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灾难之下没有哪个国家是无辜的
萧锐监国前,去北方转了小半年,了解了民间情况,但安西十四州和安北十四州都没有去过,那是大夏新扩展的疆域,纵然有张良、萧何、叶文道管理,可以高枕无忧,但萧锐作为一国之君,也想去瞧瞧。
这就好比娶了一位娇妻,据说国色天香,却远在老家,只能听着多美多美,却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那热切的心情,应该都能体会吧。
而且正如萧锐所说,他现在有时间,朝廷内外稳定运转,边关太平,现在不去一旦将来征战,那萧锐就去不了了。
当然了,也有一定的风险,毕竟萧锐才刚刚登基,哪有做皇帝第二年就巡游天下的,也不怕皇位没坐稳,让人给撬了。
萧锐还真不怕,现在巡防营还在忠勇侯张劲夫手中,城外的护城大营交由叶修的儿子叶秋负责,叶家两父子都是忠勇之人,再把郭子仪推上兵部尚书的位置,一切都在萧锐的掌控了。
夏皇退位前把不安分的因素全部解决,无需萧锐从头收拾,避免了长时间来平衡布局,所以萧锐才能愉快、自由的开展自己的计划。
李元芳大概年底前能突破超品境,到时候青莲剑客需要留在宫中戍卫,所以萧锐带李元芳、盖子聂和汪大直、贾诩前往。
汪大直也在服用大还丹,他的进展慢于李元芳,而且岁数在那里摆着,很难迈入超品,但成为半步超品应该没问题。
有三位高手保护萧锐,安全有了保证,自然就能放心的微服私访了。原本还担心贾诩躲懒,没想到是迫不及待地要跟去,看来安逸的生活虽然美好,但人生除了平淡,还应该有些波澜才壮阔。
萧锐离开贾府后,贾诩也换上正装,去拜访了霍星野。
霍星野听说贾诩来访,也是一愣。
“他怎么来了!我和他并不熟啊。”霍星野纳闷道,但是紧接着,他的内心起了忧虑。
贾诩是陛下的人,虽然现在挂个三品闲职,但谁都知道是他自己不想入朝堂,不然的话,凭他从龙之功,入内阁参知政事并非难事。
现在贾诩来访,看来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看来是要动我了。”霍星野叹了一声。
说完,霍星野立即起身迎接贾诩。
本不熟的两人在府门前寒暄几句,霍星野热情地邀请贾诩入府用茶,两人喝着茶聊着闲言碎语。
看时机差不多了,贾诩终于开始了自己来此的目的,“听说霍大人年轻时,曾随太上皇南征北战,乃是叱咤战场的骁勇大将啊!”
霍星野笑道:“让贾大人见笑了,若论当年叱咤战场,谁会是汝阳王和诸位军侯的对手,我只是马前卒,承蒙太上皇不弃,可以陪同作战。”
贾诩便问道:“人上了岁数,就向往年轻时的岁月,霍大人可有这个想法?”
霍星野一怔,听出了贾诩的话外意。
如果自己说有,那陛下的意思很可能是调自己出京为武将,而如果说没有,那自然另有去处。
自己从一开始就支持错了人,站错了队,陛下没有直接清理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现在就看自己懂不懂得审视夺度了。
“有想法,正想出去瞧瞧,贾大人可愿帮忙?”霍星野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笑着回应。
贾诩也笑了,霍星野的确不简单,自己来此啥也没说,只是试探了一句,他就猜出了所有情况,并且很干脆地接受一切安排。这样最聪明,因为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益。
“霍大人既然开口了,贾某自然帮忙。本来贾某心中还有很多话想说,现在看来不用了。其实凭霍大人的能力,就算外出领兵,也是一方良将。”贾诩回道。
霍星野点了点头。
第二日,霍星野主动拜见陛下,深感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兵部尚书之位,恳求辞去兵部尚书之位。
萧锐挽留了几句后,便同意了霍星野的请求,本来想让他去甘州,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便调他去福州鲤城军镇,统领兵马。因为韩明已经去了肃州,鲤城军镇的军务由总兵负责,如今派霍星野去正好。
紧接着,兵部左侍郎郭子仪升为兵部尚书。
如此,内阁和六部的安排彻底完成。
而接下的时间就过得飞快了。
过了秋分,便是冬。
上次萧锐把弹棉花普及的人物交给袁媛,给她找些事做,让她的生活更加精彩。而她也尽职尽责,很喜欢这份工作,把弹棉花的手艺传给妇孺中。
冬至之后,天气骤降,百姓们都种植了棉花,此时都懂得弹棉花,把棉花谈的松软蓬松,缝在衣服内衬中,穿起来暖洋洋。
棉花的保温效果可比棉絮、柳絮要好,有了棉衣,面对骤降的温度,往年愁云惨淡的眉宇间也能松了一口气。
当时间来到大雪节气,进入十月末的严冬,大夏的温度估计也得零下二十度。
据说祁江上都结了冰,这可把秦皇乐坏了,他立即安排秦军看能不能直接踩冰渡江,攻打大夏,而结果让他很失望,祁江虽然结冰了,但并未封江,而且冰层的厚度并不厚,根本支撑不了大规模兵马、辎重踩踏。
说起秦国,自然要谈谈蒙毅率领的十万北上兵马,他们进入草原中,还没攻打大夏的甘州、肃州,就遭遇了元国蒙古部落的袭击,有郭嘉藏身蒙古部落,岂会让秦军去攻打大夏!
所以蒙毅没有办法,只能先和蒙古部落周旋,而这一周旋就耽搁了较长时间,草原也开始下暴雪,蒙毅无奈,只能撤军退回秦国领地。
这么冷的天,对行军打仗也是一种煎熬。
而这段时间已来,常胜侯田博元和镇远侯韩明已经把甘州、肃州打造的固若金汤,每州戍卫十万人,就算秦军突破草原真的杀了过来,也会让他们停在大夏的边关线外。
当时间过了冬至,接下来就是小寒、大寒,距离年尾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了。
温暖如春的养心殿内,萧锐正在审读户部送来的奏章,奏章中介绍的是寒冬之下各州的基本情况。虽然萧锐做了很多的努力,又是推广棉花,又是全面开放煤矿,但面对如此寒冬,还是有不少贫寒之人没有挺过来。
唯一庆幸的是,数量较之往年,较之其他国家,都有大幅度下降。
棉花和煤炭,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户部的奏章中,还介绍了棉花价格和煤炭价格的波动,一些地区出现了哄抬物价的现象,不法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
幸好萧锐有先见之明,早就让户部新设一司,专门监督和管理市场价格,就是防止商家被利润熏心了。
这些商家的下场很凄惨,朝廷开出了高达几十万的罚金,没有钱那就用房屋、物品抵扣,把敢贪财的商家罚的一无所有,大大威慑了其他商家。
朝廷减税促商,但也得知法守法。
“大夏的情况都很严峻,那其他国家呢?”萧锐放下奏章,问向汪大直。
汪大直恭敬道:“回禀陛下,郭先生从元国发来密信,说元国的温度极低,达到了把碗中热水抛向空中便成了雪。很多小部落只能归顺大部落才能存活,要不然就只能走向灭亡。这个寒冬,元国冻死之人是一个可怕的数量。”
萧锐点点头,大夏都零下二十度,那元国岂不是得零下四十度啊。零下四十度的寒冬,的确能让热水抛出成雪。
这么冷的天,元人没有棉花,没有煤炭,只能靠着蒙古包,靠着羊皮取暖,岁数稍微大些,耐寒能力差的,便熬不过这个寒冬。
这是天地间的灾害,非人力能抵挡,元国可汗也无力改变。而且,换作以前,早就派兵南下掠夺齐国了,但这次,有岳飞和李存孝、养由基重兵戍卫,打退了元军的数次掠夺的意图,反而损兵折将,更是没有拿到物资。
而对元国更可怕的是冬天过后。
来年来春,天气温度回升慢,积雪不融化,便会限制牧草的生长,他们的牛羊马熬过了一个冬天,牧草已经耗尽,新牧草出不过,又抢不到物质,这对元国而言才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汪大直继续道:“燕国和魏国也遭遇了寒冬,不过情况比大夏好一些。但也损失较重。”
“秦国呢?”萧锐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秦国,而且现在秦国的一切情况都得禀告萧锐。
这两个多月来,秦国的赢王秦正,终于把东启十六郡的叛贼杀得差不多了,明面上,东启十六郡已经很平稳,但是连坐了太多齐国旧民,暗中更是激化了齐民的仇恨,所以平稳之下,依然是波涛汹涌。
不过秦皇大大嘉奖了赢王,又逢秦皇生辰,赢王秦正已经回了秦都。
“回禀陛下,秦国也遭遇了严寒降温,西厂情报显示,单单秦都之中冻死的难民就几千人,是秦国历史上最多的一次,更不要说整个秦国范围之内了。”汪大直回禀道。
萧锐点点头,接着问道:“嫪毐呢,有没有最新的情况?”
汪大直摇了摇头。
嫪毐进入秦国的后宫后,便不好打听情报了,川建国也不敢深入打听,怕被李偲的人察觉。
这就好比娶了一位娇妻,据说国色天香,却远在老家,只能听着多美多美,却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那热切的心情,应该都能体会吧。
而且正如萧锐所说,他现在有时间,朝廷内外稳定运转,边关太平,现在不去一旦将来征战,那萧锐就去不了了。
当然了,也有一定的风险,毕竟萧锐才刚刚登基,哪有做皇帝第二年就巡游天下的,也不怕皇位没坐稳,让人给撬了。
萧锐还真不怕,现在巡防营还在忠勇侯张劲夫手中,城外的护城大营交由叶修的儿子叶秋负责,叶家两父子都是忠勇之人,再把郭子仪推上兵部尚书的位置,一切都在萧锐的掌控了。
夏皇退位前把不安分的因素全部解决,无需萧锐从头收拾,避免了长时间来平衡布局,所以萧锐才能愉快、自由的开展自己的计划。
李元芳大概年底前能突破超品境,到时候青莲剑客需要留在宫中戍卫,所以萧锐带李元芳、盖子聂和汪大直、贾诩前往。
汪大直也在服用大还丹,他的进展慢于李元芳,而且岁数在那里摆着,很难迈入超品,但成为半步超品应该没问题。
有三位高手保护萧锐,安全有了保证,自然就能放心的微服私访了。原本还担心贾诩躲懒,没想到是迫不及待地要跟去,看来安逸的生活虽然美好,但人生除了平淡,还应该有些波澜才壮阔。
萧锐离开贾府后,贾诩也换上正装,去拜访了霍星野。
霍星野听说贾诩来访,也是一愣。
“他怎么来了!我和他并不熟啊。”霍星野纳闷道,但是紧接着,他的内心起了忧虑。
贾诩是陛下的人,虽然现在挂个三品闲职,但谁都知道是他自己不想入朝堂,不然的话,凭他从龙之功,入内阁参知政事并非难事。
现在贾诩来访,看来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看来是要动我了。”霍星野叹了一声。
说完,霍星野立即起身迎接贾诩。
本不熟的两人在府门前寒暄几句,霍星野热情地邀请贾诩入府用茶,两人喝着茶聊着闲言碎语。
看时机差不多了,贾诩终于开始了自己来此的目的,“听说霍大人年轻时,曾随太上皇南征北战,乃是叱咤战场的骁勇大将啊!”
霍星野笑道:“让贾大人见笑了,若论当年叱咤战场,谁会是汝阳王和诸位军侯的对手,我只是马前卒,承蒙太上皇不弃,可以陪同作战。”
贾诩便问道:“人上了岁数,就向往年轻时的岁月,霍大人可有这个想法?”
霍星野一怔,听出了贾诩的话外意。
如果自己说有,那陛下的意思很可能是调自己出京为武将,而如果说没有,那自然另有去处。
自己从一开始就支持错了人,站错了队,陛下没有直接清理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现在就看自己懂不懂得审视夺度了。
“有想法,正想出去瞧瞧,贾大人可愿帮忙?”霍星野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笑着回应。
贾诩也笑了,霍星野的确不简单,自己来此啥也没说,只是试探了一句,他就猜出了所有情况,并且很干脆地接受一切安排。这样最聪明,因为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益。
“霍大人既然开口了,贾某自然帮忙。本来贾某心中还有很多话想说,现在看来不用了。其实凭霍大人的能力,就算外出领兵,也是一方良将。”贾诩回道。
霍星野点了点头。
第二日,霍星野主动拜见陛下,深感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兵部尚书之位,恳求辞去兵部尚书之位。
萧锐挽留了几句后,便同意了霍星野的请求,本来想让他去甘州,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便调他去福州鲤城军镇,统领兵马。因为韩明已经去了肃州,鲤城军镇的军务由总兵负责,如今派霍星野去正好。
紧接着,兵部左侍郎郭子仪升为兵部尚书。
如此,内阁和六部的安排彻底完成。
而接下的时间就过得飞快了。
过了秋分,便是冬。
上次萧锐把弹棉花普及的人物交给袁媛,给她找些事做,让她的生活更加精彩。而她也尽职尽责,很喜欢这份工作,把弹棉花的手艺传给妇孺中。
冬至之后,天气骤降,百姓们都种植了棉花,此时都懂得弹棉花,把棉花谈的松软蓬松,缝在衣服内衬中,穿起来暖洋洋。
棉花的保温效果可比棉絮、柳絮要好,有了棉衣,面对骤降的温度,往年愁云惨淡的眉宇间也能松了一口气。
当时间来到大雪节气,进入十月末的严冬,大夏的温度估计也得零下二十度。
据说祁江上都结了冰,这可把秦皇乐坏了,他立即安排秦军看能不能直接踩冰渡江,攻打大夏,而结果让他很失望,祁江虽然结冰了,但并未封江,而且冰层的厚度并不厚,根本支撑不了大规模兵马、辎重踩踏。
说起秦国,自然要谈谈蒙毅率领的十万北上兵马,他们进入草原中,还没攻打大夏的甘州、肃州,就遭遇了元国蒙古部落的袭击,有郭嘉藏身蒙古部落,岂会让秦军去攻打大夏!
所以蒙毅没有办法,只能先和蒙古部落周旋,而这一周旋就耽搁了较长时间,草原也开始下暴雪,蒙毅无奈,只能撤军退回秦国领地。
这么冷的天,对行军打仗也是一种煎熬。
而这段时间已来,常胜侯田博元和镇远侯韩明已经把甘州、肃州打造的固若金汤,每州戍卫十万人,就算秦军突破草原真的杀了过来,也会让他们停在大夏的边关线外。
当时间过了冬至,接下来就是小寒、大寒,距离年尾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了。
温暖如春的养心殿内,萧锐正在审读户部送来的奏章,奏章中介绍的是寒冬之下各州的基本情况。虽然萧锐做了很多的努力,又是推广棉花,又是全面开放煤矿,但面对如此寒冬,还是有不少贫寒之人没有挺过来。
唯一庆幸的是,数量较之往年,较之其他国家,都有大幅度下降。
棉花和煤炭,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户部的奏章中,还介绍了棉花价格和煤炭价格的波动,一些地区出现了哄抬物价的现象,不法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
幸好萧锐有先见之明,早就让户部新设一司,专门监督和管理市场价格,就是防止商家被利润熏心了。
这些商家的下场很凄惨,朝廷开出了高达几十万的罚金,没有钱那就用房屋、物品抵扣,把敢贪财的商家罚的一无所有,大大威慑了其他商家。
朝廷减税促商,但也得知法守法。
“大夏的情况都很严峻,那其他国家呢?”萧锐放下奏章,问向汪大直。
汪大直恭敬道:“回禀陛下,郭先生从元国发来密信,说元国的温度极低,达到了把碗中热水抛向空中便成了雪。很多小部落只能归顺大部落才能存活,要不然就只能走向灭亡。这个寒冬,元国冻死之人是一个可怕的数量。”
萧锐点点头,大夏都零下二十度,那元国岂不是得零下四十度啊。零下四十度的寒冬,的确能让热水抛出成雪。
这么冷的天,元人没有棉花,没有煤炭,只能靠着蒙古包,靠着羊皮取暖,岁数稍微大些,耐寒能力差的,便熬不过这个寒冬。
这是天地间的灾害,非人力能抵挡,元国可汗也无力改变。而且,换作以前,早就派兵南下掠夺齐国了,但这次,有岳飞和李存孝、养由基重兵戍卫,打退了元军的数次掠夺的意图,反而损兵折将,更是没有拿到物资。
而对元国更可怕的是冬天过后。
来年来春,天气温度回升慢,积雪不融化,便会限制牧草的生长,他们的牛羊马熬过了一个冬天,牧草已经耗尽,新牧草出不过,又抢不到物质,这对元国而言才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汪大直继续道:“燕国和魏国也遭遇了寒冬,不过情况比大夏好一些。但也损失较重。”
“秦国呢?”萧锐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秦国,而且现在秦国的一切情况都得禀告萧锐。
这两个多月来,秦国的赢王秦正,终于把东启十六郡的叛贼杀得差不多了,明面上,东启十六郡已经很平稳,但是连坐了太多齐国旧民,暗中更是激化了齐民的仇恨,所以平稳之下,依然是波涛汹涌。
不过秦皇大大嘉奖了赢王,又逢秦皇生辰,赢王秦正已经回了秦都。
“回禀陛下,秦国也遭遇了严寒降温,西厂情报显示,单单秦都之中冻死的难民就几千人,是秦国历史上最多的一次,更不要说整个秦国范围之内了。”汪大直回禀道。
萧锐点点头,接着问道:“嫪毐呢,有没有最新的情况?”
汪大直摇了摇头。
嫪毐进入秦国的后宫后,便不好打听情报了,川建国也不敢深入打听,怕被李偲的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