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43
张氏的大方和气,史氏一直都是知道的。尤其在金钱上,素来大方。而王氏自知嘴笨,便只是道谢不提其他。
说到这个正式分产,还是贾瑚娶亲前,张氏看着聘礼单子时突然想起来,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嫁庆嫁娶都要有个定例。但袭爵长房的孩子和不袭爵二房的孩子,却是不能一例对待的。
要知道,在世人眼里,就算是贾琏这个嫡次子,也比贾珠这个嫡长子有身份。不然王家也不会认为贾琏比贾珠更适合王熙凤了。
幸好现在分了家,以后这些聘礼嫁妆,便都是各房自己的事情了。
张氏管家很是严谨,直到过去多日后,唐朝才听说了此事。而之所以会听说,还是因为梨香院自己开伙的事情。
原来,自从分了产,王氏的心里还是轻松了几分。以前总觉得公公去后,他们一家是住在大伯的家里。现在虽也是如此,但却是自给自足,从父亲走后住在兄长家到了只是走亲戚的地步。王氏心里是畅快的。
这一畅快,便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满足。
就以前来说吧。史氏所在的荣庆堂和大房所在的荣禧堂都是有小厨房的。而大厨房,除了几个自有院子的哥儿外,便只有梨香院和府里的下人使用了。
再后来,张氏心疼儿子,特意在那四个套院里,又盖了一排房子,专门做小哥几个的厨房后,就只有梨香院跟着府中的下人一起使用大厨房了。
现在分了家,王氏就有了理由。从那之后,便在梨香院自己开起了伙。张氏似模似样的劝了两句,只说有什么不凑手,或是想吃的,只管去大厨房给取,便将此事放下了。
不过自二房自己开伙后,张氏便停了大厨房贾政一家的份例。所以看起出来,这话还真的只是一句客套话罢了。
王氏知道后,便着人扩建了梨香院的小厨房,至此后,便是侍候二房的下人,也不再去大厨房用餐食。
唐婆子自然是随着二房的一众,在梨香院用吃食。这一点,唐婆子却是有些不乐意的。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女人,最喜欢的便是聊些八卦了。在大厨房吃饭,可比只在梨香院中的小厨房,能接触和知道的更多呢。
不过这样一来,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唐婆子想要照顾一下李狗蛋却是不能了。不过好在这些年,也没有人故意欺负李狗蛋了。
不但是李狗蛋这些年出息了些。就算是看在李漱得脸的面上,也没有人会慢待李狗蛋了。
这样一看,两房分家,对唐朝一家来说,来真的是没有什么影响。当初唐朝还特意幻想过两房要是闹了起来,她会不会左右为难呢。
看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也并不全对。一个弄不好,便不是远虑,而是杞人忧天了。
跟唐朝的纯看戏不同,大姑娘这里,就有些个气氛低迷。元春善琴,从四五岁开始,张氏便着重教导元春的各项淑媛课程,王氏不以为意,她们王家教女,可是没有这么多的花哨的。可惜,在张氏准备插手元春的事情以后,元春的事情,就不单单是王氏一个人的事情了。
更何况史氏也是赞同张氏的,不然也不会有贾敏这样的成品。张氏对元春很好,在元春尚不记事时,一度还以为张氏才是她亲娘呢。
在元春的心里,史氏最和蔼,王氏最亲,而张氏,却是最重的。年岁渐长,很多的事情,都被元春看在了心里。张氏对她的用心教导,她又何尝不知道呢。
除了这些亲人外,唐朝也被元春放在了心里。元春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唐朝总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想要亲近的念头。所以每当唐朝进府请安时,元春一听到,便会过来说说话。元春不明白,但唐朝明白,元春对自己的亲近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仅有的一次喂奶行为。
张氏的安排,是充分考虑了史氏的心理的。史氏心理受用了,对张氏的管家能力也就更加的认可了。
只是这一次的分家,让已经懂事的元春心里落下了痕迹。
原来,她只是一个五品官的女儿。原来好多的大伯娘给自己的衣服料子和首饰,都不是她能够穿戴的。
原来,就算都是官家千金,父兄的品级,也决定了家中女眷的衣着配饰。
原来,她也只是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客人。
原来,她和王家的大妹妹凤姐是一样的情况。而自己比她幸运的便是,自己的父母尚在。
一时间,就算是住在祖母的院子里,大姑娘元春也有了一些拘谨。
张氏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她调,教了多年的成果,可不能在即将煮熟的时候飞走了。
“元儿,告诉大伯母,这是怎么了?是下人不听话,还是哪个丫头淘气了?或者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也都告诉大伯母,你是知道的,大伯母可是拿你当亲闺女的。”
元春的那点小心思,还能怎么地,在已经成了精的张氏面前,那是毫无遁形的。
元春自小便亲近张氏,再加上张氏的刻意笼络。刚刚升起的一点异样,便又被张氏的三言两语弄没了。
而穷其一生,元春也不知道自始自终都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大伯母,只是将她当成了联姻的工具。
不,也许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必竟被利用是因为有价值。人生而平等,而决定不平等的首先是父母血脉,其次便是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在自己可以创造自我价值前,却需要一条坦途。
所以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话对谁都适用。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罚。区别只在于要么是两败俱伤,要么便是双赢。也许这些道理,年轻的元春不明白。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有些事情,便已经有了明悟。
只是那时,心中却对这样的事情,早没有了波动。
说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最让元春害怕和嫉妒的,便是二月初出生的乳名为迎春的二姑娘了。大房无女,元春便是两房独一无二的姑娘,尊贵自不必说。
但是大房若是有了女儿,就算不是嫡出。那庶出的身份也要比五品官的嫡女高出一头的。谁让大老爷贾赦是一等将军呢。
只是这些事情,年仅八岁的元春此时也只是朦朦胧胧的一个概念。虽然会下意识的不喜欢这既将到来的堂妹,但不得不说,她本人却是不知道根子在哪的。
二月二,龙抬头。贾府又是一番喜庆。
在古代,‘年’是非常长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二才结束。整个年,过起来非常的有气氛。哪里像现代那般,过年就只有七天假的。
不但不怎么走亲戚,连左邻右舍过都不知道姓甚名啥?
二月初二的这天晚上,唐朝和唐婆子特意将之前便买好的猪头,好好的收拾了一番,上面的毛都弄得干干净净。
唐朝做饭的手艺,成亲这些年,也就一般。会些家常菜,或是一些上辈子吃过,也能按着味道弄出一些这个时代因为地域问题很难吃到的吃食。
但熏酱一类的东西,唐朝一直做不好。唐婆子做的那个熏酱味道,唐朝也不爱吃,于是在唐朝家里,像是猪头,猪肘子一类的,一般都是清水煮熟了,蘸白蒜泥吃。或是直接拍黄瓜拌着吃。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后,现在已经是百姓家烧菜做饭的主要调料了。不过,生吃时就是味重了些。以前唐朝是听说过吃蒜杀病菌什么的,所以倒是不嫌李狗蛋吃多了,满嘴的口气。
只要真的能让身体好,有些口味算什么呢。
这日晚间,李狗蛋就着老烧酒,一个人吃了半个猪头。而离唐朝不远的荣国府,张氏还在自己的暖阁中合算着下个月迎娶时的一应器物单子时,那头姚姨娘便发动了。
张氏冷哼一声,便让人通知了贾赦。等到差不多是贾赦过来的时候,才整了整衣服去了姨娘的小院。
谁知道,张氏到了之后,才得到贾赦并未过来的消息。贾赦现在不缺儿子,自然不会对一个妾室有多上心了。张氏撇了撇嘴。此时她儿子都要娶媳妇了,对于贾赦,倒是没以前那么上心了。
反正贾赦嗜武,又喜欢古董。这些年张氏也把他的兴趣培养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张氏倒也放下了一些心思。
而且按着张氏的计划,等到贾赦武不动了以后,便再寻个玩意儿,让他继续着迷,便也罢了。此时,也就先那样。
二更天,姚氏挣扎着生下了一个闺女。自己却是一命归了西。
在这个时代,女人生产本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的事。高龄产妇,说白了,其实早就预定了单程票。
所以,无论是贾家的大小主了,还是唐朝这类纯粹围观事态发展的。心下都明白,没有一尸两命,已经是腹中胎儿有福气了。
至于是不是张氏添加了份例,补的太过,而导致胎儿过大才难产的。这种事情,史氏若是不上心去追究,谁又会真的去在意呢。
王氏吗?她便是想要知道点什么,也要看她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临去前,张氏抱着新出生的小婴儿,关切的,满是慈爱地向姚氏保证,一定会将这孩子当成亲姑娘养大。她没有女儿,这个便是她亲生的女儿了。
姚氏跟着张氏斗了一辈子,话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是再不明白,再不愿意放手,姚氏也只能闭上那双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间。
多年的争斗,如过眼云烟一般随着她的逝去而消散。
说到这个正式分产,还是贾瑚娶亲前,张氏看着聘礼单子时突然想起来,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嫁庆嫁娶都要有个定例。但袭爵长房的孩子和不袭爵二房的孩子,却是不能一例对待的。
要知道,在世人眼里,就算是贾琏这个嫡次子,也比贾珠这个嫡长子有身份。不然王家也不会认为贾琏比贾珠更适合王熙凤了。
幸好现在分了家,以后这些聘礼嫁妆,便都是各房自己的事情了。
张氏管家很是严谨,直到过去多日后,唐朝才听说了此事。而之所以会听说,还是因为梨香院自己开伙的事情。
原来,自从分了产,王氏的心里还是轻松了几分。以前总觉得公公去后,他们一家是住在大伯的家里。现在虽也是如此,但却是自给自足,从父亲走后住在兄长家到了只是走亲戚的地步。王氏心里是畅快的。
这一畅快,便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满足。
就以前来说吧。史氏所在的荣庆堂和大房所在的荣禧堂都是有小厨房的。而大厨房,除了几个自有院子的哥儿外,便只有梨香院和府里的下人使用了。
再后来,张氏心疼儿子,特意在那四个套院里,又盖了一排房子,专门做小哥几个的厨房后,就只有梨香院跟着府中的下人一起使用大厨房了。
现在分了家,王氏就有了理由。从那之后,便在梨香院自己开起了伙。张氏似模似样的劝了两句,只说有什么不凑手,或是想吃的,只管去大厨房给取,便将此事放下了。
不过自二房自己开伙后,张氏便停了大厨房贾政一家的份例。所以看起出来,这话还真的只是一句客套话罢了。
王氏知道后,便着人扩建了梨香院的小厨房,至此后,便是侍候二房的下人,也不再去大厨房用餐食。
唐婆子自然是随着二房的一众,在梨香院用吃食。这一点,唐婆子却是有些不乐意的。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女人,最喜欢的便是聊些八卦了。在大厨房吃饭,可比只在梨香院中的小厨房,能接触和知道的更多呢。
不过这样一来,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唐婆子想要照顾一下李狗蛋却是不能了。不过好在这些年,也没有人故意欺负李狗蛋了。
不但是李狗蛋这些年出息了些。就算是看在李漱得脸的面上,也没有人会慢待李狗蛋了。
这样一看,两房分家,对唐朝一家来说,来真的是没有什么影响。当初唐朝还特意幻想过两房要是闹了起来,她会不会左右为难呢。
看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也并不全对。一个弄不好,便不是远虑,而是杞人忧天了。
跟唐朝的纯看戏不同,大姑娘这里,就有些个气氛低迷。元春善琴,从四五岁开始,张氏便着重教导元春的各项淑媛课程,王氏不以为意,她们王家教女,可是没有这么多的花哨的。可惜,在张氏准备插手元春的事情以后,元春的事情,就不单单是王氏一个人的事情了。
更何况史氏也是赞同张氏的,不然也不会有贾敏这样的成品。张氏对元春很好,在元春尚不记事时,一度还以为张氏才是她亲娘呢。
在元春的心里,史氏最和蔼,王氏最亲,而张氏,却是最重的。年岁渐长,很多的事情,都被元春看在了心里。张氏对她的用心教导,她又何尝不知道呢。
除了这些亲人外,唐朝也被元春放在了心里。元春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唐朝总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想要亲近的念头。所以每当唐朝进府请安时,元春一听到,便会过来说说话。元春不明白,但唐朝明白,元春对自己的亲近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仅有的一次喂奶行为。
张氏的安排,是充分考虑了史氏的心理的。史氏心理受用了,对张氏的管家能力也就更加的认可了。
只是这一次的分家,让已经懂事的元春心里落下了痕迹。
原来,她只是一个五品官的女儿。原来好多的大伯娘给自己的衣服料子和首饰,都不是她能够穿戴的。
原来,就算都是官家千金,父兄的品级,也决定了家中女眷的衣着配饰。
原来,她也只是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客人。
原来,她和王家的大妹妹凤姐是一样的情况。而自己比她幸运的便是,自己的父母尚在。
一时间,就算是住在祖母的院子里,大姑娘元春也有了一些拘谨。
张氏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她调,教了多年的成果,可不能在即将煮熟的时候飞走了。
“元儿,告诉大伯母,这是怎么了?是下人不听话,还是哪个丫头淘气了?或者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也都告诉大伯母,你是知道的,大伯母可是拿你当亲闺女的。”
元春的那点小心思,还能怎么地,在已经成了精的张氏面前,那是毫无遁形的。
元春自小便亲近张氏,再加上张氏的刻意笼络。刚刚升起的一点异样,便又被张氏的三言两语弄没了。
而穷其一生,元春也不知道自始自终都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大伯母,只是将她当成了联姻的工具。
不,也许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必竟被利用是因为有价值。人生而平等,而决定不平等的首先是父母血脉,其次便是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在自己可以创造自我价值前,却需要一条坦途。
所以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话对谁都适用。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罚。区别只在于要么是两败俱伤,要么便是双赢。也许这些道理,年轻的元春不明白。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有些事情,便已经有了明悟。
只是那时,心中却对这样的事情,早没有了波动。
说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最让元春害怕和嫉妒的,便是二月初出生的乳名为迎春的二姑娘了。大房无女,元春便是两房独一无二的姑娘,尊贵自不必说。
但是大房若是有了女儿,就算不是嫡出。那庶出的身份也要比五品官的嫡女高出一头的。谁让大老爷贾赦是一等将军呢。
只是这些事情,年仅八岁的元春此时也只是朦朦胧胧的一个概念。虽然会下意识的不喜欢这既将到来的堂妹,但不得不说,她本人却是不知道根子在哪的。
二月二,龙抬头。贾府又是一番喜庆。
在古代,‘年’是非常长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二才结束。整个年,过起来非常的有气氛。哪里像现代那般,过年就只有七天假的。
不但不怎么走亲戚,连左邻右舍过都不知道姓甚名啥?
二月初二的这天晚上,唐朝和唐婆子特意将之前便买好的猪头,好好的收拾了一番,上面的毛都弄得干干净净。
唐朝做饭的手艺,成亲这些年,也就一般。会些家常菜,或是一些上辈子吃过,也能按着味道弄出一些这个时代因为地域问题很难吃到的吃食。
但熏酱一类的东西,唐朝一直做不好。唐婆子做的那个熏酱味道,唐朝也不爱吃,于是在唐朝家里,像是猪头,猪肘子一类的,一般都是清水煮熟了,蘸白蒜泥吃。或是直接拍黄瓜拌着吃。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后,现在已经是百姓家烧菜做饭的主要调料了。不过,生吃时就是味重了些。以前唐朝是听说过吃蒜杀病菌什么的,所以倒是不嫌李狗蛋吃多了,满嘴的口气。
只要真的能让身体好,有些口味算什么呢。
这日晚间,李狗蛋就着老烧酒,一个人吃了半个猪头。而离唐朝不远的荣国府,张氏还在自己的暖阁中合算着下个月迎娶时的一应器物单子时,那头姚姨娘便发动了。
张氏冷哼一声,便让人通知了贾赦。等到差不多是贾赦过来的时候,才整了整衣服去了姨娘的小院。
谁知道,张氏到了之后,才得到贾赦并未过来的消息。贾赦现在不缺儿子,自然不会对一个妾室有多上心了。张氏撇了撇嘴。此时她儿子都要娶媳妇了,对于贾赦,倒是没以前那么上心了。
反正贾赦嗜武,又喜欢古董。这些年张氏也把他的兴趣培养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张氏倒也放下了一些心思。
而且按着张氏的计划,等到贾赦武不动了以后,便再寻个玩意儿,让他继续着迷,便也罢了。此时,也就先那样。
二更天,姚氏挣扎着生下了一个闺女。自己却是一命归了西。
在这个时代,女人生产本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的事。高龄产妇,说白了,其实早就预定了单程票。
所以,无论是贾家的大小主了,还是唐朝这类纯粹围观事态发展的。心下都明白,没有一尸两命,已经是腹中胎儿有福气了。
至于是不是张氏添加了份例,补的太过,而导致胎儿过大才难产的。这种事情,史氏若是不上心去追究,谁又会真的去在意呢。
王氏吗?她便是想要知道点什么,也要看她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临去前,张氏抱着新出生的小婴儿,关切的,满是慈爱地向姚氏保证,一定会将这孩子当成亲姑娘养大。她没有女儿,这个便是她亲生的女儿了。
姚氏跟着张氏斗了一辈子,话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是再不明白,再不愿意放手,姚氏也只能闭上那双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间。
多年的争斗,如过眼云烟一般随着她的逝去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