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龙兄虎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
  “其实,学电子也好,学航空也罢,就算钻研到最精深处,比如获得个诺贝尔奖什么的,终归只是钻研一门学科罢了,就算个人的能力再强,成就也终归有限,就好像咱们华夏形容古代武将所说的“千人敌、万人敌”那样,可以左右一场战役的胜负,却未必能决定天下兴亡的走势,就好比楚汉相争中的项羽,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能,也只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小子我其实志不在此。”
  谭振华引经据典说出的这番话果然引起了卢赫生的兴趣,他在微一愣神后仿佛若有所悟,追问道:“看来埃里克你还有更加远大的志向啊,不如说说看?”
  然而谭振华却没有立刻回答,他先是换了一副非常郑重的表情,然后才抬头直视卢赫生的眼睛,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卢赫绂”。
  “什么?!”
  卢赫生听了这三个字后的反应无比激烈,他“腾”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脸上也因为情绪的剧烈波动而染上了红晕,甚至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急急喝问道:“谭振华,你这是什么意思?”
  老爷子明显是真急眼了,连谭振华的大名都叫了出来。
  与此同时,刚才一直坐在一旁微笑倾听的徐欣也坐不住了,她站起身扶住了身体正在微微颤抖的卢赫生,双眼则惊疑不定地盯着谭振华,仿佛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端倪。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谭振华沉声说道:“刚才卢老问我的志向,而这就是我的答案。”
  卢赫生顿时陷入了沉默,而在良久之后,才颓然叹了一口气,缓缓坐了下来,嘴里喃喃地念唠道:“我懂了,我懂了,我什么都懂了。”
  徐欣爱怜地轻轻拍了拍老伴的手背,见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才转脸问谭振华道:“你认识大哥?你见过他?”
  谭振华微微摇摇头道:“徐奶奶,我从没见过他,也无缘认识他,但我却非常崇拜他,我知道他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及现在正在做什么,我和他选的路虽然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徐欣点点头,没再说话,而卢赫生却再次开口,只是,这次谭振华听他的声音比刚才低沉沙哑了很多,眼中也似有一点晶莹的亮光闪过:“三十多年了,我和他,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他这一去,一点音信都没有,埃里克,你告诉我,他还好吗?”
  谭振华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道:“卢老,我不想骗您,我真的没有他老人家的消息,但是我觉得,对于他所从事的那种工作来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您说对吗?而且他这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前进,我想,至少他的心情一定会是无比愉悦的,所以您不必担心他的。”
  卢赫生微微点了点头,认同了谭振华的说法,然后没再开口而是低头想起了自己的心事,谭振华知道自己刚才提及的那个名字对卢赫生的冲击实在太大,老人家肯定需要时间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便也没再开口,徐欣原本想要说点什么,张了张嘴,却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于是也只是摇摇头没做声,屋内一时陷入了沉寂。
  卢赫绂,这是一个不但必然会在这间屋内激起强烈的反应,更是对于华夏与米国两国政府来说,都不能将其忽略的人物。
  介绍他其实只需要六个字就足够了——
  华夏核能之父。
  卢赫绂,字合夫,出生于1914年6月,辽东省盛京市一家真正的书香门第。
  其父卢景贵是本世纪初华夏早期公派赴米国的留学生,交通与机械专家、“少帅”张学良的故交旧友,曾在张作霖麾下担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母亲崔可言也曾东渡日本求学,是著名革命先烈秋瑾先生在东京女子实践学堂的同学,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卢赫绂于1936年自燕京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赴米国留学的道路,1941年获米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在《米国物理月刊》上发表了《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一文,也因此文而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世界上最早掌握了原子弹秘密的人”。
  他优异的成绩当然也引起了米国政府的注意,早在他博士尚未毕业之前,米国政府就向他颁发了《科学人才征用表格》,他只要填完这张表格就可以留在米国,享受安裕的生活并继续从事钟爱的科研事业,然而,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在让他的人生走上了另一条艰难道路的同时,也必将留名青史。
  还是在1941年,他一拿到博士毕业证书便放弃了在米国所有的一切,与妻子一起毅然回国,甚至不顾当时的华夏正在与倭寇进行着一场惨烈的国运之战且国土大部都已经沦陷。
  他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条,而这条理由被他写在了给父母的家书之中:“我要回国与国民共患难,报效祖国。”
  回国后,他先后被中山大学理学院、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聘为教授,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等课程,因为那时正是抗倭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有限的物资都必须向军事需要倾斜,所以他常常只能在点着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破败的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1942年,他预言了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一种估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
  1945年,他研究出《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并在国际上率先发表,正是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奠定了他在国际核物理学届的宗师地位。
  1955年,卢赫生担任了绝密的“546培训班”导师。“546培训班”实际上是当时华夏为发展核事业而举办的一个特殊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数百名从全国高校选拔而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几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其中包括之后的华夏首任核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在后来解密公开的23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曾经是卢鹤绂的学生!
  1980年,卢赫绂当选为华夏科学院院士。
  如此成就,当得起一声“华夏核能之父”的称号。
  可以说,卢赫绂就是那种可以被真正称之为“民族脊梁”的人。
  而这位注定要在华夏青史留名的卢赫绂院士,就是眼前这位卢赫生嫡亲的兄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