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听春晚
机长大人罗福彬被二姐授命给大家调收音机。
就调到中央广播电台,正在转播春节联欢晚会。虽然买不了电视看,但全家人也能听春晚,热闹热闹。
八十年代春晚水平那是全国老百姓都公认的高水平,家家户户过年必看,而且整个春节到元宵结束都得回放好几遍。哪像三十年后,被新新人类们埋汰的一文不值。
所以对于罗家人来说,光是从广播里听春晚,就够稀奇够精彩的了。
听节目主持人报幕,听唱歌,听相声,听小品,跳舞是听不到的,可能听歌曲。能上春晚的那都是全国最高水平,很是让罗家这群“乡巴佬”开了眼界。
罗雪梅本来还埋怨小福星没事买这玩意干啥?此刻却觉得这小盒子是真神奇,那么小的身板却又能唱又能说,好大的本事。
全家人都顾不上闲话,心情的起起落落都跟着电台里的晚会声音走。就连罗芙馨也被这种气氛感染,跟家人一起投入到这全国人民一条心的春晚情结中去。
罗家这边热热闹闹的听春晚,引得隔壁周连喜两口子和孩子们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周福全,拖着鼻涕拉着周连喜的胳膊也要听收音机。闹得周连喜直上火,伸手就给他一个大巴掌。周福全哇哇大哭,罗招娣就跟丈夫拉扯起来,两口子大过年的又是吵又是闹。差点没把周定生给气着,自叹家门不幸。罗小兰自然又把这笔账算老二家头上,要不是他家闹收音机,能害的小儿子家闹腾?反正好的坏的,都是老二家的错。
好在罗家人只顾着听春晚,对周家的闹腾是一点没注意。春晚多热闹多精彩,谁还在乎隔壁那些渣渣。
有了春节晚会,全家人的兴致都挺高。只有小囡囡到十一点就熬不住,喝了奶直犯困。罗芙蓉就抱她上去一同睡了。
剩下四口人仍旧留在灶间里听收音机,等待午夜零点的到来,迎接新年。
当收音机里传出新年钟声的时候,周连富在自家老婆和小女儿的搀扶下,跨出家门。前头小儿子罗福彬已经迫不及待的拎着炮仗和火柴出去。
初一凌晨由一家之主放炮,是罗家岙的习俗。
十二点刚过,外面黑漆漆的,可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却格外热闹。
在冷冽的寒风中,罗家也结结实实放了八个大炮仗,咚咚咚的震了好一会。
硝烟弥漫,呛得罗芙馨伸手掩鼻。罗福彬却兴奋的拿脚去提那些炸开膛的炮仗,嘴巴里配着音,“嘭嘭”的放炮。
周连富放眼远眺,又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家人,伸手悄悄的摸了摸自己的伤腿,心中升起一股劫后余生的感慨和庆幸。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上这样的祸事,在这个农村汉子的想法里,让大卡车轧断了腿,能保住命就是菩萨保佑,残废也是应该的。只是谁能接受从一个好好的健全人,突然就变成残废呢?
可他不但保住了命,还保住了腿。这真是多亏了小女儿罗芙馨,也不知这小囡女是怎么想的,竟然能拿这么大的主意。乡下老农,怎敢想去省城看病,还让老教授给动手术。
更没想到,这省城的医生是真厉害。断了的腿还能给接上,接上了还能活还能用。
这是什么样的本事?这是只有读书,去上学,上大学,才能学会的本事。
若说以往他给孩子上学念书,还只是一种为人父母指望孩子能跳出农门的朴实心愿。到如今经过这场劫后余生,他心里对供孩子读书上进,更有了一种具有现实功利性的迫切感。
对村里那些“读书费钱不如让孩子早点赚钱才划算”的说法了,他已经嗤之以鼻。也不会再觉得农村孩子考个中专上个师范就是最好的出路,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去考大学,上大学。
罗家的孩子们并不知父亲心里的此番感慨,在冷风里站久了,罗芙馨就要回去。外面哪有家里好,烤着火盆多舒服。
进了屋,这回得把门拴好了。外面放炮的时候,罗雪梅已经在大灶里又烧了一大锅热水,给大家洗脸烫脚。又用热汤锅里的水灌了两个热水袋,给罗芙馨和罗福彬一人一个,赶他们上去睡觉。
自个帮周连富烫了脚之后,匆忙也洗一把,也搀扶着他一起上楼去休息。
明儿还得早起,指不定就有客人要来,得预备起来。
初一大早,罗芙馨还睡得迷迷糊糊,就感觉自个被窝里多了一个会动的大包裹。伸手一揽,扑鼻一阵奶香,可不就是小侄女囡囡。
罗芙蓉睡得早,起得也早。可比她更早的是罗雪梅,身为一家主母,早就在灶头忙活开了。
上午果然有客来,罗芙馨得叫大姑妈,是罗雪梅的亲大姐。
罗家当年是四姐妹,大姑娘就嫁在本村,也是靠种地吃饭。二姑娘罗雪梅被罗老头留下顶门立户,找了上门女婿。三姑娘找的是县城的农户,两口子如今种起了大棚菜,搞得还挺热闹。
四姑娘嫁的最远,嫁到了外省。是她自个在茶山上看中的采茶客,小伙子人精神嘴又甜,三瓜两枣把姑娘给拢住了。罗老头心里是不肯的,可姑娘自个铁了心要走,留不住了。采茶客临走把这半年采茶得的钱给了罗家算是聘礼,姑娘他就领走了。一直到罗四姐生了儿子,那边才放她回来过一趟。
罗大姑是赶着上午来,吃了中饭就得回去。晚上自家也要新媳妇,她得掌勺。
论说周连富腿伤那事,做亲姐妹的应该多帮衬。可罗大姑两口子也是靠种地吃饭,日子紧巴巴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相看好了,姑娘家要了五百块的彩礼,一下就把家里给掏空了。过几年小儿子还得相看,又是一笔花销。
罗大姑出不起钱,只能出力。罗雪梅去省城医院照顾那阵,就是大姑两口子帮忙照看罗家的地。
罗雪梅晓得大姐的难处,也就不说什么。把小福星买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呼亲姐姐吃。临走还让她带了一箱芦柑回去,晚上也好招待新媳妇。
就调到中央广播电台,正在转播春节联欢晚会。虽然买不了电视看,但全家人也能听春晚,热闹热闹。
八十年代春晚水平那是全国老百姓都公认的高水平,家家户户过年必看,而且整个春节到元宵结束都得回放好几遍。哪像三十年后,被新新人类们埋汰的一文不值。
所以对于罗家人来说,光是从广播里听春晚,就够稀奇够精彩的了。
听节目主持人报幕,听唱歌,听相声,听小品,跳舞是听不到的,可能听歌曲。能上春晚的那都是全国最高水平,很是让罗家这群“乡巴佬”开了眼界。
罗雪梅本来还埋怨小福星没事买这玩意干啥?此刻却觉得这小盒子是真神奇,那么小的身板却又能唱又能说,好大的本事。
全家人都顾不上闲话,心情的起起落落都跟着电台里的晚会声音走。就连罗芙馨也被这种气氛感染,跟家人一起投入到这全国人民一条心的春晚情结中去。
罗家这边热热闹闹的听春晚,引得隔壁周连喜两口子和孩子们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周福全,拖着鼻涕拉着周连喜的胳膊也要听收音机。闹得周连喜直上火,伸手就给他一个大巴掌。周福全哇哇大哭,罗招娣就跟丈夫拉扯起来,两口子大过年的又是吵又是闹。差点没把周定生给气着,自叹家门不幸。罗小兰自然又把这笔账算老二家头上,要不是他家闹收音机,能害的小儿子家闹腾?反正好的坏的,都是老二家的错。
好在罗家人只顾着听春晚,对周家的闹腾是一点没注意。春晚多热闹多精彩,谁还在乎隔壁那些渣渣。
有了春节晚会,全家人的兴致都挺高。只有小囡囡到十一点就熬不住,喝了奶直犯困。罗芙蓉就抱她上去一同睡了。
剩下四口人仍旧留在灶间里听收音机,等待午夜零点的到来,迎接新年。
当收音机里传出新年钟声的时候,周连富在自家老婆和小女儿的搀扶下,跨出家门。前头小儿子罗福彬已经迫不及待的拎着炮仗和火柴出去。
初一凌晨由一家之主放炮,是罗家岙的习俗。
十二点刚过,外面黑漆漆的,可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却格外热闹。
在冷冽的寒风中,罗家也结结实实放了八个大炮仗,咚咚咚的震了好一会。
硝烟弥漫,呛得罗芙馨伸手掩鼻。罗福彬却兴奋的拿脚去提那些炸开膛的炮仗,嘴巴里配着音,“嘭嘭”的放炮。
周连富放眼远眺,又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家人,伸手悄悄的摸了摸自己的伤腿,心中升起一股劫后余生的感慨和庆幸。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上这样的祸事,在这个农村汉子的想法里,让大卡车轧断了腿,能保住命就是菩萨保佑,残废也是应该的。只是谁能接受从一个好好的健全人,突然就变成残废呢?
可他不但保住了命,还保住了腿。这真是多亏了小女儿罗芙馨,也不知这小囡女是怎么想的,竟然能拿这么大的主意。乡下老农,怎敢想去省城看病,还让老教授给动手术。
更没想到,这省城的医生是真厉害。断了的腿还能给接上,接上了还能活还能用。
这是什么样的本事?这是只有读书,去上学,上大学,才能学会的本事。
若说以往他给孩子上学念书,还只是一种为人父母指望孩子能跳出农门的朴实心愿。到如今经过这场劫后余生,他心里对供孩子读书上进,更有了一种具有现实功利性的迫切感。
对村里那些“读书费钱不如让孩子早点赚钱才划算”的说法了,他已经嗤之以鼻。也不会再觉得农村孩子考个中专上个师范就是最好的出路,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去考大学,上大学。
罗家的孩子们并不知父亲心里的此番感慨,在冷风里站久了,罗芙馨就要回去。外面哪有家里好,烤着火盆多舒服。
进了屋,这回得把门拴好了。外面放炮的时候,罗雪梅已经在大灶里又烧了一大锅热水,给大家洗脸烫脚。又用热汤锅里的水灌了两个热水袋,给罗芙馨和罗福彬一人一个,赶他们上去睡觉。
自个帮周连富烫了脚之后,匆忙也洗一把,也搀扶着他一起上楼去休息。
明儿还得早起,指不定就有客人要来,得预备起来。
初一大早,罗芙馨还睡得迷迷糊糊,就感觉自个被窝里多了一个会动的大包裹。伸手一揽,扑鼻一阵奶香,可不就是小侄女囡囡。
罗芙蓉睡得早,起得也早。可比她更早的是罗雪梅,身为一家主母,早就在灶头忙活开了。
上午果然有客来,罗芙馨得叫大姑妈,是罗雪梅的亲大姐。
罗家当年是四姐妹,大姑娘就嫁在本村,也是靠种地吃饭。二姑娘罗雪梅被罗老头留下顶门立户,找了上门女婿。三姑娘找的是县城的农户,两口子如今种起了大棚菜,搞得还挺热闹。
四姑娘嫁的最远,嫁到了外省。是她自个在茶山上看中的采茶客,小伙子人精神嘴又甜,三瓜两枣把姑娘给拢住了。罗老头心里是不肯的,可姑娘自个铁了心要走,留不住了。采茶客临走把这半年采茶得的钱给了罗家算是聘礼,姑娘他就领走了。一直到罗四姐生了儿子,那边才放她回来过一趟。
罗大姑是赶着上午来,吃了中饭就得回去。晚上自家也要新媳妇,她得掌勺。
论说周连富腿伤那事,做亲姐妹的应该多帮衬。可罗大姑两口子也是靠种地吃饭,日子紧巴巴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相看好了,姑娘家要了五百块的彩礼,一下就把家里给掏空了。过几年小儿子还得相看,又是一笔花销。
罗大姑出不起钱,只能出力。罗雪梅去省城医院照顾那阵,就是大姑两口子帮忙照看罗家的地。
罗雪梅晓得大姐的难处,也就不说什么。把小福星买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呼亲姐姐吃。临走还让她带了一箱芦柑回去,晚上也好招待新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