敢说不好?”李桑柔再一声长叹,“不是嫌不好,好不好,我也看不出来。
“这俩字儿,我是打算钉在船头的锚桩上。
“锚桩你们知道吧,脚踩屁股坐,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明姐儿的字,放上去没事儿,这俩字儿,能放上去,让船工脚踩屁股坐吗?”
尉四太太呃了一声,看着李桑柔,冲她摊开手。
“唉!”符婉娘唉了一声,也摊了手。
尉静明想了一想,噗的笑起来。
“那怎么办啊?”刘蕊担忧的问道。
“能怎么办?哪儿高钉哪儿呗,钉桅杆上。”李桑柔又一声叹气。
她原本准备钉船头,钉在锚桩上,钉桅杆上,但凡显眼的地方全钉上,现在,只好挑着钉了。
“也只能这样了。”尉四太太唉了一半,笑了起来。
“多谢你,告辞了,年底见吧。”李桑柔再谢了尉静明,站起来,辞了诸人,拿起卷轴,郁闷的往外走。
“这两个字是用了拙字印的,不是没有好处,仔细想想,这好处还挺多的。”尉四太太多送了李桑柔几步,瞄着她手里的卷轴,压着声音笑道。
“我知道,多谢你。”李桑柔微微欠身,谢了尉四太太,告辞出来。
………………………………
隔天,董超带着余下的老云梦卫们,分坐了几条船,先行赶往扬州。
李桑柔带着大常、孟彦清等二十来人,赶往杨家坪。
她准备接收船厂前,算着日子,已经在晚报上印了招揽船厂各种工匠,以及船厂管事的告示,并在洪州和潭州,从顺风派送铺往外派送,以及到处张贴了不少招纳船厂管事,以及船厂工匠的告示,到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赶到杨家坪,等在杨家坪了。
广顺船厂原本那些管事和帐房,能用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顺风顺水,当天半夜,船就泊进了杨家坪码头,隔天一早,李桑柔先看来应船厂管事的,接着带着应征的工匠们到船厂中,看各个工序的工匠试手艺。
一连挑了五天,挑出了两个大体能对付的管事,以及三十来个工匠。
原本船厂的管事中,坚持不写数目的十来个人,已经押进江州城,抄家退赔,本人流放千里之外了。
另外三十来个当场写了数目的,有五个少写了银子数,李桑柔让人照原数夺回分得的银子,开革出船厂。
其余二十来人,有四个把分得的银子全数缴了回来,李桑柔留下这四个人,原职照用。
其余的人,一多半袖手等着李桑柔找他们要银子,一小半主动缴出了一半银子,主动缴还一半银子的,李桑柔将缴还的一半银子赏了回去,把人开革出船厂,袖手等着的,追缴了一半银子,同样开革出船厂。
新招的两个管事,才干都很一般,她得交给他们一个比较清爽的船厂,才能在她找到真正合适的船厂管事之前,把船厂支撑下来。
挑好船厂管事,船厂内各道工序的管事,或是任命了新挑的工匠,或是从原本的工匠中挑一个升了管事,之后,李桑柔又革了船厂不少旧规矩,重新定了新规矩。
比如船厂的学徒,不再由师父们自己挑自己选自己说了算,而是由船厂每年统一招收年纪相当的少年,有些工序,过于劳力,或是其它不便,只宜男子,男女皆可的,皆不限男女。
这些学徒招收进来,考察考绩,皆有定规,师父带出的徒弟如何,也有考察。
李桑柔粗粗定了些规矩,看着运行了大半个月,离开杨家坪,启程赶往扬州。
骆帅司一身崭新官服,精神抖擞,站到台中,先高声宣读了第三名的姓名。
正对着台子站着的一大片士子,是历届的前三名,人群中一片骚动,羡慕的遗憾的,失落的,松了口气的,各有心态,神情复杂的看向一位中年士子。
中年士子在诸士子的情感复杂的瞩目中,沿着诸人让出来的通道,踩上铺着大红毡毯的梯子,上到台上。
黄祭酒右手边的两个翰林站起来,从小厮托上的托盘中拿起锦带绣球,一前一后,将锦带绣球系在中年士子胸前。
旁边,骆帅司铿锵有声的诵读着第三名的文章。
两个锦衣护卫,抬着码着五十个笔锭如意银锞子,总计五百两现银,放到台上。
骆帅司诵读完文章,两个小厮一左一右,高举着接过已经装裱好的文章,挂在准备好的告牌上,由小厮举着,跟在第三名身后,小厮后面,跟着那五百两银锞子,在喜庆的锣鼓声中,下到台下,被请暂坐。
第二名是同样的流程,只是抬上去的银锞,就多的太多了。
第二名请下去,坐到第三名旁边,骆帅司看向端坐上首的钦差,欠身低头。
钦差起身,站到骆帅司旁边,示意一名御前侍卫捧过来的托盘,笑道:“头一名,皇上赏赐金花两支。”
台下顿时一片吸气声,一片惊呼从台子往四周漫延,一片哄动。
骆帅司笑着将手里的大红封儿递给钦差,钦差接过,拆开,高声念了个名字。
台下片刻安静之后,一片喧哗。
远远近近的人群中,人头此起彼伏,不管站得多远,哪怕站在城门洞里的,都一个个忍不住的跳起来,想抢先一步,看看这位就要簪上御赐金花,文章勒石永留的头名,长什么样儿。
一个月白长衫的年青士子,再怎么努力屏着,也屏不住浑身的喜气,脚步僵硬,却又像喝醉了酒一般,晕晕乎乎的走向锦毡锦梯,刚一步踏上锦梯,就一脚踩空,要不是旁边小厮机灵,伸手架住,只怕要一头摔下去了。
两个小厮都是极机灵的,干脆跟着他,送到锦台上,再急步退下。
骆帅司声音格外宏亮的诵读着第一名的文章,钦差拿起托盘上的两朵金花,插在跪在面前的年青士子的帽子上。
黄祭酒和兼学政的高漕司站起来,给第一名披上红,一抬一抬的银锞子抬上来,依次摆开,把不大的台子摆的满满当当,这一大片的银光闪烁,充分展示着什么叫富贵逼人。
李桑柔从金花看到银锞子,托着腮,叹了口气。
论体面,还是金花啊!
骆帅司诵读完文章,就有人接过去,高高悬挂,滕王阁前,叮叮噹噹,立刻开始刻石。
台下,锣鼓队已经走上前,排好了队,特意挑出来的年青英俊的护卫们牵着马,请前三名上了马。
最前面,是锣鼓队开道,锣鼓队后面,是英武帅气的护卫们,三对护卫后面,是披红挂彩的前三名,骑在马上,每个人后面,都跟着他们的文章,以及他们的银子,第三名的银子后面,是历届百日之评的前三名,同样骑在马上,只是没有披红。
锣鼓喧天的队伍从滕王阁出发,进了城门,沿着事先挑好的街道,一路上用力锣鼓,小步慢走,走的热闹无比。
这一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完美展示,从滕王阁开始,围着豫章城转了一圈,再回到和滕王阁隔着城墙,一里一外的状元楼。
中午,骆帅司在状元楼摆宴,迎接钦差,贺滕王阁焕然一新,贺大齐天下才俊辈出。
李桑柔在城楼上看着才华与财富并重的队伍慢慢走远,看不到了,满足的叹了口气,转身往楼下走。
“对了,”孟彦清一拍额头,“骆帅司让我问问,中午的宴席,咱们去不去?”
“不去。”李桑柔一句不去干脆直接,随即顿住步,看向孟彦清,“要不,你去?”
“我不去!”孟彦清立刻摇头,“我年青的时候,这样的宴席也多,都是应酬,瞧着这个的脸,看着那个的脸,一眼没看到,就得罪人了,不去!”
“下午说是黄祭酒讲学,说是讲什么解什么经什么的不一样。”大常闷声道。
“学而篇理解之南北差异。”孟彦清把大常的什么什么和什么补全了,“要连讲一个月的学,说是尉四太太她们,都要上去讲一场,全是这种,哪一样学问南北之差异。
“这是骆帅司提议的,这老家伙,猴精猴精的。
“这讲学的事儿,他提前两三个月,就花了钱印到晚报上了。
“这一个南北之不同解说,但凡江南的学子士人,能不听听么!
“这事儿让他搞的,他这豫章城,眼看要成了江南学问之地了!”
孟彦清啧啧有声。
“能不能成江南学问之地不敢说,不过,钱是赚足了。
“你看看这一年,这豫章城从邸店到卖洗脸水的,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钱。”李桑柔下了城墙,沿着还充满着兴奋气息的街道,悠悠闲闲往前走。
“听说长沙城来了好几个人,奉了他们潭州高帅司的吩咐,说是请黄祭酒和尉四太太她们,到长沙城讲几天学。
“昨天我去骆帅司那里,在二门里听到的,黄祭酒说他们到豫章,是奉了旨意来的,这边的事儿办完了,就得赶紧赶回去交旨,可不敢到处乱走。”孟彦清一边说一边笑。
“嗯,钱三奶奶还写了信给尉四太太,请她们绕道鄂州回去。”李桑柔笑道。
“这可真够绕的!”董超一声惊叹。
“哪儿也去不了,都是奉了旨意来的,在这儿讲学也是奉了旨意的,讲完了就得回去。”李桑柔笑道。
“真是一场大热闹。”孟彦清感慨了句。
“尉四太太她们讲学,是哪一天?”李桑柔走出一段,问了句。
“这我没留意,一会儿去问问。”孟彦清一个怔神,随即答道。
“这事儿不急,先找吃饭的地方,咱们吃什么?”李桑柔打量着街道两边。
“从下来头一家,到现在,家家都满满当当。”大常闷声道。
“唉,这热闹得!”李桑柔一声长叹,“算了算了,回家吃吧。”
“昨晚上定了十几只羊,今天早上送到的,刚杀出来。”大常忙接了句。
“回去炖羊肉,姜葱清水炖,好好调碗蘸水。”李桑柔笑道。
“让老大说饿了,赶紧走!”董超挥着手。
………………………………
隔一天,张管事带着宫小乙一家,以及怀抱铁链子,泪水涟涟的贾文道,雇了条大船,启程赶往扬州城。
李桑柔留在豫章城,听了符婉娘和尉静明各一场讲学,正要带着大常,孟彦清,以及二十来个老云梦卫,再去杨家坪船厂,启程前一天午后,顺风派送铺送了份建乐城递过来的盒子。
李桑柔打开,拿出盒子里的卷轴,抽开,看到广顺两个字,眉梢高挑,再拿出盒底的一张细宣,细宣上几行字,是清风写的简短说明:
卷轴是皇上亲笔,贺大当家新添两处船厂,添财进喜。
李桑柔看着卷轴上的广顺俩字,十分郁闷,看了一会儿,李桑柔叹了口气,拿着卷轴,出门往府衙后宅去。
府衙后宅里,尉四太太、尉静明和符婉娘三人,正在听刘蕊试讲,听到大当家来了,几个人忙起身迎出来。
进了屋,李桑柔坐下,往后靠在椅背上,将手里的卷轴递给尉四太太,示意她看,自己端起杯茶抿着。
“这是皇上的御笔!”尉四太太抽开卷轴,扫了眼,惊讶道。
“你认识皇上的字?”李桑柔问了一句,随即失笑,尉四太太又不是她,分不出字儿好坏,也看不出文章好坏。
“不是认出了字,是这枚小印,这是皇上龙潜的时候,处理公务时,常用的小印,这个,朝廷里差不多的人都知道,不过,大当家应该不知道这枚小印。”尉四太太忙笑着解释。
“唉!”李桑柔一声长叹,看向尉静明,再一声长叹,“你那俩字儿,用不成了。”
“这话大当家的先说了,我正要讨回来呢。”尉静明笑起来。
有了皇上的御笔,自然不能再用她写的广顺俩字儿了。
“这御笔可难得的很,皇上极少替人写字儿,就没给谁写过。”瞧着李桑柔一脸的郁郁,尉静明笑道。
“这字儿……唉!”李桑柔再一声长叹。
“皇上的字儿,写得极好,是真的极好。”符婉娘瞄着李桑柔,笑道。
“不是说不好,好不好,谁敢说不好?”李桑柔再一声长叹,“不是嫌不好,好不好,我也看不出来。
“这俩字儿,我是打算钉在船头的锚桩上。
“锚桩你们知道吧,脚踩屁股坐,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明姐儿的字,放上去没事儿,这俩字儿,能放上去,让船工脚踩屁股坐吗?”
尉四太太呃了一声,看着李桑柔,冲她摊开手。
“唉!”符婉娘唉了一声,也摊了手。
尉静明想了一想,噗的笑起来。
“那怎么办啊?”刘蕊担忧的问道。
“能怎么办?哪儿高钉哪儿呗,钉桅杆上。”李桑柔又一声叹气。
她原本准备钉船头,钉在锚桩上,钉桅杆上,但凡显眼的地方全钉上,现在,只好挑着钉了。
“也只能这样了。”尉四太太唉了一半,笑了起来。
“多谢你,告辞了,年底见吧。”李桑柔再谢了尉静明,站起来,辞了诸人,拿起卷轴,郁闷的往外走。
“这两个字是用了拙字印的,不是没有好处,仔细想想,这好处还挺多的。”尉四太太多送了李桑柔几步,瞄着她手里的卷轴,压着声音笑道。
“我知道,多谢你。”李桑柔微微欠身,谢了尉四太太,告辞出来。
………………………………
隔天,董超带着余下的老云梦卫们,分坐了几条船,先行赶往扬州。
李桑柔带着大常、孟彦清等二十来人,赶往杨家坪。
她准备接收船厂前,算着日子,已经在晚报上印了招揽船厂各种工匠,以及船厂管事的告示,并在洪州和潭州,从顺风派送铺往外派送,以及到处张贴了不少招纳船厂管事,以及船厂工匠的告示,到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赶到杨家坪,等在杨家坪了。
广顺船厂原本那些管事和帐房,能用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顺风顺水,当天半夜,船就泊进了杨家坪码头,隔天一早,李桑柔先看来应船厂管事的,接着带着应征的工匠们到船厂中,看各个工序的工匠试手艺。
一连挑了五天,挑出了两个大体能对付的管事,以及三十来个工匠。
原本船厂的管事中,坚持不写数目的十来个人,已经押进江州城,抄家退赔,本人流放千里之外了。
另外三十来个当场写了数目的,有五个少写了银子数,李桑柔让人照原数夺回分得的银子,开革出船厂。
其余二十来人,有四个把分得的银子全数缴了回来,李桑柔留下这四个人,原职照用。
其余的人,一多半袖手等着李桑柔找他们要银子,一小半主动缴出了一半银子,主动缴还一半银子的,李桑柔将缴还的一半银子赏了回去,把人开革出船厂,袖手等着的,追缴了一半银子,同样开革出船厂。
新招的两个管事,才干都很一般,她得交给他们一个比较清爽的船厂,才能在她找到真正合适的船厂管事之前,把船厂支撑下来。
挑好船厂管事,船厂内各道工序的管事,或是任命了新挑的工匠,或是从原本的工匠中挑一个升了管事,之后,李桑柔又革了船厂不少旧规矩,重新定了新规矩。
比如船厂的学徒,不再由师父们自己挑自己选自己说了算,而是由船厂每年统一招收年纪相当的少年,有些工序,过于劳力,或是其它不便,只宜男子,男女皆可的,皆不限男女。
这些学徒招收进来,考察考绩,皆有定规,师父带出的徒弟如何,也有考察。
李桑柔粗粗定了些规矩,看着运行了大半个月,离开杨家坪,启程赶往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