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双城故事(下)
“ ()”
“埃里克,你们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真的难以理解。”威尔纳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吐槽:“比如,几乎所有人都会抱怨自己的工资收入低下,但当我提出要搞结构工资,鼓励多劳多得的时候,却迎来了一片反对,以至于这件事直到我正式当上厂长半年多之后才勉强推进了下去,其中还打了很多折扣;而当真正开始执行的时候,一名因为工作懈怠而被扣了钱减少了收入的年轻工人甚至准备了一把西瓜刀并在车间里扬言要找我的麻烦——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干得好拿得多,干坏了要接受惩罚,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这个,恐怕与是不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没什么关系吧,”谭振华话只好苦笑道:“汉柴是一个有2千名职工的厂,这么多人里,出几个混球也算正常现象,就像不管哪个国家哪座城市,经济和教育再发达,居民的素质再高,它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犯罪率一样。”
他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回想起当初刘梅曾经当成笑话对他说过的,4014所某位邪头小子指着周所长的鼻子骂大街的故事,顿时觉得,国营企业的一把手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恐怕不光是国营企业,是哪家企业的一把手都不好当吧,话说回来,自己这么些年,折腾了这么多事业项目,还真没一个是自己真正上手管的,从来当的就是甩手掌柜,现在想想,自己认识的这些能镇得住一方的,个个都不是简单人物呢!
话说,当初自己还给刘梅出过几个馊主意收拾4014所劳动服务公司的那些刺头儿来着……
威尔纳没注意到谭振华已经走神儿了,闻言倒是点了点头道:“埃里克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表现而指责所有人,不过关于员工,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武柴需要那么多人?2000名员工,一年只能生产2万台单缸柴油机,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下了,埃里克,这不是设备的原因,根本不是,武柴的设备情况我很清楚,虽然不算先进,但也相当于我们西汉斯70年代初的水平,当我还在为SES工作没有接任汉柴的厂长之前,我就为此写过专门的报告,这份报告在SES和汉柴都有存档。埃里克你不熟悉这一行业可能不了解,在我们西汉斯,一家月生产能力达到4000台的同类企业,只需要800名员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大的差距,而且我们的同类产品售价普遍是你们的两倍以上,埃里克,这才是西汉斯的工人与华夏工人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啊!”
谭振华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又没法解释了,他该怎么对一个西汉斯的退休老头儿解释华夏企业的复杂性呢?西方社会是用严密的社会化分工来解决员工的各种生活所需,企业发完薪水之后根本不会管员工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问题,可当前的华夏却恰恰相反,企业,就是一个大保姆,它得管理员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夏的国营企业,对员工来说就是个小社会;当然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货币收入仅仅只是他收入中的一部分,相比西方企业,另一块巨大的收入被隐藏了,没有体现在工资中,比如,分配的,几乎不需要员工花钱购买的住房;比如,几乎免费的子女教育费用;再比如,个人的医疗、养老开销。而这些东西,恐怕没有一样是便宜的。
三十年后,社会上流传的压在人们身上的所谓“新三座大山”,说的不就是这些吗?
老头儿的吐槽还在继续:“还有一件事也是我不能理解的,1984年11月,就在我刚刚正式上任没多久,我收到了《杜伊斯堡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其内容是说我在华夏工作四个星期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在降低了油耗的同时,还将柴油机的功率提高了50%。埃里克,我听说你也是学理工科的,应该能看出问题来吧,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呢?完全是违背科学规律的胡编乱造,我在看到了这篇报道之后,马上写信给SES和《杜伊斯堡时报》,告诉他们,这是一条假新闻!而且发表这样的新闻,对SES组织的威望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也会损害《杜伊斯堡时报》报道的客观性!当时我非常愤怒,告诉他们如果不中止这种不符合事实的新闻报道,我将停止工作,立即回国!不过后来我得到了SES的回信才知道,这样夸大的数据,居然是他们转载自华夏某些媒体!”
谭振华再次感受到了无力吐槽的无奈。
怎么说呢,某些无良的笔杆子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为了邀功受赏,那是啥都敢写的、啥牛都敢吹的,夸大点数据、春秋笔法什么的都算好的了,老头儿你还没见识过地摊文学的想象力呢,我特么的还是洛克菲勒家的女婿来着……
在发过了一大通牢骚之后,威尔纳的气好像终于顺了些,他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嗓子,在放下杯子后轻轻摇了摇头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我这样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辛苦了,埃里克这些你能理解的吧?我做这份工作本来也不是为了报酬,既然无法享受到工作的乐趣,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呢?所以在聘任期满之后,我就坚决拒绝了续约。”
谭振华点了点头,对威尔纳的处境表示了充分的理解,确实,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太不容易了,尤其对于这样一位异国的老人来说,文化和环境的巨大差异、沟通的困难都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但说实在话,谭振华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位西汉斯老人的吐槽也表明了,他是一个不大会随环境的变化而适应的人,在汉柴,他碰到的其实是当前华夏很多企业的通病,但是他没能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还是照搬他熟悉的西方企业奉行的那一套,却不知道,在当前华夏的环境下,这一套未必适用,好吧,以这样的要求来衡量一个60多岁的老人有些不合适,毕竟他年纪大了,过去常识已经固化,想改变,很难。
换句话说,威尔纳并不适合承担过去两年他曾经尝试承担的那个职务,领导和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刚性,也需要变通,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来也没有一种管理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对华夏文化和社会现状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的人,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一家如此规模的华夏企业。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谭振华在心中对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做了稍稍的修正,威尔纳是个不错的热心老头,但,如果自己想要拿下汉柴并以之为自己进军柴油机行业的支点,威尔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领导者人选,他可以发挥他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以其在SES的专家身份,帮助自己建立起与西汉斯工业界的联系,SES里的那么多退休工程师,可是一个宝藏呢!
很多行业的老师傅,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特别是机械行业,那从来就是越老越值钱的典范!
想到了这个,谭振华觉得自己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埃里克,你们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真的难以理解。”威尔纳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吐槽:“比如,几乎所有人都会抱怨自己的工资收入低下,但当我提出要搞结构工资,鼓励多劳多得的时候,却迎来了一片反对,以至于这件事直到我正式当上厂长半年多之后才勉强推进了下去,其中还打了很多折扣;而当真正开始执行的时候,一名因为工作懈怠而被扣了钱减少了收入的年轻工人甚至准备了一把西瓜刀并在车间里扬言要找我的麻烦——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干得好拿得多,干坏了要接受惩罚,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这个,恐怕与是不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没什么关系吧,”谭振华话只好苦笑道:“汉柴是一个有2千名职工的厂,这么多人里,出几个混球也算正常现象,就像不管哪个国家哪座城市,经济和教育再发达,居民的素质再高,它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犯罪率一样。”
他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回想起当初刘梅曾经当成笑话对他说过的,4014所某位邪头小子指着周所长的鼻子骂大街的故事,顿时觉得,国营企业的一把手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恐怕不光是国营企业,是哪家企业的一把手都不好当吧,话说回来,自己这么些年,折腾了这么多事业项目,还真没一个是自己真正上手管的,从来当的就是甩手掌柜,现在想想,自己认识的这些能镇得住一方的,个个都不是简单人物呢!
话说,当初自己还给刘梅出过几个馊主意收拾4014所劳动服务公司的那些刺头儿来着……
威尔纳没注意到谭振华已经走神儿了,闻言倒是点了点头道:“埃里克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表现而指责所有人,不过关于员工,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武柴需要那么多人?2000名员工,一年只能生产2万台单缸柴油机,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下了,埃里克,这不是设备的原因,根本不是,武柴的设备情况我很清楚,虽然不算先进,但也相当于我们西汉斯70年代初的水平,当我还在为SES工作没有接任汉柴的厂长之前,我就为此写过专门的报告,这份报告在SES和汉柴都有存档。埃里克你不熟悉这一行业可能不了解,在我们西汉斯,一家月生产能力达到4000台的同类企业,只需要800名员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大的差距,而且我们的同类产品售价普遍是你们的两倍以上,埃里克,这才是西汉斯的工人与华夏工人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啊!”
谭振华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又没法解释了,他该怎么对一个西汉斯的退休老头儿解释华夏企业的复杂性呢?西方社会是用严密的社会化分工来解决员工的各种生活所需,企业发完薪水之后根本不会管员工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问题,可当前的华夏却恰恰相反,企业,就是一个大保姆,它得管理员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夏的国营企业,对员工来说就是个小社会;当然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货币收入仅仅只是他收入中的一部分,相比西方企业,另一块巨大的收入被隐藏了,没有体现在工资中,比如,分配的,几乎不需要员工花钱购买的住房;比如,几乎免费的子女教育费用;再比如,个人的医疗、养老开销。而这些东西,恐怕没有一样是便宜的。
三十年后,社会上流传的压在人们身上的所谓“新三座大山”,说的不就是这些吗?
老头儿的吐槽还在继续:“还有一件事也是我不能理解的,1984年11月,就在我刚刚正式上任没多久,我收到了《杜伊斯堡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其内容是说我在华夏工作四个星期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在降低了油耗的同时,还将柴油机的功率提高了50%。埃里克,我听说你也是学理工科的,应该能看出问题来吧,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呢?完全是违背科学规律的胡编乱造,我在看到了这篇报道之后,马上写信给SES和《杜伊斯堡时报》,告诉他们,这是一条假新闻!而且发表这样的新闻,对SES组织的威望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也会损害《杜伊斯堡时报》报道的客观性!当时我非常愤怒,告诉他们如果不中止这种不符合事实的新闻报道,我将停止工作,立即回国!不过后来我得到了SES的回信才知道,这样夸大的数据,居然是他们转载自华夏某些媒体!”
谭振华再次感受到了无力吐槽的无奈。
怎么说呢,某些无良的笔杆子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为了邀功受赏,那是啥都敢写的、啥牛都敢吹的,夸大点数据、春秋笔法什么的都算好的了,老头儿你还没见识过地摊文学的想象力呢,我特么的还是洛克菲勒家的女婿来着……
在发过了一大通牢骚之后,威尔纳的气好像终于顺了些,他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嗓子,在放下杯子后轻轻摇了摇头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我这样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辛苦了,埃里克这些你能理解的吧?我做这份工作本来也不是为了报酬,既然无法享受到工作的乐趣,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呢?所以在聘任期满之后,我就坚决拒绝了续约。”
谭振华点了点头,对威尔纳的处境表示了充分的理解,确实,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太不容易了,尤其对于这样一位异国的老人来说,文化和环境的巨大差异、沟通的困难都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但说实在话,谭振华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位西汉斯老人的吐槽也表明了,他是一个不大会随环境的变化而适应的人,在汉柴,他碰到的其实是当前华夏很多企业的通病,但是他没能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还是照搬他熟悉的西方企业奉行的那一套,却不知道,在当前华夏的环境下,这一套未必适用,好吧,以这样的要求来衡量一个60多岁的老人有些不合适,毕竟他年纪大了,过去常识已经固化,想改变,很难。
换句话说,威尔纳并不适合承担过去两年他曾经尝试承担的那个职务,领导和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刚性,也需要变通,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来也没有一种管理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对华夏文化和社会现状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的人,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一家如此规模的华夏企业。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谭振华在心中对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做了稍稍的修正,威尔纳是个不错的热心老头,但,如果自己想要拿下汉柴并以之为自己进军柴油机行业的支点,威尔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领导者人选,他可以发挥他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以其在SES的专家身份,帮助自己建立起与西汉斯工业界的联系,SES里的那么多退休工程师,可是一个宝藏呢!
很多行业的老师傅,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特别是机械行业,那从来就是越老越值钱的典范!
想到了这个,谭振华觉得自己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