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免检产品
杨文勇带着弟弟到了潭州,替他买了全套的衣物,包括一件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的羽绒服。随后,便把他带进了潭州最豪华的餐馆,一口气点了六七个很贵的菜。杨文军看着这一桌子从未见过的精美菜肴,眼睛都放出光了。
“吃吧。”杨文勇平静地说道。
“哥,你不吃吗?”杨文军诧异地问道。
“我也吃。”杨文勇道,“你多吃点。”
杨文军自然不会跟哥哥客气,抄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杨文勇坐在他对面,看着弟弟,脸上露出一缕淡淡的微笑。
这兄弟两人,其实姓格很不一样。杨文勇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爱刨根问底,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则往往是不屑一顾。在公司里,他很少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去娱乐,而宁愿把这些时间拿来背英语单词。为了搞明白一个技术问题,他可以去找十几个老师傅询问,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不耐烦。但当林振华让他给全厂工人做一个事迹报告的时候,他愣是憋得满脸通红,最终支吾了几句就落荒而逃了。
在生活方面,杨文勇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他过去的工资,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生活费之外,其余的都寄回了家里。他没有什么新衣服,甚至于这一次给弟弟买了一件羽绒服,他自己却还穿着一身过时的旧棉袄。
相比之下,杨文军就大不相同了,他思想活跃,心里花花肠子极多。这一次随哥哥出来,他有着无数个梦想,他想在外面买房子,想娶一个漂亮的妻子,想像城里人那样穿名牌衣服,想天天吃哥哥现在请他吃的这些美味佳肴。
他是在县城的中学读过高中的,城里人的消费水平,他一直都艳羡不已。这一次到了潭州,才发现潭州人的生活比岳峰县城里的人又高出了一个档次,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花花世界。
“哥,你天天吃这样的菜吗?”杨文军一边往嘴里塞着铁板牛柳,一边向杨文勇问道。
杨文勇摇摇头道:“我是第一次进这样的餐馆。”
“真的?”杨文军停下筷子,奇怪地问道,“哥,你不是说你一个月挣400块吗?怎么连一次餐馆都没进过?”
“我挣的钱都寄回家里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杨文勇说道。
“那……我挣了钱,是不是也要寄回去?”杨文军怯生生地问道。
杨文勇道:“不用你寄钱,你挣了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是老大,家里要用的钱,我一个人包了。”
“哥,你一个月能挣400块,我到公司以后,一个月能挣到多少钱?”杨文军抛出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杨文勇道:“刚进公司,应该是40块吧。如果你学技术学得好,工资提得也快。公司里不讲论资排辈,只要技术好,年纪轻轻拿100多块钱的也有。”
“才40块钱啊?”杨文军有些失望,身上这一件羽绒服,花了哥哥60多块钱,如果自己存钱买,岂不要一个半月不吃不喝?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其他的呢?
“吃饱了吗?”杨文勇看着弟弟问道,这一桌子菜,杨文勇自己只动了几筷子,大多数都让杨文军吃掉了。
杨文军撑得真打饱嗝,但眼睛里依然是意犹未已的样子。他对哥哥说道:“吃饱了,从来没吃得这样饱过。”
“菜好吃吗?”
“太好吃了。”
杨文勇掏出20块钱,递到杨文军手里,然后板起脸说道:“这20块钱是给你的,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钱。你给我记住,想穿好衣服,想天天吃这样好吃的菜,你就得给我好好学技术,有了技术,你才能挣到钱。到浔阳以后,你要学技术,我会教你。你如果要借钱,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学不会技术,你就给我回永禾当农民去,知道吗?”
杨文军看着一脸严肃的哥哥,不禁愕然了。
在汉华重工的配件仓库里,茂乔齿轮公司的老板冯茂乔正在笑吟吟地指挥着手下交货,三轮车上装着满满几箱子泛着金属蓝光的齿轮,车子的轮胎都被压扁了。
冯茂乔是汉华重工招募到的第一批外包供应商,他的齿轮厂刚刚迁到浔阳时,只有18个工人、5台机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供货速度赢得了汉华重工的承认,承接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俨然已经成为汉华重工的金牌供应商。
冯茂乔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的企业没有什么优势,唯有认真和吃苦这两点,是能够拿得出手的。正因为如此,他接到汉华重工给的每一份订单,都认认真真,甚至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地去完成。在交货方面,无论汉华重工给的时间多么短,他都能够按时安成,为此,他和他的工人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林振华从最早提出配件外包的设想开始,就抱定了要培育供应商队伍的想法。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彭少哲目光如炬,一直在审视着每家供应商的表现。有些企业受不了汉华重工对于质量的苛求,或者本身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陆陆续续地被淘汰掉了。像冯茂乔的齿轮厂这种态度认真的企业,则得到了彭少哲的特别关照,一天天成长起来。
随着业务的扩大,冯茂乔离开了汉华重工最早租借给他的公用厂房,在开发区里买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了读力的厂子,并把厂子的名称改为茂乔齿轮公司,颇有一些要做百年名企的意思了。买地皮和建车间的投资,都是由汉华重工垫支的,冯茂乔将从未来的收益中分期予以偿还,这也是林振华培育供应商政策的一部分。
建起厂区之后,冯茂乔又开始进行设备采购,原有5台机床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5台,其中包括2台德国产的精密机床。当然,这是从废旧金属公司那里买来的二手货,价格不贵,但姓能非常不错。
工人的人数也在增加,由18个人扩张到了50多人。冯茂乔是个恋家的人,他的工人全部都是从铜陵老家招过来的,走进他的厂子,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安徽话,像是一个城中之城一般。
像茂乔齿轮公司这样依托汉华重工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在开发区还有几十家。随着汉华重工业务量的增加,这些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他们生产的配件不但能够满足汉华重工的需要,部分还开始销往其他企业。
自己培育起来的供应商开始为其他企业,甚至是为汉华重工的同行企业提供配件,在项哲看来,是有些忌讳的。项哲找到林振华,向他提出,是否需要约束一下这些企业的行为,要求他们不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产品,因为这样对于汉华重工的竞争力是会造成不利影响的。
林振华没有接受项哲的建议,他从来不认为国内的同行企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的目标是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容量之大,不是汉华重工一家能够吃下的,其他企业成长起来,对于汉华重工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在汉华重工,对国内同行一般使用的是“兄弟企业”这样一个词,只有在谈到国外企业时,林振华才会杀气腾腾地称它们为竞争对手。
对于林振华这种想法,项哲的感觉是过于天真了。不过,项哲也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并不严重。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同行企业即使是抱成团去与国外企业竞争,都还有不足,哪里谈得上自己与自己竞争的问题。至于以后如何,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负责收货的,是仓库经理郑明霞,她是汉华机械厂的老职工了,原来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随着汉华重工的发展,仓库的规模也在扩大,郑明霞被提拔成了仓库经理,分管接收外包供应商提供的配件。这位岗位是有点权力的,供应商们对她都是毕恭毕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她为郑姐。
“郑姐,你今天又亲自当班了?”冯茂乔满脸堆笑地与郑明霞打着招呼,同时指挥着手下的工人把一箱箱齿轮从三轮车上抬下来,送到郑明霞面前。
郑明霞与冯茂乔颇为熟悉,见到他,便是笑容可掬地回答道:“小冯,怎么,今天是你这个大经理来送货?上次你们那个小伙子不是说你回家去了吗?”
“哦,前几天我侄子结婚,我回去喝喜酒去了,在家里住了几天。对了,郑姐,我给你带了一桶菜油过来,是我们家里自己榨的,比市场上的好多了。”冯茂乔说道,把一塑料桶油递给了郑明霞。
郑明霞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哎呀,小冯,这怎么好意思,老收你的东西。你看多少钱,我给你钱。”
“说什么钱不钱的。”冯茂乔道,“家里自己榨的,没花钱。郑姐一贯照顾我们,一桶油算个什么?”
“哎呀,那就太不好意思了。”郑明霞一边说着,一边把油收了下来。自从当上这个经理之后,给她送礼的供应商不少,她从不收取人家送的现金或者过于贵重的礼物,但这种值不了太多钱的土特产,她还是会笑纳的。
郑明霞收完油,冯茂乔的手下也已经把齿轮都搬下来了。郑明霞数了数数量,然后填了张收货单,签上字递给冯茂乔,说道:“好了,你看看数字,对不对。”
冯茂乔接过收货单,问道:“怎么,郑姐,不用现场检验吗?”
郑明霞道:“一会我会抽几个检验一下,就不用你们在这里等着了,你们的时间也挺宝贵的。你们茂乔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有什么说的,上次我还跟小华经理说呢,像你们这样守信用的企业,就应该给发一个质量免检标志,像电视里播的那种国家免检产品一样。”
“那可就太好了。”冯茂乔满脸喜色,“如果汉华真的给我们发这样一个标志,我就把它钉到厂门口去,这样一个标志,可比广告强多了。”
(未完待续)
“吃吧。”杨文勇平静地说道。
“哥,你不吃吗?”杨文军诧异地问道。
“我也吃。”杨文勇道,“你多吃点。”
杨文军自然不会跟哥哥客气,抄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杨文勇坐在他对面,看着弟弟,脸上露出一缕淡淡的微笑。
这兄弟两人,其实姓格很不一样。杨文勇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爱刨根问底,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则往往是不屑一顾。在公司里,他很少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去娱乐,而宁愿把这些时间拿来背英语单词。为了搞明白一个技术问题,他可以去找十几个老师傅询问,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不耐烦。但当林振华让他给全厂工人做一个事迹报告的时候,他愣是憋得满脸通红,最终支吾了几句就落荒而逃了。
在生活方面,杨文勇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他过去的工资,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生活费之外,其余的都寄回了家里。他没有什么新衣服,甚至于这一次给弟弟买了一件羽绒服,他自己却还穿着一身过时的旧棉袄。
相比之下,杨文军就大不相同了,他思想活跃,心里花花肠子极多。这一次随哥哥出来,他有着无数个梦想,他想在外面买房子,想娶一个漂亮的妻子,想像城里人那样穿名牌衣服,想天天吃哥哥现在请他吃的这些美味佳肴。
他是在县城的中学读过高中的,城里人的消费水平,他一直都艳羡不已。这一次到了潭州,才发现潭州人的生活比岳峰县城里的人又高出了一个档次,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花花世界。
“哥,你天天吃这样的菜吗?”杨文军一边往嘴里塞着铁板牛柳,一边向杨文勇问道。
杨文勇摇摇头道:“我是第一次进这样的餐馆。”
“真的?”杨文军停下筷子,奇怪地问道,“哥,你不是说你一个月挣400块吗?怎么连一次餐馆都没进过?”
“我挣的钱都寄回家里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杨文勇说道。
“那……我挣了钱,是不是也要寄回去?”杨文军怯生生地问道。
杨文勇道:“不用你寄钱,你挣了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是老大,家里要用的钱,我一个人包了。”
“哥,你一个月能挣400块,我到公司以后,一个月能挣到多少钱?”杨文军抛出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杨文勇道:“刚进公司,应该是40块吧。如果你学技术学得好,工资提得也快。公司里不讲论资排辈,只要技术好,年纪轻轻拿100多块钱的也有。”
“才40块钱啊?”杨文军有些失望,身上这一件羽绒服,花了哥哥60多块钱,如果自己存钱买,岂不要一个半月不吃不喝?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其他的呢?
“吃饱了吗?”杨文勇看着弟弟问道,这一桌子菜,杨文勇自己只动了几筷子,大多数都让杨文军吃掉了。
杨文军撑得真打饱嗝,但眼睛里依然是意犹未已的样子。他对哥哥说道:“吃饱了,从来没吃得这样饱过。”
“菜好吃吗?”
“太好吃了。”
杨文勇掏出20块钱,递到杨文军手里,然后板起脸说道:“这20块钱是给你的,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钱。你给我记住,想穿好衣服,想天天吃这样好吃的菜,你就得给我好好学技术,有了技术,你才能挣到钱。到浔阳以后,你要学技术,我会教你。你如果要借钱,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学不会技术,你就给我回永禾当农民去,知道吗?”
杨文军看着一脸严肃的哥哥,不禁愕然了。
在汉华重工的配件仓库里,茂乔齿轮公司的老板冯茂乔正在笑吟吟地指挥着手下交货,三轮车上装着满满几箱子泛着金属蓝光的齿轮,车子的轮胎都被压扁了。
冯茂乔是汉华重工招募到的第一批外包供应商,他的齿轮厂刚刚迁到浔阳时,只有18个工人、5台机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供货速度赢得了汉华重工的承认,承接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俨然已经成为汉华重工的金牌供应商。
冯茂乔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的企业没有什么优势,唯有认真和吃苦这两点,是能够拿得出手的。正因为如此,他接到汉华重工给的每一份订单,都认认真真,甚至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地去完成。在交货方面,无论汉华重工给的时间多么短,他都能够按时安成,为此,他和他的工人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林振华从最早提出配件外包的设想开始,就抱定了要培育供应商队伍的想法。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彭少哲目光如炬,一直在审视着每家供应商的表现。有些企业受不了汉华重工对于质量的苛求,或者本身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陆陆续续地被淘汰掉了。像冯茂乔的齿轮厂这种态度认真的企业,则得到了彭少哲的特别关照,一天天成长起来。
随着业务的扩大,冯茂乔离开了汉华重工最早租借给他的公用厂房,在开发区里买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了读力的厂子,并把厂子的名称改为茂乔齿轮公司,颇有一些要做百年名企的意思了。买地皮和建车间的投资,都是由汉华重工垫支的,冯茂乔将从未来的收益中分期予以偿还,这也是林振华培育供应商政策的一部分。
建起厂区之后,冯茂乔又开始进行设备采购,原有5台机床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5台,其中包括2台德国产的精密机床。当然,这是从废旧金属公司那里买来的二手货,价格不贵,但姓能非常不错。
工人的人数也在增加,由18个人扩张到了50多人。冯茂乔是个恋家的人,他的工人全部都是从铜陵老家招过来的,走进他的厂子,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安徽话,像是一个城中之城一般。
像茂乔齿轮公司这样依托汉华重工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在开发区还有几十家。随着汉华重工业务量的增加,这些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他们生产的配件不但能够满足汉华重工的需要,部分还开始销往其他企业。
自己培育起来的供应商开始为其他企业,甚至是为汉华重工的同行企业提供配件,在项哲看来,是有些忌讳的。项哲找到林振华,向他提出,是否需要约束一下这些企业的行为,要求他们不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产品,因为这样对于汉华重工的竞争力是会造成不利影响的。
林振华没有接受项哲的建议,他从来不认为国内的同行企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的目标是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容量之大,不是汉华重工一家能够吃下的,其他企业成长起来,对于汉华重工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在汉华重工,对国内同行一般使用的是“兄弟企业”这样一个词,只有在谈到国外企业时,林振华才会杀气腾腾地称它们为竞争对手。
对于林振华这种想法,项哲的感觉是过于天真了。不过,项哲也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并不严重。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同行企业即使是抱成团去与国外企业竞争,都还有不足,哪里谈得上自己与自己竞争的问题。至于以后如何,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负责收货的,是仓库经理郑明霞,她是汉华机械厂的老职工了,原来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随着汉华重工的发展,仓库的规模也在扩大,郑明霞被提拔成了仓库经理,分管接收外包供应商提供的配件。这位岗位是有点权力的,供应商们对她都是毕恭毕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她为郑姐。
“郑姐,你今天又亲自当班了?”冯茂乔满脸堆笑地与郑明霞打着招呼,同时指挥着手下的工人把一箱箱齿轮从三轮车上抬下来,送到郑明霞面前。
郑明霞与冯茂乔颇为熟悉,见到他,便是笑容可掬地回答道:“小冯,怎么,今天是你这个大经理来送货?上次你们那个小伙子不是说你回家去了吗?”
“哦,前几天我侄子结婚,我回去喝喜酒去了,在家里住了几天。对了,郑姐,我给你带了一桶菜油过来,是我们家里自己榨的,比市场上的好多了。”冯茂乔说道,把一塑料桶油递给了郑明霞。
郑明霞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哎呀,小冯,这怎么好意思,老收你的东西。你看多少钱,我给你钱。”
“说什么钱不钱的。”冯茂乔道,“家里自己榨的,没花钱。郑姐一贯照顾我们,一桶油算个什么?”
“哎呀,那就太不好意思了。”郑明霞一边说着,一边把油收了下来。自从当上这个经理之后,给她送礼的供应商不少,她从不收取人家送的现金或者过于贵重的礼物,但这种值不了太多钱的土特产,她还是会笑纳的。
郑明霞收完油,冯茂乔的手下也已经把齿轮都搬下来了。郑明霞数了数数量,然后填了张收货单,签上字递给冯茂乔,说道:“好了,你看看数字,对不对。”
冯茂乔接过收货单,问道:“怎么,郑姐,不用现场检验吗?”
郑明霞道:“一会我会抽几个检验一下,就不用你们在这里等着了,你们的时间也挺宝贵的。你们茂乔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有什么说的,上次我还跟小华经理说呢,像你们这样守信用的企业,就应该给发一个质量免检标志,像电视里播的那种国家免检产品一样。”
“那可就太好了。”冯茂乔满脸喜色,“如果汉华真的给我们发这样一个标志,我就把它钉到厂门口去,这样一个标志,可比广告强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