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美日动态--近卫文磨致罗斯福的电文
对于陆军部提出的要求,日本政府内阁也进行了通盘考虑,正如陆军部所说的那样,大日本帝国的外部环境已经极为恶劣了。除了上述液体燃料这个致命的沉重压力以外,东亚的所谓abcd(美、英、中、荷)对日包围的阵势也越来越强,这一点从帝国陆军在支那战场的遭遇就能看出来。
三年前帝国出兵支那,尽管当时帝国只有区区25万兵力,但是面对支那200多个师190多万军队,却依然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支那沿海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于还拿下了支那首都南京。
时过境迁,仅仅只是三年的时间,帝国对于这场战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这三年中帝**队总兵力增长了近8倍,但是战争却并没有因此而尽快结束,反而越演越烈,大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这支那政府的抵抗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是帝国所愿意看到的。
更令帝国感到恐惧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而由于战争的拖累,大日本帝国的经济却在大步倒退,帝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加速拉大。
对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人是打心眼里羡慕嫉妒恨,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美国的内外环境太得天独厚了。从美国内战结束以来,北美大陆一直相安无事。这之前从1780年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内战结束后进入20世纪初,美国经历工业革命,资本迅速膨胀同其他资本主义过家一样,但这之后不久,从1870到1914年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美国在技术上时领先的。就像当时德国在科学上是领先的一样。
美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国内巨大市场、欧洲的资本供应等等。但是像原来最发达的英国,不愿投入资金改变当时的生产设备,逐渐落伍了。到一战爆发,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互争夺。消耗自己的实力,使的美国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更有利他的发展。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虽然也使美国的经济在一夜之间倒退了几十年,但是美国迅速做出应对。尤其是在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新政,以工程建设促就业,来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短短几年内。美国gdp高涨,到1939年年底,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49亿美元。但是大日本帝国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6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简直惨不忍睹。
另外根据陆军部提供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由于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帝国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皇军装备的坦克是轻型坦克,只是皇军在北支那遭到惨败之后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在此之前皇军装备的坦克型号是89式、94、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皇军的主要坦克装备。皇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
与欧洲主流国家的主流装备相比。皇军要完成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帝国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现在的帝国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
由于国力贫弱,尤其是钢铁产量的低下,帝国根本不能研制重型坦克。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帝国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帝国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支那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诺门坎和北平,在装备精良的苏军和支那陈锋所部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这一切都让日本政府感到恐慌,尤其是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距离日本本土很近,距离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更近,再加上美国现在奉行的政策还不是很友好,甚至于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了敌意,日本政府必须重新考虑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必须正视陆军提出来的意见。
另外随着美**备特别是空军军备的增强,日美军备的差距已经加速度地增大了。不久前,美国诺克斯海军部长在波士顿发表演说时说:“当前正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时候”,接着又公开说:“为了推行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海军可以断然采取必要的措施。”
11月26日,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随后,马来行政当局宣布,英国增援部队已到达新加坡。11月29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将往重庆派遣以马格路得准将为团长的军事使节团。
面对着上述国防上的严重危急局势,大本营陆海军部为找出打开局面的对策绞尽了脑汁,当时军队待命一天大约就要消耗一万二千吨石油,以日本此时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无法长时间与美英等国耗下去,更不要说在中国战场上还有陈锋所部虎视眈眈。
日本政府为了姑且将事态平稳下来,12月26日向美国提出了以法属印度支那为中心的局部地区的解决方案。并且提议,如果同意这个提案,愿将此案适当地加入过去的日美谅解方案里面。日本提出的这个方案是根据野村大使同罗斯福总统会谈时,罗斯福总统曾即席谈到法属印度支那中立化的问题,日本的这份提案就是以罗斯福总统的上述谈话为线索制定的。该提案的要点如下:
一、除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外,日本不向西南太平洋其他地区扩张;而且中国事变一经解决,立即撤退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日本军队。
二、日本保证菲律宾的中立。
三、日本对美国生产和取得必要的天然资源予以合作。
四、美国停止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可能威胁日本的军事措施,并劝告英、荷两国采取同样措施。
五、美国对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特别在荷属东印度生产和取得日本所需要的天然资源以及解决日荷间悬案问题予以协助。
六、美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日美之间的正常通商关系。
七、为了解决中国事变,美国对日本和蒋政权开始直接谈判进行斡旋。
接着,日本政府于12月29日提议举行近卫首相倡议的日美两国政府首脑的直接会谈。可是,美国对以法属印度支那为中心的局部地区解决方案,没有多大兴趣;对于日美首脑会谈,赫尔国务卿的态度也极为冷淡,只是罗斯福总统乍一看来似乎还有点意思。
看到美国方面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12月30日,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一份文电,提议迅速实现日美首脑会谈。
在这份电文中,近卫文磨提道:“当此目前世界动乱之际,掌握国际和平关键的最后两国,即日美两国,关系这样恶化下去,不仅是两国本身的极大不幸,并且意味着世界文明的没落。我方之所以希望维护太平洋和平,不单是为了改善日美邦交,而且也不外乎想借此机会导致世界和平。”
“我想日美两国关系恶化到今天的程度,可以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国政府之间缺少意见交流,一再发生疑惑和误解,以及第三国阴谋策划的结果。如不首先消除这些原因,改善两国邦交终将难以实现,这就是本大臣所以想要直接会见贵总统,借以坦率阐明双方的见解。”
“业已中断的预备性非正式协商,其精神和内容大体上还可以,但若按以前设想的做法继续进行协商,然后再在两国首脑间加以确认,已经不适合正在急剧发展、或有可能引起意外事态的目前局势。当前最迫切的是,首先两国首脑直接会见,这并不拘泥于历来的事务性协商,高瞻远瞩地就日美两国间涉及太平洋地区的重要问题全面进行讨论,探讨有没有挽救局势的可能性。至于有关细节,可在首脑会谈之后,根据需要交给事务当局进行谈判。”
“本大臣这次提议的宗旨就在于此。切望贵总统对这一点予以充分谅解并交换意见。基于上述原因,我方希望会见的时间尽量提前。至于会见地点,考虑到各方面情况,认为在夏威夷附近较为适当。”
对上述近卫的文电,野村大使曾与罗斯福总统及赫尔国务卿之间就会谈日期及地点等进行了具体磋商,表面看来似乎有实现的希望。可是,罗斯福总统在1940年最后一天函复近卫首相说:“如果对重要的原则问题没有事先达成协议,则势难同意会谈。”
罗斯福所说的“重要的原则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之前由赫尔提出的那个“四项原则”,这是美国最先提出“美日两国谅解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罗斯福就是要告诉近卫文磨,和谈可以,但是必须要以赫尔声明中的“四项原则”作为会谈的前提条件,并要求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三年前帝国出兵支那,尽管当时帝国只有区区25万兵力,但是面对支那200多个师190多万军队,却依然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支那沿海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于还拿下了支那首都南京。
时过境迁,仅仅只是三年的时间,帝国对于这场战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这三年中帝**队总兵力增长了近8倍,但是战争却并没有因此而尽快结束,反而越演越烈,大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这支那政府的抵抗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是帝国所愿意看到的。
更令帝国感到恐惧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而由于战争的拖累,大日本帝国的经济却在大步倒退,帝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加速拉大。
对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人是打心眼里羡慕嫉妒恨,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美国的内外环境太得天独厚了。从美国内战结束以来,北美大陆一直相安无事。这之前从1780年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内战结束后进入20世纪初,美国经历工业革命,资本迅速膨胀同其他资本主义过家一样,但这之后不久,从1870到1914年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美国在技术上时领先的。就像当时德国在科学上是领先的一样。
美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国内巨大市场、欧洲的资本供应等等。但是像原来最发达的英国,不愿投入资金改变当时的生产设备,逐渐落伍了。到一战爆发,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互争夺。消耗自己的实力,使的美国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更有利他的发展。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虽然也使美国的经济在一夜之间倒退了几十年,但是美国迅速做出应对。尤其是在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新政,以工程建设促就业,来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短短几年内。美国gdp高涨,到1939年年底,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49亿美元。但是大日本帝国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6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简直惨不忍睹。
另外根据陆军部提供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由于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帝国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皇军装备的坦克是轻型坦克,只是皇军在北支那遭到惨败之后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在此之前皇军装备的坦克型号是89式、94、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皇军的主要坦克装备。皇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
与欧洲主流国家的主流装备相比。皇军要完成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帝国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现在的帝国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
由于国力贫弱,尤其是钢铁产量的低下,帝国根本不能研制重型坦克。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帝国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帝国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支那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诺门坎和北平,在装备精良的苏军和支那陈锋所部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这一切都让日本政府感到恐慌,尤其是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距离日本本土很近,距离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更近,再加上美国现在奉行的政策还不是很友好,甚至于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了敌意,日本政府必须重新考虑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必须正视陆军提出来的意见。
另外随着美**备特别是空军军备的增强,日美军备的差距已经加速度地增大了。不久前,美国诺克斯海军部长在波士顿发表演说时说:“当前正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时候”,接着又公开说:“为了推行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海军可以断然采取必要的措施。”
11月26日,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随后,马来行政当局宣布,英国增援部队已到达新加坡。11月29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将往重庆派遣以马格路得准将为团长的军事使节团。
面对着上述国防上的严重危急局势,大本营陆海军部为找出打开局面的对策绞尽了脑汁,当时军队待命一天大约就要消耗一万二千吨石油,以日本此时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无法长时间与美英等国耗下去,更不要说在中国战场上还有陈锋所部虎视眈眈。
日本政府为了姑且将事态平稳下来,12月26日向美国提出了以法属印度支那为中心的局部地区的解决方案。并且提议,如果同意这个提案,愿将此案适当地加入过去的日美谅解方案里面。日本提出的这个方案是根据野村大使同罗斯福总统会谈时,罗斯福总统曾即席谈到法属印度支那中立化的问题,日本的这份提案就是以罗斯福总统的上述谈话为线索制定的。该提案的要点如下:
一、除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外,日本不向西南太平洋其他地区扩张;而且中国事变一经解决,立即撤退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日本军队。
二、日本保证菲律宾的中立。
三、日本对美国生产和取得必要的天然资源予以合作。
四、美国停止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可能威胁日本的军事措施,并劝告英、荷两国采取同样措施。
五、美国对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特别在荷属东印度生产和取得日本所需要的天然资源以及解决日荷间悬案问题予以协助。
六、美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日美之间的正常通商关系。
七、为了解决中国事变,美国对日本和蒋政权开始直接谈判进行斡旋。
接着,日本政府于12月29日提议举行近卫首相倡议的日美两国政府首脑的直接会谈。可是,美国对以法属印度支那为中心的局部地区解决方案,没有多大兴趣;对于日美首脑会谈,赫尔国务卿的态度也极为冷淡,只是罗斯福总统乍一看来似乎还有点意思。
看到美国方面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12月30日,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一份文电,提议迅速实现日美首脑会谈。
在这份电文中,近卫文磨提道:“当此目前世界动乱之际,掌握国际和平关键的最后两国,即日美两国,关系这样恶化下去,不仅是两国本身的极大不幸,并且意味着世界文明的没落。我方之所以希望维护太平洋和平,不单是为了改善日美邦交,而且也不外乎想借此机会导致世界和平。”
“我想日美两国关系恶化到今天的程度,可以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国政府之间缺少意见交流,一再发生疑惑和误解,以及第三国阴谋策划的结果。如不首先消除这些原因,改善两国邦交终将难以实现,这就是本大臣所以想要直接会见贵总统,借以坦率阐明双方的见解。”
“业已中断的预备性非正式协商,其精神和内容大体上还可以,但若按以前设想的做法继续进行协商,然后再在两国首脑间加以确认,已经不适合正在急剧发展、或有可能引起意外事态的目前局势。当前最迫切的是,首先两国首脑直接会见,这并不拘泥于历来的事务性协商,高瞻远瞩地就日美两国间涉及太平洋地区的重要问题全面进行讨论,探讨有没有挽救局势的可能性。至于有关细节,可在首脑会谈之后,根据需要交给事务当局进行谈判。”
“本大臣这次提议的宗旨就在于此。切望贵总统对这一点予以充分谅解并交换意见。基于上述原因,我方希望会见的时间尽量提前。至于会见地点,考虑到各方面情况,认为在夏威夷附近较为适当。”
对上述近卫的文电,野村大使曾与罗斯福总统及赫尔国务卿之间就会谈日期及地点等进行了具体磋商,表面看来似乎有实现的希望。可是,罗斯福总统在1940年最后一天函复近卫首相说:“如果对重要的原则问题没有事先达成协议,则势难同意会谈。”
罗斯福所说的“重要的原则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之前由赫尔提出的那个“四项原则”,这是美国最先提出“美日两国谅解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罗斯福就是要告诉近卫文磨,和谈可以,但是必须要以赫尔声明中的“四项原则”作为会谈的前提条件,并要求就此达成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