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汉首辅_17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武一饮而尽,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不瞒你说,我大汉的天威在西域传播,经过这一年多的出使工作,西域归附大汉的三十六国已经变成了四十八国,我这里也带了王都护上书向陛下汇报西域都护府建设的汇报奏章,要烦劳子珩带回去呈给陛下。”
  张贺没想到西域都护府刚刚设立不久,就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绩,也面露喜色,诚挚地夸赞道:“那弟就要提前贺子卿兄在西域大展宏图了。”
  苏武说道:“不过我此番入关,却是要暂离西域一段时间,我带了两名得力助手,你带来的一些事务,就交给他们两人去办。”
  “兄长是有什么私事要办吗?”张贺问。
  “不瞒你说,家父最近身体欠佳,家兄急送家书催我来见,我入关之后,准备前往代郡。”
  “我刚好也有些闲暇,不如和你结伴同行,拜见完令尊之后,我也好取道雁门,见一见家君。”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了少女的声音:“中郎将,我们可以进来了吗?”
  张贺奇道:“这就是你说的得力助手,怎么是位女子?”
  “是位不可多得的奇女子,你等下见到就知道了。”苏武说完对外面高声说道,“进来吧。”
  从外面进来一个穿着戎装的青年人和一个穿着乌孙服饰却明显有着汉人面容的年轻少女。
  那个年轻人张贺是在之前授印仪式上见过的,当时他就跟在苏武旁边,看起来年纪只比张贺的弟弟张安世大了一点,刚刚及冠,五官英俊,身材修长。
  张贺问道:“我们之前见过一面吧?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见过汉使大人。”年轻人落落大方地回答,“我是使臣常惠,现在王都护手下兼任司马。”
  原来他竟是常惠?张贺有些意外地抬头看向来人。
  常惠是昭宣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在武帝朝时,年轻的人曾自告奋勇作为苏武的副使出使匈奴,和苏武一起扣留十九年,其中辛苦自然不必说。但他在匈奴被扣留的经历并没有被过多提及,他的光辉事迹是在宣帝朝出使乌孙,联合乌孙军队击败匈奴而被封为长罗侯,杀害汉使的龟兹贵人姑翼也是被他所诛杀。
  可以说常惠代表了汉代尚武精神下外交官的大致风貌,能文能武,如果有什么是三言两语不能解决的,那么就上马打到对方服气位置。
  历史上常惠在苏武去世之后继任典属国,在赵充国去世之后还兼任了右将军,可谓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张贺对苏武说:“此子才可塑之才,子卿兄要多多培养。”
  苏武虽然觉得张贺此话说得有些莫名,不过常惠跟随他的这段日子,所展示的才能苏武也是看在眼里的,他颇为自豪地说:“常惠的才能我自然是清楚的,否则也不会推荐他兼任都护府的司马了,在西域的事务,他帮了我不少。”
  张贺看向旁边那位身着乌孙服饰的艳丽少女,既然常惠在这里了,那这位少女难道是……?
  果不其然,那少女看到张贺打量着自己,也不怯生,而是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用银铃般的声音主动介绍道:“我叫刘解忧,见过汉使。”
  果然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解忧公主,祖父是罪臣楚王,历史上因为细君公主远嫁乌孙之后郁郁而终,和亲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刘彻又于太初四年刘解忧封为解忧公主,让她嫁给军须靡为右夫人。
  和性格温婉的细君公主不同,解忧公主性格外向泼辣,毅然扛起了和亲的重任,连嫁三任丈夫,对安定西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上书汉宣帝要求\quot;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quot;,带着她乌孙的三个孙子回到长安城,在安享了两年时光之后溘然长逝。
  张贺看向刘解忧,眼中流露出敬仰的神色。
  苏武则向张贺介绍道:“原本陛下从宗室里找了几位女子,准备培养成为和亲公主,但现在乌孙昆莫去世后军须靡继任,他和细君公主感情很好,陛下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再派遣和亲公主。”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刘解忧挽着常惠的胳膊轻笑道,“我听到儿时好友要动身去西域,就向陛下上书要求一同前往,也算不愧了大汉培养我这些年。”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就想安排常惠出场,隔了几章终于让他和解忧公主露面了
  河西走廊纪录片第三季《驿站》将的就是悬泉置的置啬夫和常惠、解忧公主之间的“感情纠葛”(大误)
  非常感动人心,没看过的小天使可以去看看
  第154章 雁门
  张贺在悬泉置住了一晚, 天明就和苏武结伴启程。常惠和刘解忧亲自来马厩牵马, 为他们送行。
  张贺看着两人关系亲密, 合作默契的样子,微笑着祝愿:“希望两位能把西域建设得更好。”
  “那是当然。”刘解忧活泼地一歪脑袋,“汉使就放心回京吧, 这里有我们。”
  张贺点了点头, 他也相信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在为建设西域都护府而努力, 大汉西域疆域的各族子民将会越来越团结融洽。
  这一日,张贺等人的车马终于来到了雁门关前。“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 只见雄关依山而建, 石块堆成的长城沿着山体蜿蜒而上, 在山顶建有烽火台,俯瞰雄关。
  张汤自从中央贬为雁门太守之后,一直尽忠职守管辖地方, 将雁门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又是酷吏出身, 执法颇严, 为官又清廉。
  因此当张贺进关打听后,得知雁门已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有些年头了,治安竟然不逊于长安。
  雁门太守府的下人听说太守家大公子来了,早就在府上张罗了数日,今日更是在张贺人刚进城门就收到消息开始迎接。
  张贺一到府门口,就看见管家王福站在门口,就好像多年前那样笑呵呵地对他说:“大公子来了。”
  王福在张汤赴任一年后就去了雁门, 一直照顾张汤的生活起居。
  其实仔细看时,发现王福的两鬓分明添了许多白发,连腰板也弯曲了许多,张贺看到他时竟然有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近乡情怯。
  王福虽然也多年未见张贺,但在他心中,这还是当年那个没长大的小公子,他亲切地说:“我已经派人去告知太守了,等他处理完事务就赶回来。”
  张汤居住的宅院就在太守府后面,一切从简,只有两进平房和一个袖珍的院子。
  院子里的花草摆设和张贺小时候居住的那个院子差不多,在东墙上搭着葡萄架,这里的葡萄显然是被人精心打理过,紫珍珠般的葡萄颗粒饱满,挂满了枝头。
  苏武被安排在了客房,张贺则被安排到了西厢房,虽然是第一次入住,但房间里的摆设都和他自己小时候在长安的房间几乎一致,张贺熟门熟路地烧起了水,并且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花草茶给苏武泡茶。
  这次花草茶的配方是他在西域时期配置的,用了多款乌孙河谷上的珍稀花卉晒干带回长安做的茶包,泡开之后闻起来有一股令人怀念的芳香。
  过不了多久,张汤回来了。当两鬓斑白的张汤站在门口时,张贺连忙站起身来迎接:“阿翁。”
  一张口喊出的却是儿时的称呼。
  张汤眼里也泛出泪花,用力地抱住了自己的儿子,过了一会才放开来,赞许地拍了拍张贺的肩膀:“多年未见,你比以前长高了许多,也变瘦了不少,我在边关一直听说你的消息,阿翁为你而骄傲。”
  “我在长安也经常听阿母和弟弟提起阿翁在边关的事情。”张汤和秦夫人一直有书信往来,但张贺忙于宫中事务,因此他略有些愧疚地说,“孩儿不孝,一直没时间来边关探望父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