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哗然
周正在里面听到动静,传出声音道:“请尚书大人进来吧。”
杨嗣昌脸色冷漠,大步向前。
单林正等人想跟着,被张贺仪第一时间挡住。
杨嗣昌走进周正的班房,脸角森硬,盯着周正,阴沉道:“你知道我若下狱,西北会发生什么吗?”
周正坐在椅子上不动,听着他的话,顿了顿,道:“所以,我应该大公无私的被你送入大牢?我找你谈过,是你非要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怪不得我。”
杨嗣昌脸角动了下,道:“我就问你,西北若是大乱,乱匪打入京师,社稷倾颓,是你想看到的?”
周正抬头看了看房梁,又转向杨嗣昌,道:“我不想。”
杨嗣昌满脸怒容,顿时大喝道:“那你为什么还这么做?!西北数十万大军,我大明数年国库的粮草,事关国社大计!你这样害我,是要被万世唾骂,遗臭千年的!”
这个逻辑……
周正眨了眨眼,好一阵子才道:“那么,我做错了什么?”
杨嗣昌张口就要喝骂,顿时又被噎住,脸色铁青的说不出话来。
周正做了什么?
议和是杨嗣昌,弹劾他的是朝臣,就算是周正将消息放出去,那又怪周正什么?
杨嗣昌双眼通红,胸口起伏,气急而笑道:“好好好!我倒是要看看,这个乱摊子,你们还有谁有能力去收拾!”
未说完,他甩袖而走。
周正看着他的背影,也起身出来。
杨嗣昌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坏就坏在心胸上,但凡他能容得下人,也不会将好好的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周正刚走到门口,张贺仪就上前,道:“大人,没事吧?”
周正理了理衣服,望着大明门方向,道:“没事。很快宫里就应该召见我,去将六辙找来。”
姚童顺听着,神情一震,连忙道:“是大人。”
张贺仪猛的醒悟过来,道:“大人,丁琪就被关在后面,我去带回来。”
周正随口嗯了一声,背着手,暗吐了一口气。
姚童顺,张贺仪是刚醒悟,周正是早就知道。
尚书杨嗣昌一倒,左侍郎陈新甲一定会被牵累,那这兵部尚书一职,将是周正的囊中之物!
没多久,刘六辙就来到了兵部,站在周正桌前。
周正看着他,道:“我让你准备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六辙瞥了眼外面,绕过桌子,走到周正身旁,低声道:“二少爷,孟贺州已经到京了。曹变蛟的军队也已经在城外。卢大人的人也已经都被我安置好,各处的巡抚,总督名单已经列好,粮草,兵甲也都在运……”
周正听着,沉吟一阵,从桌子里拿出几封信,道:“好。这是我给赵率教,满桂,曹文诏等人的信,你待会儿寄出去。”
刘六辙连忙接过来放到怀里,道:“孟贺州那边的情报收集了很多,孙白谷大人也想要进京……”
周正不等他说完,竖起手,道:“其他人不要动,等我命令。”
刘六辙止住话头,道:“是。”
周正想了又想,拿过一张纸条,道:“你去一个茶楼,点一壶女儿红,一品炉鱼,一只烧鸡,再说一句‘清风拂山岗’,然后有人会问你想要什么,你告诉他,要里面的消息。”
刘六辙立即知道事情重大,这个他从来不知道,小心谨慎的接过来,肃然道:“二少爷,我这就去!”
周正嗯了一声,道:“去吧,对了,府里暂时不要多说。”
刘六辙应着,匆匆的走了。
刘六辙刚走,张贺仪就进来,道:“大人,宫里召见,尚书大人已经去了。听说,其他尚书也都被召见。”
周正不奇怪,起身理了理衣服,道:“嗯,走吧。”
现在的兵部,静悄悄的,一点多余的声音都没有,大白天的,周正的脚步声简直如同擂鼓,在兵部传动。
不知道多少人在观看着周正,不同于这几天的轻视,现在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
杨嗣昌已经先一步走了,或许还想挣扎,速度比周正快了很多。
周正进入大明门,恰好一队内监出宫采买,一个内监莽莽撞撞的装到周正,连忙低头躬身道歉。
其中一个领事太监大喝训斥,而后陪着笑脸道:“都是奴婢管教不好,冲撞了周侍郎,还请不要见怪。”
周正不动声色的将右手缩进袖子里,淡淡道:“无妨。”
说完,就径直向前走去。
从大明门到乾清宫真的是太长了,穿过端门,周正若无其事拿出一道奏本,将握在手里的纸条放到上面摊开,上面写着有些乱的几行小字。
周正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将奏本塞入怀里。
刚走几步,后面响起脚步声,周正转头看去。
户部尚书李侍问走得有些快,看到周正,铁硬的脸上皆是愤怒,冷声道:“你们兵部做的好事!”
周正嘴角动了下,没有多说。
一阵子之后,一群人来到乾清宫,但奇怪的是,其他人都进去了,只有周正被挡在门外,候着。
周正心里揣度着,立在台阶上,静静的等着。
宫里罕有的召见这么多人一起进宫,宫外自然更不安宁。
整个京城都是议和的消息,不知道多少人愤怒无比,对杨嗣昌等破口大骂。
单林正这会儿坐在班房内,心急如焚,他看着眼前的三道奏本,脸上都是苦笑。
这三道奏本已经完全没用了,送上去只会是火上浇油。
单林正心慌意乱,想了又想,将这三道奏本点火给烧了。同时叫来其他人,密谋一番,而后不少班房冒出烟,简直像失火一样。
整个京城的人,此刻都在盯着皇宫,等着消息。
周府的人已经知道这件事,周清荔心神难定,站在门前,望着皇宫方向,紧拧着眉头。
杨嗣昌一倒,西北之事,将会是摆在大明君臣面前最为严峻的问题。
能扛起这件事的,能力资历又适合的——只有周正了。
此时,周正站在乾清宫门前的台阶上,隐约能听到里面的争吵声。
没用多久,他就看到一队锦衣卫冲进去,拖着杨嗣昌出来。
杨嗣昌神情落寞,不复以往的英姿勃发,整个人有气无力,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
杨嗣昌脸色冷漠,大步向前。
单林正等人想跟着,被张贺仪第一时间挡住。
杨嗣昌走进周正的班房,脸角森硬,盯着周正,阴沉道:“你知道我若下狱,西北会发生什么吗?”
周正坐在椅子上不动,听着他的话,顿了顿,道:“所以,我应该大公无私的被你送入大牢?我找你谈过,是你非要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怪不得我。”
杨嗣昌脸角动了下,道:“我就问你,西北若是大乱,乱匪打入京师,社稷倾颓,是你想看到的?”
周正抬头看了看房梁,又转向杨嗣昌,道:“我不想。”
杨嗣昌满脸怒容,顿时大喝道:“那你为什么还这么做?!西北数十万大军,我大明数年国库的粮草,事关国社大计!你这样害我,是要被万世唾骂,遗臭千年的!”
这个逻辑……
周正眨了眨眼,好一阵子才道:“那么,我做错了什么?”
杨嗣昌张口就要喝骂,顿时又被噎住,脸色铁青的说不出话来。
周正做了什么?
议和是杨嗣昌,弹劾他的是朝臣,就算是周正将消息放出去,那又怪周正什么?
杨嗣昌双眼通红,胸口起伏,气急而笑道:“好好好!我倒是要看看,这个乱摊子,你们还有谁有能力去收拾!”
未说完,他甩袖而走。
周正看着他的背影,也起身出来。
杨嗣昌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坏就坏在心胸上,但凡他能容得下人,也不会将好好的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周正刚走到门口,张贺仪就上前,道:“大人,没事吧?”
周正理了理衣服,望着大明门方向,道:“没事。很快宫里就应该召见我,去将六辙找来。”
姚童顺听着,神情一震,连忙道:“是大人。”
张贺仪猛的醒悟过来,道:“大人,丁琪就被关在后面,我去带回来。”
周正随口嗯了一声,背着手,暗吐了一口气。
姚童顺,张贺仪是刚醒悟,周正是早就知道。
尚书杨嗣昌一倒,左侍郎陈新甲一定会被牵累,那这兵部尚书一职,将是周正的囊中之物!
没多久,刘六辙就来到了兵部,站在周正桌前。
周正看着他,道:“我让你准备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六辙瞥了眼外面,绕过桌子,走到周正身旁,低声道:“二少爷,孟贺州已经到京了。曹变蛟的军队也已经在城外。卢大人的人也已经都被我安置好,各处的巡抚,总督名单已经列好,粮草,兵甲也都在运……”
周正听着,沉吟一阵,从桌子里拿出几封信,道:“好。这是我给赵率教,满桂,曹文诏等人的信,你待会儿寄出去。”
刘六辙连忙接过来放到怀里,道:“孟贺州那边的情报收集了很多,孙白谷大人也想要进京……”
周正不等他说完,竖起手,道:“其他人不要动,等我命令。”
刘六辙止住话头,道:“是。”
周正想了又想,拿过一张纸条,道:“你去一个茶楼,点一壶女儿红,一品炉鱼,一只烧鸡,再说一句‘清风拂山岗’,然后有人会问你想要什么,你告诉他,要里面的消息。”
刘六辙立即知道事情重大,这个他从来不知道,小心谨慎的接过来,肃然道:“二少爷,我这就去!”
周正嗯了一声,道:“去吧,对了,府里暂时不要多说。”
刘六辙应着,匆匆的走了。
刘六辙刚走,张贺仪就进来,道:“大人,宫里召见,尚书大人已经去了。听说,其他尚书也都被召见。”
周正不奇怪,起身理了理衣服,道:“嗯,走吧。”
现在的兵部,静悄悄的,一点多余的声音都没有,大白天的,周正的脚步声简直如同擂鼓,在兵部传动。
不知道多少人在观看着周正,不同于这几天的轻视,现在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
杨嗣昌已经先一步走了,或许还想挣扎,速度比周正快了很多。
周正进入大明门,恰好一队内监出宫采买,一个内监莽莽撞撞的装到周正,连忙低头躬身道歉。
其中一个领事太监大喝训斥,而后陪着笑脸道:“都是奴婢管教不好,冲撞了周侍郎,还请不要见怪。”
周正不动声色的将右手缩进袖子里,淡淡道:“无妨。”
说完,就径直向前走去。
从大明门到乾清宫真的是太长了,穿过端门,周正若无其事拿出一道奏本,将握在手里的纸条放到上面摊开,上面写着有些乱的几行小字。
周正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将奏本塞入怀里。
刚走几步,后面响起脚步声,周正转头看去。
户部尚书李侍问走得有些快,看到周正,铁硬的脸上皆是愤怒,冷声道:“你们兵部做的好事!”
周正嘴角动了下,没有多说。
一阵子之后,一群人来到乾清宫,但奇怪的是,其他人都进去了,只有周正被挡在门外,候着。
周正心里揣度着,立在台阶上,静静的等着。
宫里罕有的召见这么多人一起进宫,宫外自然更不安宁。
整个京城都是议和的消息,不知道多少人愤怒无比,对杨嗣昌等破口大骂。
单林正这会儿坐在班房内,心急如焚,他看着眼前的三道奏本,脸上都是苦笑。
这三道奏本已经完全没用了,送上去只会是火上浇油。
单林正心慌意乱,想了又想,将这三道奏本点火给烧了。同时叫来其他人,密谋一番,而后不少班房冒出烟,简直像失火一样。
整个京城的人,此刻都在盯着皇宫,等着消息。
周府的人已经知道这件事,周清荔心神难定,站在门前,望着皇宫方向,紧拧着眉头。
杨嗣昌一倒,西北之事,将会是摆在大明君臣面前最为严峻的问题。
能扛起这件事的,能力资历又适合的——只有周正了。
此时,周正站在乾清宫门前的台阶上,隐约能听到里面的争吵声。
没用多久,他就看到一队锦衣卫冲进去,拖着杨嗣昌出来。
杨嗣昌神情落寞,不复以往的英姿勃发,整个人有气无力,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