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鞑虏增兵
景泰二年五月,大同镇城。
刘君韬率部进城之后,便开始囤积钱粮、兵备,为后续的大战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在太原府城坐镇的监军王祖和也是不断将兵部、户部调拨的补给运送北上,还不断将兖州镇调拨的各种精良兵备一同运往大同镇城。
同时,兖州镇幕府军部新兵司也是调集了两千多精锐新兵,会同运往大同镇城的兵备一起北上,监军王祖和也是一路开绿灯,还给这两千多名新兵配上了口粮。
对此,刘君韬也是对王祖和这个监军十分满意,此人不争权、不贪财,虽然为人有些圆滑,但也是一个能够做实事的人,至少比明末时候的那些内官监军强上百倍了。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刘君韬不但将麾下各营的兵额补齐,而且也囤积了足够大军奋战数月之久的钱粮、兵备,此时就算大同镇城再度被围,瓦剌铁骑将大军的后勤补给切断,刘君韬也是怡然不惧。
同时,刘君韬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都是调集了不少的尖哨、夜不收北上,不断探查瓦剌大军的动向。
让二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瓦剌大汗也先竟然还无动静,就在北面几十里的大营中按兵不动,除了时不时的纵兵劫掠一番,便再没有什么行动了。
薛桐有些坐不住了,便主动找到刘君韬商议,二人商议了一番,刘君韬便认为也先一定是在调集援军,对此薛桐也是颇为赞同。
“看来鞑虏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薛桐愤愤的说道:“我真是想不明白,那也先刚刚称汗,不在草原上享福,为什么非要攻打咱们大同镇!”
刘君韬笑着说道:“我看,就是因为那也先刚刚称汗,所以急需打下大同镇城立威,想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威望,震慑住脱脱不花的旧部!”
薛桐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说道:“刘总兵这么一说,还真是有道理啊!”
说完,薛桐又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如果也先真的是在调集援军,那咱们是不是主动出击?要是等到也先的援军赶到,那鞑虏兵势又会复起啊!”
刘君韬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咱们就按照之前商议的方案行动,我将兖州镇左营将士留下,协助薛总兵守卫大同镇城。我率领剩下的各营兵马出城扎营,到时候再视情况率军出击!”
“好!”
这段时间,薛桐也是知道了兖州镇兵马的建制情况,知道兖州镇一营兵马下辖两个战兵营,兵力足足有一万两千多、将近一万三千人的样子,大同镇城有了这么多的精锐大军协防,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这还不算这一个月的时间,在代王府和大同知府的协助下,薛桐又是征集了两万社兵,现在大同镇城的防守兵力可以说是十分充足的了。
薛桐心中顿时放松了不少,又是对刘君韬说了不少的感谢的话。
几天之后,刘君韬和薛桐派出去的尖哨和夜不收纷纷策马返回城内,还有几个精锐夜不收身受重伤。
这些夜不收和尖哨都是带回了瓦剌大军的情报:也先增兵五万,此时已经率领二十一万大军拔营南下,正在缓慢的朝着大同镇城而来。
接到了这个消息,刘君韬和薛桐也是立即开始行动。
薛桐急忙拜见了代王和大同知府,将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做了通报,而后便会同兖州镇左营参将陈子平一起,开始部署大同镇城的城防。
此前,刘君韬已经将协防大同镇城的命令通知了陈子平,并且让其暂时听从薛桐的指挥。
经过商议之后,陈子平率领麾下的一个战兵营驻守大同镇城北城墙,以及北关城,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则是率领麾下兵马驻守其余三面城防。
兖州镇左营剩下一个战兵营则是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各方。
与此同时,刘君韬也是召集各营参将议事,宣布了出城迎战的方略,对此众将也是全部赞同,刘子安和张玉清也是颇为积极,二人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
刘子安手下的哨骑已经全部撒了出去,正在密切监视瓦剌大军的动向,同时也在不断关注着朝中的动静。
而张玉清则是已经会同手下的众多参谋,制定了不少的迎战方案,以供刘君韬参考。
眼见万事俱备,刘君韬当天便前往代王府和知府衙门,向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说明情况,顺便告辞。
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都满是期望,说了不少为刘君韬鼓气的话,刘君韬也是保证,自己一定可以率军击退瓦剌大军的进攻。
次日,刘君韬率军从大同镇城北门出城,参将张骁军率领兖州镇先锋营在前开路,而后兖州镇前营、右营、中军营、后营、铁骑营依次出城,七万大军几乎将大同镇城北面的旷野完全占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此时,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也是传来,大同镇城内不少的百姓都是涌到北门附近,为兖州镇将士鼓气助威。
“大明万胜!军爷早日凯旋!”
“军爷多杀鞑子,好样的!”
与此同时,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和兖州镇参将陈子平也是来到北城头,望着旷野上正在行进的七万大军,二人都是下令城头上的士兵擂响战鼓,为北上迎战的大军助威。
“咚!咚!咚!”
“咚!咚!咚!”
雄浑的战鼓声响彻天际,顿时就将大军原本就十分高涨的士气渲染起来,直上云霄!
刘君韬率军一路北上,一天之内便行进了十几里路,在雷公山和白登山之间的旷野上扎下了大营,正好将瓦剌大军南下大同镇城的道路彻底堵死!
兖州镇七万大军北上迎击的消息,也被瓦剌哨骑探得,也先得到消息之后,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在距离明军大营十五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之后,也先便召集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中军大帐议事,三人开始商议对阵兖州镇兵马之事。
此前也先再度从草原上抽调五万大军,赛刊王和大将阿剌知院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二人认为此战己方已经没有取胜的机会,再打下去也只能是损兵折将而已,不如暂时撤回草原。
按照赛刊王的说法,此番大军虽然折损了不少的兵马,但是也从大同镇城周边掳掠了不少的人口和钱粮,对内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可是也先却不愿意撤军,对其来说,只有攻下大同镇城才算是战果,才能够堵上瓦剌内部那些权贵的嘴!
所以也先才会不惜代价再度调集援军南下,想要再度开打,拿下大同镇城。
可是对于调兵之事,大将阿剌知院也是持反对态度的,此番南下也先已经先后调集了将近三十万铁骑,这可是几乎瓦剌的全部兵力了,一旦有个什么闪失,瓦剌国本将会一战尽失!
面对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的反对态度,也先力排众议,认为此战就算是战败,自己也会将大军安然带回草原,如果能够击败刘君韬、拿下大同镇城,那瓦剌的国势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也先的固执己见,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也只能全力支持。
一番商议之后,三人一致认为要趁着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与之决战。
于是,二十一万瓦剌大军在两天之后再度南下进发,朝着兖州镇兵马大营逼近着。
刘君韬率部进城之后,便开始囤积钱粮、兵备,为后续的大战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在太原府城坐镇的监军王祖和也是不断将兵部、户部调拨的补给运送北上,还不断将兖州镇调拨的各种精良兵备一同运往大同镇城。
同时,兖州镇幕府军部新兵司也是调集了两千多精锐新兵,会同运往大同镇城的兵备一起北上,监军王祖和也是一路开绿灯,还给这两千多名新兵配上了口粮。
对此,刘君韬也是对王祖和这个监军十分满意,此人不争权、不贪财,虽然为人有些圆滑,但也是一个能够做实事的人,至少比明末时候的那些内官监军强上百倍了。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刘君韬不但将麾下各营的兵额补齐,而且也囤积了足够大军奋战数月之久的钱粮、兵备,此时就算大同镇城再度被围,瓦剌铁骑将大军的后勤补给切断,刘君韬也是怡然不惧。
同时,刘君韬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都是调集了不少的尖哨、夜不收北上,不断探查瓦剌大军的动向。
让二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瓦剌大汗也先竟然还无动静,就在北面几十里的大营中按兵不动,除了时不时的纵兵劫掠一番,便再没有什么行动了。
薛桐有些坐不住了,便主动找到刘君韬商议,二人商议了一番,刘君韬便认为也先一定是在调集援军,对此薛桐也是颇为赞同。
“看来鞑虏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薛桐愤愤的说道:“我真是想不明白,那也先刚刚称汗,不在草原上享福,为什么非要攻打咱们大同镇!”
刘君韬笑着说道:“我看,就是因为那也先刚刚称汗,所以急需打下大同镇城立威,想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威望,震慑住脱脱不花的旧部!”
薛桐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说道:“刘总兵这么一说,还真是有道理啊!”
说完,薛桐又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如果也先真的是在调集援军,那咱们是不是主动出击?要是等到也先的援军赶到,那鞑虏兵势又会复起啊!”
刘君韬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咱们就按照之前商议的方案行动,我将兖州镇左营将士留下,协助薛总兵守卫大同镇城。我率领剩下的各营兵马出城扎营,到时候再视情况率军出击!”
“好!”
这段时间,薛桐也是知道了兖州镇兵马的建制情况,知道兖州镇一营兵马下辖两个战兵营,兵力足足有一万两千多、将近一万三千人的样子,大同镇城有了这么多的精锐大军协防,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这还不算这一个月的时间,在代王府和大同知府的协助下,薛桐又是征集了两万社兵,现在大同镇城的防守兵力可以说是十分充足的了。
薛桐心中顿时放松了不少,又是对刘君韬说了不少的感谢的话。
几天之后,刘君韬和薛桐派出去的尖哨和夜不收纷纷策马返回城内,还有几个精锐夜不收身受重伤。
这些夜不收和尖哨都是带回了瓦剌大军的情报:也先增兵五万,此时已经率领二十一万大军拔营南下,正在缓慢的朝着大同镇城而来。
接到了这个消息,刘君韬和薛桐也是立即开始行动。
薛桐急忙拜见了代王和大同知府,将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做了通报,而后便会同兖州镇左营参将陈子平一起,开始部署大同镇城的城防。
此前,刘君韬已经将协防大同镇城的命令通知了陈子平,并且让其暂时听从薛桐的指挥。
经过商议之后,陈子平率领麾下的一个战兵营驻守大同镇城北城墙,以及北关城,而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则是率领麾下兵马驻守其余三面城防。
兖州镇左营剩下一个战兵营则是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各方。
与此同时,刘君韬也是召集各营参将议事,宣布了出城迎战的方略,对此众将也是全部赞同,刘子安和张玉清也是颇为积极,二人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
刘子安手下的哨骑已经全部撒了出去,正在密切监视瓦剌大军的动向,同时也在不断关注着朝中的动静。
而张玉清则是已经会同手下的众多参谋,制定了不少的迎战方案,以供刘君韬参考。
眼见万事俱备,刘君韬当天便前往代王府和知府衙门,向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说明情况,顺便告辞。
代王朱仕壥和大同知府都满是期望,说了不少为刘君韬鼓气的话,刘君韬也是保证,自己一定可以率军击退瓦剌大军的进攻。
次日,刘君韬率军从大同镇城北门出城,参将张骁军率领兖州镇先锋营在前开路,而后兖州镇前营、右营、中军营、后营、铁骑营依次出城,七万大军几乎将大同镇城北面的旷野完全占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此时,瓦剌大军再度来袭的消息也是传来,大同镇城内不少的百姓都是涌到北门附近,为兖州镇将士鼓气助威。
“大明万胜!军爷早日凯旋!”
“军爷多杀鞑子,好样的!”
与此同时,大同镇副总兵薛桐和兖州镇参将陈子平也是来到北城头,望着旷野上正在行进的七万大军,二人都是下令城头上的士兵擂响战鼓,为北上迎战的大军助威。
“咚!咚!咚!”
“咚!咚!咚!”
雄浑的战鼓声响彻天际,顿时就将大军原本就十分高涨的士气渲染起来,直上云霄!
刘君韬率军一路北上,一天之内便行进了十几里路,在雷公山和白登山之间的旷野上扎下了大营,正好将瓦剌大军南下大同镇城的道路彻底堵死!
兖州镇七万大军北上迎击的消息,也被瓦剌哨骑探得,也先得到消息之后,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在距离明军大营十五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之后,也先便召集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中军大帐议事,三人开始商议对阵兖州镇兵马之事。
此前也先再度从草原上抽调五万大军,赛刊王和大将阿剌知院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二人认为此战己方已经没有取胜的机会,再打下去也只能是损兵折将而已,不如暂时撤回草原。
按照赛刊王的说法,此番大军虽然折损了不少的兵马,但是也从大同镇城周边掳掠了不少的人口和钱粮,对内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可是也先却不愿意撤军,对其来说,只有攻下大同镇城才算是战果,才能够堵上瓦剌内部那些权贵的嘴!
所以也先才会不惜代价再度调集援军南下,想要再度开打,拿下大同镇城。
可是对于调兵之事,大将阿剌知院也是持反对态度的,此番南下也先已经先后调集了将近三十万铁骑,这可是几乎瓦剌的全部兵力了,一旦有个什么闪失,瓦剌国本将会一战尽失!
面对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的反对态度,也先力排众议,认为此战就算是战败,自己也会将大军安然带回草原,如果能够击败刘君韬、拿下大同镇城,那瓦剌的国势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也先的固执己见,大将阿剌知院和赛刊王也只能全力支持。
一番商议之后,三人一致认为要趁着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与之决战。
于是,二十一万瓦剌大军在两天之后再度南下进发,朝着兖州镇兵马大营逼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